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何必曰利》教案适用
加入VIP免费下载

《王何必曰利》教案适用

ID:986956

大小:69.8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3-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王何必曰利》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   2、 能力目标: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及虚词   3、 情感目标::感悟文章主题,探索孟子的政治主张。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2、难点:揣摩意蕴深刻的语句,提升审美品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四、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战国中期,诸侯纷纷以征伐经营天下,往往追名逐利、惟利是图。世风蜕变,江河日下;兄弟反目成仇、儿子遗弃父母、臣子不顾国君,社会尔虞我诈、弱肉强食、混乱动荡。为了改变社会现实,孟子在世人面前高高地扬起了仁义的大旗。二、一读学生齐读或个别学生朗读3则选文,要求读准字音和句读。牼kēng    说shuì    孳孳zīzī   弑shì三、二读1、学生自由朗读选文,并根据注解或《新课标,新练习》翻译,初步把握文意。2、老师指导归纳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1)实词:一词多义:遇、征、号、徒、间词类活用:远、利、后、先、指、罢、乐、徒(2)虚词:亦、而、苟、则、(3)特殊句式:何以利吾国?       何以利吾家?先生将何之?未之有也。孟子遇于石丘。四、三读学生齐读,再次熟悉选文内容。五、一练学生即时训练:《新课标,新练习》P48“积累整理”。六、课外作业:“思考与练习”二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探讨三则选文的思想和手法(一)探讨选文第一则1、找出孟子在选文中的中心论点?“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2、说明孟子所用的论证方法?正反对比论证  A、通过反面分析“利”的坏处----弑君  犯上        B、通过正面阐述“义”的好处----孝亲  忠君总结:急功近利就会弑君杀父,躬行仁义则会忠君孝父,“先义后利”,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3 (二)探讨选文第二则1、孟子与梁王、宋牼讨论了什么问题?明确:论述了“利”的危害。2、孟子认为主要存在哪些危害?(列举哪些事例论证?)弑其君、夺不餍——存在的危害:秦、楚、拘兵——破坏社会秩序君臣、父子、兄弟去仁义。王何必曰利——施行“仁义”(论点)3、探讨选文论证方法正反对比论证   A、逐利兄弟割袍、父子反目、君臣成仇,兄弟割袍则恩断义绝,父子反目则家将不家,君臣成仇就会国将不国;  B、行义兄弟手足情深、父子共享天伦、君臣同心同德,自然也就称霸天下。4、探讨:“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提示:如果把人生所有的东西都以“利”作为标准,那么,我们的人生是不幸的,特别在这充满商业竟争的社会,一些把感情当作交易的砝码,虽赚到了许多钱,但心灵世界是空虚的一无所有。(非标准答案)5、总结行为本身是否合乎仁义,乃是行为主体判定某事当行不当行的唯一根据,至于其结果的利与不利,则不仅不应计较,而且不应考虑,甚至可以说不求。可以说,仁义所在,利亦往,不利亦往,勇往直前,万死不辞。:“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三)探讨选文第三则(略)1、翻译《鸡鸣而起》体会孟子的主张。孟子的主张:孟子说:“晨鸡报晓连忙起来,孜孜不倦地行善者,是舜一类的人;晨鸡报晓连忙起来,孜孜不倦地谋利者,是跖一类的人。要想了解舜和跖地区别,没有别的,只是利和善的差别。”2、分析利与善对人的发展倾向所产生的不同影响扬善——圣贤之君逐利——杀人魔王二、深度探究1、儒家义利观A、孔子最早提出义和利的对立,“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B、孟子答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也把义和利看作是矛盾的,强调要 “先义后利”C、后世儒者主张存义去利、讳言财利(对利的追求孔子与孟子的区别在哪里?明确:孔子:极力追求利,但要符合义。孟子:坚决反对追求利试比较孔孟两人的利义观?明确:孟子反对利,而特别强调义;孔子赞成追求利,但要以符合义作为前提。)2、诸子义利观A、道家倡“无为”、“寡欲” , 主张“绝仁弃义”,“绝巧弃利”。B、商鞅,一反儒家义本利末思想,提出:“利者,义之本也。”C、韩非则强调政治强制与强烈的“计算之心”,完全否定道德规范对利的制约。3、孟子义利观的局限性3 从理论上说,孟子的学说是很有道理的,也是能够自圆其说的。但是从历史和现实的实践来看,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既然有军事行动发生,就不可能没有利害关系在内,也不可能有纯粹为抽象的仁义道德而战的战争和纯粹为抽象的仁义道德而罢兵停战的和平出现,在孟子所处的战国时代,尤其没有这种可能。 4、孟子义利观的现实意义孟子的义利观是典型的重义轻利观,主张先义后利、以义统利、见利思义,反对后义而先利、见利忘义、放弃义而去追求物质利益。孟子的义利观不仅在历史上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且对我国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具有的积极意义。5、拓展举例三、课文小结所谓义,一般是指与礼制紧密相关的封建道德规范。所谓利,范指利益,主要是指人们的物质利益。可见,义利问题就是指人的道德与物质利益之间的关系问题。孟子的义利观的真正含义,对于我们今天考虑、衡量和处理个人与集体、集体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问题时,无疑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四、练习:“思考与练习”一3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