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下7.5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教案1(新苏科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初一数学下7.5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教案1(新苏科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7.5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1)‎ 教学目标 ‎1.探索并了解“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 ‎2.经历举例、操作(画图、度量、拼图)、观察、归纳、说理、交流等数学活动,提升学生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 教学难点 理解用推理的方法说明为什么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一定等于180°.‎ 教学过程(教师)‎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新课引入——问题导入:‎ ‎(1)同学们,小学里我们就已经知道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多少度?‎ ‎(2)你能举例说明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吗?‎ ‎(1)集体回答:180°.‎ ‎(2)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等于60°,和为180°;两块三角板的三个内角(30°、60°、90°与45°、45°、90°)之和也都为180°.‎ 开门见山,点出本节课所研究的问题.通过师生对话,引导学生体会说理的重要性.学生举例说明之后,教师追问:对于任意三角形,它的三个内角之和是不是等于180°呢?为什么?于是,引出下一环节的操作.‎ 探究一——画图、度量、计算 请每位同学在课堂笔记本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用量角器量出各内角的度数,并求它们的和.‎ 动手操作,交流结论.‎ 初步得出基本事实:任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 探究二——观察 利用几何画板中的课件动画演示(通过拖动三角形的顶点改变三角形的内角),再次验证“‎ 观察.‎ 进一步确认上述事实.‎ 5‎ 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 探究三——拼图 ‎(1)问:还记得小学里怎么说明“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的吗?‎ A B C ‎ ‎(图1)‎ ‎(2)请每位同学将课前发下的三角形纸片的3个内角(如图1)剪开,然后拼在一起,观察它们的和是否为180°.‎ A B C ‎ ‎(图2)‎ ‎(3)教师找出如图2、图3、图4等拼法,贴在黑板上,并标上相应字母.‎ 动手操作.‎ 通过前一环节,学生对相关结论已经深信不疑.但是,画图、度量、计算是不可能验证出所有三角形都具有上述性质的.为此,逐步引导,为下一环节的说理作好铺垫.‎ 5‎ ‎(图3)‎ A B C ‎ A B C ‎ ‎(图4)‎ ‎……‎ 探究四——说理 ‎ 优化选择适当的拼法,进行说理,从而得出结论“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 师生互动,进行说理.‎ 经历说理,体会说理的必要性.‎ 5‎ 知识应用——牛刀小试 课本P29练一练第1、3小题.‎ 口答.‎ 熟练运用所学得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口答形式能较好地看出学生对性质的掌握情况与应用意识.‎ 知识应用——例题 例1 已知,在△ABC中,∠A=40°,∠B=∠C,求∠C的度数.‎ A B C D O ‎(图5)‎ 例2 如图5,AD、BC相交于点O,∠A=50°,∠B=32°,∠C=45°,求∠D的度数.‎ 发表意见,表达观点,相互补充.‎ 参考答案:‎ 例1 在△ABC中,由∠A+∠B+∠C=180°,∠A=40°,得∠B+∠C=140°,又因为∠B=∠C,所以∠C=70°.‎ 例2 在△AOB中,由∠A+∠B+‎ ‎∠AOB=180°,∠A=50°,∠B=32°,得 ‎∠AOB=98°.又因为∠COD=∠AOB,所以∠COD=98°.在△COD中,由∠C+∠D+∠COD=180°,∠C=45°,∠COD=98°,得∠D=37°.‎ 学以致用,师生互动,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有条理的表达能力.例2得出结果之后,追问:若不给出具体角度,你能说明∠A+∠B与∠C+∠D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吗?‎ 5‎ 知识应用——练习 ‎1.在△ABC中,若∠A+∠B=90°,则 ‎△ABC一定是__________三角形.‎ ‎2.在△ABC中,若∠A∶∠B∶∠C=2∶3∶4,求∠A、∠B、∠C的度数.‎ ‎3.课本P29练一练第2小题.‎ ‎1.作答.‎ ‎2.学生代表口头交流解答思路与过程,其余学生聆听并作补充或纠错.‎ 进一步巩固新课知识,并在训练中提升学生有条理的书面表达能力.‎ 其中,通过练习1,让学生了解“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反之,“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也成立.‎ 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会正确运用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呢?说出来告诉大家.‎ 共同小结.‎ 师生互动,总结学习成果,体验成功.‎ 课后作业:‎ 课本P34习题7.5第1~5小题.‎ 课后完成.‎ 巩固、运用.‎ 5‎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