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目录第一课时:口算乘法(例1)⋯⋯⋯⋯⋯湖洲小学⋯⋯⋯⋯2-3页.第三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没有0)(例1)⋯⋯⋯⋯⋯⋯板芙小学⋯⋯⋯⋯⋯4页.第四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有0)(例2)⋯⋯⋯⋯⋯⋯板芙小学⋯⋯⋯⋯⋯5页.第五课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例3)⋯⋯⋯⋯⋯⋯新联小学⋯⋯⋯⋯⋯6页.第六课时:积的变化规律(例4)⋯⋯⋯⋯新联小学⋯⋯⋯⋯7-8页.第七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例5)⋯芙蓉学校⋯⋯⋯⋯9页.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页,共9页-----------------------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湖洲小学梁金燕(执教)本节课的教学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第一课时。我围绕“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选择最优计算方法—实际找出规律”的主线设计了这堂课。教学目标是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在这节课中,我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情境,把它创设成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经历了探索多种算法和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而不是强求统一的语言进行操练,使学生在一种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从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例1时,是灰太狼骑自行车追懒羊羊的路程。先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再思考其它方法。从而引出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让学生自己试着说说做法。和往常一样,学生做完题后,同桌同学开始说自己的做法,然后由同学向全班汇报结果。教室里很热闹,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言,激动地、大声地回答着他们的结论。得出“口算从高位算起”的基本方法如:16×3=48学生说出口算的三步骤1)把16分成10和6。2)10×3=306×3=183)30+18=48。教学例2是懒羊羊坐列车的路程,有了计算灰太狼的口算方法,学生很快就能推出了下一题的口算方法。160×3=480学生说出口算的三步骤1)把160分成100和60。2)100×3=30060×3=1803)300+180=480。再引导出第二种方法:因为16×3=48,所以160×3=480。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为了贯穿整个故事,后面我又营造灰太狼改换成飞机,最终把懒羊羊抓走的情境,求助同学们帮忙救它。设计了过关题,让学生在练习时变得活跃起来,没有往常学习的枯燥,但发现有些的学生并不是运用所谓的从高位算起的口算方法,而是仍然停留在从个位算起的笔算方法。课后,带着我的疑惑和其他数学老师交流,我们都在猜测,在学生的心目中,从个位算起的口算方法是他们所熟悉的,能熟练地掌握并且会正确计算的一种方法,犹如他们与生俱来的本领那样根深蒂固了。这是否就是问题的症结呢?而且对他们来说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2页,共9页-----------------------
意在引导学生从高位算起,这是否是高能力的体现呢?这与我们的学生思维是否存在一定的差距呢?这些是我所思考的问题。通过本次讲课,我觉得受到最大教育的不是教室里的学生,恰恰是站在讲台上的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总结,认真学习,争取将每一节课都上成优质课,真正实践一个人民教师的职责。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3页,共9页-----------------------
《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板芙小学彭亚燕学生的认知结构,只有在经历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主动才能完成。只有学生本人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当今的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技能,尤其要把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摆在首位。因此,我在《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一课中进行一些有益地尝试。回顾这节课,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巧用知识迁移,学生自主建构认知。本节课的设计注重再现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创设由旧知识迁移到新知的广阔平台,让学生去观察、去比较、去辨别两位数乘两位数或三位数乘一位数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区别与联系,进而自主建构新知。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并没有复习口算乘法,而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小组交流等活动,从三位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把过去学到的知识技能用到现在遇到的新问题中去,从而顺利地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同时,为了避免计算课的枯燥乏味,我对本节课的练习题进行了精心设计,创设了让学生运用新知识进行数学竞赛的情境。让学生经历翻牌游戏、三级跳、笔算竞技、火眼金眼、脑筋急转弯这五个环节去巩固新知。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效果显著。由于本节课对数学活动进行了精心设计和有效引导,巧用知识迁移,让学生真正经历了探索和发现的研究过程,学生参与到了认知的自主构建中来,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接触到了一些研究数学的方法,而且还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这不就是我们新课堂教学所追求的吗?但是,上完这节课,我发现还是有不少改进的空间。首先,整节课的练习题设计未够贴近学生生活,我们在设计练习时还应加入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喜欢的生活素材,从而更好地体现数学生活化的新理念。另外,教师还可以尝试更灵活的组织教学方式。比如可以采用边讲边练、兵教兵等形式;也可以多点让学生当“小老师”,站到讲台来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4页,共9页-----------------------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教学反思板芙小学杨忠华本课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一单元中的内容,是在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一般笔算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因为曾经学习过口算,内容对学生来说,不算很难。于是,我在让学生自己尝试算一算160×30时,在反馈中,学生出现口算16×3,再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还有出现了两种笔算方法,一种是简便的笔算方法,另一种是一般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通过比较,学生得出:第一种笔算方法比较简便。可是在拓展训练中,学生在应用中520×12,至少有一半学生仍然用普通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学生并没有觉察到,这题也可以用简便的笔算方法进行计算。我只好再一次通过对比,引导得出几百几十乘两位数的简便笔算方法。而学生对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计算,并没有大多问题。课后,我开始反思自己。学生为什么没有想到用简便的笔算方法进行计算呢?思考了几个环节后,我觉得关键在于学生通过一道题的尝试练习,只是知道有这种简便笔算方法,但是并不知道哪一些可以用这种简便法方法。看来,在计算过程中,应该先观察算式的特点,再进行计算。这样又可以判断是否可以用简便方法进行笔算,从而既快又正确的计算出三位数乘两位数。在计算教学中,学生不仅仅需要掌握方法,更需要一种感悟,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掌握,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5页,共9页-----------------------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反思新联小学数学科组这节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个课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中的一种,这三者关系是“速度×时间=路程”。学生在之前已经接触了很多有关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数学问题,只是没有用数学的语言归纳表述出来。教学时,让学生首先熟悉自行车、火车、小汽车、轮船等常见的交通工具的时速。通过对火车每小时行106千米,引出速度的概念,在学习速度的意义,速写方法及读法,再加强巩固等一序列的练习,最后,注重让全体学生通过解决例3中的具体问题,感悟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经历将运动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的全过程,经历将抽象的数学模型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全过程。在教学时,先出示例题:“李老师骑自行车每分钟课可行225米,他10分钟可行多少米?”要求学生先读题,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根据乘法的意义得出求“他10分钟行多少米?”就是求“10个225米是多少米?”所以列式为:225×10=2250(米),又因为先前认识了速度,于是就对应地找出:“225”是速度,“10”是时间,“2250”是路程,在三者之间添上运算符号就得到:“速度×时间=路程”这个关系式,整个关系式都由学生自主做题而得出来,水到渠成。在这节课的学习里,学生学习的兴趣很的,积极性很高,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求时间或速度的问题了。但学生在解决两步或三步的问题时,就出现了不少问题,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加强数量关系的训练。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6页,共9页-----------------------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新联小学数学科组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四年级上册58页例4“积的变化规律”。在乘法运算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是整数四则运算中内容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教材例题以两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在这个过程的探索中,让学生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因数(或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体会事物间是密切相关的,受到辨证思想的启蒙教育。本节课有以下特点;一、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自主探索新知复习题是做过的习题,是因为该题蕴涵了函数思想,通过练习,使学生感悟“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当时学生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此时再复习该题,能唤起学生朦胧的记忆,为课堂新知识点的学习做好了铺垫。之后再让学生观察例4左边的3道题,小组讨论,由这三道题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充分经历了学习的过程,学会了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经历具体问题——归纳发现的规律——解释说明规律,使学生体会到探究的快乐。例4右边的3道题,让学生猜想能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给学生更加广阔的空间。放手让学生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实现方法的迁移运用。二、在练习中巩固新知,学以致用练习题的设计既有基础知识又有新知识扩展的习题,还有让学生自己编写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的两组练习题。练习的设计体现了层次性、开放性、灵活性、启发性和挑战性。通过让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的练习,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三、存在的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没能认真倾听,出现的错误没能及时纠正。四、改正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尝试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怎样抓住一些关键的例子、抓住一些关键的词语让学生去推敲、去体会,最终引导学生完整、准确地描述出积变化的规律,并通过一些重点词的理解,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规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7页,共9页-----------------------
律,构建起完整的认知体系。切不可因为怕耽误进度、怕麻烦、怕罗嗦而剥夺了学生说的权利,剥夺了锻炼学生思维的机会,使主导霸道地代替了主体。只有让学生真正深刻地理解规律,才能熟练、恰当地运用规律,而不是生搬硬套。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8页,共9页-----------------------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芙蓉学校数学科组《乘法估算》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个知识点,主要是让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可以采用哪种估算进行简便计算。《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有明确的要求,即淡化笔算、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本节课的内容具有挑战性,所以这节课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以探索为主线,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本课我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开始,直至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都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一、创设情境,体现数学内容的应用性计算是枯燥的,为了使教学内容生活化,我将本节课设置在秋游活动这一大的背景之下,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在乘法估算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课始创设简单的口算求近似数,让学生自己运用已有的估算知识,自然导入新课,恰当地运用了知识迁移的规律。课中利用车票和门票的价格问题吸引学生。二、解决问题,抓住数学内容的本质本节课的乘法估算,不是单纯的估算,它要求按照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为了突出这一点,我在课中采取了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最后交流总结的学习方法。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每个学生仿佛是辩论场上的小辩手,这一环节的安排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要选择合理的、符合实际的方法来进行估算,抓住了数学的本质,体现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9页,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