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言殊2模板ppt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古今言殊2模板ppt课件

ID:990996

大小:2.78 MB

页数:82页

时间:2022-03-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汉语的昨天和今天古今言殊1 文言文搞笑翻译子曰:吾未见刚者。译文:孔子说:我从来没有见过像郭德纲这样的人。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译文:孔子说:我父母在的时候,我不敢游泳游得太远。如果游泳,必须要有方向盘。子曰:三十而立……七十而从心所欲。译文:坐公交车的时候,30岁以下的人应该站着……70岁以上的人可以随便坐。2 【一】语音篇1、声调的变化。古代:平、上、去、入现代:阴、阳、上、去3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平声清声母夫汤妻诗门难牛油符糖齐时浊声母次浊全浊上声清声母府短酒纸米老藕有妇稻旱似浊声母次浊全浊去声清声母富对去试慢浪岸用附盗汗寺浊声母次浊全浊入声清声母哭桌出瞎革国博节白敌学直谷铁北百客阔必式木绿日叶浊声母次浊全浊4 【一】语音篇2、韵母的变化。《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5 古汉语词汇的纵向观照古用今废的历史词左司马左尹鲰生参乘彘肩竖子古今通用的传承词古今义同怒志驰告兄古今义异亡去不义再拜约为婚姻谢项王持剑盾步走阅读古文的拦路虎沟通古今的桥梁阅读古书的岔口6 古今词义基本未变有些表示客观事物或存在的单音节词,古今词义基本相同,古时的意义今天仍在使用。但这部分词语很少。牛羊犬豕马鸟鸡它龟龙凤鹿鹰燕7 兔鱼猴蛛象虎日月星云雨山水川石沙丘火土人大小8 1.词语的词形变化(词义不变)(1)在原来的单音词加上词头(前缀)或词尾(后缀),成为现代的多音词。(2)在原来的单音词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同义或近义词,合成一个现代的多音词。(3)原来的单音词被现代不同的多音词所替代。如:镜─镜子;鼠─老鼠;斧─斧头;妻─妻子。如:衣─衣服;赠─赠送;弃─抛弃;修—修长如:伐─攻打;乖─违背;川─河流;股─大腿【二】词汇篇9 文言中几种特殊的双音词:单纯的双音词,主要有以下几种:1、叠音词:由两个相同的音节构成的双音词,主要用来描摹声音或性状。关关“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霍霍“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诗》还有:霏霏、奄奄、区区等。10 文言中几种特殊的双音词:2、联绵词,有双声关系的,如:踌躇、慷慨、参差、惆怅、辗转等;有叠韵关系的,如:逡巡、须臾、窈窕、须臾、仓皇等。由两个音节组合在一起表达一个含义,不能分开解释的词。参差(cēncī)蹉跎(cuōtuó)3、译音词:如,单于、可汉、葡萄、琵琶等。这类词两个音节组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单个音节不表示任何意思,所以不能拆开解释。11 合成的双音词,主要有以下四种:①联合式,如:宾客、社稷、旌旗、殷勤等;②偏正式,如;天子、布衣、足下、横行等;③偏义复词,如,便可白公姥;昼夜勤作息。由两个音节构成,只有一个音节表达意义,另一个音节只起陪衬作用。又如:存亡(《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存亡”偏指“亡”)。④派生构词:如:阿母、阿爷、森然、率尔等。12 单音偶合两个单音节的词语放在一起刚好和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形式相同,但意思不同的情况。如“然后”在现代汉语中是表示顺承关联词,但在文言文中却是两个单音节的词组成的短语,应解释为“这样以后”;特别注意:不要误将古汉语中的两个单音词当作现代的双音词:13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古义]助词/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论》[古义]那/实际上[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副词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陈情表》[古义]到/引出时间的介词[今义]表示提另一件事或另一人14 (1)社会生活方面:社会是文明的摇篮,中国社会的巨变要求作为文化的词汇以第一时间反映社会现实。以此出现了许多具有典型形象的词汇:(a)政治方面:新的指导方针“和谐社会”、“小康生活”等;又有供全民贯彻的“三个代表”、“三农问题”、“保先教育”等。(b)经济方面:如“经济特区”,指导性的“十五、十一五”计划,再有以旅游业为头的“红色旅游”、“无烟工业”等,还有经济的附属词汇如“白领、个税改革”等。(c)文化方面:为了适应市场而产生了词汇如“红色文化”、“素质教育”、“超女”等;也有外来的“拜金主义”等。2.词语的消长变化15 (2)网络用语方面:网络与计算机代表着先进和高效,是新词产生最多的一个领域。如“伤不起、给力、IT技术”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附属词汇。(3)科学技术方面:许多新词如:“数字电视”、“纳米技术”、“克隆”等,已成为大众议论的焦点。(4)国际用词方面:汉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已被众多的外国人士接受。所以词汇与国际接轨也是改革开放后的新的发展方向。其中有代表意义的有“六方会谈”、“反恐”等。还有一些是由于改名而出现的如新的城市名称。“韩国首都的中文名称2005年1月19日正式从“汉城”改为“首尔”16 3、词语的替换变化现实中某类现象本身没有发生变化,而表达这种现象的词语发生了变化。避讳:世--代,元--原,丘—邱观念的改变:车夫——司机,戏子——演员,信差——邮递员语言表达(语言系统内部调整):足-脚,之-的,面-脸,甘-甜,舍-房,寡-少,目-眼17 4、词语的引申变化(1)词义扩大。 (2)词义缩小。(3)词义转移。(4)词义的褒贬色彩不同。18 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意义小,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词义扩大今古19 古义:长江古义:黄河后起意义:泛指一般的江后起意义:泛指一般的河江汉朝宗于海。《尚书·禹贡》以河为境。《韩非子·有度》江河 古义:专指坐着打瞌睡后起意义:既指打瞌睡,更指躺下睡觉《说文》:“睡,坐寐也。从目垂。”段玉裁注:“目垂者,目睑垂而下,坐则尔。”“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史记··苏秦列传》睡 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大,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小了。词义缩小古今22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易经·系辞上》其味甘,其臭香。《礼记·月令》上古义:各种气味,读xiù后起意义:坏的气味,读chòu臭 古义:脸色今义:颜色太后之色稍解。《孟子·公孙丑下》察言而观色。《论语·颜渊》色 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到了今天却变成别的一个方面的意思了。词义转移今古25 后起意义:女子的配偶上古义:成年男子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战国策·赵策》丈夫 后起意义:鼻涕古义:眼泪今当远离,临表涕淋。《出师表》涕泗滂沱。《诗经·陈风·泽陂》涕 走:跑→行走狱:案件→监狱府:仓库→官府脚:小腿→足诛:责备→杀戮去:离开→前往访:询问→拜访、察访百姓:百官→平民词义的转移-举例 有些词语在应用的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发生了变化,要么由“褒”变“贬”,要么由“中性词”变“褒义词”或“贬义词”。感情色彩发生变化29 古义:得力助手(褒义词)后起意义:比喻坏人的帮凶(贬义词)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国语·越语》将军者,国之爪牙也。《汉书·李广传》爪牙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齐策》上古义:背后议论或批评别人的短处(中性词)今义:毁谤(贬义词)谤 【三】语法篇1、语序的变化(文言特殊句式)2、句式的变化(判断句、把字句)3、词类的变化(词类活用)32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主─谓─宾定(状)─中心词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置三、语法的变化——(1)语序的变化33 谓语前置例:(1)甚矣,汝之不惠!(2)美哉,我少年中国。特点:古汉语里,有时为了强调谓语,把他放在主语之前。规律:常出现在感叹句。34 规律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常见疑问代词:何、谁、孰、安、胡、焉、奚、恶、曷)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动?如:A、微斯人也,吾谁与归?B、何以知之?C、子何恃而往?动词宾语前置的四种类型宾语前置35 规律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常见否定词:不、弗、未、非、否、莫、无)格式:主十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十宾【余、吾、尔、自、之、是】十动如:A、彼不我恩也。B、莫我肯顾。C、忌不自信。C、未之有也。动词宾语前置的四种类型36 规律3为了强调宾语,借助“之、是”等此帮助,把宾语从动词后提到动词前。“(宾)+之+(谓)”“(宾)+是+(谓)”如:A、何陋之有?B、何厌之有?C、何后之有?D、唯余马首是瞻。E、惟利是图。动词宾语前置的四种类型规律4固定句式1、唯……是……,(“是”无意,起宾语前置作用;“唯”表示对象的唯一性,可译为“只”。)2、……何……之有37 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向”等,它们往往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短语结合,组成介词结构。这些在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叫介词宾语。介词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后,文言文中在以下情况放在介词之前:(1)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前。如:①王问:“何以知之?”②微斯人,吾谁与归?介词宾语前置38 (2)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语,但是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的前面,这种情况最常见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如:①余是以记之。②一言以蔽之。(3)介词宾语是方位词,也放在介词的前面。如: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39 A、何以知之?B、未之有也。C、安得广厦千万间。D、弗之怠A、其间旦暮闻何物?B、君何以知燕王?C、莫之或止D、未之多见也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CAA、沛公安在?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C、唯才是举。D、尔何知?BA、城中皆不之觉。B、唯余马首是瞻。C、惟利是图。D、马之千里者D40 定语分为领属性定语和修饰性定语两大类。在文言文中,能后置的定语,大都是修饰性定语。1、“中心语+定语+者”的形式;如:求人可使报秦者。人马烧溺死者甚众。2、“中心语+之+定语”的形式;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语后置41 3、“中心语+之+定语+者”的形式;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担。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4、用量词作定语大多数放在中心语的后面。如:A、吏二缚一人诣王。B、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42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BA、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C、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D、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D43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记》)3、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状语后置(介宾结构)44 2、文言文里,用“如(若)……”这类修饰形容词或动词的状语,常常放在形容词或动词的后边。如:A、火烈风猛,船往如箭。B、小虫伏不动,呆若木鸡。C、则治之如所言。45 ①尝射。——尝[于家圃]射②苛政猛也。——苛政[于虎]猛也③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④迁客骚人,多会。——迁客骚人,多[于此]会。⑤太守与客来饮。——太守与客来[于此]饮。请翻译下列句子。46 5、判断下列句子属于哪种句式,并翻译:A、其人家有好女子者,多持女逃亡。B、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D、子何侍而往?E、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F、甚矣,汝之不惠。G、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定语后置)(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谓语后置)(状语后置)47 三、语法的变化——(2)句式的变化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常常翻译为“……(不)是……”。古代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它是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作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同时借助一些虚词来帮助判断。48 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察今》)提炼主干的话,都呈现“名词主语”+“名词谓语”的结构。49 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1、用“者”或“也”表示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者”表停顿,“也”表判断。(1)……者,……也(2)……,……也。(3)……者,……(4)……者也。(5)“是······也”(6)“此······也”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3、动词“为”“是”表判断(注意和代词“是”的区别)4、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5.用“非”“未”“弗”“无”“莫”“毋”等否定词表示判断。50 被动句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1、为……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2、为……所……术怒攻布,为布所破3、……于……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4、……见……信而见疑5、……见……于……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6、……被……忠而被谤7、无任何标志,根据句意判断无标志的被动句,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51 1、一般动词2、名词作状语3、使动4、意动二、动词活用1、活用为名词2、作使动三、形容词活用1、活用为名词2、活用为动词3、使动4、意动四、数词活用一、名词活用类型52 二、如何判别词类活用?1、划分句子成份,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状语、定语。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形容词、代词充当状语大多是由副词、形容词充当2、分辨各个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语法规则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如:左右欲刃相如名词占住了谓语的位置,可断定它活用为动词53 1、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2、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6、大行不顾细谨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形容词跑到了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包括介词的宾语)。可观察其是否被定语修饰。54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在句子中常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前边可以附加数量词、指示代词和形容词。不能带宾语、补语,不受能愿动词或副词的修饰。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词,它大部分能带宾语,它经常受能愿动词或副词的修饰。如果一个句子中的名词并不具备以上所说的名词的语法特点,反而具备动词的语法特点,那么这个名词就转用作动词了。名词用作动词55 1、名词后面紧跟代词(1)驴不胜怒,蹄之。(3)左右欲刃相如2、名词后面紧跟名词,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便是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其中一个活用为动词。(2)面山而居(3)范增数目项王56 3.名词用“而”同动词或动宾词组连接时②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③(冯婉贞)驰而前57 4.名词放在副词后面②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③二月草已芽。5.名词后面带介词结构①晋师军庐柳。②秦伐韩,军于阏与。6.名词用在“所”“者”结构中①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58 4.名词放在副词后面②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③二月草已芽。5.名词后面带介词结构①晋师军庐柳。②秦伐韩,军于阏与。6.名词用在“所”“者”结构中①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59 1.在“所”字之后,便活用为动词。世之所高,莫若黄帝2.在能愿动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3.放在“之”“我”等代词前面,便活用为动词。稍出近之4.带了介词结构,这个形容词便活用为动词。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形容词用作动词60 谓语动词“使宾语怎么样”1、动词的使动用法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3、名词的使动用法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使动用法61 ①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涉及其他对象,如:坐、站、走,不及物动词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带宾语,但在古代汉语中往往可以带宾语用作使动动词。例:②项伯杀人,臣活之。②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及物动词使动用法。这时句子的宾语不是动作支配的对象,倒成了动作的施行者,是主语使宾语发生这个动作行为。例:①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鸿门宴》②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62 2、形容词使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就是用作动词形容词表示主语“使”宾语具有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即用作使动,表示“使宾语怎么样”。4、欲洁其身,而乱大伦。6、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7、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63 ②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筑室百堵,西南其户。3、名词的使动用法1.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2.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便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向某一方向行动。64 意动用法的概念: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区别: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某种动作行为;意动用法是主语主观上认为(或以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示的内容,是存于意念的想法或看法,客观上不一定如此。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等。意动用法的种类:(1)形容词的活用(2)名词的活用意动用法65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2、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66 2、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3、成以其小,劣之。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67 1、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4、同志者或不远千里而致。——《甘薯疏序》6、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觉得……奇特认为……漂亮看作……羞耻以……为远认为……可耻68 1、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病梅馆记》3、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使····早死使····病残使···复生使····重新长肉5、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让···做王69 状语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起修饰、限制作用的。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能作状语,而是常用副词充当。在古代汉语中,名词可以作状语,起到副词的作用。有的翻译时需要加上适当的介词。返回名词用作状语70 名词活用作状语的类型:一、普通名词作状语1.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2.表示动作行为凭借的工具3.表示动作行为方式4.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二、时间名词作状语三、方位名词作状语71 1、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名词活用2、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5)速去,不然,将杖杀汝“用…”比喻形式,“像……”72 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1)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当作……一样”“当……”名词活用73 4、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5)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在……”名词活用74 名词活用二、时间名词“日”“月”“岁”作状语1.表示每一。例:①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2、表示渐进。例:①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②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75 三、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1)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2)西望夏口,东望武昌(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4)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5)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名词活用(译为:从…往…)76 词类活用特殊的是A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褒禅山》)B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说》)C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促织》)D谨食之,时而献焉。(《捕蛇》)综合练习CA的"名"是名词,这里带宾语"之",活用为动词了。B的"师"原本是名词,这里带了宾语,活用为动词"从师"。C的"日"意思是"每日",名词做了状语。D的"食之"的"食"本来是名词"食物",这里带了宾语,当作"喂养",活用成了动词。只有C的活用特殊,答案便上C。77 语序的变化倒装句语法的演变甚矣,汝之不惠!沛公安在?(谁、何、奚、曷、胡、恶、焉)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具告以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主谓倒装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时人莫之许也三岁贯汝,莫我肯顾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用“之、是”作提宾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唯利是图宾语前置中心词+后置定语+者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定语后置于乎以状语后置 句式的变化语法的演变判断句者……也陈胜者,阳城人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也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者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为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乃、则、即、皆、耳、必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夫六国与秦皆诸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非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无标志刘备天下枭雄判断句: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词类的变化词类活用语法的演变名词名作动履至尊而制六合、秦师遂东名作状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使动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意动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动词动作名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使动项伯杀人,臣活之、晋侯饮赵盾酒为动死国可乎形容词形作名大行不顾细谨形作动火尚足以明也使动春风又绿江南岸、完璧归赵意动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公式主+状+谓+宾80 应考策略积累一定的量的文言词汇,特别是新大纲规定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掌握、理解和推断常见的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1.联想推断。试卷上常出现一些难以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课文中有关语句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2.语言结构推断。有些文言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常采用互文的修辞形式,可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属对仗,“忠”与“贤”相对,“用”与“以”相对,应为同义,所以,“以”的意义就是“重用、任用”的意思。81 3.辨析词性推断。根据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如“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为对仗句,“据”与“雍”相对,“固”与“地”相对,“地”是地方之意,名词,那么“固”也是名词,据此推断,“固”为险固的地方之意。4.语法推断。根据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如“怀信侘傺”,“怀”为动词,处在谓语位置,“信”处在宾语的位置,应为名词,“忠诚”的意思。5.语境推断。有些句子中的实词义可借助句子本身和上下文两种语境推断。如“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根据前文可推知其“言”为叙述之意。“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联系全篇及背景看,这句中的“言”可理解为“记载”。82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