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老子》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反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等等。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www.jxjyzy.comwww.jxdjg.gov.cn
《有无相生》《老子》www.jxjyzy.comwww.jxdjg.gov.cn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1):相对之物,相生相成(2):“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3):“自见”“自是”“自伐”“自矜”,道者不处。(4):“自知”“自胜”“自强”,竭力实行(5):图难于易,为大于细(6):为于未有,慎终如始(7):强大处下,柔弱处上www.jxjyzy.comwww.jxdjg.gov.cn
【原文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1];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2],难易相成[3],长短相形[4],高下相盈[5],音声相和(hè)[6],前后相随[7],恒也[8]。(《老子》第二章)【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注释】[1]斯:则、就。恶:丑,与美相对而言。已:通“矣”,语气词。[2]生:产生、发生。[3]成:形成、完成。[4]形:比较。[5]盈:包含、充盈。[6]和:应和、调和。[7]随:跟随、随顺。[8]恒也:永恒不变的。【点评】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二元对立的世界。有美的东西,就必然有丑的东西,有长必有短,有高必有下,有前必有后,不喜欢的事情,一定会喜欢站在她的对立面上去。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多数喜欢好的美的东西,厌恶坏的丑的东西,喜欢优点,厌恶缺点。这些好与坏,美与丑等等都是人为划分的,对于大自然来说是没有什么好坏善恶这种观念的。尽管每一天我们的社会上都在上演着好坏善恶的事情,但这就是一个真实的社会。你要拥有美,就得包容丑,这反映了一个人的心胸是宽广还是狭隘,你的心胸能包容多少你就拥有多少。www.jxjyzy.comwww.jxdjg.gov.cn
【原文2】三十辐,共一榖,当其无,有车之用。埏(shān)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第十一章)【译文】把三十根辐条,放在车轮上面,这时就体现了没有辐条的车轮中无的作用了,正因为车轮中间是无的,所以才能装上辐条啊! 粘土制成的陶器,也是应该它中间的无,才成就了它器皿之用。 我们凿窗盖房,也是一样的道理啊,用的也是当中的“无”,我们才有住的地方啊。 所以我们实际上只是利用了“有”,来显示了“无”的作用,可见“无”的用途是多么的广泛啊!【点评】很多器物,都是因为“当其无”,也就是心中是空的,所以才成为有用的器物,其实我们做人做事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当我们虚心的时候,也就是心态归零,把我们心中繁杂的思想摒弃掉,把骄傲自满的心理摒弃掉,没有了干扰,才能学得好。你的心中老是装满了自我的认识,认为自己才是正确的,其实这样做就等于画了一个圈把自己圈起来了,封闭了自我,关闭了心灵之门,这种心态又怎能吸收别人的长处,吸收新的知识?把虚心变成你我的行为习惯,把虚心变成你我生命的一部分。www.jxjyzy.comwww.jxdjg.gov.cn
【原文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zhǎng)。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chǔ)。(《老子》第二十四章)【译文】踮起脚想站得高一点,反而站不稳;急切地大跨步前行,反而走不快;自我显示的人,反而不能显闻;自以为是的人,反而不能彰显;自我夸耀的人,反而不会被认为有功劳;自高自大的人,反而得不到敬重。从“道”的观点来衡量,(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可以说都是剩饭赘瘤,惹人厌恶,所以有“道”的人是不这样做的。www.jxjyzy.comwww.jxdjg.gov.cn
【点评】因为想站的比人高的人肯定他自己就没有别人高,这样他只能是踮起自己的脚尖站立,这样又怎么会站得稳?想走路比人快的人必定就是走得很慢,他只能是用大跨步的向前,这样又能走多少的路程呢?自以为是的人,反而不能彰显自己的才能。自以为是这样的人有谁喜欢与他交往呢?没有人理他他再有才不也是没有用的么?自己夸耀自己的人,怎么会有功呢?因为如果他真的有功也被他自己的夸耀所掩盖了。自我矜持的人,是不会得到敬重的。就像我们在企业里老板和他商量,他就故作矜持,这样的人老板要他还有何用?这些从道德观点来看就是剩饭赘瘤,什么人都不会喜欢吧。所以有道之人是不会这样做的。就拿自然界来说,风不可能一个早晨刮个不停,雨也不会整天下个不住,大自然的狂风暴雨尚且不能持久,况且人世间的一时艰难,愚惑呢?所以有思想,有抱负的人不要被一时的艰难,愚惑所迷惑,始终遵循客观规律,不按客观规律做事,就只会自食其果。 成功就写在你的下页,而每一页得自己一面一面的把它翻开,跳页也许会错过成功。要相信道,与道一致,循道行事,因此就会得到道,就会取得成功,否则就失去道,就会失败!www.jxjyzy.comwww.jxdjg.gov.cn
【原文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第三十三章)【译文】认识别人的叫做机智,了解自己的才算聪明。战胜别人的是有力,战胜自己的才算做刚强。知道满足的就是富有。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不离失根基的才能持久。身死而精神长存的才是真正的长寿。www.jxjyzy.comwww.jxdjg.gov.cn
【点评】知道别人的想法或是理解别人想法的人,只能算是聪慧。能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人就可以算做是高明了。这一章老子提出了人的境界,“知人”是孔子所提出的,他所说的“六十而耳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知道别人的想法,所以听到自己不愿意去听到的话也会理解。可是“自知”才是真正的高明啊!世界上最难了解的莫过于我们自己不是么? 能够去用武力或是智慧去战胜别人的人,只是证明它有能力而已。可是能够相信自己,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强者。 俗话说的好“知足者常乐”,一切本应该顺应自然。什么叫富有?就像人们所说的那样,没有一个想赚钱的人觉得自己赚够了。钱财到最后也只不过是一个数字而已。所以老子才说知足才可以算是真正的富有。 依循“道”而不去抛弃“道”的人算是长久。这里指的长久是不会有危险的含义。身体虽然死亡但是他的精神不灭,能够被人所了解并且传承,才算是真正的长寿。www.jxjyzy.comwww.jxdjg.gov.cn
【原文5】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老子》第六十三章)【译文】以“无为”的态度作为,以不生事的态度做事,以恬淡无味为滋味。大生于小,多起于少,以德报怨。处理困难的事从简单的地方着手,实现远大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天下间再难的事也是从简易开始,天下间所有的大事都从细微的部分开端。因此,圣人不贪求大贡献,所以也成大事。正所谓轻易许下诺言的便必然没有信用,对什么事都看得太容易的,必会碰上很多困难。因而,圣人都能认真对待困难,这样才终于不会有什么真正的困难。www.jxjyzy.comwww.jxdjg.gov.cn
【点评】这是老子立身的方法论,教导人,以无为而无所不为。做人不要有太大的思想负担,要专注于做好一件事,不要让一件事重重复复,永远存在。处理完一件便是一件,为了解决事情而去做事,为了解决问题而去解决问题。如果解决不了,则就慢慢的从最简单,最容易的地方入手,不要有心理负担。一步步来,再难的事也就不难,再大的事也就不是什么大事。 这个道理,我们似乎从小就知道,可是谁能够真正体会其中的深意呢?人们追名逐利,总是自己给自己太多的欲望,太多的雄心,往往忽略了坐而论道的精神。人们嘲笑坐而论道,认为他们总是知道扯皮。而事实上真正的论道便是认认真真从自己的小处着手,细处着手,做自己能做的事,挖掘自己能挖掘的潜力。这样,专注于做好事,有什么事不能做成?人们每天想着这个目标,那个目标,都不知道路该怎么走,最终便迷失在自己的人生路上。 人活着,为了什么?为什么传宗接代?为他延续生命,为了自己看一遭?这很可笑,人其实活在世上,就是在自己的人生中,扮演道的演变。参与其中,感受道的变化。进而让自己融入其中,实现自己在道的进化中的感悟。 七情六欲,是考验人对道的坚持。道,在人们心中,不能突破人的七情六欲的局限,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感悟。世界若有轮回,你或许便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人生一世,烦恼多,都是因为自身的局限十分多。要突破局限与束缚,便要放下一切名利之利,去寻找自己的潜力,心里没有什么负担地去做事,为人。这样你的人生必然会圆满幸福,再无病痛烦恼。 生活中,有很多事,有很多东西,本来就是人要经历。那些幻想其实不过是对人的迷惑,贪,嗔,色,怒,味这些种种的原罪。是因为自己逃不开束缚,所以便不能自已求得解脱,知足常乐。人们不懂知足,总贪多,而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已经做到最好。总是被追不到东西而担心,或者追到了又怕失去。红尘俗世,庸人自扰,人们生活过得不好,实在都是人自找的,怨不得谁。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若能早日悟道,早日种道,便能收获。至少生活中无论外界如何,终能自身幸福,不求于他人。www.jxjyzy.comwww.jxdjg.gov.cn
【原文6】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第六十四章)【译文】在安稳的时候容易把持,在事情未乱之前容易谋划,事物脆弱之时容易分解,事物很微小的时候容易分散。成就未成就之事,治理未乱之乱。多人合抱那么大的树,也是从像一根细丝一样开始长成。九层高的高台,也是一点点的累积起来。千里远的行程,也是开始于足下第一步。普通人做事,总是快要成功时反而失败。对待终点就像对待起点一样慎重,就不会败坏事情了。www.jxjyzy.comwww.jxdjg.gov.cn
【点评】老子这一章也是方法论,是让我们处理事情的方法。 人很多时候就是做不到谋于未动,往往事情一乱,自己也乱了方寸。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道理凝聚了为无为的具体方法。人说老子消极,我觉得那是读老子的人消极。 老子提倡的这种无为,事实上是要求人们不要好高骛远的做事。每天都似乎在追求什么,而忽略了当下应该注意的问题。 就像我们现在,天天追求多快的发展,多高的GDP,可是我们的生活环境却在不断恶化。贪污腐败,人心不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这些不是带来不安定因素吗?现在纠纷越来越多,法院根本不以解决民怨为根本,以利益为导向。从来不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是多么重要。处理问题的时候以自我为中心,以有自己有权为骄,这样怎么可以把问题处理好?人民又怎么能够对法律产生出尊重?对执法者产生出敬畏?只会有怨恨。人民的生活好,不仅仅要体现在物质生活更要体现在精神生活上,否则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反带来更差的精神生活,那么你不如回到原始社会去重头再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就是不希望人与人之间产生太大的不平衡。就不会有不平衡导致的妒忌与妒恨。就算是穷则独善其身,那你能让富则兼济天下么?更多的是有钱人看不起没钱人,反过来没钱人的要做有钱人,必然要跟有钱人争夺。否则,钱又从那里来?有钱人防着没钱人,没钱人盯着有钱人。久而久之,实力的不平衡导致资源的破坏,双方矛盾必然升级。那怨恨自累积,最后带来自然是毁灭。 学不学,复众人之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天下宇宙法则的威严,不是作为宇宙个体可以对抗。人心,再大,也不过是一种幻像。生活中,思想决定一切,物质生活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的精神堕落。www.jxjyzy.comwww.jxdjg.gov.cn
【原文7】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译文】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柔软,死了的时候便僵硬起来。草木在有生命的时候柔软脆弱,没有生命的时候枯槁硬朗。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僵硬坚强是死亡才有的现象,而柔弱是走向生存生命的道路。因此穷兵黩武就会引来灭亡,树木太过直便会被摧折。坚强最终会走向消亡,而柔弱会一天天变强大。www.jxjyzy.comwww.jxdjg.gov.cn
【点评】老子在这一章,通过生命的死亡的自然现象说明柔弱在生命中的重要性。人的刚强一定要有一定的柔韧性,否则那便是生命消亡的征兆。其实柔与刚,他是有相对性的。如果只是一味的和稀泥,水便永远是水,他成不了其它生命的组成体,而水也代表了一切生命必需要有的特性。至柔克至刚,刚柔相济,阴阳融合才是生命的最佳状态。很多时候,如果我们强调一个方面,便会缺失另一个方面。世界上的事,好与坏的转化,他就在利万物或者损万物之间相互转换。人类的发展,有一点不能忘记,生之徒需要有容,水性的存在是一切事物具体韧性的要素。至刚同样也能克至柔,在绝对的力量面前,水也要依照刚的要求,变换各种形态,以适应刚性的要求。只要刚不压迫柔,刚柔便能相辅相成,形成各种生命。老子这一章的结论告诫人们,人无柔性则无生命,在重视柔弱的基础上求强,才是生路。强者恒强要保持其有适当的柔性,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同样,水若是不能归其位处其事,四处泛滥,他便也一样是灾难,成为生命的杀手。我们在充分认识柔弱的重要,才能追求至强的力量。只有保持这种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的强者追求心态,我们才能真正的保持着一种强者恒强的生命发展态势。充分理解和融合老子的生命哲学,我们就能充分的感觉生命存在的意义与生命的真谛。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为了追求自己生命的极限,什么是极限,那就是自己的生命状态可以达到一个怎样的利万物状态。“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宁受胯下之辱”,这是一种不动感情、清醒冷静的理智态度,是一种在忍让和委屈中求得生存积蓄力量以求得最后胜利的中国式智慧。www.jxjyzy.comwww.jxdjg.gov.cn
【拓展】老子的思想学说一宇宙观念。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是政治主张。绝圣弃治、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三是哲学思想。万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www.jxjyzy.comwww.jxdjg.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