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之徙于南冥也庄子
知人论世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时期人,著名的,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庄子的主要思想是。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为了现实的束缚和苦闷,他还倡导精神超脱,主张彻底屏除世俗名利地位之心,入于精神自由的“逍遥”之境。周战国宋国蒙道家学派“老庄”清静无为思想家、文学家“文哲大师”、“逍遥之祖”
逍遥游(节选)美读见义
听课文朗读注意红色字的读音蜩蝉舂粮蟪蛄大椿斥鴳泠然万仞蓬蒿tiáochōnghuìgūchūnchìyànlíngrènhāo北冥鲲鹏抟迁徙坳堂草芥夭阏决起míngkūntuánxǐàojièèxuè
归纳第一段鹏鸟奋飞:必须凭借强大的风力。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大舟无力:因为积水不深。杯水胶地:因为水浅舟大。蜩鸠嘲鹏:不知自己“所待”。远行所待:备粮,越远所待越多。根据上面分析,可以归纳首段段意如下:阐明世间万事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只是所待有大小而已。万物都有所待;都没有绝对自由
找出第二段的论点:作者是如何论述的?总结:本段是对第一段的归纳、补充、印证,说明万物在“有所待”的范围内,存在着“大小之辩”的差异,但终归都是“有所待”。。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对比论证蜩鸠斥鴳鲲鹏朝菌蟪蛄众人冥灵大椿彭祖
四类人:犹然可笑宋荣子:犹有未树列 子:犹有所待世人皆有所待(人)自然万物有所待(物)小结第三段(蜩、学鸠、斥鴳)(大鹏)逍遥游:恶乎待哉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无己,无功,无名
思考:文中出现了几个“笑”字?各笑什么?感知大意一共有三处。蜩与学鸠笑之斥鴳笑之宋荣子犹然笑之前两个“之”所指对象,都是鲲鹏。第三个“之”所指对象,是“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蜩和学鸠还有斥鴳为什么要笑大鹏呢?而宋荣子为何又要笑那些当官的人呢?
蜩与学鸠笑之披文入情品悟“一笑”蜩与学鸠为何笑鲲鹏?鲲鹏的形象: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气势壮美鹏鸟南飞的条件?蜩和学鸠的话说明了什么?它们觉得自己随心所欲,想飞就飞,飞得不高也没所谓,相当的自由。而不理解鹏为何要花如此大的精力向南飞,而且还受到种种的制约。六月之息
蜩与学鸠笑鲲鹏,作者赞成还是反对呢?反对。“之二虫又何知!”作者是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比喻说理。(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无论是到野外的人还是到远方的人都需要吃饭;无论是鹏还是蜩,都有所待,都是非逍遥的。课文还用了哪些比喻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也是非逍遥的?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斥鴳笑之披文入情品悟“二笑”斥鴳为何笑鲲鹏?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在斥鴳眼里,翱翔于蓬蒿之间和“绝云气,负青天”的大鹏同样逍遥,又何必舍近求远呢?
对于斥鴳,庄子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反对。此小大之辩也。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一、二两段中穿插了几乎相同的“蜩鸠笑鹏”和“斥鷃笑鹏”故事,有何用意?一则为了对比衬托出鹏的形象的高大;二则则可以造成行文的波澜,正可谓“文似看山不喜平”。这也是庄子行文惯用的“以重言为真”。(“汤之问棘”)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朝菌、蟪蛄、冥灵、大椿、彭祖、众人
宋荣子犹然笑之披文入情品悟“三笑”宋荣子为何笑这些人?“宋荣子犹然笑之”中的“之”指代谁?四种人: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因为他们心系功名,为名所累,为利所困,算不上真正的逍遥者对于宋荣子,庄子又怎么看?否定。“斯已矣”“虽然,犹有未树也。”
列子算不算逍遥者?不算。“犹有所待者也”。真正的逍遥者是怎样的?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无己,无功,无名忘掉自我,不拘外物,恬静自适。忘荣辱毁誉得失,褒贬任人。去功名利禄之心,不汲汲追逐外物。
蜩鸠鲲鹏斥鴳列宋仕庄子笑万物有所待境界有大小至神圣无为宇宙任逍遥
论证思路万物皆“有所待”万物所待有“小大之辩”世人亦“有所待”(这些都不算“逍遥游”)怎样才算“逍遥游”什么样的人可以入此境?提出主张: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P85)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逍遥游》)请在文中划出最能体现寓言中主人公许由思想观点的句子。
参考译文:尧打算把天下让给许由,说:“太阳和月亮都已升起来了,可是小小的炬火还在燃烧不熄;它要跟太阳和月亮的光亮相比,不是很难吗?季雨及时降落了,可是还在不停地浇水灌地;如此费力的人工灌溉对于整个大地的润泽,不显得徒劳吗?先生居于国君之位天下一定会获得大治,可是我还空居其位;我自觉心里不安,请允许我把天下交给你。”许由回答说:“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经获得了大治,而我却还要去替代你,我将为了名声吗?‘名’是‘实’所派生出来的次要东西,我将去追求这次要的东西吗?鹪鹩在森林中筑巢,不过占用一棵树枝;鼹鼠到大河边饮水,不过喝满肚子。你还是打消念头回去吧,天下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用处啊!厨师即使不下厨,祭祀主持人也不会越俎代庖的!”
开头的两个比喻很有道理,一个是比方一个很了不起的人,如日月的光明。另一个比方是说,人有功德,在这个社会世界,就像天上的大雨下来了。“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一个人的名声,只是实际行为的附属品(即有了实际的功劳,名声才有实质性的意义,言外之意说,如果少了事实上的功劳作为名声的基础,那么所谓的名就只是个没有意义的虚名而已),(如果我接受了你的帝位)我岂不就是个虚名吗?人生的境界各自不同,不管别人怎么样才觉得了不起,我,只需要我现在的这个舒服的境界。你为天下人当了几十年的家,现在累了不想做了,许由说:“我呢,对不起,不会做饭当家,只会像神父、法师一样念经诵佛,各有一行,所以‘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名实
庄子通过本则寓言,主要是想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才能是具备最高境界的人呢?”——重实而不重虚名的人(这一寓言,主旨是“圣人无名”)“言”外之意:
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连叔曰:“其言谓何哉?”“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参考译文:肩吾向连叔求教:“我从接舆那里听到谈话,大话连篇没有边际,一说下去就回不到原来的话题上。我十分惊恐他的言谈,就好像天上的银河没有边际,跟一般人的言谈差异甚远,确实是太不近情理了。”连叔问:“他说的是些什么呢?”肩吾转述道:“在遥远的姑射山上,住着一位神人,皮肤润白像冰雪,体态柔美如处女,不食五谷,吸清风饮甘露,乘云气驾飞龙,遨游于四海之外。他的神情始终凝定,不散不乱,使得世间万物不受病害,年年五谷丰登。我认为这全是虚妄之言,一点也不可信。”
连叔曰:“然,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犹时女也。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热。是其尘垢秕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分分然以物为事!”参考译文:连叔听后说:“是呀!对于瞎子没法同他们欣赏花纹和色彩,对于聋子没法同他们聆听钟鼓的乐声。难道只是形骸上有聋与瞎吗?智慧上也有聋和瞎啊!这话似乎就是说你肩吾的呀。那位神人,他的功德,体现在能将万事万物融为一体,世人祈求天下大治,他们怎么会忙忙碌碌把管理天下当成回事!那样的人呀,外物没有什么能伤害他,滔天的大水不能淹没他,天下大旱使金石熔化、土山焦裂,他也不感到灼热。他所留下的尘埃以及瘪谷糠麸之类的废物,也可造就出尧舜那样的圣贤人君来,他怎么会把忙着管理万物当作己任呢!”
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连叔曰:“其言谓何哉?”“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参考译文:肩吾向连叔求教:“我从接舆那里听到谈话,大话连篇没有边际,一说下去就回不到原来的话题上。我十分惊恐他的言谈,就好像天上的银河没有边际,跟一般人的言谈差异甚远,确实是太不近情理了。”连叔问:“他说的是些什么呢?”肩吾转述道:“在遥远的姑射山上,住着一位神人,皮肤润白像冰雪,体态柔美如处女,不食五谷,吸清风饮甘露,乘云气驾飞龙,遨游于四海之外。他的神情始终凝定,不散不乱,使得世间万物不受病害,年年五谷丰登。我认为这全是虚妄之言,一点也不可信。”
连叔曰:“然,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犹时女也。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热。是其尘垢秕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分分然以物为事!”参考译文:连叔听后说:“是呀!对于瞎子没法同他们欣赏花纹和色彩,对于聋子没法同他们聆听钟鼓的乐声。难道只是形骸上有聋与瞎吗?智慧上也有聋和瞎啊!这话似乎就是说你肩吾的呀。那位神人,他的功德,体现在能将万事万物融为一体,世人祈求天下大治,他们怎么会忙忙碌碌把管理天下当成回事!那样的人呀,外物没有什么能伤害他,滔天的大水不能淹没他,天下大旱使金石熔化、土山焦裂,他也不感到灼热。他所留下的尘埃以及瘪谷糠麸之类的废物,也可造就出尧舜那样的圣贤人君来,他怎么会把忙着管理万物当作己任呢!”
庄子通过本则寓言,主要是想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才能是具备最高境界的人呢?”——不求功,不居功而反有惠及苍生的大功。(这一寓言,主旨是“神人无功”)“言”外之意: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参考译文: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大葫芦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有五石容积。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的坚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压力。把它剖开做瓢也太大了,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放得下。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而砸烂了它。”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善于调制不皲手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游客得到药方,来游说吴王。正巧越国发难,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如今你有五石容积的大葫芦,怎么不考虑用它来制成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葫芦太大无处可容?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
庄子通过本则寓言,主要是想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无所谓大小或好坏,关键看是什么人在用,同一样东西,如果是那些智量大,见地境界高的人去用,那么它就会有无穷大的作用,相反,如果是那些,被自己已有的成见、知识、欲念、情感等隶属于自己的东西所蔽塞和拘囿的世俗之人去使用,那么它将一无是处。因此“什么样的人才能是具备最高境界的人?”至人。无己就是不被自己已有的成见、知识、欲念、情感等隶属于自己的东西所蔽塞和拘囿的高境界,大智量的人。深化主旨:什么是真正的有用?事物无论大小皆有用,但最好是无用,无用则无害,也无困苦,因而无用就是大用。“言”外之意:
1想象丰富,多用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创造一种雄奇、深邃的境界,调动人们的联想。2用寓言说理,生动形象而又留有余味。“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深奥、玄妙),于此见寓言之妙。”“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史记》3构思奇特,带有浪漫色彩。艺术特色:庄子……著书十余万言,……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感谢各位老师!祝:身体健康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