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5教案 人教新课标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5教案 人教新课标

ID:999366

大小:8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2-03-2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5教案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二、教学目标:  1、以平行四边形初步认识为基础,以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关系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从而发现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  2、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及用转化的方法解决新的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正确计算,灵活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及计算。四、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一、通过生活实例,激发学生求知欲师:大家知道,我们城一小正在进行发行第一、二期工程已经完工,我们还要进行第三期工程改造。这就是我校第三期改造后的校园一角。学校留出两块空地,作为我们同学的学农基地(多媒体上出现校园一角,点击中间空地,出现两块学农基地,一块是长方形,一块是平行四边形)。下面,我们单独看一下这两块地,一块地是什么形状?另一块呢?现在要把这两块地分配给我校的中高年级,中高年级有几个班?(学生事先统计好)那么,你能不能知道每个班分多少面积?还必须知道什么?师:要求这块长方形地的面积,只要量什么?生:量出长方形的长、宽。师:现在老师量出长10米、宽度米(点出长、宽),面积是多少?师:那么,这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的。提示课题:“平行四边形面积”。二、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师:下面,我们分组讨论、操作。要求:充分利用桌子上的剪刀、尺、面积器等工具求出你手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老师还要看一看,哪一组方法最多。三、反馈,比较深化师:谁告诉我,面积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生:用面积器量,数出共18格,所以是18平方厘米。师:对,我们可用面积器量一下。(多媒体出示操作过程)师:有不同的方法吗?生:用剪子剪,再拼成长方形,用尺量出长6厘米,宽3厘米。面积是18平方厘米。(让学生把操作在实物投影下演示)师:你是沿着什么剪的?为什么要剪拼成长方形?生:⑴沿着高剪。⑵因为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还因为长方形面积我们会求。生:还可沿着另一组高剪。(让学生在实物投影化下一一淙操作)师:还有不同的剪、拼法吗?例举其中向种剪、拼法:师:这几种剪法不同,有相同的地方吗?生:都是沿着高剪的。 师:为什么要沿着高剪?生:因为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而特殊就在于四个角都是直角,只要沿着高剪,创造出直角来。都能把平行四边形拼成长方形。师:刚才同学们除了用面积器量,还想出了许多种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方法,求出了面积。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其中几种方法。(多媒体显示出其中几种的操作过程)师: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一一出示)生: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这个长方形的宽与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用底乘高来计算。数学字母公式:S=a×h或S=ah。四、解决实际问题1、师:经过大家努力,我们找到了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那么学农基地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多媒体返回学农基地)师:要求这块平行四边形地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随着学生回答,多媒体出求平行四边形的底10米,高8米),让学生独立计算出每班平均分配多少平方米。2、多媒体出求以下练习。(1)、把一个长方形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有没有变?说说理由。(2)、下面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画一个与它们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吗?五、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长方形,从而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运用了这个知识解决了一些实际总是这种转化的方法是我们解决新的数学问题的重要方法附送: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1教案沪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的过程中正确认读生字,理解并积累相关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能简要复述四个激动人心的场面。3.能背诵课文第7、8节。4.能抓住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感受开国大典的庄严、热烈、隆重,体会人们的喜悦心情和对新中国的热爱之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二、重点和难点1.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文中激动人心的场面,并能背诵7、8小节。2.通过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感受到开国大典的庄严、热烈、隆重,体会人们的喜悦心情和对新中国的热爱之情。三、教学准备1.教师:生字卡片,相应的课件,课文朗读录音。2.学生: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 四、教学过程(建议两教时)(一)媒体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开国大典》的电影片断。2.启发谈话:看了影片,你知道了些什么?(学生畅谈)3.师小结后出示句子: 1949年10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1)指名读。(2)师: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刻骨铭心的日子;这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终于成立了。(3)指导朗读句子。4.师:这一天,在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举行的是一场怎样的开国典礼?(盛大、庄严、隆重、热烈、规模宏大……)5.(板书:开国大典)强调“大”,充满激情地读课题。说明:由于本课的开国大典距现在学生的生活较久远,学生们学起来有陌生感。因此,课开始,我就运用媒体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盛况,感受当时那激动人心的场面,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产生了作为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强烈骄傲感和自豪感。(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思考:开国大典写了哪几个激动人心的场面?并标出相关小节。2.交流,归纳板书:入场(1—4)、典礼(5—10)、阅兵式(11—13)、群众游行(14—16)说明: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先后顺序来描写,篇幅较长,记叙详实,条理清晰。因此,让学生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理清脉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三)研读“入场”,深入感悟。引入: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了开国大典,课文哪些语句可让我们感受到开国大典的庄严、隆重、热烈?1.轻声朗读1—4小节,用直线划出有关语句。2.交流,随机出示:预设重点一:从1、4小节到会人员的众多、面广中感受。(1)引读:参加开国大典的领导有,民主人士有,群众代表有,总数达。观礼台上还有。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汇集到了天安门广场,早上6点钟起,就有。人们有的,有的。进入会场后,按照预 定的地点排列。(2)学习生字:擎(读准音:qínɡ,理解意思)(3)这么多的群众队伍,谁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为什么?**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强调理解“直奔”,读“bèn”。指导朗读,把工人们生怕耽误了开国大典时间的这种急切心情给表现出来。**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二三十公里路赶来的。强调“赶”。指导朗读,把农民生怕耽误了开国大典时间的急切心情给表现出来。(4)引读: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师:此时,大家焦急地等待,期盼着开国大典这一伟大时刻的到来,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啊!一起再来读。说明:这一部分主要采用“引读”的方法把1、4节的内容串联起来,使重点更加突出,师生的合作读,学生更易体会到参加典礼的人数之多,人员之广。预设重点二:从2、3小节会场的布置中感受。(1)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读读2、3小节,画画天安门广场的简笔图。(2)看着简笔图,读读课文,再按顺序来介绍天安门广场,会场的布置情况。(3)读、讲中理解“高高耸起”、“挺立”、“迎风招展”。说明:读读有关语段,画画天安门广场,以此训练学生将外在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内在的认知能力;然后,让学生根据所画的简笔图,按次序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会场及其布置情况,训练学生将内在的认知转化为口头表达能力,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且教给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四)研读“典礼”,深入感悟。引入:天安门城楼红灯高挂,红旗飘扬;天安门广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大家翘首以盼,等待开国大典那庄严、神圣一刻的到来。下午3点整,典礼开始了,请快速读读课文5—10小节,划出描写典礼庄严、隆重、热烈的语句。1.学生快速读5—10节,边读边划有关语句,用1、2个词写上你的感受。2.交流,随机出示:预设重点一:从典礼所进行的各项程序中感受。(1)归纳并板书: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2)重点理解句子: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理解“宣布”(与宣告、宣读相区别,并完成课后相关练习),指导朗读,声音坚定、高亢、强有力。再次观看毛主席当时宣布的情景,朗读体会这句话的历史意义。(它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当家做了主人。)预设重点二:从会场上人们的表现中感受。(1)出示句子: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30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传到白山黑水之间,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什么?“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白山黑水”指什么?全中国人民的心为什么一齐欢跃起来?各种形式朗读,体会全中国人民听到毛主席的宣告后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熟读成诵,引背,齐背。(2)出示句子,说说这些情景分别出现在什么情况下,表达了人们什么心情?**下午3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理解“爆发”、“排山倒海”,指导朗读。**30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理解“一齐投向”,朗读中体会人们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30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着鲜红的国旗。理解“瞻仰”。朗读中体会人们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当家做主人感到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反复朗读,背诵这一节。**30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朗读中体会人们对毛主席的热爱之情。3.师生共读5—10节,感受典礼的庄严、隆重、热烈。说明:文道结合点是突破重难点的很好切入口。本段通过热烈、庄严的大典盛况的描写,表达了人们对毛主席的热爱之情,为新中国诞生而无比欢快、自豪的心情。这种感情主要通过文中反复出现的人们的“欢呼”、“掌声”不断体现、加强。教学中,我就抓住这些词句进行朗读理解,既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内涵,突破重难点,又教给了学生抓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情感的阅读方法。(五)研读“阅兵”,深入感悟。引入:庄严、热烈、隆重的典礼之后,盛大的阅兵仪式开始了,轻声读读11—13小结,思考填空: 阅兵式的检阅司令员、阅兵总指挥分别是____和____。受检阅的部队开头是____两个排,接着____、________、____、。当____部队经过时,人民空军的飞机也__,飞过天空。(1)学生自读,完成填空,交流。(2)观看阅兵式录像,任选一列方阵介绍,可以运用文中的句子。(3)划出观众表现的句子,自读体会人们的心情,用1、2个词写上你的感受。**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理解“抛”、“盖过”,朗读中体会群众看到自己的飞机飞上蓝天时的激动喜悦的心情。**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抓住“嗓子喊哑了”、“手拍麻了”,体会人们的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说明:这段主要描写阅兵式的壮观场面和人民群众看到阅兵部队的激动场面。阅兵式的壮观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为了让学生有深切的体会,借助录像,然后引导学生把画面内容用语言加以表达,可以运用文中的句子,这样既降低了难度,又再次把文本语言转化为己有。而人们看到阅兵队伍的激动场面,则让生利用上段的学习方法,抓此段中再次出现的“欢呼”、“掌声”,自读理解人民此时的心情。(4)师生共读11—13小节。(六)研读“游行”,深入感悟。引入:两个半钟头的阅兵式完毕,群众游行开始了,快速读读14—16小节,还可以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开国大典的庄严、热烈、隆重?1.学生快速读14—16节,边读边划有关语句。2.交流,重点理解:(1)天安门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学生反复读,体会人们仍然沉浸于开国大典气氛的那份喜悦之情与当家做主人的无比幸福之情。(2)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红流”指什么?“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什么意思?   指导朗读。说明:这部分就抓住两句相对较难理解的句子,让学生从侧面感受到开国大典的热烈、隆重。(七)复习巩固,简要复述。1.读词语:典礼、宣布、诞生、肃立、瞻仰、检阅、完毕、迎风招展、排山倒海2.简要复述开国大典四个激动人心的场面。 要求:用简洁的话语交代清楚时间、地点、参加的人员、会场布置,按一定顺序介绍激动人心的四个场面。说明:简要复述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复述一定要讲究方法,只有帮学生理顺了整个开国大典的盛况才能更好地要求学生复述。简要复述既巩固了课文内容,又在培养学生语感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附板书:入场人多、面广开国大典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庄严、热烈、隆重阅兵式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师空军的飞机群众游行火花红流关于说课教材分析本课生动地描写了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时,开国大典庄严、隆重和热烈的场景,表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欢乐心情,揭示了新中国诞生的伟大意义,反映了全国人民热爱党,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全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先后顺序,记叙了入场、典礼、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四个场面。第一个场面从第1节~第4节;第二个场面从第5节~第10节;第三个场面从第11节~第13节;第四个场面从第14节~第16节。四个场面的记叙中,作者重点写了开国大典进行时的盛况——“典礼”和“阅兵式”。这样有重点地描写,既与文章题目呼应,又揭示了开国大典的伟大意义。本文在详细记叙隆重的庆典程序的过程中,还描写了参加庆典群众的情绪,表现了群众对中国共产党、对新中国的无比热爱之情。写典礼程序与群众情绪融为一体,生动地再现了开国大典时隆重而热烈的情景,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使文章更富有表现力。学情简析目前,学生已掌握运用多种方法来理解词语,并能主动积累。本课词语的理解分散在阅读教学中,随文学习,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教学。 多数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边读边动笔,边读边思考。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养成仍要常抓不懈,因此要继续培养学生读读圈圈划划的习惯,并学写简单的批注。另外默读不仅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还有利于学生静心阅读,认真思考,应加强训练。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初步学会了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词句的能力,能够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通过关键词句的理解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此外,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想象能力都在逐步增强,复述课文或重点部分不仅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针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可以简单地复述课文部分内容,多数学生可以复述课文的重点部分,可以按提示、提纲或板书等,用上课文中的词句进行复述。教学目标  目标一:能在阅读的过程中正确认读生字,理解并积累相关词语。学生能在自读过程中运用各种方法识记、理解并积累词语,本课的词语理解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把重难点分散在阅读教学中,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教学。目标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能简要复述四个激动人心的场面。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时,就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描写的四个激动人心场面的相关小节,并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按先后顺序用简洁的话语进行复述,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目标三:能背诵课文第7、8节。7、8两节分别描述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和升国旗的情景,是文中最振奋人心的场面。语句铿锵有力,感人至深,值得学生细细品读,背诵积累。目标四:能抓住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感受开国大典的庄严、热烈、隆重,体会人们的喜悦心情和对新中国的热爱之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这是课文三个维度目标的交融,是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体推进,需要学生通过读、看、说、思,在学习课文过程中所能感受到的。教学设计开国大典距今约60年,对小学生来说,当时的情景是陌生的,而语言文字毕竟是抽象的。让学生感知当时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体会人民激动、兴奋的心情与对党、新中国、毛主席的热爱之情,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教学中可用提供情境、理清脉络、抓关键词反复品读等方法加以突破。1.利用多媒体直观具体形象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欲望,使学生处于和课文内容协调的氛围中,有求知的欲望和兴趣,从而学得愉快,学有所获。在揭示课题前,先给学生提供了有关“开国大典”的录像,引导学生走进当时情景,直观感知大典庄严、隆重的气氛及人民的心情,然后让学生走进文本,整体感知,此时学生更易入境,大大缩短主体感知与文字的距离,使其学得有趣味。 另外,媒体与阅读的适当结合使教师的讲解更为简洁,教师只需稍加渲染、稍加点拨学生就会感应,减轻了教师“教”的负担。而作为学生,由于不再是聆听陌生的“天书”,其身心得到较大程度的放松。因此,思维逐渐活跃,更易走进文本,真正与文本融为一体。“阅兵式”的壮观场面,用语言是无法表达清楚的,教师就应用多媒体展现,让学生观看后,再运用文中语言介绍一列方阵。学生不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更是有话要讲,而且较好地把文本语言转化为己有。2.抓住重点语句的理解,读悟情相促共生。语文课要扣住“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感染,真正走入文本,与文本产生共鸣。因此在深入品读,感受大典庄严、热烈、隆重的情景时,我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的词句,运用听、看、画等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通过多种方式的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与文本对话,形式上根据学情及课文内容,采用了默读、自由读、指名读、引读、齐读、有感情师生共读等,特别是重点语句的反复朗读,有层次的朗读,大大增加了学生感受语言的机会,促进理解,促进感情共鸣,学生通过对具体的语言现象的感悟、品味,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得以提高。3.教学环节设计以人感知事物的规律为依据,体现“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思路,如研读“典礼”这一部分时,快速读整体感知大典进行情况,了解大典进行的各项程序;而后,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来领会人民欢快、激动、自豪的情感;最后师生有感情朗读全段,加深对全段文章的理解。如此,也教给了学生阅读的最基本方法,并有效地结合了语言文字的训练。课后反思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有效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中,我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努力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过程中,我根据课文特点,着重强调梳理文章结构,强化整体感知,把理清开国大典的进行程序作为训练重点之一,以此帮助学生明了课文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让语文课成为“语言”的课堂。让孩子亲近文本,以各种方式的读,默读、自由读、朗读、引读,以及体现自读自悟的个性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孩子走进字词,在字词理解、语言感悟中体味语文,发现语文的美。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因此,我注重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内化并灵活运用。如学习“会场布置”一段时,让学生读读课文,再画画示意图,把抽象的语言文字根据理解转化为直观具体的简笔画,然后用自己的话介绍会场,训练学生将内在的认知转化为自己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既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且教给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而学完课文,让学生简要复述四个激动人心的场面,这既是对课文内容的总结,又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灵活运用文中积累的语言,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将文本语言内化为己有。此外,我注意选用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学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教学方法,且避免单一。如理解文章内容选用填空、练习、默读划句、复述等教学方法;体会文章用词之确切,则采用了品读品词品句的方法。我还有意识地安排了“让生自读课文,划句理解后写简洁的感受”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学会知识,掌握阅读技能,养成好习惯。语文教学要回归本原,追求实效,要在课堂中实实在在、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究实践活动活动一:如果你是一名参加开国大典的摄影记者,你会选拍哪几个最难忘的镜头?给你拍摄的镜头配上200字左右的文字说明。活动二:我们知道了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日子,我们也感受到了开国大典的盛大、热烈、隆重。可你是否知道,这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劳动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与努力换来的。请你通过各种方法收集几个革命小故事,并在班中交流。 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11页共11页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