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目标教学模式”备课表课题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材简析笔算不进位的乘法,让学生在掌握了整百、整十的数乘一位数口算的基础上,探讨每一位上的积都不满十的任意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引出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通过计算使学生懂得任意两、三位数乘一位数,都是把这个数每一位数上的数分别乘这个一位数,再把所得的积相加。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采用数形对应的方法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3.将乘法计算置于现实情境中,增加练习的趣味,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预习作业预习例1,完成做一做。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达标教学目标分解教学操作内容、程序(实施)课前谈话师:同学们,喜欢打乒乓球吗?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我们国家在乒乓球历史上占有很强的地位,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选手取得世界乒乓球比赛的大部分冠军,甚至多次包揽整个赛事的所有冠军。现在很多学校都组建了乒乓队,我们学校的乒乓队在今年5月份的区比赛中获得了男子团体第二名,女子团体第三名的好成绩。我们班哪些同学是校乒乓队的?复习将乘法计算置于现实情境中,增加练习的趣味,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一、情境引入1.教练要求参加乒乓训练的6位同学,每人准备3盒乒乓球,每盒10个。你知道6人一共准备了多少只乒乓球吗?(你是怎样算的?)2.训练一个月后,剩下的个数如图:赵明21只,张红12只,沈东12只,王芳21只,陈圆12只,孙阳21只。师:训练后,6人一共有多少只乒乓球呢?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自己试一试!反馈:12×3+21×3(1)你能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吗?(2)12×3你是怎样算的?其实,我们还可以用笔算的方法。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重点(笔算乘法)
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采用数形对应的方法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在准备本上试一试。)反馈:先学生板书.------统计人数-----说说你是怎样算的?----比较两种竖式.(竖式中6相当于横式中的哪里?其实计算的是图中的哪一部分?3呢)目标达成练习那么21×3,你能用简化的竖式进行笔算吗?(同桌交流,你是怎样算的?)师:训练后6人一共有多少只?我对这题也列了一个算式33×3,你能明白这里的3个3各表示什么意思吗?师:用竖式笔算,积是多少?生:99师:这两个9的意思一样吗?巩固练习做一做1.完成在书上。师:这三题在计算的过程中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或不同的地方?课堂作业本第2.3题思维拓展题3□4□2□2□□×□×3×□□68□□98□□课外分层作业一、书本《练习十六》二、列竖式计算32×3=21×4=433×2=144×2=三、列式计算1.21的3倍是多少?2个332是多少?三、解决问题。(答不要忘记)1.一斤鸡蛋大约有8个,奶奶买了11斤鸡蛋,一共有多少个?2.水果超市今天卖了120箱库尔梨,每箱4千克,一共卖出多少千克?3.美术组有24人,体育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2倍。体育组有多少人?两个组共有多少人?4.一个小桶能装12杯水,一个大桶能装4个小桶,一个大桶能装多少杯水?一个大桶比一个小桶多装多少杯水?四、ABCABCA=()×B×DB=()BD6D9BC=()D=()教后反思:
这节课是学生学习笔算乘法的起始课,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位重点为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采用数形对应的方法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一节课下来,有可喜的成绩,也有不足。同时也对我今后的教学有了一定必要的启示。一、重组教材,一材多用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出发,在研究现实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在本节课中,我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以计算乒乓球只数为主线,贯穿全课。首先求“他们一共准备了多少只乒乓球?”旨在复习乘法口算知识。重点是解决“训练后六人一共还有多少只乒乓球?”通过学生尝试探究、合作交流,使计算教学融于解决问题之中,增添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使整节课教学环节清晰明了,由易到难。不仅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而且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建构。二、数形对应,初建模型在教学乘法竖式的时候,我没有一味地去讲解计算方法,而是紧紧联系算理,在学生在直观算理的支撑下学习抽象的算法。通过竖式与横式、图画的对应,既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又巧妙引导学生吧视角投向竖式计算的实际情境中:12×3,该分两步计算,先算2×3,其实就是算了零碎的6只乒乓球,然后再算10×3,这其实是算了左边整盒的乒乓球,最后把30和6加起来。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联系情境图,数形对应,学生很直观、明了地理解了原本抽象的算理,初步建立了竖式计算模型,学生学得较轻松,理解也较透彻。三、扩展思维空间,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本节课中,我还比较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渗透。“训练后,一共还剩多少只乒乓球?”,当我把问题明确提出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方式解决,然后再和他的同桌交流。有个别学生用连加来解决,多数同学通过对数字的观察后采用了“12×3+21×3”。在此基础上,老师又提出了“33×3”,渗透策略多样化的意识。而对于12×3的计算结果,学生也能够用多种方法算出其结果,他们可以用口算的方法,可以用笔算的方法,可以用分解因式的方法,可以通过直观的实物图数出他们的结果。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先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尝试计算,然后交流讨论各种算法,在口算的基础上学习乘法笔算,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一些问题:1.引入部分提问过多过碎,而且与后面联系不大。在今后的教案设计中,更应注意针对性。2.教师语言不够精炼,算理讲解不够到位。在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的同时,应在后面的计算中引导学生从具象到抽象,使整体思维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