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
加入VIP免费下载

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

ID:990605

大小:16.11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3-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说“木叶”》教学设计玉龙县第一中学木崇盛第一、二学时总说学生在课外已对课文中涉及的诗句和作者进行了自己的解读或查阅,并在前两个课时中具体学习了第一至第四自然段的内容,对“树”的形象有了整体认识,同时在第四至第六自然段中筛选信息,提取出来了“木”的两个艺术特征。第三学时教学目标1、由“木”的两个艺术特征引出诗歌语言富有暗示性,需要去联想、推敲的问题,和在此过程中主观情感的重要性。2、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分析诗歌同类现象,并学以致用,尝试着去行文写作中运用。3、在对经典诗句的鉴赏中,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他们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的热情,唤起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学情分析很多学生最怕学古代诗文,我们少数民族的孩子更是如此,再加上授课班级是学校最低端班级,文学敏感度较低。而缺少古典文学积淀带来的最直接后果是语文水平的整体薄弱,在写作方面尤为突出。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歌语言富有暗示性的特点,分析诗歌语言暗示性的形成过程,提高鉴赏古典诗词和写作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袁行霈先生曾在《言意与形神》一书中说“作诗最忌太直、太露,读诗最忌太滞、太凿。一览无尽的作品算不上真正的艺术,拘守章句1 的读者也不是真正的鉴赏家。”他告诉了我们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回答这个问题。二、重难点探究1、上节课我们发现“木”有两个艺术特征(幻灯片展示),现在我们来思考为何有这两个特征?(学生结合文本思考回答,教师指导)明确: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概念)“木”(潜在形象)木头、木板、木料(联想)树干/疏朗、干燥、黄色2、拓展:除了课本中对“木“的介绍,我们还能想到一些什么关于“木”的内容?参考答案(多样性):可能马上联想到秋天(含有落叶、树干等;萧瑟、凄凉的意境)迟暮之年/飘零辗转的境遇等(生命之秋、人生之秋)3、再拓展:有没有发现,对上面两个问题的探讨中,我们一直在用一个词,是?对这个词汇,你们又有何见解?(教师引导,学生合作讨论)明确:联想。联想这个词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当中出现频率很高很高,感觉很多场合都在用,但大家有没有曾经静下心来,想这个词,想跟这个词有关的一切!所谓联想,把字拆分开来就是“联系”和“想象”。注意!是“联系”在前,“想象”在后,也就告诉我们,想象的事物之间必须有联系,不能天马行空的想,更不能胡编乱造,必须遵循客观物象的本来面目,再结合个人的人生阅历、生活情趣、审美理想等得出不一样的想象结果。(再回顾由“木”到人生之秋的发展历程)4、再进一步拓展:从上文可知,“木”的暗示性,联想意是不确定的,游离的,不同的人得出不同的想象,为何?这一切恰恰来自于上文所说的个人的人生阅历、生活情趣、审美理想等,而这些都是个人的主观情感。由此也就告诉我们所谓诗歌的暗示性,躲在概念背后的那个影子是融有人的主观情感的,正是主观情感带来了联想的丰富多彩。所以“木”本身只是一种客观物象,然而一旦写入作品中,它就带有了作者的主观情感,也就变为了我们诗歌鉴赏当中经常讲到的意象。所谓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意是主观情意,物是客观物象。纵观2 我们的文学长河,敏感而又多情的诗人们,怀揣自己的喜怒哀乐,看着这世间百态,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意象,如我们非常熟悉的⋯⋯而这种主观情意加客观物象的意象,不仅仅出现在诗歌当中,其实所有的文学作品当中都会用到,因为任何文学作品都会打上作者的烙印,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就你自己的生活学习经验,试举一两个例子(学生回答)(参考答案:情人眼里出西施,意中人等。要引导学生尽量从身边寻找答案)5、结合以上所学知识,思考:①“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魅力为何?(稍微做背景介绍:节选自《九歌·湘夫人》,写湘君企待湘夫人而不至,产生的思慕哀怨之情。)联想参考答案:意象(秋风、洞庭波/秋水、木叶)秋风荡水波,秋风扫落叶,落叶随水波,水波飘落叶;凄清的秋景,构成联想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湘君企待湘夫人而不至所引起的种种内心波动,离人的叹息,游子的漂泊等。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被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魅力何在?(已学过,所以省略手法方面的内容)参考答案:意象(无边无际,萧萧而下的落叶;奔流不息,滚滚联想而来的江水)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雄浑、寥联想廓而又肃杀、凋零的气象宇宙浩渺,岁月悠久,而自己却年华已逝,壮志难酬的悲慨。③两联诗当中的“木叶”和“落木”可以互换吗?为何?(师生合作讨论:最好可以整合课文内容并有所拓展)参考答案:不可以。两者都带有木的特征,概念上也没有差别,然而“木叶”还带有“叶的一点绵密之意”,它正适合诗中所要体现的优美而惆怅的意境;“落木”则不然,它已经让我们完全失去了对叶的幻想,是落下来木头,是“木头自天而降”,再加上“无边”,只3 感觉无穷无尽的木头落下来,我们仿佛听到了木头的梆梆梆的声音,而如此多的梆梆声又会汇聚成多么沉重的巨响,砸在杜甫的身上心间,让此时此刻羸弱敏感的他如何承受!由此可见,仅换了一个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就大相径庭了,这是因为推敲文字,就是推敲作品的思想情感,也是推敲作品的意境,更改了文字就更改了思想和情感,使用何字眼,应由表现的意境和抒发的情感来表现(温故而知新:来自《咬文嚼字》)。这也是本文要告诉我们的“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金”,换一个字,用错一个字,可能你的“千金”就没了,所以说到底,还是要“咬文嚼字”,也是袁行霈先生在《言意与形神》一书中所要告诉我们的。所以⋯⋯(可结合学生平时写作时情感饱满度不够,喜欢记流水账等具体情况展开)三、结束语当你行吟在诗歌的河畔,浸润于文学之水的时候,你的眼睛会明亮,你的情感会膨胀,你的思想会远行,所以,同学们,做文学的密友,生活的诗人,生命的歌者吧!当然也希望大家在行文写作时能多多回放我们一起完成的《说“木叶”》。四、布置作业从“梅”“杜鹃”“月”三个常用意象中任选一个,创作一首小诗。(古代诗,现代诗都行)4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