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学设计 

ID:987337

大小:75.12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3-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学设计王立群王立群易中天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并掌握重要的文言字、词,句的准确含义,加强文言知识积累2、辨析词类活用,特殊的句式特点。过程和方法1、对照注释,及参考译文,疏通文句,弄清楚文言实词的用法2、诵读全文,整体感知孟子的政治思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孟子与民同乐的民本思想,感悟孟子提倡封建统治者和老百姓共有、共亨的政治思想的进步性,启发学生要有大的关怀,树立远大的理想,胸怀祖国,胸怀天下。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怡境以利于学生冷静思考探究,拓展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宂式学习2、安排教前学习,让学生通过课文注释,教师提供的参考译文,疏通文字,弄清文意,充分利用该书所建立的学生学习系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一、导入:"纯中国学时期〃的诸子文章,是我国文化传统最重要的根,他给我们以生长在大地的信仰,增松我们的见识,开启我们的智慧,涵养我们的德行,砥砺我们的人格,我们没有理由不加以珍惜,没有理由不弘扬其中优秀的部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孟子民本思想中极为可贵的“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二、分角色朗读课文,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学生对教前学习所遇到的知识障碍进行质疑,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解答问题(10分钟)相信大家通过教前学习,借助注释以及参考译文,己经将三则材料的字、词、句,疏通清楚,初步理解文意,现在第一小组组员分别扮演庄暴,齐宣王,孟子来朗读一下课文。三、小组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给予点评肯定现在有请第一小组的代表为我们展示一下你们小组归纳、整理的文言知识.四、学生对教前学习所遇到的知识障碍进行质疑,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解答问题如何理解"今之乐由古之乐也〃五、生齐读第二则六、小组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给予点评肯定七、学生对教前学习所遇到的知识障碍进行质疑,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解答问题"王在灵囿,幽鹿攸伏。幽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於轫鱼跃。"这是为了说明什么八、生齐读第三则九、小组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给予点评肯定十、学生对教前学习所遇到的知识障碍进行质疑,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解答问题引用"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⑧,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是为了说明什么昨天我们通过教授的讲解我们学到了解读经典的两种方法。哪位同学给我们说说十一、幻灯片展示:解读经典的两种方法:1、抓住经典的核心思想2、和我们的人生经历相结合十二、教师提问:那么这三则材料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明确:与民同乐解说:在孟子的那个时代,没有什么社会福利制度,统治者不会去建筑一个公园,和老百姓共有、共亨。一起游乐。只有帝王的宫室。才会有如此伟大的建筑,老百姓根本不准去游玩的。我们中华民族A从夏朝开始实行所谓帝王世袭的政治制度,帝王们的亨受和老百姓是有分别的,帝王们为了实现他们称霸天下的野心只顾着发动"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战争,而孟子在他的那个时代,能劝导一个有野心要据地称雄的人主,恢复共有共亨的公天下政治制度,他的主张和这种精神,还是相当可贵的,相当进步的,因此他的思想和人格魅力可以穿越千百年的时空,给后人以感悟和启示,让后人从孟子的思想中汲取生命养分,构建自我人格。教授通过解读《孟子》感悟到,人只有通过超越自我,自强不息,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才能塑造自己的强势人格,才能实现自己的社会价伉,这也让我们明白学习的最终目标不是在高考时能取得多少分,而是要从课本中汲取智慧,在阅读中陶冶惜操,同作者的思想感惜产生生命的共鸣与融合。十三、分组讨论,播放音乐设置惜境,以利于学生冷静思考(10分钟)下而我们分组讨论品读孟子在这三则中所包含的竹学思想,人生态度。注意品读要求十四、幻灯片展示:(品读要求)1.围绕课文的三则材料,确定一个核心话题来品读2.品读必须从文本出发,还要有联系生活实际的事例3.最后有一句的结论,必须富有人生哲理或劝戒意义,语言简洁4.每组品读应有时间观念,效率观念十五、发言10分钟八、结课:教授曾有过这样的言论:"一个人如果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人生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苟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领 袖。""纯中国学时期〃的诸子文章,是我国文化传统最重要的根,他给我们以生长在大地的信仰,增长我们的见识,开启我们的智慧,涵养我们的德行,砥砺我们的人格,我们没有理由不加以珍惜,没有理由不弘扬其中优秀的部分,就比如我们今天所学的孟子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其思想的高度,足以让我们后人敬畏。然而孟子的论辩说理的艺术,也常让我们佩服不己。今天我们不妨模仿孟子经常运用的说理艺术(比喻,排比,引人入彀,对比),来完成今天的家庭作业。九、布置作业师:下而我们看一则材料完成今天的家庭作业幻灯片展示东汉时有一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一天,其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院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要求:联系生活实际,自拟话题,模仿孟子的说理艺术(比喻,排比,引人入彀,对比),写一段600字左右的文字。《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学参考重点、难点1.主要讲授第1则选文和第3则选文的部分内容。2.引导学生把握孟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选文解读孟子时时告诫统治者,希望他们记得天下万民的忧与乐,并且以天下万民的忧乐为忧乐。第1则选文,齐国大臣庄暴来见孟子,说:“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见于王”指被王召见,一般认为这里的王是指齐宣王。“好乐”即喜欢音乐。“未有以对”,指没有什么话来回答。这里写的事惜是这样的:齐宣王召见庄暴,告诉庄暴说自己喜欢咅乐,庄暴无言以对。于是他来向孟子请教说:“好乐何如?”即喜欢咅乐怎么样?孟子兴高采烈地说:“王之好乐甚,则齐国K•庶几乎!”“庶几”就是差不多。孟子的意思是说,宣王如果非常喜欢咅乐,那么齐国就会很不错了。对于庄暴无言以对的问题,孟子的反应简直有天大的差别。“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这句话是指过了一些时候,孟子进见齐宣王,说:“王曾经把自己喜欢音乐告诉庄暴,有这件事吗?”孟子的问题虽然很平常,可是齐宣王的反应却山人意料:“王变乎色,□:‘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变乎色”即变了脸色。原来,儒家学者把乐分为两类:一类是先王之乐(也就是古代圣贤之君的咅乐),一类是世俗之乐。宣王喜欢的只不过是当时的世俗咅乐,并且他也知道一般儒家学者极力宣扬先王之乐,而贬斥世俗之乐。先王之乐有《韶》《武》《雅》《颂》等等,其中《韶》是虞舜时代的咅乐,《武》是周武王时候的咅乐。孔子等儒家学者认为,这一类咅乐有助于克己复礼、修身养性或协和社群关系。俗乐的种类异常繁多,其共同本质则是有悖于儒家追求的政教伦理n的——儒家学者认为这种咅乐能使听者放荡无节,甚至流于淫滥。所以他们对俗乐的批评不绝于耳,或者一言以蔽之口“淫”,或谓之“乱世之咅”等等。但是,上层统治者却往往喜欢俗乐。在孟子和齐宣王这番对话大约一百年之前,魏文侯就说自己听古乐&昏欲睡,听俗乐却不知疲倦。基于这样一种背景,齐宣王一听孟子谈起自己喜欢咅乐,就变了脸色,原因大概是为自己喜欢的咅乐不正派而感到惭愧(朱熹《孟子集注》:变色者,惭其好之不正也)。看孟子如何接话:“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由古之乐也。”意思是说,如果王非常喜欢音乐,那么齐国就会很不错了!现在的音乐跟古代的咅乐是一样的、“由”古同“犹”。孟子不仅再次肯定了齐宣王的好乐,而且说古今之乐是一样的。这一下倒把齐宣王弄胡涂了。所以他问:“可得闻与?”就是说,这道理可以说给我听听吗?孟子也问道:“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独自娱乐的快乐,和人一起娱乐的快乐,二者哪一个更快乐呢?宣王回答:“不若与人。”孟子又问:“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跟少数人一起娱乐的快乐,跟多数人一起娱乐的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宣王回答:“不若与众。”有了这样一个认识作前提,孟子于是侃侃而谈:“臣请为王言乐”,“言乐”可以理解为谈谈娱乐的道理。这番道理,他是用截然相反的两种现象来展示的,每一种现象又包桮两个方而的例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咅,举疾首蹙而相告□:‘吾王之 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咅,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而相告口:‘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这是一种现象。“今”是假使、如果的意思。“举”是副词,意思是皆、都。“疾首楚”形容心里非常怨恨和讨厌。“极”在这里指最痛苦的地步。“羽旄”是古代军旗的一种,用野鸡毛和牦牛尾装饰旗杆。孟子假设了两种触n惊心的怡况:一种怙况是,王在这里奏乐,百姓听到了王这里呜钟击鼓、吹箫奏笛的声音,都头痛皱眉头,并且互相告诉说:“我们王喜欢奏乐,可为什么使我们到了这种最痛苦的地步呢?父子不能见而,兄弟妻子东逃西散。”另一种惜况是,王在这里狩猎,百姓听到王这里车马的声咅,见到王这里军旗仪仗的美丽,都头痛皱眉头并且互相告诉说:“我们王喜欢打猎,为什么使我们到了这种最痛苦的地步呢?父子不能见而,兄弟妻子东逃西散。”之后,孟子简洁有力地揭明了导致这种怙况fii现的原因:这没别的,就是因为王不跟百姓同乐。孟子所谓同乐,不是说王跟百姓一同欣赏音乐或者一同打猎,而是说王以百姓之乐为乐,而百姓亦以王之乐为乐。第二单元《孟子》选读[】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咅,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咅,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这是孟子举岀的另一种现象。在这一现象中,孟子也假设了两种令人心动的惜况:一种惜况是,王在这里奏乐,百姓听到了王这里呜钟击鼓的声咅,听到了王这里吹箫奏笛的声咅,都眉开眼笑地互相告诉说:“我们王或许没病没灾的吧,要不怎么能热热闹闹地演奏咅乐呢?”另一种惜况是,王在这里狩猎,百姓听到王这里车马的声咅,见到王这里军旗仪仗的美丽,都眉开眼笑地互相告诉说:“我们王或许没病没灾的吧,要不怎么能打猎呢?”之后,孟子再一次简洁有力地揭明了导致这种惜况出现的原因:这没别的,就是因为王跟百姓同乐。经过这一正一反两种现象的对比,孟子向齐宣王揭明了自己的主旨:“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就是说,如果王跟百姓同乐,那么就能成就王业了。孟子跟齐宣王的这番对话,最大的妙处在于他没有纠缠于先王之乐和世俗之乐,或者极力推荐先王之乐、极力批评世俗之乐,而是力图把宣王向与民同乐的方向引导。这其实是更根本的。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如果真的以百姓之乐为乐,以百姓之忧为忧,恐怕人们也用不着再向他提更高的要求了。国之第3则选文前半部分说:“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贤者亦有此乐乎?’”雪宫是齐国的离宫,据说宫中有苑囿台池以及大批禽兽,宣王颇为自得,所以问孟子:贤者也有这种快乐吗?齐宣王的这种乐显然是“独乐”,所以孟子抓住这一根本,回答说:“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认为,贤人当然有这种游观之乐。但是百姓得不到这种快乐,就会贵怪、非难他们的君王。得不到这种快乐而贵怪、非难他们的君王,是不对的。做一君却不跟百姓同乐,也是不对的。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的人,百姓也会以他的快乐为快乐。以百姓的忧苦为忧苦的人,百姓也会以他的忧苦为忧苦。以天下人之乐为乐,以天下人之忧为忧,像这样却不能成就王业的,还不曾有过。同样,孟子没有否定宣王的游观之乐,而是力图把他引叫那个正确的方向,即与民同乐。这凸显了孟子对国家百姓乃至天下万民的深刻关怀。《孟子》这本书虽然以记载人物的语言为主,但是书中记载的很多语言都能微妙地传达人物的怡态。比如第1则选文写齐国大臣庄暴讲了一件自己感到窘迫的事,来向孟子请教。这里只记载了他简单的两句话,就很好地显示了他窘迫和迷惑的神态。孟子说假如王不与百姓同乐,百姓听到欣赏音乐的声咅,就会说:“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这简单的话语看上去似乎是欲言又止,却声惜并茂,力透纸背。这些地方如果仔细体会,可以感到人物的惜态历历在FI。此外,《孟子》书中还直接叙述了 一些极富表现力的人物惜态。孟子进见齐宣王,问起宣王跟庄暴说自己好乐一事,“王变乎色”;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如何如何。前一个例子叙述的是脸色,后一个例子叙述的是眼神,用字不多却栩栩如生。孟子14齐宣王说,王不与民同乐而独乐,百姓闻钟鼓之声、管籥之咅,“举疾首蹙而相告”,口如何如何。百姓这一连串的动作虽然很细小,却惟妙惟肖地传达山十分丰富的惜感内涵。总之,《孟子》一书的文笔是相当有表现力的。思考与练习解题思路一、略。二、结合上一节和本节的有关材料,说说在孟子理想中的君主与臣民的关系是怎样的U应该是提示:最根本的一点君上与民“同乐”。具体说来,君上“乐民之乐”“忧民之忧”(要做到这一点,“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是一个根本点),而百姓则“亦乐其乐”“亦忧其忧”。在这两者之间,君上“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是更为根本的。君上做到这一点,就能够臝得民心,成就王业。而即便是天子,如果失去了民心就会失去其民,失去其民就会失去天下,如夏桀、殷纣一般。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参考答案:1.直,只,仅仅、2.举,皆,都。3.偕,一同,一起。4.非,责怪,非难。5.省(xing),视察。不给(ji),不足。参考译文1齐国大臣庄暴来见孟子说:“我庄暴被王召见,王告诉我说他喜欢咅乐,我庄错没有话回答(不知道怎么说才好)。”接着问:“喜欢音乐怎么样呢?”孟子说:“如果王非常喜欢音乐,那么齐国就会很不错了!”过了些时候,孟子进见齐王说:“王曾经把自己喜欢音乐告诉庄暴,有这件事吗?”齐王变了脸色,说:“寡人不能喜欢古代圣帝明王的咅乐,只不过喜欢世俗的咅乐罢了。”孟子说:“如果王非常喜欢咅乐,那么齐国就会很不错了!现在的咅乐跟古代的咅乐是一样的。”齐王说:“这道理可以说给我听听吗?”孟子说:“独自娱乐的快乐,和人一起娱乐的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齐王说:“不如跟众人一起娱乐。”孟子说:“跟少数人娱乐的快乐,跟多数人一起娱乐的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齐王说:“不如跟多数人一起娱乐。”孟子说:“请让我给王谈谈娱乐的道理:假使王在这里奏乐,百姓听到了王这里鸣钟击鼓的声咅,听到了王这里吹箫奏笛的声咅,都头痛皱眉头并且互相告诉说:‘我们王喜欢奏乐,为什么使我们到了这种最痛苦的地步呢?父子不能见而,兄弟妻子东逃西散。’假如王在这里狩猎,百姓听到王这里车马的声咅,见到王这里军旗仪仗的美丽,都头痛皱眉头并且互相告诉说:‘我们王喜欢打猎,为什么使我们到了这种最痛苦的地步呢?父子不能见面,兄弟妻子东逃西散。’这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王不跟百姓同乐(所谓同乐,即王以百姓之乐为乐,百姓以王之乐为乐)。假如王在这里奏乐,百姓听到了王这里鸣钟击鼓的声咅,听到了王这里吹箫奏笛的声咅,都眉开眼笑地互相告诉说:‘我们王或许没病没灾的吧,要不怎么能热热闹闹地演奏咅乐呢?’假如王在这里狩猎,百姓听到王这里车马的声咅,见到王这里军旗仪仗的美丽,都眉开眼笑地互相告诉说:‘我们王或许没病没灾的吧,要不怎么能打猎呢?’这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王跟百姓同乐。如果王跟百姓同乐,那么就能成就王业了。”2孟子进见梁惠王。梁惠王站在曲池边,环视着鸿雁麋鹿,说:“有才有德的人也以此为乐吗?”古代贤孟子回答说:“只有有才有德的人才能够以此为乐,无才无德的人即便有这些也不能乐。《诗经•大雅•灵台》说:‘开始营建灵台,于是反复地量度。百姓筑作,不到一天就 把它筑成了。开始营建的时候文王说不要着急,可是百姓十分踊跃,就好像儿子为父亲做事一样跑来。文王在那饲养禽兽的灵囿当中,看到母鹿趴在那里,看到母鹿长得胖嘟嘟的并且有光泽,鸟儿则长着洁白的羽毛。文王在那灵沼旁边,满池子里的鱼儿在欢喜跳越。’文王虽然靠百姓的力量建了高台深池,可是百姓却非常高兴,把他的台子叫做灵台,把他的池沼叫做灵沼,对它有禽兽鱼幣感到高兴。君与民同乐,所以他能真正的快乐。《汤誓》说:‘这太阳什么时候消失呢,我们宁愿跟你一起灭亡(暗示他们对桀痛恨到了极点,盼望他早些死掉,即便跟他一同死去也在所不惜)!’老百姓宁愿跟夏桀一起灭亡,他纵然有高台深池飞禽走兽,难道能独自快乐吗?”3齐宣王在他的离宫雪宫当中接见孟子。齐宣王说:“有才德的人也有这种快乐吗?”国之孟子回答说:“有。百姓得不到(这种快乐),就会责怪、非难他们的君王。得不到这种快乐而贵怪、非难他们的君王,是不对的。做一君却不跟百姓同乐,也是不对的。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的人,百姓也会以他的快乐为快乐。以百姓的忧苦为忧苦的人,百姓也会以他的忧苦为忧苦。以天下人之乐为乐,以天下人之忧为忧,像这样却不能成就王业的,还不曾有过。”国“从前齐景公问晏子说:‘我想去转附山、朝儸山游览,沿着海岸南行,一直到琅邪(或以为邑名,或以为山名,实际上可能并不矛盾)。我做点什么才可以比得上先王的游览呢?’晏子回答:‘问得好啊!天子到诸侯的国家去叫巡狩;所谓巡狩,就是巡查诸侯驻守、掌管的疆土。诸侯朝见天子叫述职;所谓述职,就是向天子陈述自己履行职守的惜况。这些活动没有不是国家大事的(没有不和政事关联的)。春天视察耕种的惜况,见百姓缺粮就补助他们;秋天视察收获的怙况,见百姓歉收就救济他们。夏朝的谚语说:“我们的王不巡游,我们如何能够休息?我们的王不游乐,我们如何能够得到救助?一巡游一游乐,都可以做诸侯的榜样/’现在可不是这样。兴师动众而行,并且征集粮食,运转粮食而食,饥饿的人得不到食物,劳苦的人得不到休息。百姓侧n而视,都发出批评埋怨,于是他们就为非作歹了。违背王应当遵循的政教而残害百姓,大吃大喝仿佛水流一样(没有穷尽)。流、连、荒、亡,成为诸侯的担忧。顺流而下忘记返回叫做流,溯流而上忘记返回叫做连,追赶野兽而不知道满足或节制叫做荒,喜欢喝酒而不知道满足或节制叫做亡。过去的圣贤之君没有流、连的欢乐,没有荒、亡的行为。(一方而是当今君王流、连、荒、亡,一方面是古代贤王无流连之乐、无荒亡之行,勤勤恳恳地省视春耕秋收,补助贫困的百姓)就看您何去何从了。’景公听了很高兴,在国都内大力做准备,岀去住在都城之郊,在那里开始派人开仓取粮来救济贫困的百姓。景公又召见乐官说:‘给我创作君臣同乐的乐曲。’这乐曲大概就是《徵招》《角招》。歌词说:‘畜君有什么过错?’畜君就是喜欢君。”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