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导设计教学目标:1.识记文章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2.翻译文中的重点语句,分析理解文中透露的作者的观点;重点难点:3.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体会文中孔子及其弟子的有关人生的格言课前预习:1、为下列词语注音(第一组)莒父_______ 輗______ 軏_______ 彫_______2、为下列加线词语释义(第二组)(1)诲女知之乎:________你____、____________。(2)是知也:_________智___。(3)更也:____________。(4)小人之过也必文:____________。(5)人能弘道:____________。(6)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__________、__________。(7)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____________。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是通什么字。(第三组)(1)诲女知之乎 ______通______。(2)如日月之食焉 _______通________。(3)无欲速 _______通_______。(4)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______通_____。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句式。(第四组)(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3)其何以行之哉?*5、指出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第五组)(1)知之为知之 为____________ 子夏为莒父宰 为____________(2)过而不改 而____________ 人而无信 而____________*6、名句默写(第六组)(1)、知之为知之,_____,是知也。(2)、_____,是谓过矣。(3)、人能弘道,____。(4)、_________,则远怨矣!(5)、无欲速,无见小利。____,______。(6)、______,______。大车无輗,小车无軏,_________。 (7)、 岁寒,___________。 (8)、逝者如斯夫,______!二合作探究:•8
•1、结合文章一二则,想一想我们应该如何来对待自己的‘无知’呢?(第七组)•2、根据文章三、四、五则,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来看等自己的过错呢?(第八组)•••3、第六则中孔子在其中提倡的'道'是指什么呢?(第九组)•••4、孔子第七则中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第一组)•••5、同学们在读了‘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之后,联系己的实际,能够得到哪些启示呢?(第二组)•••6、结合第九、十则思考:孔子是如何强调诚信的?(第三组)7、孔子既是伟大的教育家,又是伟大的思想家。他教育弟子的不少言论都体现了深刻的生存智慧,充满了启示意义。给十二则论语分类,说说它们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孔子的人生智慧。(一)关于做学问,孔子主要阐述了三点:(第四组)(二)关于对待错误,孔子的观点是:(第五组)(三)关于做人处世,孔子认为:(第六组)(四)关于为政之道,孔子主要阐述了两点:(第七组)8:思维拓展1、孔子善于从平常的事物和现象中,感悟出深刻的哲理,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一两处。(第八组)2、如何理解“言必信,行必果”? (第九组) 8
3、谈一谈孔子所主张“信”的原则是什么。(第一组) 课堂练习: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B. CD.4.下列有关古代地理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把中原王朝政权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称为“中国”。B.“甚得夷夏之心”中“夷夏”泛指少数民族和汉人。“夏”是古代汉民族的自称;在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C.河东,古地区名。黄河流经山西、陕西两省,自北而南的一段之东部,指今之山西省。D.黄河在古代被称为“河”或“河汉”,习惯上人们把注入外海外洋的称为“河”,把注入内湖或内海的称为“江”。古文中所提到的“河北”,指的是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域。巩固练习•1:孔子认为怎样做人?•2:你还知道关于孔子其他人生的智慧?8
译文:(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翻译:孔子说:“仲由,我教你的你懂了吗?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就是聪明。”(2)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翻译:孔子说:“不念叨'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对他也不知怎么办了."(我拿他也没有办法)结合文章的内容,回答我们应该如何来对待自己的“无知”呢?8
一个人的聪明不在于他比别人知道得多,而在于他坦然地承认自己的无知。面对于“无知”的问题,我们要经常念叨着“怎么办”,并且力图去解决它。(3)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重点翻译:过:名词作动词,犯过错。而:表转折,却是:这翻译:孔子说:“有错不改,这才是真错。启示:一是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犯错误是正常的,所以不能害怕犯错误,畏惧犯错误的人不可能取得进步;二是犯了错误不改正就是真正的错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三是要学会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不在同一个地方两次跌倒。(4)、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翻译:君子犯了错误,就好像日食月食;犯了错,人们都能看得见;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着他。实例:(5)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重点翻译:小人:人格卑下的人之:主谓间,取独。过:犯错误。文:掩饰翻译: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说:“人格卑下的人犯了错,一定会加以掩饰。启示:一是掩饰错误是人格卑下的表现,会闹笑话,会让人瞧不起;二是要有把自己的错误暴露出来的勇气,因为只有暴露出来,才能得到纠正;三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不在于犯不犯错误,而在于能不能改正错误。(6)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重点翻译:弘:扩大、光大。使‥‥显扬。翻译:孔子说:“人能够光大道,而不是道能够使人显扬。”启示:道在这里既是指孔子的主张、思想,人自觉修身,可以扩大道,但道本身不能扩大人。(7)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翻译:孔子说:“严于责求自己而少责求别人,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人们就不会怨恨你了)。”启示:一是一个人要善于自省,善于从自身找原因,要少责怪别人,而不要老是责怪别人会推托客观原因,这样才有利于真正解决问题,如果每个人都善于从自身找原因,善于自我批评,就会减少社会内耗,提高办事效率;二是从自身找原因,是避免矛盾,减少怨恨的重要途径。8、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翻译:子夏做了鲁国莒父这座城邑的长官,请教施政方面的问题。孔子说:“做事情不要贪快,不要计较(贪求)小的利益。做事情贪快就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成就不了大事。”启示:一是做事不能急于求成,急于求成会违背事物的客观规律,甚至使人学会作假,而这些都会影响人达到真正的目的;二是不能被小利益吸引,一个人太在乎小利益,就会忘记大根本,而区分小利益和大根本是至关重要的。(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翻译:孔子说:“做人却没有信用,我不知道他怎么可以(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像大车没有车辕和横木衔接的木销子,小车没有车杠前端与横木相衔接的销钉,它靠什么行走呢?”启示:一是信用是人的立足之本,没有信用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二是强调信用不仅指对人要守信,还要注意对自己负责,守信自己的信仰、目标,不能迷失自己。8
例子:抱柱之信: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史记・苏秦列传》:“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长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曾子,又叫曾参,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的弟子。曾子妻哄小孩时随口答应儿子要杀猪给他吃,事后,曾子为了实现这个承诺真的杀了猪。“曾子杀彘”是则家喻户晓的故事,通俗而深刻地阐明了父母一旦有所承诺,就一定要守信兑现的道理。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10.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译文:子贡请教施政方面的问题。孔子说:“使食粮充足,使武器装备充足,百姓就会信任政府了。” 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一定要去掉一项,那么对于这三项先去掉什么呢?”孔子说:“先去掉充足的武器装备。” 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一定还要去掉一项,那么对于剩下的两项先去掉什么呢?”孔子说:“先去掉充足的粮食。自古以来人都是要死的(没有粮食也不过是死亡而已),但假如人民不信任政府,那政府就不可能站得住脚了。”启示:对一个政府来说,守信对人民的承诺是他站得住脚的根本。讲诚信就能安邦强国,不讲诚信就要亡国亡民: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终于有人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50金。商鞅的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竖立起了威信,接着商鞅下令变法,新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的变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全国。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si,为博美人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燃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就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美人一笑的花招后就愤然离去。褒姒见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会在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sì也被俘。11、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bǎi]之后凋也译文:孔子说:“天冷了以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零落的。”启示:一个人的品质高下,只有在矛盾冲突经受严峻考验的时候才能表现出来1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时间像这流水,昼夜不停地流淌!”启示:一是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的流逝,从不因任何人任何事而停止;二是时间流走了就再也不会回来;三是珍惜时间,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参考答案:二合作探究•1、一个人的聪明不在于他比别人知道得多,而在于他坦然地承认自己的无知。面对于'无知'的问题,我们要经常念叨着'怎么办',并且力图去解决它。8
•2、在人生的征途上,犯错误是难免的。有过错却不改正才是真正的过错。要想改正错误,首先就要正视自己的错误,不要试图去掩饰自己的过错。•3、“道”其实也可以说成道德。道不保护人,恰恰是人去保护道。热爱真理与正义的人并不能从真理和正义里面得到庇护。恰恰相反,是热爱真理与正义的人用自己的生命与鲜血去保卫真理.去捍卫正义.什么叫强者?能去保卫道的人,就叫强者,只渴望道来庇护自己的人叫弱者。这就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4、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不要一味去埋怨别人对自己不好,要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关键在于改变自己:多责求自己,少苛求别人。•5、一是做事不能急于求成,急于求成会违背事物的客观规律,甚至使人学会作假,而这些都会影响人达到真正的目的;•二是不能被小利益吸引,一个人太在乎小利益,就会忘记大根本,而区分小利益和大根本是至关重要的。•6、孔子认为人没有信用是不行的,就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靠什么行走呢?诚信对于个人来说,是处世之本。没有诚信的人可以在暂时取得成功,却不可能最终取得成功。对社会来说,诚信是政府有效运作的根本。政府如果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就不可能稳固。诚信是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根本。7、(一)关于做学问,孔子主要阐述了三点:要实事求是,正视无知;要勤于思考,大胆探索;要惜时,自强不息,进学不已。(二)关于对待错误,孔子的观点是:要勇于面对错误,改正错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三)关于做人处世,孔子认为要加强自身修养;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要诚信,诚信为做人立世之本。(四)关于为政之道,孔子主要阐述了两点:一要循序渐进,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因小失大;二要取信于民,得民心者得天下。8:思维拓展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说到做到,行动坚决8
3、儒家的忠信也是有条件的,即必须符合正义的原则课堂练习答案:1,B2,C均为动词,担任3,C4D,巩固练习:1、孔子认为怎样做人人贵有自知之明知错就改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欲速则不达,要有长远打算人要讲信用人需要磨砺懂得惜时2、孔子的智慧1.敢于面对无知承认无知——两小儿辩日、不虚伪、真诚2.不安于无知——勤于思考、不耻下问、终身教育、与时俱进3.知错必改——人谁而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停下来也是进步。4.改过能获得众人的尊敬——刮目相看5.敢于正视过错——不文过饰非。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此地无银三百两。6人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从而由浅入深地认识“道”提高自己,必须经历一个苦闷、挣扎、思考,并不断欣喜的过程,然后获得无穷尽的人生快乐,进而胸装天地众生,仁者爱人,大济苍生,此所谓“人能弘道”者也。 如果仅仅将“道”作为装点门面、哗众取宠的工具,并非真的去顿悟天地,领悟人生之真谛,并非真心诚意地做仁者之事,那么这就是名副其实的道貌岸然。——重视道德修养,不虚伪、表里如一7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并不是简单之容忍他人行为,而是承认他人的权利与自由,包容各国的理想与文化,不仅对自己负责,也对他人负责。8不要贪婪不要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百年大计9无诚信寸步难行10无信不立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