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说一说“无类”指什么?
有教无类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对谁都进行教育。
一、不分身份、地位均要教育。二、不管品行、习性,对所有的人都平等地加以教育。
因材施教抽象与具体启发式教学
牛顿一只掉落的苹果万有引力定律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高等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具备会思考、探索的本领。——爱因斯坦
善于思考是关键。——2009年河南高考文科状元李昶
思考的魅力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论语·卫灵公》
思考的必要——举一反三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愤:郁结;不痛快。悱:想说而说不出来。隅:墙角。反:类推。宋代名儒朱熹注: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曾经说:“学问之道,通了一样,旁的地方就很容易。学问门类虽多,然而方法很少,如何用脑,如何用目,如何询问、搜集、养成习惯,可以利用到任何方面。”
思考的条件——学思结合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而:表转折,却。罔:欺骗,蒙蔽。殆:危险。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而:却。谄:讨好,奉承。骄:骄傲自大。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磋:磨治。琢:雕刻。其斯之谓与:宾语前置句;之,提宾标志。诸:兼词,之于。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论语·先进》说:通“悦”。思考的效果:举一反三、由已知推知未知
子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巧笑:美好的笑。倩:笑时两颊呈现酒窝的好看的样子。盼:转动眼睛的样子。素:未染色的丝绸。绚:艳丽的衣裳。绘事:绘画,图画。
思考的效果——教学相长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八佾》礼后:礼后于人的本性。起:启发。
成语释义举一反三【解释】: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出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近义词】: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反义词】: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浅尝辄止
触类旁通【解释】: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相互贯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出自】:《周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近义词】: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反义词】:一窍不通
有教无类有教无类yǒujiàowúlèi【解释】: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切磋琢磨qiēcuōzhuómó【解释】:将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比喻学习或研究问题时彼此商讨,互相吸取长处,改正缺点。【出自】:《诗经·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近义词】:取长补短、推本溯源【反义词】:不求甚解、浅尝辄止
【二则译文】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学了十天仍止步不进。师襄子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习曲子,但还没有掌握演奏的技巧。”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已经熟习演奏的技巧,可以继续往下学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其中的志趣啊。”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已经熟习其中的志趣,可以继续往下学了。”孔子说:“我还不知道乐曲的作者啊。”过了一段时间,孔子默然沉思,心旷神怡,高瞻远望而意志升华。说:“我知道乐曲的作者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睛深邃远望,如同统治着四方诸侯,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离开坐席连行两次拜礼,说:“老师说的这乐曲叫做《文王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