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第一则选文和第三则选文的思想内容。2、把握孟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学习重点】 1、学习对比描写在说理中的作用。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学习难点】 1、正确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 2、领悟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学习其关注民生疾苦的火热情怀。【五分钟测试】 王语暴(yù) 庶几(shù jǐ) 直好世俗之乐(zhǐ))举首蹙頞(cù è)羽旄之美(máo) 放于琅琊(fǎng yá) 秋省敛而助不给 (xǐng jǐ) 睊睊( juàn) 慝(tè)徵招(zhǐ sháo ) 【合作探究】一、找出通假字并解释词义。 ① 今之乐由古之乐 (“由”通“犹”,如同。) ②可得闻与(“与”通“欤”,语气词。) ③直好世俗之乐耳(“直”通“只”,只是。) ④时日害丧(“害”通“曷”,何。) ⑤予及女偕亡(“女”通“汝”,你。)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王语暴以好乐 (语:告诉。好:喜欢,爱好。) 今王鼓乐于此 (今:假如,如果。) 经之营之(经、营:都有测量、度量的意思。) 庶民攻之(攻:制造。) 为诸侯度(度:法度,准则。) 民乃作慝 (慝:邪恶。)
师行而粮食(师:众人。)人不得,则非其上(非:责怪,非难。) 三、归纳词类活用现象。 ①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乐:名词活用为动词,娱乐。) ②与少乐乐,与众乐乐 (少、众: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少数人、多数人) ③今王鼓乐于此(鼓:演奏。) ④吾王庶几无疾病与(疾病:名词活用为动词,患病、得疾病。) ⑤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王: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 ⑥庶民子来(子:名词作状语,像儿子一样。)⑦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忧: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欢乐,以……为忧愁。) ⑧出舍于郊(舍:名词活用为动词,居住。) 四、 翻译下列语句。 (1)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2)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3)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4)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5)于是始兴发而补不足。 【课堂研讨】一、第一则的主旨是什么? 答:孟子主张人君应“与民同乐”,实行“仁政”的思想。 二、第二则的主旨是什么? 答:君主贤明,才会享受真正的快乐(池沼苑囿之乐)。三、第三则的主旨是什么?答:孟子引用齐景公想出去游玩,晏子劝谏的故事,阐明了君王应“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道理。
四、本课三则文字使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请结合文章说一说对比手法的好处?(采用对比手法可使“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主旨更加突出。) 【积累拓展】 出自《孟子》的成语很多,请你根据下列的成语的释义,写出对应的成语。 1、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该成语为( 洞察秋毫)2、形容房屋或钱财非常宽裕、用不完,该成语是(绰绰有余)3、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该成语为( 杯水车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