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ID:54900

大小:25.27 KB

页数:3页

时间:2007-12-26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30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却不知被身后的黄雀即将啄食的故事,劝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顾不到身后的隐患是危险的。全文分“准备攻打楚国→少年巧妙劝说→打消攻打念头”三部分,结构紧凑、前后照应、生动有趣、寓意深刻。 学情分析:    对寓言这一体裁,学生并不陌生。但学生往往只注意故事的情节,不善于思考蕴含的道理。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揭示寓意的语句,围绕具体形象的故事,理清“蝉、螳螂、黄雀、少年”间的关系,探究“眼前的利益”和“隐伏的祸患”,从而深刻理解文章内容,领悟告诉人们的道理。 设计理念: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一是突出了探究性学习,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二是体现了合作式学习,学生对故事的复述、表演等,都以同桌或小小组的形式进行;三是倡导了个性化学习,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表现课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作繁琐的分析,力求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协调者、合作者和激励者。 教学目标:     1、情意目标: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懂得劝说别人应讲究方式方法。     2、认知目标: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明白吴王打消攻打楚国念头的原因。     3、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会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表现课文内容、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既是文章的重点,也是文章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谈话导入 教师导语:上节课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学习了《螳螂捕蝉》的故事,我们初读了课文(教师板书:初读),我想同学们一定有不少收获,能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吗? 过程预设: *学生从字词掌握、朗读情况、课文内容等方面进行学习心得交流。 预设理念: *重点让学生练说课文主要内容。 *重点检查学生对大臣劝说和少年劝说(螳螂捕蝉的故事)的朗读情况。(出示小黑板) 预设理念: 二、            揭示目标 激疑深入 导语:学习贵在生疑呀,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读书能读出疑问这也是同学们的收获,上节课同学们读出了很多疑问,有的是“小疑”已经解决,还有哪些疑问没解决的?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师生共同梳理疑问 (为什么大臣的劝说不成功,而少年却能让吴王改变主意?……) *揭示本课教学目标 教师导语: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            重点突破 深入研读 导语:对!少年通过《螳螂捕蝉》的故事使吴王改变了初衷,他想告诉吴王一个什么道理呢?你能从文中找出他直接说明的那句话吗? 1、学生画找重点句(“它们只顾眼前的利益……却不知道隐伏着的祸患”) 导语:读完这句话你一定又产生了新的疑问!对,读书就是要在读的过程中不断产生疑问,这才叫“研读”。它们“眼前的利益”和“隐伏着的隐患”分别是什么?你能联系上下文读出答案吗?) 2、学生感悟少年劝说话语,教师启发引导。 启发语:蝉的心情读出来了吗?螳螂的想法表现出来了吗?黄雀的心理读出来了吗? 3、教师点拨,学生想象 导语:其实少年的话还没说完,如果再说,你说少年会说出什么话来?对!看来同学们都可以当吴王了!吴王明白了吗?读一读!) 4、学生理解“恍然大悟”      启发语:“恍然大悟”什么意思?吴王明白了什么?你能联系上文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说出来吗?写在旁边好吗? 5、交流反馈。   (*明白了少年的意图:自己攻打楚国就像蝉和螳螂一样是只顾眼前利益……)   (*明白了大臣说的是对的)(相机练读第一部分)(固执、知错就改)   (*明白了少年用心良苦呀)(相机学习第二部分相关语句)(有勇有谋) 四、            设置补白,总结提炼 导语:第二天早朝,吴王会怎么向大臣们解释呢? 五、            疑问搜索 导语:看看还有疑问了吗?这个故事真实吗?请同学们课后阅读刘向《说苑·正谏》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