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局部的完善》导学案自主预习区【预习提示】“中心明确”属于高考作文的技术等级。“中心明确”是说一篇文章一般只能提出一个主要问题,确立一个中心思想,并让这个中心贯穿文章始终,统率所有的材料。对文章来说,中心是灵魂,材料是骨肉,能够表现中心的材料就选用,否则就应毫不吝惜地舍弃。中心突出与否,不在材料的多少,而在材料的质量高低。做到“中心明确”应把握以下几点:1.抓住主旨:材料作文要以材料本身包含的最佳主旨来立论,联系实际展开议论,或记叙过程以主旨为轴心,有目的有意识地有所侧重。2.选取一点:为防止文章观点多而论述不深,记叙平均用力而不精,从多个角度中提炼选取感触最深、准备最充分的角度进行论述、记叙很有必要。3.抽取共性:找出事件的共同特征,或挖掘共同的本质集中笔墨有针对性地行文。4.一针见血: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直接拿出自己的观点,自始至终围绕这一中心选材。5.贯通一气:在记叙议论的过程当中,以一种情感、态度贯穿全文,含而不露,但旨意是可确定的,能与读者产生共鸣。【目标定位】文章不惮千遍改,优秀的作品都是经历打磨才完成的。完篇之后的修改,除了在内容和文字方面进一步完善外,特别要注意局部性失误。文章都是由中心思想、材料、结构三个要素组成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要明确无误;材料是“血肉”,要丰富,并能集中地反映中心,对偏离中心的材料要毫不客气地删除;结构则是文章的“骨架”,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一、中心模糊或偏离一篇文章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一个段落以至一个自然段也要有明确的中心,中心对我们的构思和表达起着导航的作用。这中心可以写出来,也可以藏在自己心里,但不管怎样,中心必须明确。如果中心模糊,思路就会混乱。缺少贯穿全文的中心、主旨,文章就会像一盘散沙。因为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文章主题自然难以集中,这种情况下匆匆动笔就会出现一些游离于中心外的句子和段落。顺着这些内容写下去就可能偏题或跑题。由此可见中心模糊危害极大。
二、材料选择的失当与不足衡量材料质量的标准有三点:典型性、新颖性和现实感。典型性要求我们所选择的材料能够吻合而且体现我们所表述事物、观点的本质。从生活中选取材料时,生活给他呈现的必然是一幅多色彩、多条块、多侧面、多头绪的画卷。这些材料从体现本质属性方面说,有的鲜明有的隐晦,有的充分有的只见端倪,有的显现真相,有的显现假象,有的昭示必然,有的纯属偶然,有的代表主流,有的代表支流……那么作家只能选取充分地显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材料。典型的材料具有本质的真实,能代表主流,体现必然性,因而能以一当十。材料的典型性,不在材料的大小和数量的多少,而在于材料本身对文章主题的表现力,有些材料看上去似乎很小,量也很少,却是典型的,对表现主题有“以小见大”的效果。新颖性是指材料要新颖。材料的新颖性包括两个方面。它既指新近发生、不为读者所熟知的事实及观点,又指过去就已存在,但没人用过,或虽有人用过,而自己又从新的角度去阐释的材料。某一材料用得滥了,就使人失去了新鲜的感觉,它的作用也会降低。材料要“抢眼”,作文切忌在文章中出现万能例子,如屈原、哥白尼、张海迪,因为这些例子太老了,要举别人不知道而你知道的例子,或者举现实中新出现的人或事。现实感指的是我们应该立足现实,尽量从现实中取材。材料要贴近生活,积极反映社会热点,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同学们要紧跟历史潮流,把握时代脉搏,放眼世界,关注社会,关爱人类,这既符合作文教学的规律,也是中学生成长的需要。三、局部思路的紊乱与重叠表述紊乱的主要表现是前言不搭后语,句与句之间缺乏明晰的逻辑顺序,语段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或中心散乱;另外就是有些内容前后重叠。以2007年山东高考失误作文《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片断为例:时间是世上最好的疗伤药。跨越时间长河或许我们什么都可以记忆,即使不能忘记,留下的一定也是一丝淡淡的苦涩或者甜蜜,或许我们就在这份苦涩或者甜蜜中回忆往事,到那时所有的记忆都是财富,所有的痛苦都是甜蜜。时间虽然不会消逝,但真的不会使记忆风化。此段文字存在局部思路不清的问题。先说时间是世上最好的疗伤药,又说时间“真的不会使记忆风化”,前后自相矛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往往有:
(1)头绪太多,结果纷杂交错;(2)思路不清,理性思维的深化欠缺。表述紊乱的主要特征有:(1)句与句之间缺乏明晰的逻辑顺序,(2)有些内容前后重叠。这两种情况有时候可以并存,而且相互影响。总之,作品是在从整体到局部的不断修改中完善的。一部《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巴尔扎克写作,少则改五六次,多则改十五六次;海明威把《永别了,武器》最后一页修改了三十几遍,然后才满意。中学生作文当然不需要也没有条件如此打磨,但也要重视修改,因为在修改中,我们不但可以加深对事物的认识,磨炼我们的思维能力,而且可以积累我们在一次性写作中所无法获得的宝贵经验。【内容感知】完篇之后的修改,除了在内容和文字方面进一步完善外,特别要注意局部性失误。文章都是由中心思想、材料、结构三个要素组成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要明确无误;材料是“血肉”,要丰富,并能集中地反映中心,对偏离中心的材料要毫不客气地删除;结构则是文章的“骨架”,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本节介绍了局部性失误的几种情况,如中心模糊或偏离、材料选择的失当与不足、局部思路的紊乱与重叠。【例文赏析】例文一 《包容》这篇习作从古代到现代,从周边现象到身边生活,作者的视野是很开阔的;由对待他人的态度到自身内心世界的解剖,也有一定深度;正反对照,论证严谨,有较强的说服力。然而,这篇习作也有一处漏洞,就是四、五两段(画线部分),问题有两个:一是这两段论证的中心“学会包容也会使我们得到许多好处,赢得人们的尊重”偏离了中心论点“懂得包容的人容易获得成功”,必须作出调整,使之重回中心论点的轨道上来;二是论据陈述的角度发生了偏差。这也是学生习作中最容易出现的毛病。就这则材料来说,“包容者”是招聘企业的主管,应该从他如何不计前嫌,以包容之心为企业揽才的角度叙述材料,而习作却把立足点放在了被包容的对象——小王身上,甚至还写了不少小王的心理活动,这显然表明作者没有对材料的使用角度深入剖析,而只是生搬材料。[修改稿]
古代社会是这样,现代社会更是如此。(这一句承上启下)可以这样说,谁能包容,谁就给自己的人生道路铺就了成功的台阶。(紧扣“懂得包容的人容易获得成功”这一全文的中心)在现代企业中,一个人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功,也必须具有包容的品质。有这样一个企业的部门主管,他在一次业务洽谈会上,与另一家企业的职员发生了争执。后来,那位职员所在的企业倒闭了,他成了失业者,到处求职。恰巧那位主管所在的公司招聘职员,并且那位主管担任主考官。面对曾经顶撞过自己的对手,这位主管毫不犹豫地录取了他,而且认为求职者当时与自己发生争执,是在维护自己企业的利益,是忠于职守的表现。正是因为这位主管的包容,能够慧眼识人,他的部门才蒸蒸日上,他自己也因为业绩显著而晋升职务。(陈述的角度改为招聘企业的主管,与文章中心相符)例文二 《问世间友谊为何物》[谈友谊]对于一篇文章而言,题目无疑就是眼睛,是窗口。一篇文章成功与否,题目起着关键的作用。“问世间友谊为何物”化用“问世间情为何物”,好像有文采,但不如“谈友谊”更贴切。修改稿注意到了材料的引用问题。引用材料时,要注意叙述角度,原文引用时不能漏掉关键内容,举例子要有目的性,要为观点服务。议论文的中心句与支撑句要相符,前后内容要呼应,要构成一定的关系,如递进关系、并列关系和总分总关系等。例文三修改稿与原稿的变动较大。原稿的中心应为谈人的修养,而原稿中诸葛亮的例子,侧重点在“胸襟”,此处的修养,意义狭隘,仅指人的胸怀大度。第二段的中心句是“我国古代就一直重视人的修养”,而选用的例子则是现代的,材料与中心不符。修改稿调整了叙述的顺序,由古到今。所选的王安石治学严谨的例子与中心相符,而且,在此诠释了修养的积极的意义:严谨治学,强调创见,忌雷同。并与当今的学术界盛行抄袭之风形成鲜明对比,对抄袭之风进行了批判,具有现实意义。第二段进一步批判在其他方面缺少修养的现象,内容充实,再一次体现材料的现实感。课堂互动区【互动探究】1.局部性失误比较常见的有几种情况?提示:一是中心模糊或偏离。一篇文章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一个段落以至一个自然段也要有明确的中心,中心对我们的构思和表达起着导航的作用。二是材料选择的失当与不足。三是局部思路的紊乱与重叠。2.表述紊乱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提示:表述紊乱的主要特征,一是句与句之间缺乏明晰的逻辑顺序,二是有些内容前后重叠或矛盾。
【方法例说】如何使文章中心明确?1.巧借点题扣主题针对中心模糊、偏题的失误,增加明确表述文章主旨的语句或语段点题,一则可以时时提醒写作者要紧紧围绕中心,二则可以告知读者(阅卷老师)自己在围绕中心写作。这种做法对考场作文尤其有效。增加点题内容可在以下几个地方:(1)文章的开头。一般性的议论文或者散文,在开头就应该摆明观点。如果第一段用一则小故事或者用一组排比句来导入,第二段一定要有表达中心的内容,这样以后的行文才能紧扣主旨。(2)文章的末尾。写文章不管前面用了怎样的技巧和铺垫,但九九归一,在文章的末尾总要把主旨揭示出来。有些学生写作文,到了最后该点题的时候,他反而故弄玄虚,写一些华而不实的话,认为不应该明白地说出来,总要朦胧一些才显得有水平,这其实是最大的误解。写作文,卒章显志是对付中心模糊的有效方法。(3)段落的首尾。一篇文章有一个中心主旨,每一段也应该有其表述的中心,把每一段的中心点展示出来,整篇的思路就清晰明了了,也不至于偏题、跑题。在每个段落的首尾加上点题性质的引领句或总结句,既概括本段的内容,又点明了题旨,一举两得。看湖南高考考生的满分作文《踮起脚尖》。踮起脚尖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题记踮起脚尖,听晨风抚过松林,飒飒作响,那是林海的呼吸;踮起脚尖,感受初阳掠过草地,拾起珠玑,那是天外的暖意;踮起脚尖,看蝶翅轻拍花朵,曼舞飞扬,那是生命的活力。踮起脚尖的人生异样精彩!踮起脚尖,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看:美丽的大自然,柳絮摇曳,燕子北归,艳阳高照,蝉鸣虫唱,麦浪吐金,丹桂飘香,雪花纷飞,寒梅傲雪。在这独具韵味的世界中,不要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打开窗子,看看窗外,推开门,来到田野,踮起脚尖,伸开双手,闭上眼睛,倾听风声,触摸空气,一切都是那么的清新自然,让人神清气爽。踮起脚尖,谱写人间的真爱。
瞧:那小女孩,正踮起脚尖,手里拿着十元钱,正往募捐箱里塞,脸上的表情是多么的神圣;那瘦弱的男孩,把脚踮得老高,“妈妈我比你还高,我能提这个!”把袋子死死地提在手里;高高瘦瘦的男生背后,母亲不停地踮起脚尖,为儿子翻正衣领!踮起脚尖,成就完美的人生。听:“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踮起“研究”脚尖,向开普勒学习,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对渗透着血汗的成果从不视为己有,一有突破便立即告知同行,让大家共享成果。他一次次用个人成就垫高了全国同行的起跳点,迅速造成千军万马高起点上协同攻关的局面”,袁隆平踮起“道德”脚尖,舍一己之名利,促全局之伟业,让水稻比高粱还高,稻穗比扫帚还长,稻谷像花生米那样大,使杂交水稻产量再上新台阶。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许下第一千零一个愿望,有一天幸福会听我们的话。”现在的我们,“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我们就是青春,青春就是我们的筹码。在青春的竞技场上,我们踮起脚尖努力耕耘,尽情挥洒汗水,期待能够丰收,即使我们手里捧着干瘪的稻子,我们也不在乎,“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然而踮起脚尖就可以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一个追求者来说,仅仅是“踮起脚尖”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即使我们踮起脚尖也还有我们够不着的果实,即使我们踮起脚尖也还有我们看不到的风景。早在两千多年前先哲荀子在他著名的《劝学》篇中就深有体会地说:“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由此看来,踮起脚尖虽然能让我们看得远,但终不如站在高处看得更远,“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孔子也正是由于站得“高”才看得远,那深邃的思想光芒才能够远照千秋万代。因此,要想看得远,必须站得高,有时恐怕不仅是踮起一次脚尖就可以的了,需要不辞劳苦,甚至不妨尝试辛苦登高,或许更为有用。美好的景色要求我们踮起脚尖。人间的真爱驱使我们踮起脚尖。完美的人生离不开我们踮起脚尖。这是一篇构思严密、章法谨严的议论文。文章用“独句段落,标明分论点,领起分层论证”的形式,结构分四层主体论证内容:第一层,踮起脚尖,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第二层,踮起脚尖,谱写人间的真爱;第三层,踮起脚尖,成就完美的人生;第四层,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四层主体内容互不雷同,由浅入深:第一层举出的是来自自然中的平常事例,第二层举出的是来自生活中的平常事例,第三层见诸书籍中的典型事例,第四层联系自身实际。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文的结构具有很大的模仿价值:四层主体安排,全文总分层次的设置,常例和典型特例的选择;首尾两段的相互照应;开头段总说铺垫,主体紧扣总说分四层论说,无不丝丝入扣,端严有加。文章首尾两段运用排比,语言有文采、有气势。2.依据主旨审材料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材料组成内容,内容表述主题。作文要紧扣中心主旨来选择运用,对于不能或不能更好表达中心主旨的材料要大胆修改。增补典型的、新颖的、来源于现实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材料,删除那些与中心无关的、陈旧的材料。例如秀作文《让或不让》,作者运用的材料并不多,但是却非常典型,每个例子都紧扣中心,具有现实的说服力。引用古代例子,简洁到惜墨如金:“孔融让梨的故事早已成为千古美谈,面对那一枚枚闪烁着金光的世乒赛金牌,我们到底该让出什么?”以古喻今,自然地呈现了“我们可以让出技术,而不是让出奖牌”的观点,然后,作者又紧密联系现实,列举了可以让出“乒乓球训练”“水稻种植技术”的理由,是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之渔。结尾水到渠成:“你让或不让,没有人会强迫。”全文完全是依据主旨精心选用材料,论证说理简洁有力。让或不让当孔融让梨的故事早已成为千古美谈,当六尺微巷已为众人所称颂。赞扬,面对那一枚枚闪烁着金光的世乒赛金牌,我不禁问道,我们是否应该让出它们,我们到底该让出什么?诚然,当乒赛的现场奏响一次次国歌,国人是那么自豪,骄傲,然而面对所谓“垄断”的质疑层出不穷,我们也会焦虑,反思,那么,我们又是否该让?在我看来,我们可以让出技术,而不是让出奖牌,我们可以让出科学的训练方法,却绝不可以故意削弱自己的实力,以求他国获得金牌,粉饰出世界经济水平的一片繁荣多元的假象。时光匆匆而逝,一百年前的中国刚刚发生了剧变,一次惊天的变革刚刚开始。一百年来,我们感受到了中国生机勃勃的改变,我们要自豪地说,这些改变是靠中国人的手创造出来的,我们何时要求过英美国家让出一片天地呢?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之渔,当我们先进的乒乓球训练方法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时,我们有理由与他国做技术交流,让出技术。而当我们的水稻种植技术,因袁隆平的成果而提高时,我们也主动提出让他为世界水稻种植培养人才。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粮食问题,而不只是一味的让出粮食,救济饥饿人口。
孔融让梨、六尺微巷,让出的是一种传统美德,让出的是一种人性的美好。而让奖牌却非如此,让粮食让钱,让一切一切的物质,仅仅只能救一时之需,甚至有时违背了基本的道德准则。只有当先进的技术为世人所共享时。我们才真的可以看到高水平的比赛,我们才真的可以看到这世上再无饥饿啼哭的孩子,我们才真的可以看到那人们的笑脸绽放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你让或不让世界都会因此而改变;你让或不让,没有人会强迫。然而当你思考让或不让之前,请一定记得考虑,是让出一时的荣誉,换那世界一时的“荣光”,还是让出技术,让出科学,换那世界阵阵爽朗明快的笑声,换那幸福生活万年长?3.理顺思路去芜杂产生局部性紊乱的原因往往是头绪太多,结构纷杂交错。针对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缺乏明晰的逻辑关系,我们采用的办法除了调整顺序以外,还可适当地分解,使纠缠不清的头绪条理化;针对内容的重叠,我们可以采取的办法是同类归纳,把重复出现的相关内容加以合并。因此调整后可以是一段分成几段,也可以是几段合成一段。满分作文《热爱诞下创造的婴孩》,考生紧紧围绕“热爱”选材,论证“因热爱而诞生创造的婴孩”的主题。明确“热爱”与“创造”的逻辑关系。并且按照这样的逻辑思路展开全文。在亮出了“因热爱而诞生创造的婴孩”的中心后,作者围绕“热爱创造的人,往往是因为他执著追求于某种恒久的价值”,列举了爱因斯坦、袁隆平、乔治·奥威尔、梭罗笔下的工匠、贝多芬、牛顿、梵·高等,来说明“伟大成就源于创作者的爱”。接着作者话锋一转,面对现实,作者犀利地透析今天的学习者“已绝少对科学本身有着痴爱”,“只是一群又一群为了名利,一旦获得了所求的名利,便裹足不前”,致使对“科学,文学,乃至其他种种事业,早已丢失了一往无前的热忱”,使“创造的婴孩夭折于腹中”。全文思路明晰,用例典型,内容充实,材料归类合理,逻辑严谨,层次分明,视野辽阔,环环紧扣,步步深入。热爱诞下创造的婴孩纪德有言:“我为美好的事物消耗着自己的感情,它们的光辉来自于我不断地燃烧,但这是一种美妙的消耗。”这美妙的事物,便是我们创造的事业,这消耗便是我们的热爱。若不是有了那些关于水稻的梦,若不是有了那种投入其中的热爱,袁隆平何以从田间完成伟大的创造?何以用枯瘦的双肩担起全球的饱食之忧?他因胸怀天下苍生而热爱他的事业,他因热爱而诞生创造的婴孩。
圣埃克苏佩里曾言:“创造,是以有限的生命去交换无限的事物。”一个热爱创造的人,往往是因为他执着追求于某种恒久的价值。这价值,在袁隆平心中便是天下人皆饱,在爱因斯坦那里便是“科学的美感”,在乔治·奥威尔那里便是揭破一切的谎言。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曾讲述这样的寓言:“一个工匠想做一柄最完美的权杖,于是他日夜不息,任时空流转百年,最终那权杖,成了梵天世界最美的作品。”梭罗在这里暗示我们:一旦我们认定了某种创造有值得我们付出一切的价值,我们就应完全投入其中,热爱并坚定地追求。回望历史长河,又有哪一个伟大成就不是源于创作者的爱?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汹涌而来,梵·高的火焰色向日葵,乃至牛顿的三大定律,又有哪一个不是饱含着创作者澎湃的激情,穿越千古破空而来?我已无法历数古今中外多少因热爱而造就的伟大创造,可这种繁盛,恰与当下创造之光的暗淡形成触目惊心的反差。我们有袁隆平,有王选,有钱学森,可这些科学巨匠已垂垂老矣,而后起之秀乏善可陈,为何?我想正是因为当下已绝少对科学本身有着痴爱的年轻人,我们有的,只是一群又一群为了名利,为了一纸证书而在实验室里苦干的学生,他们一旦获得了所求的名利,便裹足不前,再不愿在黑暗中前行。同样,在文学领域,如今又有几人能如桑塔格一般从容说到:“我写作不是因为那里有读者,而是因为那里存在着文学”?一个一个作秀者,只看见红地毯和金钱,作者比作品更有名的情况比比皆是。在看似繁盛的文学世界里,我们只见得浮光掠影般的“商品文学”,吾不见哪怕只是一个有着创造之光的作品。科学,文学,乃至其他种种事业,我们早已丢失了一往无前的热忱。于是创造的婴孩夭折于腹中,岂不痛哉!幸而我们还有幸存者明了这个道理,“成败得失,悲欢沉浮,在死亡面前终将逝去,我们看见的是那些恒久不变的东西。”乔布斯,主宰IT行业的先驱者曾如是说道。是的,那些恒久的事物,人类的普适价值,抑或是科学艺术的真、善、美,才是创造的起源与归宿。当我们受困于一时得失,不思是否前进时,但想一想那些因热忱而永葆鲜活的灵魂,默念这句话“热爱诞下创造的婴孩”。惟有此,我们才能以自己的创造,超越那有限而平庸的生命。【演练体悟】1.下列语段各句的顺序十分紊乱,请加以调整。家长、学校、社会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能够自己正常地自由地生活的人,而是一个娇弱的天使,一个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宝贝,踩了一块西瓜皮滑倒就好像有多大的不幸降临似的。答案:家长、学校、社会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能够自己正常地自由地生活的人,而是把孩子当成一个娇弱的天使,一个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宝贝,家长们感觉孩子踩了一块西瓜皮滑倒就好像有多大的不幸降临似的。
解析:前一个分句说没把孩子当成能够自由地生活的人,“而是”之后的两个分句在结构上好像是承接前句的,但从意思上看却是陈述孩子的,两个句子衔接不上,如果在“而是”后面补上“把孩子当成”,句子就通顺流畅了。但最后一个分句又和前两个分句之间文意跳脱,如果补上“家长们感觉孩子”,句子前后就衔接紧密了。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以相对论闻名于世的爱因斯坦,是一个快乐的人。他的人生有“四不”:不求名、不求利、不求人、不求掌声。他说,我从工作、小提琴和帆船上得到快乐,胜过人间一切荣华富贵。请以“拥有与快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写作提示:“拥有与快乐”是一个关系型话题,作文时可以考虑以下几种立意:一、拥有荣华富贵,不一定就能获得快乐。二、“我”以拥有XX为快乐。(比如“我”以心中有爱——无私的、不计报酬的爱为快乐,“我”以拥有助人为乐的技能为快乐,“我”以拥有宽容大度、善解人意的品行为快乐,“我”以拥有健康的身体为快乐,等等。)三、在所拥有的物质生活、名誉地位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心志,决定着一个人能否快乐处世。3.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1)人们拼命炒房地产,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大肆砍伐树木,破坏了森林资源;违规建造小工厂,废水污染了河流海洋,海洋生物受到侵害……这一切都造成对资源的严重破坏,将会严重影响未来社会的发展。(2)经济活动在人们的生活和交往中,地位显得越来越显赫,人们整天在忙两件事,工作和消费,没有时间停下来关注自己的灵魂。一个迷失自我的群体,其未来会是光明的吗?(3)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们普遍感受到了科技发展带来的方便——飞机、可视电话、电脑、磁悬浮列车等等,缩小了空间的距离,使世界变得更小了。未来生活肯定与科技的发展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展望未来,关注明天,能给我们带来信心和希望,提醒我们完善现实的工作,请以“关注未来”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写作提示:
人生是一次充满希望的旅行,这希望便来自对前方美景的向往,这希望使我们不断地追求,并在不断地追求中感到幸福和满足。“关注未来”是一个动宾关系的短语,审题时“关注”与“未来”都要考虑到。从关注的角度思考,你可以尽展奇思妙想,描写未来人类生产生活的美好图景;也可以从“现实”与“未来”的关系关注中认识未来,随时调整现实的实践方式,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还可以着眼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对未来社会的不良影响,提醒人们,在考虑现实发展的同时,关注未来,关注人类前途等。从“未来”角度思考,你要善于对“未来”这个中心词进行合理切分,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较小的角度来写,如“未来教育”“未来科技”“未来环境”“未来人才”“未来文学”“未来农业”等等。善于想象者,可以写叙事类文章,将深邃的思想寓于生动有趣的故事之中;善于说理者,可以写说理类文章,从一个小的角度切入,或表达对未来的忧思,或昭示未来的美好等。从内容到形式都鼓励创新,倡导张扬个性。4.下面列举了几组词语,阅读后根据要求作文。A.脸颊责备 困惑 是非 追求 窗户B.舞蹈 生活 屈膝 魔方 预感 沉默C.花季 邻居 迷人 退学 浮躁 跋涉D.数字 泪水 二胡 事实 人生 亲人E.贫瘠 面颊 体验 歌唱 细胞 雕塑F.季节 比赛 公司 体操 风暴 麻烦G.医院 空缺 花生 彩票 辍学 号码H.粉笔 流泪 筷子 风尘 姿态 未来I.巅峰 残酷 希望 醉酒 被褥 枯萎J.板凳 舒畅 坎坷 成功 寒风 方便面请选择上面几组词语中的一组,并就此为话题对象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必须用上所给词语,可直接用,也可意用,但需在文章题目后面标注组别(只用ABCD……);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写作提示:这是一个有创新的话题,可以避免抄袭,也可以避免虚构,需要借助联想和想象,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才能立意和选材。它能够考查考生的创造性,能够体现考生的创新能力。当然,不能机械地将这些词串联起来,必须完美巧妙地创作一篇新巧的文章。5.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1)最新的一项社会调查表明:13到17岁的中学生中,大约有30%的人承认有关系密切的异性朋友,其中7%至8%的学生承认自己有早恋行为。(2)2005年暑期,笔者对长沙市一中学的“课桌文化”进行了调查,共搜集83条,内容涉及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最多的是关于男女生的彼此爱慕,共41条,占总数的49%。(3)笔者在洛阳市一重点高中食堂看到,许多高中生就餐时不习惯排队,而是一齐向前拥;食堂备放的垃圾箱里,没有多少东西,而食堂门口,自来水水池中却有许多剩余的饭菜。
(4)阜阳市一重点高中,学生习惯用塑料袋提各种食品,吃过后随手扔到地面上,风一吹,校园内白色塑料袋乱飞。“早恋”“课桌文化”“挤食堂”“白色垃圾”这些现象,你所在的学校有吗?你是怎样看待的?请以“校园现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写作提示 这是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和心灵的话题,学生容易写出真情实感。需要注意的是,话题材料只是一个引子,所列举的都是校园中的消极的现象,但考生写作时完全可以不这样写,甚至换一个角度从积极的方面来写“校园现象”也是可以的。无论是从积极还是从消极的方面来写,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能够通过现象的分析,洞悉生活的本质,对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提出积极的建设性的建议。当然写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教师与工友之间的纯洁的友情,演绎真情故事,也应该属于“校园现象”这一话题的写作范围。“写作实践”参考答案一、本则消息的中心是饶平县教育局为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而作的努力,而“特困生林坚,父亲去世,母亲体弱多病。他常年利用假期上山采集中草药背到集市出售,用换得的钱交纳学费,坚持读到初中三年级”这几句表现的是林坚克服困难、挑战贫穷的精神,与中心偏离。最后一句“近几年,这所中学每年考上各类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达300多人”则说的是饶平四中的教学成绩,与“劝学”无关。二、本语段的中心句是“一项重大科学成果的取得,往往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所有的语句都应紧紧围绕这一句来说,但文中所举的例子中碳酸杀菌消毒方法的发明,却只是里斯特一个人努力的成果,巴斯德没有参与研究,只是他的著作启发了里斯特,且由里斯特给巴斯德写感谢信一事可以看出,他们应是同一代人。所以这几句偏离中心,也不能承接上文“类似的事情在科学史上是屡见不鲜的”。三、(1)爸爸是我最尊敬的人,他在困境中坚持学习的事,激励我不断奋进。爸爸脑子聪明又喜欢学习,但“文革”的到来使他失去了学习的机会——他赶上了“下乡”。但爸爸并没有扔下书本,而是在劳动中挤出时间,一点一滴地积累知识,不管每天的工作多么辛苦,到晚上,他都不忘到知识的海洋去遨游,去畅想。当他再回到城市中时,他所学的知识派上了用场,这些知识使爸爸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
解析 第一段的主要意思是,我被父辈的辛酸往事震撼,第二段首句是这一段的中心,这一段强调的重点是爸爸“在学习上激励我奋进”,与第一段所讲的内容大相径庭,让人无法确定中心。第一段应把句中的关键词“辛酸”改为“艰辛”。第二段应承第一段,讲述爸爸在艰苦的岁月里为坚持学习而付出的辛苦努力。(2)把“如果商纣在本国拥有绝对权威,十几万商兵还会输给几千周部落的部队?”改成“如果商纣爱护百姓,十几万商兵还会在阵前倒戈?”解析 “这些人都忽略了人民的力量”是对上面所举三个例子的总结,又是对下面假设分析的领起,由此可知,这一段的中心是忽略人民的力量将无法取得真正的成功,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发动群众。商纣在本国当然拥有绝对权威,因为残暴,才被人民赶下台,要想在与周武王的战争中取得胜利,只能是争取民心,做有益于百姓的事。四、本文的论题是“表现自我与谦虚”,中心论点是“毛遂自荐的精神与谦虚精神是毫不矛盾的”。凡是与此中心无关的语句、事例、分析都应该删改。具体说来:第一段“我虽然没有发言,但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赘余,应该删去。第二段中作者提出不同意“对于有些同学所持的”毛遂自荐“是对谦虚为美的一种挑战和反叛的观点”,认为二者是“毫不矛盾的”。但接着说“决不能因为学习毛遂而摒弃了谦虚的美德”,就与自己的观点相悖,似乎站在了“有些同学”的立场上。所以这句话要删去。第三段第一句话“诚然,毛遂自荐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诚然”这个词起引起下文转折的作用,据此下文应接着阐述毛遂自荐的精神也有缺点,也有该否定的一面,但这与作者的观点相悖,再看下文,说的是不敢表现自己的人“并不是因为谦虚,而是心理问题”,与第一句话构不成转折关系,所以删去第一句话或删掉“诚然”和后一句中的“但是”。段末“这其中或者还有一些深层的心理问题,是我所不能解释的”偏离论题,应该删去。“但是,作为亲身感受了它的人,我知道,那不是谦虚”与前文叙述有重复的地方,只保留最后一句即可。第四段中“他尊重别人,也会赢得别人的尊重”与中心无关,可删去。第五段说毛遂并不是一个不谦虚的人,应放在第四段中“有些人,没有毛遂的勇气……”的前面。课后拓展区【诗海拾贝】
《江汉》①(唐)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②。片云③天共远,永夜月同孤④。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⑤。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⑥。注 ①江汉:指杜甫当时所在的江陵一带,江陵在长江边,北距汉水不远。②乾坤一腐儒:天地之间的一个迂腐无能的儒生,杜甫自指。③片云:以比喻自己的孤独漂泊,且又远离乡国。④永夜月同孤:永,长;月同孤,月轮和自己一样的孤独冷寂。⑤落日、秋风:借喻年老体衰。苏,这里指痊愈。杜甫当时已患肺病多年。⑥古来两句:意为老马多智,不必取其筋力。诗人以识途老马自居,希望为国效力。诗意解读 此诗大约写于公元769年秋。当时杜甫已经离开夔州沿江东下,拟去湖南,这是他中途停泊于江陵(在今湖北境内)一带时所写。诗人感于身羁江汉,如片云孤月,不得返乡,因发感叹,诗中同时也表现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积极进取精神。首联概括了自己沦落天涯的处境和怀才见弃的辛酸,“腐儒”前冠以“乾坤”二字,别有意味,让人觉得“腐儒”这一自我评价既包含了自鄙、自嘲,又包含了自负。第二联紧承首句,写自己的思归之情和寂寞高洁的心胸,诗人感到自己与云、月共远同孤,由眼前景物联想到个人的处境,比喻信手拈来,十分贴切。第三联由“乾坤一腐儒”生发出来,表现了诗人老而不衰、壮心犹存的积极用世精神。“落日”与“秋风”的比喻,悲壮苍凉。尾联诗人以老马自况,表现了老当益壮,自强不息,仍希望有所作为的精神状态。全诗笔触凝练,情景交融,比喻传神,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报国思用的慷慨情思相互交织,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名句识记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文坛轶事】没有秘诀大仲马写作速度十分惊人,他活了68岁,晚年自称毕生著书1200部。有人问他:“你苦写了一天,第二天怎么仍有精神呢?”
他回答:“我根本没有苦写过。”“那你怎么写得又多又快呢?”“不知道,你去问一股泉水它为什么总是喷涌不尽。”果戈理请别人提意见果戈理在自己的作品发表之前,有先请别人提意见的习惯。有一次,他写好一个剧本,把当时最有名的诗人茹科夫斯基请来。一吃完午饭,他就开始朗读自己的新作。年迈的茹科夫斯基有睡午觉的习惯,听着听着,不觉打起盹来了。过一会儿,诗人睁开眼睛时,果戈理对他说:“你看,我希望听到你的意见,而你的瞌睡就是最好的批评。”说着,就把剧本投入了火中。【素材背囊】1.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不免为下。——《唐太宗纪》解读效法上等的,结果仅得到中等的;效法中等的,结果难免只得到下等的。现在,有不少的同学把读《优秀作文选》当做写好作文的捷径,而忽视了阅读优秀名作,免不了只能写出些下等的东西来。取法:效法。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唐·刘禹锡《陋室铭》解读:山不在于高大,只要有神仙就会出名。现在用以说明决定处所声名的,不在处所本身,而是看那里有没有出类拔萃的人物。3.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唐·李贺《致酒行》解读:少年人应有凌云壮志,去做志气远大、本领高强的人,不能因暂时的挫折而一蹶不振,老是唉声叹气,那是谁也不会来怜惜你的。这两句诗言情激越,颇有感人之力,有积极的思想色彩。心事:志向、理想。拿云:比喻志向远大,本领高强。幽寒:处境困难。坐:徒然,空。呜呃:唉声叹气。4.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题弟侄书堂》解读:原诗是一首七律。这两句是告诫弟侄——少年时期辛苦学习,将为一生的事业打下根基,切莫有丝毫懒惰,不要浪费了大好光阴。诗句是对后人的劝勉,情味恳直,旨意深切。5.每桶四美元从前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远行住旅馆的时候,总是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美元”,而他的真名反倒没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传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于是邀请阿基勃特共进晚餐。后来,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长,这是一件谁都可以做到的事,可是只有阿基勃特一个人去做了,而且坚定不移,乐此不疲。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才华、能力在他之上,可是最后,只有他成了董事长。素材品析:一个人的成功,有时纯属偶然。可是,谁又敢说,那不是一种必然?有许多不起眼的小事情,谁都知道该怎样做,问题在于谁能坚持做下去。6.真正的快乐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他们向苏格拉底请教:“快乐到底在哪里?”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这群年轻人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到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树,挖空树心,造出了一条独木船。独木船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划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他们齐声回答:“快乐极了!”素材品析:快乐到底是什么?有的人拥有巨额财富,有的人拥有极高的荣誉,有的人赢得了芸芸众生的仰慕,可是他们却无法拥有那长久的快乐。因为那些都只是身外之物,无法了结心灵的烦恼,更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快乐是来自内心的满足。能不能得到这种快乐,并不是由外在的环境决定的,而是完全由自己的行为来决定。快乐是一种幽雅的心态,是任何其他的东西都无法取代的感觉。【典题链接】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家生活压力的增大,在阅读时出现了一种不需要思考而采取跳跃式的阅读方法,这就是浅阅读。有人认为浅阅读是追求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很时髦;在今天这个读图时代,人们喜欢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有人认为浅阅读就像吃快餐,好吃没营养,积累不了什么知识。还有人认为很怀念过去的日子——斜倚在书店的一角,默默地读书,天黑了都不知道。在浅阅读盛行的今天,我们是不是失去了什么?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体裁,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立意突破
这道题的审题立意是开放的,对材料思考的角度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写“浅阅读”的优点:它符合当下社会快节奏的特点,简单轻松,有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如缺乏知识积累,对读者形成立体的人格修养没有多大的益处等。也可以写“深阅读”给读者带来的巨大好处,阅读一些经典作品,从中得到美的享受,陶冶情操。还可以写两种阅读相结合,享受两种阅读带来的不同感受。如果选择第一种观点立意,难度较大。写作时一定要自圆其说,用严密的逻辑推理和丰富有力的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否则可能会引起阅卷老师的反感,影响得分。立意角度示例写作点拨1.“浅阅读”是社会的进步,是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一种适合时代要求、顺应社会需要的文化现象指出“浅阅读”是年轻人喜爱的阅读方式,并结合现象,探究年轻人喜爱的原因,阐述浅阅读和社会发展、生活节奏的关系。论述时要深入分析,引经据典,客观合理,避免认识偏激、内容空洞。2.否定“浅阅读”方式,弘扬“深阅读”的传统理念写成记叙文,回忆自己对“深阅读”的钟爱和留恋。叙述自己的阅读经历,同时表明“深阅读”给自己带来的益处和享受。写成议论文,批驳“浅阅读”的坏处。从阅读的目的、作用和意义谈起,如“浅阅读就像吃快餐,好吃没营养,积累不了什么知识,对人格修养没有多大的益处”。3.“浅阅读”和“深阅读”各有利弊,要适时采用适当的阅读方法,相得益彰,各尽所能传统的“深阅读”充满书香韵味,可以陶冶情操,在细品慢嚼中享受读书带来的美感。“浅阅读”在快速的生活中可以准确、快节奏获取到信息,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浅阅读”和古人倡导的“浏览”阅读方式是一致的。样板美文《深浅结合,相得益彰》浅阅读,即一种当下流行的网上快速读书方式。由此,我想到一个词——“深阅读”,即传统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充满书香韵味的读书方式。我认为,只有将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我们才能成为新的读书e族。
社会在高速发展,读书文化受到冲击不可避免,要完全摒除网络对读书的影响是不可能的,与其厌之阻之,不如爱之受之,并完美用之。所以,我要说的是:浅阅读,我们要开心接受;深阅读,我们要快乐享受;深浅结合,开启快乐的新阅读时代。于午后捧一杯香茗,微风拂过,掀起泛黄的页脚,感受缕缕的书香,这是何等惬意,何等闲适!是这传人经典、授人美德的书教会我们孔子的谦虚为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是这传人傲骨、给人教诲的书呐喊出周树人的热血豪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这柳絮般的情思、秋雨般的哀愁,教我们吟唱出易安的凄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也是这光风霁月的洒脱、淡泊坦然的旷达,教我们审度了东坡的傲岸不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的,这丰富的人类的精神食粮,这精纯的母语的浑厚精髓,我们不能遗弃。它是我们沸腾的热血,是我们不能丢弃的根,所以,那些斜倚在书店一角默默读书、浑然不知天渐黑的日子不能丢!与沉浸在图书馆纵情游览的深阅读不同,快速浏览的“浅阅读”,我们也不能丢,而且丢不了。在日常生活中,一目十行的浅阅读,也不失为一种准确、快速获取信息的好方法。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没有浅阅读、只知徜徉于深阅读花园的你,很可能会被时代抛弃。为了开阔眼界,为了获取信息,为了成为时尚的现代人,为了高效率的学习、工作,浅阅读不可丢,亦不能丢。若心灵需要一剂温热的良药,那么请选择能涤净灵魂的深阅读吧,于午后捧一杯香茗,聆听书中先哲的谆谆教诲,给迷失的心灵指明前进的方向;若你苦恼于办公桌上大堆的工作,想给大脑一次轻松的旅游,那就选择浅阅读吧,不妨打开网页,开始“摆渡”一下……让深阅读与浅阅读像一对孪生姐妹一样,成为我们最好的朋友吧,陪伴在我们的身边,温暖我们的心灵,帮助我们做个张弛有度、亦“深”亦“浅”的现代人。深浅结合,相得益彰。名师批阅报告:当大家都在对“浅阅读”大肆地进行口诛笔伐之时,作者却没有“随波逐流”,而是以自己深刻的思考、独特的见解,向世人表明自己的主张——“深浅结合,相得益彰”。这个题目本身就充满辩证的精神,也较好地把握了材料的主旨。接下来,作者对深阅读和浅阅读的特点进行深入地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不同状态和作用,不仅使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还将自己的观点深植于精辟的分析论证之中,避免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的尴尬,也避免了“空中楼阁”的现象。结尾处“做个张弛有度、亦‘深’亦‘浅’的现代人”,不仅再次阐明观点,升华主旨,也体现了作者开阔、敏捷的思维和不俗的见解。
文章结构严谨,首尾圆合,语言流畅,如行云流水,品之有味,不失为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