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为贵 教案 坡头一中 cdj
加入VIP免费下载

民为贵 教案 坡头一中 cdj

ID:987080

大小:41.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3-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孟子选读】三、民为贵教学目标:1、孟子的“民本思想”在现实中的意义。2、领悟孟子散文气势磅礴、感情激越的特点。重点及难点:深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可见,“以民为本”是何等重要。古代大思想家孟子提出仁政学说和一系列民本思想时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更是把“以民为本”的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但是,一个时期以来,个别为官者脱离群众,对群众疾苦不闻不问。贪污腐败,吃喝玩乐者有之;搞关系,找门子,升官发财者有之;违法违纪,公款赌博,大肆敛财者有之;不惜出卖国家利益,授受贿赂者有之;贪图享乐,生活糜烂者有之……着实让老百姓深恶痛绝。也正是这些不良现象的存在一度令一些正直和善良的人们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担忧。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组孟子关于以民为本的言论。二、朗读一、二、三则三、分析第一则国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换,只有老百姓是不可更换的。所以,百姓最为重要。《尚书》也说:“民惟邦本,本固君宁。”老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稳固了,国家也就安宁。改用现代的口号,那就是——人民万岁!得到广大人民的任命,才有资格做天子;得到天子的任命,才可以做诸侯;得到诸侯的任命,才可以做大夫。可见一切政治权力,从根源上来说,都是来自于民众。 君主如果危害到社稷,危害到国家的利益,就应该将他罢免、撤换! 在古代,对于土地神和谷神,祭祀的物品没有欠缺,祭祀的时间也没有耽误,却仍然发生干旱水涝等自然灾害,就说明这个土地神或谷神不灵了。那就应当砸了它们的庙,毁了它们的神像和灵位,重新改造、撤换。 同理,如果某种思想、某种主义、某种理论、某种制度,用来治理国家,认真实行之后并不见效,那也要对它进行修正、改造乃至撤换。四、分析第二则讨论1:革命无罪,造反有理?  中国人历来重视名份,孔子就说过,把名份搞正了,说话才理直气壮,然后才能把事情办好。  齐宣王向孟子询问“汤武革命”的事情,孟子不明白宣王的用意,所以回答得比较审慎:“在典籍上有这样的记载。”后来弄清楚宣王是谈论臣属谋害君主的问题,当即予以驳斥,认为失去民心的暴君乃是“独夫民贼、实际上已失去了君上的资格。诛杀这种人是天经地义的正义行为,不仁不义的人没资格做领导,无论他多么根正苗红;杀了一个“一夫”,杀了一个不仁不义的大坏蛋,不能视之为谋害君主。当时的语境,弑君到底是个大罪名,谁担了也不好受。孟子对宣王说这番话是饶有深意的,是要借此警戒宣王:你小子别看现在是大王,如果成为了“独夫”,也一样有人可以理直气壮地来杀你。据说,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见到了《孟子》书中与此类似的对君王“不敬”的言论,曾大为震怒,说:“这老儿要是活到今天,非严办不可。”孟子的配享牌位,也因此一度撤出了孔庙。  3 在这个问题上,做领导的会很尴尬。比如,你的政权是推翻了前一个政权之后建立起来的,那么,用武王伐纣这个例子就能够证明自己武装夺权的合法性,可问题是,如果过于强调这点的话,就等于在暗示别人:等我做得不好了你们也可以理直气壮地来夺我的权。讨论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的是王道思想还是民本思想?《孟子》的基调是理想主义和乐观主义,它反映了孟子的关于人性基本是善良的坚定信念。他的政治思想在很多方面与孔子非常相似,特别是孟子坚决主张君主应主要靠道德规范而不是武力来统治。但是比起孔子来说,孟子则更加堪称为是一位“贵民之人。”天是通过人民的眼睛来看,天是通过人民的耳朵来听”,这是他的最著名的论断之一。孟子强调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成份是人民而不是统治者。为民造福是一个统治者的职责,特别是他应该为他们提供道德指南和适宜的生活条件。他所倡导的政府政策是:自由贸易;轻税赋和保护自然资源;共享财富而不是弱肉强食;政府要为老弱病残者提供福利。孟子认为君主的权力是上天给的,一个君主如果不顾人民的幸福,就会失去上天赐给的统治权,而且理应被赶下台。但是一般说来,孟子倡导的那些观点更加受到被统治者而不是统治者的欢迎。只要能让老百姓高兴,那就怎么都行;要让他们不高兴了,那就怎么都不行。“民”是一个集合概念,“民”作为一个集合的整体是贵的,重于国君的,但“民”当中的每一个个体,普普通通的一介小民又怎么样呢?孟子没有说。不过,就我们的了解来看,个体的小民是不可能与国君的重要性相抗衡的,不仅不能抗衡,而且还不知道要轻了多少倍哩。孟子的这种思想就算放到现代,也够前卫!已经有点儿现代所谓“人权先于主权”的意思了。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政在得民,给农民土地不侵犯劳动时间,所以他的主张就是民本。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但是每个皇帝都没有真心信奉他的学说。第二课时一、第三则内容解读1.“爱民、养民、富民、教民”的前提是什么?—— 重民。2、孟子为什么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因为国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换,只有老百姓是不可更换的。所以,百姓最为重要。3、“汤放桀,武王伐纣”是什么行为?—— “诛一夫”的行为,使推翻暴政的行为,是让穷苦人民得解放。商汤武王就是他们的大救星。当时各地人民都喊着:“先打我吧!先打我吧!”4、《孟子•离娄上》选章中孟子是怎样论证“得天下”与“失天下”的?——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仁得天下,不仁则失。 5、在“君权谁授”的问题上,孟子与万章有什么不同?孟子的主张反映了什么思想?—— 万章的看法:在禅让制的时代,这一代的君权是由上一代的天子授与的。孟子的看法:天子个人并没有权力把天下拿来授与谁,只有上天和下民(老百姓)才有这个权力。6、“善政”与“善教”有什么区别?——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第三课时一、探究:怎样看待“天下——民——民心――仁政”的关系?示例;失去天下,首先是失去了民心,民心是什么?仅仅是要吃要穿吗?民心就是人民大众公认的、约定俗成的社会行为规范,以及社会公理!违背了这些,人民就不承认你这个统治者。而人民不承认你这个统治者,就会跑到他们认为好的地方、好的国家去。因此,统治者想要得到民心,首先自己要遵守社会行为规范,遵守社会公理。而遵守社会行为规范,遵守社会公理,就是施行爱民政策,仁爱对待人民,平等对待人民,不搞特权,即使在生活方式上也要有所节制,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为渊驱鱼,为丛驱雀。”坏人在无意中帮助了好人,恶成了促进历史前进的动力。这里面所蕴含的,正是善与恶的历史辩证法。比如说人才“跳槽”,往往是由于原单位的领导人失去了人才的信赖之心而发生的,这等于是这个单位的领导人主动把自己的人才驱赶到另外的单位去。又比如说商家竞争,如果哪一个商家销售假冒伪劣品,抬高物价,服务态度又恶劣的话,等于是把顾客驱赶到别的商家去,无意之中帮了自己竞争对手的忙,不知不觉地做了“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的鹞鹰了。孟子像是一位满怀热忱的世界公民,不懈地流窜于国际社会,推销他行善的仁政思想。3 二、讨论:君权谁授? 提示:按照一般传统的理解,在禅让制的时代,这一代的君权是由上一代的天子授与的。这也就是孟子的学生万章的看法。可孟子却作出了与传统看法不一样的回答,认为天子个人并没有权力把天下拿来授与谁,而只有上天和下民(老百姓)才有 这个权力。很明显,孟子是脚跨上下两个方面,一只脚跨在上天,有 “君权神授”的神秘色彩;另一只脚却跨在民间,有“民约论”的 味道。而他的论述,则正好是在这两方面寻求沟通的桥粱,寻找 “天意”与“民意”的结合点。  事实上,孟子在这里的分析论述,与其说强调“天”的一方面,不如说强调“民”的一方面。就以他所分析的舜的情况来看,舜之所以最终 “之中国,践天子位”,完全是因为“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诓歌者,不诓歌尧之子而怄歌舜”。所以,与其说是“天授”,不如说是“民授”。他最后所引《太誓》上的两句话:“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不也一方面说明了“天人之际”的密切联系, 另一方面说明了“天意”从根本上说还是来自“民意”吗?   孟子的政治学说怎么也抹不掉“以民为本”的思想。君权是民授而不是神授、天授,更不是个人所授,即便你是伟大如尧,也没有那样大的权力。这么多皇帝都说要学习尧舜,可怎么一个禅让的也见不到啊?学习人家尧舜不能光嘴上说,得落实到行动上。三、探究创新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现在“以德治国”的方略是一致的吗?二者有什么区别吗?提示:孟子的民本思想是其德治思想的社会政治依据,性善论是其德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仁政论是其德治思想的归宿,但孟子的德治思想与当代的以德治国又有根本区别,民本思想进步性表现在“民贵君轻”和对“天、神、鬼”观念的突破,因此它对治国安邦起到极大的作用。“以德治国”可以说是对古人进步思想的延伸与发展。无论是什么时代,每一个当权者都应该善待百姓,因为只有百姓安,才能天下安,只有百姓富,才能天下兴。 四、此文的论证方法上,层层推进,环环紧扣,间用比喻、对比,从而使论证无懈可击。五、小结法家重政令法治,儒家重教育德治;政令法治(法治——“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治人,教育德治(德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治心:治人人畏,治心心服。以儒者的眼光来看,心服才是真服。因此,法治是不得已而为之,德治才是根本所在。孟子的言论,总结了殷、纣失去天下是因为失掉了民心的历史教训;提出了得天下之道是得人民、得人民之道,而得民心、得民心之道是与民所欲、弃民所恶的观点;指出喜好推行仁德、仁政的君王自然会称王天下,否则会终身不得天下,乃至忧愁受辱陷于死亡。“得天下之道、得人民之道、得民心之道”对于今人来说任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六、作业1.熟读全文。2.预习《乐民之乐,忧民之忧》附名言名句“民惟邦本,本固君宁。”(《尚书》)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毛泽东)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应当把人民看成与自己平等的人去爱他们,而不能高高在上地去看他们。(列夫•托尔斯泰)在重视劳动和尊重劳动者的基础上,我们有可能来创造自己的新道德。(高尔基)3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