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制:校对:审核:第一单元《论语·有教无类》(第1课时,共1课时)(第1课时,共1课时)【学习目标】1.1、学习和掌握本文的重要词汇2、尝试理解孔子关于教育方面的一些重要思想3、领会孔子教育思想对今天的启发意义【学习重点】1、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仁”的具体确切的含义 。2、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学习难点】学习和掌握重点字汇:愠弑谄罔殆隅说等。【教学流程】一、导入。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教育家。孔子辞世后,一些封建君王给孔子屡加尊谥,如鲁哀公的"尼父",汉元帝的"褒成宣尼公",唐太宗的"先圣",宋真宗的"至圣文宣王"等.但最终固定下来并被普遍接受的,是明世宗的"至圣先师".旧时的学堂,大多悬挂孔子像,尊孔子为"万世师表"。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在孔子之前就有了.但在孔子之前,文化教育是贵族的专利,即所谓"学在官府".直到孔子创办私学,才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格局.孔子在教育史上的地位,既来自其首创私学之功,更在于其"有教无类"(《卫灵公》)主张的提出和实践.所谓"有教无类"。这四个字也是我们这整课的纲目,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孔子的教学。二、课文梳理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子曰:“未知。焉得仁?”【注释】旧,过往、过往;以告,应为“以之告”至于,去到;之,到;焉,哪里。【译文】(子张问)“崔子杀了齐国的国君,大夫陈文子有马四十匹,却抛下离开齐国。到另一个国家,就说:‘这里的大夫就像我们齐国的大夫崔子一样啊。’于是离开这个国家。到了另一个国家,就又说:‘这里的大夫就像我们齐国的大夫崔子一样啊。’于是又离开这个国家。(您认为他)怎么样啊?”孔子说:“算得上清白了。”子张问:“算得上仁吗?”孔子说:“不晓得。哪里算得上仁呢?”【评析】孔子认为,令尹子文和陈文子,一个忠于君主,算是尽忠了;一个不与逆臣共事,算是清高了,但他们两人都还算不上仁。因为在孔子看来,“忠”只是仁的一个方面,“清”则是为维护礼而献身的殉道精神。所以,仅有忠和清高还是远远不够的。8、【原文】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评析】颜回是孔子得意门生之一,在孔子面前始终是服服贴贴、毕恭毕敬的,对于孔子的学说深信不疑、全面接受。所以,孔子多次赞扬颜回。这里,孔子说颜回“非助我者”,并不是责备颜回,而是在得意地赞许他。9、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知来者。”【评析】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的人们,都能够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样的理想境界,因而在平时对弟子的教育中,就把这样的思想讲授给学生。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社会上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了。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子贡能独立思考、举一反三,因而得到孔子的赞扬。这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一个显着特点。10、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1)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2)。”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3),始可与言诗已矣。”【注释】(1)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前两句见《诗经?卫风?硕人》篇。倩,音qiàn,笑得好看。兮,语助词,相当于“啊”。盼:眼睛黑白分明。绚,有文采。(2)绘事后素:绘,画。素,白底。(3)起予者商也:起,启发。予,我,孔子自指。商,子夏名商。【译文】子夏问孔子:“‘笑得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真明亮啊,用素粉来打扮啊。’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说先有白底然后画画。”子夏又问:“那么,是不是说礼也是后起的事呢?”孔子说:“商,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评析】子夏从孔子所讲的“绘事后素”中,领悟到仁先礼后的道理,受到孔子的称赞。就伦理学说,这里的礼指对行为起约束作用的外在形式——礼节仪式;素指行礼的内心情操。礼后于什么情操?孔子没有直说,但一般认为是后于仁的道德情操。孔子认为,外表的礼节仪式同内心的情操应是统一的,如同绘画一样,质地不洁白,不会画出丰富多采的图案。三、当堂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语(yǔ)上 愠(yùn)色 令尹(yǐn) B.弑(shì)君十乘(chénɡ)不悱(fěi) C.一隅(yú)则罔(wǎnɡ)则殆(dài) D.无谄(chǎn)切磋(chuō)笑倩(qiàn)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闻斯(就)行诸赤也惑(糊涂)愠(怨恨,生气)色B.忠(尽心竭力)矣 违(违背)之不愤(郁结) C.不悱(想说而说不出来) 一隅(角落)无益(好处) D.不思则罔(欺骗) 不学则殆(危险)美目盼(转动眼睛的样子)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闻斯行诸?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 B.赤也惑,敢问。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思而不学则殆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D.其斯之谓与?陈子禽谓子贡曰 4
.下列句子中的“乘”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陈文子有马十乘。 B.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C.因利乘便。 D.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5.下列句子中的“以”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 B.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C.素以为绚兮。 D.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6.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求也退,故进之。 A.起予者商也。 B.曲肱而枕之。 C.己欲立而立人。 D.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四、拓展延伸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译文】孟子说:“君子有三大快乐,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父母健在,兄弟平安,这是第一大快乐;上不愧对于天,下不愧对于人,这是第二大快乐;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进行教育,这是第三大快乐。君子有三大快乐,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孟子把天伦之乐、道德圆满之乐、教育后进之乐置于统治天下之上,可见他对血缘伦理、道德修为、教书育人的高度重视,可见他对父母亲人、天下英才乃至众生的挚爱。六、作业:一、翻译下列句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二、从以上三个句子中任选一则,谈谈你的感受,写出你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