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动情点”文档
加入VIP免费下载

捕捉“动情点”文档

ID:999895

大小:25.96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2-03-2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捕捉“动情点”》教学设计高二语文组任晓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写作运思的技巧。过程与方法:学习捕捉“动情点”,学会选取生活中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感动,用心触摸,培养学生爱生活的情怀。【教学重难点】怎样抓“动情点”;并理清“动情点”与文章结构的关系。【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公益广告视频《妈妈的等待》。请学生谈谈本片带给你什么样的“点滴感动”?二、感悟何为“动情点”?(情感的触发点。……)简单地说,就是在生活的某一时刻打动了你的内心,牵动了你的情思的人、事、物。它可能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根白发,一句话语;也可能是一排大雁,一座高山,一条小河,一间老屋,一朵鲜花;还可能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小事,甚至是一个极微不足道的细节……古人见柳思离别、望月念故人、赏秋悲人生、遇水生愁绪,在那一刻,柳、月、秋、水就是诗人的“动情点”。它能触动你的心灵,牵动你的情思,引发你的思考,启迪你的(写作)智慧,使你久久不能忘怀,甚至成为你刻骨铭心的记忆。三、探究如何抓住“动情点”“动情点”虽然并不排除理性思考,却注重情感的抒发。情感的宣泄往往完全发自内心,只有自己才能触摸自己的心灵深处。“动情点”虽然蕴藏在你的内心深处,但是否能自觉地、有意识地捕捉到它,在文章里效果是不一样的在《好奇心》一文中,“奶奶过几分钟便唤相隔不过几米在藤椅上晒太阳的爷爷一声” 这一生活场景引发了我的好奇心。奶奶发自内心的话语既解除了“我”的疑惑,又形成了全文的“动情点”。“丫头,你不懂的,知道他好好的,才心安的。”这质朴的话引发了情感的渲染。“你在,就心安。”这是人世间最美丽的风景。粗茶淡饭有什么要紧?年华老去有什么要紧?“你在,就心安。”我想,所谓爱,便是如此。在写作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更好地凸显“动情点”,增强文章的力度。1、巧用“浓缩”结构,凸显“动情点”。“动情点”不仅决定全文高潮,也牵动了全文的结构。理解这种结构处理上的变化,写作过程中要根据内容的需要巧妙地运用“横断面”。横断面是一种“浓缩”的结构。“浓”,指情深意浓,为此,就要捕捉和突出动情点;“缩”,指压缩,使读者的印象更为集中。为此,常常需要在结构上进行一定的调整。如果把所反映的生活比做一支“前奏”“主段”“尾声”完整的乐曲,在一篇记叙文里,横断面的截取一般就是写“主段”——动情点及其连带部分。当然,有时也需要“前奏”和“尾声”。动情点是乐曲的最强音,最强音形成高潮,高潮要在全曲尾部出现才能余音缭绕,这就是横断面处理时结构调整的基本规则。为体现这一规则,我们就要善于处理一些不得不交代的连带内容。处理这些连带内容,常用的手段是倒叙、插叙和补叙。写作中较精巧地利用“横断面”,就如同打开一个小小的窗口来看大千世界。横断面是一种“浓缩”的结构,如同打开的一个小窗口,从中就能窥探出大千世界。选择横断面,更讲究“动情点”的凸显,能让读者读后过目不忘。它可以是从长过程中截取一段,或事物的一个侧面,或人物活动的一个片断,或一个场面、一个冲突、甚至一个情节,通过精细描绘更集中地表现中心。“横断面”和“动情点”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恰当地选择好“横断面”是非常重要的。在平时的写作中要谨慎、细心,选择最有力度的“横断面”去精心打造。在《拒绝平庸》一文字有作者从文化、生态、人生负载三个角度,选取三个片断,既相对独立,又一脉相连,紧扣“拒绝平庸”的主题,或叙或议,叙议结合,在看似“平庸”中“拒绝平庸”,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机智与胆识。2、妙用渲染、白描凸显“动情点”“动情点”在文章中作用异乎寻常,但对其渲染的方法则无定规,可以是浓墨重彩,也可以是用白描。《落叶是疲倦的蝴蝶》一文中写到:“……我看到了母亲,为了不让我们在冬天挨冻,她拾起一节节枯枝,犹如把那些破碎的日子一一点缀,然后把温暖交到我们手上。柴垛越码越高,母亲却越来越矮。我看到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母亲在灶坑里点燃的红色的昏暗的火焰,成了那些夜里我们唯一可以依靠的肩膀,唯一可以握住的暖暖的手……” 这段文字抒情气氛十分浓郁,通过对回忆中的母亲养育“我们”的生活极其细致的刻画,用心地渲染了对故乡的怀念以及对母亲的感念,可谓浓墨重彩、摄人心魄。白描也叫素描,原来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相近于西洋画法上的速写或素描。鲁迅先生把白描手法概括成十二个字,即“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使用白描手法凸显“动情点”,一定要注意前文的渲染和铺陈,无论是记叙、议论还是描写,都要去烘托它,如“众星捧月”般捧出它,让它闪亮登场,成为全篇的高潮。“动情点”出现后的部分要适可而止,不拖沓,更不要节外生枝。例如《心雨》一文中,一开始就精心渲染了动情的氛围,也精心设计了动情点,昏迷很长时间的父亲,第一次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着急地追问:“孩子,孩……”,让读者为之动容。而且,文中先后多次设计动情点,比如,昏迷醒来后的年夜饭和大学通知书,父亲第一次打孩子,为给孩子攒学费父亲守望玉米,一直到窃贼的黑手砸向父亲……每一个细节,都是动情点。文章以朴素的手法,娓娓道来,却是细心勾画,浓墨与素描巧妙结合,讲述了一个不能轻易过去的故事,却又是人生中不能不过去的故事。四、写作实践阅读《冬天》(见教材P.44)说说作者的“动情点”是什么?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例文一】《冬天》●点拨本文选取了三个冬天的生活场景:一个是小时候和爸爸、兄弟们在一起吃白水豆腐的情景,一个是和朋友在冬日西湖划船聊天的情景,一个是和妻子、孩子在台州生活的情景。三个片段靠“温暖”串连成篇,换言之,本文的“动情点”就是“温暖”二字,一如作者在最后所说:“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同时这三件事在先后顺序的安排上也是极有序的,它按时间顺序依次展示了少年、青年和中年时的事,用自己人生的轨迹阐释了生活的真谛:有爱就有温暖迁移借鉴通过这篇例文的阅读,我们应该有如下收获。捕捉“动情点”是文章具有真情实感的根本所在,三个生活片段的共同点在于“温暖”二字,作者敏锐地捕捉每个片段的感人之处。例如第三个片段,冬天的夜晚,大多数人都在匆匆赶路回家,刀子般的西北风刮在脸上,然而到家后,三张并排着的母子的脸,都带着天真的微笑,这是在寒冷的冬夜最温暖人心的镜头。通过这篇例文的阅读,我们应该有如下收获。捕捉“动情点”是文章具有真情实感的根本所在,三个生活片段的共同点在于“温暖” 二字,作者敏锐地捕捉每个片段的感人之处。例如第三个片段,冬天的夜晚,大多数人都在匆匆赶路回家,刀子般的西北风刮在脸上,然而到家后,三张并排着的母子的脸,都带着天真的微笑,这是在寒冷的冬夜最温暖人心的镜头。三件事不是同时发生的,有时间跨度和地点跨度,这说明什么?说明选材是选取的“横断面”,说明生活才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库。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灵活地调动记忆、搜索记忆,并且巧妙地安排素材、调配结构,这都是写好作文的必备素质。本文在情感上有一以贯之的核心,在结构上有符合生活的逻辑顺序,是一篇很值得细细品味、学习的美文。【例文二】《回家》●点拨《回家》一文的修改是多方面的。首先,修改后突出了“动情点”。在原稿中,期盼与失落的“动情点”没有焕发出应有的光彩,照片这个“动情点”也只是寥寥几句,几乎湮没在文章当中,而为妈妈做饭这一动情点更是平铺直叙,整篇文章情节上没有跌宕起伏,没有高潮迭起,因而情感上也显得很平淡。而修改稿中,作者通过结构的调整形成情感的波澜起伏,又用两段描写照片前后发生的变化以及自己的联想,突出前后对比的效果,一下子就有了扣人心弦的情感节奏。在第三个“动情点”——“我”给妈妈做饭的细节处理上,修改稿也做得很好,通过妈妈在极度疲惫的时候还是想着给“我”做饭,以及看到“我”为妈妈做的饭时表现出来的惊讶和激动,淋漓尽致地传递出母女相互的爱和理解,掀起文章的第三次小高潮。其次,作者调整了文章结构。原稿采取的是平铺直叙的纵断面写作方法,按照时间的发展顺序记叙,不能够更好地彰显情感的起伏变化。于是在修改稿中采用了补叙的手法,先写回家时的兴冲冲,紧接着笔锋一转,描绘现实的寂寞冷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把作者当时内心情感的落差展现出来,让读者也不由得觉得遗憾,并且有一个疑问:难道她的父母就这么不关心孩子吗?当然后文给出的解释打消了读者的疑虑,而且更加清楚地展示了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由兴奋到失望,由失望到理解,由理解到以实际行动关心妈妈。从这条线索中,读者应该很清楚地看到情感曲线的变化过程,也更好地理解了文章的结构对文章的表现力的重要作用。迁移借鉴一篇文章,尤其是记叙性的文章,捕捉“动情点”、强化“动情点”是非常重要的,但关键是怎样突出表现“动情点”。这就需要注意一些叙述方式上的技巧,从修改稿中,我们可以看出补叙是功不可没的。在记叙中,让“动情点” 尽量延后出现,让补叙、倒叙、插叙等为之服务,这样就避免了平铺直叙。利用补叙,先写回家时的高兴,再写家的冷清,想象和现实有了一个巨大的落差,作者和读者的心都有了一个小小的遗憾,然后,再交待事出有因,打消了读者的疑虑。总之,强化“动情点”,恰当地调整文章结构,突出“动情点”,是我们需要借鉴之处。五、课后作业指导1、(原题见教材P47“写作实践”一)【写作提示】写一个感受最深的场景,要求从感觉的不同侧面来写,其实就是让我们进行截取“横断面”的写作训练。在写场景的时候,可以调动多种感官:视觉——写人、写物、写色彩、写形态,听觉——写声音,触觉——写质地,嗅觉——写气味,感觉——写心理感受。总之要突出画面感、镜头感。在这其中,捕捉“动情点”是最重要的,要形之于文,还要有一个鲜明单一的中心。2、(原题见教材P47“写作实践”二)【写作提示】有许多事物常能唤起我们对往事的回忆,激起我们感情的波澜。选择一个物品作为“动情点”,写一篇回忆性文章,应注意三点。一是这个物品是故事的纽带或矛盾的焦点,写出来具有可读性或者说具有美学意义,能够激起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二是处理好“动情点”的位置,恰当地使用不同的叙述方式让“动情点”更突出,也更感人。三是最好采用“纵断面”与“横断面”结合的结构,这样既有利于把事件叙述完整,又避免平铺直叙,利于突出主要内容。3、(原题见教材P47“写作实践”三)参考答案 这篇文章的“动情点”是爸爸妈妈在一起缝窗帘的那幅温馨的画面。每句话、每个动作都细腻、传神,在此作者没有浓墨重彩地描绘,也没有过多地抒情,而这用细节描写营造出的美好情境所传达出来的情感是那样的真挚感人。文章托出“动情点”后,就用“我像是突然醒了过来,看见幸福就在身边,发现美就在这里”一句话点明题旨,结束全文,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六、课堂小结:七、写作训练:写一段30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准确捕捉“动情点”,情节安排曲折有板书设计 捕捉“动情点”一、何为“动情点”?二、如何抓住“动情点”?1、巧用“浓缩”结构,凸显“动情点”。2、妙用渲染、白描凸显“动情点”三、写作实践教学反思 附原文欣赏:(可删除)《心 雨》是谁让我们难以记忆,又是谁让我们难以忘记?谁能笑着让雨湿了心芽?能过去的当然过去,不能过去也仍然要过去。人总是在无奈中醒悟。——题记窗透初晓,日照西桥,追寻着一丝光亮,他疲困地睁开了双眼。“孩子他爸!你可醒了!”病床边的妻子激动地说。环顾四周都站满了人,但却仿佛没有他所要寻觅的东西,他着急的追问:“孩子,孩……”“孩子上学校了,多亏乡亲们的帮忙啊!孩子他刚走。”妻子打断他的话回答道。听后他才松了一口气,无意中,他摸到了自己被单旁有一淌湿水,还残留着37 ℃的余温,他咬紧唇边,因为男人不能哭的思想,已在他心里根深蒂固。他没有哭出声,只是泪水太倔强,它……它不听劝拦。将历史翻回故事的扉页。除夕夜,饭桌上摆了几道母亲的拿手菜,虽谈不上什么名贵佳肴,却是父亲最喜欢的家庭小菜,与以往有别的是还多了一盘红烧肉,这顿年夜饭对于他们来说,是何等的奢侈,踌躇满怀的孩子,轻轻递上了一纸大学寻取通知书。这本该是锦上添花,双喜临门的事情,却让他喜忧参半。他点燃了一支烟,气氛一下子沉静了下来,那一夜,家里弥漫着烟草味。孩子是懂事的孩子,自幼勤工俭学,努力学习,每年都能拿到优异的成绩,墙上写满三好学生的“壁纸”,就是他给予父母最好的回报和安慰。童年的他没有玩具,自制的风筝是他最好的玩伴。当秋风掀起满地黄蝶时,风筝就载着他的梦想在天空翱翔,到黄昏时分,他知道家里需要帮忙,便扯断线让风筝独自游玩,把他的故事讲给云儿听,自己便捡拾着路边的柴枝沿路小跑回家。父亲是严厉而慈爱的父亲,依靠瘦小的身躯独自将整个家扛起。凭着几亩玉米地还不足以维持孩子上学的费用,他晚上还坚持在外奔波。孩子的成绩越来越高,而逐年增长的学费也压弯了他的腰。曾几何时,孩子提出不读书,而选择外出打工来帮父亲分担重担。父亲一怒之下,第一次动手打了孩子,并承诺就算倾尽家产,也要供孩子上学。泪落湿衫的孩子明白父亲的决心后,承诺要好好读书,不再提退学的事。那一次,父亲红着眼眶脸上却挂着一丝笑意;那一次,孩子的童年就画下了句句。转眼已十几个春秋,当年的孩子已成为年轻力壮的少年。为了照看好父亲的那几亩玉米地,他执意拿着哨棒守夜。无奈流年似水飞快,当年健壮的父亲也已憔悴了容颜。为了凑齐孩子上大学的费用,他坚持每晚回来还得去看看庄稼的长势。盈月高挂,月光静谧。守夜站岗的孩子听到了田地里传出一些声响,随后见一个黑影窜入其中。为了父亲辛劳的成果不被窃取,他顾不上害怕,就拿起哨棒紧跟在后面。在田地里他躲在一处揣数着脚步声越来越近,在一处转角对其当头一棒……一个熟悉的身影应声倒下,一座名为父亲的大山就此坍塌。倒地的声响不大,仅使得倒伏的玉米秆呻吟吱呀,却将一个孩子的心震碎成沙。月光透过树梢撒在地上,鳞鳞散散的月光宛如孩子的心般支离破碎。只有布谷鸟红着眼睛在树上喊着:“不哭,不哭……” 赶赴医院的救护哀嚎着将这场悲剧传送。一位劳禄半生的父亲被强行进入休眠,一个后悔莫及的孩子彻夜未闭眼。挽着父亲的手,十指相扣,向上帝苦苦哀求,那一夜他泪撒床边……壮阔的臂膀担不起岁月的重量,一切不能忘记的也只能先跨过去,然后在某个人生时刻,它们会突然醒来。生活总是在忘记与铭记之间,让人被成长。点评:这是一个不能轻易过去的故事,却又是人生中不能不过去的故事。也许这就是大多数人的无奈。能深刻地写出这样的人生的体验者,非优秀者不能。其生活底蕴之丰富,细节之真实,情节之巧妙,得文学之真谛。题记与后记的哲理,充满生活体验,具有文化思辨特色,是一篇谭蘅君老师非常推崇的生活化文化作文,成为阅卷场标杆作文,理所当然。《拒绝平庸》一、五只粽子昨天是端午节。清晨,碎碎的晨光落了一地。我睁着惺忪的睡眼,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伴着淡淡的清香,妈妈为我准备了早餐——五只粽子。我狼吞虎咽,吃了四个,实在吃不下了。“赶紧把最后一个吃完!”妈妈吼道。“我吃不下了。”我打着饱嗝。吃不下也要把最后一个吃完!”妈妈边说边强迫我,“你不知道,吃五个粽子就意味着五门高中。”原来因为“粽”与“中”谐音。可怜的屈原啊,您大概不会想到原本为了纪念您的粽子却成了我们的文化“吉祥物”吧?请原谅我吧,我只是一名平庸的考生,我要通过高考拒绝我的平庸呢。二、一只鸽子中午,没有喧闹,没有汽笛,很安静。但是,妈妈谋杀了和平!妈妈买了一只鸽子,准备给我炖汤喝。妈妈说她听别人讲,高考前吃鸽子有好处。可怜的鸽子,你是否是那个衔着橄榄枝的和平使者,你是否正浴着夕阳的余晖在广场上悠闲散步觅食;你是否是那只“咕咕”起飞向往绿色与和平的鸽子呢? 可怜的“天然之子”鸽子啊,请原谅我吧,我只是一名平庸的考生,我还要通过高考拒绝我的平庸呢。要怪,你就怪那些乱造谣言、糟蹋绿色的人三、一棵树傍晚时分,金色的夕阳给校园镀上一层金辉。看完了考场,我正欲回家,路过一棵树,但这并不是普通的树,这里香火萦绕,这是一棵“神树”。妈妈硬是拉着我烧上一炷香。我毕恭毕敬,生怕打扰它的清梦。亲爱的树啊,你既不是佛祖参悟众生的菩提,你也与佛道没有任何关系。我赞美你的绿荫,赞美你的清新,但你需要的只是平凡地生长、只是一块可以扎根的寻常土地,你是否“承载”了太多?亲爱的树啊,请原谅我吧,我只是一名平庸的考生,我要通过高考来拒绝我的平庸呢。因为平庸,我们拒绝平庸;但如此“拒绝”,我们是否真的不平庸了?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