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有教无类的认识 (2)

ID:987216

大小:21.5 KB

页数:1页

时间:2022-03-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对"有教无类"的认识 “有教无类”是孔子的办学方针,它规定了孔子办私学的教育对象,是孔子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教无类的本意在教育对象上,无分贵族和平民,不分华夏和华夷诸侯,都可以入学。他把教育对象由贵族下移于平民,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开发了人才的来源。变西周的有教有类为有教无类,这在教育发展史上实具划时代的意义。荀子所说:“和之璧,井之厥,玉人琢之,为天子宝。子贡、季路,故鄙人也,被文学,服礼义,为天下烈士。(《荀子.大略》)孔子把这些”贫且贱“的人造就为显士,七十二贤,士适应文化下移,士阶层崛起的历史潮流,并直接导演出百家争鸣。  正因为孔子有教无类所以才有“弟子三千”,孔子对慕名而来的人采取了来者不拒,去则不止的态度,但孔子犹恐失人,也主动物色对象。这种生择师,师选生正是私学优越于官学的地方,也是私学的优良传统。  孔子“有教无类”的理论基础则是“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他认为人的先天素质相差很小,由于教育和环境的习染的不同,造成了人性的差别很大。基于此,孔子特别强调教育,他认为“好学”是人最优良的品质又是人获得一切只是能力和美德的重要途径,他也认识到受教育者对教育的态度导致教育的效果差异。他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道出了遗传、教育、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简单朴素且合乎唯物辨证。  孔子能在一个等级制度森严,强调出身尊卑的时代提出“有教无类”,确实令人佩服。他将教育对象“扩大”和“下移”,从而给了更多人教育的机会。我想我们现在社会已很少关注个人出身问题了,填写表格上也少了“家庭成分”这一栏了。但是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不同的个体,作为教师当然希望自己的学生都能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学习潜质。但是在事实上我们的教育对象并不能个个如所愿。有些孩子就是顽皮捣蛋就是让你头疼。如果我们嫌弃这样的孩子,不就是“有教有类”了吗?对行动和思想还不成熟的孩子我们不能认为他们是不可教的。但是为什么我们的方法经常用在个别学生身上就不能起作用呢?我们在看重自己的正确教育方式方法时,不能忽视重视受教育者对待教育的态度,我们要重视受教育者的想法和对事情的认识。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