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布尔津县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 有无相生--老子教案 选修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新疆布尔津县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 有无相生--老子教案 选修

ID:987706

大小:159.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3-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新疆布尔津县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有无相生--老子教案选修  一 导入新课     平时人们在求神问卦的时候总是说:天灵灵,地灵灵,太上老君快显灵,那么你们知道太上老君是谁吗?他就是我们这个单元要认识的道家创始人:老子。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老子的是何许人也?他都有些什么思想?有什么著作传世?二  走近作者   老子,春秋末期人,姓李名耳字聃,道家创始人。生卒年月不可考,约生于公元前580年,约死于公元前500年。史载,曾任周王室史官,孔子曾经向他问礼。晚年见周王室日趋没落,便骑青牛而去,回故乡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过着隐居生活。《老子》一书,集中表现了老子的思想。   “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道”就是自然,路,道理,法则,规律。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世间一切皆有道生出,道是万事万物的本源。老子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变动的,是运动的。天地间的事物都是互相对立统一的,对立面有不是一尘不变,而是向它们各自的对立面转换。老子否定人的感觉经验,他认为:“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知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他宣扬“涤除玄览”,祛除内心的杂念,让心灵虚空,心如止水,擦拭心灵的尘埃,才能洗心内照,不被外界的纷繁所搅扰,正真的平静,如信步林间,如垂钓水旁。老子还主张“小国寡民”,他向往淳朴的民风,向往平等和平的社会状态。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三 整体感知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2请学生诵读课文,教师纠音3教师引导学生合并内容相近的段落   (1,2)——认识世界   (3,4)——认识自己   (5,6)——认识人生(7)——生存之道四  学生讨论解析课文  要求:1 每组一名同学朗读所选小层(共四层,每组选一层)  2 每组有一名同学来翻译课文     3每组有一名同学联系生活列举相关事例4 每组有一名同学总结,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有感而发,说出自己的感悟或者启发,最好用一句话总结。二、老子基本思想述略。老子是朴素的自然主义者。他所关心的是如何消解人类社会的纷争,如何使人们生活得幸福安宁。他所期待的是:人们的行为能取法于“道”的自然性与自发性;政治权力不干涉人民的生活;消除战争的祸害;扬弃奢侈的生活,在上者引导人们返回到真诚质朴的生活形态与心境。下面通过几个概念略窥老子哲学的主要思想:无为——顺其自然,不强作妄为。此观念主要是针对统治者而言的。不争——不伸展自己的侵占欲望。谦退——具有不争的内涵,要人含藏内敛,不显露锋芒。虚无——虚,是形容道体的,“道”体是虚状的,虚状的道体却发挥着无穷的作用,万物从这个虚空中蓬勃生长。“无”,一是指,道的无形无色不可见;一是指“空的空间”。虚静——期待人们凝练自己的生命深度,发展自己主体的精神空间。柔弱——意在不可恃强凌物,强悍暴戾。柔弱非懦弱。柔,含有无比的韧性和持续性。三、选文意蕴略说。    第1则: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巳;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巳。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老子从社会人生中提炼出8组概念:美与丑(即“恶”),善与恶(即“不善”),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音与声,前与后。这8组概念,是相对立的,又是相促成的。老子教导人们,不仅要看重正面,也要看重反面,要从反的关系里观察正面的涵义。人们既要看重事物间相对的比较关系,而且要看重超脱相对关系的绝对统一的关系。老子重视对立物的相互影响、渗透、转化。这是朴素辩证法的具体运用。只是老子没有依照这个客观规律,去促进自然的改造和社会的发展,而是夸大人的被动性,忽略人的创造性,强调回避,退隐。我们既要看到老子对自然、社会认识上的卓越处,也要看到老子在对人类主观能动性认识上的局限。但是,现在,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平衡心态、安身立命、和谐处世的智慧。    第2则: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一般人只注意实有的东西及其作用,而忽略了虚空的东西及其作用。对此,老子在本章里论述了“有”与“无”即实在之物与空虚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他举例说明“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相互为用的;无形的东西能产生很大的作用,只是不容易被一般人所觉察。他特别把“无”的作用向人们显现出来。老子举了三个例子:车子的作用在于载人运货;器皿的作用在于盛装物品;房屋的作用在于供人居住,这是车、皿、室给人的便利。车子是由辐和毂等部件构成的,这些部件是“有”,毂中空虚的部分是“无”,没有“无”车子就无法行驶,当然也就无法载人运货,其“有”的作用也就发挥不出来了。器皿没有空虚的部分,即无“无”,就不能起到装盛东西的作用,其外壁的“有”也无法发挥作用。房屋同样如此,如果没有四壁门窗之中空的地方可以出入、采光、流通空气,人就无法居住,可见是房屋中的空的地方发挥了作用。本章所讲的“有”与“无”是就现象界而言的,与第一章所说有“有”与“无”不同,后者是就超现象界而言的,读者应注意加以区别。通常,人们重“有”胜于重“无”。老子此处一反通常状况,大谈“无”,这是老子思想的独特处之一。空间上“无”的功用,在书画艺术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也最易觉察。可以参考宗白华《中国艺术中的虚与实》。  第3则:——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这些表现及其结果往往是对立的、相互矛盾的。这是老子思想中极富精义的部分。不过在这其中仍然贯穿着以退为进和所谓“委曲求全”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的处世哲学。这种观点、这种态度绝不是无条件的、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采用的,而仅是对现实斗争中某种情况下可以采用的策略,这虽然说不上是在逃避现实的政治斗争,但表面上给人的印象却是消极退守、防御。当然,这是老子哲学思想的一贯主张。不过在现实生活中一定要灵活运用,它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有道之人,含蓄,谦逊,内敛,蕴藉,不张扬。这是一种境界。老子借此矫正世俗中自以为是、夸夸其谈的浮躁心态,于今人应仍有极大意义。第4则:——“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2组句子,每组前后2句,后句语意上重于前句,这是说,了解自己,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是困难的,但境界也是更高的。“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这4句,解说老子所谓“富,有志,久,寿”。“富”,富有,主要是指精神上的富足;物质上欲求不高,也能相对富足,所谓“知足者常乐”是也。“强行者有志”,大约是说,志向只止于思想意识,不是有志;志向,只有付诸实施,才是有志。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老子有时似乎也不是一味退隐,他好像也有积极进取有创造的一面。为“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这句再提供一种解释:不丧失本性的就能恒久,身死而道不朽的才是长寿。“亡”,有的版本作“忘”,有解为“妄”,也有解为“忘”之本义的。    第5则:——这是谈“为”与“无为”、“事”与“无事”、“味”与“无味”、“大”与“小”,“多”与“少”,“怨”与“德”、“难”与“易”、“大”与“细”、“诺”与“信”9组概念的辩证关系。前3组,有顺其自然,得大道的思想;后6组,为老子人生经验之谈。老子理想中的“圣人”对待天下,都是持“无为”的态度,也就是顺应自然的规律去“为”,所以叫“为无为”。把这个道理推及到人类社会的通常事务,就是要以“无事”的态度去办事。因此,所谓“无事”,就是希望人们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一旦条件成熟,水到渠成,事情也就做成了。这里,老子不主张统治者任凭主观意志发号施令,强制推行什么事。“味无味”是以生活中的常情去比喻,这个比喻是极其形象的,人要知味,必须首先从尝无味开始,把无味当作味,这就是“味无味”。接下来,老子又说,“图难于其易”。这是提醒人们处理艰难的事情,须先从细易处着手。面临着细易的事情,却不可轻心。“难之”,这是一种慎重的态度,缜密的思考、细心而为之。本章格言,对于人们来讲,无论行事还是求学,都是不移的至理。这也是一种朴素辩证法的方法论,暗合着对立统一的法则,隐含着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的法则。同时,我们也看到,本章的“无为”并不是讲人们无所作为,而是以“无为”求得“无不为”,他说“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这正是从方法论上说明了老子的确是主张以无为而有所作为的。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第6则:——这一则所言,意思不止一层: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是说我们要注意事物的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②“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今多指高远目标完成于点滴积累,重建设性;此处结合前句,可能是说,严重后果形成于细微之处,重破坏性。③“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言“善始善终,持之以恒的重要性”,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老子认为,大的事物总是始于小的东西而发展起来的,任何事物的出现,总有自身生成、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人们应该了解这个过程,对于在这个过程中事物有可能发生祸患的环节给予特别注意,杜绝它的的出现。从“大生于小”的观点出发,老子进一步阐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说明“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的远大事情,都是从“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始于足下”为开端的,形象地证明了大的东西无不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同时也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第7则:——这一章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反复说明这样一种观点:柔弱胜刚强。老子向来主张贵柔、处弱,他从直观的认识角度,看到了人初生之时,身体是柔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坚硬了,草木初生之时也是柔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枯槁。这种直观的、经验的认识,可以说是老子处弱、贵柔思想的认识论之根源。本章是老子“贵柔处弱”“知足守雌”思想的集中反映,体现老子“以退为进”的哲学。它教育我们要善于隐藏优势或者强大,不要去竞争、争夺,这就能保全自己,使自己持久,有韧性,能战胜对方而不被转化。在忍让中、委屈中求生存、积力量以取得最后胜利。比如“不为天下先”“哀兵必胜”“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等等都是这种思想的反映。四、文意疏通。     让学生自己疏通文意,然后检查之。抽查2-3名学生,每名学生就选文7则中任意一则,尽量抛开注释疏通大意。疏通时,不求准确,大体正确即可。教师强调、补充若干内容。如:第1则,“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已”,通“矣”。本句解释众说纷纭,课后解说为其一;“天下人都知道美是美,就丑了。”其二;“天下人都知道美为什么是美,丑的观念就形成了。”其三。——这里的三种解说,学生易于接受哪一种都未尝不可。“长短相形”——“形”,解释为“形容”“形成”也许能更好地表达事物相反“相成”之意。2、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第3则,“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馀食赘形”,剩饭残炙,赘疣畸形,此是比喻说法。“物”,课后解释,其一;释为“鬼神”,其二。“或”,有的。3,第7则,“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人初生下来是柔嫩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坚硬了。”也是一种理解。其中,“坚强”,非形容今日之精神,而是形容事物的硬度等性质。五  教师归纳板书                           《有无相生》板书  1,2——认识自然——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相互依存  3,4——认识自己——不自以为是,人贵有自知之明  5,6——认识人生——从细小出做起,善始善终7——生存之道——以柔克刚六  作业   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选择两则背诵   五、老子智慧补充(教师选讲若干句,选抄若干句)1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3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5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8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9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12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13章:何为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18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19 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22章: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之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25章: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8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31章: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41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43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45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74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77章: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