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姓名)金太阳教育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1)大家独立阅读引子“秀才买柴”,然后分组讨论,画出秀才说的三句话,并在书上标出古今用法变化大的词。(荷、几何、损、价、焰、薪)
一、汉语语音的演变《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②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入使。”③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璧下。④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糅使之然也。⑤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母亲母《左传·隐公元年》:“爱其母。”贫穷贫荀子《天论》:“天不能使之贫。”而且且《愚公移山》:“且焉置土石?”词形变化
词语的古代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主,而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乃至多音节词为主。 (单音词指只有一个音节的词,简称“一个字一个词”。两个音节以上的词称为多音词)
(1)原单音词加上词头(前缀)或词尾(后缀),成为现代的多音词。鼠──老鼠;兔──兔子;斧──斧头(2)在原单音词前或后加一个同义或近义词,合成一个现代的多音词。照──照耀;赠──赠送;弃──抛弃(3)原单音词被现代不同的多音词所替代。伐──攻打;川──河流;股──大腿。
文言中几种特殊的双音词:叠音词由两个相同的音节构成的双音词,主要用来描摹声音或性状。关关“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霍霍“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诗》洋洋洋洋得意 喜气洋洋姗姗姗姗来迟
文言中几种特殊的双音词:联绵词由两个音节组合在一起表达一个含义,不能分开解释的词。参差(cēncī)倜傥(tìtǎng)蹉跎(cuōtuó)依稀(yīxī)跋扈(báhù)浩荡(hàodàng)
文言中几种特殊的双音词:偏义复词由两个音节构成,只有一个音节表达意义,另一个音节只起陪衬作用。体肤“饿其体肤”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耳目“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笑蕖》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贪婪《楚辞·离骚》注:“爱财曰贪,爱食曰婪。”婴儿《玉篇》:“男曰儿,女曰婴。”糟粕《释名》:“酒滓曰糟,浮米曰粕。”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古汉语中常常是两个单音词:
单音偶合两个单音节的词语放在一起刚好和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形式相同,但意思不同的情况。如“然后”在现代汉语中是表示顺承关联词,但在文言文中却是两个单音节的词组成的短语,应解释为“这样以后”;不要误将古汉语中的两个单音词当作现代的双音词: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琵琶行》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虽曰爱之,其实害之。《种树郭橐驼传》
词义的变化
(1)词义扩大。“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如“哭”,古义指“悲痛出声”,“大声曰哭,细声有涕曰泣”,大声而无泪的叫“嚎”.
(2)词义缩小。宫:古为“房屋”,今为“宫殿”。“丈人”,古义指“老人之通称”.
(3)词义转移。即词义由指甲事物变为指乙事物。如“牺牲”古代指为祭祀宰杀的牲畜。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现在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泛指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4)词义的褒贬色彩不同。“谤”古代指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是中性词。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现在“谤”用于“诽谤”,指无中生有地说人坏话,是个贬义词。
词语的消长变化随着社会进步,新事物层出不穷,语言也要相应地产生新词来表达这些新事物。
(1)社会生活方面:(a)政治方面:和谐社会、三农问题、保先教育(b)经济方面:经济特区、红色旅游、白领(c)文化方面:素质教育、超级女生、拜金主义
(2)网络用语方面:网络与计算机代表着先进和高效,是新词产生最多的一个领域。如“硬件、网吧、IT技术”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无数的附属词汇,共约万个。
(3)科学技术方面: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杠杆,是发生变化最多、周期最短的领域,给新生事物命名非常必要。数字电视、纳米技术、克隆
(4)国际用词方面:词汇与国际接轨也是改革开放后的新的发展方向。反恐还有一些是由于改名而出现的新的城市名称。“韩国首都“Seoul”的中文名称2005年1月19日正式从“汉城”改为“首尔”,叫了这么多年的“汉城”,就要从中国的文件中消失了。”
词语的替换变化现实中某类现象本身没有发生变化,而表达这种现象的词语发生了变化。观念的改变:车夫——司机,戏子——演员,残废——残疾语言表达:面——脸, 目——眼,口——嘴
语法的变化1、语序的变化古汉语句子中词语的顺序跟现代汉语比较,显著的不同之处是疑问句和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前,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宾语前置”: A.沛公安在? B.古之人不余欺也。
2、句式的变化古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有判断句,但古汉语通常不用判断词“是”,而是在主语名词后面用“者”,句末加上语气词“也”,或者只用其中之一。 A.陈胜者,阳城人也。 B.夫战,勇气也。 C.荀卿,赵人。
3、词类的变化古汉语中的词类常常可以活用。 A.“衣锦还乡”(“衣”作动词“穿”讲) B.“既来之,则安之”(“安”作“使……安”讲)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作“以……为美”讲) D.“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作“使……活”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