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2课千言万语总关“音”第4节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课件新人教版x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2课千言万语总关“音”第4节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课件新人教版x

ID:993485

大小:233.12 KB

页数:44页

时间:2022-03-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四节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1.古体诗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的各种诗歌体裁,都称古体诗也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宽,除七言的柏梁体句句押韵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亦可换韵。篇幅长短不限。句子可以整齐划一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变化,为杂言体。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杂言至少仅有一字至多则有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且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汉魏以来乐府诗原是配合音乐的,有歌、行、曲、辞等。唐人摹仿前代乐府而作,有沿用乐府古题的如李白《蜀道难》,有即事名篇另立新题的如杜甫“三吏”“三别”、白居易《新乐府》,都已不合乐,实属古体诗范围。另外,唐以前即有以四句为单位的绝句,或称“古绝句”,唐时也有作者,与讲究平仄的近体绝句不同,也属古体诗一种。 2.近体诗近体诗即“格律诗”,包括绝句和律诗,也称为“今体诗”。近体诗相对于“古体诗”而言,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它的主要特点是对仗工整、格律分明,所以又叫“格律诗”。近体诗的形式主要有律诗和绝句两种。注意:在唐以前的诗自然称为古体诗(不包括所谓的“齐梁体”),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也称为古体诗。 3.近体诗平仄组合的规律(1)组句规则——同句交替。以五言诗为例,凡第一个节奏用“平平”,则第二个节奏必须用“仄仄”,第三个节奏又要用“平”。反之,第一个节奏用“仄仄”,第二个节奏必须用“平平”,第三个节奏就要用“仄”。七言诗依此类推。(2)组联规则——上下句相对。以五言诗为例,如上句为“平平仄仄平”,下句就要为“仄仄平平仄”,上句为“仄仄平平仄”,下句就要为“平平仄仄平”。七言诗依此类推。 (3)组篇规则——上下联平仄相“粘”,即相同。近体诗中绝句只有四句,不存在上下联。律诗八句,每两句为一联,每诗四联。第一、二句为“首联”,第三、四句为“颔联”,第五、六句为“颈联”,第七、八句为“尾联”。每联之内,平仄相对,上下联之间,平仄相粘(即相同),这就是一首格律诗的平仄排列规则。 (4)灵活原则——“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里涉及了近体诗的另一个重要规则:每句诗的单数位置(第一、三、五)的字可以平仄不拘,双数位置(第二、四、六)的字就要严格使用了,凡平仄“不拘”的字都出现在单数的位置。那么第五个字(七言的第七个字)呢?由于近体诗只能押“平”声韵,故凡要押韵的位置(五言的第五字、七言的第七字)只能用平声字,这是指偶数句而言,根据上下句要平仄相对的规则,奇数句(第一、三、五、七句)末字就要用仄声字。 4.律诗押韵通则(1)都用平声韵(唐代刘长卿、白居易,宋代苏轼、黄庭坚写过少数押仄声韵的律诗)。(2)通常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只有首句用韵时可以用邻韵。(3)句尾不能连三平,也不能连三仄(但也有少数例外)。 (4)律诗基本上不能出现重复字,但也有少数是内容突破了形式。(5)“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只要不造成句尾连三平或连三仄,一般都可以“一三五(句)不论,二四六(句)分明”。(6)句式一定是整齐的五言或七言,没有长短句。 1.律诗在格律上有哪些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②押平声韵。③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④每首在规定的位置要有对仗。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叫“长律”,除了尾联(或首尾两联)外一律都用对仗,所以又叫“排律”。 2.什么是押韵?绝句与律诗的押韵有何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所谓押韵,就是韵脚的字必须同韵。这里的韵指韵脚字的韵腹、韵尾和声调的平仄都相同,不管声母和韵头。比如凡是属于“汉语拼音韵母表”中同一行韵母的平声字“安(an)、烟(ian)、弯(uan)、冤(üan)”相互都可以押韵,但是这些字与平声以外的“岸、燕、万、院”等字就不能押韵了。格律诗押韵需要严格遵守古代的韵部。 绝句的第一句可押韵可不押韵,以押韵居多。第二句和第四句则一定要押韵,而且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第三句的最后一个字限用仄声字。律诗的第一句可押韵可不押韵:若押韵可押邻韵;若不押韵时,限用仄声字。诗的偶数句一定要押韵,而且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能换韵。除首句外的奇数句,最后一个字限用仄声字。用韵的字在诗中不能重复出现。 3.什么是平仄?诗歌的平仄有哪些格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比如在普通话中阴平、阳平都是平声,上声、去声都是仄声。五言诗的平仄可以构成两联:“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和“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由这两联就可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其中两种是基本格式,另两种稍有变化。七律是五律的扩展,办法是在五律的前面加上两字头,仄前加平,平前加仄。 4.什么是对仗?对仗的位置及类型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对仗也就是对偶,律诗中对仗的要求也很严格。格律诗不但上下句的字数要相等,而且相对字的意义、词类、平仄也都要一一相对,这就是对仗。②对仗句的位置。古人把律诗的第一、二两句叫“首联”,第三、四两句叫“颔联”,第五、六两句叫“颈联”,第七、八两句叫“尾联”。对仗一般用在颔联和颈联。 ③诗歌的对仗类型。对仗在形式上有宽严不同的各种讲究。因此可以分成以下几类:一是“工对”。不仅对仗用词的词类要相同,而且还必须是意义上属于同一个大类的词。二是“宽对”。即同类的词(词组)相对,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即可。三是“借对”。即诗中用了一个词语的甲义同时借用它的乙义。四是“串对(流水对)”。即前后两句的意义相连,就像是连续说下来的一句话。 1.课文中“同韵童趣”和“韵里情思”体现了诗歌的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诗歌讲究押韵。押韵使得诗歌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和跳跃感,也容易记忆和诵读。诗文的押韵能使作品更富文采,更有音乐感和韵律美。 (2)古代诗词对押韵的要求比较严格,现代诗的写作在文句上有时也是讲究押韵的。诗词歌曲不仅在遣词造句上非常讲究,而且选择什么样的字作为韵脚也十分考究。(3)韵母为“a、an、ang、en、eng”等的韵脚字,发音比较响亮;韵母为“o、ai、ou”等的韵脚字,发音比较柔和:这两类韵脚都可以传达欢乐、雄壮或温和、轻松的感情。而韵母为“i、u、e、ei、ie”等的韵脚字,发音比较细微,则可以表达低沉、婉转、哀伤、悲愤的感情。这其实也是押韵的一种作用。 2.“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总的来说,古体诗与近体诗可以从句法、用韵、平仄上来区别。①在句法上,古体诗每句的字数不一,每首诗的句数也可以不一样;近体诗只有五言和七言两种(绝句为四句,律诗为八句。超过八句的为排律或称为长律)。 ②在用韵上,古体诗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也就是说可以换韵。而近体诗每首只可以用一个韵,再长的排律也不可以换韵;古体诗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在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近体诗只在偶数句上押韵(除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古体诗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而近体诗一般只可用平声韵。③在平仄上,古体诗不讲究,而近体诗是十分讲究的。④在对仗上,古体诗不要求对仗;近体诗除绝句外,则要求按规定的位置对仗。 3.“古体诗”和“近体诗”有什么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与近体诗是交互发展的。南北朝后期有一部分诗作开始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是古体到近体间的过渡形式,或称“新体诗”。唐代一部分古诗有律化倾向,如王勃《滕王阁》为古体诗,但它平仄合律,全篇八句,在声律上近似分押仄、平两韵的两首七言绝句。 唐代律诗格律定型之后,诗人们的古体作品中更常融入近体句式。如王维、李颀、王昌龄、孟浩然等人的五言古诗中有许多律句、律联。歌行体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等名篇中,也有不少句子是入律的。而有的诗作者则有意识与近体相区别,多用拗句,间或散文化,李白、杜甫、韩愈等均有所创造。古体诗和近体诗内部又有五言、七言之分,分别叫作五古、七古;五绝、七绝、五律、七律等。此外,也有的古诗字数随意而定。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就是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也就是作者对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作者的思想和世界观的反映。论述类文章的阅读一直把辨析作者的观点态度作为考查的一个重点。考点透视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从概括性强的句子入手。有的文章的观点是直接表述的,抓住了概括性强而又表达某种看法的句子,就抓住了作者的观点态度。 (2)从关键句段入手。一般来说,作者的观点态度常常隐含在材料的关键句段中,阅读时要紧紧抓住这类句段,联系上下文来探索。正确理解和分析这些语句,有助于把握文段的意思和全文的主旨;反过来,把握了文段的意思和全文的主旨,也非常有助于理解文中的关键语句。(3)从作者的评述入手。有时候,作者把自己的观点态度隐含在具体的评述之中而不直接说出来。这就要求从分析具体的评述入手,提取信息,作出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新石器时代前期的母系氏族社会大概相对说来比较和平安定,其巫术礼仪、原始图腾及其图象化的符号形象也如此。真题典例 仰韶型和马家窑型的彩陶纹样,其特征恰好是这相对和平安定的社会氛围的反照。你看那各种形态的鱼,那奔驰的狗,那爬行的蜥蜴,那拙钝的鸟和蛙,特别是那陶盆里的人面含鱼的形象,它们虽明显具有巫术礼仪的图腾性质,具体含义已不可知,但从这些形象本身所直接传达出来的艺术风貌和审美意识,却可以清晰地使人感到:这里还没有沉重、恐怖、神秘和紧张,而是生动、活泼、纯朴和天真,是一派生气勃勃、健康成长的童年气派。 仰韶彩陶的特点,是动物形象和动物纹样多,其中尤以鱼纹最普遍,有十余种。据闻一多《说鱼》,鱼在中国语言中具有生殖繁盛的祝福含义,但闻一多最早也只说到《诗经》《周易》。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把它进一步追溯到这些仰韶彩陶呢?像仰韶期彩陶屡见的多种鱼纹和含鱼人面,它们的巫术礼仪含义是否就在对氏族子孙“瓜瓞绵绵”长久不绝的祝福?社会在发展,陶器造型和纹样也在继续变化。和全世界各民族完全一致,占居新石器时代陶器的纹饰走廊的,并非动物纹样,而是抽象的几何纹,即各式各样的曲线、直线、水纹、旋涡纹、三角形、锯齿纹种种。 其实,仰韶、马家窑的某些几何纹样已比较清晰地表明,它们是由动物形象的写实而逐渐变为抽象化、符号化的。由再现(模拟)到表现(抽象化),由写实到符号化,这正是一个由内容到形式的积淀过程,也正是美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形成过程。即是说,在后世看来似乎只是“美观”“装饰”而并无具体含义和内容的抽象几何纹样,其实在当年却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内容和含义,即具有非常重要的原始巫术礼仪的图腾含义的。 似乎是“纯”形式的几何纹样,原始人们的感受却远不只是均衡对称的形式快感,而具有复杂的观念、想象的意义在内。巫术礼仪的图腾形象逐渐简化和抽象化成为纯形式的几何图案(符号),它的原始图腾含义不但没有消失,并且由于几何纹饰经常比动物形象更多地布满器身,这种含义反而更加强了。可见,抽象几何纹饰并非某种形式美,而是抽象形式中有内容,感官感受中有观念,这正是美和审美在对象和主体两方面的共同特点。这个共同特点便是积淀:内容积淀为形式,想象、观念积淀为感受。(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从全文来看,下列表述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母系氏族社会的巫术礼仪、原始图腾及其图象化符号形象是相对和平安定的。B.仰韶彩陶中的鱼纹多达十余种,鱼纹意味着先民对氏族子孙“瓜瓞绵绵”的祝福。C.由图腾形象抽象化而来的几何纹饰,一般包含着形式、想象等观念内容。D.新石器时期的仰韶彩陶上的动物形象呈现出生气勃勃、健康成长的童年气派。【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由第一段中“大概相对说来”可知,“是相对和平安定”的说法将推断理解为事实,不合文意。B.由第三段后面两处疑问句可知,“鱼纹意味着先民对氏族子孙‘瓜瓞绵绵’的祝福”将“或然”理解成了“已然”。C.由第五段末尾处语句“抽象几何纹饰并非某种形式美,而是抽象形式中有内容,感官感受中有观念”可知,“一般包含着形式、想象等观念内容”错误。 他说:“就像住在北国的人预约雪景一样,秋天的菅芒花是可以预约的呀!”我答应了朋友的邀约,想到两年前我们也曾经在凉风初起的秋天,与一些朋友到阳明山看菅芒花。经过了两年,菅芒花有如预约,又与我们人间会面。可是同看菅芒花的人,因为因缘的变迁离散,早就面目全非了。一个朋友远离乡土,去到下雪的国度安居。一个朋友患了幻听,经常在耳边听到幼年的驼铃。一个朋友竟被稀有的百步蛇咬到,在鬼门关走了三趟。 约我看菅芒花的朋友结束了二十年的婚姻,重过单身汉无拘无束的生活。我呢!最慈爱的妈妈病故,经历了离婚再婚,又在45岁有了第二个孩子。才短短的两年,如果我们转头一看,回顾四周,两年是足以让所有的人都天旋地转的时间了,即使过着最平凡安稳生活的人,也不可能两年里都没有因缘的离散呀!即使是最无感冷漠的心,也不可能在两年里没有哭笑和波涛呀! 在我们的生命里,到底变是正常的,还是不变是正常的?那围绕在窗前的溪水,是每一个刹那都在变化的,即使看起来不动的青山,也是随着季节在流变的。我们在心灵深处明知道生命不可能不变,可是在生活中又习惯于安逸不变,这就造成了人生的困局。 我们谁不是在少年时代就渴望这样的人生:爱情圆满,维持恒久;事业成功,平步青云;父母康健,天伦永在;妻贤子孝,家庭和乐;兄弟朋友,义薄云天……这是对于生命“常”的向往。但是在岁月的拖磨里,我们逐渐看见隐藏在“常”的面具中,那闪烁不定的“变”的眼睛。我们仿佛纵身于大浪,虽然紧紧抱住生命的浮木,却一点也没有能力抵挡巨浪,只是随风波浮沉。也才逐渐了解到因缘的不可思议,生命的大部分都是不可预约的。 我们可以预约明年秋天山上的菅芒花开,但我们怎能预约菅芒花开时,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变化呢?我们也许可以预约得更远,例如生的会面,但我们如何确知,在三生石上的,真是前世相约的精魂呢?在我们的生命旅途,都曾有过开同学会的经历,也曾有过与十年、二十年不见的朋友不期而遇的经历。当我们在两相凝望之时常会大为震惊,因为变化之大往往超过我们的预期。我每次在开同学会或与旧友重逢之后,心总会陷入一种可畏惧的茫然,我畏惧于生之流变巨大,也茫然于人之渺小无奈。 思绪随着茫然跌落,想着:如果能回到三十年前多好,生命没有考验,情爱没有风波,生活没有苦难,婚姻没有折磨,只有欢笑、狂歌、顾盼、舞蹈。可是我也随之转念,真能回到三十年前,又走过三十年,不也是一样的变化,一样的苦难吗?除非我们让时空停格、岁月定影,然而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深深去认识生命里的“常”与“变”,并因而生起悯恕之心,对生命的恒常有祝福之念,对生命的变化有宽容之心。进而对自身因缘的变化不悔不忧,对别人因素的变化无怨无忧。这才是我们人生的课题吧!当然,因缘的“常”不见得是好的,因缘的“变”也不全是坏的,春日温暖的风使野百合绽放,秋天萧飒的风使菅芒花展颜,同是时空流变中美丽的定影、动人的停格,只看站在山头的人能不能全心投入,懂不懂得欣赏了。 在岁月,我们走过了许多春夏秋冬;在人生,我们走过了许多冷暖炎凉。我总相信,在更深更广处,我们一定要保持着美好的心、欣赏的心,就像是春天想到百合、秋天想到菅芒花,永远保持着预约的希望。尚未看到菅芒花的此时,想到车子在米色苍茫的山径蜿蜒而上,菅芒花与从前的记忆美丽相迭,我的心也随着山路而蜿蜒了。 【赏析】“常”是面具,“变”是眼睛,生活是大浪,生命是浮木。用一连串的比喻把“人生变化无常”“生命渺小无奈”的道理刻在了读者的心房上。到这里,我们终于明白,预约就象征着希望与美好的存在,就是一种在前方路上等待着我们的理想,因为预约的存在,我们才有了前行的信念、勇气和力量。而在预约以外,我们则要通达地面对变化,做到不悔不忧,无怨无尤。对生活的反复思考,我们才能面对“变”,才能面对“生活”。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