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表内除法(一)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表内除法(一)

ID:989772

大小:41.63 KB

页数:27页

时间:2022-03-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表内除法(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1.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2.理解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指导】1.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的实践活动。除法概念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理解。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为此,教学时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理解“平均分”。2.设置情境或通过直观让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法的关系。教学用乘法口诀求商,关键是让学生了解乘、除法的关系。教学时,要设置情境或通过直观使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法的关系。然后着重引导学生探索怎样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时,把“怎样求出商”的问题交给学生,给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的机会,适时引导,让学生探索发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3.合理组织学习,使学生达到“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目标。计算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除了借助直观手段,让学生从乘除法的关系中理解求商的思路外,还应当合-- --理组织练习。4.重视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应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或用学生身边的实例),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问题的情景,使学生获得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的机会。对于提出的需要用新知识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方法。【课时安排】建议共分10课时1.除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4课时【知识结构】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1)【教学内容】本教材第8~9页例1、例2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将具体事物平均分。2.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重点难点】1.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体操作平均分。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情景导入】1.出示教材第7页准备参观科技园食品的情景图。2.谈话。同学们,美丽的春天到了,我们准备去科技园春游,高兴吗?-- --二(1)班的同学也高兴,为了搞好这次活动,昨天,他们去超市准备了春游的食品。我们来看看,他们准备了哪些食品。3.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新课讲授】1.教学教材第8页例1,引出“平均分”。师:我们来帮助二(1)班的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6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品“每份应该同样多”。(2)动手分一分。教师给出食品总数:24颗糖果,12个果冻,18个橘子。学生边分边口述操作过程,教师巡视。(3)演示汇报,学生分组汇报分的结果。生1:把24颗糖果分成6份,每组得到4颗。生2:把12个果冻分成6份,每组得到2个。生3:把18个橘子分成6份,每组得到3个。(4)提问:看看你们组分得的每份有什么特点?(同样多)(5)讲解:像这样把一堆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板书:平均分(6)让学生把自己组平均分的结果用语言表述出来。如: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有3个……2.巩固“平均分”。(1)出示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特别请学生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2)让学生用16张卡片代替枫叶,分一分。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是不是平均分,每份是不是同样多,然后,按分得的结果填空。3.教学教材第9页例2,探索平均分的方法。(1)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那么怎么才能平均分呢?请同学们按照例2的要求分组把18个橘子平均分到6个盘子里,可以怎么分呢?-- --(2)学生分组活动:用实物图片或小圆片分一分。(3)交流汇报。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分的结果。(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4.独立进行平均分。出示教材第9页中做一做。(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酸奶,独立完成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的任务。(2)同桌交流分的方法和结果。(3)把10盒换成12盒、18盒酸奶实物图,仿上例进行活动。让学生在多次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中,学会一些平均分的方法。5.巩固应用——迎新年列队展示活动。(1)让学生观看以往队列展示活动的照片。(2)请同学们帮我们班设计一个最佳队形来参加这个活动。要求:每班18名学生参加,每行人数相等。(3)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之后在卡纸上用18个小圆片贴出来。(4)教师选择几张好的作品向大家展示,最后让全班同学都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示出来。(5)小结列队方法。方法1:222222222方法2:333333方法3:666方法4:99【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二中第1题。(1)学生自己读题,弄清题意。(2)让学生根据“平均分”概念判断“哪种分法对”,巩固对“平均分”的认识。(3)交流。答案:()(√)()【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 --了“平均分”这个新的数学名词。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这样的分法就叫做平均分。希望大家下去多多练习、体会。【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平均分(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时由情境入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再让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分一分、画一画等,帮助学生进行大量的感知,形成一定的表象,在头脑中初步建立等分活动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体会到除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平均分(2)【教学内容】教材第10页例3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重点难点】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复习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讨论了春游时分配食物的问题。大家都能积极思考,并解决问题。现在,我们来分果冻,看看又出现了什么问题。2.出示教材第10页例3分果冻情景图。3.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4.汇报、交流信息。【新课讲授】1.教学例3。(1)引导观察,提出问题。师:看到分果冻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板书:分几份?(2)分组探讨解决“分几份?”提问:根据你收集到的信息,能帮助他解决分果冻的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小结:8个果冻,每2个一份,8里面包含4个2,能分成4份。2.拓展应用。师:如果每4个一份,要怎么分?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卡片分一分,再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分的。小结:如果每4个一份,8里面包含2个4,能分成2份。【课堂练习】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第1题。首先让学生思考题目。提问:12根木棒,每2根一份,能怎么分?每6根一份,能怎么分?师:这一道题就是问12里面有几个2,12里面有几个6。答案:62【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结:这节课我们运用所学习的“平均分”的知识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我们生活中“平均分”的例子有很多,希望同学们留心观察。【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平均分(2)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课时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身边的实例创设情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安排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练习题,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突破难点,使学生爱学、乐学,更好地掌握除法,能够准确、迅速地进行计算,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除法(1)【教学内容】除法的含义和读写法(教材第13页例4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2.通过“熊猫分竹笋”的具体情境引出除法算式,让学生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3.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除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重点难点】1.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2.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情景导入】谈话导入。师:小朋友们,谁知道我们的动物国宝是什么?生:大熊猫。师:对,真聪明!出示教材第13页例4情景图。师:这只熊猫叫欢欢。这只可爱的熊猫十分好客,今天它要请朋友们来它家做客。于是一大早,欢欢就起床去园子里挖了许多新鲜的竹笋,它要把这美味的竹笋分给它的朋友们吃,每个朋友分一盘。瞧!它的朋友华华、盼盼、亮亮和晶晶来了。-- --【新课讲授】1.自主探究(教学教材第13页例4)。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平均”是什么意思?生:每个盘子里放的竹笋同样多。师:对,咱们班的小朋友真棒!你愿意帮小欢欢分一分吗?学生活动:分一分,说一说。(1)用小棒代替竹笋,请分一分。(2)让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3)指名汇报。演示: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学生认真观察。师:谁和他的分法不一样?(提问2名学生)。小结:有的小朋友是一个一个地分,有的是两个两个或三个三个地分。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几个竹笋?生:每个盘子里放的都是3个。板书: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2.引入除法。(1)师: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的活动,帮助小欢欢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我可以告诉大家,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计算方法。(板书课题:除法)(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每盘放的同样多,是平均分吗?生:是。师:对,那么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师: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师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叫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学生练写,教师巡视)师:除号我们已经会写了,那么要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3个”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应该怎样写呢?首先,我们先看分几个竹笋?-- --生:12个。师:那么,我们就把“12”写在除号前面。分成了几份?生:4份。师:我们就把“4”写在除号后面。师:每盘放几个?生:3个。师:最后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板书:12÷4=3。师:这个除法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3)想一想。如果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如果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先动手分一分,再想一想怎样列式。【课堂练习】1.完成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1题。出示实物图。(1)引导学生观察图,理解图意。(2)读题要求。(3)独立完成,学生互相检查。2.完成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2题。平均分成2份,每份()根。平均分成5份,每份()根。答案:1.332.(1)525(2)252【课堂小结】提问: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有什么收获?小结: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除法,还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进一步地学习除法,希望大家能够像今天一样表现出色!【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除法(1)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12÷4=3除号读作:12除以4等于3。本课教学,从学生已明白“平均分”含义和会平均分的基础出发,依据例题组织帮熊猫分竹笋的活动,解决小精灵提出的“每盘放几个”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以“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计算呢”激起学生学习新计算方法的欲望,进而引入除法运算,列出算式,教学效果非常好。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的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问题解决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除法(2)【教学内容】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材第14页例5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复习导入】1.谈话: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知识。-- --2.动手操作。出示6个圆片。提问:要把这6个小圆片分给一些同学,每个同学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呢?学生动手分一分,边分边叙述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巡视,指名汇报。演示:教师先把小圆片拿2个分给第一个同学,然后拿出2个圆片分给另外一个同学,最后拿出2个圆片分给第3个同学,也就是每2个圆片分给一位同学。提问:分给了几个同学?生:3个。小结:把6个圆片,每2个分给一个同学,可以分给3个同学,正好分完。【新课讲授】1.出示教材第14页例5熊猫分竹笋情景图。(1)指导观察,弄清题意。师:图中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生:能放几盘。师:熊猫妈妈是怎样分的?生:每4个放一盘。师:能放几盘呢?生:放5盘。师:你是怎么想的?生:因为20里面有5个4,所以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5盘。2.分一分,说一说。(1)用小棒代替竹笋,请分一分。(2)指名汇报。(3)演示: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4个4个地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4)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5)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叫做用除法来计算。-- --3.指导除法算式的写法。(1)师: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板书:20÷4=5(2)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4.指导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提问:我们学习过加法、减法、乘法,它们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师: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你知道吗?“20÷4=5”中,20叫做被除数,4叫做除数,5叫做商。学生自由读一读,记一记。5.想一想。师:20个竹笋还可以怎样分?用除法算式怎样表示出来?学生分组讨论。汇报、总结。【课堂练习】1.完成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每份几个小圆片?可以分成几份?(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怎样列除法算式?(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每份2个,除号后面写2;可以分成6份,等号后面写6)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2除以2等于6)再说一说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2按照每2个一份可以分成6份)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2.完成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跟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答案:1.(1)626(2)41234-- --(3)212622.略【课堂小结】提问:(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2)你还有哪些体会?小结: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同时学习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希望同学们一定要把这些名称记牢。【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除法(2)本课教学,利用学生初步认识除法计算的基础,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出示熊猫分竹笋情境图,让学生观察画面收集信息,弄明白要分多少竹笋,分的要求是什么。接着,让学生在动手分的基础上,思考怎样用除法算式表示,写出算式。让学生借助平均分的结果,说一说20÷4=5的实际含义。然后,指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过程,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教学内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材第18页例1,19页例2、“做一做”及第20~21页练习四的第1~6题)。【教学目标】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 --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重点难点】1.学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情景导入】1.出示教材第18页例1情景图。2.讲故事引入。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猴妈妈分桃”的故事。有一天,小猴和他的好伙伴下山去玩,走着走着,他们看到一棵桃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急忙摘了一些,兴冲冲地回家了。猴妈妈看到孩子们拿回来了这么多桃,可高兴了,说:“今天,妈妈给你们分桃吃。”【新课讲授】1.教学例1。(1)引导提出问题。提问:从图上的画面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根据图意,提出问题:12个桃,每只猴子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猴子。师:你会列式吗?学生独立思考,汇报结果。板书:12÷3=□(2)探究计算方法。师:你会计算“12÷3=□”吗,先想一想,再把你的好方法和小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小组交流。展示算法。生1:我是用学具摆的,把12分成4个3,所以可分给4只-- --猴子。生2:我是这样想的,有12个桃,分给第一只小猴3个后剩下9个,分给第二只小猴3个后还剩下6个,分给第三只小猴3个后还剩下3个,最后把剩下的3个桃分给第四只小猴,正好分完。第1只分3个,12-3=9;第2只分3个,9-3=6;第3只分3个,6-3=3;第4只分3个,正好分完。生3:我是这样想的,1只小猴分3个,两只小猴就分6个,3只小猴就分9个,4只小猴分的正好是12个桃。1只分3个,3;2只分6个,3+3=6;3只分9个,3+3+3=9;4只分12个,3+3+3+3=12。生4:我认为这道题也可以用乘法口诀来计算。因为“三四十二”,所以12个桃可以分给4只小猴。想:三(四)十二,商是4。师:同学们可真聪明,这么短的时间就想了这么多好办法来帮助猴妈妈。如果你是猴妈妈,你会选择哪个小组的办法呢?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师:对!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最简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提问:用乘法口诀求商应该怎样想呢?学生自由发言。小结:用乘法口诀求商,先想几和几相乘得几,再想对应的口诀,确定商是几。例如:10÷5=?,想:几个5相乘得10,(二)五一十,商是2。2.教学例1拓展。(1)出示例1图,问将12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时,每只-- --小猴分几个?(2)学生读题,并列出算式。12÷4=□(3)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同桌两人说一说)(4)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想商的过程使用了哪句口诀。(5)小结:我们学会了通过动手分一分算出12÷3的商,还可以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我们还知道用“三四十二”这句口诀不仅可以计算12÷3等于几,还可以求出12÷4的商。3.观察比较。师:从例1及其拓展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12÷3=4,12÷4=3)(学生独立思考,汇报)小结:大家的发现可真了不起,这两个除法算式我们用了同一句口诀。4.教材例2。教学教材第19页例2。(1)引导提出问题。师: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汇报展示。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①每屉装4个,可以装6屉,一共包了多少个包子?②一共包了24个,每屉装4个,可以装多少屉?③一共包了24个,装了6屉,平均每屉装多少个?(2)引导解决问题。师:刚才,大家开动脑筋,提出了3个问题。现在你能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集体汇报、交流。生1:第①题用乘法计算,算式是4×6=24。生2:第②题用除法计算,算式是24÷4=6。生3:第③题也用除法计算,算式是24÷6=4。-- --提问:4×6=24、24÷4=6、24÷6=4这三道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生1:4×6=24,表示6个4是24。生2:24÷4=6,表示24里面有6个4。生3:24÷6=4,表示把24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4。师:说得非常好!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快速地求出两道除法算式的商的?生:用“四六二十四”这句乘法口诀求出这两道除法算式的商。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用乘法口诀求商又快又好。【课堂作业】1.完成教材第20页练习四的第1题。依据画面请学生解决“每个小朋友几个气球”的问题。之后,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2.完成教材第20页练习四第2题。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信息,完成填空。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并填写除法算式。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可以用哪句口诀想出商”。3.完成教材第21页练习四的第5题。(1)学生看图编故事。(2)根据故事收集信息。(3)提出问题,写出乘法算式,算出积。(4)根据乘法算式写出两道除法算式,并说说怎样求出商。学生交流。4.完成教材第21页练习四的第6题。(1)做成挂图,写有算式的玩具卡做成可以摘取的。(2)让学生读一道题,口算出结果,并说出用的是哪句乘法口诀。算对了,就把玩具卡片摘下来。这是一道选玩具游戏性练习。5.完成教材第21页练习四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答案:1.22.12412÷4=33.第5题:5×4=2020÷5=420÷4=54.略5.1452654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题你发现了什么?【课堂小结】提问:同学们,谁能说一说这节课我们都学会了哪些本领?生1:我们学会了用乘法口诀来求商。生2:还知道同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计算两道除法算式。……小结:同学们非常聪明,通过动手、动脑、动口,较熟练地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希望继续努力。【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1)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12÷3=4三(四)十二,商是4。(2)12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12÷4=3(三)四十二,商是3。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尝试,有动手操作,有独立思考,有同桌交流,给不同的孩子创造了不同层次的学习,张弛有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学会了方法。另外,在探索求商的方法过程中,学生多种算法的展示,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 --使孩子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通过学习思维的碰撞、语言的交锋、积极的评价,让学生感受从多角度解决同一问题的数学思想。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教学内容】练习课(教材第21~22页练习四的第8~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联系。2.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3.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1.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复习导入】1.填一填。6×()=124×()=24()×5=253×()=18()×2=8()×6=36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2.看图写算式。讨论:(1)你是怎样想的?(2)你是怎样算的?集体订正。3.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专项练习。(出示课题)【新课讲授】1.复习提升。想一想,填一填。-- --组织讨论:(1)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求商的?(2)分别用哪句乘法口诀来求商的?(3)观察比较上表,你发现了什么?小组汇报交流。小结:(1)除法算式中求商的方法的巧记:要求商,乘法口诀来帮忙。口诀得数被除数,它们两个是等量,乘法口诀前两数,一个除数一个商。(2)从上题中发现,用同一句乘法口诀可以求出两个题的商。2.拓展练习。(1)看图写出1个乘法算式和2个除法算式。①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②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积和商的?(2)一共有20朵花,分给小华和四个小朋友,这些小朋友平均每人分几朵?①独立思考,尝试列式、计算。②先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再在全班交流。③汇报、总结。生1:我是这样想的:有20朵花,有4个小朋友,也就是把20朵花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5朵。用除法计算:20÷4=5(朵)生2:我不同意他(生1)的观点。因为题目说“小华和这些小朋友平均每人分几朵”,应该是把20朵花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4+1=5(人),用除法计算是20÷5=4(朵)师:你们认为他的(生2)想法正确吗?生齐答:正确。师:很好!今后我们在做题时,一定要像他(生2)那样,认真、仔细地读题,把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一个一个地搞清楚。-- --这样才能正确地解决问题。【课堂作业】1.完成教材第21页练习四的第8题。抽卡片说算式游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抽卡片说算式游戏。教师巡视指导。讨论:哪几句口诀只能说出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为什么?2.完成教材第22页练习四的第10题。(1)让学生观察情景图。(2)根据情景图说一说图意。(3)让学生小组之间进行比赛,看谁算得又快又准。(4)全班评议结果。3.完成教材第22页第9题。(1)让学生独立完成。(2)说一说自己分别是用哪一句乘法口诀求商的?4.完成教材第22页练习四的第11题。(1)学生独立进行乘法混合计算,再找“朋友”。(2)让学生把用同一句口诀计算的算式作上相同的记号。5.完成教材第22页练习四的第12题。第12题是一道“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在练习时,教师引导学生口述要解决的问题和有关信息数据,再让学生独立解决提出的问题。使学生初步经历用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为下面教学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答案:1.略2.略3.第9题:33544464.第11题:24÷4=624÷6=43×4=1212÷4=312÷2=612÷6=230÷6=530÷5=65×5=2525÷5=58÷2=48÷4=26×3=1818÷3=615÷3=515÷5=3-- --5.第12题:12÷3=4(米)【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结:用乘法口诀求商,一定要熟记口诀;在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定要先弄清题意,认真思考,再列式计算。【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要求商,乘法口诀来帮忙。口诀得数被除数,它们俩个是等量。乘法口诀前两数,一个除数一个商。实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目标,必须加强口算练习。不仅练习用乘法口诀求商,还要练习2~6的乘法口诀。充实把乘法口诀填完整和填乘法算式中的未知数的练习,也是必要的。教学时,注意适当给学生提供熟记乘法口诀,把乘法口诀填完整和说出乘法算式中未知数等练习内容,促使学生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提高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熟练程度。用除法解决平均分的问题【教学内容】解决问题(教材第23页例3,第24~25页练习五的第1~7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接受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3.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重点难点】1.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情景导入】1.谈话:同学们,你们都养过蚕宝宝没,养过多少呢?是怎么放的呢?2.出示教材第23页例3情景图。这节课我们来研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新课讲授】1.应用提升。(1)引导指出问题。师:看着有关放蚕宝宝的情境,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相互评一评。汇报、交流。生1:一共有15只蚕宝宝,放到3个纸盒里,平均每个纸盒放几只?生2:一共有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2)引导解决问题。师: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两个数学问题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小组交流。全班汇报交流。生1:第一个问题: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列式是:15÷3=5(只)。师:能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吗?15÷3=5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1:因为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也就是把15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所以用15÷3计算求出每盒放5只。师:说得真好!谁能说说第二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生2: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列式是:15÷5=3(个)。师:能说说是怎么想的吗?15÷5=3这个算式又表示什么意思呢?生2:因为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放5只,求用几个纸盒,也就是求15只里面有几个5只,用除法计算,所以15÷5=3,求出可以分3个。生3:15÷5=3,表示的意思是一共15只,每5只放一盒,求要用几个纸盒。师:说得很有道理。(3)引导比较小结。师:通过解决这两个问题,你能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和你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学生汇报讨论结果)生1:我们发现这两道题说的是同一件事,只不过条件、问题调换了一下位置,所以用的方法也就不一样。生2:我们发现这两道题的算式是有关系的。乘法算式中的两个乘数就是除法算式中的除数或者商,乘法算式中的积就是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了这两个问题,而且还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4)引导补充条件,解决问题。师:如果又拿来了3只蚕宝宝(板书:又拿来了3只蚕宝宝),每个纸盒应有几只?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桌听一听。汇报交流。生1:我是这样想的:原来有15只,又拿来了3只,一共是15+3=18(只),把18只平均分到3个纸盒,每个纸盒6只,也就是18÷3=6(只)。生2:我是这样想的:原来有15只,平均分到3个纸盒,每个纸盒有15÷3=5(只);现在把又拿来的3只平均分到3个纸盒,每个纸盒分1只,也就是3÷3=1(只),现在每组有5+1=6(只)。-- --师:真聪明!用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求出现在平均每组有6只。2.拓展练习。分一分,再写算式。(1)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支笔?(2)每人分4支笔,可以分给()个小朋友?组织讨论:①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②独立思考,尝试列式、计算。③汇报、总结。小结:①8支铅笔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就是把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用算式表示:8÷4=2。③8支铅笔每人分4支,也就是求8里面有几个4,写成算式:8÷4=2。两道题的算式一样,但单位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同。【课堂作业】1.出示小刺猬运水果的情境图。12个苹果,每次运3个。(1)请学生观察情境图,用自己的话讲小刺猬运水果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从图中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3)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出结果。2.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五的第1题。(1)出示分茶叶情景图。(2)让学生观察画面,用完整的话说出图意。(3)要求学生根据画面,先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再独立解答。(4)先小组内交流,再集体订正、评价。-- --3.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五第2题。(1)让学生自己读题,独立完成。(2)跟同桌的同学互相检查。(3)老师请人板书。(4)教师订正,评价并讲解。4.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五的第3题。(1)出示情景图。(2)让学生观察,说一说题意。(3)老师引导学生,分步解决问题。5.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五的第4题。(1)让学生独立完成。(2)说一说两个小题分别是什么意思。(3)体会解决问题的解题方法。6.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五的第5题。这道题的题意比较复杂,学生需要先看懂图片才好做题。(1)让学生读题,说说根据题目知道了哪些信息,弄明白题目要求的问题是什么?(2)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3)汇报、交流、集体订正。7.每个花瓶插3枝,需要()个花瓶。8.算一算。18÷3=6÷3=16÷4=2÷2=36÷6=15÷5=9÷3=10÷2=答案:1.12÷3=4(次)运4次可以运完。2.第1题:12÷6=2(个)12÷2=6(筒)3.第2题:(1)14÷2=7(个)(2)14÷7=2(个)-- --4.第3题:(1)8÷2=4(个)(2)8-2=6(个)5.第4题:(1)6(2)46.第5题:(1)6×5=30(个)(2)18÷6=3(个)7.412÷3=48.62416335【课堂小结】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小结:今天我们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板书:解决问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相信,一切数学问题我们都会解决!【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用除法解决平均分的问题15只蚕宝宝分纸盒。1.平均分到3个纸盒,每个纸盒几只?15÷3=5(只)2.每个纸盒5只,可以分几个纸盒?15÷5=3(个)3.如果又拿来了3只蚕宝宝,每个纸盒应有几只?方法1:15+3=18(只)18÷3=6(只)方法2:15÷3=5(只)3÷3=1(只)5+1=6(只)本课教学,充分利用教材为我们提供的“分蚕宝宝”这一情景,引导学生自己收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尝试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给学生思维的空间,给学生施展才能的机会,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