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走进汉语的世界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高中语文·选修 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
中国的汉语自远古流传至今,经历了几千年历史的沧桑变化和民族的交流融合,其词汇和语音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很大的演变。正是这种发展和演变,使得汉语这一看似古板呆滞的东西,具有了旺盛的活力和鲜明的时代色彩,使得我们的民族语言常用常新,始终与时俱进。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名词、时间名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亚父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意思是“亚父面向南坐”。
第二,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翻译时,一般都作状语。如:“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纪》)即“以事具告”。这种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动词宾语,实际就是“以事具告(之)”。还有一种情况要注意,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句子中的“生乎吾前”既可译为“在我的前面出生”,“乎吾前”作状语,又可译为“生在我的前面”,“乎吾前”作补语,一般来说仍作补语,而“固先乎吾”的“乎吾”则一定要作状语。
④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驴不胜怒,蹄之。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的称谓体系很复杂,一般总是对自己用谦称,对别人和长辈用敬称,对平辈和晚辈可以相对随意些。请看看下面这些称谓,说明它们分别用于什么人。①仆、不才、不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小子、竖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孤、孤家、寡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子、夫子、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公、君、足下、丈、大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杀我立尽。②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B.①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②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C.①既出塞,出东道。②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D.①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②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5.古代汉语中表示被动有以下几种句子格式。请思考,其中哪些格式在现代汉语中还在使用,哪些现在已经消失了。①为……例句: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②为……所……例句:术怒攻布,为布所破。③……于……例句: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④……见……例句:信而见疑。⑤……见……于……例句: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⑥……被……例句:……忠而被谤。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世界一切都在变化,斗转星移,物非人亦非,谁的容颜沾满岁月的沧桑,谁的掌心横着年华的沟壑,谁的眼泪穿过千年的尘埃,落在我的眼中。面对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世界,勇敢面对是可敬的,但是钻牛角尖吊死在一棵树上,那就是很不明智的了。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变应变,才是万全之策。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没有规律,变就是一切。我们要以多样的自己适应多样的世界,否则只能以看似“壮烈”的结束稀里糊涂地走上失败之路。
在跟随齐白石学艺的过程中,生性聪慧的许麟庐渐渐得到了老师的真传,“东城齐白石”这个美誉让许麟庐非常得意并多少有些飘飘然,这时候白石老人的一句话点醒了他:“学我者生,似我者亡。”许麟庐牢记恩师的教诲,博采众长,悟出了“寻门而入,破门而出”的八字心得。齐白石作画如写楷书,古朴凝重;许麟庐反其道而行之,以狂草笔法入画,形成了今天独特的大写意画风。可见,继承和创新是不可分的,只有在取其精髓去其糟粕的继承中创新才是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