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数的顺序》教案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数的顺序》教案一堂精彩的课离不开一篇优秀的教案。它是教师为组织和指导教学活动精心设计的施教蓝图,而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就是实际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在教师头脑中的预演过程。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数的顺序》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数的顺序》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填写百数表,使学生清楚地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构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深化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2、通过观察,分析百数表,探究100以内数的规律,并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学重点和难点:1、发现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的一般规律。2、初步构建数之间的关系,建立数感。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由小精灵带来一张藏宝图引出“百数表”二、解构百数表,探索数的规律。1、观察百数表,找规律。6/6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数的顺序》教案出示41页百数表第一、二行所给的数,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点呢?按照这个顺序,你能填出它们之间的数吗?依次出示两支特殊的数队伍(两个斜行),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剩下的数你能填出来吗?(学生按一定顺序把百数表填完整)。2、涂色,找规律。(1)完成41页例4(1)的涂色活动。并交流涂色中发现的规律。(2)你还发现哪些新的规律了吗?自己观察,想一想。和同桌或前后桌小朋友说一说。全班交流。3、课堂小结。三、依据规律,拓展提升。1、给数找家:(1)34和56(2)78和452、完成41页“做一做”四、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数的顺序》教案26/6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数的顺序》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积极思考、正确比较,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等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知道你们已经学习了数的组成,数的读写和数的顺序,老师想来考考你们,你们敢不敢接受老师的考验:(1)、6是()位数,100是()位数,82是()位数。(2)、28的8在()位上,表示()个();2在()位上,表示()个()。(3)、36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4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99里有()个十和()个一,它后面是()。(4)、按照数据的顺序填数:34、35、()、3769、70、()、722、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下面再来看看这两道题。(1)、在○里填入“>”、“□7100>3□58”“”“37。②42根小棒比37根小棒多,所以42>376/6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数的顺序》教案③根据数的组成来比较。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37由3个十和7个一组成。4个十比3个十多,所以42>37。出示小棒图,一对一对应摆放,发现42够4个十,37够3个十,第4个十就不够了,4个十比3个十多,所以42>37。小结:十位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谁的十多谁就大。④42够减37,所以42>37.42>37,换个说法什么?(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