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导学案(有解析岳麓版选修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导学案(有解析岳麓版选修1)》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学案4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课标要求]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一、社会转型与各国的应对 ‎1.社会转型 ‎(1)政治方面 ‎①进入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起来,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名存实亡。‎ ‎②几个诸侯国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讨伐弱小诸侯国。‎ ‎③权力下移,血缘纽带开始松散,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2)经济方面:铁器、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越来越多,以井田制为标志的土地国有制度逐渐被破坏。‎ ‎(3)阶级方面: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发展地主经济。‎ ‎2.各国应对: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改革变法运动相继发生。‎ 深化探究 材料 ‎       图一 春秋时期的铁器  图二 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图三 春秋战国时期贵族用的牛形酒容器 思考 ‎(1)你能从材料中提取出哪些影响当时我国社会转型的有价值的信息?‎ ‎(2)它们对当时产生了什么深远的社会影响?‎ 答案 (1)都反映出生产力的发展:图一、图二出现铁制农具,图三说明牛耕的使用和普遍推广。‎ ‎(2)私田数量增多,以井田制为标志的土地国有制逐渐被破坏,封建土地私有制产生和地主阶级兴起,从而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9‎ ‎[重要概念]‎ 社会转型: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性质的变化,奴隶社会逐渐瓦解,封建社会逐渐确立。具体表现为奴隶社会分封制和井田制的瓦解,地主阶级专政和地主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重点精讲]‎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变法的经济根源: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的发展。‎ 二、管仲改革 ‎1.背景:春秋时期,私田数量大增,私田主人控制私田产品,不向国家纳税,导致各诸侯国收入日渐减少。‎ ‎2.内容:实行“相地而衰征”: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照土地的好坏和产量征收实物税。‎ ‎3.实质: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 ‎4.影响 ‎(1)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2)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3)齐国率先成为中原霸主。‎ 深化探究 材料一 “凡五谷者,万物之主也。谷贵则万物必贱,谷贱则万物必贵。两者为敌,则不俱平。故人君御谷物之秩相胜,而操事于其不平之间。故万民无籍,而国利归于君也。”——《管子·国蓄》‎ 材料二 “大贾蓄家,不得豪夺吾民……故善者委施于民之所不足,操事于民之所有余。夫民有余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敛积之以轻,散行之以重,故君必有什倍之利,而财之横可得而平也。”——《管子·国蓄》‎ 思考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管仲提出解决“粮价波动”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些措施的历史作用。‎ 答案 (1)宏观调控,打击投机倒把。‎ ‎(2)作用:增加政府收入;稳定物价;保护农民利益,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稳定统治;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重点精讲]‎ ‎“相地而衰征”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承认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井田制走向瓦解。‎ ‎[历史比较]‎ 管仲改革与李悝变法的主要不同点 管仲改革:主要集中在经济方面,目的是维护奴隶制。‎ 李悝变法:改革既包含经济基础,又包含上层建筑,目的是维护并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 9‎ 三、魏文侯变法 ‎1.主要内容和作用 ‎(1)政治方面 ‎①内容:李悝提出了“选贤任能,赏罚分明”的基本国策,主张改变旧的世卿世禄制。‎ ‎②作用:改善了吏治,削弱了旧贵族的特权。‎ ‎(2)经济方面 ‎①内容:李悝提出了“尽地力”的农业政策,充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铲除井田的疆界,建设农田水利。‎ ‎②作用:事实上破坏了井田制。‎ ‎(3)法律方面 ‎①内容:李悝强调法治的作用,制定了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法典——《法经》。‎ ‎②作用:在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政局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4)军事方面 ‎①内容:任用吴起进行军事改革,创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武卒”。‎ ‎②作用:增强了军事力量,使得“秦兵不敢东向”。‎ ‎2.影响 ‎(1)有效地打击了旧制度,增强了国力,使魏国迅速崛起,成为战国前期最强大的国家。‎ ‎(2)开启了战国大变法运动的序幕,各国变法最终汇成一股时代潮流,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历时最长、成效最显著的一场变法运动。‎ ‎(3)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宗法贵族的统治秩序,使新兴地主阶层的地位得以强化,为日后秦帝国的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深化探究 材料 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以为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除山泽邑居参分去一,为田六百万亩,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不勤则损亦如之……若依此说,则魏之废沟洫,必废阡陌,其事尚早于商鞅矣。‎ 思考 ‎(1)李悝变法实行的是怎样的土地政策?‎ ‎(2)魏文侯变法的内容还有哪些?产生了什么影响?‎ ‎(3)战国大变法运动比春秋改革更加彻底,主要体现在哪一措施上?导致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1)提出“尽地力”的农业政策,号召“废沟洫”,铲除井田的疆界。‎ ‎(2)内容:选贤任能,赏罚分明,改变世卿世禄制;制定《法经》;创建强大的军队。影响:变法有效地打击了旧制度,增强了国力,使魏国迅速崛起,成为战国前期最强大的国家。‎ 9‎ ‎(3)措施:改变世卿世禄制。原因:到战国时期,随着土地私有化程度的加深,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他们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发展地主经济。‎ ‎[重点精讲]‎ 春秋时期各国改革的目的和作用:‎ 春秋时期的各国改革仅仅是局部领域的改革,直接目的是富国强兵,在争霸战争中取胜;根本目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但改革在客观上推动了土地私有制取代井田制,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从而推动了社会转型。‎ ‎[归纳总结]‎ 春秋时期改革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 改革的特点:不彻底性,主要集中在经济基础方面,没能触及上层建筑,旧的世卿世禄制仍然发挥作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历史条件不够成熟,新制度尚未有能力完全冲破旧制度的束缚而获得新生,旧制度的死亡和新制度的产生是在战国时期社会动荡、诸侯征战中催生出来的。进入战国时期,废除世卿世禄制成为变法的根本任务。‎ ‎[重点精讲]‎ 春秋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政治、经济条件和主观动力是什么?‎ ‎(1)政治条件:随着诸侯国力量的发展,西周以来实行的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出现大国争霸和兼并战争的局面。‎ ‎(2)经济条件: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土地私有化的程度加深,使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 ‎(3)主观动力:各国国君在争霸战争中求得生存和建立霸主地位的要求。‎ ‎1.“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生产力的发展 B.争霸战争频繁 C.思想文化繁荣 D.社会动荡变革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乱井田”说明井田制遭破坏,“礼乐散寒烟”说明奴隶社会礼乐崩溃,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特征是动荡变革。‎ ‎2.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齐国的大夫田成子杀死齐简公,自立为相。其后人田和取代姜氏正式成为国君。这反映出(  )‎ A.春秋时期分封制已遭到破坏 B.齐国已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 C.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D.齐国率先废除了旧有的制度 9‎ 答案 A 解析 公元前481年是春秋末期,旧的分封制遭到破坏,不但诸侯不再听命于周王,而且从材料看,诸侯国内部也出现了士大夫夺权现象。‎ ‎3.下图所示土地制度曾经在西周时盛行,但在春秋时期逐渐瓦解,产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B.私田的增多 C.各国的赋税改革 D.新兴地主阶层的壮大 答案 A 解析 图示制度为井田制,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即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4.通过变法,战国时期确立了封建制,最能体现封建性改革所带来的社会变化的是(  )‎ A.礼乐征伐自大夫出 B.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 C.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 D.天下为郡县,四海为一统 答案 C 解析 A项是周礼,D项是秦统一;B、C两项相比较,符合题意的应是C项。‎ ‎5.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完成长征。吴起镇的得名与中国古代著名改革家吴起相关,在吴起镇至今还有吴起的雕像。下列有关吴起变法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改革侧重于政治方面 B.与李悝变法侧重点相同 C.取得一定成效 D.是促使楚国成为强国的重要原因 答案 B 解析 A、C、D说法符合史实,是正确的。吴起变法侧重于政治方面,李悝变法侧重于经济方面,所以选B。‎ 9‎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争霸各国以富国强兵为目的,先后进行了变法改革。‎ 春秋前期,齐国管仲对井田制度下的赋税制度进行了改革,实行“相地而衰征”的制度。春秋后期,鲁国实行“初税亩”,不分公田私田,都“履亩而税”。其他各国也先后推行了这一制度。战国时期,魏文侯变法,开启了战国大变法运动的序幕。此后一百多年里,形成了中国古代规模最大、历时最长、成效最显著的变法运动。‎ ‎(1)结合齐、鲁变法的相关史实,总结春秋时期改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魏文侯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 (1)赋税制度的改革是主要内容之一,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制,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整体上主要针对经济基础方面,尚未进行世卿世禄制度的变革。‎ ‎(2)实行“尽地力”的农业政策;选贤任能,赏罚分明,改变世卿世禄制;制定《法经》;创建强大的军队。影响:变法有效地打击了旧制度,增强了国力,使魏国迅速崛起,成为战国前期最强大的国家。‎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题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齐国管仲对井田制度下的赋税制度进行了改革,实行‘相地而衰征’的制度”及“鲁国实行‘初税亩’,不分公田私田,都‘履亩而税’”并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归纳、概括。第(2)题直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基础达标]‎ ‎1.根据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状况的了解,X处应填(  )‎ ―→―→ ‎ ↓              ↓‎ ← A.铁器牛耕的使用 B.“相地而衰征”的实行 C.各诸侯国的变法 D.宗法分封制解体 答案 A 9‎ 解析 根据所学,春秋战国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为开垦荒地,扩大耕种面积和兴修水利提供便利条件,出现了大量的私田。与之相伴,出现了封建生产关系和封建剥削方式,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走向瓦解。本题X处应选A项“铁器牛耕的使用”。‎ ‎2.下列文献记载中,最能从根本上决定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趋势的是(  )‎ A.“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B.“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 C.“恶金(指铁)以铸锄……试诸壤土”‎ D.“伐木而树谷……火耕而水耨”‎ 答案 C 解析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农具,说明了生产力得到巨大的发展。A项是从政治角度说明奴隶社会的分封制的瓦解,B、D两项主要指的是原始农业阶段。‎ ‎3.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答案 A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的实质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春秋时期“初税亩”的税制改革反映了鲁国在事实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项。‎ ‎4.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诸葛亮也自诩为管仲,可见其才能的高超。经过鲍叔牙的推荐,他被齐桓公任用为相,开始了振兴齐国的壮举。这些壮举产生的社会效果不包括(  )‎ A.经济实力增强 B.军事力量加强 C.社会性质变化 D.实现称霸目标 答案 C 解析 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是在战国时期的变法中。‎ ‎5.中国古代规模最大、历时最长、成效最显著的改革运动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战国时期的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  )‎ ‎①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②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③改革的性质完全相同 ④都以法家思想为指导 9‎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要求上层建筑作出相应的变革,所以这一时期的变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一时期的改革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春秋时期的变革是奴隶主富国强兵的改革,战国时期的变法是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所以两者的性质是不同的。法家思想产生于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的变革不可能以法家思想作指导。‎ ‎[能力提升]‎ ‎6.下列符合李悝变法主张和措施的是(  )‎ ‎①选贤任能,改变旧的世卿世禄制 ②“废沟洫”,铲除井田疆界 ③制定了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法典——《法经》 ④创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武卒”‎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答案 C 解析 李悝变法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法律三方面,除此之外,魏文侯还任用吴起进行了军事改革,即④。李悝变法和吴起改革共同构成魏文侯变法的内容。但符合李悝变法的内容为①②③。‎ ‎7.战国时期魏国变法中既改善吏治,又大大削弱旧贵族特权的措施是(  )‎ A.推行“选贤任能,赏罚分明”政策 B.实行“尽地力”政策 C.制定《法经》‎ D.创建“武卒”‎ 答案 A 解析 既改善吏治,又大大削弱旧贵族特权的措施只能选择政治方面的措施,故选A项。‎ ‎8.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履亩而税”政策,实质上是(  )‎ A.根据土地的多少收税 B.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C.按田质好坏征收赋税 D.按公田的数目收税 答案 B 解析 这些改革都从客观上瓦解了井田制,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的赋税是以井田为单位征收的。在井田制下,每户土地都是百亩,所以每井所出的赋税和劳役都是一样的。《孟子》载:“周人百亩而彻。”‎ 材料二 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管仲在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的赋税政策……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照土地的好坏和产量征收实物税。‎ 9‎ 材料三 公元前548年,楚国令尹(最高行政长官)子木在整顿楚国赋税时,推行“量入修赋”的原则。具体做法是:登记全国土泽田地的具体情况,度量山林水泽的出产,分清丘陵高土,注明盐碱地,计算水淹地,划分小块耕地,并规划肥沃土地上的井田等,实际上是根据不同的土地情况及其产品种类和数量来确定赋税。‎ ‎(1)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管仲的赋税制度与西周时期相比,有何变化?你如何看待这一变化?‎ ‎(2)比较材料三与材料二,其赋税政策有何一致性?二者反映了什么样的时代特征?‎ 答案 (1)变化:西周按井田征收赋税,管仲以土地的好坏和产量征收赋税,即征收赋税的标准不一样。改变旧税制,按土地等级征税,既可增加收入,又有利于公平、公正,具有进步性。‎ ‎(2)都是为适应新情况而采用的新税制,征收标准和方法相似。反映了春秋时期的社会转型。‎ 解析 第(1)问中的“变化”主要是指征收标准不同;第(2)问中的“一致性”即相似点。‎ 9‎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