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第1课时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对加、减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2.在实际的情境里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推理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2.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根据加法算式编加法应用题。25+12=48+3=2.根据减法算式编减法应用题。35-38=65-8=【设计意图】通过编加、减法应用题,让学生从感性上回顾加、减法的知识,从而为学习本节课的新知作好铺垫。二、探究新知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今天在学过加、减法知识的基础上,明确概括出加、减法的意义,并且能应用它解答实际问题。(板书: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加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教学加法的意义。①出示教材例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千米,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千米.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②读题后,师生共同完成线段图。③学生独立解答:814+1142=1956(千米) ④提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引导学生明确:要求西宁到拉萨铁路的长度,就要把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千米和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千米这两个数合并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小结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2)教学加法各部分名称。提问:例1中的814和1142在等式中叫什么数?(加数)它们相加得到的1956叫什么数?(和)教师板书:加数+加数=和思考:你能根据814+1142=1956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吗?板书:1956-814=11421956-1142=814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3)巩固练习。填空并观察三个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58+61=()()=119-58()=119-61【设计意图】通过例1向学生讲解加法的意义,然后由814+1142=1956的算式引导出加法各部分的名称,最后再用练习来巩固加法的意义以及各部分的名称。2.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教学减法的意义。师: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 ①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板书: 1956-814=1142 或 1956-1142=814②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 ③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2)教学减法各部分名称。教师提问:在减法等式中,已知的和叫什么?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什么?求出的未知数叫什么?引导学生明确:被减数、减数、差各是哪些数。
板书: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3.加法与减法的关系。(1)一班有男生21人,女生17人,问全班一共有多少人?(2)一班共有学生38人,其中男生21人,问女生多少人?(3)学生解决以上问题,然后进行相互间的条件和问题对比。21+17=38(人)38-21=17(人)减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与加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是相反的,在加法中是已知的,在减法中就变成了未知,而加法中未知的,在减法中则变成了已知。因此说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三、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答案,老师讲评。)1.根据2468+575=3043,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3043-2468=□3043-575=□2.根据2100-695=1405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3.填空:(1)已知两个数的()与其中的一个(),求另一个()的运算叫减法。(2)在120-90=30算式中,被减数是(),90是(),30是()。(3)一个数减0还得()。被减数与减数相等,差是()。(4)根据3600-784=2816写成加法算式是(
),另一个减法算式是()。【设计意图】利用形式多样化的题目来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新知,既进一步的帮助学生理解了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又轻松帮助学生掌握了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四、作业练习:完成教材练习一的2、4、5题。五、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