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鹏之徙于南冥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二、鹏之徙于南冥

ID:987825

大小:33.33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3-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鹏之徙于南冥也》同步练习题及答案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北冥(  )  鲲鹏(  )  抟扶摇(  )夭阏(  )   蜩(  )     决起(  )舂粮(  )   斥 (  )  蟪蛄(  )泠然(  )   数数然(  ) 恶乎待(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北冥有鱼(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2)小知不及大知(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3)汤之问棘也是已(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4)而征一国者(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5)此小大之辩也(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6)而御六气之辩(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7)旬有五日而后反(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3.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其意义。(1)而后乃今将图南(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3)不过数仞而下 (4)彼于致福者(5)适莽苍者 4.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在句中的意思。(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海洋上的运输。(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野生的马。(3)腹犹果然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①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②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4)蟪蛄不知春秋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春天和秋天。(5)众人匹之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很多人。(6)虽然,犹有未树也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转折连词,与“可是”相呼应。(7)神人无功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无功劳。5.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南冥者,天池也(2)《齐谐》者,志怪者也(3)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4)去以六月息者也(5)覆杯水于坳堂之上(6)而莫之夭阏者(7)奚以知其然也(8)而彼且奚适也(9)彼且恶乎待哉(10)之二虫又何知(11)翱翔蓬蒿之间(12)以游无穷者6.文学常识填空。《庄子》是________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及后学所著,现存________篇,包括内篇________篇、外篇________篇、杂篇________篇,其中内篇为庄子所著。在政治上,庄子主张________________,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7.名句填空。(1)鹏之徙于南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2)故夫知效一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自视也,亦若此矣。(3)故曰:至人无己,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 将图南。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1)鹏之徙于南冥也(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去以六月息者也(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5)而后乃今培风(      )2.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其翼若垂天之云B.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C.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D.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知效一官(      )(2)行比一乡(      )(3)而征一国者(      )(4)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5)犹有所待者也(      )5.下列各句中的“然”字,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而宋荣子犹然笑之B.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C.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D.虽然,犹有未树也6.与例句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彼且恶乎待哉A.之二虫又何知    B.而莫之夭阏者C.去以六月息者也                   D.奚以知其然也 基础运用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抢榆枋而止       抢:触,碰。B.我决起而飞             决:快速的样子。C.绝云气,负青天          绝:阻挡。D.《齐谐》者,志怪者也     志:记载。2.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和解释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翼若垂天之云②水之积也不厚③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④汤之问棘也是已⑤鹏之徙于南冥也⑥楚之南有冥灵者⑦众人匹之⑧之二虫又何知⑨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⑩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A.①③⑥/②⑤/④⑦⑩/⑧⑨B.①③⑥/②④⑤/⑦⑨/⑧/⑩C.①②③/④⑥⑩/⑤⑦⑨/⑧D.①③④/②⑤⑥/⑦⑧⑨⑩3.对下列文化常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适莽苍者,三餐而反”中的“三餐”指的是一天。B.“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中的“晦朔”是指农历每月的二十九和农历每月的第一天。C.“旬有五日而后反”,一旬是十天。D.“御六气之辩”之中的“六气”是指阴、阳、风、雨、晦、明。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而后乃今将图南                     B.不过数仞而下C.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D.顺流而东也5.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众人匹之                   B.三餐而反,腹犹果然C.虽然,犹有未树也           D.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住地)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拘限)于时也;曲士(乡曲之士,指孤陋寡闻的人)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传说中的海水排放处)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尽);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正)存(存在)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蚁穴)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tí)米之在大仓乎?号(称呼)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通“萃”,聚集)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筹划),三王之所争(指争夺天下的战事),仁人之所忧,任士(担负职务的人)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6.下列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  尔:你。B.观于大海,乃知尔丑       丑:丑陋。C.此其过江河之流           过:超过。D.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多:称赞。7.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伯夷辞之以为名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B.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学不可以已C.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D.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8.对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尾闾泄之 ②方存乎见少 ③笃于时也 ④仲尼语之以为博 ⑤顺流而东行 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⑦上食埃土 ⑧填然鼓之 ⑨七十者衣帛食肉A.①/②④/③⑧⑨/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9.翻译下面的句子。(1)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2)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庄子入殿门不 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教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其处也。(选自《庄子•说剑》,有删节)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  谋:为……谋划。B.请治剑服                    治:备办。C.庄子入殿门不趋              趋:小步快走。D.王乃校剑士七日              校:使……较量。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日夜相击于前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甚矣,汝之不惠C.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D.太子乃与见王与嬴而不助五国也12.下列句子中直接记述庄子言行机智的一组是(  )①庄子当能。②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③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④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⑤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⑥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A.①②③             B.①⑤⑥C.②④⑥                  D.③④⑤13.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剑术高超,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下无敌”。B.庄子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C.庄子说,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天子之剑,而不是庶人之剑。D.《说剑》这篇文章,主旨是劝说赵文王不要争斗,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 (2)赵国何求而不得也! (3)夫子休,就舍待命。  1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对画线处进行调整,使句子语意连贯,句式协调。(字数不得增减)庄子①像水一样冷静,又像火一样热烈。几千年的中国知识分子,受了他的影响,一方面疾恶如仇,嬉笑怒骂;另一方面却又把天大的事,化成一股清风,一弯明月。他那②文笔的恣肆,寓言的生动,深刻的思想,更是时时令人击节赞叹。修改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故事,写出自己的感悟。淄水河畔,有一个泥塑的人偶和一个木雕的人偶。一天,木偶带着嘲笑的口吻对泥偶说:“你原本是淄水西岸的泥土,人们把泥土揉起来捏成了你。别看你现在有模有样,神气十足,等八月一到,大雨哗哗而下,淄水一下子猛涨起来,你很快就会被水泡成一堆稀泥了。”那泥偶并不在意,它以十分严肃的口吻对木偶说:“既然我是用淄水西岸的泥土捏成的泥人,即使被水冲得面目全非,变成了一堆稀泥,也只是还我原来面目,让我回到淄水西岸罢了。而你倒是要仔细地想一想,你本来是东方的一块桃木,后来被雕成了人偶。一旦到了八月,大雨倾盆而下,引起淄水猛涨,波浪滚滚的河水将把你冲走。那时,你只能随波逐流,不知会漂泊到什么地方。老兄,你还是多为自己的命运操操心吧!”这则寓言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寓言以生动的内容展现了普遍的生活哲理,因此成为了广受欢迎的一种文学样式。请你创作一则寓言故事,表达“诚信”这一主题,字数300左右。 答案与解析基础积累1.mínɡ kūn tuán è tiáo xuè chōnɡ yàn huìɡū línɡ shuòwū2.(1)冥 溟 海 (2)知 智 智慧 (3)已 矣 了 (4)而 耐 能力(5)辩 辨 区别 (6)辩 变 变化 (7)有 又 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反返 返回3.(1)名词作动词,向南飞 (2)名词作动词,向上飞 (3)名词作动词,落下来 (4)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到来(5)形容词作名词,郊野景象,指近郊4.(1)海动 (2)游动的雾气 (3)很饱的样子 (4)指四季 (5)一般人 (6)虽然这样 (7)无功利5.(1)、(2)、(3)是判断句。(4)、(5)是介词结构后置句。(6)、(7)、(8)、(9)、(10)是宾语前置句。(11)是省略句,“翱翔”后省略“于”。(12)是省略句,“游”后省略“于”。6.战国 33 7 15 11 无为而治7.(1)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行比一乡 德合一君 而征一国者 (3)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文本研读(一)1.(1)迁移 (2)环旋着往上飞(3)离开 (4)堂上低洼之处 (5)凭2.C 解析:C项中的“其”用在选择句中,表示选择,“是……还是……”。A、B、D三项中的“其”均是代词“它”,代指“鹏”。3.(1)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2)(鹏鸟)背负着青天,没有什么能阻碍它的了,然后才计划向南飞去。(二)4.(1)功效,这里是“胜任”的意思 (2)合 (3)信,这里是“取信”的意思 (4)沮丧 (5)凭借5.D 解析:D项中的“然”是指示代词,这样;A、B、C三项中的“然”是形容词词尾,……的样子。6.C 解析:例句是宾语前置句,A、B、D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C项是介词结构后置句。能力提升1.C 解析:“绝”应为“直上穿过”之意。2.B 解析:①③⑥是结构助词“的”;②④⑤用于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不译;⑦⑨是人称代词“他”;⑧是指示代词“此”;⑩是动词“到”。3.B 解析:“农历每月的二十九”应改为“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4.C 解析:C项,“致”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到来。A、B、D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分别解释为:向南飞、落下来、向东流。5.D 解析:A项“众人”,古义为“一般人”;今义为“大家,许多人”。B项“果然”,古义为“很饱的样子”;今义为“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C项“虽然”,古义为“虽然这样”;今义为“转折关系连词,用于上半句”。(一)6.B 解析:依据文意可知,“丑”是见识浅薄的意思。7.C 解析:A项中的两个“辞”意思分别是“辞让/托辞”,B项中的两个“可以”意思分别是“可以与它/可以”,C项中的两个“犹”都是“就像”的意思,D项中的两个“见”意思分别为“所见的/被”。8.B  解析:①使动用法,②动词作名词,③形容词作动词,④形容词作名词,⑤⑥⑦名词作状语,⑧⑨名词作动词。9.(1)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2)居在九州内的人,都是靠谷物生存、靠船车来往的,人只是九州中的一种。参考译文:渤海神若说:“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谈论关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关于大道理的问题,是由于他的眼界受着所受教育的束缚。如今你从河岸流出来,向大海观看,才知道你的浅陋,这就可以与你谈论大道理了。天下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了。万千条江河归向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停止而它不满盈;尾闾排泄它,不知什么时候停止而它不虚空;春天、秋天它没有变化,洪水、大旱它不知道。这表明它的容量超过长江、黄河的容量,不可计数。但是我未曾借此自我夸耀,因为自以为列身于天地之间,从那里汲取阴阳之气,我在天地里面,犹如小石小木在大山上一样,正存有自己所见很少的想法,又怎么会自我夸耀呢?计算一下四海在天地间,不像小洞在巨大的水泽里吗?计算一下中原在天下,不像小米粒在大仓里吗?世人们常称事物的数量叫做万物,人类只是占其中的一类。居在九州内的人,都是靠谷物生存、靠船车来往的,人只是九州中的一种。这表明人与万物相比,不像毫毛的末梢在马体上吗?五帝所筹划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担忧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贤人所劳碌的,全不过如此而已。伯夷以辞让君王位置而博得名声,孔子以谈论天下而显示渊博,他们这样自我夸耀,不正像你刚才自我夸耀河水之多一样吗?”(二)10.A 解析:A项,“谋”应为“有所图谋”之意。11.C 解析:C项两个“而”均为连词,表修饰关系。A项前一个“于”为介词,在;后一个“于”为介词,到。B项前一个“之”为代词,指击剑这件事;后一个“之”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D项前一个“与”为介词“跟(庄子)”;后一个“与”为动词,亲附。12.D 解析:解答该题可以使用排除法。①是别人引荐庄子的话,故排除A、B两项。②是说庄子拒绝厚礼,并不能直接体现庄子的言行机智,故排除C项。13.B 解析:A项只是庄子的说法,不一定是事实。C项正确的说法应是“庄子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庶人之剑”。D项对本文主旨理解有误。主旨应是劝说赵文王要在其位谋其政,做君主应做的事。14.(1)听说太子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中止大王对斗剑的喜好。(2)在赵国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呢!(3)您歇着吧,到馆舍等待命令。参考译文:当年赵文王喜好剑术,击剑的人蜂拥而至,门下食客三千余人,在赵文王面前日夜相互比试剑术,死伤的剑客每年都有百余人,而赵文王喜好击剑从来就不曾得到满足。像这样过了三年,国力日益衰退,各国诸侯都在谋算怎样攻打赵国。太子悝十分担忧,征求左右近侍说:“谁能够说服赵王停止比试剑术,(我就)赠予他千金。”左右近侍说:“只有庄子能够担当此任。”太子于是派人携带千金厚礼赠送给庄子,庄子不肯接受。跟随使者一道前往,会见太子说:“听说太子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中止大王对斗剑的喜好。假如我对上游说赵王却违拗了赵王的心意,对下也未能符合太子的意愿,那也就一定会遭受刑戮而死去,我哪里还用得着这些赠礼呢?假如我对上能说服赵王,对下能合于太子的心愿,在赵国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呢!”太子说:“是这样。父王的心目中,只有击剑的人。”庄子说:“好的,我也善于运用剑术。”太子说:“如今先生一定是穿儒服去会见赵王,事情一定会弄糟。”庄子说:“请让我准备剑士的服装。”三天以后剑士的服装裁制完毕,于是面见太子。太子就跟庄子一道拜见赵王。庄子不急不忙地进入殿内,见到赵王也不行跪拜之礼。赵王说:“你想用什么话来开导我?”庄子说:“我听说大王喜好剑术,特地用剑术来参见大王。”赵王说:“你的剑术怎样能遏阻剑手、战胜对方呢?”庄子说:“我的剑术,十步之内可杀一人,行走千里也不会受人阻留。”赵王听了大喜,说:“天下没有谁是你的对手了!”庄子说:“击剑的要领是,有意把弱点显露给对方,再用有机可乘之处引诱对方,后于对手发起攻击,同时要抢先击中对手。希望有机会能试试我的剑法。”赵王说:“您歇着吧,到馆舍等待命令。我将安排好击剑比武的 盛会再请先生出面比试。”赵王于是用七天时间让剑士们比武较量,死伤六十多人,从中挑选出五六人,让他们拿着剑在殿堂下等候,这才召见庄子。赵王说:“今天可让剑士们跟先生比试剑术了。”庄子说:“我已经盼望很久了。”赵王说:“先生所习惯使用的宝剑,长短怎么样?”庄子说:“我的剑长短都适应。不过我有三种剑,任凭大王选用,请让我先作些说明然后再进行比试。”赵王说:“愿意听听你介绍三种剑。”庄子说:“有天子之剑,有诸侯之剑,有百姓之剑。”赵王说:“天子之剑怎么样?”庄子说:“天子之剑,拿燕谿的石城山做剑尖,拿齐国的泰山做剑刃;用中原以外的四境来包扎,用四季来围裹;靠五行来统驭,靠刑律和德教来论断;向上割裂浮云,向下斩断地纪。这种剑一旦使用,可以匡正诸侯,使天下人全都归服。”赵文王听了茫然若有所失,说:“诸侯之剑怎么样?”庄子说:“诸侯之剑,拿智勇之士做剑尖,拿清廉之士做剑刃;对上效法于天而顺应日月星辰,对下取法于地而顺应四时序列,居中则顺应民意而安定四方。这种剑一旦使用,四境之内,没有不归服而听从国君号令的。”赵王说:“百姓之剑又怎么样呢?”庄子说:“百姓之剑,全都头发蓬乱、鬓毛突出、帽子低垂,瞪大眼睛而且气喘语塞。相互在人前争斗刺杀,上能斩断脖颈,下能剖裂肝肺,跟斗鸡没有什么不同,一旦命尽气绝,对于国事就什么用处也没有。如今大王拥有夺取天下的地位却喜好百姓之剑,我私下认为大王应当鄙薄这种做法。”赵文王于是牵着庄子来到殿上。厨师献上食物,赵王绕着坐席惭愧地绕了三圈。庄子说:“大王安坐下来定定心气,有关剑术之事我已启奏完毕。”于是赵文王三月不出宫门,剑士们都在自己的住处自刎而死。语言表达15.参考答案:①像火一样热烈,又像水一样冷静②文笔的恣肆,寓言的生动,思想的深刻(或:恣肆的文笔,生动的寓言,深刻的思想)解析:①下文“一方面……另一方面……”的前一分句阐释的是“像火一样热烈”,后一分句阐释的是“像水一样冷静”,所以①处两句话的语序应互换,以保持上下文语意的照应。②三个短语各自内部的语序要么全都是前面提及某一方面,后面揭示其特点;要么相反,以保持三个短语格式协调一致。16.答案示例:那些自以为高人一等的“聪明人”,在嘲笑别人的时候,应该多想想自己的不足之处。只有这样,才能够保持谦虚谨慎,使自己进步得更快。解析:根据寓言写感悟,实际上需要进行“个性”解读,要明确寓意的批评性,要有一定的警示色彩。然后根据两个“人偶”的对话,即可得出恰当的结论。轻松练笔17.写作提示:“寓言”就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以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写作时请注意以下几点:①确定寓意,即要先想好写哪方面的寓言;②根据寓意设定故事发生的环境;③故事的主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但要注意使故事合理化,主要是情节合理;④故事简短易懂,有说服力。答案示例:山鹰与狐狸山鹰与狐狸互相结为好友,为了彼此间的友谊更加牢固,他们决定住在一起。于是山鹰飞到一棵高树上面,筑起巢来孵育后代,狐狸则走进树下的灌木丛中间,生儿育女。有一天,狐狸出去觅食,山鹰也正好断了炊,他便飞入灌木丛中,把幼小的狐狸抢走,与雏鹰一起饱餐一顿。狐狸回来后,知道这是山鹰所做,他为儿女的死感到悲痛,而最令他悲痛的是一时无法报仇,因为他是走兽,只能在地上跑,不能去追逐会飞的鸟。因此他只好远远地站着诅咒敌人,这是弱小者唯一可以做到的事情。不久,山鹰的背信弃义的罪行也受到了严惩。有一次,一些人在野外杀羊祭神,山鹰飞下去,从祭坛上抓起了带着火的羊肉,带回了自己的巢里。这时候一阵狂风吹了过来,巢里细小干枯的树枝马上燃起了猛烈的火焰,那些羽毛未丰的雏鹰都被烧死了。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