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妇女的行为表明:人们的素质有待于提高;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留给别人。其实,方便别人也就是方便自己。生活在线:细雨淅沥,秋风瑟瑟。车靠站,上来一位中年妇女,她走到一个座位,打量了一番,皱起眉头,面露不悦,嘴里喃喃自语。一瞧,原来座位上不知哪位乘客不注意,滴了几滴水,弄湿了椅面。她重选了一个空着的双人座位。入座时,随手把她那滴着水的雨伞放在了旁边的座位上······读了这个事例,你有何体会?
类似上述这样的事情,在你身边发生过吗?如:给别人起不文明、带有侮辱性的绰号;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因自己不满,把气撒在别人身上;用自己的喜好衡量别人等。你也会这样做吗?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第6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主学习(P54---55)1.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2.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义。3.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关键。
至理名言《论语-卫灵公十五》有一段对话: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向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至理名言《论语-卫灵公十五》有一段对话: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向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基本意思: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没有权利强加给别人。核心思想:尊重他人。思考:自己喜欢的事,就一定能够强加在别人身上了吗?
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因为爱,所以往往把自己的喜好强加给子女,造成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大人都喜欢逛商店,特别是妈妈。但我们都注意到: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子总是不喜欢呆在商场里.这常常让大人们感到不能理解。为什么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和丰富的食品都不能吸引小孩子呢?很多专家都无法解释。有一位儿童心理学家却轻而易举地解答了这个问题。合作探究讨论: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其实很简单,大人蹲下来,处在和小孩子同样的高度环视四周的景象,结果看到的都是大人们的腿。
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关键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在我国,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接受治水任务时,刚刚和涂山氏的一个姑娘结婚。当他想到有人被水淹死时,心里就像自己家里亲人被淹死一样痛苦不安,于是他告别妻子,率领27万治水群众,夜以继日地进行疏导洪水的劳动。经过13年奋战,三过家门而不入,疏通了9条大河,使洪水流入了大海,消除了水患。到了战国时期,有个叫白圭的人,跟孟子谈起大禹治水这件事,他夸口说:“如果让我来治水,一定能比禹做得更好。只要我把河道疏通,让河水流到邻国去就行了,那不是省事得多了吗?”个性展示思考:比较大禹治水和白圭谈治水两则故事,说说你的感想。
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关键在于我们在对待他人时要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因为在生活中,谁都不愿意干自己不爱干的事情,更不喜欢让他人来强迫自己做不爱做的事情。自己是这样,别人也是这样。如此,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后,自然就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了。
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现今有何现实意义?如果我们能时刻注意并努力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世间的纠纷就会大大减少,人与人的关系就会多一份和谐与温馨。
你不想被人欺骗,就不要欺骗别人。你不想被人冷落,就不要冷落别人。你不想被人伤害,就不要伤害别人。……
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首先,应该提高个人的素养,学会同情人,让自己能够具有宽容心,能容纳他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其次,学会换位思考,能够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合作探究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含义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义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关键整合提升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没有权利强加给别人。如果我们能时刻注意并努力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世间的纠纷就会大大减少,人与人的关系就会多一份和谐与温馨。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检测反馈(一)基础过关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中国传统道德要求。下列说法与这一要求相吻合的是()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B.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C.谦君子,赐我百D.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2.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关键在于我们()A.对待他人时能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B.能正确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基本内涵C.能够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不平等现象D.不要关心自己,要多关注他人3.下列能体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有()①授人玫瑰,手留余香②我国西南发生重大旱灾的时候,小明倡导全班同学给予支援③自己不想认真学习,就不要劝别人学习④别人在背后议论我,我就要在背后议论别人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DAA
(二)拓展延伸青海省玉树县2010年4月14日晨发生强烈地震,最高震级7.1级,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这场自然灾害中,许多感人故事、真情瞬间,是战胜灾害的信心和勇气。爱,是无限的......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能为灾区做点什么?如果灾区有同学(特别是少数民族的同学)转入到我们班上学,你觉得我们应该如何与他们和谐相处?面对突如其来的危害和灾难,人们往往惊慌失措,你有避险的办法吗?捐款、捐物、给灾区的同学写慰问信等。提示:尊重他们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确保自己安全的同时,多为他人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