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端(wúduān)崖之辞『庄子(zhuāngzi)』第一页,共28页。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chūyóu)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秋水》)【译文】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儵鱼游得多么悠闲自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kuàilè)。”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kuàilè)?”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kuàilè)?”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kuàilè),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你刚才所说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kuàilè)’的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kuàilè)而问我,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kuàilè)的。”“子非鱼”感悟(gǎnwù)第二页,共28页。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第三页,共28页。
庄生晓梦迷蝴蝶(húdié)第四页,共28页。
知识与能力:掌握本章(běnzhānɡ)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过程与方法:掌握阅读、赏析古文的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庄子散文中寓言故事的深刻含义。 2、体会庄子散文想像奇特的特点。学习(xuéxí)目标第五页,共28页。
关于(guānyú)庄子及《庄子》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hòushì)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第六页,共28页。
关于(guānyú)庄子及《庄子》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7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15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11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páodīngjiěniú)”尤为后世传诵。第七页,共28页。
基础(jīchǔ)落实朗读,正音(zhèngyīn)正字郢(yǐng)垩(è)斫(zhuó)儵(shū)缁(zī)犗(jiè)会(kuài)稽期(jī)年錎(xiàn)鬐(qí)侔(móu)腊(xī)辁(quán)鲵(ní)鲋(fù)第八页,共28页。
重点(zhòngdiǎn)字词解释①顾谓从者曰 顾:回头看②吾无以为质矣 质:对象,目标 ③漫其鼻端(bíduān) 漫:污,弄脏④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 息:呼吸⑤旦旦而钓 旦旦:天天⑥惮赫千里 惮赫:威震⑦离而腊之腊:名词做动词,做成肉干⑧期年不得鱼期年:一周年⑨困窘织屦屦:单底鞋⑩破癕溃痤者得车一乘痤:疖子第九页,共28页。
抢答题(判断下列(xiàliè)有颜色虚词的意义)1.听而斫之5、发于南海(nánhǎi)而飞于北海2.尽垩而鼻不伤6、仰而视之3.錎没而下7、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4.骛扬而奋鬐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表修饰(xiūshì)表转折表修饰表递进表承接表承接表目的表转折第十页,共28页。
“无端(wúduān)崖之辞”含义解题:语出《庄子·杂篇·天下》:“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庄子认为天下之人沉滞(chénzhì)混乱,不能跟他们讲严正的话,所以在表达他对社会、人生的思考时,他使用“虚远的说法、夸大不实的语言以及无端可寻的文辞”,这使得他的文章奇特之极。本课重点讲解1、3、4则选文。第十一页,共28页。
原文: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墁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译文: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墓地,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郢地有个人让白垩泥涂抹了他自己的鼻尖,像蚊蝇的翅膀那样大小,让匠石用斧子砍削掉这一小白点。匠石挥动斧子呼呼作响,漫不经心地砍削白点,鼻尖上的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却一点也没有受伤,郢地的人站在那里也若无其事不失常态。宋元君知道了这件事,召见匠石说:‘你为我也这么试试’。匠石说:“我确实曾经能够砍削掉鼻尖上的小白点。虽然如此(rúcǐ),我可以搭配的伙伴已经死去很久了。”自从惠子离开了人世,我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了!我没有可以与之论辩的人了!”疏通(shūtōng)文意1第十二页,共28页。
庄子讲这个故事的意图是什么?是说匠石的高妙?是说郢人的高妙?其根本是说二人搭档配合的高妙。换一个工匠,郢人不会如此安然地承受这一砍;换一个对象,匠石也不可能砍得如此准确无误。目的:“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以言之矣”(自从惠子死了以后,自己已经(yǐjing)没有谈话的对象了,自己已没有谁可以说了。)以“郢人斫垩”形象地说明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选段(xuǎnduàn)妙趣横生。第十三页,共28页。
第一(dìyī)则的“言”外之意是什么?通过这个故事,庄子告诉我们,并非什么人都可以充当对象”。斫者与被斫者都同样了不起,失去任何一方都不能成功。故庄子与惠子同匠石和郢人,双方的对立与配合是自然和谐、天衣无缝的。他们的对立与配合,不仅凝聚着思想互异(hùyì)的默契,凝聚着友谊,而且也凝聚着个体生命得以最自由最充分发挥的自然真实。所以,人世间有这样一种人,在一起的时候常常面红耳赤地争论,可是交情却极为笃厚,就像庄子与他的好友“惠子”。第十四页,共28页。
从这则寓言中可得到(dédào)什么启发?【提示】庄子和惠子面红耳赤地争论,交情却极为笃厚。此则寓言(yùyán)表现庄子追念亡友,一往情深,并未因观点不同而影响他真实性情的表露。牡丹虽好,要靠绿叶扶持。我们分析任何一件事情,除了研究其本身外,还要看到与之有联系的其他方面;评价一个人获得的成就,不能忽略与之有关的其他人的努力。生活中志趣相投的人很难遇到,要好好珍惜,没有“他”,自己的才能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第十五页,共28页。
相关(xiāngguān)链接钟期死,伯牙不复弹;郢人死,匠石不复斫;惠施死,庄子无与言。呜呼,人生在世,虽挟绝技,又恶可以独施乎哉!(清•宣颖《南华(nánhuá)经解》)伯牙(bóyá)和钟子期第十六页,共28页。
知音(zhīyīn)何处寻?请说出结成“知己(zhījǐ)好友”的相关人物。1、管鲍之交2、李白与杜甫(dùfǔ)3、马克思与恩格斯4、廉颇和蔺相如(刎颈之交)……第十七页,共28页。
原文(yuánwén):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译文】南海的神是儵,北海的神是忽,中间地方(dìfāng)的神是浑沌。儵和忽常常在浑沌的地方(dìfāng)见面,浑沌待他们非常好。儵和忽商议着报答浑沌的恩德,说:“人都有一口、两耳、两眼睛、两鼻孔‘七窍’,来看、听、饮食、呼吸,这浑沌偏偏没有,试着给他凿开七窍吧。”他们每天凿一窍,第七天浑沌就死了。【理解】儵与忽为了报答浑沌,给浑沌日凿一窍,最终却导致浑沌死亡。疏通(shūtōng)文意3第十八页,共28页。
南海(nánhǎi)之帝为儵儵与忽为了报答(bàodá)浑沌,给浑沌日凿一窍,最终却导致浑沌死亡。概括(gàikuò)本则内容第十九页,共28页。
这则寓言的寓意(yùyì)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启发?【提示】事物皆有其特殊性,强求一律,反而坏事。一个人的本真是最重要的,不要试图去改变本真。浑沌无为则生,有为则死;天下事也一样,违背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即使是好心做事,也会造成惨重的后果,不能不引起人们(rénmen)的警觉。第二十页,共28页。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从中可得到(dédào)什么启发?【提示】事物皆有其特殊性,强求一律,反而坏事。一个人的本真是最重要的,不要试图(shìtú)去改变本真。浑沌无为则生,有为则死;天下无治者安,有治则乱。所以,违背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即使是好心做事,也会造成惨重的后果,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觉。第二十一页,共28页。
浑沌,一个纯粹自然的原生体,没有七窍,没有正常人、事、物的功能和特征,却居中央帝位,是最高形式的统治者形象,同时也是“无为”政治思想的形象代表。与之相对(xiāngduì),儵、忽二帝“有为”政治的典形代表,他们固执世俗有为观念,不理解浑沌的非常态,以后天有为的途径来恢复其七窍,岂知自然原生与后天有为是截然对立的,结果造成了悲剧。可见,有为实在有害,由此推及现实,说明人类宜取消一切有所作为的政治事任,恢复人类初始的原生态,保持自然质朴的千奇百态,无欲无知,无名无利,不以人的智慧玄机去看待自然,更不要以人的有为规范去对待万民,因此,浑沌无为则生,有为则死;天下无治者安,有治则乱。第三(dìsān)则的“言”外之意是什么第二十二页,共28页。
拓展(tuòzhǎn)延伸从第3则来看,作为一个领导者,应该如何(rúhé)是自己的行为造福于人民,造福于社会,造福于国家?【提示(tíshì)】任何决策都必须从客观规律出发,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不能想当然地处理问题,也不能不顾实际情况而做出决定,否则,即便出发点是对的,愿望是良好的,也同样会造成很大的伤害,甚至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惨重损失。第二十三页,共28页。
原文: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dàndàn)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錎没而下,骛扬而奋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已北,莫不厌若鱼者。已而后世辁才讽说之徒,皆惊而相告也。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其不可与经于世亦远矣。译文:任国公子做了个大鱼钩系上粗大的黑绳,用五十头牛牲做钓饵,蹲在会稽山上,把钓竿(diàogān)投向东海,每天都这样钓鱼,整整一年一条鱼也没钓到。不久大鱼食吞鱼饵,牵着巨大的钓钩,急速沉没海底,又迅急地扬起脊背腾身而起,掀起如山的白浪,海水剧烈震荡,吼声犹如鬼神,震惊千里之外。任公子钓得这样一条大鱼,将它剖开制成鱼干,从浙江以东,到苍梧以北,没有谁不饱饱地吃上这条鱼的。这以后那些浅薄之人和喜好品评议论之士,都大为吃惊奔走相告。他们举着钓竿(diàogān)丝绳,奔跑在山沟小渠旁,守候小鱼上钩,至于想得到大鱼那就很难很难了。修饰浅薄的言辞以求得高高的美名,对于达到通晓大道的境界来说距离也就很远很远了,因此说不曾了解过任公子有所大成的志趣,恐怕也不可以说是善于治理天下,而且其间的差距也是很远很远了。疏通(shūtōng)文意4第二十四页,共28页。
庄周悟道(wùdào)图任公垂钓(chuídiào)大钩巨缁五十犗会稽、东海(dōnɡhǎi)大鱼大志向、大抱负经于世【寓意】人生在世,应当有大志向、大抱负,才能达到目的,才能真正参与社会生活、参与治理世事。第二十五页,共28页。
思考(sīkǎo)讨论庄子的寓言(yùyán)和孟子的寓言(yùyán)有何不同?【提示】《孟子》寓言虽然有夸饰,但基本上是现实主义(xiànshízhǔyì)的,其人物、事件、情节基本上不背离现实生活。如五十步笑百步、邻人攘鸡、揠苗助长等。【提示】《庄子》寓言则倾向于对现实做超现实的夸张,形成了新奇的文风。如庄周梦蝶、《秋水》中的自大的河伯等。第二十六页,共28页。
通过学习,首先,我们领略到了庄子文章的新奇。通过对三则故事的理解,我们认识(rènshi)到,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知音难寻,要好好珍惜得来不易的友情;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还要客观对面对事物发展的规律,承认事物发展的规律,不能盲目地、想当然地去认识(rènshi)社会,要避免“好心”做出损害他人的事。总结(zǒngjié)第二十七页,共28页。
课外(kèwài)练笔任选一则故事,写一篇读后感,表达(biǎodá)自己的独特理解。第二十八页,共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