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一年级下:17课 鼓儿响咚咚
加入VIP免费下载

小学美术教案一年级下:17课 鼓儿响咚咚

ID:56907

大小:4.02 KB

页数:3页

时间:2008-06-04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小学美术教案一年级下:17课 鼓儿响咚咚 [分析]鼓儿响咚咚 一、教材分析 鼓儿响咚咚鼓儿响咚咚,民族打击乐器,造型简洁,其中有些鼓在鼓体、鼓面装饰上有各种色彩和图案,传达着欢乐与喜庆。本课鼓儿响咚咚即以鼓为内容题材,开展综合性的探索学习。 通过鼓儿响咚咚设置音乐情景,模拟敲鼓动作,进而引发学生“做鼓”、“敲鼓”的激情,鼓儿响咚咚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本课教学内容偏’重于对鼓体、鼓面及鼓边的装饰与表现,通过对民间舞蹈中各种鼓的欣赏与了解,引导学生利用废旧纸杯、纸筒、铁筒等材料,制作出具有不同创意的鼓,并随着音乐的节奏,开展“敲鼓”的活动,感受艺术带来的愉悦。 由于鼓儿响咚咚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使用材料的伸缩性也较大,学生可直接利用材料本身的图案和色彩,略加美化,便能成为一面小鼓,也可以自己重新装饰,充分地表现自己的创造才能。 二、教学目标 ◆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学习活动的热情,体验制作与表演的乐趣。 ◆学习鼓的装饰方法。 ◆通过学习活动,初步感受不同艺术间相互交融与衬托所带来的美感。 三、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设计须强调激发学生参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热情,营造宽松、热烈的教学氛围,将学习装饰鼓的基本方法和灵活运用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并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获得新的审美体验,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全课围绕“敲鼓”、做鼓、敲鼓的三组活动展开教学,并通过情境设置、模拟表演——欣赏感受、探究方法——创造表现、自主表演——欣赏评析、教学延伸等教学环节来有效地实施活动,使教学过程清晰、流畅,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情境设置、模拟表演环节可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强化情绪的渲染,充分激发学习热情。欣赏感受、探究方法的过程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通过对民间舞蹈中的鼓的欣赏与教材作品的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有意观察,采用设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制作鼓的基本步骤及鼓的装饰方法等。创造表现、自主表演是体现教学效果的关键部分,应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做出自己满意的鼓。自主表演可采用单独或分组合作的形式。 评价可以分组交流自己在活动中体验到的制作与表演的乐趣与感受,以集体评议的方式比一比谁的小鼓好看又好听。 教学延伸环节可展示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其他打击乐器,鼓励学生课后尝试做一做。 作业要求:运用绷、撕、剪、贴、画、扎等方法,装饰筒状的废旧材料,制作成一面好看的小鼓,然后敲一敲,听一听。 四、教学建议 ◆建议学生选择筒状废旧材料时,除了考虑它的图案和色彩,还应适当考虑敲击时发出的声音。 ◆注意组织教学,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敲鼓”活动组织可设置一定条件,或表演或随音乐敲击,或分组配合表现出轻重、缓急、流动的音响效果。 (皮 浩)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