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习题一、课内双基1.下列关于语言与民族精神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能产生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每个民族都热爱自己的语言。B.会说本民族语言却不说,反而去说别种语言,甚至入侵者的语言,这是一种可耻的行为。C.历来民族沙文主义政权总是千方百计通过种种高压手段试图消灭被压迫民族的语言,从而达到同化被压迫民族的目的。D.汉文化和俄罗斯文化中牛是作为忍辱负重、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象征。【答案】 D(俄罗斯文化中马才是任劳任怨的典范。)2.下列关于从语言看民族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文字和语言,人们往往可以发现早期民族文化的痕迹。B.中国很多没有文献的少数民族的历史由于语言材料已经随时光消逝而不能得以保存,因而很难挖掘。C.通过语言文字直接了解文献所记载时期的民族文化,更是研究文化的重要途径。D.我国南方民间普遍有喝茶习惯,种茶树须用种子,不能幼苗移植,这就象征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理想婚姻,于是“吃茶”就引申出女子受聘定亲的意思。【答案】 B(语言材料有大量保存。)3.下列是从民族文化的角度看语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同的事物不同的民族用不同的词语,这只能从民族文化的角度来解释。B.不同语言中似乎相同的词语实际的意义和用法可能很不相同,这也往往需要从民族文化意识来解释。C.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影响在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上表现得也很明显。D.碰到别人夸奖自己西方人总是说“哪里哪里”之类的话,而汉族人的表达则比较坦率,如招待客人,一定会说“这可是精心准备的饭菜”。【答案】 D(西方人和汉族的做法正好表述反。)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传统礼貌称谓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了。B.令爱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你。C.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D.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答案】 D(A“家母”是谦称自己的母亲,B“令爱”是尊称别人的女儿,C“令尊”是尊称别人的父亲,D“令郎”是尊称别人的儿子,使用正确。)5.假设你是记者,即将采访金庸先生,面对下列访谈内容,你将采用什么顺序进行访谈,请按顺序排列。①侠义思想在中国历史演义中产生的利与弊②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历史眼光③金庸年轻时的抱负④对通俗文学的定位⑤澄清有关“为秦桧平反”论的说法⑥祖父的“侠义”精神对金庸的影响访谈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④→②→⑤→⑥→③→①6.汉字中的会意字十分有趣。比如“家”字上边的“宀”是屋子,下边的“豕”是猪,圈养的家畜成了“家”的标志,所以就用“宀”下有“豕”表示“家”。你能解释下列汉字体现的民族文化吗?安 想 奴 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安:男人娶了媳妇就安心了,也可解作女人在家里就安全了,体现了男主女从的社会地位。想:古人认为思考是用“心”的,而不是科学证明的用“脑”,所以凡是思想情感类的汉字都从“心”。奴;体现了古代社会女子地位的低下,对女子的轻视。富:体现了小农社会的现状和社会理想,田地是致富的根本。7.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四处用词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最近我浏览你校网站,得知你们招聘语文教师,我决定应聘。我是××师大中文系2014届本科毕业生,本人才华横溢,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教育理论知识积累丰富。现邮去我的相关资料,如有需求,请随时与我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将“你校”改为“贵校”;(2)将“才华横溢”改为“学习优异”;(3)将“邮去”改为“奉上”;(4)将“需求”改为“意向”。8.1972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来华商谈尼克松访华,需要发布一个公告,因措辞而陷入僵局。中方认为,因为尼克松总统首先表示出有访华的意愿,我方才提出邀请;美方认为,应该邀请在前。如果在下面文句中加上两个字就能打破僵局,显示双方都主动,这两个字是什么?加在哪里?尼克松总统要求访华,我们真诚邀请总统访华,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邀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在句首加上“获悉”二字。二、课外延伸9.根据文意,对“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句话反其意而用之,写一句话填在横线处。一个企业,如果有了一两件拳头产品,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就自满自足,就不思进取,它就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住脚。不要认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们所追求的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答案】 有仙之山仍需高,有龙之水仍需深。10.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填上表述连贯得体的话。在中央电视台几个节目组的主持人与观众的座谈会上,各位主持人轮流回答观众提出的问题。回答都很得体,当观众问主持人的经济收入时,《东方时空》的主持人敬一丹笑着把问题推给了《经济半小时》节目组。她说:“《经济半小时》节目组,专门主持经济方面的节目,收入一定很可观。请他们回答大家的问题好不好?”在观众的掌声中,《经济半小时》节目组主持人回答:“我们常年主持经济节目,沟通企业、工矿和各方面的经济信息,使他们富了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只要大家富了,我们收入多少无所谓。(2)只要他们真正富起来了,我们的收入也一定不菲。11.以“世界各国”为开头,改写下面的句子为一个长单句。(可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国际上恐怖活动猖獗,造成众多无辜平民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对有关国家乃至世界和平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受到世界各国普遍谴责和高度关注。世界各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对国际上日益猖獗的造成众多无辜平民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的严重威胁有关国家乃至世界和平安全的恐怖活动给予了普遍谴责和高度关注。(以“世界各国”为陈述话题,找一个句子作为长句的主干,其他句子作修饰成分。)12.为下面的语段补写结句,使语段的意思完整明确。补写句不超过50字。纳粹屠杀犹太人,就是为了“弘扬”日耳曼文化,企图取代犹太文化。希特勒进攻苏联,也是为了将日耳曼文化“弘扬”到苏联,也“弘扬”到英国、法国。欧洲人(主要是英国人)也曾用屠杀驱赶的办法,在美国大地推行欧洲文化,企图使印第安文化边缘化。其实,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优点和弱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一个民族的文化并不能取代另一个民族的文化,靠武力和霸权主义推行自己的文化,终究是没有多好的效果的。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将中国的基础教育与美国相比,人们普遍的看法是,中国的教育是__①__,“学多悟少”;而美国的教育是__②__,“学少悟多”。对此观点,笔者对数百名教育工作者进行了调查,72.02%的人表示赞同。另有2.47%的人认为,中国人在基础教育上的投入与有价值的收获并不成正比,而美国的教育__③__。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打基础的教育 ②培养创造力的教育 ③让人实际收获得更多14.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年来清明节祭奠亲友,一些地方从烧冥钞、纸人、纸马,发展到烧纸电视机、纸数码相机,甚至烧纸汽车、纸别墅……材料二:今年清明节前,某市首个在线祭祀网站开通。清明节时,许多市民纷纷登录该网站,上传纪念图片,发布纪念文章,祭奠逝去的亲友,表达哀思。(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1)清明节祭奠亲友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或:清明节祭奠亲友的方式体现了不同的观念。)(2)赞同网祭,摒弃陋习。通过网站祭奠已逝的亲友,既便于表达哀思,又省时省力,减少环境污染,值得提倡。对于烧冥钞、纸汽车、纸别墅等陋习,则要加以正面引导。(可侧重某一方面阐述,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15.读下面的语段,从你的积累中也选择两个妙用量词的例子加以揣摩分析,将语段补充完整。汉语中的一些量词形象生动,极富韵味。比如一“刀”纸。刚刚制成的纸,张张铺设整齐,未曾经过剪裁,未染些许墨汁,手起刀落,厚实的一摞纸坯子旋即被劈开,毛边都不飞,利落的声音犹在耳畔。还有一“眼”井。是啊,那水汪汪的井可不就是大地的明眸吗?再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①一“缕”轻风。就这么一“缕”,那本来无形无影的轻风就变得如丝般纤柔,如纱般轻灵了。②一“抹”晚霞。夕阳西下,那渐渐褪去的晚霞,仿佛是哪位仙人拿着画笔,只那么轻轻一“抹”,就给天边涂上了美丽的色彩。16.中国文化传统中有许多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的古训,它们不仅寓意深刻,而且对人们有警示作用,例如:“无欲则刚”的意思是人如果没有私欲,就会坚强;真正刚强的人,必然不会屈服于世俗种种欲念的诱惑。这种古训告诫人们要去私欲,做刚强的人。只有无所求才能无所畏,才能勇往直前。请根据示例向大家推荐一条你最喜欢的古训,要求语言简明连贯。(1)我最喜欢的一句古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推荐理由:(不超过50字)这句古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句古训告诫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3)要换位思考,尊重他人。17.日常生活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能使用的两个字的敬辞谦语。示例:有关招生具体情况,可以说“欢迎咨询”,也可以说“欢迎垂询”。(1)在别人面前称自己的见解或意见,可以说“一点拙见”,也可以说“一点”。(2)送一位兄长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可以题“某兄留存”,也可以题“某兄”。【答案】 (1)愚见或浅见 (2)惠存三、高考热点18.将下面五句话排好顺序填写在后面语段的横线上,并用一句话概括这一语段的观点。(不超过10个字)①因为争论不出名堂。②我是川人,深知川味之奇异。③北京人不是说吗:“麻油拌韭菜,各人有所爱。”④孟轲虽然说“口有同嗜焉”,也是就一般口味而言的,叫他这个山东人来尝尝四川的口味!⑤法国人说得好:“说到趣味,无可争论。”你说我的欣赏趣味很传统。你说的对。________,可是,有些异味,比如“咬姜喝醋”,就是四川人也受不了。但如果真有一个怪杰一边咬姜一边喝醋,吃得津津有味,你能怎么样?顺序:____________(只填序号)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⑤①③④② 趣味不可强求统一。(或“趣味因人而异”,意思对即可。)19.请选择恰当的诗或句子填入空格内。酒文化是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芳香独特,“葡萄美酒夜光杯”的景色,“斗酒诗百篇”的激情,“①________________”的比喻,“②________________”的洒脱,“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气概,“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喜悦,“绿酒一杯歌一遍”的心情,“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意境,“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无奈,“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悲伤,“红酥手,黄縢酒”的苦痛,“一醉方休”的痛快,《祝酒歌》的豪放,《酒神曲》的粗犷——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饮酒吟诵,借酒明志,留下佳作无数;酒也给了多少英雄豪杰不凡的壮举,赐予文化浓厚的生活气息,曹操③
________________,李白举杯邀明月,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苏东坡把酒问青天,李清照浓睡不消残酒——历史与文化给了酒全新的诠释,酒文化源远流长,根深叶茂。【答案】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②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③煮酒论英雄20.仿照下面的示例,根据语境关系,另写一组对话,要求句式与示例大体相同。示例:老年人对小孩说:“流泪罢,叹息罢,世界多么无味呵!”小孩笑着说:“饶恕我,先生!我不会设想我所未经过的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小孩子对老年人说:“笑罢,跳罢,世界多么有趣呵!”老年人叹着说:“原谅我,孩子!我不忍回忆我所已经过的事。”四、读写创新21.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按要求作文。“中国古典诗歌中最根本的东西,就是诗歌中的人文传统、人文关怀。”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作品或表现出对生命的关爱,或表现出对民族的忠贞,或表现出对故土的眷恋,或表现出对亲情的怀念,或表现出对友情的珍爱……这些诗歌都蕴含着巨大的人文内涵和人格魅力。请以“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人文传统”为话题,自拟标题,自选角度,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写作指向】 这是个传统的话题作文,写好这篇作文难度不大,须注意三点:(1)研读材料,弄清话题含意。这个话题是由偏正短语构成,“中国古典诗歌”是限制词,明确限制了选材,必须是“中国”的、“古典”的。“人文传统”是关键词,内涵极为丰富。借助所提供的材料,人文传统可明确为:①对生命的关爱;②对民族的忠贞;③对故土的眷恋;④对亲情的怀念;⑤对友情的珍爱。在此基础上化大为小,准确立意。
(2)丰富联想,广泛选取素材。以“对民族的忠贞”为例,先纵向联想,南宋诗人文天祥堪为代表,“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抒发了对祖国的眷恋和对大宋王朝的追怀。明末清初大诗人吴梅村可为佐证,“受恩欠债应填补,总比鸿毛也不如”表达了对晚年仕清的沉痛自责。相关的还有很多,不胜枚举。再横向联想,如文天祥的“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表现对南宋的一片忠爱;他的“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颂扬了历代忠臣义士的高风亮节,千载而下,具有震撼人心的道德力量。(3)联系现实,嫁接时事热点。行文时,既可与素质教育联系,又可与当前蓬勃开展的“诗教”嫁接。感受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人文关怀,剖析中国古典诗歌对人生的认识、对人生的关爱。【佳作赏读】悯农——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人文传统记得作家李国文曾说过:“在古代,中国的诗坛之所以人才辈出,佳作层出不穷,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诗人在面临个人伟大抱负与封建黑暗官场现实的矛盾时,良知往往使他们站在了大多数人这一边。”的确,诗人的这种“回归大众”的举动,为中国的诗歌文化注入了太多的活力与精神。而这些在矛盾中作出正确抉择的伟大诗人们,不知不觉中将他们的“悯农”情怀提升到了“人文传统”的高度。他们带来的精神财富,我们至今还受用无穷。“悯农”,通俗地说,就是关爱、同情那些在封建势力压迫下过着贫苦生活的劳动人民。而它的内涵,早已通过凝练优美的诗句烙在了我们的思维意识中。在中国,想必刚刚学会说话的孩子也能用稚嫩的嗓音背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稍长,我们又学会了白居易的《观刈麦》,至今,“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仍清楚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为表达“悯农”主题,中国的诗人还注意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比如,《病牛》中所描写的独卧残阳的老牛,就象征了奉献一生、劳动一生的贫苦劳动人民。聪明的作者借这个典型形象,将自己的“悯农”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每读这首诗,我们都不由得被诗中流露出的对百姓的赞美和同情所打动。可以说,诗歌在对“悯农”情怀的传承上功不可没。“悯农”,在另一方面大胆地控诉了封建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进群众觉醒、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诗人利用诗歌精巧简练、对仗工整、朗朗上口的特点,用朴素的语言为当时的人们揭露着黑暗不公的社会现实。“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这些诗句我们耳熟能详,有些甚至已内化为我们精神的一部分。余秋雨先生说得好:“(古代诗文经典)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连绵不绝的长廊。”这些“悯农”诗在传诵的过程中,很容易将其思想内涵传播给普通民众,从而激发他们的斗争热情和抗争精神。这是非常可贵的。
“悯农”只是中国古典诗歌所体现出来的人文传统之一。即使在现代化脚步日益加快的今天,“悯农”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相信我们在吟诵着“锄禾日当午”时,心里也一定会涌动着关爱劳动人民的情怀,并真诚希望他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名师点评】 文准确理解题意,立意时善于化大为小,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人文传统”细化为“悯农”。“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构思谨严,层次明晰。开头引用名家名言,自然导出论题;展开时设置层次,从两个方面来论述,一是关爱、同情劳动人民,二是大胆地控诉封建统治者,论述深入透彻;结尾收束,警策有力。本文最大亮点是思绪灵动,旁征博引。“念此私自愧”、“十指不沾泥”等诗句信手拈来,准确贴切;李国文、余秋雨等名家名言娓娓道来,含蓄蕴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