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例1
加入VIP免费下载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例1

ID:985204

大小:21.6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3-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授课教师李美芬教学班级一年级参与备课教师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课时1主备教师教学设计思路修改建议教材解读例1将分类的教学与计数(统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解决简单而又熟悉的实际问题“有这么多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引入,在给出了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后再分析计数的结果,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体现了分类与统计的密切联系,既让学生体会到了分类的含义、方法及目的,又使学生完整地体验到了统计的全过程。例1还呈现了3种分类计数的方法:一是先分类再计数;二是边分边数同时画象形统计图;三是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分类结果(类似于统计表)。虽然这里的呈现形式是多样的,但计数的结果是相同的,体现了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在分类计数后,让学生对计数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体现了完整的统计过程。教材最后提出“还可以怎样分”的问题,让学生自选标准分类计数,渗透不同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同时起到了“做一做”的巩固作用。学习目标1、让学生学会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并能对分类的结果进行简单整理。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养成有条理的生活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在具体分类过程中做到不重复不遗漏。难点:会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教学准备师:课件生:自学内容完成问题生成单教学流程设计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一)感知分类1、说说自己的选择。2、明白: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3、齐读课题:分类与整理(1) (二)巩固发展体验分类1、观看课件,观察气球的不同之处。学生的回:形状、颜色)2、小组内交流(1)按形状分类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一)感知分类1、课件出示两个文具店: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2、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分类与整理。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1) (二)巩固发展体验分类1、课件出示例1:,师:小朋友们到游乐园玩,买了许多的气球。看,多漂亮!请小朋友们观察观察,这么多漂亮的气球,它武定县猫街小学“主动-和谐”课堂教学模式备课教案卡 教学流程设计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修改建议讨论汇报。板演分法。(2)按其他标准分类(按颜色分)讨论汇报。板演分法。二、巩固提升  发散创新1、练习七1、2、3题,学生集体完成。 2、开放练习拓宽思路(分正方体)  汇报交流 三、课堂小结 回顾这节课的内容。四、作业对自己房间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们有什么不同呢?(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形状、颜色)2、师:说一说你的分法。(1)按形状分类师:按形状来分一分,可以分成几类,每种气球各有几个?小组内讨论、汇报。板演分法。(2)按颜色分类师:还可以怎样分类呢?先分一分,再数一数。小组内讨论、汇报。板演分法。3、老师对学生的汇报给予评价、指正。二、巩固提升  发散创新1、练习七1、2、3题,学生集体完成。 2、开放练习拓宽思路(分平面图形)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学具,请给这些图形分类。学生小组活动(4分钟)  汇报交流 三、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分类与整理的方法,知道了可以根据物体的颜色,形状来分类,在生活中,我们给物体分类时常根据不同标准,比如:物体的大小,用途……只要大家说出适当的理由,我们都可以对物体进行分类。四、作业请你对自己房间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巩固练习1、练习七第3题。2、同步导学中的练习题。板书设计  分类与整理(1)按形状、颜色分类教学反思《分类与整理》这单元的知识学习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难,所以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了许多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让课堂洋溢着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教学活动中,加深了对分类的认识,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了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的方法。回顾整节课,我觉得这节课的优点是从生活切入数学,激发学习欲望。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背景越按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虽然看起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学得很轻松,但总觉得学生学得不够扎实。值得我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是: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时如何灵活、有机地处理好课堂 中的“动”与“静”,调控好课堂的秩序,该静则静该动则动;学生在给“人”分类时有的说按人的高矮分、按穿着的颜色分、按胖瘦分等,这些分类的标准是分得太细还是不符合分的标准呢?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