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教案共四课时(新人教版必修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共四课时(新人教版必修3)》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林黛玉进贾府》‎ ‎【导入设计】‎ ‎《枉凝眉》是大家熟悉的曲子。歌中唱道:“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结果呢?一个是整天为他哭泣(林),一个是整天为她牵挂(贾)。“水中月”“镜中花”这两个形象的比喻对造成爱情悲剧的现实提出了质问。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的《林黛玉进贾府》,走进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走进黛玉,走进宝玉,走进贾府中的其他人物。‎ ‎【教学目标】‎ 一、识记:作者、作品等相关文学常识。‎ 二、理解:‎ ‎1.课文节选部分在《红楼梦》全书中的地位;‎ ‎2.了解课文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的方法及作用;‎ ‎3.认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没落,理解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 ‎【使用说明】‎ ‎1.10分钟课前独立完成导学案.  ‎ ‎2.20分钟讨论、交流、质疑,老师点拔.‎ ‎3.10分钟当堂训练.       ‎ ‎4.5分钟巩固、记诵、小结.‎ ‎【预习热身】‎ 一.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衰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曹雪芹深刻地思考自己的经历,对社会上种种黑暗产生了不满,这就为创作《红楼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简介《红楼梦》‎ ‎《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帝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它的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作者曹雪芹,续作是由高鹗完成。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3.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情情)薛宝钗(冷情)贾元春(宫情)贾探春(敏情)史湘云(憨情)妙玉(度情)贾迎春(懦情)贾惜春(绝情)王熙凤(英情)巧姐(恩情)李纨(槁情)秦可卿(情可轻)‎ 22‎ 金陵十二钗副册:甄英莲(情伤) 平儿(情和)薛宝琴(情壮)尤三姐(情豪)尤二姐(情悔) 尤氏(情外)邢岫烟(情妥)李纹(情美)李绮(情怡)喜鸾(情喜)四姐儿(情稚)傅秋芳(情稳)‎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情灵) 袭人(情切)鸳鸯(情拒)小红(情醒)金钏(情烈)紫鹃(情慧)莺儿(情络)麝月(情守) 司棋(情勇)玉钏(情怨)茜雪(情谅)柳五儿(情失)‎ ‎4.人名隐意 书中很多人物的名字,其谐音都有特殊的含义,或讽刺,或感叹,是为红楼梦的艺术之一。脂砚斋的批文指明了部分的隐意。‎ 贾宝玉——假宝玉 林黛玉——怜待玉 薛宝钗——削宝拆 贾府——假府 甄士隐——真事隐   甄英莲——真应怜  甄宝玉——真宝玉   霍启——祸起 贾雨村——假语村(言)或假语存     贾化——假话    娇杏——侥幸 冯渊——逢冤   秦钟——情种    卜固修——不顾羞 卜世仁——不是人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原应叹息或惜叹姻缘 抱琴,司棋,侍书,入画---- 琴棋书画   (抱琴--元春的大丫头,司棋--迎春的大丫头,侍书--探春的大丫头,入画--惜春的大丫头)‎ 秦业——情孽 仁清巷——人情巷   十里街——势利街  贾政、贾敬——假正经 潇湘馆——消香馆  梨香院——离乡怨  蘅芜院——恨无缘  怡红院——遗红怨 千红一窟——千红一哭   万艳同杯——万艳同悲   王熙凤:站在冰山山上孤零零的雌凤。   (一说“亡西风”或“枉为犀利的女子”)‎ ‎5.选段在作品中的位置 ‎《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是开篇。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是交代贾 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 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 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红楼梦》只流传下80回,遗失了结尾,因此,对于《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摸出来的。‎ 二.下面是贾府人物关系一览表及贾府布局图 22‎ ‎(1)从图上找到选段中对应的的人物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2)试在荣国府平面图上画出林黛玉进贾府走过的路线。‎ 三、基础积累 ‎1.正字音 敕造(chì)    阜盛(fù)      绾着(wǎn)     内帏(wéi)‎ 盥沐(guàn)    两靥(yè)     忖度(cǔn)     宫绦(tāo)‎ 瞋视(chēn)    茗碗(míng)    懵懂(měng) 憨顽(hān)‎ 纨袴(wán kù)   敛声屏气(liàn,bǐng)‎ ‎2.释词语 劳什子:北方方言。意思是指那些很头疼,很伤脑筋,很令人心烦的一些事或人。‎ 破落户:指没有正当生活来源的无赖。文中是形容凤姐泼辣,是戏谑的称谓。‎ 孽 障:(1)佛教指妨碍修行的罪恶。(2)旧时长辈骂不孝子弟的话。‎ 纨 袴:富贵人家子弟穿的细绢做成的裤子,泛指有钱人家子弟的华美衣着,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可 怜:文中是可惜的意思。‎ 惫 懒:涎皮赖脸,调皮。‎ 便 宜:方便。‎ 风 骚:文中指姿容俏丽。‎ 态 度:文中指言行举止所表现的神态。偏僻:文中指偏激,不端正。‎ 膏 粱:肥肉和细粮,泛指美味的饭菜、精美的饮食,代指富贵生活。‎ ‎【焦点讲练】‎ 一.黛眼看贾府 ‎1.贾府地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之处,黛玉来到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 ‎【提示】宁、荣二府相隔不远,都是三间兽头大门,两边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上悬有“敕造”的匾额,门前有“华冠丽服”的侍役。这不仅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气派,也显示出贵族之家的威严和显赫。‎ ‎2.黛玉进入贾府到贾母处,她看到了什么?‎ ‎【提示】从荣府西角门进去,走“一射之地”,转至垂花门,过穿堂,绕插屏,再经三间过厅,后面方是贾母居住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这样穿堂过厅一路行来,仆役、婆子、丫环轮番更换,的确给人以侯门深似海的感觉。然而贾母居处还不是正内室。‎ ‎3.黛玉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什么?‎ ‎【提示】往东“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堂屋中迎面“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屋内摆设有名贵的家具,珍贵的字画、古玩。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讥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由堂屋进入东耳房,这里是起居室,另有一番布置,再到东廊三间小正房王 22‎ 夫人的住室,又别有摆设。真所谓“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见《红楼梦》第四回)这宏伟豪华的府第,那皇帝御书大匾,郡王手题对联,以及等级分明的礼仪,的确与别家不同。‎ ‎4.黛玉在府内所见到的人,可分为两大类,他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提示】一类便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的少数主子,他们的荣华富贵依恃那握有“万几宸翰之宝”的皇帝;另一类则是人数众多的为主子服役的小厮、媳妇(此处指女仆)、婆子、嬷嬷以及等级不同的丫鬟,他们是受压迫、被奴役的奴隶。‎ 二.智慧析作用 ‎1.课文节选部分在全书中地位:‎ ‎(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2)主要人物大多登台亮;(3)宝黛初会并互有好感。‎ ‎2.透过林黛玉的眼睛,作者给我们展示了贾府这一地位显赫的封建家族的典型环境:‎ ‎(1)宏伟的外观(2)讲究的布局(3)华贵的陈设(4)等级森严的人际关系 ‎【当堂训练】‎ 阅读下面四个文段,完成1—4题。‎ ‎①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黛玉想道:这必是外祖之长房了。想着,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 ‎②黛玉度其房屋院宇,必是荣府中花园隔断过来的。进入三层仪门,果见正房厢庑游廊,悉皆小巧别致,不似方才那边轩峻壮丽;且院中随处之树木山石皆在。一时进入正室,早有许多盛妆丽服之姬妾丫鬟迎着。‎ ‎③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比贾母处不同。黛玉便知这方是正经正内室,一条大甬路,直接出大门的。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边是玻璃盒 。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④正房炕上横设一张炕桌,桌上磊着书籍茶具,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 ‎1.语段①写贾府的正门,写出了高门贵族之家的气派。正门匾上的文字有何作用?‎ ‎【解析】贾府的贵族气派一看便知,正门匾上的文字更说明贾府与皇家的特殊关系,显其与众不同。‎ ‎【答案】这些文字说明了贾府的高官显爵及其与皇家的关系。‎ ‎2.语段②所描写的院落是何人所在?他在贾府中地位如何?从他的居所可以看出他的性情如何?‎ ‎【解析】通过课文,知是贾赦居所,他在贾府中的地位可通过其居所与荣府的区别看出,“不似方才那边轩峻壮丽”,他的性情由 “一时进入正室,早有许多盛妆丽服之姬妾丫鬟迎着”看出。‎ 22‎ ‎【答案】贾赦,贾母长子,但贾母并不太喜欢他。其荒淫生活可见一斑。‎ ‎3.语段③仔细写贾政所在的“荣禧堂”,着重写了哪些器物?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解析】从文中可以直接找出答案。黛玉进屋先是抬头看见大匾,再是看地下的东西,从上到下;从古铜鼎再到两边的金蜼彝,玻璃盒,是从中央到左右;再写堂中及左右对联。遵照方位顺序。‎ ‎【答案】匾、匾下的画、对联。匾由皇帝手书,画的内容表明了主人的身份是随班上朝,陪伴皇帝的大臣,东安郡王手写对联及其内容都表明这里主人与客人的尊贵身份。这些都是贾府权力、地位的象征。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左右,再写堂中及左右对联,遵照方位顺序。‎ ‎4.语段④所写是贾政日常居所,与语段②比较,可以看出贾政的性格及喜好吗?‎ ‎【解析】比较阅读②④段,可以看出贾政的日常起居处是很简单的,不似贾赦处进门就看到很多艳妆的姬妾,贾政处多书籍茶具,由此可以概括二人的不同。‎ ‎【答案】贾政的居所是最为轩昂壮丽的,陈设奢华气派,但日常起居处又很简单,仅书籍茶具,连靠背引枕等物都是半旧的,写出了贾政身为贵妃之父的特殊身份,及喜爱读书、推崇礼教的精神特点。‎ ‎【课后提升】‎ 一.本文中的环境描写对于反映贾府生活有何作用?‎ ‎1.通过环境描写表现贾府的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和豪门贵族的气派。例如开头写贾府的“兽头大门”,门前的“两个大石狮子”,正门匾上的“敕造荣国府”五个大字,无一不在显示着贾府的与众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豪华气派。‎ ‎2.通过环境描写揭示贾府荣华富贵的来源。如“敕造荣国府”的门匾,皇帝御笔书赐的“荣福堂”的匾额,室内陈设的物品显示着君王的宠幸和主人对君王的忠诚等。‎ ‎3.为书中的主要人物提供一个活动的环境,并借助环描写巧妙地从侧面暗示了人物性格。如贾赦、贾政在荣府的地位、性格的不同。‎ 二.有人说“说贾府这个典型环境就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同意。那皇帝御书的金匾、乌木錾银的对联,那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果然与别家不同。从中我们不是也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吗?所以,可以说贾府这个典型环境就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三.以林黛玉进贾府这一情节来贯穿起贾府环境的描写内容有什么好处?‎ ‎1.以黛玉的行踪为序,实则是以空间为序,使得条理清楚;‎ ‎2.以林黛玉的眼光来写,带着新奇的色彩突出其“与别家不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鉴赏了解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2.技能目标:通过鉴赏掌握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 22‎ ‎【使用说明】‎ ‎1.10分钟课前独立完成导学案.  ‎ ‎2.20分钟讨论、交流、质疑,老师点拔.‎ ‎3.10分钟当堂训练.       ‎ ‎4.5分钟巩固、记诵、小结.‎ ‎【预习热身】‎ 一.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事件为中心,在迎客声中让众多人物登场亮相。人物描写详略得当,虚实并用。试据此填写。‎ 详写:‎ 略写:‎ 实写:‎ 虚写:‎ 单独介绍:‎ 群体介绍:‎ 二.林黛玉进贾府,作为内亲,自然见到贾府一批重要人物。从课文中写与黛玉接触的人的详略,从贾府内政的权力分配,从对黛玉今后命运的影响,你认为应提出哪些人物来分析更有意义,更符合作者的表现意图?‎ ‎【提示】1.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着墨最多。2.贾宝玉、林黛玉是男女主角;王熙凤是贾母的红人,王夫人的侄女,背靠大山,是贾府家务的实际掌权人。‎ ‎【焦点讲练】‎ 一.作者为什么选择林黛玉进贾府时介绍这么多人物出场?‎ ‎1.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条理井然。‎ ‎2.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面,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巧妙而自然。‎ 二、本文交代人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1.人物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当,虚实兼用。对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人物详写,对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贾氏三姊妹则略写;对贾母、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等出场人物是实写,而对贾政、贾赦等未出场的人物则属于虚写;对贾宝玉、王熙凤等是单独写,而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惜春等只作集体介绍。‎ ‎2.这样描写不但笔法变化多姿,而且在众多人物中可使描写重点突出。‎ 三、试以王熙凤为例,说说作者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特点?‎ 鉴赏王熙凤的性格 思考:‎ ‎1.王熙凤的出场有怎样的特点?从林黛玉的纳罕中可看出什么来?‎ ‎2.从王熙凤的肖像中,你能看到什么?‎ ‎3.贾母怎样戏谑王熙凤的?说明什么?‎ ‎4.王熙凤对林黛玉说了什么?这又说明了什么?‎ 22‎ ‎5.王熙凤为林黛玉流了眼泪,该如何看待?‎ 讨论明确:‎ ‎1.王熙凤的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可见其放诞无礼,地位特殊。(注意与因老祖宗在场,‎ ‎2.通过写肖像描写刻画人物性格:从其头饰、裙饰等看出其极其华丽,连林黛玉都觉惊诧不已,以此炫耀其在贾府的特殊身份、显赫地位,又可从中看出她生性奢侈,对荣华富贵无满足的追求,还可看出她的贪婪与俗气。“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可看出其美丽与狡黠。貌似可喜,实则可畏。‎ ‎3.老祖宗戏称其为“凤辣子”,一可看出王熙凤的心直口快;二可看出王熙凤深受老祖宗的喜爱。‎ ‎4.语言描写极其传神,边讨论边明确。“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可见其邀宠取幸的本领,“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不仅贾母听了高兴,连刑、王二位夫人也高兴,还不得罪迎春姐妹,可见其八面玲珑;“只可怜我这妹妹这么命苦……”,说着还:“用帕拭泪”,但后面“忙转悲为喜”,却揭示出她出色的表演,只有一个目的,取悦贾母。而后一连串的问话,更是为了体现她的能干,体现她在贾府的独特权力。‎ ‎5.让学生揣摩人物语气朗读、表演。‎ ‎6.思维提升:王熙凤形象总结 黛玉纳罕 反衬其在贾府中的特殊身份和地位 令人生畏(笑里藏刀)‎ 令人生厌(虚荣心强)‎ 浓墨重彩的肖像描写 心直口快 凤 辣 子 深受贾母喜爱 对黛玉的语言及行动:邀宠取幸、善于逢迎、八面玲珑、权谋机变 ‎1.描写方法: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不同人物对她的评价:①“放诞无礼”。②“凤辣子”);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 ‎2.王熙凤:漂亮泼辣、贪婪俗气;精明能干、惯于逢迎拍马和玩弄权术。‎ 四、本文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又哪些手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1.个性鲜明的外貌描写。‎ ‎2.先声夺人的出场描写艺术。‎ ‎3.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 ‎4.个性化的语言、神态、行动描写。‎ ‎5.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当堂练习】‎ 22‎ 一.王熙凤和黛玉相见时,携着黛玉的手,细细打谅,是因为她喜欢黛玉吗?她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解析】这是一处极为精彩的动作描写,也是精彩的细节描写。联系课文和全书,可知王熙凤是一个心狠手辣、而又惯于阿谀奉迎的人,分明是见贾母疼爱外甥女,借机博取贾母欢心。‎ ‎【答案】她这样做并非真正喜欢黛玉,而是做给贾母看的,表明自己和贾母一样喜欢黛玉,以博取贾母的好感。‎ 二.“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对这句话的理解,选出恰当的一项( )‎ ‎① 王熙凤夸贾母的外孙女比孙女美。‎ ‎② 夸贾母的外孙女的同时也夸孙女。‎ ‎③ 认为林黛管贾母叫奶奶贾母更高兴。‎ ‎④ 王熙凤转弯抹角地对黛玉母亲表示不满。‎ ‎⑤ 王熙凤的意思是称颂"老祖宗"的福泽深厚。‎ ‎⑥ 自己以前没见过真正标致的人儿。‎ ‎⑦ 要说风度气派,还是贾母最美。‎ ‎⑧ 极力称赞黛玉相貌出众。‎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④⑤⑥⑧   C.②⑤⑧   D.⑦⑧‎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语言的能力,答这类题要注意揣摩语言的弦外之音,体察人物的性格特点。熙凤说的是“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所以①错,②对;③④于文无据,错;“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意思是“标致”的见过,没见过“标致”到这样程度的,⑥错;⑤与⑦比,⑤分析得较为准确。‎ 心理学家说:千万不要在一个女孩面前夸另一个女孩漂亮(尤其是男生)。但王熙凤这样做了,不仅没有得罪其他人,反而博得更多的欢心。只一句话,就把在场的主要人物一一拍遍。可见王熙凤的八面玲珑,不愧阿谀逢迎的高手,堪称“红楼第一拍”,这个马屁堪称极品马屁:一言三拍。‎ ‎【答案】C ‎【相关链接】 王熙凤的拍马艺术 不是任何场合、任何情景之下都是适宜于拍马屁的。拍得乖巧,拍得让人喜欢而不反感,是极不容易的事。且看第三十八回,写贾母带着一大家子人在水池上的藕香榭欣赏风景,心里高兴,就说起小时候在枕霞阁玩儿,不小心失脚掉进了水里,几乎没淹死,救起来头上却碰破了一块,现今鬓角上还有指头顶儿大的一个窝。在这种情景之下,你说:“老祖宗,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太平淡;你说:“老祖宗,有窝儿这叫残缺美。”对于老太太来说,美已经是过去时了,更何况是残缺美。可见这个拍马的难度系数是9.8,非一般功力所能为也。那么王熙凤说的是什么呢?她说:“那时要活不得,如今这么大福可叫谁享呢?可知老祖宗从小儿的福寿就不小,神差鬼使碰出那个窝儿来,好盛福寿的。寿星老儿头上原是个窝儿,因为万福万寿盛满了,所以倒凸出些来了。”王熙凤专从福、寿两方面发挥,贾母听了怎么会不高兴?几句话就活脱脱地画出了凤姐的世故聪明,所谓 22‎ ‎“大拍无形”啊!‎ ‎【课后提升】‎ 阅读下段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①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瑛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络裙②。一双丹凤三角眠,两弯柳叶吊梢眉③,身量苗条,体格风骚④,粉面含春成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一个有名的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⑤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赔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了,因笑道: “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竞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⑦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 “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 “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竞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 “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⑧‎ ‎1.对第一句有四项分析,其中一项分析得不适当,请选出( )‎ A.写王熙凤出场,恍若是用了先声夺人的手法----人末到,声先到的手法。‎ B.这句描写表现了王熙凤对林黛玉的热情欢迎,真诚关怀,以来迟了为歉。‎ C.这句描写表现了王熙凤在老太太心里是一个受宠爱的人物。‎ D.这句描写表现了王熙凤对人面上一盆火,实际未必是真情的虚情假意。‎ ‎2.对王熙凤衣着打扮的描写表现了( )‎ A.荣国府当家的主子奶奶应该具有的身份,写得十分得体。‎ B.王熙凤是个年轻的媳妇,爱美之心与诸人同,这种描写表现了她爱美之心。‎ C.王熙凤炫耀自己的富贵,她的生活观念俗不可耐。‎ D.为了迎接远方来客,穿着打扮得符合迎客的礼貌,不能被林黛玉笑话。‎ ‎3.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这两句肖像描写,表现了( )‎ A.王熙凤的刁蛮,不懂礼法。‎ B.古典美人的特点并兼有些英气。‎ C.王熙凤抚媚智慧。‎ D.王熙凤的泼辣、厉害、无情。‎ ‎4.“身量苗条,体格风骚”这两句写出了( )‎ A.王熙凤的身材修长匀称,姿容俏丽。‎ 22‎ B.王熙凤的身材阿娜抚媚,才气外溢。‎ C.王熙凤的身材修长美丽,气度不凡。‎ D.王熙凤的身材婷婷,作风不大正派,暗指她与贾蓉的不正当关系。‎ ‎5.“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两句描写表现了( )‎ A.王熙凤对人是脸上一盆火,肚里一把刀。‎ B.王熙凤对人是故作热情,其实是虚情假意。‎ C.王熙凤对人是看风使舵,以热情待人,可交的、有用的就对人好,反之则一脚踢开。‎ D.王熙凤阴险毒辣,却也有热烈真情的一面,人的性格是多重而复杂的。‎ ‎6.老太太说王熙凤叫“辣子”,这是(多项选择)( )‎ A.戏谑之言,玩笑话,实无贬意。‎ B.老太太宠爱王熙凤,这是宠她的一种表现。‎ C.虽是玩笑话,曹雪芹也借此点出了王熙凤的性格核心:辣。‎ D.老太太虽宠她,却也对她的放诞元礼微有不满,因此略加讥刺。‎ ‎7.画横线这句话表现了王熙凤( )‎ A.为了巩固自己在老太太心中受宠的地位,故意夸赞林黛玉,讨老太太的欢喜。‎ B.为了讨好林黛玉,博得林黛玉对自己的欢心,巩固自己的统治荣府的地位。‎ C.她赞美林黛玉却用“嫡亲孙女”作比,这样既使林黛玉对自己有个好印象,又讨好了老太太,又没得罪在座的“三春”,可谓八面玲珑,谁也不得罪。‎ D.她用“三春”之美来夸赞林黛玉,是为了说明她也重视林黛玉,也怕将来林黛玉做贾宝的妻子夺了她掌的荣府的权。‎ ‎8.给文中画横线的这个句子画出朗读时的逻辑重音,并说明逻辑重音的字所含的意思。‎ 也只管告诉我 ‎(1)逻辑重音是:‎ ‎(2)意思是:‎ 参考答案:1.B2.C3.D4.D5.A6.ABC7.C8. (1)逻辑重音是: 我 ‎(2)意思是:炫耀自己的执掌贾家大权的地位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鉴赏了解林黛玉、贾宝玉的性格特征;‎ ‎2.技能目标:通过鉴赏掌握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 ‎【使用说明】‎ ‎1.10分钟课前独立完成导学案.  ‎ ‎2.20分钟讨论、交流、质疑,老师点拔.‎ ‎3.10分钟当堂训练.       ‎ ‎4.5分钟巩固、记诵、小结.‎ ‎【预习热身】‎ 22‎ 阅读《西江月》二词,完成下列问题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孝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1.对两首词中某些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纵然生得……草莽”一句中,“草莽”指丛生的杂草,比喻没有学问,这里的学问当然是借统治阶级的眼光来看的。‎ B.“行为偏僻性乖张”是指宝玉要求独立不羁、个性解放,正表现了他对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孔孟之道的大胆挑战与批判。‎ C.“愚顽怕读文章”指宝玉只知在内帏中厮混,所有文章他都厌恶,包括《四书》、《西厢记》、《牡丹亭》等都怕读,也是他厌恶功名利禄的表现。‎ D.“那管世人诽谤”则更是对他叛逆性格的赞扬。‎ ‎2.文中写道“《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恰”字则体现在该词所采用的手法上,其手法是 ( )‎ A. 似贬实褒 B.似褒实贬 C.似褒似贬 D.反面衬托 ‎3.下面关于《西江月》二词内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二词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宝玉,实际上却是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 B.二词对宝玉的不谙世务、不喜读书、不思进取的不肖行为作了批判。‎ C.二词预示了作为封建贵族家庭里的富贵闲人的不幸结局——富贵分散,家道败落。‎ D.《红楼梦》续书的结尾,宝玉高中乡魁,荣受朝封,光耀祖上,又生贵子,继承祖业,与“天下无能第一”相矛盾,继续写违背了曹雪芹写贾宝玉的原意。‎ 参考答案:‎ ‎1.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察词中语句的理解。‎ 答案:C C项中“所有文章他都厌恶,包括《四书》、《西厢记》、《牡丹亭》等都怕读”一句有错误,首先贾宝玉并非讨厌所有文章,他只是厌恶用作敲门砖求取功名利禄的四书五经,而对于《西厢记》、《牡丹亭》等追求个性解放,追求美好爱情的书,他是爱不释手的。‎ ‎2.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察词作所用手法。‎ 答案:A ‎3.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察词的内容的概括评价。‎ 答案:B B项概括有错误。二词并非“对宝玉的不谙世务、不喜读书、不思进取的不肖行为作了批判”,从第二题我们可以知道该词运用了似贬实褒的手法,因此我们可以作出判断,二词不仅没有对进行批判,反倒对他进行了不遗余力的赞扬。‎ ‎(1)选出对“膏粱”理解正确的一项()‎ A.膏药和高粱 B.肥肉和精米 C.膏药和高粱,指身体不好的人。‎ 22‎ D.肥肉和精米,借指富贵子弟。‎ ‎(2)选出对“可怜辜负好韵光,于国于家无望”解释正确的一项()‎ A.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真是可怜,对国家对家庭都没有希望。‎ B.对不起大好时光真是可怜,对国家对家庭都不存在什么希望。‎ C.可惜对不起大好时光,对国家对家庭无指望。‎ D.可惜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对国家对家庭都无希望。(没有大用处)‎ ‎(3)对《西江月》二词理解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西江月》二词和对贾宝玉出场前的侧面勾勒、出场后的肖像描写,是课文中对贾宝玉性格描写的三个重点。‎ B.《西江月》似贬实褒,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 C.贾宝玉是封建贵族子弟的一个代表,这两首词采用幽默含蓄的手法,揭露封建大家庭后继无人的事实,暗示封建社会必然灭亡。‎ D.所谓“似傻如狂”,“草莽”,“不通世务”,“偏僻乖张”,实际上是贾宝玉卓然独立,与世俗传统相背离的表现。‎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A.对比B.对偶C.反语D.借代 参考答案:‎ ‎(1)D(2)D(3)C(4)B ‎【焦点讲练】‎ 一.试分析作者描写贾宝玉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特点?‎ ‎(一)描写方法 ‎1.出场前的侧面描写:‎ 介绍了一般人对宝玉看法和他在贾府中的地位。许多人对宝玉持贬斥态度:‎ ‎(1)王夫人:是个“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 ‎(2)黛玉:曾听母亲说“衔玉而诞”的表哥“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 这些贬斥说明贾宝玉所作所为与封建正统观念相抵触,与世俗常情格格不入,他是封建阶级的叛逆。‎ ‎(3)两首《西江月》:表明贾宝玉作为封建统治阶级逆子贰臣。‎ ‎2.外貌描写(出场后的侧面描写):‎ 课文中对宝玉的外貌描写是通过黛玉的眼睛写出的,在黛玉看来宝玉却是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不但看不出有什么惫懒与懵懂,而且感到非常眼熟,产生亲热感。使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3.行为描写:‎ ‎“通灵宝玉”在别人看来是他的命根子,但他并不看重。现在黛玉也没有,更增加了他的反感。“摔玉”‎ 22‎ 表现了宝玉对所谓天命的反抗,对世俗的否定,对封建礼教的蔑视,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他追求人人平等的思想。‎ ‎4.语言描写:‎ 初见黛玉,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送完字,又问“可也有玉没有?”,……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二)人物形象小结:‎ ‎1.强烈的叛逆性格; 2.追求平等自由;3.尊重欣赏女子(女尊); 4.追求爱情自由。‎ 二.试分析作者描写林黛玉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特点?‎ ‎(一)描写方法 ‎1.侧面描写 ‎(1)宝玉眼中的黛玉 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似蹙非蹙:多愁善感;‎ 罥烟眉:眉黛如一抹轻烟,清、淡、秀;‎ 含情目:多情;愁情生妩媚(风韵),病体生娇怯(情态)。‎ 两靥愁、一身病:体弱多病;‎ 闲静……行动……:姣花照水——柔情媚态,弱柳扶风——婀娜之美。超尘脱俗的空灵。‎ 心较比干多一窍:脂砚斋评:多一窍固是好,然则未免偏僻了,所谓过犹不及是也。心思细密,想的太多。性格决定命运(悲剧之源)。‎ 病如西子胜三分:美比西施;病态美(清新脱俗、铅华洗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表现其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 ‎(2)众人眼中的黛玉 ‎……言谈举止不俗,身体面庞怯懦不胜……‎ ‎(3)熙凤眼中的黛玉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这通身的气派……‎ ‎2.黛玉的心理描写 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3.语言描写 邢夫人“苦留吃过饭去”黛玉回答“舅母爱惜辞饭,原不应辞……”‎ 贾母和宝玉问其读何书的不同回答(“刚念了四书”“ 不曾读……些须认得几个字”),充分表现了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的敏感、谨慎、细心、多疑的性格特点。‎ ‎4.行动描写 吃饭时“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 22‎ 拜访时“曲曲折折走了很多路”‎ ‎(二)人物形象小结 ‎1.气质脱俗,美貌多情; 2.弱不禁风,多愁善感;‎ ‎3.孤高自尊,行为谨慎; 4.敏感细心,生性多疑。‎ ‎【当堂练习】‎ 下面是《红楼梦》里的最精彩情节之一“宝黛初会”,读后回答问题。‎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 :“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 ‎1.宝黛初会时,黛玉“便大吃一惊”,宝玉是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这与原著中的那一情节相照应?‎ ‎【解析】这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的运用。第一回中写到过“木石前盟”,也就是跛足道人和癞头和尚所说的前世“未了的孽缘”。‎ ‎【答案】木石前盟。‎ ‎2.“宝黛初会”这一细节,栩栩如生地展示了人物性格。对与宝黛的描写,所用手法有何不同?体现了人物的什么不同特点?‎ ‎【解析】高明的作家,采用什么样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是与要表现的人物身份性格特点相契合的。抓住宝黛的不同身份和性格特点,这道题就不难破解。‎ ‎【答案】(1)写黛玉侧重写心理活动,写动作是“见”,这对于羞涩的少女,这是得体的,与黛玉的性格身份特点相同特点。而写宝玉是侧重语言和动作,“笑”,“看罢”“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这符合宝玉无拘无束,率真人性的性格。‎ ‎3.宝玉、黛玉相见时,作者对黛玉的服饰只字未提,原因是( C )‎ A.为了行文简洁,突出人物形象特点。‎ B.黛玉服饰平常,没有什么特别。‎ C.在宝玉眼中,服饰是不屑之物,所以视而不见。‎ D.宝玉是个懵懂顽童,不注意服饰细节。‎ ‎【解析】在这一节中,黛玉的形象是从宝玉的观察角度去写的。宝玉的性格特征之一就是纯真任性,C项与宝玉性格特点最吻合。‎ ‎【答案】(1)写黛玉侧重写心理活动,写动作是“见”,这对于羞涩的少女,这是得体的,与黛玉的性格身份特点相同特点。而写宝玉是侧重语言和动作,“笑”,“看罢”“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这符合宝玉无拘无束,率真人性的性格。‎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 22‎ ‎‘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1.在宝黛初会这段文字中,主要从四点写了宝玉的言行,请各用两个字分别概括 ‎(1)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4)___________‎ ‎2.宝玉为何给黛玉取字“颦颦”‎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前文贾母问及黛玉念何书时,黛玉回答:“只刚念了《四书》。”可这里回答宝玉同样的问题时却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说说哪个回答是如实回答,这前后矛盾的说法又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宝玉被探春讥笑说他“杜撰”时,他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这反映了宝玉怎样的性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宝玉骂“通灵宝玉”:“连人之高低不择……”这句话和文中哪句话相呼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宝玉“摔玉”这一举动有何思想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打量交谈送字摔玉 ‎2.(1)与黛玉的名有联系  (2)和黛玉的神态(眉尖若蹙)有联系 ‎3.发现贾母不喜欢女子读书,觉得自己有不谦之嫌,觉自己的回答有些失口,这样的回答体现了她寄人篱下那种小心谨慎的态度。‎ ‎4.对封建正统思想的反叛。‎ ‎5.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6.追于人人平等,不愿与众不同的民主思想意识。‎ 22‎ ‎【课后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熙凤)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宝玉)待细看过黛玉形容,便对贾母说见过黛玉。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顿时发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 ‎1.熙凤和宝玉在见到黛玉后,都提了三个问题。从描写技巧看同属语言描写,但却表现了人物的 不同性格特点,那是因为作者在具体描写时做了怎样不同的处理?‎ ‎(1).宝玉的性格特点是率真任性。他问了三个问题,却是一问一顿,必定要等到妹妹的回答,这是真心的关怀,是真纯;得知妹妹无字而后送字,并杜撰理由,大发议论,还是真纯:亲切和睦,尽在其中。而摔玉事件更集中反映了宝玉天真率直性格,他认为玉的“通灵”要择“人之高下”,自己比不上这神仙似的妹妹,不配拥有这玉。这一举动机心全无,决非矫揉作态,而是率性而为,平等待人,真纯自然。‎ ‎(2).熙凤则不然。她一连问了黛玉三个问题:年龄、读书、身体,表面一看,快人快语,待人爽朗而热情,对黛玉各方面的情况都十分关心。但实际上,她真是在关心黛玉吗?细细读来,不是,她都没等人家回答呢!她的目的是什么呢?接下来的两个“只管告诉我”,以及询问婆子们的两句话和接着下的一道命令,令我们有些感觉了:贾府中谁说了算?我便是贾府中说话算数的主!可见,她的“热情”的话语只能有一个目的,就是要把她在贾府中的特殊身份和地位明白地告诉黛玉:听我的,没错。‎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见识与《红楼梦》相关的考试题,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 ‎2.技能目标:通过鉴赏分析、运用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使用《红楼梦》材料作文;‎ ‎【使用说明】‎ ‎1.10分钟课前独立完成导学案.  ‎ ‎2.20分钟讨论、交流、质疑,老师点拔.‎ 22‎ ‎3.10分钟当堂训练.       ‎ ‎4.5分钟巩固、记诵、小结.‎ ‎【预习热身】‎ 新题型综述语言运用灵活生动 ‎(2006年安徽省)请从下列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中任选一组,说明你更喜欢其中哪一位,并陈述理由。‎ 第1组:孔子与庄子 第2组:项羽与刘邦 第3组:李白与杜甫 第4组:林黛玉与薛宝钗 ‎【要求】①对所选组中两个人物或形象进行比较。②不出现常识性错误。③字数在50~70字之间。‎ ‎【分析】此题的命题灵感显然来自于2004年福建省的作文题。虽然《大纲》给我们中学生列出了一大串阅读篇目,但应试教育就如一张密密匝匝的罗网,那些震烁古今的人物和一个个多姿多彩的文学形象只能在狭窄的缝隙间苟且生存。如今,看到上面这一文题的时候,只想再说一声:感谢命题者,他是通过一种恰当的方式引导着一条正确的文学之路。解答此题要注意这两点:一是要有明确的观点,力求在比较中展现个人的倾向;二是要实事求是,尊重史实。‎ ‎【示例】综观《红楼梦》,宝钗关注的是制度,是社会的规范,她是为别人活着的;黛玉关注的是个体,是本质的生命,她是为自己活着的。所以我更爱后者。‎ ‎【焦点讲练】‎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曹雪芹 一语未了,忽听外面人说:“林姑娘来了。”话犹未完,黛玉已摇摇摆摆的进来,一见宝玉,便笑道:“哎哟!我来的不巧了!”宝玉等忙起身笑让坐,宝钗笑道:“这是怎么说?”黛玉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钗道:“这是什么意思?”黛玉道:“什么意思呢:来呢一齐来,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明儿我来,间错开了来,岂不天天有人来呢?也不至太冷落,也不至太热闹。——姐姐有什么不解的呢!”‎ 宝玉因见他外面罩着大红羽缎对襟褂子,便问:“下雪了么?”地下老婆们说:“下了这半日。”宝玉道:“取了我的斗篷来。”黛玉便笑道:“是不是?我来了他就该走了!”宝玉道:“我何曾说要去?不过拿来预备着。”‎ ‎……薛姨妈便命人灌了上等酒来。李嬷嬷便出来道:“姨太太,酒倒罢了。”宝玉笑央道:“好妈妈,我只喝一盅。”李妈道:“不中用,当着老太太,太太,那怕你喝一坛呢!不是那日我眼错不见,不知那个没调教的,只图讨你的喜欢,给了你一口酒喝,葬送的我挨了两天骂!……”薛姨妈笑道:“老货!只管放心喝你的去罢!我也不许他喝多了。就是老太太问,有我呢。”……那李妈听如此说,只得且和众人吃酒去。‎ 这里宝玉又说:“不必烫暖了,我只爱喝冷的。”薛姨妈道:“这可使不得:吃了冷酒,写字手打颤儿。”宝钗笑道:“宝兄弟,亏你每日像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要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要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拿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从此还不改了呢,快别吃那冷的了。”宝玉听这话有理,便放下冷的,令人烫来方饮。‎ 22‎ 黛玉嗑着瓜子儿,只管抿着嘴儿笑。可巧黛玉的小丫环雪雁走来给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我了呢!”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叫我送来的。”黛玉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宝玉听这话,知是黛玉借此奚落他,也无回复之词,只嘻嘻的笑了一阵罢了。宝钗素知黛玉是如此惯了的,也不理他。‎ ‎……说话时,宝玉已是三杯过去了。李嬷嬷又上来拦阻。宝玉正在个心甜意洽之时,又兼姐妹们说说笑笑,那里肯不吃?只得屈意央告:“好妈妈,我再吃两杯就不吃了。”李嬷嬷道:“你可仔细分儿老爷在家,提防着问你的书!”‎ 宝玉听了些话,便心中大不悦,慢慢的放下酒,垂了头,黛玉忙说道:“别扫大家兴!舅舅若叫,只说姨妈这里留住你。——这妈妈,他又该拿我们来醒脾(——开心)了!”一面悄悄的推宝玉,叫他赌赌气;一面咕哝说:“别理那老货!咱们只管乐咱们的!”那李妈也素知黛玉的为人,说道:“林姐儿,你别助着他了!你要劝他,只怕他还听些。”黛玉冷笑道:“我为什么助着他!——我也不犯着劝他。你这妈妈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又给他酒吃,如今在姨妈这里多吃了一口,想来也不妨事。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在这里吃,也未可知。”李嬷嬷听了,又是急,又是笑,说道:“真真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利害。”宝钗也忍不住笑着把黛玉腮上一拧,说道:“真真的这个颦丫头一张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欢也不是。”‎ 薛姨妈一面笑着,又说:“别怕,别怕,我的儿!来到这里,没好的给你吃,别把这点子东西吓的存在心里,倒叫我不安。只管放心吃,有我呢!……”因命“并烫些酒来,——姨妈陪你吃两杯,可就吃饭罢。”宝玉听了,方又鼓起兴来。‎ ‎4.林黛玉到梨香院,一看到宝玉,就说:“我来的不巧”,其弦外之音是什么?‎ ‎5.薛姨妈、薛宝钗、李嬷嬷之人都反对宝玉喝(冷)酒,他们的理由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由此可见,三人劝宝玉的动机也是不同的,他们动机各是什么呢?‎ 薛姨妈的理由: 动机:‎ 薛宝钗的理由: 动机:‎ 李嬷嬷的理由: 动机:‎ ‎6.结合上文来看,①“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②“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等句中加点词实际指代意义是什么?‎ ‎①句:“他”表面是指 ,实际是指 ‎“我”表面是指林黛玉,实际是指 ‎②句:“你”表面是指 ,实际是指 ‎7.“宝玉听这话,知是黛玉借此奚落他”一句中,“此”指代什么?林黛玉奚落他什么?‎ ‎“此” ‎ 林黛玉奚落的是: ‎ ‎8.体会本节选部分(后三段)宝玉的心理变化。请简叙这一变化过程。‎ 22‎ 宝玉的心理变化:‎ ‎9.在宝玉喝(冷)酒这一事中,林黛玉先没有像众人一样劝阻,而后又干脆极力怂恿,这里表现出林黛玉什么性格来?‎ 答案;‎ ‎4.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对黛玉之言言外之音的揣摩。‎ 答案:打扰了宝玉和宝钗的相会,故意说“不巧”,语含讥刺。‎ ‎5.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察通过人物语言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答案:薛姨妈的理由:“写字手打颤儿” 动机:为宝玉的前途 薛宝钗的理由:“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 动机:为宝玉的身体 李嬷嬷的理由:“葬送的我挨了两日骂” 动机:为了自己,怕负责任 ‎6.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察代词双关义的理解。‎ 答案:①紫鹃 宝钗 林黛玉 宝玉 ②雪雁 宝玉 ‎7.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察代词所指代的内容以及对林黛玉之言深层含义的理解。‎ 答案:“此”指雪雁送手炉” 林黛玉奚落的是:宝钗劝宝玉不要喝冷酒时表现出的关切,而宝玉听从了她的话。‎ ‎8.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察人物的心理变化流程。‎ 答案:喜—一忧—一喜(心甜意洽—一垂了头—一心中不大悦一—方又鼓起兴来)‎ ‎9.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对人物性格的分析把握。‎ 答案:前者表现出林黛玉深感寄人篱下,“步步留心,时时如意”的谨慎,所以不能像众人一样表现自己的心态。后者表现出林黛玉身上的反抗精神——对封建专制的反抗。‎ ‎【课堂阅读】‎ 以《红楼梦》为素材的高考优秀作文 ‎1.2005高考浙江卷满分作文(话题作文:唐诗曰一叶落而天下知秋宋诗说春色出墙来“一叶飘落而知秋 一叶勃发而见春”寻常事物往往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在有限中,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作文,题材:诗歌除外。)‎ 一曲红楼 万声叹息 舒芜先生在给《红楼梦》作序的时候曾经说过:“《红楼梦》的可贵不仅在于文学价值的高深,更是因为《金陵十二钗》唱出了封建末期女性的觉醒。”‎ 一曲红楼,万声叹息。是那样世态炎凉,贫富悬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2‎ 的社会,而这样的社会黑暗的形成根源即是阶级的不平等,人性的不纯真,更是性别地位的不公正。红楼一梦,写尽了大观园的繁盛,写尽了豆蔻年华的热烈,亦写尽了这所有盛大繁华掩盖之下因男尊女卑而引起的重重悲剧。那样一个个灵动鲜活的生命,有纯洁善良的心灵,有感动世间的美丽,有字字珠玑的清好词工,却只能在那个被成年男子控制之下的凄冷社会里唱出一曲又一曲的悲歌:被折磨至死的迎春;青春守寡的是李纨;远嫁的探春;孤守青灯泥佛的是惜春;含冤而死的是可卿;跳井而死的是金钏……这样的红楼,这万般叹息,是为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而潸然泪下的感慨,对这个人情冷暖世间的无情的鞭笞。‎ 一曲红楼,万声叹息。这叹息不仅是对大观园里所有女性的怜惜和同情,更是为女性觉醒而高歌的铿锵之词。小小大观园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这“温柔富贵乡”里有勾心斗角,有凶残强暴,有尊卑之分;在这样“烈火烹油”的世界里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许多清新的形象,不为世俗所染,用高洁的姿态冷眼旁观。而林黛玉便是这些鲜活形象最好代表,这个世界仙姝寂寞林在大观园里既是主又是客,这特殊的地位使她清醒看到世间的各样清寂,大观园“游丝软系飘香榭”的热闹在她眼里只是“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惊寒。所以她会认识到自身的可贵,会为自己贞洁的爱情而努力,所以她会听到曲中唱词“如花美春,似水流年”的时候仿佛置身凡尘之外,为女性的尊贵而动容。这样的红楼,这样的万般叹息,将世间生灵的觉醒寄寓于一园之中,却让人们看到燎原星火带来的欣喜。‎ 一曲红楼,万声叹息。曹雪芹用尽沧桑的老眼,墨香四溢却又锐利的笔尖在这红楼集积所有情思,感叹了黑暗与觉醒,道尽了那个世界的种种流连……‎ 点评:‎ 从文章写法来说,本文仅仅是根据《红楼梦》这个个案,分析了女性在当时所遭受的不公,“小小大观园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用这个句子扣住话题,这样的文章显得构思相当简单,立意也不能说有多少出众。文章之所以获得满分,原因是作者巧妙调动了自身的知识积累和语言积累,有多少考生能够熟知文章写林黛玉的词句,而作者却能够自由而灵活地信手拈来,旧瓶装新酒,老话题就显出新意来了。而“一曲红楼,万声叹息”的复沓,使文章余韵绵绵,令人从《红楼梦》这个个案中延伸出无穷思绪,显示出作者良好的写作功底。‎ ‎2.2003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判断 宝钗鸣冤 小女子宝钗近日出了大观园来到世间游玩一番,才发现世人对我有诸多非议,小女子我实在是冤枉啊!‎ 人们都偏爱弱不禁风的林妹妹,提到我便一个个咬牙切齿,有的骂我虚伪做作,有的指我贪图名利,有的责我破坏他人美好感情……这都是因为他们用有色的眼镜看我的缘故。‎ 我承认我与林妹妹相比,的确有些圆滑世故,但这并不是我的错。我随母亲、兄长借居在贾府,我的母亲性格温和,哥哥又是一个无法无天的混世魔王,后来又娶了一个凶神恶煞般的嫂子,如果我不处处留意,事事小心,怎么能使母亲和我在这样的漩涡中得以生存呢?但有些人却骂我虚伪,收买人心,难道我关心每一个人也有错吗?我不过是希望母亲和自己能和周围的每一个和平相处罢了。   有人找出我曾写过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说我一心想着名利富贵。这又是对我的大偏见。大家是否忘了我是为了选秀女才上京的?作为一个从小便被教育“三从四德”的大家闺秀,当我面临着改变命运的一次机会,难道我不能对自己的未来有些许的憧憬、期盼?而且我还在螃蟹诗中抒发了对这黑暗世道的痛恶,使姐妹们大呼痛快,这也是我的诗文,为什么人们却忽略了呢?‎ 22‎ 木石前盟的确感人,可金玉良缘并不是我一手策划出来的,我也在追寻着自己的爱情呀!当宝玉挨打时,我不也真情流露了吗?但林妹妹那红肿的双眼博得了大家的同情,人们对我自然视而不见了。调包计给我招来一片骂声,可谁又知道当我听到宝玉的一声声“林妹妹”时,我的心中也痛苦万分呢?我得不到自己追求的爱情,还承担着破坏别人感情的骂名,谁又曾为我说过一句公道话呢?‎ 人们之所以对我有许多偏见,是因为他们都带着喜欢林妹妹而讨厌我的心情来看我,看我的一言一行,看我的一词一句……其实就连林妹妹也能用公正的目光看我,后悔以前误会了我,为什么其他人不能呢?但愿世人不要以感情的亲疏远近来看人,这样小女子沉冤可以得到昭雪了!‎ 点评:文章标题新颖,作者为宝钗鸣冤,设身处地为宝钗着想,很有新意。主人公宝钗为自己辩护,入情入理,从宝钗一番独白中可以看出宝钗也是一个有才气、有知识、会处事、勇于追寻自己的爱情的小女予,世人不该用有色的眼镜看人。篇末“但愿世人不要以感情的亲疏远近来看人,这样小女子沉冤可以得到昭雪了!”令人深思。‎ ‎3.(见《祭十二郎文》第一课时后作文链接)‎ ‎4.作文题:心灵的选择 送玉僧妙语如珠解心结 贾宝玉前思后想出家门 按: 宝玉失玉,终日痴呆,有僧送玉,与之畅谈,后,宝玉抛妻弃子,出家为僧。‎ 那和尚已经走了,宝玉缓缓地在屋中踱着步子,脸上有着从没有过的成熟。‎ 宝玉环视着这间华丽的屋子,像一个奢侈的梦。虽然他从小在这里长大,也习惯了这种锦衣玉食的生活,但这一切,好像离他十分遥远,他在心中诵了一遍佛号“一切繁华,尽皆泡影。”他知道,外面啁啁啾啾的鸟叫声是从大观园里传来的,那是一个“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也是一个魔窟,吃掉了无数的好女儿。晴雯的倩影浮现在他的眼前,宝玉嘴角一动,脸上现出一丝温柔。‎ 外面静静的,没有一丝声音,宝玉知道,所有的人都在外面听消息,“宝二爷”是这个家的重心,谁不关心?老太太、林妹妹虽已故去,可是还有王夫人、贾政,有宝钗、有袭人,她们都关心他。宝玉想着宝钗,他那温柔的妻,美丽飘逸,像山中高士,如今已有了身孕;宝玉想着贾政,他严厉的父亲,把兴家的希望全寄托在自己身上;宝玉想着袭人,负重十余年只为一个名分;宝玉想着兰儿,他热衷功名的侄儿……宝玉的心乱了,怀疑起自己的选择。‎ 和尚的话还响在耳边:“冲破藩笼,归却本来。”宝玉长叹一声:“不容易呀!”自黛玉故后,宝玉便对家中失去信心,只是他舍不得这种衣食丰足的生活,抛不下温柔美丽的娇妻,忘不了父母亲朋的期待,过不了古佛青灯的生活,他没有勇气走出贾府。宝玉心中矛盾,整日浑浑噩噩,直到和尚来送玉。‎ ‎“我本顽石,为补天而生,已失却心灵伴侣,不能失却本来。”宝玉喃喃。“这个世道越来越不堪了,贾府里只有两个石狮子是干净的。珍大哥、琏二哥、蓉儿、蔷儿的不学无术,荒淫无耻,女儿家玷污上八股风气,这片天已残破不堪了。”宝玉想。宝玉决定出去给自己的心灵找一片自由的天空,或许,是自己打造一片天空的时候了。‎ ‎“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居兮,我与谁同;从我去兮,归彼大荒。”宝玉狂歌出门,众人呆了。惟宝钗珠泪双抛,暗明宝玉心意,“他要的,不是温柔,不是富贵,更不是功名,或许,这才是他最好的选择。”‎ 22‎ ‎【点评】‎ 作为考场限时之作,这篇作文当属上乘。文章有“三妙”显而易见。‎ 一是妙扣命题。标题概言宝玉有“心结”,且为此“前思后想”,简言道出心灵的抉择状态,而“出家门”则点明抉择之向。文中细言宝玉之心如何系于贾府衣食、亲人,却又控于僧人之语,终又狂歌而走,抉择命运之状跃然纸上。‎ 二是妙构全文。“按”语以精练的语言交代故事情节,偏不言宝玉如何抉择,将此于正文展开,可谓构思详略得当。正文前两部分以描述宝玉对贾府人与物的依恋为铺垫,后又接言他内心的矛盾及贾府的“本质”,而在中间嵌入僧人如珠的妙语,心之“结”“解”相得益彰,篇末以宝钗语直揭文章之旨,全篇思路清晰,结构浑然。‎ 三是妙合《红楼梦》之旨。此“妙”妙在以异于《红楼梦》的情节却同于《红楼梦》的题旨构思全文。可以说文章是对《红楼梦》中宝玉“心中早有一个成见”、“会那和尚后”“欲断尘缘”的再创造,作者的文学写作功底及文字工夫更明确地显示出来了。‎ 文章不足之处在于深化心灵的“妙语”力度不够,仅有八字显得单薄,构思再精严些当可弥补不足。‎ ‎【课后提升】‎ 话说“凤辣子”。‎ 写一篇三五百字的短文,说说王熙凤的“辣”。结合课文而不限于课文,就你所知,或去《红楼梦》里搜集,联系有关她的描写去谈,也可以发挥想象。‎ 22‎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