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课尚贤《墨子·尚贤上》
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战国时鲁国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
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节用”、“尚同”、“尚贤”等,主要代表了社会中下层的思想
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爲政於國家者,皆欲國家之富,人民之衆,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貧,不得衆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亂,則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惡。是其故何也?”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人爲政於國家者,不能以尚賢事能爲政也。是故國有賢良之士衆,則國家之治厚,賢良之士寡,則國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務,將在於衆賢而已。”第一段
治治理得好,與“亂”相對。
本名詞作狀語,從根本上。
是其指示代詞連用,這。
曰:“然則衆賢之術將奈何哉?”子墨子言曰:“譬若欲衆其國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將富之貴之,敬之譽之,然後國之善射御之士,將可得而衆也。况又有賢良之士,厚乎德行,辯乎言談,博乎道術者乎?此固國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貴之,敬之譽之,然後國之良士亦將可得而衆也。”第二段
衆賢之術將奈何衆:形容詞使動用法,使……衆多。術:方法。奈何:怎樣。
富之貴之富: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富有。貴:形容詞使動用法,使……高貴。
厚乎德行,辯乎言談,博乎道術者乎【思考】這裡共有四個“乎”,用法是否相同?
是故古者聖王之爲政也,言曰:“不義不富,不義不貴,不義不親,不義不近。”是以國之富貴人聞之,皆退而謀曰:“始我所恃者,富貴也,今上舉義不辟貧賤,然則我不可不爲義。”親者聞之,亦退而謀曰:“始我所恃者親也,今上舉義不辟疏,然則我不可不爲義。”近者聞之,亦退而謀曰:“始我所恃者近也。今上舉義不辟遠,然則我不可不爲義。”第三段(一)
不義不富【思考】:這個句式與《鄭伯克段于鄢》“不義不昵”是否相同?因果或條件複句,不義則不富。
舉義不辟貧賤舉:選拔。義:合乎道義的人。辟:避開,後作“避”。
遠者聞之,亦退而謀曰:“我始以遠爲無恃,今上舉義不辟遠,然則我不可不爲義。”逮至遠鄙郊外之臣、門庭庶子、國中之衆、四鄙之萌人,聞之皆競爲義。是其故何也?曰: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術也。譬之富者,有高牆深宫,牆立既,謹上爲鑿一門。有盜人入,闔其自入而求之,盜其無自出。是其故何也?則上得要也。第三段(二)
逮至遠鄙逮至:近義複合介詞,及至。遠鄙:距離國都遙遠的邊邑。鄙,邊邑。郊:古代距離國都百里之外的地區。
萌人萌:“氓”的借字,農民。
牆立既,謹上牆立既:孫詒讓《墨子閒詁》認爲,“牆立既”可能是“宮牆既立”之誤,傳抄中脫漏了“宮”字,“既立”又誤倒作“立既”。謹上:孫詒讓《墨子閒詁》認爲,“謹”爲“僅”的借字,“上”爲“止”字的訛字,僅止,義同“僅只”。
闔其自入闔:關閉。自入:所由進入的地方,指門。自,介詞,由。
故古者聖王之爲政,列德而尚賢。雖在農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祿,任之以事,斷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則民弗敬,蓄禄不厚則民不信,政令不斷則民不畏。舉三者授之賢者,非爲賢賜也,欲其事之成。故當是時,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勞殿賞,量功而分禄。故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舉公義,辟私怨,此若言之謂也。第四段(一)
列德列德:給有德的人安排職位。列,名詞使動用法,使……獲得位次。
高予之爵,重予之祿【思考】這是什麽句式?
斷予之令即“予之斷令”,給予他們決斷政令的權利。
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勞殿賞以德就列:根據品德的高低出任一定的職位。以官服事:根據官職給予任事的許可權。官,官職。服事,從事職事。以勞殿賞:根據功勞的大小決定賞賜的多少。勞,功勞。殿,定,決定。
此若言之謂也賓語前置。“此若言”作“謂”的前置賓語,用代詞“之”複指。此若,指示代詞連用,相當於“這”。
故古者堯舉舜於服澤之陽,授之政,天下平;禹舉益於陰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湯舉伊尹於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謀得;文王舉閎夭、泰顛于罝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當是時,雖在於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懼而施;雖在農與工肆之人,莫不競勸而尚意。故士者,所以爲輔相承嗣也。故得士則謀不困,體不勞,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惡不生,則由得士也。第四段(二)
授之政雙賓語。之,人稱代詞,代舜,作“授”的賓語。
罝罔捕獵的網。這裏指從事罝罔漁獵之事。罔,後作“網”。
施“惕”的借字,改讀tì,戒懼。
是故子墨子言曰:“得意,賢士不可不舉;不得意,賢士不可不舉。尚欲祖述堯舜禹湯之道,將不可以不尚賢。夫尚賢者,政之本也。”第五段
尚欲祖述尚:“倘”的借字,倘若。一說:尚,“上”的借字,向上。祖述: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