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春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集体备课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6春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集体备课》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 本学期将迎来小学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一个学期,对学生、老师来说都是一个大的挑战。本班学生是从其他三个班抽调出来的,对语文学科的学习较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平时很少有学生能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加上作文基础比较薄弱,以致于现在的成绩不是很理想。本学期将教给学生合理的学习与复习方法,希望奠定好良好的语文基础,使他们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一、教材分析 ‎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神话与传说,人间天平,科学与发现,情暖人间,中华文化,校园畅想曲。‎ ‎ 本册教材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1篇。这六组教材的编排体例与高年段前三册一致,每组由“导语”“课例”“语文百花园”三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5篇课文。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后也有思考题。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 “学习链接”,全册安排“学习链接”五次,分别在11课《飞天梦圆》、16课《穷人》、21课《青花》、22课《陆羽与》、23课《敦煌壁画》。“语文百花园”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由“温故知新”、“口语交际”或“语文大课堂”、“习作”三个栏目组成。其中,“温故知新”安排了六次,“口语交际”和“语文大课堂”分别安排了四次和两次,“习作”安排了六次。‎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本册课文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勇于探索和革命前辈献身革命的崇高品质,了解劳动人民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了人类作出贡献,受到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还要使学生从一些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学习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正确思想方法,受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启蒙教育。‎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生字80个,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能辨析学过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会认生字97个,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注意积累词语,把词语归类进行正确的搭配。能在朗读基础上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继续训练学生抓住重点句段,加深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大量积累语言,努力学以致用。能熟练背诵5首古诗词。‎ ‎3、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能根据讨论的话题,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表达清楚,有条理。‎ ‎4、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能在观察和想象的基础上,写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复习书信、读书笔记、建议书等常用应用文,养成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复习学过的九种标点符号的用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在全面完成各课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学习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得更有真情实感。要把握教学重点,在阅读中学习并掌握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一些方法。‎ 四、教学措施 ‎1、树立正确教学观,以育人为主,培养创新型人。‎ ‎2、在课堂中渗透新理念,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及合作交往等能力为主,提高学生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 ‎3、优化教学手段,积极使用电教,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4、加强读写训练,启发督促学生多读课外书,读好课外书,和好书交朋友,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同时指导学生注意积累,勤动笔,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5、做好月月清工作,及时反馈,补漏查缺,加强培优补差,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平时精心设计各类练习,不滥抄滥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6、教师团结协作,经常交流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群策群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合格的毕业生。‎ 五、教学进度 第1~2周:第一单元 第3~4周:第二单元 第5~6周:第三单元 第7~8周:第四单元 第9~10周:第五单元 第11~12周:第六单元 第13~18周:①系统复习 ‎ ‎ ②毕业测试 内 容 第一单元 神话与传说 ‎1 鲧禹治水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讲这个故事。‎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鲧禹父子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崇高精神,感悟我国远古先民的智慧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情感目标: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鲧禹父子分别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教学难点: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揭示的意义。‎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讲这个故事。‎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鲧禹父子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崇高精神,感悟我国远古先民的智慧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情感目标: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鲧禹父子分别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教学难点: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揭示的意义。‎ 一、谈话交流,导入课文 ‎ 1、让学生说说读过哪些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并说说读后的感受。‎ ‎ 2、总结学生的感受。‎ ‎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 4、齐读课题。‎ ‎ 5、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让学生说说鲧禹治水的相关故事。‎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 1、介绍《山海经》‎ ‎(这篇课文取材于我国先秦时期主要记录古代神话、地理等方面内容的古籍《山海经*海内经》。《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动物、植物、矿物、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山海经》原来是有图的,叫《山海图经》,魏晋以后已失传。《山海经》记载了许多诡异的怪兽以及光怪陆离的神话故事,长期被认为是一部荒诞不经的书。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先让学生自己说说对《山海经》的了解,如果学生说的不全,老师出示资料补充。】‎ ‎ 2、自读课文.‎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认识生字,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定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思考。】‎ ‎3、认读生字 ‎①出示生字“壤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组成词语)‎ ‎②比较字形:壤 嚷 攘 ‎ ‎ 4、理解词语 ‎ 汪洋——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 ‎ 哀求——苦苦请求。‎ 祈求——请求;恳切地希望得到。‎ 斥逐——排斥,驱逐。‎ 息壤——古代传说的一种能自生长,永不减耗的土壤。‎ 拯救——挽救;救济。‎ 滚烫——滚热。‎ 遗志——死者生前的志愿。后多指生前没有实现的志愿。‎ 大发雷霆——比喻大发脾气,高声训斥。‎ 泛滥成灾——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形成灾难。‎ 汗流浃背——浃,湿透,汗水湿透了背上的衣服。形容汗出得很多。‎ ‎【根据学生的要求理解词语,注意不要孤立得解释,要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 ‎5、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课文较长,要多找几个学生来读,注意读后的评价与反馈,养成认真读书,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6、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要点,语言简练、完整。应多找几个学生来概括,最后教师总结。】‎ 三、再读课文,加深了解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鲧和禹是怎么治水的,找到相关的内容认真的读一读。‎ ‎      四、积累词语,布置作业 ‎ 1、让学生找找喜欢的词语,抄写在词语积累卡上。‎ ‎ 2、作业:通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 ‎ 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讲这个故事。‎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鲧禹父子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崇高精神,感悟我国远古先民的智慧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情感目标: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鲧禹父子分别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教学难点: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揭示的意义。‎ 一、复习引入 ‎ 1、认读词语(课件)‎ 一片汪洋 苦苦哀求 斥逐洪水 毫不理会 悲惨遭遇 大发雷霆 ‎ 山南海北 成千上万 挖渠开山 四处横溢 泛滥成灾 不畏艰险 汗流浃背 毫不在乎 冬去春来 欢呼雀跃 兴奋不已 天寒地冻 ‎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二、研读课文 ‎1、自学提示(课件)。‎ ‎ 默读课文,思考:‎ ‎ ①鲧禹父子为什么要治理洪水?‎ ‎②鲧禹父子治理洪水的办法有什么不同?边读边画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并把自己的体会做出批注。‎ ‎③想一想鲧禹父子共同的精神是什么?‎ ‎【给学生充分读书思考的时间,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教师深入学习小组指导。】‎ ‎2、交流体会。‎ ‎●交流一:鲧禹治水的理由 ‎ (上古时代的中国闹过一次大水灾,人们受尽了洪水的折磨,便苦苦的哀求天帝驱逐洪水,可是天帝毫不理会。鲧禹父子非常同情人们的悲惨遭遇,决心帮助人们治理洪水。)‎ ‎①           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洪水会给人们带来哪些灾难。播放洪水的资料片。‎ ‎②           理解“哀求”“祈求”的含义,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③           读出人们的苦难。‎ ‎●交流二:鲧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①指名读课文的3—4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感受。‎ ‎②“息壤”是怎样宝物,神奇在什么地方?‎ ‎③天帝为什么要大发雷霆?你对天帝有什么看法?‎ ‎④           你怎么评价鲧?‎ ‎【对于鲧的评价,鼓励学生多元的理解,既要看到他的善良,不惧危险,又要看到他投机取巧的错误。】‎ ‎●交流三: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①指名读5-10自然段。‎ ‎②说说课文是怎么写禹治理洪水过程的?‎ ‎(板书:治洪前——治洪开始——治洪过程——治洪后)‎ ‎③依据描写的顺序,让学生说说最感动的地方。‎ a治洪前:‎ ‎ 句子:大禹走遍了山南海北,摸清了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况,决定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 ‎【抓住“走遍”“摸清”“引洪水入大海”等词语,理解禹治水讲究方法,非常有头脑。】‎ b治水开始::‎ 句子:大禹亲自拿着镐头,率领成千上万的人挖渠开山,疏通河道。‎ ‎【体会“亲自”一词,说明大禹以身作则,不畏艰难,才赢得人们的相应,因此也感动了神龟和应龙。】‎ c治水过程:‎ A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让学生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以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B参考资料:‎ 三过家门而不入 古时候,洪水泛滥,为了让人们能过上安定的生活,舜帝派大禹去整治洪水。大禹一去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次是在四年后的一个早晨。大禹走近家门,听见母亲的骂声和儿子的哭声,大禹想进去劝解,又怕更惹恼了母亲,唠叨起来没完,耽搁了治水的时辰,于是就悄悄地走开了。 治水六七年后,大禹第二次经过家门。那天中午,大禹刚登上家门口的小丘,就看见家里烟囱冒出的袅袅炊烟,又听见母亲与儿子的笑声,大禹放心了。为了治水大业,他还是饶过家门,赶紧向工地奔去。 又过了三四年,一天傍晚,大禹因治水来到家的附近。突然天下起了滂沱大雨,大禹来到自己家的屋檐下避雨,只听见屋里母亲在对儿子说:“你爹爹治平了洪水就回家。”大禹听得非常感动,更坚定了治水的决心,立刻又转身上路了。‎ ‎ C指导朗读,读出大禹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d治水后:‎ 句子:就这样,大禹带领人们,由南到北,由西到东,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 ‎【可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体会,感受大禹治水的艰辛,“由南到北”“由东到西”说明大禹带领人们治水的地域广。“十三年”说明治理水灾的时间长,从“终于”一词可以看出疏通河道、治服洪水是多么的不易,多么艰辛。】‎ D,齐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④小结:‎ 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家庭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体现了公而忘私、把个人的一切献身于为人民造福的事业之中的崇高精神。尤其可贵的是,大禹在治水中积极组织大家去治理洪水,一心一意地降服水患,这种执着的精神,坚定的信念是伟大的,人民在大禹的领导下,齐心协力,共同战胜了灾难。‎ ‎●交流四:讨论鲧禹治水的共同精神。‎ ‎ (善良,同情人们的遭遇,都有帮助人们治理洪水的决心。有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有勇敢、奉献的崇高的精神。)‎ 三、拓展升华 ‎1、你想对鲧禹父子说点什么?‎ ‎2、总结:这个传说让我们体会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勇敢、奉献、坚毅不屈、万众一心战胜困难的民族精神。‎ 第三课时 知识目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讲这个故事。‎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鲧禹父子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崇高精神,感悟我国远古先民的智慧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情感目标: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鲧禹父子分别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教学难点: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揭示的意义。‎ 一、领悟写法 ‎1、引言:‎ 这是一篇神话故事,丰富的想象和离奇的故事情节是它的主要特点。那么课文中哪些情节使你感受到是离奇的想象?‎ ‎2、交流。‎ ‎(让学生抓住主要情节谈出感受,例如:像“鲧的出现”“神龟和神鸟帮助鲧偷取息壤”“息壤的神奇”“大禹出事”神龟运送土石“应龙在地上划出深沟”等)‎ ‎3、小结:‎ 神话是古代人民驰骋他们奇特想像和幻想所创作,具有神奇、丰富、多样化的特色。表面看起来很荒诞,实质朴素、真实、生动。www.17k.com 二、讲述故事。‎ 分小组进行讲故事比赛。‎ ‎【先让学生说说怎样才能讲好故事,然后学生自己练习,在小组推荐代表讲述,注意讲述后的评价与鼓励。】‎ 三、课外作业 引导学生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中的《鲧王治水》《禹王锁蛟》《三过家门》的故事。‎ 板书设计:‎ ‎ 1 鲧禹治水 鲧 偷宝物 ‎ 治水前: 走遍 摸清 禹 治水开始 : 亲自 率领 ‎ 治水过程:大山横当 烈日当空 毒虫猛兽 天寒地冻 ‎ 治水后: 安定幸福 ‎ ‎ ‎ 勤劳 智慧 勇敢 奉献 坚毅不屈 万众一心 ‎ 教学后记:‎ ‎  ‎ 内 容 ‎2 大卫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会认“轴、赋、税、脯、唬”5个字,学会“铜、嫁、卵、脯”4个字。掌握“铜盔、鹅卵石、胸脯”等词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大卫爱国、勇敢和机智的英雄形象。‎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文章的有关情节和重点句,体会大卫热爱祖国、聪明机智和正直勇敢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会认“轴、赋、税、脯、唬”5个字,学会“铜、嫁、卵、脯”4个字。掌握“铜盔、鹅卵石、胸脯”等词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大卫爱国、勇敢和机智的英雄形象。‎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文章的有关情节和重点句,体会大卫热爱祖国、聪明机智和正直勇敢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一、谈话交流,引出课题 ‎1、了解以色列。‎ ‎①让学生说说对以色列的了解,可以谈历史、民族、宗教等问题。‎ ‎②参考资料:‎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 ‎ 这是一个神奇的民族。 ‎ 他们在经历了两千多年颠沛流离的生活之后,终于回到了故土,重建了自己的家园——以色列国。‎ 以色列位于中东大陆交界上,西面滨临地中海,北接黎巴嫩、叙利亚,东邻约旦,南出红海且与埃及边境接壤,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之要冲,是个南北长约470公里、地形呈狭长型的国家。   以色列国土面积虽不大,自然景观却极富变化,拥有了只有一整个大洲才可能出现的各种地形。有森林覆盖的高地,也有丰饶的绿谷;有多山的沙漠,也有海岸平原;有属亚热带的约旦山谷,更有地球表面的最低点──死海。   以色列人口大多集中于北部及中部地区。西面沿海平原是以特拉维夫及海法为主要城市,东面的山谷地带有约旦河所连接的加利利海及死海,而座落中部群山地带的有加利利山、撒马利亚、犹太和耶路撒冷。除此之外,还有矗立于东北部的哥兰高地和黑门山,以及占全国极大块面积而位在南部的旷野和阿拉伯谷地等。   2、介绍《圣经的故事》‎ ‎《圣经》是“一部文学遗产”,它是犹太民族对人类文化的第一个重大贡献;它对欧洲文化产生了长久而深远的影响;它已渗透于欧洲音乐、艺术和文学等各个文化领域之中;它的箴言已深深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它也是世界上最畅销的经典著作之一。‎ 荷兰后裔美国作家和历史学家——亨德里克*房龙为美国少年了解《圣经》知识撰写一部通俗读物《圣经的故事》,他简明扼要地解答了《圣经》是怎样的一部书,包含哪些内容,作者是谁,成书何时。他以简洁、优美的文笔为读者勾勒了一幅犹太人的历史画卷。纷繁的历史人物、争夺领地的频频征战经他一番梳理,变得清晰可读。深奥的教义,复杂的戒律,在他的笔下,变得浅显易解。‎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根据《圣经故事》改写的课文《大卫》。‎ ‎3、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 1、导言:故事发生在三千年前的以色列,有个牧羊少年叫大卫。那么大卫是怎样的一个少年,发生了怎样的事情?请同学们认真读这篇课文。‎  2、自学提示: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的是什么事?画出生字,读准字音,想想怎么记住它们;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新词,并相互交流。‎ ‎3、学习检测:‎ ‎①认读生字,并组词。‎ 轴 赋 税 脯 唬 ‎ ‎②理解词语。‎ 长途跋涉——翻山越岭,趟水过河,指远距离地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气势汹汹——汹汹,气势盛大的样子。形容气势凶猛。‎ 万夫不当之勇——当,抵挡。指一万个人也抵挡不住。形容非常勇猛。‎ 赋税——旧时田赋和各种捐税的总称。‎ 瑟瑟发抖——形容颤抖。‎ 大惊失色——失色,脸色变得苍白,失去本色。形容极为惊恐的状态。‎ 仓皇逃窜——慌慌张张地逃跑。‎ ‎③朗读课文。‎ ‎【指名学生轮流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并注意纠错和评价,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④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讲的是在三千年前的以色列,有一名叫大卫的牧羊少年不仅聪明机智,而且正直勇敢。在非利士人入侵以色列的紧急关头,大卫拿弹弓和卵石杀死了非利士巨人歌利亚,帮助以色列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大卫成拯救民族的英雄。几年以后,他当上了以色列的国王。)‎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 1、说说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并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背景,介绍大卫是一位不仅聪明机智,而且正直勇敢的少年。‎ 第二部分:(第4—11自然段)讲非利士巨人歌利亚到以色列的军营叫阵,大卫向扫罗王请求出去交战。大卫拿弹弓和鹅卵石杀死了歌利亚,帮助以色列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第三部分:(第12自然段)讲大卫成了拯救民族的英雄。几年后,他当上了以色列的国王。‎ ‎【先让学生自学,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对于学生的发言,不要统一答案,基本观点正确就可以。】‎ 四、积累词语,指导写字 ‎ 1 、结合课后练习4,让学生抄写喜欢的词语。‎ ‎2、写课后生字“铜、嫁、卵、脯”‎ ‎【先让学生观察这几个字的特点,然后说说书写时应注意哪些地方,若有必要教师可以范写。】‎ ‎ 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会认“轴、赋、税、脯、唬”5个字,学会“‎ 铜、嫁、卵、脯”4个字。掌握“铜盔、鹅卵石、胸脯”等词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大卫爱国、勇敢和机智的英雄形象。‎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文章的有关情节和重点句,体会大卫热爱祖国、聪明机智和正直勇敢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聪明机智 正直勇敢 长途跋涉 气势汹汹 万夫不当之勇 瑟瑟发抖 ‎ ‎ 毫不在意 毫不畏惧 大惊失色 仓皇逃窜 乘胜追击 精明能干 飘荡 铠甲 赋税 披戴 胸脯 吓唬 诺言 ‎2、回顾课文内容。‎ 二、感悟理解 ‎(一)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 1、指名学生读课文。思考,课文交代了大卫是怎样的一个少年?‎ ‎ (聪明机智、正直勇敢、热爱生活)‎ ‎ 2、课文是怎么写大卫生活的美好?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 ‎ 3、说一说第2自然段用了怎样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4、仿写句子。‎ ‎ 琴声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思考:‎ ‎①从歌利亚叫阵和对他的外貌描写,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从大卫与扫罗王的对话中,你体会到大卫是怎样的少年?‎ ‎③找、画描写大卫战前准备的语句,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④从大卫与歌利亚的对话以及他和歌利亚交战的情节中,你体会到大卫的什么特点?‎ ‎2、读议、交流。‎ a歌利亚叫阵和对他的外貌描写。‎ ‎【引导学生抓住“气势汹汹”“身材高大”“武艺超群”等词语,体会歌利亚凶猛。抓住歌利亚叫阵时的宣言,体会歌利亚的傲慢。】‎ b大卫与扫罗王的对话。‎ ‎【从大卫请战的言辞,体会大卫的恳切与自信,体会大卫爱国精神和迫不及待的心情。让学生扮演角色朗读对话,从读中体会大卫的特点。】‎ c大卫战前准备。‎ ‎【从“带着”“挑选”“挺着”等词语,体会大卫的自信与勇敢。】‎ d大卫与歌利亚交战的情节。‎ ‎【抓住歌利亚与大卫的言行,体会歌利亚目中无人,气焰嚣张;大卫针锋相对,英勇无畏以及聪明机智。】‎ e小结,作者是怎么描写人物特点的?‎ ‎【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来刻画人物,人物特点鲜明、形象生动。让学生学习这样的描写方法。】‎ F引导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三)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1、指名学生读第12自然段。‎ ‎2、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四)评价人物。‎ 你喜欢大卫这个人物吗?结合课文说出自己的理由。‎ ‎(五)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三、放谈收获 ‎ 1、学习完这篇课文有哪些收获?‎ ‎ 【引导学生从思想情感、写作特点和描写方法等方面谈出体会。】‎ ‎ 2、作业: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中的《赫拉克勒斯的选择》《西方典故故事》。‎ 板书设计: ‎ ‎ 2 大卫 ‎ 歌利亚 大卫 叫阵: 狂妄自大 请战: 充满自信 热爱祖国 交战: 毫不在意 毫不畏惧 机智勇敢 ‎ 教学后记:‎ ‎  ‎ 内 容 ‎3 夸父逐日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会认“渭、邓”两个字。知道学生朗读并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逐步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和意志,体会神话故事的特点。‎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教会学生结合注释,或查阅阅读工具书理解一些文言文字词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引导理解这个故事所揭示的意义。‎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  教学设计:‎ ‎ ‎ 一、情境导入 ‎1、让学生说一说《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读过哪些神话故事?‎ ‎2、让学生说说《夸父逐日》的故事。‎ ‎3、播放动画片《夸父逐日》。‎ ‎ 4、让学生谈谈体会。‎ ‎5、揭示课题。‎ ‎ 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出自《山海经》的神话故事——《夸父逐日》(板书课题)。‎ ‎3、读课题,并理解。‎ ‎ (夸父:神话传说中善于奔跑的巨人。逐日:追赶,赛跑。)‎ 二、通读课文 ‎ 1、教师范读。‎ ‎ 2、学生自由朗读。‎ ‎ 3、指名学生朗读。‎ 三、理解课文 ‎1、让学生回顾以前学习文言文的过程和方法。‎ ‎ 2、教师总结,出示自学提示。‎ ‎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进而理解句子的意思。‎ ‎ (2)在逐句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 (3)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后,讨论:夸父逐日表现了夸父怎样的精神?这篇神话寄托了古人怎样的愿望?‎ ‎ 3、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 4、读议交流。‎ ‎(1)弄懂词句的意思。‎ ‎ 参考:‎ ‎ 逐走——追赶,赛跑。‎ ‎ 入日——太阳落山的地方。‎ ‎ 欲——想要。‎ ‎ 饮——渴。‎ ‎ 河、渭——黄河与渭水。‎ ‎ 大泽——大湖 ‎ 至末——道途中。‎ ‎ 弃——遗弃。‎ ‎ 邓林——桃林。‎ ‎(夸父口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那么,什么是“邓林”呢?“邓林”实有基础,在现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据清代学者毕沅考证,“邓”“桃”音近,“邓林”即“桃林” 。“邓林”为地名之说,与“邓林”即“桃林”之说并不矛盾。我们可以认为,“邓林”既是地名,也是“桃林” ,“邓林”这一地名是因“邓林”的“桃林”之义而得名的。此处,“杖”与“桃林”‎ 同为木,形象上有相通之处;夸父的口渴如焚,与提供甘甜多汁果实和成片绿阴的"桃林",在内容上也是相合的。夸父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这一结尾,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像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2)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夸父追赶太阳,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他喝,又去北方的太湖喝水。还没赶到太湖,半路上就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作了桃林。)‎ ‎(3)讨论:‎ 你怎样看待夸父这个人物?夸父逐日表现了夸父怎样的精神?这篇神话寄托了古人怎样的愿望?‎ ‎【对夸父这个人物,学生会有分歧,可能有学生认为夸父是不自量力,教师对此也不要断然否定,应该保护学生争论问题的积极性。可以从神话故事的特点方面引导学生从积极方面理解夸父的行为,从而理解夸父的宏大的志向,巨大的气魄。‎ 夸父是一个古代神话英雄,他不向自然屈服,敢于和自然斗争,甚至为此献身,更令人感动的是,死后,他的手杖,还要化成一片桃林,将顽强的生命延续下去。勇于探索、不怕牺牲、造福人类的可贵精神。】‎ ‎(4)成语“夸父逐日”( “夸父追日” “逐日”)意为: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四、体会这个神话故事的特点 ‎(从夸父其人以及他追赶太阳,可以感受到古人想象力丰富;从文中夸父“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弃其仗,化为邓林”等细节中体会这个故事想象奇特,塑造了一个无比顽强的巨人形象。)‎ 五、背诵课文 六、布置作业 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中的《杞人忧天》和《神农尝药》的故事。‎ 板书设计:‎ ‎ 3 夸父逐日 ‎ 渴 ‎ ‎ 饮 胸怀大志 英勇顽强 ‎ 弃 ‎ 教学后记:‎ ‎  ‎ 内 容 ‎4 *天上偷来的火种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认“治、罚”2个字。‎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情感目标: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幸福而不畏强暴、勇于献身,甘愿受罚的伟大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体会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幸福而甘愿受罚的伟大精神。‎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  教学设计:‎ ‎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上课之前,我要考考你们,你们知道人类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什么吗?‎ ‎2、在远古期,我们人类就充满了幻想,创造出了许多神话故事,你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呢?‎ ‎3、引入:神话故事是美好的,是永恒的,至今我们读起来都意犹未尽。今天,我们来阅读一篇希腊的神话故事。‎ ‎4、板书课题。‎ ‎5 、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谁从天上偷来火种?他怎样偷火种?他为什么要偷火种?结果怎样?等。)‎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学习和掌握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并相互交流学习成果。‎ ‎2、检测学习成果。‎ ‎(1)认读字词并体会词语的意思。‎ 争吵——争论吵闹。‎ 愤然——形容气愤发怒的样子。‎ 小心翼翼——形容言行小心谨慎,不敢疏忽大意。‎ 奇异——奇特﹐特别。‎ 篝火——原指用笼子罩着的火,现借指在空旷处或野外架木柴、树枝燃烧的火堆。‎ 冶炼——用焙烧﹑熔炼等方法,从矿石中提炼出所需要的金属。‎ 惩罚——“惩”读“chéng”;处罚。‎ 鹫鹰——鹫鹰是一种鸟类科目,称为鹫鹰科科 。本科鸟类出现满平常的,分别有大冠鹫、林雕、凤头苍鹰、松雀鹰及过境的赤腹鹰、灰面鹫等共六种。‎ 敬仰——敬重仰慕。‎ ‎(2)说说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后所受的残酷惩罚。宙斯让火神把普罗米修斯锁在悬崖上,让他日夜遭受风吹雨淋的痛苦,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宙斯又派凶恶的鹫鹰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让他的肝脏日食夜长,痛苦没有尽头。普罗米修斯被折磨了许多年,依然没有屈服,直到被大力神所救。)‎ ‎(3)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课文是按着是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来写的:生活悲惨,心生怜悯——偷取火星,藏进茴香枝的空管里——遭受折磨,最终获救。)‎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 1、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思考米罗休斯“为什么盗火?怎样盗火的?结局怎样?”画出感动的语句,体会米罗休斯的精神。‎ ‎2、交流体会。‎ ‎(1)交流第1自然段。‎ ‎ ①米罗休斯为什么要盗火?‎ ‎②用“没有……就……”说话。‎ ‎③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再展开想象“人间没有火还会怎样?‎ ‎④小结:没有火,人类的生活可用一个词来形容。‎ 板书  生活悲惨 ‎(2)交流第2—8自然段。‎ ‎ ①米罗休斯是怎样盗火的?他是怎样的一个神?‎ ‎ (慈善——他来到人间以后,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心里十分难过。‎ ‎ 勇敢——他决心背着宙斯,冒着生命危险,到太阳神阿婆罗那里去偷取火种。‎ ‎ 聪明——他的动作是那样的敏捷、隐蔽,太阳神一点也没有察觉。小心翼翼地把火星藏在茴香枝的空管里,带到人间。)‎ 真诚——他把火的性质、用途向人们详细地讲述一番。‎ ‎②火给人类带来什么?‎ ‎ ③火还能给人类带来什么?“用火……用火……用火……还用火……”句式来表达。‎ ‎(3)学习9-16自然段。‎ 是啊!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让人类脱离了茹毛饮血的时代,火给人类带来了强壮的身体,火启迪了人类的智慧,火赋予了人类腾飞的翅膀。可火给普罗米修斯带来了什么呢?‎ ‎【让学生抓住主要语句体会米罗休斯的遭受的折磨,从而体会米罗休斯不畏强权,为了正义与真理而甘愿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朗读感动的语句。】‎ ‎(4)学习17—18自然段。‎ ‎①英雄总是令人敬佩的,他的最终结局怎样?‎ ‎②说一说:为什么直到现在,希腊人普罗米修斯仍然十分敬仰,并称他是“人类的大恩人”?‎ 四、评价人物 阅读完整个故事,我们深深地敬佩这位人类的英雄,我们用这句句子来描述他好吗?‎ 普罗米修斯是(   )的英雄,因为(        )  。 ‎ 五、拓展练习 ‎  奥运圣火就是为了纪念普罗米修斯。它象征着人类生生不息。人类的英雄是永远令人难忘的,我们集体创作一首诗,来歌颂普罗米修斯。‎ ‎ 朗读诗歌 ‎ 六、布置作业 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中的《燧人氏取火》和《阿当取火》。‎ 板书设计:‎ ‎ 4* 从天上偷来的火种 ‎ 生活悲惨——偷取火星——遭受折磨——最终获救。‎ ‎           不畏强暴 勇于献身 甘愿受罚 教学后记:‎ ‎  ‎ 内 容 ‎5*女娲造人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认“娲、藤”2个字。‎ 能力目标: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了解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出人类的。‎ 情感目标: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说说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人类的。‎ 教学难点: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情境导入 ‎1、交流。‎ 同学们,从古到今对于“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话题,人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猜想着人类诞生。关于人是从哪里来的。你们知道有哪些说法吗?‎ ‎(学生将自己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如:伊甸园说、女娲造人说、海猿说、外星人说… …)‎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人类由来的经典神话故事《女娲造人》,看看我国远古时期的人们对人类诞生的看法。‎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 3、 齐读课题。‎ ‎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读课文。‎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认识生字“藤”和“娲”,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2、理解词语。‎ 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神通广大——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 生气蓬勃——富有生命力和活力。‎ 兴高采烈——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3、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一)自学提示:‎ ‎1、再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天地无人——黄泥捏人——创造许多人——分为男女,延续后代。)‎ ‎2、说说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出人类的。‎ ‎3、你觉得女娲是个什么样的神?她有怎样的精神?‎ ‎(工作勤奋、聪明、有智慧、考虑周全、具有人的情感、神通广大。)‎ ‎(二)体会神话想象的特点。‎ ‎1、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想想古人为什么会这样去想象。‎ ‎2、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假如你是远古时代和女娲一样的一位大神,你会出于什么原因去造人?你能拿出比女娲更神奇的造人方法吗?‎ 五、交流感受,拓展阅读 ‎1、学习了这篇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改善?和同伴交流。‎ ‎2、向同学介绍自己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女娲的其他故事。‎ 六、总结课文 女娲是这个神话中最古老的始祖母神,她毕生做了两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一是造人,二是补天,为人类立了大功。本文记述了女娲造人的全过程,表现了原始人类对人类起源的好奇和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所做出的丰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生命诞生的喜悦之情。‎ 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气,蓬勃起来;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寂寞、孤独;有了人类,世间也就有了温馨,有了爱,更重要的是,有了创造……..‎ 七、布置作业 ‎1、将文中的故事讲给你的父母或朋友听。‎ ‎2、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神话的形式来叙述女娲造人的原因、方法,并加进女娲的情感、人的喜悦。这是作者的想象。‎ 我们能不能以自己的想象来改编“女娲造人”‎ 的故事呢?可就造人的原因、方法、情感等某一个方面来改编。‎ 板书设计:‎ 天地无人 ——黄泥捏人——创造许多人——分为男女,延续后代。‎ 教学后记:‎ ‎  ‎ 内 容 语文百花园 一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学习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 能力目标:学习和积累有关语文知识,了解一些语言现象和规律。‎ 情感目标: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写科幻故事。‎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和积累语言,培养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编写科幻故事。‎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5课时 教学过程 ‎  教学准备:‎ 让学生搜集神话、传说和科幻故事。‎ 教学时间:5课时 教学设计:‎ ‎ 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学习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 能力目标:学习和积累有关语文知识,了解一些语言现象和规律。‎ 情感目标: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写科幻故事。‎ 教学重点:学习和积累语言,培养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编写科幻故事。‎ 教学内容:温故知新(汉语拼音、词语辨析、拓展交流)‎ 一、汉语拼音 ‎1、引导学生通读上下两行音节。‎ ‎ (1)让学生自由读。‎ ‎(2)指名学生上下对着读。‎ ‎2、引导学生比较、发现上下每组音节有什么不同。‎ ‎3、认识隔音符号,了解隔音符号的作用。‎ 汉语拼音方案对隔音符号的作用作出了如下表述:a、 0、 e 开头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的时候,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用隔音符号“ ’”隔开。音节混淆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和前边以n、ng收尾的音节相连,如果不用符号隔开,前一音节最后一个字母n、g会 被误认成后一种音节的声母。“翻案”(fɑn’ɑn)会被念成“发难”(fɑnɑn),“档案” (dɑng’ɑn)会被念成“单干”(dɑngɑn)。 另一种是和前边以i、u、ü收尾的音节相连,如果不用符号隔开,两个音节常常被误认成一个音节。“西安”(xi’ɑn)会被念“先”(xiɑn),“酷爱”(ku’ɑi)会被念成“快”( kuɑi),“余额”(yu’e)会被念成“月”(yue)。 再一种是和i、u、ü以外的其他元音收尾的音节相连,不用符号隔开,虽不至于被误读成一个音节,但元音相连,视觉上难以产生清晰的印象,给阅读带来困难。例如huɑɑo(“花袄 ”)。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汉语拼音方案》规定了隔音符号的用法。 ‎4、     指名学生读下面的音节,体会隔音符号的作用。‎ fān’àn翻案 fāng’àn方案 shēng’ǒu生藕 ‎ ‎ mīng’ē名额 天峨 tiān'é hē’ǎi 和蔼 二、词语辨析 ‎ 1、指名学生读句子,体会带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回答括号的问题。‎ ‎ 【先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带点词语表达的含义。然后让学生讨论括号里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言,说出自己的见解。】‎ ‎ ●人们苦苦哀求天地,祈求他赤柱洪水,可是天地毫不理会。(为什么用“哀求”而不用“请求”?)‎ ‎ (“哀求”是苦苦请求的意思。用“哀求”更能体现出人们的悲惨遭遇和极度渴望的心情,“哀求”表达的意思比“请求”要深些。)‎ ‎●没有火来照明,就只好在无边的黑暗中,熬过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夜晚……(把“熬夜”换成“度过”好吗?)‎ ‎(把“熬夜”换成“度过”不好,因为“熬过”更能说明人类没有火的生活是多么的痛苦和凄凉。)‎ ‎●直到现在,希腊人对普罗米修斯仍然十分敬仰,称他是“人类的大恩人”。(是用“敬仰”好,还是用“敬佩”好?)‎ ‎(用“敬仰”好,“敬仰”的语义要重些。“敬佩”是尊敬、佩服的意思。“敬仰”除了“尊敬”的意思外,还含有“仰慕”的意思。)‎ ‎●不知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位神通广大的女神,名字叫女娲。(把“神通广大”换成“聪明美丽”好吗?)‎ ‎(把“神通广大”换成“聪明美丽”不好,因为“神通广大”一词指无所不能的力量,也指特别高明的本领,概括地写出了女娲的特点,也为后文女娲创造人类埋下伏笔。:聪明美丽“指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力强,让人感觉好看。)‎ ‎2、让学生选择句子中带点词语说话。‎ 三、拓展交流 ‎ 1、导语:本单元课文是一篇篇奇妙的神话传说。古代劳动人民用大胆、丰富的想象,编织了神奇的梦想。你们在学习时,也一定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在远古的时空自由的翱翔,体会到了古人对真善美的颂扬,对假恶丑的鞭策,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学过的课文,那篇课文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说说你的理由。‎ ‎2、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3、让学生说说神话故事的特点和写作手法。‎ 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学习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 能力目标:学习和积累有关语文知识,了解一些语言现象和规律。‎ 情感目标: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写科幻故事。‎ 教学重点:学习和积累语言,培养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编写科幻故事。‎ 教学内容:温故知新(阅读平台、积少成多)‎ 一、阅读平台 ‎ 1、导入。‎ ‎ ‎ ‎ 汉字是中华文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但承载了我们几千年的历史,而且也是从古到今人们进行沟通的重要手段。由汉字衍生出来的书法艺术,更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但是,汉字,是怎么造出来的? 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 ‎ 2、播放《仓颉造字》录像。‎ ‎ 3、介绍仓颉。‎ 仓颉,姓侯刚,号史皇氏,黄帝时史官,汉字创始人,被尊为“造字圣人”。今南乐县城西北35华里吴村有仓颉陵、仓颉庙和造书台,史学家认为仓颉生于斯,葬于斯。 ‎ ‎4、阅读《仓颉造字》‎ ‎(1)文章是怎么写仓颉造字的?自由朗读课文,然后交流。‎ ‎(仓颉爱动脑筋想问题;在绳子上打结或用贝壳记事;发现龟背上的花纹;观察自然现象,造出不同的符号。)‎ ‎(2)读了短文,你有哪些感想?‎ ‎(3)默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说仓颉造字是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 提示:‎ 人类杜会之初,因生产力极低,为了生存的需要,人们不得不采用原始简陋的生产工具,同大自然斗争。为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语言应运而生。‎ 语言一瞬即逝,即不能保存,也无法传递到较远的地方,而且,单靠人的大脑记忆是不行的。于是,产生了原始的记事方法"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 汉字源于图画,由原始的图画演变而成。图画文字经过了三千多年的逐渐演变,由象形文字→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到楷书,以至现在的电脑字体。图画文字已成为笔划省简、具规模的汉字了。     汉字是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汉字在世界文字体系中有着独特而又崇高的地位。‎ 汉字却以象形文字为基础,用一种独创的方法把音行义结合起来,成为一种丰富多采的文字体系。‎ 二、极少成多 ‎ 1、让学生背诵学过的杜甫的诗句。‎ ‎ 2、引出《春夜喜雨》,板书文题。‎ ‎ 3、自由朗读诗句。‎ ‎ 4、指名朗读,读出诗句的节奏美。‎ ‎ 5、让学生说说诗句中都写了哪些景色。‎ ‎ 6、提出读不懂的词语,大家互相解决。‎ ‎ 7、说说诗句表达的情感。‎ ‎ 8、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 9、背诵诗句。‎ ‎ 10、拓展:读描写春雨的古诗。‎ 春晓 ‎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初春小雨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 第三课时 知识目标: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学习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 能力目标:学习和积累有关语文知识,了解一些语言现象和规律。‎ 情感目标: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写科幻故事。‎ 教学重点:学习和积累语言,培养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编写科幻故事。‎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选择一个自己喜爱的神话或传说故事。‎ 一、活动准备 ‎1、导语:同学们,浩瀚的宇宙总是充满神秘,让我们产生许多美妙的遐想,那当我们每次看到那皎洁的月亮,你会想到哪些神话小故事?当你看到夜空中美丽的银河会让你联想到什么呢?虽然我们知道这些故事都并不存在,但我们依然迷恋这些美丽的传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妙的神话世界,让我们以“我喜爱的神话、传说故事“为话题,开展一次演讲活动吧。  ‎ ‎2、让学生说一说,演讲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3、提出活动建议:‎ ‎(1)选择一个自己喜爱的神话或传说故事,认真思考自己自爱的理由,最好能够想出三个以上的理由,并确定演讲题目,拟定演讲提纲。‎ ‎(2)在演讲时,要把自己喜欢的理由讲清楚,使人信服,并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还要按一定的顺序来说,学习运用比喻、对比、设问等表达方法。‎ ‎(3)听别人演讲,要抓住他演讲的中心;要仔细想想,他们为什么要列举这些事例。听完,想想自己准备对哪些看法提出质疑。‎ ‎4、提出评价要求:‎ ‎ ( 1)演讲题目是否与演讲的中心意思密切相关,演讲的中心是否明确,是否围绕中心进行演讲。‎ ‎(2)演讲表达是否有条例,语气、语调是否适当。‎ ‎(3)能否运用恰当的词语表明自己的见解。‎ 二、活动开始 ‎1、各小组推荐演讲人。‎ ‎2、学生演讲,评价。‎ 三、活动总结。‎ ‎1、评比最佳演讲者。新|课 | 标|第 |一| 网 ‎2、结束语:通过今天的演讲比赛,我们又一次体会到了我国古代神话和传说的魅力,体会到了我过古代劳动人民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我们还感受到了神话与传说的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特点。‎ 第四、五课时 知识目标: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学习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 能力目标:学习和积累有关语文知识,了解一些语言现象和规律。‎ 情感目标: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写科幻故事。‎ 教学重点:学习和积累语言,培养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编写科幻故事。‎ 教学内容:习作 课前准备:阅读科幻故事 教学过程:‎ 一、启发情感 ‎ 1、同学们平时都喜欢科幻故事,还在书刊或电视里看过许多这类有趣的故事。谁能给大家讲述一个你喜欢的科幻故事?‎ ‎ 2、学生讲述。‎ ‎ 3、让学生谈一谈听后的感受。‎ ‎4、你们为什么喜欢这些科幻故事?它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小组交流) 5、运用多媒体展示几幅画面和有关文字资料:‎ 画面: (1)睛朗的夜空中闪闪发亮的星星的画面。 (2)神秘的海底世界的画面。 (3)月球、地球、太阳的运行图画面。 文字资料: (1)据报载,人类在火星上已发现土质层。 (2)宇宙飞船发现在月球表面有一些排列有序的12―23米高的塔状建筑物。  (3)未来世界人类有可能在海底生活。  【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或有说服力的真实文字资料,激发学生的探索 欲望,刺激他们对未世界的遐想,开启他们想象的大门,从而进入他们自己的幻想世界。】‎ ‎4、让学生各自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画面或文字资料,描绘自己眼前看不到却已在脑海中形成的一个幻想的世界。‎ 二、讨论交流 ‎ 科幻故事也是想象作文中的一种。想象作文是对想象中的场景或事物的描述,是作者超越时间、空间、生活常规限制的各种奇思妙想的记录。想象有多大的天地,想象作文就有多大的天地。在这个天地中,你的思维可以自由驰骋于茫茫宇宙的每个角落,每段时间。你可以与日月星辰做伴,与它们悠然散步;你可以与嫦娥携手,共游月球;你可以在天空与鸟儿为伍,自由翱翔;你可以进入未来社会,领略高科技的神奇魅力;你还可以坐“神舟六号”飞船与费俊龙握手遨游太空,做你想做的一切。‎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写好科幻故事呢?‎ ‎ 1、怎样大胆展开想象?现在还没有发生,或者将来似乎也不可能发生的事是否可以写?为什么?‎ ‎2、怎样通过想象反映人们健康向上的情感和美好的愿望?怎样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怎样把故事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 ‎【首先要安排好表达顺序,确定好故事人物,想象好故事情节。然后想想哪些是重点情节,怎样星系地写。那个是重点人物,细致描写这个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等。】‎ ‎4、为了让自己编写的科幻故事能够吸引读者,该给故事取个什么名字。 三、习作要求 ‎ 1、故事要有一定的情节,不能让人看后觉得索然无味。    2、要在故事中确定几个角色,要有各自的名字,不能只用“他”、“你”这样一类的代词泛指。    3、在编写作文情节的时候,要大胆想象,不要有所拘束。    4、作文的内容要具体,描写一件事或一个故事情节的时候要详细一些,要让读者明白你写的是一件什么事和你想说明什么道理。‎ 科幻故事首先要注意到它是个故事,具有故事的特征。一个故事,必定有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故事中有鲜明的人物形象,故事还有它生动的情节。‎ 而科幻故事虽然具有故事的特征,但它又与一般的故事不同。主要表现在:    (1)闯进未来科学的时空     幻想是超越现实的。任何一个科幻故事,它都是在未来的时间内发生的;不是发生在未来的事情就不是幻想。“2150年的中国少年”是未来的少年,“奇妙的农场”是未来的农场。“天上的街市”是未来才可看见的街市。科幻故事中的故事都是发生在未来的。     科幻需要闯进未来的时间,同样需要闯进未来的空间。它可以在天上,也可以在地下。‎ ‎(2)鲜活的人物、离奇的故事情节     事情是人做的,所以故事离不开人。故事中是一个人,还是几个人,都要交代清楚。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科幻故事中的人物要比我们现代社会中的人聪明、能干得多。这些人都具有鲜明的性格,丰富的知识,聪明的大脑。在故事中可以有金黄色皮肤、矮个子、大眼睛的外星人,会操纵现代化高科技武器的龙王,也可以是宇航员,也可以是探测外星球奥秘的科学工作者。 是故事就需要有故事情节,科幻故事更需要离奇的情节。这样,故事才能跌宕起伏,有吸引力,别人读了才会爱不释手,欲罢不能。‎ ‎(3)溶幻想与科学色彩于一炉。‎ 科学幻想故事常常是科学未来的预言。它所表现的科学内容虽然在现在看来是虚幻的,但由于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将来有可能变成实实在在的现实。     编科学幻想故事时,必须和科学知识与科技发展相联系。关注科学进步,想象科学对未来生活的巨大影响,我们的想象才会插上飞翔的翅膀。我们运用已有的科学知识,发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以现在的科学为基础,想象在未来社会中,科学技术会发展到何种程度,我们在科技这样发达的未来社会中,会怎样做事,怎样生活。‎ ‎(4)溶科学性和文学性于一炉     科学幻想故事是文学和科学的结合,既要有科学性,又要有文艺性。科幻故事中会有深奥的科学知识。而这些深奥的科学知识是通过对文学形象的细腻描绘、刻画,逐步传递给读者的,在读者被感动,被吸引的同时,已不知不觉将科学知识作了吸收和消化。‎ 四、选材建议 要写好科幻故事首先要有丰富的知识作保障,让故事的主人公在超越时空的范围内,发生有趣的故事。这样,编出来的故事才能吸引人、感动人。当然,这超越时空的幻想需要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真实感。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吹”。没有丰富的知识就如造楼没有材料一样,是不可能产生绚丽的幻想的。当然,只有热爱生活,才会去展望未来,才会插上幻想的翅膀在未来的太空中遨游,到神秘的海底去探索,到未来的世界去感悟,……。 ‎ 五、 动笔写作 教学后记:‎ ‎  ‎ 内 容 第二单元 人间天平 ‎6 商鞅南门立木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认识“鞅”1个会认字和学会“孝、葫、础”3个会写字。掌握“葫芦、基础”,理解“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等词语。‎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根据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道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故事和意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  教学准备:‎ ‎1、让学生查阅商鞅变法的资料。‎ ‎2、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认识“鞅”1个会认字和学会“孝、葫、础”3个会写字。掌握“葫芦、基础”,理解“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等词语。‎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根据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道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故事和意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一、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商鞅变法的故事吗?‎ ‎2、你对商鞅有那些了解呢?(课件出示商鞅图片,引导学生交流课前的搜集。)‎ ‎3、为了进一步了解商鞅,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和新词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并标出不懂的问题,然后同桌或小组内交流一下是怎么学会生字和新词的?‎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3、教师检测生字和词语。‎ ‎ ●课件演示生字,指名学生认读,组词。‎ ‎ ●认读词语“葫芦、基础、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 ‎●重点理解“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让学生用“冥思苦想”、“惹是生非”说话。‎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悟 ‎1、指名学生读课文,同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全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课文主要写的是我国战国时期的改革家商鞅为了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在都城南门立木取信的故事,显示了他变法的决心和意志。)‎ ‎【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评价中促进朗读;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要求统一和精确的答案。】‎ ‎2、互动交流:课文可以分为那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商鞅受权变法。‎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讲商鞅南门立木取信于民的故事。‎ 第三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商鞅“南门立木”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四、合作评价,归纳质疑。‎ ‎1、通过初读课文,你觉得商鞅是个什么样的人?‎ 随机板书:商鞅——政治家——赏罚分明——严格执法 ‎ 诚信和聪明 ‎【引导学生评价,尊重学生独特感受。】‎ ‎2、通过合作学习你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学生提出,教师进行归纳。‎ 预设:‎ ‎(1)商鞅为什么要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 ‎(2)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遇到了哪些困难?‎ ‎(3)商鞅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商鞅是怎么做的?‎ ‎(4)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影响和作用?‎ ‎【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发现问题,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下节课我们继续对这些问题的探究。‎ ‎ 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认识“鞅”1个会认字和学会“孝、葫、础”3个会写字。掌握“葫芦、基础”,理解“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等词语。‎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根据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道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故事和意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 一、 复习激趣,谈话导入 ‎1.以游戏的形式复习生字、新词,并引导积累运用词语。‎ ‎2、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南门立木》这篇课文,文中的商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最欣赏他的哪些做法?‎ ‎3、这节课让我们结合课文和上节课滞留的问题继续感悟商鞅变法的决心和坚定的意志。‎ 二、研读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围绕上节课几个问题,抓住课文中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的描写进行读书、体会、交流。‎ ‎ 1、出示自学提示:‎ ‎(1)商鞅为什么要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 ‎(2)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遇到了哪些困难?‎ ‎(3)商鞅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商鞅是怎么做的?‎ ‎(4)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影响和作用?‎ ‎(5)你对商鞅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6)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理解。‎ ‎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点拨引导。‎ ‎(1)交流、体会商鞅变法的决心。‎ ‎①阅读第一部分,解决第一个问题。‎ ‎【引导学生抓住“改革家”“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争取国家富强”“主持变法”等,了解商鞅是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说服秦孝公变革旧法。】‎ ‎②阅读第二部分,通过理解重点句,解决第二、三个问题,教师指导阅读。‎ ‎③阅读第三部分,解决第四个问题。‎ ‎【引导学生抓住“在全国上下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不但……而且……”理解商鞅南门立木产生的巨大影响和作用。】‎ ‎(2)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写法。‎ ‎ ①“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人们围在大木柱的四周议论的一句话。把大木柱从南门扛到北门,就赏十两黄金,天底下不会有这么便宜的事,恐怕是耍弄人。人们的这种想法,表示对商鞅变法的怀疑。这样写为体现商鞅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埋下伏笔。)‎ ‎② 从围观的人群中走出一个小伙子,只见他挽起衣袖,把大木柱扛起来就走,一边走,一边还嘟囔着:“‎ 我倒要看看,这位左庶长大人说话算不算数。”(小伙子为什么会这样说话呢?从这段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是小伙子在商鞅第二天下令“谁能把这根大木柱扛到北门,就赏给他五十两”之后,一边走一边嘟囔的一句话。他认为事情不会是那样,有反说的语气。左庶长说话不算数,试试看吧。从小伙子的动作、语言表明他对商鞅下的令持的怀疑态度。这段描写让我们进一步体会到“南门立木”的言而有信会对变法的实施有深远的影响。)‎ ‎③小伙子噌噌噌地登上了城楼,不一会儿,手捧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了下来。(小伙子不仅仅是因为得到了赏金而高兴吗?这是小伙子心里会想些什么?旁观的人又会说些什么?)‎ ‎(小伙子“喜笑颜开”不仅仅是因为他得到了黄澄澄的赏金,还因为他亲眼看到了这位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说话算数、有效。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是小伙子心里会想些什么?旁观的人又会说些什么?两个问题的设计,填补了课文空白,使学生更深地感受、理解了商鞅的了不起。学生对商鞅的做法有了更深的体会,我感到一个言而有信、说道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形象逐渐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我更欣喜地看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并灵活地运用了语言。】‎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课外延伸 ‎ 小练笔: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是怎样了解的,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写时要注意结合生活实际。‎ 板书设计:‎ ‎6、商鞅南门立木 变法-困难-南门立木-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 聪明——机智 教学后记:‎ ‎  ‎ 内 容 ‎7*狄仁杰公正护法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庇、屠、辜、悯、悼”5个生字,读读记记“包庇、屠杀、无辜、怜悯、哀悼”及“明察善断、声名鹊起、推崇备至、犯颜直谏、手足无措、引以为戒、哀鸿遍野”等词语。‎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的内容,编写小剧本,再演一演 情感目标: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狄仁杰怎样公正护法的,感悟狄仁杰刚正廉明、执法不阿的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了解狄仁杰是怎样公正护法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严格执法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庇、屠、辜、悯、悼”5个生字,读读记记“包庇、屠杀、无辜、怜悯、哀悼”及“明察善断、声名鹊起、推崇备至、犯颜直谏、手足无措、引以为戒、哀鸿遍野”等词语。‎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的内容,编写小剧本,再演一演 情感目标: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狄仁杰怎样公正护法的,感悟狄仁杰刚正廉明、执法不阿的精神。‎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了解狄仁杰是怎样公正护法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严格执法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1、让学生查阅狄仁杰的资料。‎ ‎2、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了解多少我国历史上刚正廉明、执法不阿的人物?‎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3、学生介绍狄仁杰的有关资料。‎ 狄仁杰,生于隋大业三年,即607年(一说生于唐贞观四年,即630年),卒于武则天久视元年(700年),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字怀英。武则天时期宰相,杰出的封建政治家。应试明经科(唐代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从而步入仕途。从政后,经历了唐高宗与武则天两个时代。初任并州都督府法曹,转大理丞,改任侍御史,历任宁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职。狄仁杰为官,如老子所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为了拯救无辜,敢于拂逆君主之意,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始终是居庙堂之上,以民为忧,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 ‎2、教师检测生字和词语。‎ ‎●课件演示生字,指名学生认读,组词。‎ ‎●认读词语“包庇、屠杀、无辜、怜悯、哀悼、刚正廉明、明察善断、声名鹊起、推崇备至、犯颜直谏、手足无措、引以为戒、哀鸿遍野”‎ ‎●重点理解“刚正廉明、明察善断、犯颜直谏、哀鸿遍野”,让学生用“刚正廉明、明察善断”说话。‎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让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课文讲了唐代名相狄仁杰公正护法的故事,讴歌了他刚正廉明、执法不阿的从高精神。)‎ ‎5、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部分写的是什么?‎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一代名相狄仁杰。‎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写狄仁杰公正护法。‎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写狄仁杰位居宰相后,使国家安定巩固,深为武则天倚靠和器重。‎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地印象?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1、交流印象。‎ ‎【①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汇报:一是狄仁杰明察善断,循律准确,断案如神。如,“处理了大量案件,涉及一万七千多人,无论被判处有罪还是无罪,没有一个当事人不服的”。二是狄仁杰为了维护法律敢于犯言直谏。可以从三个事例中体会任务单情感与认识。②注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③注意引导学生读相关的语句。】‎ ‎2、交流问题。‎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把握有价值的问题,切莫脱离文本,去解决无关紧要的的问题。对于学生的问题,能解决的要当时解决,不能解决的,可以留下来,待下节课解决。】‎ 四、置留问题,练习拓展 ‎1、课文究竟是怎么写出狄仁杰是公正护法的?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2、出示作业和课外阅读。‎ ‎(1)书写课后的生字,抄写课文中四字成语词语。‎ ‎(2)选读《不肯拿立场做交易的人》《王安石惩罚皇亲(一)》《王安石惩罚皇亲(二)》‎ 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庇、屠、辜、悯、悼”5个生字,读读记记“包庇、屠杀、无辜、怜悯、哀悼”及“明察善断、声名鹊起、推崇备至、犯颜直谏、手足无措、引以为戒、哀鸿遍野”等词语。‎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的内容,编写小剧本,再演一演 情感目标: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狄仁杰怎样公正护法的,感悟狄仁杰刚正廉明、执法不阿的精神。‎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了解狄仁杰是怎样公正护法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严格执法的重要意义。‎ 一、复习引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狄仁杰公正护法》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2、回顾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3、狄仁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自读感悟 ‎1、自学要求:‎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狄仁杰是怎样公正护法的?读后进行交流。‎ ‎2、学生自学。‎ ‎3、交流体会。‎ 交流一:断案如神 ‎ 【在狄仁杰担任大理寺负责人的第一年中,“处理了大量案件,涉及一万七千人,无论被判处有罪还是无罪,没有一个当事人不服的”体会狄仁杰明察善断,公正有效地维护了法律的尊严。】‎ 交流二:犯言直谏 ‎ 【让学生抓住是那个三个具体事例:一是一个叫权善才的将军吴砍了昭陵的柏树。二是有个叫王立本的大臣,滥用职权。三是将宰相张光辅部下制造的冤狱中的受害者改死刑为流放。从三个具体的事例中让学生体会狄仁杰刚正廉明、执法不阿的精神。注意引导在学生读中感悟。】‎ ‎4、齐读第6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当狄仁杰病故后,武则天十分悲哀,并宣废朝三日?‎ ‎【体会因为狄仁杰公正护法、辅国安绑,所以深为武则天器重和依靠。】‎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概括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内容,编演课本剧。在小组中排一排,演一演。‎ ‎【教师参与小组排练,从语言、动作、神态方面指导,表现人物的狄仁杰刚正廉明、执法不阿的精神。】‎ 四、拓展升华 ‎ 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为狄仁杰刚正廉明、执法不阿的精神所感动。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课后以《我们需要狄仁杰》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  ‎ ‎ ‎ ‎7、狄仁杰公正执法 ‎ 明察善断 一万七千多 无论……没有 ‎ 公正护法 权善才获免 ‎ ‎ 犯言直谏 王立本被判刑 刚正廉明 ‎ 武则天下诏 教学后记:‎ ‎  ‎ 内 容 ‎8、出色的教师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学会“揣、昧、屉、蔼”4个生字,掌握“揣测、拾金不昧、抽屉、和蔼可亲”及“至理名言、乐极生悲、愤愤不平、失而复得、坐立不安、赫然、告诫、困惑、居然、遗憾、幡然醒悟、迂回”等词语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讲课文故事梗概,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情感目标: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理解为什么说黑人同学是一位出色的老师,认识讲公德和遵守校规的重要,树立公德意识,培养自觉遵守校规的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理解为什么说黑人同学是一位出色的老师。‎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讲公德和遵守校规的重要。‎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学会“揣、昧、屉、蔼”4个生字,掌握“揣测、拾金不昧、抽屉、和蔼可亲”及“至理名言、乐极生悲、愤愤不平、失而复得、坐立不安、赫然、告诫、困惑、居然、遗憾、幡然醒悟、迂回”等词语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讲课文故事梗概,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情感目标: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理解为什么说黑人同学是一位出色的老师,认识讲公德和遵守校规的重要,树立公德意识,培养自觉遵守校规的精神。‎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理解为什么说黑人同学是一位出色的老师。‎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讲公德和遵守校规的重要。‎ 教学准备:‎ ‎1、积累遵守或违背校规或社会公德的现象的资料。‎ ‎2、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设计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1、同学们,谁能谈谈自己在学校生活中或社会生活中,看到的或亲身经历的,有无遵守或违背校规或社会公德的现象?‎ ‎【联系生活,从身边的事情说起,有利于课文内容的衔接。】‎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坚守公共道德的故事,板书课题。‎ 一、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 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新词。‎ ‎2、  同桌间交流预习情况。‎ ‎①  生字的认识和记忆方法:揣、昧、屉、蔼 ‎②  认读词语:‎ 流动、揣测、拾金不昧、乐极生悲、至理明言、告诫、困惑、愤愤不平、和蔼、重洋、幡然醒悟、公德、迂回 ‎③理解词语:‎ 揣测:推测;猜测。‎ 拾金不昧:昧,隐藏。拾到钱财不藏起来据为已有。‎ 乐极生悲:快乐到了极点的时候,发生悲痛的事情。‎ 至理名言:最正确、最有价值的话。‎ 愤愤不平:因感到不公平而很生气的样子。‎ 幡然醒悟:同翻然,很快而彻底地在认识上由模糊而清楚,由错误而正确。‎ ‎【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3、         教师检测识字效果。‎ 二、 朗读课文,抓住梗概。‎ ‎1、分部分,指名学生朗读。‎ ‎【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注意让学生倾听,集体评价。】‎ ‎2、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梗概。‎ ‎3、让学生说说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 (先写朋友送我一只电子手表,我非常的喜爱,接着写我的手表失而复得。<丢失手表——寻找手表——找到手表——受到处罚。>最后写我幡然醒悟。)‎ ‎ 4、按课文继续的顺序,给课文划分部分,并概括每部分写的内容。‎ 三、 布置作业 ‎1、         认读生字,书写词语。‎ ‎2、         熟练地朗读课文。w W w .x K b 1.c o M 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学会“揣、昧、屉、蔼”4个生字,掌握“揣测、拾金不昧、抽屉、和蔼可亲”及“至理名言、乐极生悲、愤愤不平、失而复得、坐立不安、赫然、告诫、困惑、居然、遗憾、幡然醒悟、迂回”等词语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讲课文故事梗概,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情感目标: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理解为什么说黑人同学是一位出色的老师,认识讲公德和遵守校规的重要,树立公德意识,培养自觉遵守校规的精神。‎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理解为什么说黑人同学是一位出色的老师。‎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讲公德和遵守校规的重要。‎ 一、 复习巩固,揭示新课 ‎1、 认读词语(课件)‎ 揣测 拾金不昧 抽屉 和蔼可亲 至理名言 乐极生悲 愤愤不平 失而复得 坐立不安 赫然 告诫 困惑 居然 遗憾 幡然醒悟 迂回 ‎2、回顾课文内容,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讲述了“我”在美国南加州法律大学读书时,朋友送我一只心爱的手表失而复得的故事,赞颂了那位黑人同学模范的坚持公共道德和遵守规则的优秀品德。)‎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出色的老师》。‎ 二、自读交流,感悟内容 ‎ 1、自学提示。‎ ‎ 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那位黑人是位出色的老师?课文中的哪些描写你受到了教育和感染?在书的空白处批注自己的想法。‎ ‎ 2、学生自学。‎ ‎ 3、交流体会。‎ 交流一:送还手表 ‎ 就在当天晚上,一位陌生的黑人同学走进我的宿舍,他的手中拿着块手表。天哪,这是我心爱的电子手表。我高兴得眼泪都要下来了,连忙对这位拾金不昧的黑大哥表示谢意。他只是微微耸肩一笑,还没等我从手表失而复得的喜悦中反应过来,他就走了,连名字我都没来得及问。‎ 点拨要点:‎ ‎1、为什么说“这是我心爱的电子手表”?(引导学生读第2自然段)‎ ‎2、“他只是微微耸肩一笑”看出黑大哥有怎样的品质?‎ ‎3、想象一下,当时“我”应该怎么表达谢意?‎ ‎4、什么是“拾金不昧”?你对黑大哥怎么评价?‎ ‎5、读出喜悦和敬佩的感情。‎ 交流二:黑大哥告发 ‎ 告发我的就是那位把手表还给我的黑大哥!我用一种极其困惑的目光看了他一眼,他给我的居然是一种遗憾的笑容,还笑着解释了一句:“这是公德,这是规则”他居然还笑得出来,真不仗义!‎ 点拨要点:‎ ‎1、黑大哥告发我后,我受到了怎样的处分?(读课文的6-9自然段)‎ ‎2、“极其困惑”是怎样的感情?(鼓励学生多元的理解,说出自己的感受,比如“埋怨、责怪、无奈……”)‎ ‎3、“遗憾”是什么意思?猜测一下黑大哥是怎么想的?‎ ‎4、“这是公德,这是规则”。黑大哥说的公德与规则指的是什么?‎ ‎(他将手表送还给我,这是公德。因为我违背公德,他向校方举报了我,也是公德。违反校规,我必须接受处罚,这是规则。)‎ ‎5、“居然”是什么意思?包含“我”怎样的感受?‎ ‎6、引导学生读出“我”的感受.‎ 交流三:我的醒悟 老人的话让我幡然醒悟。这时,我才意识到黑大哥确实是一位出色的老师。因为公德,他将手表还给了我;也因为公德。他又向校方举报了我,因为我违背了公德。他用这种迂回的方式,让我彻底明白了公德的重要和校规的严格。‎ 点拨要点:‎ ‎1、老人的哪些话让我“幡然醒悟”?(读11-12自然段)‎ ‎2、为什么说“黑大哥确实是一位出色的老师”?‎ ‎3、“迂回”是什么意思?黑大哥的“迂回”说明了什么?‎ ‎4、读出我的深刻反思。‎ 三、总结全文,提炼情感 ‎ 1、这篇课文主要按照“丢失手表——寻找手表——找到手表——受到处罚”记叙的。课文人物的心理描写细致,蕴涵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揭示了做人的道理,给人启迪。‎ ‎ 2、让学生说说最大的启迪和收获是什么?‎ ‎ 3、引导学生朗读自己感受最深的语段。‎ ‎ 四、拓展训练,布置作业 ‎ 1、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哪些遵守公德的事情,说说自己的想法。‎ ‎ 2、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中的《赵绰舍命护法》和《刚正无私的“包青天”》‎ 板书设计:‎ ‎8、出色的老师 丢失手表——寻找手表——找到手表——受到处罚 黑大哥:送还—— 举报—— 解释 我: 感激—— 困惑 —— 醒悟 ‎ 公德重要,校规严肃 ‎ ‎ 教学后记:‎ ‎  ‎ 内 容 ‎9* 美丽的规则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认识1个生字“澳”,读读记记“忧心忡忡、成千上万、炫耀、耀武扬威、依然、密密麻麻、失衡”等词语。‎ 能力目标:读懂课文,体会“美丽规则的含义”‎ 情感目标: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美丽的规则”的含义,提高遵守规则的自觉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体会“美丽规则的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严格遵守规则的意义,提高遵守规则的自觉性。‎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认识1个生字“澳”,读读记记“忧心忡忡、成千上万、炫耀、耀武扬威、依然、密密麻麻、失衡”等词语。‎ 能力目标:读懂课文,体会“美丽规则的含义”‎ 情感目标: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美丽的规则”的含义,提高遵守规则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体会“美丽规则的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严格遵守规则的意义,提高遵守规则的自觉性。‎ 教学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一、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马路上堵车吗?说说你们看到的情景。‎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找找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以小组的形式,学习交流生字和新词。‎ ‎3、教师检测生字和词语。‎ ‎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并组词。‎ ‎ ●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认读并借助工具书理解。‎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 ‎1、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注意让学生倾听,读后有评价)。‎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组织交流。‎ 四、置留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写词语。‎ 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认识1个生字“澳”,读读记记“忧心忡忡、成千上万、炫耀、耀武扬威、依然、密密麻麻、失衡”等词语。‎ 能力目标:读懂课文,体会“美丽规则的含义”‎ 情感目标: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美丽的规则”的含义,提高遵守规则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体会“美丽规则的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严格遵守规则的意义,提高遵守规则的自觉性。‎ 一、 导入 ‎1.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2.回忆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主学习,交流感悟 ‎1、自主读课文,边读边想:‎ ‎(1)“我们”在赶往澳大利亚南端的菲律普岛看企鹅归巢的美景的路上为什么担心会堵车?‎ ‎(2)在离企鹅岛还有六十多公里的时候,对面出现了什么情况?后来“我们”看到了什么场景?‎ ‎(3)为什么说“它留给我的印象,甚至要比后来我们看到的可爱的小企鹅还要深刻?”‎ ‎(4)读完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2、汇报交流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老师指导学生交流,体会人物的情感与认识,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1)了解“我们”乘车去菲律普岛看企鹅归巢的美景,首先介绍了时间、地点,又点明了事件。‎ ‎(2)理解“失衡”的美丽的图画,“我”受到的一种美的感动。‎ ‎(3)体会作者“我”的感受,“规则之美、人性之美”。既点明了文章的主题,也照应了文章题目,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3、学生谈感想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美丽的规则的含义”。找一找我们身边的“美丽的规则”。‎ ‎ 2、请同学们从《海瑞骂殿》、《秉公执法报私恩》、《魏征直谏》中任选一篇阅读,并说说读后的体会。‎ 教学后记:‎ ‎  ‎ 内 容 语文百花园二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成语,理解并积累严守规则,遵纪守法等方面的对句。‎ 能力目标: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出见过或经历过维权守法的事情以及感受,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能把自己经历或看到的有关规则事情如实而有条理的写下来,学会描述自己的感受和别人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情感目标: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独立阅读理解并交流自己对“人间天平”这一主题真切的感受和体会。‎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积累成语和对句。能够有顺序的、语言具体的围绕主题写一件事。‎ 教学难点: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5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能够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成语,理解并积累严守规则,遵纪守法等方面的对句。‎ 能力目标:‎ 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出见过或经历过维权守法的事情以及感受,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能把自己经历或看到的有关规则事情如实而有条理的写下来,学会描述自己的感受和别人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情感目标: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独立阅读理解并交流自己对“人间天平”这一主题真切的感受和体会。‎ 教学重点:积累成语和对句。能够有顺序的、语言具体的围绕主题写一件事。‎ 教学难点: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内容:“温故而知新中”的“成语运用、积少成多”。‎ 一、成语运用 ‎1、师讲笑话导入课题:同学们,这是亮亮给爸爸的信(投影出示)。‎ 我最亲密无间的爸爸:‎ 你好!‎ 最近身体是否健壮如牛,工作是否蒸蒸日上。我现在正在奋不顾身的学习。前天,老师表扬了我的丰功伟绩,我听了以后沾沾自喜。您批评我滥用成语,我以后一定前功尽弃,卷土重来。祝爸爸万古长存!你独一无二的儿子小明。‎ 你们是不是也能准确地运用成语呢?我就来考考大家对成语的运用能力。‎ ‎ 2、恢复成语原貌。‎ ‎(1)投影:读一读划线部分,你能把句中画线的部分改成成语吗?‎ ‎◆ 于是,他在新的法令颁布之前,费尽心机,苦苦思索了好几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取得老百姓信任的好办法。( )‎ ‎◆ 唐高宗突然间因愤怒变了脸色,准备严惩权善才。( )‎ ‎◆ 到了豫州,他看到到处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难民,无辜而受牵连的人极多,内心非常不安。( )‎ ‎◆ 我高兴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连忙对这位拾到钱财不藏起来据为己有的黑大哥表示谢意。( )‎ ‎【学生自主读题,先弄清题目的要求,再读句子中画线部分的意思,理解后改写成相应的成语。】‎ ‎(2)你能运用“冥思苦想”、“勃然大怒”、“哀鸿遍野”、“拾金不昧”说话吗?‎ ‎【强调不仅能够理解成语,还要重视成语的准确应用。】‎ ‎ 二、积少成多 ‎1、引入: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的成语,并能把握成语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感受到成语的精炼和含义深刻。下面让我们学习一些对句,这更会让我们感受到中国语言的精炼和含义深刻。‎ ‎2、出示对句,让学生朗读。‎ ‎☆  有令即行,有禁即止 ‎☆  道德行为凭自律 文明规范贵坚持 ‎☆  须养成处处好风正气 方配做泱泱大国公民 ‎☆  修身治国生死无惧 敬业奉公宠辱不惊 ‎☆  车走直马走斜必依规矩 绿灯行红灯止才成方圆 ‎☆  崇尚文明充实精神生活,升华公德熏陶思想感情 ‎3、让学生合作交流,理解对句的意思。‎ 通过诵读你读懂了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理解吗?‎ ‎【引导学生通过对严守规则,遵纪守法,讲正气,讲公德,崇尚文明,修身治国,敬业奉献等方面对句的交流。目的是增加语言积累,树立讲正气,讲公德,讲敬业奉公的精神,作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 4、引导学生背诵。‎ 三、作业:‎ 请学生再搜集一些相关内容的对句,谚语。‎ 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能够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成语,理解并积累严守规则,遵纪守法等方面的对句。‎ 能力目标: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出见过或经历过维权守法的事情以及感受,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能把自己经历或看到的有关规则事情如实而有条理的写下来,学会描述自己的感受和别人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情感目标: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独立阅读理解并交流自己对“人间天平”这一主题真切的感受和体会。‎ 教学重点:积累成语和对句。能够有顺序的、语言具体的围绕主题写一件事。‎ 教学难点: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内容:“温故而知新”中的“拓展交流” 与 “ 阅读平台”‎ 一、拓展交流 ‎1、谈话导入:同学们,本单元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公正执法,严守规则的故事,我们也从中结识了一个个主持公平正义的人物,学了本单元课文以后,谁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请大家读读宁宁同学的读书日记,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课件出示)‎ ‎ 三月十二日 星期一 天气:多云转晴 学完了这单元的课文,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放学路上,我看着路边的车辆,眼前总浮现出课文《美丽的规则》中的所描写的场面,我现在还能背诵那句话“这是一个左右极不平衡的车道,一边是光光的马路,一边是密密麻麻的车子。”这的却是一种“最美丽的景观”,我不禁为那些遵守规则的人而感动,我想,如果每个人都这样,世界不就会变得更美好吗?‎ ‎2、分组合作交流。‎ ‎【首先在组内确定交流的重点内容是什么?然后回顾自己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哪些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他的哪些地方使你最受感动?你受到了什么教育和启发?在组织交流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密切结合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和思想实际,说出自己真切的感受和体会。如果学生还愿意交流自己在其他方面的收获和心得,比如文章的表达方法,词句的理解与积累等,也是可以的。】‎ ‎3、展示交流范例。‎ 二、阅读平台 ‎ 1、学生自读《女儿要投诉》。‎ ‎ 2、指名学生朗读,并评价。‎ ‎ 3、让学生提出疑惑的问题。‎ ‎ 4、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女儿要投诉》讲的是“我”和读小学的五年级的女儿到一家商城的顾客投诉室投诉的事情,表现了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赞扬了她的维权行为喝乐于体谅别人的精神。‎ ‎ 5、讨论和交流:你对这位小学生投诉的行为有什么看法?‎ 第三课时 知识目标:能够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成语,理解并积累严守规则,遵纪守法等方面的对句。‎ 能力目标:‎ 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出见过或经历过维权守法的事情以及感受,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能把自己经历或看到的有关规则事情如实而有条理的写下来,学会描述自己的感受和别人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情感目标: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独立阅读理解并交流自己对“人间天平”这一主题真切的感受和体会。‎ 教学重点:积累成语和对句。能够有顺序的、语言具体的围绕主题写一件事。‎ 教学难点: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一、讨论案例 一天放学后,初中生小明在校外遭到几名社会青年的勒索,他们强行将小明身上的钱抢走,并威胁小明以后每周一放学后都要交出20元钱,并不许告诉任何人,小明又气又怕,不知该怎么办……‎ ‎1、你认为小明可能会想出哪些对策?‎ ‎2、请你帮小明决定,应该选什么对策,不应该选什么对策,并分别说明理由。‎ ‎【对策:①忍气吞声,自认倒霉,第二天把钱带来;②纠集社会上的不良青年进行报复;③去敲诈小学生,搞到钱后给他们;④向老师家长反映,或向学校领导求助;⑤打“110”报警,或直接向公安部门报案;⑥在被敲诈时,实施正当防卫。‎ 说理:如:笫一种,这种做法是错的,因为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我们不能忍气吞声,要用法律武器来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又如:笫五种,这种做法正确,因为当公民的合法财产受到非法侵害时,既不能忍气吞声,也不能自行报复,而应当及时寻求法律援助,运用法律武器来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 二、导入话题 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怎么维护自己的权益。那么,在你的身边(学校或社会),是否有过违反法律法规的事情发生?你是否见过侵害公民权益的事情?你见过或经历过维权守法的事情吗?当你面对这些事情时,你的感受是什么?今天,让我们以“维权守法小卫士”为主题开一次交流会吧!板书课题。‎ 三、活动建议 阅读教材中“活动建议”部分,明确本次活动的内容和要求。‎ ‎ 1、选择一两件你见过或经历过的与维权守法相关的事情,回忆当时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 ‎ ‎ ‎ 2、向同学讲述时,要运用法律知识,说明人物的所作所为维护或损害了谁的什么权益;维护或违反了哪方面的法律法规。‎ ‎ 3、听的同学可就所讲事件,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感受。‎ ‎4、大家讨论一下:怎样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做一个“维权守法小卫士”?‎ 四、活动准备 选择一两件自己见过或经历过的与维权守法相关的事情,并回忆当时的具体情况和自己的感受。(可列出简单的提纲)‎ 五、进行交流 ‎(1)讲述时,要运用法律知识,说明人物的所作所为维护或损害了谁的什么权益;维护或违反哪些方面的法律法规。‎ ‎ (2)听了别人所讲的事情后,要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 第四、五课时 知识目标:能够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成语,理解并积累严守规则,遵纪守法等方面的对句。‎ 能力目标: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出见过或经历过维权守法的事情以及感受,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能把自己经历或看到的有关规则事情如实而有条理的写下来,学会描述自己的感受和别人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情感目标: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独立阅读理解并交流自己对“人间天平”这一主题真切的感受和体会。‎ 教学重点:积累成语和对句。能够有顺序的、语言具体的围绕主题写一件事。‎ 教学难点: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内容:习作 一、引入主题,明确习作要求 ‎1、上节的口语交际“维权守法小卫士”,你一定很受启发吧!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身边(学校或社会),违反法律法规、侵害公民权益的事情以及见过或经历过维权守法的事情以及感受吧!‎ ‎2、让学生阅读习作要求:‎ 课件出示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 ‎⑴、所写的一件事必须与规则有关,要表明与什么规则有关,这个规则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⑵写清楚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相关的人都做了什么。‎ ‎⑶习作要写得真实而有条理,要如实的描述出自己的感受和别人对这件事的看法。‎ ‎⑷在习作之前要列一个简要的提纲。习作之后要认真自我修改,还可以同学交换习作,互相修改。‎ 二、启发习作内容,感悟习作方法 ‎1、让学生说一说,想写身边的哪件事,为什么要写这件事。‎ ‎2、有位同学也写了有关规则与维权的一件事,请你们读一读,评一评。‎ 出示范文:‎ 维权小卫士 今天,我们听说从12315来了几名阿姨来给我们做维权知识讲座。我们听了,可高兴了,兴奋了好几节课。早就听说12315为人民办了好几件好事,今天我终于能一睹维护消费者的卫士了。‎ 到了下午的第三节课,我们班准时打开了电视机,收看维权知识讲座。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位和蔼的12315的阿姨,她在电视当中仔仔细细地将消法的有关条例讲得一清二处,她还具体地讲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与我们密切相关的内容:‎ ‎(1)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2)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3)享有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的权利;‎ ‎(4)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其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 ‎(5)享有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 讲完了这些消费知识后,那位阿姨又讲了一些有关与消费的真实案例,让我们听了受益匪浅。过后,我们问了几个问题给那位阿姨,阿姨不厌其烦地一一给我们解答。事后,那位阿姨还将她的QQ号告诉了我们,以后,我们有哪些不懂的问题,都可以在QQ上向他们提出问题。‎ 维权知识讲座完毕了之后,我们五六年级的二十几名同学跟着12315的阿姨来到了天天惠,来进行实地考察,阿姨对我们说:“你们大家在这里检查检查,看看有没有三无产品。”“可什么是三无产品呀?”大家纷纷不解地问。“三无产品就是指:一、没有生产日期,二、没有保值期,三、没有生产厂家和生产地址!”阿姨耐心地解答着,大家点了点头,然后就走进超市,开始了搜寻。‎ 我找来找去,根据阿姨给我们的提示,我看了看榨菜,上面的保值期及生产厂家等,都写的一清二楚;我又去看了看水果罐头,可上面仍然找不出一丝破绽。我东找找,西查查,还是找不出三无产品……唉,现在的合法厂家实在太多了,连以前数不胜数的三无产品也找不出来了。‎ 虽然今天我没有找到三无产品,也没有完成阿姨布置的任务,但是,消费维权的宗旨不就是希望“天下无奸商”么?因此,我们还是欣慰地笑了。经过今天的维权知识讲座和天天惠的实地考察后,我突然起了一个念头:我长大了也要当一名维权卫士,为广大的人民服务,当一名为官清廉的“人民的公仆”!新课 标 第 一 网 ‎3、引导学生欣赏评价例文。‎ ‎【习作的赏析、交流、评价,是习作训练的一次良好的语言训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佳作赏析中,通过对话交流,点拨写作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达到听说读写综合发展,习作与口语交际双赢的目的。】‎ 三、让学生写一段精彩的片断。交流片断,并评议。‎ 四、以“规则”为话题写一篇习作,题目自拟。‎ ‎(写好后,学生自读自改。)‎ 五、交流、评改。‎ ‎ 1、集体评议一篇作文。‎ ‎ 评议要点:‎ ‎ ①题目是否新颖。‎ ‎ ② 叙述的事件是否真实,表达的是否完整(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 ③是否描述了自己的感受或是别人对这件事的看法。‎ ‎ ④语句方面是否表达准确、具体。‎ ‎ 2、小组互评。‎ ‎ 3、展示最佳作品。‎ 教学后记:‎ ‎  ‎ 内 容 第三单元 科学与发现 ‎ 10 两小儿辩日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学会“盂、孰、汝”3个会认字和“盂、孰”2个会写字。‎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引导学生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感受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读题存疑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小儿辩日》是一篇古文。(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齐读题,理解:“辩”——争辩、辩论,“日”——太阳。‎ 学生质疑: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他们在争辩太阳的什么呢?‎ ‎【先让学生齐读课题,然后通过对“辩”和“日”字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课题,提出问题“两小儿在争论太阳的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语速较慢,停顿恰当,读出古文的韵味,便于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意思)‎ 指导文言文的朗读方法: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 ‎2、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提出朗读有困难的地方,老师帮助解决难读的语句。‎ ‎3、读课文,对照课后注释、查字典,自己尝试弄懂课文中句子的意思。‎ ‎4、学生复述故事,老师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席点拨。‎ ‎5、反复诵读,共同感受古文的“韵律美”,以期达到熟读的效果,为深入理解课文铺平道路。‎ ‎【古文的学习,先要读通、读顺、读熟,再求理解、翻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由于有注释的帮助,本篇古文学生基本上能够自己读懂,当学生对个别句子的理解不到位时,教师再进行适当的点拨。此环节的教学,教师应当相信学生,积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和条件。】‎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小组合作,弄清“辩斗”的观点及理由。‎ ‎2、检查学习效果并品读课文。‎ ‎(1)在学生分别汇报两小儿观点和理由的同时,完成板书。‎ ‎“辩斗”的观点: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午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辩斗”的理由: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2)由于两小儿观点不同,看太阳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现象也不同,两小儿根据自己的观察,把自己的理由说得有理有据,我们分组来读一读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及理由。‎ ‎(3)指导学生反复品读。‎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弄清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和理由,在反复的品读中感受两小儿说话有理有据。】‎ ‎3、开展“辩斗”。‎ ‎(1)理解“辩斗”的意思。(争辩、辩论、辩驳)‎ ‎(2)学生反复诵读两小儿“辩斗”的内容。(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及理由)‎ ‎(3)小组合作展开“辩斗”。‎ 激烈的“辩斗”马上就要开始了。为了赢得这场比赛,请你与小组的辩友合作,好好练习。‎ ‎(4)请两学生上台当两小儿进行“辩斗”,老师友情出演孔子,师生一起上演一出《两小儿辩日》。‎ ‎4、理性看待“孔子不能决”。‎ ‎(1)两小儿的观点,孔子赞成谁?反对谁?学生读课文中的句子。‎ ‎(2)介绍孔子,引导学生谈论对“孔子不能决”的看法。‎ ‎(3)针对“孔子不能决”各抒己见,感受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辩斗”这一环节巧妙地再现故事的情境,使平面的、静止的文本变得可感、可触;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不仅有效地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激活思维,发展语言,同时也加深学生对文本理解和感悟。】‎ 四、评价人物,抒写感受 ‎1、读了《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你喜欢这两小儿吗?为什么?你想对孔子说些什么?‎ ‎2、结合实际写一写自己的感想。‎ 五、尝试背诵,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六、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抄写生字。‎ ‎2、查阅有关资料,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 ‎3、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 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 早晨 中午 ‎ 近 大 车盖 盘盂 小 远 ‎ 远 凉 沧沧凉凉 探汤 热 近 教学后记:‎ ‎  ‎ 内 容 ‎11*飞天梦圆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认“嫦、娥、绚、穹、锲”5个生字,读读记记“绚烂、壮举、凌云壮志、积劳成疾、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等词语。‎ 能力目标: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步实现的。‎ 情感目标:默读课文,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变成现实的,从而理解我国航天人的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步实现的。‎ 教学难点:理解把梦想变成现实这一过程所体现的中国航天人的精神。‎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  教学准备:‎ ‎1、查找、搜集有关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资料。‎ ‎2、预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走进千年飞天梦 从远古时期“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做了几千年。‎ 这是一个瑰丽绚烂的梦,这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想象力的梦。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飞天梦圆》,去感受这个千年的梦是怎样圆的。(板书课题:飞天梦圆)‎ 学生读课题,质疑,理解课题。‎ ‎(这个梦就是“飞离地球,遨游太空”,“圆”是圆满,周全的意思;“圆梦”,是指实现梦想或理想。课题的意思是“飞天的梦想变成现实了”。)‎ ‎【先由神话故事激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再根据课题质疑,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动力。】‎ 二、初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嫦、娥、绚、穹、锲”等字音,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默读课文,理清顺序: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先写炎黄子孙为了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梦想,进行了不断的尝试。‎ 再写新中国成立以后,炎黄子孙的飞天梦,一步步地实现了。‎ 最后写炎黄子孙还要实现更高、更远、更绚烂的梦,登上月球,探索火星,遨游更深更远的宇宙。‎ ‎【本环节力求通过学生自主读书,达到读通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为深层的感悟打下基础。】‎ 三、研读“飞天梦圆”的过程,感悟航天精神 ‎1、默读课文,想一想:炎黄子孙瑰丽绚烂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 ‎2、第一步—— 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 导言:做任何事情都得一步步地来,中国实现飞天梦也是如此。中国圆千年之梦迈出了怎样的一步呢?‎ ‎(1)出示“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图片,请学生说出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名字。‎ ‎(2)读第六自然段,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卫星上播放的《东方红》成为了中华民族叩响太空之门的声音。‎ ‎(3)“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在我国航天史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 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标志着中国已经迈出了圆千年之梦的坚实一步。‎ ‎【人造地球卫星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因此,让学生先观看“东方红一号”的图片,再引导学生读课文,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了解“东方红一号”,感受到“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的重大意义。】‎ ‎3、第二步——载人航天飞行成功。‎ ‎(1)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这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们为了千年飞天梦圆,他们怎样努力着,拼搏着?‎ 学生自读课文第七自然段,结合课文内容谈感受。‎ ‎(2)欣赏杨利伟在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返回时向国人招手的图片,学生谈感受。‎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十三自然段,读出“神五”升空时的壮观,读出对航天英雄的深情与热爱以及对飞天梦圆的无比激动与自豪的感情。‎ ‎(4)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在中国乃至在世界载人航天史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是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华民族探索太空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 ‎(5)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感悟航天人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它同时充分表明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着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4、介绍“神六、神七、嫦娥一号”,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计划。‎ ‎【这个环节的设计,紧扣“神州五号”飞天梦圆来展开,学生通过读书、思考,走进课文,去感受文本中描绘的“神五”升空和返回的壮观场面,了解“神五”飞天梦圆的伟大意义。由于教材编排在前,而我国的航天事业又有了新的发展,在教学中要对“神六、神七、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作介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我国航天事业的新成就。】‎ 四、规划明天,实现更绚烂的梦 ‎1、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航天人还有哪些更绚丽的梦需要实现?‎ ‎2、中国的航天事业还有更绚烂的梦,谁来圆梦?‎ 五、拓展延伸,感受我国航天新成就 结合资料,谈一谈你还知道我国航天事业上取得的哪些新成就?‎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2、口述炎黄子孙圆飞天梦的经过。‎ ‎3、办一期有关我国航天事业成就的小报或墙报。‎ 板书设计:‎ ‎11飞天梦圆 ‎“东方红一号” 迈出坚实一步 杨利伟 神舟五号飞船 圆了飞天梦……‎ 教学后记:‎ ‎  ‎ 内 容 ‎12 种瓜得豆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泌、玫、瑰”3个会认字和“搬、玫、瑰、柿、供”5个会写字,掌握“搬家、玫瑰、西红柿、供不应求”等词语。‎ 能力目标: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 情感目标: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并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现代转基因技术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及课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  教学准备:‎ 收集现代转基因技术的知识和科研成果。‎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学会“泌、玫、瑰”3个会认字和“搬、玫、瑰、柿、供”5个会写字,掌握“搬家、玫瑰、西红柿、供不应求”等词语。‎ 能力目标: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 情感目标: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并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现代转基因技术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及课文的语言特点。‎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可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可以做到“种瓜得豆,种豆得瓜。”这靠的是什么技术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种瓜得豆》,去了解这种现代高科技知识。(板书课题:种瓜得豆)齐读课题。‎ ‎【由“种瓜得豆”引出一种现代高科技知识,这样导课,简洁、明了。学生很自然地想去读书、了解这是一种怎样的高科技知识。】‎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种瓜怎么会得豆呢?这里有什么奥妙?‎ ‎2、检查生字词语,以及课文读通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一个什么科学知识?‎ ‎(2)课文围绕着这一知识都介绍了哪些内容?‎ ‎(3)课文是怎样一步步介绍的,读懂后,列一个阅读提纲。‎ ‎4、交流汇报,朗读相应的段落。‎ ‎(1)课文介绍了一种现代高科技——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2)课文围绕转基因技术主要写了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转基因技术能做到“种瓜得豆”。‎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介绍了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三、质疑问难,释疑存疑 ‎1、质疑: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句子或不明白的问题?先在小组内交流,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2、学生提出问题,师生根据情况,解决问题,需要在学习课文过程中解决的,可暂时存疑,下节课解决。‎ ‎【“学贵有疑,疑则进也。”让学生在读中提出问题,师生互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合,通过存疑,引发学生的学习期待。】‎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学会“泌、玫、瑰”3个会认字和“搬、玫、瑰、柿、供”5个会写字,掌握“搬家、玫瑰、西红柿、供不应求”等词语。‎ 能力目标: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 情感目标: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并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现代转基因技术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及课文的语言特点。‎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发号施令、水土不服、供不应求、和平共处。‎ ‎2、转基因技术是由谁来“发号施令”?什么情况下供不应求?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种瓜得豆,一起去了解转基因技术及应用。‎ 二、研读“转基因技术”,领悟表达方法 ‎1、认真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基因有什么作用?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2、学生小组交流。‎ ‎3、指名读第3自然段,了解基因的作用。‎ ‎(1)观察课本插图——计算机描绘的基因结构图。教师简介:基因是生物遗传的基本单位,存在于细胞的染色体上,作线状排列。‎ ‎(2)提问:基因有什么作用?学生画出课文中的句子。‎ ‎(3)朗读文中的句子,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了解基因的作用。‎ 基因是动植物体内“发号施令”的“大管家”。‎ ‎4、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什么是转基因技术的句子。‎ ‎(1)学生汇报:‎ ‎(科学家摸清一些生物体内基因的本领,让一种生物里的“大管家”搬到另一种生物里去发挥它应有的本领,就会创造出某种前所未有的新生物。)‎ ‎(2)转基因技术也有失败的时候,它在什么情况下会失败呢?‎ ‎(转基因技术也有因“水土不服”或不被接受而失败的。)‎ ‎5、领悟表达方法。课文是用什么方法来介绍这些科学知识的?这样介绍有什么好处?‎ ‎(课文运用打比方的方法来介绍,比喻形象恰当,把较为深奥的科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给读者,容易被人接受。)‎ ‎6、朗读体会课文的语言表达的特点。‎ 三、“新闻发布会”,介绍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1、自上世纪九十年代第一个转基因食品——保鲜西红柿上市以来,许多科学家研制出许多转基因技术的新产品,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及医学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今天,我们来召开一个关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的“新闻发布会”。‎ ‎2、要开好这个“新闻发布会”要做哪些准备?‎ ‎“新闻发言人”要认真读课文,能说出转基因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还要想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要让别人听得清楚、明白。‎ ‎“记者”要自己读懂课文,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还要针对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向“新闻发言人”提问。‎ ‎3、学生研读课文,在小组内交流。‎ ‎4、召开“新闻发布会”。每组推选一名“新闻发言人”上台汇报,其他学生当“记者”向发言人提问。‎ ‎5、师生共同点评“新闻发言人”和“记者”的表现。‎ 四、想象练笔,拓展延伸。‎ ‎1、如果你到转基因商店里购物,你希望买到什么样的产品?设想一下,用你的笔把它描绘出来。‎ ‎2、把你在课外了解到的有关基因工程方面的知识或科研成果,介绍给同学们听。‎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阅读相关文章。‎ 板书设计:‎ ‎ 种瓜得豆 基因 动植物 “发号施令” “ 大管家”‎ ‎ (搬) (创造)‎ 转基因技术 一种生物的“大管家” → 另一种生物 → 新生物 ‎ ‎ 教学后记:‎ ‎  ‎ 内 容 ‎13 海水为什么是蓝的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学会“惰、忌、讳、液”4个会认字和“惰、疚、液”3个会写字,掌握“惰性气体、愧疚、液体、闭目塞听、阳光融融、暖风徐徐、源源不断”等词语。‎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好奇心”对于科学探究的重要意义,树立学生勤学好问的求学观念。‎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拉曼不断追求,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拉曼是如何发现光散射效应的。思考“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关系,让好奇心成为学生求知的不竭动力。‎ 教学难点:理解拉曼的发现给人的警示,体会课文中给人启迪和教益的句子。‎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学会“惰、忌、讳、液”4个会认字和“惰、疚、液”3个会写字,掌握“惰性气体、愧疚、液体、闭目塞听、阳光融融、暖风徐徐、源源不断”等词语。‎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好奇心”对于科学探究的重要意义,树立学生勤学好问的求学观念。‎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拉曼不断追求,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拉曼是如何发现光散射效应的。思考“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关系,让好奇心成为学生求知的不竭动力。‎ 教学难点:理解拉曼的发现给人的警示,体会课文中给人启迪和教益的句子。‎ 一、提问引入,揭示课题 ‎1、海水是蓝色的,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然而大家有没有想过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板书课题: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 ‎2、印度著名的物理学家拉曼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探明了“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的原因,由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简介拉曼的资料。‎ ‎【从海水是蓝色的这一常识性的问题导出课题,引出印度物理学家拉曼,并介绍拉曼的资料,为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哪些字词的读音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如,讳(huì) 疚(jiù)等。‎ ‎3、指名轮流朗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课文先写在地中海的轮船上拉曼向一个小男孩解释海水之所以呈蓝色,是因为它反射了天空的颜色。‎ 再写拉曼对自己向小男孩的解释产生了怀疑,后来研究出海水对阳光进行散射而出现蓝色,从而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 最后写男孩的故事提醒人们:新的发现就在你的“已知”内的“未知”之中。‎ ‎【在学生充分自由读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思维的条理性。】‎ 三、默读课文,感受男孩的“好奇心”‎ ‎1、指名朗读1—8自然段,思考:从男孩与母亲的谈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1)抓住男孩的问题,感受他总能从已经知道的知识里产生新的问题,想了解到自己不知道的东西。‎ ‎(2)这对母子的对话引起拉曼的兴趣,他给孩子做出解释:海水所以呈蓝色,是因为它反射了天空的颜色。‎ ‎2、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说说男孩留给自己的印象。‎ ‎3、男孩源源不断的“为什么”引起了拉曼的思考,唤醒他的“好奇心”,使他对自己向孩子的解释产生了怀疑,并着手进行科学探索,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被人们称为“拉曼效应”。这一发现被英国皇家学会称为“20年代实验物理学中最卓越的发现之一”。请你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对“好奇心“的看法。‎ 我们每个人都应保持一颗好奇心,让好奇心成为我们求知的不竭动力。‎ 四、布置作业 ‎1、教师范写“惰、疚”字,提醒学生注意字形,学生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感受男孩和拉曼的好奇心。‎ 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学会“惰、忌、讳、液”4个会认字和“惰、疚、液”3个会写字,掌握“惰性气体、愧疚、液体、闭目塞听、阳光融融、暖风徐徐、源源不断”等词语。‎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好奇心”对于科学探究的重要意义,树立学生勤学好问的求学观念。‎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拉曼不断追求,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拉曼是如何发现光散射效应的。思考“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关系,让好奇心成为学生求知的不竭动力。‎ 教学难点:理解拉曼的发现给人的警示,体会课文中给人启迪和教益的句子。‎ 一、复习导入 ‎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拉曼受那个充满好奇心的男孩的触动,唤醒了科学的好奇心,经过科学的探索,终于探明了“海水为什么是蓝的”原因,由此拉曼登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领奖台。‎ 二、研读课文,感悟好奇心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1、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地中海轮船上的那个男孩儿的问号,把拉曼领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奖台”?‎ ‎2、小组讨论。‎ 交流汇报:‎ 预设:‎ ‎(1)探究“男孩的问号”,了解拉曼的心路。‎ 导言:男孩的问号与拉曼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有什么关系?‎ 指读课文9—11自然段,‎ 理解句子:‎ 那个充满好奇心的稚童,那双求知的大眼睛,那些源源不断涌现出来的“为什么”,使拉曼深感愧疚。作为一名科学家,他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男孩儿那种在“已知”中追求“未知”的好奇心,他的心不禁一震。‎ 学生读句,师:拉曼回答了男孩的问题为什么会“愧疚”?“他的心不禁一震”说明了什么?‎ 学生联系上下文谈感受。‎ 拉曼愧疚是因为“海水的蓝色是反射了天空的颜色”这一解释是英国大科学家瑞利提出的,而且几乎所有的人也包括拉曼都认可这一解释。拉曼为自己没有像男孩儿那样提出“为什么”而感到愧疚。‎ 男孩儿那些源源不断的问号使拉曼敏感地发现了自己的问题——丧失了在“已知”中追求“未知”的好奇心。因此“他的心不禁一震”。这“一震”‎ 使他警醒,他意识到作为一个科学家具有在“已知”中追求“未知”的好奇心是多么重要。‎ C、小结:正是由于他从男孩的问号中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才使他在科学研究中有新的作为,从而获得诺贝尔奖这一殊荣。‎ ‎(2)研读“拉曼效应”,体会拉曼的科学研究精神。‎ A、读12自然段,说说拉曼研究“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的经过和结果。‎ 首先,拉曼否定了瑞利的解释,认为他的解释证据不足。‎ 接着,他经过深入研究证明出水分子对光线的散射使海水呈蓝色的原理。海水看上去呈蓝色的原因是海水对阳光进行了散射。‎ 后来,拉曼又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分别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被人们称为“拉曼效应”。‎ B、拉曼发现了“拉曼效应”,为人类科学发展作出了贡献,因此登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奖台,成为印度也是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此项殊荣的科学家。你认为拉曼能取得这样的研究成果,最关键的是什么?‎ 结合课文最后一段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关键是:拉曼在“已知”中追求“未知”的好奇心和不断追求、积极进取的自觉性和探索精神。‎ 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4、结合课文内容,回答:如果在科学研究中失去好奇心会怎么样?‎ 失去好奇心是科学发现与发明的最大忌讳,会带来闭目塞听、止步不前的可怕后果。‎ 教师简介约里奥·居里和李比希两位科学家因失去好奇心而错失良机的事例,让学生进行对比,领悟好奇心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三、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读一读课文中对自己有所启迪和教益的句子,再结合生活实例,谈谈好奇心对学习的重要性。‎ ‎2、介绍科学家拉曼的相关资料。‎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给人以启迪或教益的句子。‎ 板书设计:‎ ‎13 海水为什么是蓝的 男孩的问号 → 诺贝尔物理学奖 ‎“已知”中追求“未知”‎ 好奇心 教学后记:‎ ‎  X Kb1. Co m ‎ 内 容 ‎14 童年的发现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学会“妨、碍”2个会认字,读读记记“妨碍、情不自禁、随心所欲、天赋、痴迷、一本正经”等词语。‎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者童年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理解“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领悟作者童年时强烈的求知欲和丰富大胆的想象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知道“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教学难点:理解“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领悟作者童年时强烈的求知欲和丰富大胆的想象力。‎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  教学准备:‎ 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教学设计:‎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童年”,谈话: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天真烂漫的,童年是多姿多彩的。每个人的童年都充满着无数个“为什么”,充满着神奇的幻想与想象,在我们的童年中曾有过多少的发现啊!‎ ‎2、板书:“的发现”,齐读课题:童年的发现。学生质疑课题:‎ 作者童年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 ‎【童年是人生之旅最十分重要的、十分珍贵的驿站。激情的导语能唤醒学生心灵的共鸣,让学生怀着真挚的心走近课题,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思考同学提出的问题。‎ ‎2、按照课文的不同内容给文章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段(1、2自然段)主要讲了“我”在九岁时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然而这一发现却给“我”带来了惩罚。‎ 第二段(3—13自然段)重点写“我”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由于“我”在睡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就去问老师,老师给我们解释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的原因,“我”对这个问题大胆猜想,思考发现了人类进化的规律。‎ 第三段(14—19自然段)四年后,在生物课上当老师讲到人的起源时,“我”想到了自己的发现便笑出了声。老师认为“我”的笑不怀好意,便把“我”轰出了教室。‎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本单元的一个训练重点。因此,在初读课文时,要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理解“发现”‎ ‎1、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2、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如下:‎ ‎(1)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理解有关的句段。‎ ‎(2)把发现的过程用几句话概括出来。‎ ‎3、反复朗读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十个月。‎ 仔细地读读着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4、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一句话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 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5、归纳我的发现过程:‎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老师请教,老师给我们解答。‎ ‎(3)老师的解答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对“十月怀胎”进行思考,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有了伟大的“发现”。‎ ‎【紧扣“发现”,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句子、相关的语段,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朗读体会我的发现及发现的过程。】‎ 四、研读课文,感悟“发现”‎ ‎1、认真读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画出相关的句子。‎ ‎2、讨论:“我”童年时为什么会有这个发现?‎ 敢于提问;不断研究;大胆想象。‎ ‎3、课堂交流他是个怎样的孩子时,可根据学生的理解,预设如下:‎ ‎(1)“我”是一个喜爱幻想的孩子。‎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轻声朗读这段话,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然后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十个月。”‎ 朗读这段话,哪些地方是“我”的幻想?当“我”发现或者是幻想了这样一个规律时,“我”是怎样的心情?(格外高兴、得意……)‎ ‎(2)“我”是一个喜欢提问的孩子。‎ ‎“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找一找“我”问了几个问题?把问题画出来。‎ 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这段话。‎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你觉得“我”会翻来覆去的看些什么?会想到一些什么?‎ ‎(3)“我”是一个有幽默感的孩子。‎ ‎“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你觉得这段话哪些地方很幽默,为什么让你读着想笑?‎ 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举例:‎ 哥白尼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就曾因为在天体运动上的发现受到审判并被投入监狱。‎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教师先放手让学生充分自读自悟,因为有前面阅读的铺垫,学生能够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画出相关的句子。教师以学定教,组织交流,适时引导,扣住关键的词句,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作者童年时强烈的求知欲和丰富大胆的想象力。】‎ 五、联系生活,向往“发现”‎ 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写一写自己的“发现”。‎ 板书设计:‎ 童年的发现 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梦中飞行——请教老师——大胆猜想 敢于提问 不断研究 大胆想象 教学后记:‎ ‎  ‎ 内 容 语文百花园 三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阅读短文,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明白生活中到处都有发明创造的契机,只要你善于观察,抓住契机就可以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回顾本组课文学习,交流学习本组课文的收获和启示。以“我的一次科学尝试”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能力目标:了解因果关系的复句中一些关联词语的用法,学会运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写句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小产品·大推介”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情感目标:积累科学家名言,学习他们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的运用;掌握本组课文的读书方法;积累科学家名言。‎ 教学难点:‎ 把自己制作的小产品向别人进行推介;写自己的一次科学尝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阅读短文,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明白生活中到处都有发明创造的契机,只要你善于观察,抓住契机就可以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回顾本组课文学习,交流学习本组课文的收获和启示。以“我的一次科学尝试”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能力目标:了解因果关系的复句中一些关联词语的用法,学会运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写句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小产品·大推介”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情感目标:积累科学家名言,学习他们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学会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的运用;掌握本组课文的读书方法;积累科学家名言。‎ 教学难点:把自己制作的小产品向别人进行推介;写自己的一次科学尝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教学内容:指南针、句子与关联词、拓展与交流 一、谈话导入,学会查找、运用资料的方法 ‎1、同学们,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是怎么查找、运用资料的?你是运用什么渠道来搜集资料?‎ ‎2、阅读“指南针”中的“学会查找、运用资料”的内容。引导学生认真读读泡泡里的话。‎ 我们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络、实地调查等获取信息的渠道搜集资料。‎ 方法:‎ ‎(1)可以带着问题去查找,再浏览找到的资料,选择需要的内容;‎ ‎(2)可以把查找到的资料运用到课堂学习中去;‎ ‎(3)可以把查找到的资料分类整理,作为自己的资料库。‎ ‎3、结合实际举例谈谈自己是怎么查找和运用资料的。‎ ‎【通过阅读“指南针”‎ ‎,学会查找、运用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 二、范例引路,学会因果关系复句中关联词的使用 ‎1、读例句,体会带点词语在句子中的用法。‎ ‎(1)因为公德,他将手表送还给我。‎ 这句话的前一分句表示“因”,后一分句表示“果”,但后一分句省略了“所以”这个词。‎ ‎(2)这一壮举,让海内外所有的炎黄子孙激动不已,因为他们知道,中国已经踏出了圆千年之梦的坚实一步。‎ 这句话是因果关系倒置的复句,前一分句表示“果”,后一分句表示“因”,通常只在后一分句前用“因为”连接就可以了。‎ ‎(3)不过,也许让瓜结出豆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因此,恐怕也不会有科学家做这件事。‎ 这句话也是前一分句表示“因”,后一分句表示“果”,两分句之间只用“因此”连接,其作用相当于“因为……所以……”。‎ 小结:这三个句子都是因果关系的复句,运用了不同的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如,“因为……”“……因为……”“因此”。用好这些词语,能使我们的表达更准确、更严密。‎ ‎2、运用。‎ ‎(1)用“……因为……”写一个因果关系倒置的句子。‎ ‎ ,因为 。‎ ‎(2)写一个只用“因此”来表示前因后果的句子。‎ ‎ ,因此 。‎ ‎【通过范例引路,学生对因果关系的复句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了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的用法,再让学生根据要求来写句子,能够学以致用。】‎ 三、提供平台,交流学习收获。‎ ‎1、本组课文的主题是“科学与发现”,课文中的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引领我们走进奇妙的科学园地,启发我们在生活中培养科学精神,从小学会探索,学会发现。大家想过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科学精神的吗?‎ ‎2、请学生读宁宁和丫丫的对话。‎ 你从他们的对话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畅谈自己的发现。‎ 可以谈阅读中自己受到的启发,也可以从课文的表达方法上去感悟。‎ ‎5、结合本组的其他课文,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和感受。‎ 四、布置作业 ‎1、阅读科学家的故事,与同学交流读书感受。‎ ‎2、将你查找的资料,分类整理作为自己的一个资料库。‎ 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阅读短文,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明白生活中到处都有发明创造的契机,只要你善于观察,抓住契机就可以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回顾本组课文学习,交流学习本组课文的收获和启示。以“我的一次科学尝试”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能力目标:了解因果关系的复句中一些关联词语的用法,学会运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写句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小产品·大推介”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情感目标:积累科学家名言,学习他们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学会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的运用;掌握本组课文的读书方法;积累科学家名言。‎ 教学难点:把自己制作的小产品向别人进行推介;写自己的一次科学尝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教学内容:阅读平台 积少成多 一、阅读《奇想与发明》‎ 自由读短文《奇想与发明》,要求:把短文读正确、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短文介绍了哪几种发明?你阅读这篇短文得到了什么启发?‎ ‎3、小组讨论交流。‎ ‎4、汇报:‎ ‎(1)短文介绍了三种发明。分别是:一次性成像照相机、两轮传动脚踏车和隐形眼镜。‎ 发明者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创造灵感,抓住了机会,经过潜心研究而获得了发明成果的。‎ ‎(2)谈谈你读了这篇短文得到的启发。‎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自己受到的启发。‎ ‎5、生活中到处都有发明创造的契机。只要你有一颗敏锐的心和善于发现的眼睛——即善于观察,抓住契机就可以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6、拓展:还有哪些发明创造和孩子的奇想、发现有关?‎ ‎【让学生结合短文后面的问题,独立阅读思考,相互交流,在阅读实践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积少成多 ‎1、今天我们来学习科学家的名言,让我们细细品读这些脍炙人口、发人深省的名言警句,学习他们的科学精神。‎ ‎2、学生自读名言,教师指名读。‎ ‎3、理解名言的意思。‎ ‎(1)“人的天职在于勇于探索真理。”这是波兰科学家哥白尼的话。这句话讲的是:勇于探索真理是人应尽的崇高职责。‎ ‎(2)“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这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的名言,讲的是:进行科学研究不能凭空想象,推理要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这是必须遵从的科学规律和必须具备的科学态度。‎ ‎(3)“探索真理比占有真理更为可贵。”这是美国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名言。“占有真理”只是拥有他人探索的结果,而“探索真理”是自己得到真理的过程,这个过程要付出很多艰辛与代价,但它却表现了一个科学家勇于探索的精神,因此,探索真理更为可贵。‎ ‎(4)“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 这是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一段话。他对发现真理的条件作了说明。科学发现中存在“偶然的机遇”说明科学真理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很容易发现它。只有那些勤于学习并学有所成的人,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才能发现机遇,有所成就,没有这种勤奋的精神,是不会有这样的机遇的,更不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 ‎4、朗读并背诵这些名言。‎ ‎5、交流自己收集的科学家名言,介绍所收集的名言的意思,谈谈自己的想法。‎ ‎【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适当的讲解,反复的背诵,这些科学家的名言才能在学生的心中扎根。】‎ 三、布置作业 ‎1、将《奇想与发明》讲给父母或好朋友听,然后谈谈自己的奇想。‎ 继续收集科学家名言,与同学交流。‎ 第三课时 知识目标:阅读短文,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明白生活中到处都有发明创造的契机,只要你善于观察,抓住契机就可以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回顾本组课文学习,交流学习本组课文的收获和启示。以“我的一次科学尝试”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能力目标:了解因果关系的复句中一些关联词语的用法,学会运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写句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小产品·大推介”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情感目标:积累科学家名言,学习他们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学会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的运用;掌握本组课文的读书方法;积累科学家名言。‎ 教学难点:把自己制作的小产品向别人进行推介;写自己的一次科学尝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教学内容:语文的大课堂 一、谈话导入,揭示主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动手制作些什么?是否种植过美丽的花卉或营养丰富的瓜果蔬菜?有自己发明创造的小产品吗?‎ ‎2、你是否想过向别人大力推介自己的小产品,让别人分享你的成果,让自己享受成功的喜悦吗?让我们开展一次以“小产品·大推介”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吧。‎ 二、阅读“建议”,明确要求 学生自读“小产品大推介”各板块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 三、组织策划,组内交流 ‎1、成立“小产品推介会”筹备工作小组。‎ 如果我是“小产品推介会”筹备工作小组的组长,我该做些什么?‎ 精心策划举行产品推介会的时间、地点、场地布置和议程安排。‎ ‎2、小组推选有特色的小产品。‎ 以小组为单位,选定本组同学的一两件特色鲜明或富有创意的小产品,准备向全班推介。‎ ‎3、抓住特点,撰写小产品说明书和广告词。‎ 各小组成员讨论如何抓住小产品的特点或创意向别人推介,并分工为小产品撰写一份说明书(或介绍词)和广告词。撰写时可参考后面的示例,注意写清楚小产品的性能、特色或创意,以及它的功能、用途,还要写清楚使用小产品时应注意的事项。‎ 说明书各项内容可以根据自己所推介的物品来定,不一定要与示例上的完全一样。‎ 小组同学互相合作,补充或修改介绍方法,并确定最佳推介方案。‎ 四、互动交流,推介产品 ‎1、每个小组选出一至两名代表,在全班推介本组的小产品。‎ ‎2、要认真听代表的介绍,还可以扮演顾客,对产品进行质疑,或者提出改进的建议,可以对本组代表的推介进行补充,也可以帮助他回答“顾客”的质疑。‎ 五、评议选优,颁布奖项 全班评议,评选出优秀推介小组和优秀推销员,还可以评选出最佳说明书、最佳广告词、最佳“顾客”。‎ 六、布置作业 把你的小产品向你的父母或朋友推介。‎ 第四、五课时 知识目标:阅读短文,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明白生活中到处都有发明创造的契机,只要你善于观察,抓住契机就可以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回顾本组课文学习,交流学习本组课文的收获和启示。以“我的一次科学尝试”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能力目标:了解因果关系的复句中一些关联词语的用法,学会运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写句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小产品·大推介”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情感目标:积累科学家名言,学习他们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学会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的运用;掌握本组课文的读书方法;积累科学家名言。‎ 教学难点:把自己制作的小产品向别人进行推介;写自己的一次科学尝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教学内容:习作 教学准备:教师提供几个科学尝试的实例,供学生在家里进行科学小实验。‎ ‎1、水中点灯 你需要:蜡烛、盆子、水 这样做:把一根比较粗的蜡烛粘在脸盆底,倒入一些水,水面离蜡烛有一点点距离(不淹没蜡烛)。点燃蜡烛,看一看,蜡烛能不能烧到水面以下。‎ 想一想、写一写:为什么水底下能点灯?‎ ‎2、巧笔写密信 你需要:葱白、汤匙、毛笔、白纸、小碟子 这样做:将葱白放到小碟子里,用汤匙挤榨出葱汁。用毛笔蘸上葱汁,在干燥的白纸上写几个字。等字迹干透后,白纸上的字不见了。将这张白纸放在火上烘烤一下,观察纸上的变化。‎ 想一想,写一写:为什么字迹会显现出来?把葱汁换成柠檬汁还能写密信吗?‎ ‎3、吹不走的小家伙 你需要:电吹风机、乒乓球 这样做:让电吹风机的开口对着上方。打开吹风机,把乒乓球放在从吹风机敞口出来的热气流上。‎ 想一想,写一写:为什么乒乓球没有被吹走,而漂浮在吹风机的上方?‎ ‎4、跳舞的米粒 你需要:塑料薄膜、橡皮筋、小塑料盘、锅、米粒 这样做:把塑料薄膜绷在盘子上,用一根橡皮筋固定住塑料薄膜。把米粒放在绷紧了的薄膜上。把锅放在盘子旁边,用力敲打锅,注意看薄膜上的米粒。‎ 想一想,写一写:为什么米粒会“跳舞”呢?你有别的办法让米粒自动“跳舞”吗?‎ ‎【提供这些科学小实验的例子,是为了解决教师和学生“无米之炊”的问题。】‎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科学与发现”这组课文,明白了课文说明的道理,受到了科学思想的启迪。回去之后自己动手进行过科学尝试吗?做过科学小实验吗?‎ 二、阅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1、请一学生阅读习作提示。‎ ‎2、习作提示向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1)主题:我的一次科学尝试(板书);‎ ‎(2)范围:可以写自己的一次科学小实验、一个小制作或一个小窍门等,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尝试;‎ ‎(3)体裁:记叙文。‎ ‎【习作前要认真阅读习作提示,以明确本次习作的目标。】‎ 三、讨论交流,指导学生习作 ‎1、你准备写自己在学科学、用科学中的哪一次尝试?这次科学尝试成功的原因或失败的教训是什么?‎ ‎2、学生交流讨论。‎ ‎3、学生口述科学尝试的过程,教师结合具体事例,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感表达出来,并帮助学生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4、你打算按怎样的顺序来写这次科学尝试的过程与体会?怎样把文章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两个“泡泡框”。第一个谈的是表达顺序方面的打算,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还可以运用其他的表达方法。第二个从表达内容上谈,提示学生不仅要写“经历”,还要写收获。成功的原因或失败的教训都可以把它记叙下来。‎ 请学生谈谈自己这篇习作的想用什么方法表达。‎ ‎【在指导时,要从内容入手,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启发学生把自己动手尝试的过程说清楚。通过互动交流,互相启发,引发学生再现自己动手尝试的情景,使作文指导与学生真实的生活、鲜活的个性融合起来,解决言之有物的问题。】‎ 四、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自己修改,交流评议,学习修改 ‎1、自改、互评。‎ 写完后,自己先认真修改,再读给同学听,然后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同学讨论如何修改习作:‎ ‎(1)科学尝试的过程是否写得完整、具体?体会是否真实?‎ ‎(2)文章的条理是否清楚?语句是否通顺?是否有错别字或用错的标点符合?‎ ‎2、全班交流,教师学生互动点评。‎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互动评改时,教师可针对本次习作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作适当的点拨,将所学的表达方法渗透于具体的习作中。】‎ 六、再次修改,誊写习作。‎ 教学后记:‎ ‎  ‎ 内 容 第四单元 情暖人间 ‎15 古诗三首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正确认读“浥”,会写“孟”“陵”“鹤”。‎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自选一首诗默写下来。‎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读懂诗的意思,并能试着讲下来。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读懂诗的意思,培养学生自能读懂诗意的能力。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  教学准备:钢琴曲《神秘花园》‎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正确认读“浥”,会写“孟”“陵”“鹤”。‎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自选一首诗默写下来。‎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读懂诗的意思,并能试着讲下来。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读懂诗的意思,培养学生自能读懂诗意的能力。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人间有了亲情,让我们体验到亲人的关爱;人间有了友情,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我们要学习的15课是三首描写送别朋友的古诗。一首诗,就像一杯盛满友情的美酒;一首诗,就是一幅嵌满友情的画卷。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王维、李白、白居易三位诗人写的三首古诗,走进他们送别的场面,分享他们浓浓的朋友惜别之情。‎ 这节课我们先学习其中的两首——《送元二使安西》《赋得古原草送别》。‎ 二、通读古诗,读顺读熟 ‎1、学生各自自由轻声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结合正音。‎ ‎(1)《送元二使安西》要注意多音字的读音:朝(zhāo)、舍(shè)‎ ‎(2)《赋得古原草送别》要注意的字音有:枯(kū)‎ ‎3、应用不同形式的读(自由轻声读、同桌互读,分组读,齐读等),达到读顺,读熟。‎ 三、自学诗句,借助注释明诗意X|k |B| 1 . c|O |m ‎1、让学生边读诗句边看注释,试着讲讲两首诗的诗意,不懂之处做上记号。教师巡视指导。‎ ‎2、同桌或小组交流,试着讲讲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互相纠正不正确的地方。教师巡视指导。‎ 四、品读诗句,想象画面悟诗情 第一首:《送元二使安西》‎ ‎1、对作者王维你了解多少?用一句话介绍他(师自己要有所准备)。‎ ‎2、交流对诗意的理解。‎ ‎(1)指名说题目的意思,师简介:从诗题可以知道,这是一首送友人赴边之作。当时被送的这位朋友元二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 ‎(2)一二两行诗句。‎ a、指名说诗句意思。w W w .X k b 1.c O m ‎【诗句的意思大意对即可,不必苛刻要求。告诉学生说诗意时,根据表达的需要可以适当调整诗句中的词序。】‎ b、师:你从这两行诗句中的哪些词语看出,作者是在什么情境中送别朋友的?在这情境中送别朋友心情如何?‎ ‎(送别的地点——渭城,时间、天气——朝雨,环境——客舍青、柳色新。朝雨湿尘,不湿路,友人扬鞭,不扬尘,舍青柳新景致虽好,但朋友征途万里送别思绪乃万千。)‎ c、指导学生朗读一二两行诗句。‎ ‎(2)三四两行诗句。‎ a、指名说诗句意思。‎ b、这两行诗句中,作者是围绕哪个词来写的?当时那“劝”的场面是怎样的呢,请想一想,说一说。‎ c、师反复引读这两行诗句:‎ ‎①诗句中告诉我们,之所以“劝君更尽一杯酒”,是因为友人——(生)“西出阳关无故人”。‎ ‎②是呀,想到老朋友要经历万里征途跋涉的艰辛与寂寞,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说起,只能举杯相劝——生读……‎ ‎③老朋友相送饯别,心中依依不舍,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只能举杯再劝——生读……‎ ‎④老朋友今日出使安西,不知何日才能相逢,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只能举杯又劝——生读……‎ ‎……‎ ‎3、此时此刻,你体会到了什么?‎ ‎(朋友间依依惜别,友情深厚等。)‎ ‎4、配乐反复朗读整首诗(可用不同形式)。‎ ‎【在配乐诵读中,感受诗句的美,感受诗的意境的美,感受诗中情谊的美。】‎ 我们品完了诗人王维诗中送给世人的这缕浓浓的友情之后,让我们到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再去寻找朋友之间分别时的依依之情。‎ 第二首:《赋得古原草送别》‎ ‎1、对作者白居易你了解多少?用一句话介绍他(师自己要有所准备)。‎ 师简介《赋得古原草送别》是诗人白居易十六岁时写的,是一首应考的习作。按科场考试的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应加“赋得”二字。《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诗前四句写"原上草",后四句写"古道送别"。据宋人尤袤《全唐诗话》记载:白居易十六岁时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顾况看了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但当翻开诗卷,读到这首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时,不禁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连诗坛老前辈也被折服了,可见此诗艺术造诣之高。‎ ‎2、交流对诗意的理解。‎ ‎(1)请学生说诗句意思。‎ ‎(2)让学生再读全诗:请从诗中圈画出表现古原草生命力强的特点的词语?‎ a、生圈画,师巡视;圈画后交流。‎ b、让生反复自由读诗,在读中想象古原草茂盛的样子,读后请生说说看到的画面。‎ ‎(3)请从诗中画出描写朋友相送的诗句。作者在送别朋友时,他眼中繁茂的草儿是如何满怀离别之情的呢?‎ ‎(4)应用师生接读的形式(师读一句,生接读下一句),反复接读全诗。激活画面,体会诗情。‎ ‎3、此时此刻,你体会到了什么?‎ ‎4、配乐朗读整首诗,读本课学得两首诗。‎ 五、课后练习 ‎1、背诵本课学习的两首古诗。‎ ‎2、写一段话。展开合理的想象,把《送元二使安西》中那“劝君”的场面写下来。‎ 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正确认读“浥”,会写“孟”“陵”“鹤”。‎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自选一首诗默写下来。‎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读懂诗的意思,并能试着讲下来。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读懂诗的意思,培养学生自能读懂诗意的能力。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王维、白居易写的《送元二使安西》《赋得古原草送别》两首古诗,分享了他们与友人送别的场面,体验到了朋友之间浓浓的惜别之情。这节课我们学习诗人李白写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品一品“诗仙”用人间友情酿造的这杯美酒。‎ 二、通读古诗,读顺读熟 ‎1、学生各自自由轻声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结合正音。‎ ‎3、应用不同形式的读(自由轻声读、同桌互读,分组读,齐读等),达到读顺,读熟。‎ 三、自学诗句,借助注释明诗意 ‎1、让学生边读诗句边看注释,试着讲讲这首诗的诗意,不懂之处做上记号。教师巡视指导。‎ ‎2、同桌或小组交流,试着讲讲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互相纠正不正确的地方。教师巡视指导。‎ 四、品读诗句,想象画面悟诗情 ‎1、请学生各用一句话介绍他所了解的李白(师自己要有所准备)。‎ ‎2、交流对诗意的理解。‎ ‎(1)指名说题目的意思。师问:题目向我们传递了哪些信息?‎ ‎【师的设问培养了学生认真读题的良好习惯,也培养了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2)一二两行诗句。‎ a、指名说诗句意思。‎ b、师:你从这两行诗句中你看到了什么?在烟花三月的季节里,你可以看到什么?此时你想做什么?孟浩然与李白会做什么呢?‎ ‎【抓住“烟花三月”设问,一是唤醒学生脑海里美丽的春景画面。二是体验诗人的离别愁情。在这明媚的春光中,孟浩然与李白本可一边饮酒,一边赏尽春天美景,一边吟诗作对,但朋友却要“下扬州”,不免愁情满怀。为体会三、四两行诗句所蕴涵的诗情也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c、交流,适时引导读诗句。‎ ‎(2)三四两行诗句。‎ a、指名说诗句意思。‎ b、此时的李白在干什么?诗句呈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想一想,说一说。‎ c、师创设情景,反复引读诗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用学生的答案引读诗句:老朋友乘坐的船已扬帆远去,李白为什么还站在江边呢?‎ ‎3、此时此刻,你体会到了什么?‎ ‎(朋友间依依惜别,友情深厚等。)‎ ‎4、配乐读整首诗,读三首古诗。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五、诵读诗句(名言),感受友情之珍贵 ‎(1)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唐)王勃 ‎(2)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 ‎(3)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 ——(唐)李白 ‎(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春秋)子夏 ‎(5)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汉书》‎ ‎(6)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唐)张九龄 ‎(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 ‎(8)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东晋)陶渊明 ‎(9)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唐)王昌龄 ‎(10)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 ——(唐)岑参 ‎(11)真正的朋友,是一个灵魂孕育在两个躯体里。 ——亚里士多德 ‎【适当的拓展,丰实了学习的内容。诵读诗句(名言),进一步感受人间友情之珍贵。】‎ 六、课后练习 ‎1、从三首古诗中,自选一首默写下来。‎ ‎2、展开合理想象,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写下来。‎ 教学后记:‎ ‎  ‎ 内 容 ‎16 穷 人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认读“ 寡、忐、忑、魁”等4个生字,会写“帐、帘、忐、忑、魁”等生字组成的词语,激励学生学习应用“忐忑不安、心惊肉跳、自作自受”等常用词语应用写话。激励学生进行对话、或心理活动描写小练笔。‎ 能力目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自觉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体会省略号在不同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懂得省略号的用法。‎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课文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和对话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桑娜和渔夫的高尚品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课文描写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桑娜和渔夫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  教学准备:课前预习。‎ ‎1、通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画出生字新词,应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新词)。‎ ‎2、找一找,课文写到了哪几个穷人,他们是什么关系?这些人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认读“ 寡、忐、忑、魁”等4个生字,会写“帐、帘、忐、忑、魁”等生字组成的词语,激励学生学习应用“忐忑不安、心惊肉跳、自作自受”等常用词语应用写话。激励学生进行对话、或心理活动描写小练笔。‎ 能力目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自觉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体会省略号在不同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懂得省略号的用法。‎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课文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和对话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桑娜和渔夫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课文描写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桑娜和渔夫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 一、揭题读题,粗识“穷人”‎ ‎1、教师板书: 16 穷人 ‎2、请学生齐读课题。师问:你在读课题的时候,脑子里闪现出的是怎样的画面?‎ ‎3、师小结引入:穷人因为穷,他们家徒四壁,缺衣少食,贫穷就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他们。尽管物质生活的贫困压得他们喘不过气起来,但是善良的心灵让他们成为怀有崇高人格的“富翁”。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主人翁——桑娜和渔夫就是这样的人,他们怀有一颗比金子还透亮还宝贵的心。同学们在预习中读课文时,一定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 ‎【谈话赞扬文中人物,唤醒学生的情感,为学生走进文本注入情感生命。】‎ 二、通读课文,初步感知 ‎1、让学生自由轻声通读课文,请数名学生读课文(各一遍)——尽量做到正确、流利。‎ ‎【初读环节的“读”要落实。虽然课前布置了学生读课文,但是课堂初读的“读”还应有一定的时空留给学生。】‎ ‎2、请学生简介课文人物关系,谈初读课文后的感受。‎ ‎3、词语教学。‎ ‎(1)学生质疑、释疑——不理解的词语。‎ ‎(2)读词语,联系课文想画面——读下面两组词语(可齐读或指名读,在生读时注意正音),在读的时候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①桑娜 a 白色帐子 缝缝补补 b心惊肉跳 眼帘 忐忑不安 自作自受 ‎②渔夫 魁梧 黎黑 湿淋淋 忧虑 ‎ ‎【词是最小的语言单位,每个词语都有它的意思。但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每个词语又有了新的生命。在词语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能掌握它的音、形、义,还要充分发挥它在语境中所具有的生命力。】‎ ‎4、让学生自由通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1)按以下的提示,给课文分为三个部分,并想一想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提示:第一部分(1)——(2)自然段(焦急等待)‎ ‎ 第二部分(3)——(11)自然段(抱回孤儿)‎ ‎ 第三部分(12)——(27)自然段(催促桑娜)‎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给学生充足的初读时空,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完成初读课文的任务,为后文的阅读感悟打好基础。】‎ ‎(3)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5、学生自学后在班级交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与评价。‎ 三、课后练习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及自己想要积累的词语。‎ ‎2、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背一背。‎ 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认读“ 寡、忐、忑、魁”等4个生字,会写“帐、帘、忐、忑、魁”等生字组成的词语,激励学生学习应用“忐忑不安、心惊肉跳、自作自受”等常用词语应用写话。激励学生进行对话、或心理活动描写小练笔。‎ 能力目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自觉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体会省略号在不同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懂得省略号的用法。‎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课文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和对话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桑娜和渔夫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课文描写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桑娜和渔夫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 一、交流句段积累,培养积累兴趣 让学生互相交流各自选读了哪些自然段,选背了哪些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师给予肯定鼓励,积极促进学生积累语言习惯的养成。‎ 二、精读课文句段,体会人物品质 ‎(一)精读第一部分。‎ ‎1、让学生轻声读(或默读)一二自然段,圈画出描写穷人桑娜家境贫困的词句?从这些词句中还体会到什么?‎ ‎(1)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画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反馈,交流中适时渗透朗读,在读中加深体验。‎ a、体会贫困——这是一个极度贫困的家庭。利用“嘶哑的钟声”不断地响着反复引读“桑娜沉思”的内容中描写家境贫穷的句子”,在引读中体会“……”的作用。‎ b、体会人物特点——这是一个值得敬佩的家庭:桑娜——勤劳、善良。渔夫——勤劳、勇敢。‎ ‎2、读读这两段话中的其它语句,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 ‎(环境——天气非常恶劣;桑娜能干善良;家境贫困。)‎ ‎3、教师小结:这是一个海上起着风暴,又黑又冷的夜晚;这是一个家境贫困,为了维持生计用自己的生命在拼的人家;读了这部分内容,我们为桑娜的勤劳、善良、能干,为渔夫的勤劳、勇敢感到敬佩,为这个家庭生活的困境感到担忧。‎ 让我们继续往下读,一起去关心他们的命运,去感受他们勇敢面对生活的精神。‎ ‎(二)精读第二部分。‎ ‎1、自由读,一边读一边圈画描写桑娜的语句,一边想一边批注:从描写桑娜的这些语句中,你分别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桑娜?‎ 可以出示:我从 这个(些)句子,看到了一个 的桑娜。‎ ‎【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言、行、思等语句,体会人物特点。出示句式,作为学生阅读的拐杖。】‎ ‎(1)学生读,圈画,思考、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句子分析例谈:‎ a、“睡觉还早”真的还早吗?(牵挂亲人——善良)‎ b、出门想起女邻居西蒙,写桑娜所思,所为,所言的语句(同情别人,心地善良)。‎ c、第八自然段三句话:第一句与第三句(用母亲爱自己孩子的行为去爱西蒙的孩子,善良)。第二句从“心跳得厉害”“自己也不知道……”“非……这样不可”,引导学生找找原因,体会善良。‎ d、第九自然段:细读“忐忑不安地想”的语句,从句子内容,从省略号中好好体会人物内心——极度矛盾,但不顾付出一切代价,愿意牺牲一切——善良、善良……‎ ‎(2)反馈交流,在交流中适当渗透朗读,如:出门想起女邻居西蒙,写桑娜所思,所为,所言的语句;第八、九自然段。‎ ‎【注意在阅读感悟中渗透“读”的训练,把读与思考,读与理解,读与体验有机结合。】‎ ‎2、教师小结,升华情感。‎ 读了这部分内容,我们看到了一个了不起的人,一个饱受生活的艰辛而又有着崇高精神的人——桑娜。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的除了善良,还是善良!善良!我想,此时此刻你一定想对桑娜说些什么?‎ 让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桑娜进行心灵的对话。‎ 三、课后练习 ‎1、再选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背一背。‎ ‎2、表达应用练笔。‎ ‎(1)分别应用“忐忑不安、心惊肉跳、自作自受”三个词语写话。‎ ‎(2)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练习。选择自己受到表扬,或批评,或看到一件什么事为情境,进行心理活动描写练笔。‎ ‎【关注语言积累,关注表达应用,关注读写结合,让阅读的生命得到延续。】‎ 第三课时 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认读“ 寡、忐、忑、魁”等4个生字,会写“帐、帘、忐、忑、魁”等生字组成的词语,激励学生学习应用“忐忑不安、心惊肉跳、自作自受”等常用词语应用写话。激励学生进行对话、或心理活动描写小练笔。‎ 能力目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自觉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体会省略号在不同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懂得省略号的用法。‎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课文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和对话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桑娜和渔夫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课文描写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桑娜和渔夫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 一、夸心中的英雄,唤醒学生情感 同学们,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的心一直都被课文中那个平凡而又了不起的人所感动着,她的名字叫着——桑娜。请你夸一夸她。‎ 二、精读课文句段,体会人物品质 精读第三部分 ‎1、教师谈话引导:在一个天气非常恶劣的夜晚,在焦虑不安等待丈夫出海捕鱼归来的时刻,桑娜——这个平凡善良的普通人,做出了一件看似平凡却是不普通的事,是什么事呢?(生答)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往下读,陪伴着忐忑不安的桑娜迎接她丈夫的归来……‎ ‎【唤醒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2、分角色朗读——教师与男生、女生反复(变换角色)朗读,读一遍让学生谈读后的收获,谈朗读的建议;再读,再谈;再读,再谈……。从而达到体会人物特点,体会文字所包含的感情。‎ ‎3、在学生充分地“读”“谈”的基础上,概括人物特点。‎ 可以出示:‎ ‎(1)我从这部分内容中,再认识了一个 的桑娜。‎ ‎(2)我从这部分内容中,又认识了一个 的渔夫。‎ ‎4、提升情感,续编故事。‎ ‎(1)出示以下句式,让学生在思考、表达过程中,心灵与文本中的人物再次碰撞。‎ 读了这篇课文,我觉得很幸福 ,因为 。‎ 读了这篇课文,我觉得很 ,因为 。‎ ‎【此说话训练,利于学生个性表达。学生在交流中,对文本、对人物进行了再次解读,学生的人生观也能得到很好的表现。】‎ ‎(2)续编故事。学生动笔写,后交流。‎ 三、课后练习 ‎1、练习描写人物对话(唤醒或引导学生去体验对话情境),注意对话描写四种形式与标点的应用,注意写好人物怎么说和说了什么。‎ ‎2、续编故事没写完的继续写完。‎ ‎3、选做:写《给桑娜和渔夫的一封信》,或为桑娜和渔夫写一篇表扬稿。‎ 板书设计 ‎16            穷 人↓ ‎ 宁可自己吃苦 桑娜:朴实善良 也要帮助别人 渔夫:朴实善良 教学后记:‎ ‎  ‎ 内 容 ‎17、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认读“唁、浒、囫、囵、佣 ”五个字,会写“悼、浒、囫、囵、搞”等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等词的意思。‎ 能力目标:学会给课文加小标题,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和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们对鲁迅的爱戴及体会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 激励学生选用“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等常用词语应用写话。‎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  课前预习新-课 -标- 第-一 -网 ‎1、读通读顺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应用学过的方法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2、思考:课文的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3、收集有关鲁迅的资料。‎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认读“唁、浒、囫、囵、佣 ”五个字,会写“悼、浒、囫、囵、搞”等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等词的意思。‎ 能力目标:学会给课文加小标题,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和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们对鲁迅的爱戴及体会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激励学生 选用“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等常用词语应用写话。‎ 教学重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一、提示课题,了解鲁迅 ‎1、出示课件:鲁迅图像X k B 1 . c o m ‎2、同学们,这就是——(生:鲁迅),板书:鲁迅先生,让我们带上“先生”二字再深情地呼唤一遍。‎ ‎3、谁能根据你课前收集到的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用简洁的话介绍一下鲁迅先生。‎ ‎4、看来同学们对鲁迅先生了解得还真不少,然而鲁迅先生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在鲁迅逝世九周年周晔写了一篇纪念他的文章。‎ 板书:我的伯父,题目叫做——(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5、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她为什么称“伯父”了还称“先生”?‎ ‎【利用图象、课题资源,引导学生了解了鲁迅先生,了解了题意。】‎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1、通过预习,你画下了哪些想积累的词语,和同桌交流一下。‎ ‎【培养学生自主积累词语的意识。】‎ ‎2、出示生字词课件:‎ 追悼 吊唁 咳嗽 敷药 女佣 水浒传 殡仪馆 ‎ 失声痛哭 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 恍然大悟 饱经风霜 ‎(1)请同学们正确认读这些生词。‎ ‎(2)你想提醒同学们哪个字音或哪个字形?‎ ‎(3)你理解哪个词的意思?你是怎么理解的?(是联系上下文还是查字典)‎ ‎(4)请你从以上四字词中,选一个词语应用说话。‎ ‎【关注词语教学,让教学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想想:作者认为鲁迅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从课文中哪里读出来的?‎ ‎2、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板书: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 四、学习第一段,体会受爱戴X k B 1 . c o m ‎1、自由轻声读,圈画出鲁迅先生深受许多人爱戴的语句?从哪里看出他深受爱戴?‎ ‎(挽联多,花圈多,各色各样的人多。)‎ ‎2、参考资料(课件出示以下内容),师配乐朗读:‎ ‎22日下午开始出殡。出殡前,从万国殡仪馆门前,胶州路、极司斐尔路、兆丰路,早已站着长长的队伍。出殡时,治丧委员宋庆龄、蔡元培、沈钧儒和作家巴金、萧军扶柩上了灵车。青年艺术家抬着司徒乔画的鲁迅先生的巨幅遗像,作为送葬队伍的前导。队伍跨着沉重的步伐前进,沿途又有许多群众加入了行列,送葬的队伍越来越长。‎ ‎3、送葬的队伍越来越长,你看到了——,看到了——,看到了——‎ ‎,还看到了——‎ ‎(可以是不同的人群,可以是人们在送葬时的不同表现。)‎ ‎【创设情景进行说话训练,凸现鲁迅先生受爱戴。】‎ ‎4、对于鲁迅的逝世,谁都悲痛万分,作者也不另外,你从哪体会到作者的悲痛心情?‎ 课件出示以下句子朗读:‎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5、读着这句话你的心情怎样?(生;沉重、悲痛)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再读读这句话。‎ 五、课堂小结,拓展设疑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2、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走进鲁迅,了解鲁迅。‎ 六、课后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背自己喜欢的句段。‎ ‎2、积累本课生字新词。新-课 -标- 第-一 -网 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认读“唁、浒、囫、囵、佣 ”五个字,会写“悼、浒、囫、囵、搞”等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等词的意思。‎ 能力目标:学会给课文加小标题,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和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们对鲁迅的爱戴及体会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激励学生 选用“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等常用词语应用写话。‎ 教学重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生字词(教师说词语意思,学生根据意思写词语)。‎ ‎2、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 二、学习课文,讨论交流 ‎1、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读读课文,想想: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几件事?用小标题的方式注在旁边。‎ ‎2、四人小组中交流讨论一下,看谁的小标题更简洁更合理。‎ ‎3、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师小结后相机板书:谈《水浒传》 说“碰壁” 救助车夫 关心女佣 三、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1、自读自悟。选自已最感兴趣的一件或两件事读读,圈画出让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如果有不理解的句子可以画出来一会儿交流。‎ ‎2、集体交流:你学习了哪件事?你的体会是什么?‎ ‎3、交流:谈《水浒传》‎ ‎(1)谈《水浒传》这件事,哪些句子让你感受最深,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你还体会到什么?‎ ‎(3)伯父鲁迅先生送书给我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什么?‎ ‎(4)鲁迅先生关心的仅仅是我吗?他关心的是——(青少年)‎ ‎(5)小结:鲁迅先生是一个 的人。‎ ‎4、交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1)文中还写了他对谁的关心?(车夫、女佣)‎ ‎(2)他是怎么救助车夫的?圈画出描写鲁迅救助车夫的词句,再说说自己的体会。找出描写鲁迅神态的句子,说说你从鲁迅严肃的表情中你又体会到什么?(3)适时渗透读相关的语句。‎ ‎(4)他又是怎么关心女佣的?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5)鲁迅先生关心的仅仅是“我”、车夫、女佣吗?他关心的是——(劳动人民)他关心的是——(千千万万的人民)‎ ‎(5)小结:鲁迅先生是一个 的人。‎ ‎5、交流:说“碰壁”‎ ‎(1)你是怎么理解“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的?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2)课件出示参考资料:‎ 当时的社会非常黑暗,劳动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鲁迅先生写了许多文章,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揭露旧社会的罪恶,号召人民奋起抗争,引起反动派极度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不允许发表,而且对他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 ‎(3)分角色朗读对话,加深体验。‎ ‎(4)小结:鲁迅先生是一个 的人。‎ ‎6、你还有不理解的句子吗?提出来交流交流吧。‎ ‎7、拓展:从收集的资料和你对鲁迅先生的了解,你觉得鲁迅先生还是一个 什么样的人。为什么?(爱国、惜时、爱书如命等)‎ ‎【通过交流介绍,丰实人物特点。】‎ 四、总结课文,学习写法 ‎1、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本课在写法上给了你什么启示?‎ ‎2、小结写法:学习用几个具体事例和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板书设计:‎ ‎17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谈《水浒传》‎ ‎ 深受爱戴 说“碰壁” 为自己想得少,‎ 救助车夫 为别人想得多 关心女佣 教学后记:‎ ‎  ‎ 内 容 ‎18﹡永生的眼睛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认读“辍”,读读记记“给予、捐赠、酷爱、领悟、辉映、与世长辞、突如其来、栩栩如生、热泪盈眶、才华横溢”等词语,激励学生从中选用常用词写话。‎ 能力目标:激励学生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情感目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中人物的语言等重点语句体会句中含义和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课题“永生的眼睛”的含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琳达一家人高尚的精神境界。‎ 教学难点:理解课题“永生的眼睛”的含义。‎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  教学准备:课前预习。‎ ‎1、读通读顺课文,画出本课生字新词,试着应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新词。‎ ‎2、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教学设计:‎ 一、阅读资料,认识“角膜”‎ 教师出示(或教师介绍)有关“角膜”“角膜病”“角膜捐献”的资料(内容)——见“教学用书”中“五、参考资料——有关角膜的资料”。‎ ‎【让学生认识眼睛角膜,了解角膜捐赠的意义。】‎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教师揭题:18﹡永生的眼睛 ‎2、请学生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谈谈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同学们读完这篇课文后,心里一定很不平静,有什么心里话想分享一下吗?)‎ ‎3、请一两个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积累的词语后,教师分组出示以下词语,按不同的要求进行词语教学。a、给(jǐ)予 捐赠 ‎ b、温迪 酷爱 栩(xǔ)栩如生 才华横溢 热泪盈眶 捐赠 c、突如其来 与世长辞 ‎ 以上三组词语在学生正确认读基础上,教师提出以下要求:‎ ‎①读了“a”组中的两个词语,你心里有什么感受?(感受精神的高尚。)‎ ‎②读“b”组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孩子?(再现温迪聪明、善良的形象。)‎ ‎③读“c”组词语,你有什么感受?(对亲人突然失去的惋惜。)‎ ‎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检查学生预习中课文通读情况。‎ ‎【充分唤醒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生命,引导学生在读词语的过程中,与课文内容、人物联系起来,读出词语在语境中的丰富内涵,打破传统教学中就词读词的现象。】‎ 三、圈画语句,品析人物 ‎1、文中写琳达一家的三个人为了解除盲人的痛苦捐献了自己的角膜,请认真读读课文,(自由轻声读,或默读)圈画出令自己感动的语句,并认真读读、想想、批注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1)学生读,圈画,批注。‎ ‎【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充当好主人的角色。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基本能力与良好的习惯。】‎ ‎(2)交流(引导学生从“父亲”说的话和温迪的表现、说的话等语句中,引导体会句子意思和人物的高尚品质,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 ‎(3)读好相关的句子,进一步体会感情。‎ ‎2、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课题有什么关系?说说自己对“永生的眼睛”的理解。3、齐读课文。‎ ‎4、写一段话送给自己喜欢的文中的人。‎ 板书设计:‎ ‎18﹡ 永生的眼睛 捐献自己角膜 盲人重获光明 ‎ 母 亲 ‎ ‎ 父 亲 → ‎ ‎ 温 迪 ‎ 教学后记:‎ ‎  ‎ 内 容 ‎19﹡船 长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认读“嘈、遣、渊”,读读记记“嘈杂、调遣、深渊、井然有序、巍然屹立、忠于职守”等词语,激励学生从中选用常用词写话,还可进行场面描写练习。‎ 能力目标:激励学生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情感目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哈尔威船长是怎样开展救援的。通过对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进一步 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临危不惧,无私无谓的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船长哈尔威在轮船被撞即将沉没的时候,是怎样井然有序开展救援的。‎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知道船长是怎样的一个人。‎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  教学准备:课前预习。‎ ‎1、读通读顺课文,画出本课生字新词,试着应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新词。‎ ‎2、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质疑。‎ 教学设计 一、检查预习,初识船长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在整个事情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个人物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就是——板书:船长 ‎2、出示词语:读词语,想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画面)。‎ 嘈杂 井然有序 巍然屹立 调遣 ‎ 犹如铁铸 纹丝不动 深渊 忠于职守 二、细读课文,再识船长 ‎1、提出要求,学生自学。‎ 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给我们介绍了三个场面:一、被撞遇险。二、指挥援救。三、以身殉职。请按下面要求自学课文:‎ ‎(1)、“被撞遇险”部分:从哪些词句看出险情的严重性?当时的场面你能用一些什么词语来形容?(千钧一发 危在旦夕……)‎ ‎(2)“指挥援救”部分:哈尔威船长做了哪些事?从中你发现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文中的哪些词句向你传递了这些信息,请圈画出来。‎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收获,共享资源。‎ ‎(1)“被撞遇险”部分:学生交流自己研读中的“发现”,教师给予肯定、鼓励,并通过朗读想象危急画面。‎ ‎(2)“指挥援救”部分:‎ a、哈尔威船长做的事:命令放艇,布置有序;了解船况,明确时间;救援有序,安全撤离。‎ b、在交流从词句中所获得的有关船长人物特点的信息时,适时渗透读的训练,加深理解感悟。如第3自然段可用齐读;5、6自然段可教师读,对话部分师生分角色读等。‎ c、在交流中,注意引导学生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 ‎(3)齐读本段。‎ ‎3、“以身殉职”部分:‎ ‎“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画面,感受哈尔威船长的精神品质。‎ ‎“读”的形式:第29自然段可男女生分开读,最后一段齐读等,变换形式反复进行三到四遍;读后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以身殉职”部分,教学选用不同形式的读,去盘活教材中的文字,去激活教材中的人物形象,领会教材人物的精神品质。】‎ 三、交流收获,个性解读 读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想要交流的?(在学生交流中,教师适当进行引导。)‎ ‎【引导学生对于“人生观”的再次解读。】‎ 四、课后练习 ‎1、激励学生从“嘈杂 调遣 深渊 井然有序 巍然屹立 忠于职守”等词语中自选词语应用写话。‎ ‎2、摘抄积累自己喜欢的有积累价值的语句。‎ ‎3、选做:观察一个场境,进行场面描写练笔。‎ 果敢 沉着 ‎ 镇定 忠于职守 忠于职守 板书设计: ‎ ‎19﹡船 长 —— 哈尔威 →‎ ‎ ‎ 教学后记:‎ ‎  ‎ 内 容 语文百花园四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句式变换”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把“直接转述”改为“间接转述”,感受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培养学生文明交际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乐于交际的良好品质。‎ 能力目标:通过“拓展与交流”内容的学习引导,强化学生对人物“语言 ‎”“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特点作用的认识,引导学生不但在阅读中给予关注,同时在描写人物时也能从这几方面进行刻画。让学生学会交际:培养学生听、记、表达(应对)等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积少成多”中《赠汪伦》古诗的诵读,初步了解诗意,感受人间真情的美好。同时激发学生积累古诗的兴趣,从而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温故知新”——句式变换。“直接转述”改为“间接转述”如何正确改变“人称”。‎ 教学难点:辩论会。引导学生如何做到有针对性、有理有据地反驳。一个人物群体。表现人物群体特点素材的收集。如果素材不鲜活,无法很好表现人物群体特点。‎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5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通过“句式变换”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把“直接转述”改为“间接转述”,感受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培养学生文明交际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乐于交际的良好品质。‎ 能力目标:通过“拓展与交流”内容的学习引导,强化学生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特点作用的认识,引导学生不但在阅读中给予关注,同时在描写人物时也能从这几方面进行刻画。让学生学会交际:培养学生听、记、表达(应对)等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积少成多”中《赠汪伦》古诗的诵读,初步了解诗意,感受人间真情的美好。同时激发学生积累古诗的兴趣,从而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教学重点:“温故知新”——句式变换。“直接转述”改为“间接转述”如何正确改变“人称”。‎ 教学难点:‎ 辩论会。引导学生如何做到有针对性、有理有据地反驳。一个人物群体。表现人物群体特点素材的收集。如果素材不鲜活,无法很好表现人物群体特点。‎ 教学内容:“温故知新”栏目中“句式变换”“拓展与交流”两项内容。‎ 课前任务:‎ 在课内与课外阅读中,收集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的典型语句,体会这些句子对表现人物特点,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好处。‎ 一、句式变换——“直接转述”改为“间接转述”‎ ‎1、学生自读例句,注意书上“学习伙伴”身边的泡泡,分析每组里两句话(“直接转述”人物语言与“间接转述”)之间的不同。‎ ‎2、同桌交流,或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应用书上的两个例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发现。‎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关注学生自学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 ‎“直接转述”改为“间接转述”的要点:‎ ‎(1)改什么——改“人称”和“标点”。‎ a、“标点”——把“:”改成“,”把“”去掉。‎ b、“人称”——首先确定转述对象(由谁转述),转述给谁听,再根据句子具体的语言环境确定改换的人称等。‎ 如:温迪告诉我:“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a、转述的人是句中的“我”,句子可改为:温迪告诉我,她真为我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b、转述的人是第三者(温迪和“妈妈”之外的人),句子可改为:温迪告诉妈妈,她真为妈妈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4、让学生改写书上的三个句子。‎ ‎(1)闰土说:“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 改为:闰土说,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他们那里是不算偷的。‎ ‎(2)李东高兴地说:“我 从网上查到诺贝尔奖获得者拉曼的资料了。”‎ 改为:李东高兴地说 ,他 从网上查到诺贝尔奖获得者拉曼的资料了。‎ ‎(3)老师解释说:“梦里飞行,说明 你们 是在长身体呀!”‎ 改为:老师解释说,梦里飞行,说明我们 是在长身体呀!‎ ‎5、教师补充二个句子巩固练习。‎ ‎(1)诸葛亮对鲁肃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我的忙。”‎ ‎(2)妈妈对我说:“告诉你爸爸,我要带你外婆去看病,中午你们自己煮饭吃。”‎ ‎【通过再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 “直接转述”改为“间接转述”‎ 的方法。】‎ ‎6、让学生谈谈改写句子的感受。‎ 二、拓展与交流—— 体会写好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的好处 ‎1、请学生读一读“拓展与交流”中的句子,感受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 ‎2、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摘抄的句子,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3、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描写练笔。‎ 三、课后练习 ‎1、注意观察生活中人物的表现,进行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描写练笔。‎ ‎2、在课内与课外阅读中,注意收集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的经典语句。‎ 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通过“句式变换”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把“直接转述”改为“间接转述”,感受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培养学生文明交际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乐于交际的良好品质。‎ 能力目标:通过“拓展与交流”内容的学习引导,强化学生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特点作用的认识,引导学生不但在阅读中给予关注,同时在描写人物时也能从这几方面进行刻画。让学生学会交际:培养学生听、记、表达(应对)等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积少成多”中《赠汪伦》古诗的诵读,初步了解诗意,感受人间真情的美好。同时激发学生积累古诗的兴趣,从而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教学重点:“温故知新”——句式变换。“直接转述”改为“间接转述”如何正确改变“人称”。‎ 教学难点:辩论会。引导学生如何做到有针对性、有理有据地反驳。一个人物群体。表现人物群体特点素材的收集。如果素材不鲜活,无法很好表现人物群体特点。‎ 教学内容:“温故知新”栏目中的“积少成多”,结合开展背诵古诗文比赛活动。‎ 课前任务:背诵古诗文。‎ 一、背诵导入 全班齐背本单元学的三首古诗。‎ 二、积少成多——诵读积累诗歌 ‎1、学生自由朗读,了解诗的大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2、交流,感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古诗名句的美。‎ ‎3、背诵。‎ ‎4、出示李叔同写的《送别》让学生诵读,播放《送别》(关于《送别》教师也可进行适当的介绍,见案后“参考资料”)。 ‎ 送 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补充李叔同写的《送别》,一是感受词曲的美,感受人世间送别的哀伤,珍惜人间友情。另也算是对本单元所学的四首“送别”的古诗画上一个小句号,同时又是一个省略号,引导学生关注送别诗,关注我国的诗歌文化。】‎ 三、背诵古诗文比赛 形式:可采用男女生挑战赛;可采用小组与小组挑战赛;也可采用同学之间热身赛之后,自荐表演赛等。‎ 四、课后练习 激励学生课后继续背诵古诗文。‎ 第三课时 知识目标:通过“句式变换”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把“直接转述”改为“间接转述”,感受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培养学生文明交际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乐于交际的良好品质。‎ 能力目标:通过“拓展与交流”内容的学习引导,强化学生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特点作用的认识,引导学生不但在阅读中给予关注,同时在描写人物时也能从这几方面进行刻画。让学生学会交际:培养学生听、记、表达(应对)等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积少成多”‎ 中《赠汪伦》古诗的诵读,初步了解诗意,感受人间真情的美好。同时激发学生积累古诗的兴趣,从而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教学重点:“温故知新”——句式变换。“直接转述”改为“间接转述”如何正确改变“人称”。‎ 教学难点:辩论会。引导学生如何做到有针对性、有理有据地反驳。一个人物群体。表现人物群体特点素材的收集。如果素材不鲜活,无法很好表现人物群体特点。‎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辩论会”,辩题是“是冷漠还是真爱”。‎ 教材呈现的情境是:年幼的孩子摔倒了,哭喊着让妈妈抱;妈妈则让孩子自己站起来。正反双方的观点是“这个妈妈对孩子真冷漠!”“这才是真正的爱!”。‎ 课前任务 ‎(一)学生方面 ‎1、了解教材中的情境内容,明确双方观点。‎ ‎2、自由组合小组,选择己方观点。选出组长,组织分工收集整理可以说明本方观点或反驳对方观点的材料。‎ ‎3、互相交流收集到的材料,整理备用。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是辩手,做好参与的准备。‎ ‎(二)教师方面 ‎1、首先让学生了解教材中的情境内容,明确双方观点。‎ ‎2、了解学生分组情况,必要时给予适当调整(注意学生资源的互补),人数5个左右,不宜太多。了解各小组选择的观点,鼓励选择辩方少的观点。‎ ‎3、对于资料的收集给予适当的指导。指导学生可从平时生活中寻找有力的事例;可从书刊、网络中寻找支持己方或反驳对方观点的材料;可通过与家人、亲戚等交谈获得有关的材料。关注学生资料收集的情况。‎ ‎4、教师自己适当收集一些能支持、或反驳正反双方的材料。‎ ‎【充分发挥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的身份与作用,指导学生课前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 ‎(三)环境方面 ‎1、课前黑板写上“辩论会”三个大字。‎ ‎2、教室桌椅摆成若干个方块,每个方块各让一组正方队员与反方队员入坐。‎ ‎【注意环境因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做好合理的安排,有益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再现情境,明确要求 ‎1、教师指导(或充当)主持人,描述情境,提出正反方观点。‎ ‎2、提出要求,做好辩前准备。‎ ‎(1)记住自己的观点。‎ ‎(2)要用事实材料进行分析说明,尽量做到观点突出,有条有理。‎ ‎(3)认真听,快速记录自己的想法和对方发言的漏洞,准备有理有据地进行申辩或反驳。‎ ‎(4)发言时要注意自己的语气和语调等,自然大方,文明辩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辩论前让学生明确要求,让学生在辩论中学会辩论。】‎ ‎3、让各小组进行辩前的准备。‎ 二、点面结合,全员参与 ‎1、请一个正反方小组在班上进行试辩,让学生参与评价;教师给予肯定鼓励,提出注意事项,必要时给予示范。‎ ‎2、按坐位方块,正反双方进行辩论。教师巡视指导。‎ ‎3、请一两个正方小组与反方小组在班级展示辩论,适时给予评价、指导。‎ ‎4、让各辩方小组自行调换辩方(对手),再次进行辩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 ‎5、在各小组推荐优秀辩手的基础上,重新组合正反方小组,进行班级辩论表演。‎ ‎6、评出最佳辩手,学生谈收获,教师小结本次辩论会学生表现情况。‎ ‎ 第四、五课时 知识目标:通过“句式变换”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把“直接转述”改为“间接转述”,感受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培养学生文明交际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乐于交际的良好品质。‎ 能力目标:通过“拓展与交流”内容的学习引导,强化学生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特点作用的认识,引导学生不但在阅读中给予关注,同时在描写人物时也能从这几方面进行刻画。让学生学会交际:培养学生听、记、表达(应对)等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积少成多”‎ 中《赠汪伦》古诗的诵读,初步了解诗意,感受人间真情的美好。同时激发学生积累古诗的兴趣,从而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教学重点:“温故知新”——句式变换。“直接转述”改为“间接转述”如何正确改变“人称”。‎ 教学难点:辩论会。引导学生如何做到有针对性、有理有据地反驳。一个人物群体。表现人物群体特点素材的收集。如果素材不鲜活,无法很好表现人物群体特点。‎ 教学内容:习作指导——写一个人物群体。第四课时习作指导约20分钟左右后,学生动笔习作;第五课时学生动笔习作。‎ 课前任务 ‎1、给学生充足的时空,引导学生关注群体生活,为本次练笔收集生活素材。http://w ww .xkb1.com ‎2、教师要反复布置生活作业,让学生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体验群体生活,从中获得鲜活的练笔素材。‎ 一、引用明星群体,明确何为群体,如何介绍群体 同学们,你们在电视上看到过“千手观音”这个节目吗?这个节目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知道这21位演员都是些什么人吗?这21位演员就是一个群体,如果要请你把这个群体介绍给大家,你可以介绍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 教师适当引导,目的要让学生明确群体可大可小,介绍群体要选用与群体人员密切相关的典型事例,才能很好地表现群体特点。‎ ‎【通过“千手观音”明星群体资源的利用,让学生明确了何为群体,如何介绍群体,为本次习作指导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导入习作要求,唤醒习作欲望,选择要写群体 ‎1、谈话: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这样或那样的群体,比如在家里,我们和爸爸妈妈等亲人在一起;走亲访友时,我们和亲戚朋友在一起;在学校,我们和老师同学在一起……在不同的群体里,我们体验到了不同的生活;在不同的群体里,我们一同经历了这样或那样的事。请同学们想一想,在你心里你觉得哪个群体最有魅力,最有意思;那个群体的哪些人特点最突出,你们一同做过的哪些事最能表现这个群体的特点……你就选择那个群体,把你想介绍的有关的人和相关的事介绍给大家吧!‎ ‎【通过“谈话”将习作要求渗透其中,点燃学生习作的欲望。】‎ ‎2、思考:让学生思考:确定各自要介绍的群体,要介绍这个群体什么特点,准备选用什么事例。你介绍这个群体,准备取个什么题目?‎ ‎3、交流:请学生在班上交流,互相唤醒。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和指导。‎ ‎【为学生创设思考、交流的空间。在班上交流中,互相唤醒。】‎ ‎4、提示:同学们,在向别人介绍群体时,本单元课文中对人物描写的方法,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吗?w W w .x K b 1.c o M ‎5、让学生质疑,师生释疑。‎ 三、动笔介绍群体,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后记:‎ ‎  ‎ 内 容 第五单元 中华文化 ‎20、故宫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认识“矗、湛、缭、阁、恒”,会写“玲、珑、凤、雕、矗、缭、恒”;理解“玲珑奇巧、矗立、湛蓝、亭阁、永恒、烟雾缭绕、雄伟壮丽、奇珍异宝”等词语。‎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以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图示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故宫的赞美和热爱故宫建筑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图示表达能力。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以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 教学难点: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  教学准备:‎ 收集故宫的图片文字资料。课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认识“矗、湛、缭、阁、恒”,会写“玲、珑、凤、雕、矗、缭、恒”;理解“玲珑奇巧、矗立、湛蓝、亭阁、永恒、烟雾缭绕、雄伟壮丽、奇珍异宝”等词语。‎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以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图示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故宫的赞美和热爱故宫建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图示表达能力。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以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 教学难点: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北京市中心有一个东方最大的宫殿——故宫。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一座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也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之首。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浏览一下这举世闻名的皇家宫殿。通过课件感受到故宫的美,带上大家那一双爱美的眼睛和一颗爱美的智慧的心,咱们到字里行间去旅行,来一次独特的集体旅游。‎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观看有关的故宫图片、影片。交流观后感受。‎ 二、检查预习.‎ ‎1、指名学生说说自己在预习时记住的故宫的宫殿的名称。边说边请学生将宫殿名称板书。‎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2、根据板书指名读相关的自然段。‎ 正音。相机学习生字词。‎ 齐读:玲珑奇巧、矗立、湛蓝、亭阁、永恒、烟雾缭绕、雄伟壮丽、奇珍异宝。‎ 学生自由谈对词语的理解。‎ 矗立:矗,直立,高耸。高而直地耸立。‎ 湛蓝:深蓝色。多用来形容天空、湖海等。‎ 亭阁:亭,亭子,盖在路旁供人休息用的建筑物,面积较小,大多只有顶、没有墙。阁,风景区或庭园里的一种建筑物,四方形、六面形或八角形,一般两层,周围开窗,多建筑在高处,可以凭高远眺。‎ 永恒:永远不变。‎ 矫健:强壮有力。‎ 烟雾缭绕:缭绕,回环旋转。‎ 玲珑奇巧:形容小而灵巧、精致、奇特。(小巧玲珑)‎ 雄伟壮丽:有气魄,十分壮观而美丽。‎ 奇珍异宝:奇异难得的珍宝。(无价之宝)‎ ‎(看着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故宫?)‎ ‎【不仅仅是简单理解词语,还使词语和课文内容相联系,学生运用词语说自己脑子里的故宫的镜头的同时,赋予词语更丰富的含义和作用。】‎ 三、自主阅读,梳理课文,理清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发现文章的结构特点。‎ 交流(课文是按照“总起——分述——总结”的顺序行文的。)‎ ‎2、按照“总起——分述——总结”的顺序试着分段。‎ ‎3、交流。‎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简明地讲了故宫的位置、名称、历史。‎ 第二部分(2——9自然段)‎ 详细地描述了故宫的建筑。按空间顺序来介绍。‎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 极为简略地介绍了故宫的文物。‎ 第四部分(第11自然段)‎ 总结全文,对故宫的历史价值做出了评价。‎ 四、学习课文的第一和第四部分。‎ ‎1、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讲了哪几层意思?(故宫的位置、名称、历史。)‎ ‎2、读最后一段,谈谈最后一段和中间两段的联系。‎ ‎【重视文章段落之间的联系,理性地阅读、理解是使高年级学生静下心来读书思考的一个方法,也能指导学生注重习作的条理性。】‎ ‎(结尾段中的“故宫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和陈列与室内的珍贵文物”这一句话的建筑艺术和珍贵文物,分别是课文的第二和第三部分内容。)‎ ‎3、有感情朗读这两段话。读出自豪之情。‎ ‎4、小结这两部分在课文中的作用。(总起、总结)‎ 回忆从前学过的类似的结构的课文。‎ 五、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词语。‎ ‎2、自由背诵头尾两个自然段。‎ 六、课后作业。‎ 熟读课文,照着第二和第三部分的语句,完成语文书104面课后练习2。上网看故宫图片,检查自己的图是否正确。‎ 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认识“矗、湛、缭、阁、恒”,会写“玲、珑、凤、雕、矗、缭、恒”;理解“玲珑奇巧、矗立、湛蓝、亭阁、永恒、烟雾缭绕、雄伟壮丽、奇珍异宝”等词语。‎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以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图示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故宫的赞美和热爱故宫建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图示表达能力。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以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 教学难点: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 一、复习引入。‎ ‎1、听写生词。‎ ‎2、回忆课文的条理。‎ ‎3、指名背诵头尾两个自然段。说说这两部分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二、细读理解。‎ ‎1、默读第2——9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画示意图。同桌交流示意图。‎ ‎【边读边画画示意图,可以使学生的读书目的明确,更加仔细。作者的观察描写的顺序也在学生的读和画中一目了然。】‎ ‎(2)小组读第二自然段,讨论段意。(这段写了故宫的最外面一圈的布局。护城河、城墙、城门。还总的介绍了远眺整个故宫,所看到的景象。)‎ ‎(3)抓住句子中的数据谈体会。‎ ‎(4)抓住重点词语谈体会。(玲珑奇巧、规模宏大、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过渡:抓住故宫“有大小宫殿70多座”这一语句,想想文中主要介绍了哪几座宫殿,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的?‎ ‎(5)交流昨天完成的课后题二中题目。思考,课文重点介绍了什么宫殿?(太和殿是故宫的主殿——最大的殿堂,格外辉煌壮丽。)‎ ‎(6)学生研读5——6自然段。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设计小导游词。‎ ‎【设计导游词的过程,是学生认真阅读主要内容,对比、选择精彩语句的过程,学生的忙碌是主动的。】‎ ‎(7)小组内交流导游词。‎ ‎(8)(展示课件)指名小导游介绍自己“拍摄”的关于太和殿的一个镜头。鼓励学生灵活使用课文语句。‎ ‎(9)评价导游。重点表扬能够将所介绍的景物的位置讲明白的学生。‎ ‎【学生描写景物时,往往不注重景物的方位的介绍,使文章较凌乱。在学习相关的课文时,可以充分利用课文训练观察、行文的有条有理的规律。这也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要渗透在每节课的细节中去。而不是仅仅为了理解课文内容。】‎ ‎(10)用相同的方法学习另外的宫殿。介绍清楚宫殿的布局、作用。‎ 小结:第二部分(2——9自然段)详细地描述了故宫的建筑。按空间顺叙来介绍的。主次分明,条理清楚。‎ ‎2、齐读第10自然段。想象故宫中有哪些、怎样的珍贵文物、奇珍异宝?‎ ‎(相机出示课件和资料。)‎ ‎3、总结:2——10自然段分别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故宫?(建筑和文物。)‎ 三、总结拓展。‎ ‎1、找找赞美故宫的语句。有感情朗读。‎ ‎2、谈谈读了课文,故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能用一个词语来赞美故宫吗?‎ ‎3、总结:读了这篇课文,我们看到了一个历史的、艺术的、令人神往的故宫。正如大家所说的:故宫是——永恒的文化殿堂,人类的共同财富!‎ 板书设计:‎ ‎20 故宫 总起一 位置 名称 历史 总体概况 分述二 建筑宏大 大殿风貌 前三殿(详写) 后三殿(略写) ‎ 分述三 珍贵文物 ‎ 总结四 永恒的文化殿堂 ‎ 教学后记:‎ ‎  ‎ 内 容 ‎21 青花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认识“鬓、疵、杳、惘、窥”;会写“鬓、锲、嬉”;理解“两鬓斑白、锲而不舍、嬉戏、瑕疵、迷惘、窥破、郑重其事、如饥似渴、毛塞顿开”等词语。‎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知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情感目标: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描写的青花瓷艺人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的热烈赞赏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描写的青花瓷艺人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的热烈赞赏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认识“鬓、疵、杳、惘、窥”;会写“鬓、锲、嬉”;理解“两鬓斑白、锲而不舍、嬉戏、瑕疵、迷惘、窥破、郑重其事、如饥似渴、毛塞顿开”等词语。‎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知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情感目标: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描写的青花瓷艺人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的热烈赞赏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描写的青花瓷艺人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的热烈赞赏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 一、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青花瓷》,同时欣赏青花瓷图片。‎ 这首别致的歌曲,赞美的是——青花瓷。‎ 由英文中“中国”“瓷器”同为一个读音“China”引入:瓷器是咱们祖国的象征之一,而青花瓷又是瓷器里的最美丽的精品。你了解青花瓷吗?(交流课前阅读的相关资料。阅读课后的“学习链接”。)‎ ‎2、歌曲里头有一句歌词是“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到底这传世的青花瓷为什么这么美丽呢?当我们学习了今天课文《青花》,就明白了。‎ ‎【周杰伦这歌曲很现代也很中国味,配合精致的图片,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课文、了解青花的兴致。】‎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记叙了他们什么事情?‎ ‎(快速浏览课文后回答。)‎ ‎2、出示第五自然段中的“我开始了苦苦寻觅”一句。看看哪些段落写“我”苦苦寻觅的由来。哪些段落写“我”苦苦寻觅的过程。‎ ‎【问题很简单,但是抓住了课文的主线。也渗透了有效地捕捉课文重点信息的方法——重视过渡句。】‎ 给课文分段。‎ ‎3、轻声朗读课文的两个部分,把生字读准。指名读生词。正音,并说说自己理解的词语。‎ 重点理解:‎ 两鬓班白:鬓脸旁边靠近耳朵的头发。头发已经花白了。‎ 锲而不舍;锲,刻;舍,放弃,停止。镂刻不停息,比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荀子·劝学》中讲:“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反义词有:半途而废;一暴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等。‎ 嬉戏:游戏;玩耍。‎ 瑕疵:微小的缺点。‎ 纷至沓来:纷,众多;沓,重复。接连不断地到来。注意“沓”不要写成“踏”。‎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 窥破: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暗中察看。暗中看出来或觉察明白了。‎ 郑重其事:郑重,严肃认真。对事情采取慎重认真的态度。一点儿也不马虎、不敷衍。‎ 如饥似渴:像饿了想吃饭、渴了想喝水那样。形容非常迫切的情状。‎ 茅塞顿开:茅塞,被茅草塞住;顿,顿时,立刻。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住一样,现在一下子打开了。比喻突然一下子明白了。也作“顿开茅塞”。‎ ‎3、齐读课文,说说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4自然段)默默期盼,父亲要儿子寻找残缺青花。这是故事的前因,写得比较简洁。‎ 第二部分(5——16自然段)苦苦寻觅,儿子终于得到祖传配方。这是故事的结果,写得很详细。‎ 三、小结 美丽的青花,一代代艺人的骄傲和满怀的心事都凝聚在上边。到底父亲要儿子找到什么东西呢?下节课再一起琢磨!‎ 四、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词。‎ 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认识“鬓、疵、杳、惘、窥”;会写“鬓、锲、嬉”;理解“两鬓斑白、锲而不舍、嬉戏、瑕疵、迷惘、窥破、郑重其事、如饥似渴、毛塞顿开”等词语。‎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知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情感目标: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描写的青花瓷艺人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的热烈赞赏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描写的青花瓷艺人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的热烈赞赏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 一、复习引入。‎ 听写生词。‎ 回忆课文的条理。‎ 二、细读理解。‎ ‎(一)研读“默默期盼”‎ ‎1、读1-4自然段,思考:父亲是一个怎样的瓷艺人?他教我瓷艺,为什么不传配方给我?后来,父亲为什么又郑重其事地把一尊残缺青花交给我?‎ ‎2、交流。‎ ‎(1)抓住“独树一帜”体会父亲的“手艺高”。‎ ‎(2)抓住“完美”设计悬念。(什么是父亲心里的“完美”?)‎ ‎(3)找出第三自然段描写父亲动作、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反复品读,体会父亲对儿子寄予厚望,用心良苦。理解我对父亲的行动、神态的不解。‎ ‎3、齐读第三小节。‎ ‎4、小结:这个部分,我们领会到了父亲对孩子的默默期盼和良苦用心。到底在期盼什么?儿子怎样完成父亲的任务,成长为青花瓷器的合格接班艺人呢?‎ ‎(二)研读“苦苦寻觅”‎ ‎1、默读读5-16自然段,思考并找关键语句写批注:‎ ‎(1)“我”怎样寻觅“祖传秘方”?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每次我觉得成功了的时候,心情怎样?父亲是什么表现?‎ ‎(3)研究父亲不同表现的原因。‎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交流。‎ ‎(1)理解第五自然段的两个设问句的作用。(承上启下)‎ ‎(2)(6——8)自然段为第一层,写“我”找到瓷片。“然而,修复的青花并不能让父亲满意。”到底父亲想要什么?‎ ‎(9——11)自然段为第二层,写我“复制”青花。“没有丝毫瑕疵的青花,却仍然遭到了父亲的冷眼。”儿子已经大有进步,父亲还想要儿子进步,到底父亲想要什么?‎ ‎(12——16)自然段为第三层,写“我”自制青花,父亲看到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原来父亲眼中的“完美”,是青花瓷器艺人一代代的“在超越中得到的传承”。‎ ‎3、齐读第二部分。‎ ‎4、小结:父亲的默默期盼,经过儿子的苦苦寻觅,终于获得了完美的结局。原来“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在超越中得到的传承”‎ 三、再读领悟。‎ 把文中多次描写父亲神态的语句找出来,注意有怎样的变化,从中你体会出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父亲从“不满意——冷眼——笑容”‎ ‎,实际上是表现了他要求儿子去创新瓷艺……‎ 四、练读拓展。‎ ‎1、读一读。‎ 我的青花像一尾欢快的游鱼,在清澈的溪流中唱歌。‎ 人间瑰宝——青花瓷 其瓷——胎骨细腻,晶莹柔润;‎ 其花——清新明丽,幽静雅致;‎ 其釉——光亮洁净,白中泛青;‎ 其色——青翠欲滴,永久不褪。‎ ‎2、回忆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练习说话并填空。‎ 我赞美独树一帜的人间瑰宝——青花瓷,我更赞美 ‎ 板书设计:‎ ‎21 青花 默默期盼 不满意——冷眼——笑容 传承——超越(完美)‎ 苦苦寻觅 寻找——复制——创造 教学后记:‎ ‎  ‎ 内 容 ‎22、陆羽与《茶经》‎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认识“煎、吭、禄、茶”,会写“煎、舀、吭、茶”,理解“煎茶、舀水、吭声、功名利禄、如火如荼、源远流长、千载难逢、博学多才”等词语。‎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指导学生默读和朗读课文,了解茶圣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了解茶圣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  教学准备:‎ 查找关于中国茶文化以及陆羽的资料,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认识“煎、吭、禄、茶”,会写“煎、舀、吭、茶”,理解“煎茶、舀水、吭声、功名利禄、如火如荼、源远流长、千载难逢、博学多才”等词语。‎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指导学生默读和朗读课文,了解茶圣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了解茶圣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 一、导入新课 ‎1、欣赏茶艺表演的录象资料。‎ 师解说。(茶艺是一种生活艺术。茶艺多姿多彩,充满生活情趣,给饮茶人以高尚、美好的享受,给表演带来活力。茶艺是一种人生艺术。人生如茶,在紧张繁忙之中,泡出一壶好茶,细细品味,通过品茶进入内心的修养过程,感悟苦辣酸甜的人生,使心灵得到净化。茶艺是一种文化。起源于中国,与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自古以来,插花 ‎、挂画、点茶、焚香并称四艺,尤为文人雅士所喜爱。茶艺还是高雅的休闲活动,可以使精神放松,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化解误会和冲突,建立和谐的关系等。是谁让茶的地位这么高呢?)‎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中国茶文化以及陆羽的资料。‎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出示词语,积累运用。(煎茶、舀水、吭声、功名利禄、如火如荼、源远流长、千载难逢、博学多才)‎ ‎(1)自读词语。同伴互助,理解词语意思。‎ 煎茶:把茶放入水中煮沸,使所含的成分进入水中。‎ 吭声:出声;说话。多用于否定式。如本文中的:“陆羽没有吭声。”‎ 舀水:用瓢、勺等取水。‎ 功名利禄:功名,旧指科举或官职名称;禄,旧称官吏的奉给。指科举应试考中以后升官发财。泛指名利地位。‎ 如火如荼:荼,茅、芦等植物开的白花。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原形容军容壮盛,后多形容声势浩大、气氛热烈等。‎ 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流程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千载难逢:载,年;逢,遇上,碰到。一千年也难得碰到一次。形容机会非常难得。‎ 博学多才:学识渊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2、浏览课文,说说每个词语在文中指的是谁?‎ 如:( )为了( ),放弃了(功名利禄),我觉得他( )。‎ ‎3、自由读课文,读准音。梳理课文故事条理。把课文分成四部分。‎ 和同桌讨论:课文从什么话题开始谈到了陆羽的?主要写了陆羽的哪几件事情?哪些段落写到了《茶经》?‎ ‎4、默读课文,说说四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从茶乡想到陆羽。‎ 第二部分 辨别江水的故事。‎ 第三部分 拒绝作官,撰写《茶经》。‎ 第四部分 周游各地,推广茶艺。‎ 其中二、三、四部分可以合并为一部分——用事例表现陆羽。‎ 三、小结。‎ 课文介绍了在中国茶文化历史上留有美名的传奇人物陆羽的生动故事,赞扬了他似茶叶一般清纯的人品,歌颂了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叶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 四、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词。‎ 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认识“煎、吭、禄、茶”,会写“煎、舀、吭、茶”,理解“煎茶、舀水、吭声、功名利禄、如火如荼、源远流长、千载难逢、博学多才”等词语。‎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指导学生默读和朗读课文,了解茶圣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了解茶圣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 一、复习引入。‎ 听写生词。‎ 回忆课文的条理。‎ 二、细读理解。‎ ‎(一)默读课文,边读边画陆羽令你敬佩的句子,写批注。‎ ‎【课文中,陆羽的所做所为,有的很神奇,有的很难能可贵甚至不是常人所能够理解或者胜任的,这些语句使学生的阅读目的更明确、批注写起来也会更加有内容可评价。】‎ ‎(二)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入理解重点语句。‎ ‎1、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段话中,那些语句概括地介绍了陆羽?能用一句话来回答吗?(如:陆羽是中国茶史上的传奇人物,是唐朝复州竟陵郡人,他的茶艺在当时就已闻名天下,被人称为“茶圣”。)第4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四句话由远及进,由大到小、层层深入,最后引向一个生动故事。‎ ‎2、读第2—8自然段,思考:这里讲了怎样一个故事?文中那些语句具体地表现了陆羽精通茶艺?如果你在场,会怎样表扬陆羽?(抓住舀水、掂水、倒水等一系列动作体会)分角色朗读,想象当时情景,感受人物形象。‎ ‎【这个片段描写的故事生动,学生读了,一定很觉得很奇特。让学生走入故事设身处地地想象并且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朗读时就能够更好地把对陆羽的佩服的感觉表现出来。】‎ ‎3、读9—11自然段,思考:‎ ‎(1)陆羽为什么要写《茶经》?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这部书的?读到这里,你有怎样的感受?‎ ‎(2)为了写《茶经》,陆羽做了些什么?花了多长时间?想象陆羽会遇到哪些困难。(抓住相关数据:如十六年,三十二州,五年……体会人物精神)‎ ‎(3)《茶经》是怎样一部书?它有怎样的价值?(可让学生用所查资料作补充介绍。)第十一自然段中的递进复句“他不仅……而且……”说明了茶经的内容十分丰富,记述相当细致。可以体会到陆羽投入了巨大的热忱,耗费了毕生的精力,作出了无悔的选择……‎ ‎4.读第12自然段,思考:陆羽推广茶艺产生了那些影响?‎ ‎(三)梳理,小结。‎ ‎(2-12自然段)用事例表现陆羽。选择了他生平中有代表性的三个事例一一分述。分别是辨别江水的故事,说明他十分精通茶艺;拒绝作官,撰写《茶经》,说明他人品高尚、志向远大;周游各地,推广茶艺,不愧为茶圣。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语言畅达,过渡自然;文题鲜明,照应精心。‎ 教学后记:‎ ‎  ‎ 内 容 ‎23*敦煌壁画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凹、璀、璨、孜”,读读记记“翩翩起舞、历历在目、孜孜不倦、璀璨夺目”等词语。‎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独立默读课文,认识敦煌壁画的特点和价值,体会我国古代艺术家卓越才能和顽强意志。‎ 情感目标:理解重点语段,认识敦煌壁画的特点和价值,体会我国古代艺术家卓越才能和顽强意志。新课 标 第 一 网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语段以及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和领悟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语段以及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和领悟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板书:敦煌 ‎2、谈话:“敦,大也;煌,盛也。”盛大辉煌的敦煌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敦煌——是一个谜,一个梦,一个永远难以企及的智慧——她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的戈壁沙洲,是汉唐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塞,它历经千百年沧桑,在茫茫戈壁沙漠的怀抱中,闪烁着绚丽的光彩……‎ ‎3、你对敦煌有多了解呢?‎ 学生交流相关资料。‎ ‎4、今天,我们一起去敦煌看看壁画。(板书:壁画)‎ 二、自读感知 一边默读,一边思考:课文介绍了敦煌壁画的哪些情况?(注意生字读音。)‎ 三、交流领悟 ‎1、学习生词。齐读,说说词语意思,在文中指什么?‎ ‎(翩翩起舞、历历在目、孜孜不倦、璀璨夺目……)‎ ‎2、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进行交流。‎ ‎(1)敦煌壁画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课文介绍了敦煌壁画的三个特点。第二自然段讲第一个特点:规模宏大,风格各异。第3、4自然段讲第二个特点: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点面结合地先介绍了壁画的种类,后介绍了壁画的内容。第5自然段讲第三个特点:巧夺天工,技艺精湛。)‎ 引导学生读书:你对哪一点最感兴趣?为什么?‎ ‎【允许学生选择喜欢的内容深入学习,学生的学习主动,才能够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 ‎(2)画师们是怎样创造、传承敦煌壁画的?你体会到什么?‎ ‎(引导学生根据张大千的话,展开想象:当年的画师在创作时的苦与乐。)‎ ‎【“想象”,总是学生喜欢的的一项训练。在想象中,人物的形象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接近学生……】‎ ‎3、总结:正是一代代伟大艺术家凭着自己精湛的技艺和顽强的毅力,创造了这人间的奇迹和瑰宝——敦煌壁画。我们要好好保护它,让它永远散发迷人的魅力!‎ 四、练读拓展 ‎1、为敦煌壁画写一个简短的宣传词。‎ ‎2、阅读相关的参考资料。‎ 教学后记:‎ ‎  ‎ 内 容 ‎24*编钟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认识“椭、卸”;读读记记“悠扬动听、赞叹不已、泪水涟涟”等词语。‎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设计节目单,提高从读学写的迁移、运用、创造能力。‎ 情感目标:指导学生独立默读课文,认识曾侯乙编钟的神奇特点和重要价值,体会中国古代音乐艺术家的创造才能。‎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曾侯乙编钟的神奇特点和重要价值,体会中国古代音乐艺术家的创造才能。‎ 教学难点:认识曾侯乙编钟的神奇特点和重要价值。‎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  教学准备:‎ 查找有关编钟以及曾侯乙编钟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知道哪些民族古乐器?‎ ‎2、课件出示编钟图片,问:这是什么?‎ 学生交流对编钟的了解。‎ 二、设置情境,确定学习目标。‎ ‎1、准备选拔最佳解说员。‎ 请全体解说员研究要解说的材料——课文语句。讨论解说稿的大致条理。列一个小提纲。‎ ‎2、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脉络。‎ ‎3、交流小提纲。‎ 简要讲述编钟的历史由来。‎ 具体说明曾侯乙编钟的基本情况。‎ 基本情况包括(1)曾侯乙编钟的重要价值。(2)曾侯乙编钟的主要特点:一是造型设计精巧。二是音乐性能良好(3)曾侯乙编钟的演奏效果。‎ ‎4、各解说员挑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琢磨一下,把认为应该介绍的内容整理整理,最好能够不看书向大家解说。‎ ‎5、学生开始准备。‎ ‎6、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展示。教师随机参与,指导评价方法。‎ ‎【学生在课堂上高兴地忙碌,是主动学习的最好的诠释。而主动学习的平台需要教师去随手搭建,情境需要老师去精心营造。】‎ 三、交流展示 各组选派能干的选手或有特色的选手全班展示自己的解说内容。要求大家一起注意听,可以模拟观众随时提问。‎ 相机指导学生 ‎1、理解生词。‎ ‎2、理解重点语句。‎ 如:“……是我国目前出土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从四个“最”和后一句的四个“方面”体会曾侯乙编钟的重要价值。‎ 关于曾侯乙编钟的特点,课文是怎样有条理介绍的……‎ 通过什么方法,介绍曾侯乙编钟的演奏效果。(举了俩例子。)‎ 四、拓展练读。‎ ‎1、用一句话赞美曾侯乙编钟。‎ ‎2、设计一份曾侯乙编钟演奏音乐会节目单。‎ ‎3、有感情朗读《编钟赋》‎ 编钟赋 历史的浓烟淡了 淡化为氤氲的白烟袅袅 有雷霆从地平线滚过华夏 一缕民族的精魂 从土地里 掘起永恒 时光静默流逝 流逝成震动着的编钟棒 ‎……敲……‎ 响了龙的信念 直了龙的脊梁 有思绪从亘古反馈而至 古城踏歌起舞了 练习设计:‎ ‎1.       组词。‎ 椭( ) 卸( )‎ 随( ) 御( )‎ 奏( )( )( )( )‎ ‎2.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气势 ( )的铸造工艺 ‎( )的纹饰 ( )的乐声 ‎( )的掌声 ( )的编钟 ‎ ‎3.为课文的编钟照片配一段说明性文字,把曾侯乙编钟的造型设计叙述清楚。‎ 教学后记:‎ ‎  ‎ 内 容 语文百花园 五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用修改符号正确修改病句。认识和领悟文章的叙述顺序的不同和重要性。‎ 能力目标:有条理地介绍一处祖国的名胜古迹、山水风景,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介绍自己喜欢的风味食品,练习写一篇记叙说明性的短文。‎ 情感目标:独立阅读,感受优秀神秘的藏族文化。‎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注重积累知识,运用知识,喜欢阅读。‎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学会综合评价,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5课时 教学过程 ‎  教学准备:‎ 收集风景名胜的资料,收集自己喜欢的风味食品的资料。‎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学习用修改符号正确修改病句。认识和领悟文章的叙述顺序的不同和重要性。‎ 能力目标:有条理地介绍一处祖国的名胜古迹、山水风景,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介绍自己喜欢的风味食品,练习写一篇记叙说明性的短文。‎ 情感目标:独立阅读,感受优秀神秘的藏族文化。‎ 教学重点:注重积累知识,运用知识,喜欢阅读。‎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学会综合评价,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 教学内容:温故知新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大家准备当医生,为“有毛病”的句子治疗。你能用修改符号准确修改下面的病句吗?‎ ‎【让学生当小医生,学生的责任心必然促使他们更仔细地去“找毛病”】‎ 二、默读句子,发现问题 边读边想,初步判断句子中什么地方有毛病。然后确定病因,看看属于病句的哪种类型。‎ 三、修改病句 根据不同的病因,酌情用合适的修改符号加以改正。并朗读一下,检查是否正确。‎ 四、全班交流 第1个句子的毛病是成分残缺,应在“用编钟”之前,补充上说明“谁”的部分,如“我国编钟乐团的演奏家们”等,这样明白“谁”“干什么”,使句子完整。‎ 第2个句子的毛病是用词不当,应把“发现”改为“发明”“ 发现”是对已有的东西而言。第3个句子的毛病是意思重复,应划去“以前的”或“往”。‎ 第4个句子的毛病是搭配不当,应划去“的作者”或“写的”。‎ 第5个句子的毛病是词序有误,应把“通过”与“讨论”对调。‎ 第6个句子的毛病是分类不当,前后搭配不严,可在“书”后加上“报”,因为《安徒生童话》和《三国演义》是书籍,《中国少年报》是报刊,用“书报”一词才能包括这两类阅读材料。‎ 第7个句子的毛病是前后矛盾。“基本上”是“大体上”的意思,而“都”是“无一例外”的意思,所以二者应删其一。‎ 第8个句子的毛病是意思含糊,不能自圆其说。可划去“五颜六色的”或“红”。‎ 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学习用修改符号正确修改病句。认识和领悟文章的叙述顺序的不同和重要性。‎ 能力目标:有条理地介绍一处祖国的名胜古迹、山水风景,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介绍自己喜欢的风味食品,练习写一篇记叙说明性的短文。‎ 情感目标:独立阅读,感受优秀神秘的藏族文化。‎ 教学重点:注重积累知识,运用知识,喜欢阅读。‎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学会综合评价,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 教学内容:阅读平台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学生交流对戏剧和藏戏的了解。‎ 谈话: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2、板书课题 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读后交流、梳理:4——7段讲的是藏戏的形成,8-19段讲的是藏戏的艺术特色。‎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一)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1、师范读前三自然段,说说你都听出了什么。‎ ‎【通过范读,让学生明确藏戏的三个突出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2、练习朗读后,找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 ‎(二)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1、默读8自然段到最后,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 四、自主研读4——7段,感受藏戏形成的神奇。‎ ‎1、自由读4-7段,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说藏戏的形成,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提出需要补充的内容。‎ ‎3、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表达,如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七位姑娘的义举……‎ ‎4、把你的感受带入文中,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小结: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民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被誉为藏戏的开山鼻祖,时至今日,在每一个藏戏剧团,都会供奉有他的画像,接受着一代代艺人的膜拜,也让我们顿生出几分神圣和肃穆感。‎ 五、体会短文叙述顺序、表达方法。‎ ‎1、再读8-19段,请你试着用几句话概括藏戏的特色。‎ ‎2、指名读1-3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概括的?‎ ‎3、评一评这样开头的好处。‎ 六、总结 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开头部分。‎ 七、作业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藏戏的形成及特色。‎ 第三课时 知识目标:学习用修改符号正确修改病句。认识和领悟文章的叙述顺序的不同和重要性。‎ 能力目标:有条理地介绍一处祖国的名胜古迹、山水风景,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介绍自己喜欢的风味食品,练习写一篇记叙说明性的短文。‎ 情感目标:独立阅读,感受优秀神秘的藏族文化。‎ 教学重点:注重积累知识,运用知识,喜欢阅读。‎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学会综合评价,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1、播放课件(利用课件展示全国各地风景名胜,以及部分山川风物的图片、文字资料。)‎ ‎2、伟大祖国山河壮丽:江南水乡,塞外风光,西部高原,你都去过哪儿,想去哪?‎ ‎3、学生自由说自己见闻。‎ 二、明确主题,确定目标。‎ ‎1、板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说名胜谈古迹,当一回神州大地的旅游大使吧。‎ ‎2、学生交流当旅游大使的基本要求。‎ ‎(1)熟悉自己要介绍的内容。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介绍。说话速度、语调要恰当。‎ ‎(2)运用举例子、列数字来说明文物或者景物的特点,使人信服。‎ 三、学生自己准备发言稿。‎ ‎(鼓励学生灵活使用旅游线路图、教学准备的图片资料。)‎ 四、小组合作,练习说话。‎ 各组派有特色的“旅游大使”展示。‎ ‎(要求:听介绍时,要留心地名和表示方位的词语,还要留意描绘名胜古迹或自然景观的优美语句。)‎ ‎【这两项内容是把文章写得有条理、生动具体的主要方法。教师让说和听的学生都注意这两项,对培养学生有序地描写景物有很大帮助。】‎ 五、交际活动 听众对自己喜欢的旅游大使的内容进行采访、询问更详细的内容。‎ ‎【这项活动可以安排在每个旅游大使展示时随机进行,使学生的口语交际呈现多角度互动,教师可以参与采访,以提示学生采访的方向和要特别注意倾听的内容。】‎ 六、总结评价。‎ 评选几个最佳旅游大使和最热心听众!‎ 第四、五课时 知识目标:学习用修改符号正确修改病句。认识和领悟文章的叙述顺序的不同和重要性。‎ 能力目标:有条理地介绍一处祖国的名胜古迹、山水风景,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介绍自己喜欢的风味食品,练习写一篇记叙说明性的短文。‎ 情感目标:独立阅读,感受优秀神秘的藏族文化。‎ 教学重点:注重积累知识,运用知识,喜欢阅读。‎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学会综合评价,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 教学内容:习作 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每一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食品。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兴趣的美食。有些美味,说一说都叫人垂涎欲滴。你想告诉我们什么美味呢?‎ 二、讨论内容。‎ ‎1、食品叫什么?外形怎样?用什么原料做的?是怎样制作的?‎ ‎2、这种食品怎么吃?味道怎么样?吃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你知道这种风味食品的来历或者相关故事吗?‎ 三、学生根据各自准备的材料在小组里练习说上边的内容。‎ 小组成员边听边提问。‎ 四、指名学生起来交流。‎ 学生评价,抓住条理和内容两方面评价。‎ 五、学生开始起草。‎ 六、简单讲评 ,完成习作 ‎1、学生继续打草稿。教师巡视。‎ ‎2、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草稿展示。‎ ‎3、学生听、评价。‎ ‎4、继续完成各自的草稿并认真修改。‎ ‎5、抄正。‎ 教学后记:‎ ‎  ‎ 内 容 第六单元 校园畅想曲 ‎25窃读记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学会“踮、婪、辘”3个要求会认的字和“窃、婪、唾”3个要求会写的字,掌握“窃读记、贪婪、唾沫、知趣、饥肠辘辘、适宜”等词语。‎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并受到感染。‎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通过动作、心理活动描写来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方式。‎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自学生字新词。‎ ‎2、学生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的名人名言。‎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学会“踮、婪、辘”3个要求会认的字和“窃、婪、唾”3个要求会写的字,掌握“窃读记、贪婪、唾沫、知趣、饥肠辘辘、适宜”等词语。‎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并受到感染。‎ 教学重点: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通过动作、心理活动描写来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方式。‎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师:同学们,多年来我们一直和书形影不离。在读书中,我们不仅能获取知识、学会思考,而且能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所以,读书可以说是一种快乐的享受。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 ‎(一)学生畅谈读书的经历与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师: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本文的作者林海音,从小就是一个酷爱读书的孩子。在她少年时期,选择了一种不同寻常的读书方式——“窃读”(教师相机板书“窃读”),陪伴她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今天,让我们跟随少年林海音一起来感受她读书的乐趣吧。‎ ‎【以轻松的谈话导入,开门见山地介绍作者不同寻常的读书方式,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欲望)。】‎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指名练读词语。‎ 出示“窃读、贪婪、唾沫、知趣、饥肠辘辘、适宜、踮起脚尖”的字卡,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正音,全班齐读。‎ ‎3、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窃、婪、唾”的间架结构,指导学生在生字本上写生字、组词。‎ 二、紧扣题眼,揭示课题。‎ ‎(一)巧用查字游戏,激趣揭示课题。‎ ‎1、教师在“窃”字下加上红色标记,请学生查字义。‎ 这个“窃”字有多种含义,请同学们快速在字典中找出答案。(①偷;②偷偷地;③谦指自己。)‎ ‎2、教师引导学生去课文中寻找答案。‎ 师:那么,在“窃读”这个词语中,“窃”应该选择哪个解释合适呢?先不要急着回答,让我们再去读读课文,从课文中去寻找正确的答案吧。‎ ‎【并不急于让学生说出词语的答案,而是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再次读书,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引导学生到书中去寻找答案。】‎ 三、再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默读课文,思考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指名交流,感知概括。‎ ‎1、指名交流思考的问题。‎ 小结:原来课文记叙了(教师板书:“记”)“我”因买不起书而偷偷躲在书店里读书的事情。‎ ‎2、学生齐读课题。‎ ‎3、小结:所以,对词语的理解与把握不仅要知道它在字典中的意思,还应把它放到文章中考察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在学生能比较准确地概括课文讲述的事件的基础上,“窃读”在课文中的正确含义到底是什么,就不言而喻了。引导学生在读书中联系课文思考问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朗读训练,熟悉课文。‎ ‎(一)同桌合作,分段读课文。‎ 提出要求:1、读的要求:把课文读流利。‎ ‎ 2、听的要求:认真倾听组员读书,为组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多种形式练读。‎ ‎1、可指名读、男女生读、分小组读。(评价时多用激励性语言,激发读书兴趣。)‎ ‎2、也可出示课文中有较多生字的段落和写作者矛盾心理的段落让学生多种形式练读。‎ 五、围绕问题,思考探究。‎ 师: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们读了这么多遍的课文,相信作者这种独特的读书方式——“窃读”一定让大家印象深刻。‎ ‎(一)谈一谈“窃读”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交流时,要引导他们结合有关语句概括出窃读那种苦乐交织的复杂感受。)X|k |B| 1 . c|O |m ‎【在读书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总结,引导学生大胆表达出自己的多元感受。】‎ ‎(二)引导学生画出课文中概括出了作者自己对“窃读”的感受的句子。‎ ‎(引导学生画出“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六、置留问题,小结。‎ 师:同学们,这样一个爱读书的小姑娘,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那么,这种窃读的滋味到底如何呢?下节课,我们将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去好好品味一下她所说的“滋味”。‎ 作业:‎ ‎(一)搜集作者林海音的资料,进一步了解作者。‎ ‎(二)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初步体会句子的含义。‎ 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学会“踮、婪、辘”3个要求会认的字和“窃、婪、唾”3个要求会写的字,掌握“窃读记、贪婪、唾沫、知趣、饥肠辘辘、适宜”等词语。‎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并受到感染。‎ 教学重点: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通过动作、心理活动描写来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方式。‎ 一、复习导入新|课 | 标|第 |一| 网 ‎(一)复习词语。‎ ‎1、出示带有课文中生字的组合词语,齐读,教师相机正音。‎ ‎2、听写词语:“窃读、贪婪、唾沫、担忧、知趣、适宜、倾盆大雨、白日梦”‎ ‎(二)以“白日梦”引读第7自然段。‎ ‎1、理解“白日梦”的含义,提问:作者做着怎样的“白日梦”呢?‎ ‎2、引读第7自然段。‎ ‎【以“白日梦”和“窃读”的对比读,让学生来感受作者的心情,更容易让学生走进作者“窃读”的情感世界。】‎ ‎3、师:在“白日梦”里读书的滋味那真是“甜滋滋、美滋滋”的,但白日梦毕竟是白日梦,现实中作者却只能用“窃读”来成全自己喜爱读书的心愿,她发出了“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的感慨。这种“窃读”的滋味是十分复杂的,你能从文中读出作者窃读的什么滋味呢?‎ 二、品味“窃读”,体验情感。‎ ‎(一)默读精思,体验“窃读”滋味。‎ ‎1、请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一找相关的句子,画一画,特别是把描写作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再作上批注。然后你自己的方式再来读书,大声读、轻声读、默读都可以,一会儿与大家交流。‎ ‎2、生自由读,画,批。w W w .x K b 1.c o M ‎(二)交流研讨,朗读感悟“窃读”滋味。‎ ‎(注意顺学而导,根据学生汇报的实际情况相机教学。)‎ ‎1、体验品味“甜中有酸”的滋味:‎ ‎⑴“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①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②“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好吗?‎ ‎【引导学生感受用贬义的词语和反面的形象来反衬表现作者嗜书如命,如饥似渴地读书。】‎ ‎③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一谈。)‎ ‎④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句子。‎ ‎⑵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①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②指名一生读句子,其他学生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此时的滋味。‎ ‎③创境对比读,感受“滋味”。‎ 当“作者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的时候,实际上,作者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齐读“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以求暂时的休息。”)‎ ‎【创设不同的情景进行对比读,目的是让学生进入情景,感受作者当时的处境,进一步感受作者“窃读”的滋味。】‎ ‎④多元感受“每当书店的日光灯忽然亮了起来……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这句话传递出来的个中滋味——“有酸有甜”‎ ‎⑤指导读出“甜中有酸”的滋味。‎ ‎⑶引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2、体验品味“苦中带甜”滋味:‎ ‎⑴“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①默读句子,边读边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②思考: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揣摩小海音的心理活动。‎ ‎③读句子,感受作者“窃读”的苦滋味。‎ ‎④思考:从作者的动作和心理角度出发,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海音?‎ ‎【研读关键的词句,感悟词语的精妙,品味这些描写的好处,学习细腻的写作方法。】‎ ‎⑵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师:同学们,从“一”和“几”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悟作者读书的辛苦)w W w .x K b 1.c o M ‎⑶多种形式引读第3、4自然段,感悟作者读书的“苦中带甜滋味”。‎ ‎①师引读:放学后,我急匆匆地从学校起到一家书店——‎ 生读:“我跨进店门——却找不到那本书。”‎ ‎②师引读:我又急匆匆地赶到另一家书店——‎ 生读:“我跨进店门——却找不到那本书。”‎ ‎③师引读:可这时候,我该回家了。第二天放学后,我又急匆匆地从学校赶到一家书店——‎ 生读:“我跨进店门——却找不到那本书。” ‎ ‎④师引读: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于是,从头来,再找一遍——‎ 生读:“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贪婪地读着。”‎ ‎⑤师引读:可是,就是终于找到了书,贪婪地读着,我的心里还是惴惴不安,因为——‎ 生读:“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再走进另一家。”‎ ‎⑥师引读:到了另一家书店——‎ 生读:“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⑦师生共读:“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⑷引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师引读:这就是“窃读”的滋味,苦中有甜,甜中带酸。作者说——‎ 生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创设反复多次地读的情境,学生会想象当时的画面,能够更进一步地走进当时的情景之中,去切身体会作者“窃读”中的多种滋味。】‎ ‎3、体验品味“酸中有甜”的滋味:‎ ‎⑴“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体会“辛酸”)‎ ‎①体会“酸滋味”,指导感情朗读。新课 标 第 一 网 师:这一读就是两个多钟头,每天120多分钟,每天7200多秒!‎ 师导读:我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贪婪地读着,一个小时过去了,我——‎ 生读:“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师导读:我躲藏在书柜的角落头贪婪地读着,一个半个小时过去了,我——‎ 生读:“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师小结:作者这读书的辛酸滋味,不知道同学们体会了多少。但这辛酸的滋味中,又透着些甜味,同学们能找出来吗?‎ ‎②通过与“白日梦”对比读,感悟“酸中有甜的滋味”。‎ a、引读“当饭店飘来一阵菜香时……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着看。”‎ 师导读:当作者美滋滋地做着甜丝丝的“白日梦”的时候,实际上作者的情况如何呢?‎ 生读:“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⑵“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①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准,把握作者的心理。‎ a、找一找,句子中那个词用得好,写出了作者此时复杂的心理?(装)‎ b、“我”是怎么“假装”来掩人耳目的呢?指名读句子。‎ c、感受作者“窃读”的“酸中带甜的滋味”。‎ 师:作者表面做的和心里想的不一样,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就是──(心口不一、口是心非、表里不一……)‎ d、感受作者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师:为了多读书,作者“窃读”时真是用尽了心思,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作者当时酸中带甜的滋味吧!‎ e、学生读第6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⑶引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4、总结滋味:‎ 师:在作者“窃读”的过程中,可谓是品味到了多种滋味,虽然心里“也很惧怕”,但终归是“很快乐”的。这篇语言朴实而又生动感人,特别是动作和心理描写极为传神,你们从中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书的挚爱。)‎ 引导学生畅谈自己读书的体验。‎ ‎(教师可补充相关资料,激发学生谈话的兴趣,拓展学生谈话的思路。诗人徐志摩曾这样形容读书的愉悦:“如听到绝妙的音乐,五官受了感动,精神上复新了一般。似乎每一个字有灵魂,它们在那里活泼地跳跃着。许多字合起来,就如同一个绝大的音乐会,很和谐地奏着音乐。这种美的感觉,音乐的领会,只有自己在那一瞬间觉得,不能分给旁人的。”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说一说。)‎ ‎(三)体会“你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含义。‎ ‎1、师:少年林海音之所以爱读书到如此的地步,在一定程度上和她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是分不开的——‎ 生读:“你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2、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在对课文深层次地品读感悟之后,学生对于“你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应该有了比较深刻的体会,学生的心中此时也充满了想说的内容,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 ‎3、提供林海音成长简介,帮助学生感受“你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4、再次感情朗读这句话。‎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与众不同的人,她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店才看完一本书;她为了读书可以表现像一匹“饿狼”;她为了读书每天体验着“酸甜苦辣”多种滋味。因为,她始终记着这句话:“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同学们回家后可以多读读名人读书的故事,相信大家对于读书的感受一定会更深的。‎ 板书设计:‎ ‎25《窃读记》‎ ‎ ‎ ‎ 滋 味 “你们是吃饭长大的,”‎ ‎ 快乐 惧怕 也是读书长大的!‎ ‎ 甜中有酸 苦中带甜 酸中有甜 ……‎ 教学后记:‎ ‎  ‎ 内 容 ‎26理想的风筝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认“哽、蜈、蚣、翩”4个字,会认写“筝、哽、翩”3个字,掌握“风筝、哽咽、翩翩起舞、忠厚、酸涩、沉醉、精妙”等词语。‎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崇高的追求的人;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描写“我”的心情、想法与表现刘老师的精神、品质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刘老师是一位这样的老师,体会课文中写“我”心情、想法的句段,理解课题与课文内容的关系。‎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会认“哽、蜈、蚣、翩”4个字,会认写“筝、哽、翩”3个字,掌握“风筝、哽咽、翩翩起舞、忠厚、酸涩、沉醉、精妙”等词语。‎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崇高的追求的人;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描写“我”的心情、 想法与表现刘老师的精神、品质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探究刘老师是一位这样的老师,体会课文中写“我”心情、想法的句段,理解课题与课文内容的关系。‎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一)课件播放孩子们放风筝的图片,复习古诗《春居》,引导学生感受放风筝的快乐。‎ ‎【意在唤起学生放风筝的真实体验,以利于更快融入课文的情景之中。】‎ ‎(二)创设语境揭示课题。‎ ‎(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四)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苏叔阳的资料,教师简介作者。‎ ‎【引导学生知道,作者曾遭受过不公正待遇和绝症的折磨,因而对刘老师了解更深,对刘老师的尊敬、怀念更浓、更重。】‎ ‎(五)读课题,质疑。(例如:理想的风筝是什么样?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 ‎【抓住课题质疑,设立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一)自读思考。‎ ‎1、学生自读课文,就读前的疑问谈谈自己的初步理解。‎ ‎2、学习生字词语。(展示课件)‎ ‎⑴指名读、齐读。要求读准字音。‎ ‎(风筝、蜈蚣、倘若、连翘花、哽咽、酸涩、翱翔、屈辱、线拐、沉醉、不由自主、慷慨激昂、各式各样、气喘吁吁、翩翩起舞、扶摇直上。)‎ ‎(提示:“连翘花”的“翘”是多音字,在这里读“qiáo”; “哽咽”的“咽”,这里读“yè”,指悲哀得说不出话来。)‎ ‎⑵指导写字:“风筝、哽咽、翩翩起舞”‎ ‎(二)指名逐段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抓住回忆部分,把课文一分为三。提示回忆性的文章一般结构。)‎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2、3自然段)。‎ ‎(一)出示画面(人们在春天放风筝),范读课文第一部分。‎ ‎(二)听读后质疑,解疑。‎ ‎(出示:为什么每逢这时候,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 ‎【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景物描写不是闲笔。春天万物复苏,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景象,和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作者对爱放风筝的刘老师的回忆。】‎ ‎(三)体悟情感,指导朗读。‎ ‎1、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教师读1、2自然段,学生读第3自然段。‎ ‎2、有感情地齐读第一部分。‎ ‎(四)默读思考,初步感知主要内容。‎ ‎1、默读4——10自然段,思考:课文回忆了刘老师的几件事情?‎ ‎2、边读边作上批注。‎ ‎3、交流思考结果。(教师相机板书:笑谈腿疾、上课情景、关爱学生、放风筝)‎ ‎【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了解课文回忆刘老师的几件事情,学生实际上也就很自然地对课文的内容和层次进行了梳理。】‎ ‎4、指名分事件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顺、读流利。)‎ 四、布置作业。‎ ‎(一)熟读课文,在令你感动的地方作批注。‎ ‎(二)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会认“哽、蜈、蚣、翩”4个字,会认写“筝、哽、翩”3个字,掌握“风筝、哽咽、翩翩起舞、忠厚、酸涩、沉醉、精妙”等词语。‎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崇高的追求的人;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描写“我”的心情、 想法与表现刘老师的精神、品质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探究刘老师是一位这样的老师,体会课文中写“我”心情、想法的句段,理解课题与课文内容的关系。‎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 一、复习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剧作家苏叔阳的世界,和刘老师一起去放飞——(生读课题《理想的风筝》)‎ ‎(一)学习第11自然段。‎ ‎1、出示作者的照片,了解苏叔阳。‎ 师:他在回忆自己的刘老师时有这样一段心灵独白:“已经近三十年没见到他了。然而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2、师: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让苏叔阳时刻牵挂,还引发了这样一段深情的独白?让我们到文章中去寻找答案。‎ ‎【以作者回忆的心灵独白引入学习,是那样的清新自然,学生的思绪就跟着作者的回忆,一起进入三十年前的日子。】‎ ‎(二)教师感情引读第一部分(1、2、3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一)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感悟。‎ 出示学习提示:‎ 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 ‎1、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课文是怎样表现这些特点的?请你画出有关的语句,做上批注,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二)全班交流感悟。新|课 | 标|第 |一| 网 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预设:(根据学生的回答调整教学顺序) ‎ ‎1、笑谈“丢”腿——刘老师是一位乐观幽默的老师。(第4自然段)‎ ‎⑴从“笑”字背后,体会到了什么?从中看出刘老师是一为乐观、幽默的老师。(板书:乐观、幽默)‎ ‎⑵抓住刘老师的语言指导朗读。‎ ‎⑶引导学生体会:‎ ‎①刘老师是笑着谈到自己残疾的身体,作者和在场的每一名同学听后,他们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 ‎ ‎②出示:‎ 教室里升腾起一片 ,是因为 。 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泛起一股 的感情,是因为 。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又是因为 。‎ ‎【借助练习,引导学生感悟:学生是笑刘老师的风趣,酸涩充满着理解与同情,尊敬反衬出刘老师的坚强乐观,与孩子亲密无间,令孩子们敬佩。初步感受刘老师的优秀品质。】‎ ‎③这淡淡的同情与理解在学生心中渐渐地油然而生,你从哪个词感受到的?——泛!体会“泛”的准确性,感受“慢慢产生”的复杂情感。‎ ‎④体会细节描写的魅力。w W w .x K b 1.c o M 师:在这简单的一句话中描写了学生心中不同情感的微妙变化,这就是细节描写。‎ ‎【带领学生品词析句,从字里行间去挖掘微妙的情感变化,感受细节描写的魅力所在。】‎ ‎⑷‎ 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体会同学们对刘老师的理解、同情、尊重,重点体会刘老师的坚强、乐观与幽默。‎ ‎⑸引读第11自然段。‎ 师:刘老师虽然身体残疾,但却那样的乐观幽默,他的人格魅力感动了每一位学生,所以作者说——(课件出示第11自然段)‎ 生齐读:“已经近三十年……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 ‎2、上课时慷慨激昂——刘老师是一位课讲得极好、爱国的老师。(第5自然段)‎ ‎⑴指名读段落。‎ ‎⑵抓住刘老师和同学们情感变化来理解感悟刘老师的品质。‎ 刘老师“自豪、慷慨激昂、哽咽”,学生“激动得落泪、沉重地低下头”‎ ‎(板书:才华横溢)‎ ‎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⑷引读第11自然段。‎ 师:刘老师虽然拖着残疾的躯体、但却那么的顽强与敬业,那么的才华横溢,所以作者说——(课件出示第11自然段)‎ 生齐读:“已经近三十年……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3、提问时认真倾听——刘老师是一位热爱学生、与学生心心相印的好老师。(第6自然段)‎ ‎⑴引导学生抓住刘老师语言、神态、动作来体会。‎ ‎①倘若同学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微仰着头……细细的听……‎ ‎②倘若有的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吃惊地瞪大眼睛,关切地……一边……一边……这时候,他比……紧张。http://w ww .xkb1.com ‎⑵指导朗读,感受刘老师的品质。(板书:关爱学生)‎ ‎⑶出示句子: 这情景,已经过去了三十年,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引导学生体悟:这情景已经过去了将近30年,为什么作者今天一回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呢?)‎ ‎⑷教师引读:这情景,已经过去了三十年,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生读:“倘若同学回答得正确……他比被提问的学生还要紧张。”‎ ‎⑸引读第11自然段。‎ 师:刘老师就是这样,对待同学的回答,总是那么关切,那么紧张,有时仿佛像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所以作者说——‎ 生齐读:“已经近三十年……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 ‎4、课余放风筝——刘老师是一位热爱生活、意志坚强、有理想、有追求的老师。(7——10自然段)‎ 师:用心品读第7——10自然段,找出刘老师放风筝时的感人细节,并在旁边做上批注。(再次引导学生体会细节描写的魅力。)‎ ‎⑴品读句子。‎ ‎①“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 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 有一次,他故意撒手……他笑着……蹦跳着……脸上飘起得意和满意足的稚气。……感到了生命的力量。”‎ ‎【通过品读句子,引导学生抓住刘老师放风筝时的动作、神态、欢声笑语,感悟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来理解和感受作者说的那句话:“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了他生命的力量。】‎ ‎(指导读句子。)‎ ‎②“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么样呢?”‎ ‎(板书:热爱生活 自信坚强)‎ ‎【引导学生注意画线的词语,反复体悟“我”的思想感情——体现出刘老师“身教”给学生的影响,使我在心灵里升起了理想的风筝——要像刘老师那样意志坚强、乐观向上、热爱生活。】‎ ‎⑵引读第11自然段。X k B 1 . c o m 师:刘老师虽然身体是残疾的,但是刘老师从不让自己的生活失去乐趣,,他不但亲手放飞风筝,既享受着风筝飞上蓝天的欢乐;又享受着战胜困难后成功的喜悦,从中感受自己生命的力量。所以,作者说——‎ 生齐读:“已经近三十年……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以上是对学生可能出现答问情况的预设,教学中不会面面俱到,教师要因势利导,选择其中的几点引导学生感受和体会。)‎ ‎【在这个过程中,给足学生充分读书、思考的时间,同时安排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使他们自主参与学习的内部要求得到满足,同时也积累内化了语言。】‎ ‎4、总结升华,感悟品质。 ‎ ‎⑴出示练习题:‎ 上课笑谈“丢”腿,这就是 的刘老师;为祖国的历史而自豪,为祖国历史的屈辱而哽咽,这就是 的刘老师;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进步,这就是 的刘老师;拄着拐杖放飞、追赶风筝,这就是 的刘老师。‎ ‎⑵、完成练习后,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 ‎【通过拓展的练习题,对前面提出的“怎样的刘老师”进行回顾和总结,但这样的练习设计并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基于学生在对课文有了比较深层次的感受之后,发自内心的多元的感受。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在读中再次感悟刘老师的优秀品质以及对“我”深深的影响。】‎ 三、品味心声,深化主题。‎ ‎(一)思考感悟:你觉得这“理想的风筝”指的是什么呢?‎ ‎1、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2、指名交流回报。‎ ‎(二)教师总结,深化主题。‎ ‎1、教师出示相关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更深地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2、感受刘老师对“我”的影响,再次感悟刘老师的优秀品质。‎ 课件出示他文集中的话,学生齐读:‎ 不管我多么衰弱,‎ 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 我就会走,‎ 哪怕是爬行,‎ 也还在这路上挣扎。‎ ‎——《苏叔阳文集总序》‎ 师:刘老师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影响着他的学生,在学生们的心里埋下了一颗颗理想的种子……即使过了30年,刘老师放飞的那一只只风筝还是时刻陪伴着作者的心。‎ ‎【通过拓展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刘老师教会了学生怎样学会做人,怎样面对生活的艰辛,怎样笑对人生——这就是高飞的风筝。刘老师在他的人生之中放飞了许多这样的风筝,而苏叔阳就是刘老师放飞的其中一只风筝。】‎ ‎(四)、引读第11自然段“已经近三十年……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第11自然段是一个串联课文情感主线的切入口,从导入课题到每个感受刘老师的优秀品质的环节,始终围绕着第11自然段进行,可以让学生随着作者的回忆,时刻沉浸在作者飘飞的思绪之中。】‎ 师:30年,让一个个懵懂少年逐渐走向成熟;30年,会让充满活力的刘老师有什么样的变化呢?漫长的30年,刘老师到底怎么样了呢?(让学生们谈谈自己的想法。)w W w .X k b 1.c O m ‎(五)、引读第12自然段。‎ ‎(课件出示)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五、置留作业。‎ ‎(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阅读《语文同步读本》:《冬阳童年骆驼队》、《最后一课》、《我的老师》。‎ ‎(三)用文章中的方法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物。‎ 板书设计:‎ ‎26 理想的风筝 笑谈腿疾 乐观幽默 刘老师 深情上课 才华横溢 认真倾听 关爱学生 放风筝 热爱生活 自信坚强 教学后记:‎ ‎  ‎ 内 容 ‎27校园交响诗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学会“汲、琅、恬、袅、婷、蕾、吮”7个要求会认的字和“汲、恬、瓣、砌、硕”6个会写的字;掌握“汲取、储积、恬静、花瓣、芭蕾、砌着砖、丰硕、硕果累累、袅袅婷婷、书声琅琅、生机勃勃、绚丽多彩”等词语。‎ 能力目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自主阅读能力,在阅读中启发想象,拓展创造思维。‎ 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姿多彩,激发学生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对为他们付出辛勤劳动的教职员工的热爱和感激之情。新-课 -标- 第-一 -网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如何采用比喻的手法来描述事物的,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生动形象的优美语言和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课件准备。‎ 教学设计:X|k |B| 1 . c|O |m 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学会“汲、琅、恬、袅、婷、蕾、吮”7个要求会认的字和“汲、恬、瓣、砌、硕”6个会写的字;掌握“汲取、储积、恬静、花瓣、芭蕾、砌着砖、丰硕、硕果累累、袅袅婷婷、书声琅琅、生机勃勃、绚丽多彩”等词语。‎ 能力目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自主阅读能力,在阅读中启发想象,拓展创造思维。‎ 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姿多彩,激发学生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对为他们付出辛勤劳动的教职员工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如何采用比喻的手法来描述事物的,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生动形象的优美语言和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一)播放交响乐《命运交响曲》,激发兴趣。‎ ‎(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创作。简介什么是交响曲和交响诗。交响曲一般是由四个乐章组成,而只有一个乐章的就被称为交响诗。交响诗的创作往往是根据某一著名的文学作品进行构思和想象,并通过音乐加以体现,即用音乐的手法来解释或表达诗人、文学家或哲学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板书:“交响诗”)‎ ‎(二)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作者由音乐中的交响诗联想到了文学作品,创作了这首——“校园交响诗”。(板书:“校园”)‎ ‎(三)齐读课题。‎ ‎(四)引导生就课题谈谈感受:联想到了什么?‎ ‎【以音乐引题,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之间的密切关联,在音乐的熏陶之中畅谈自己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感诗情。X k B 1 . c o m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要求:1、读准字音;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二)检查生字词。‎ 出示生字词:“汲取、储积、恬静、花瓣、砌着砖、丰硕、硕果累累、书声琅琅、生机勃勃、绚丽多彩、水上芭蕾”‎ ‎1、指名读、分组读、齐读词语。‎ ‎2、教师相机正音。‎ ‎3、指导写字“储、瓣、砌”。‎ ‎⑴感受“左中右”结构的字,讨论如何写得漂亮。‎ ‎⑵教师范写“瓣”,学生写3个字。‎ ‎4、指导学生把感情带入词语中,读出词语所要表达的情感。(硕果累累、书声琅琅、生机勃勃、绚丽多彩、水上芭蕾)‎ ‎【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语,落实学生学习生字新词的时间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走进词语的内涵之中,进行联想,读出词语的意境美。】‎ 三、再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一)自由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思考:诗中选取哪些富有特色的场景描绘多彩的校园生活?‎ ‎2、引导学生边读边画出自己欣赏的优美词句。‎ ‎(二)学生交流、讨论、汇报学习情况。‎ ‎1、诗中选取哪些富有特色的场景描绘多彩的校园生活?‎ ‎(选取了5个场景“蜂巢、鸟岛、花瓣、喷泉、树根”来进行描绘。)‎ ‎2、交流:摘取了哪些优美词句?‎ ‎(A、“时而循着历史的长河飞向遥远的古代……时而书写沙沙。”B、“像金色的小蜜蜂……储积着蜜。”C、“花丛树下……鸟儿倾心地鸣啭。”D、“你看,那一封封学生来信……深情祝愿似欲随它飞去。”E、晶莹的水喷洒变幻……水上芭蕾。……)‎ ‎⑴通过有滋有味地赏读优美词句,让学生感受语言上遣词造句的优美。‎ ‎⑵谈感受:读了这些优美的句子,有什么感受?‎ ‎(学生畅所欲言,引导学生感受“诗化”的语言。)‎ ‎⑶初步了解散文诗的语言特点。‎ ‎⑷指导学生读出“诗”的美。‎ ‎(三)分组读全文,回归整体。‎ 四、置留作业,小结。‎ ‎(一)选取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尝试进行背诵。‎ ‎(二)抄写词语“汲取、恬静、硕果累累”。‎ ‎(三)抄写课文中形象优美的语句,多读读。‎ 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学会“汲、琅、恬、袅、婷、蕾、吮”7个要求会认的字和“汲、恬、瓣、砌、硕”6个会写的字;掌握“汲取、储积、恬静、花瓣、芭蕾、砌着砖、丰硕、硕果累累、袅袅婷婷、书声琅琅、生机勃勃、绚丽多彩”等词语。‎ 能力目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自主阅读能力,在阅读中启发想象,拓展创造思维。‎ 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姿多彩,激发学生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对为他们付出辛勤劳动的教职员工的热爱和感激之情。http://w ww .xkb1.com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如何采用比喻的手法来描述事物的,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生动形象的优美语言和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一、复习词语,导入课文:‎ ‎(一)课件出示词语,“汲取、储积、恬静、花瓣、砌着砖、丰硕、硕果累累、书声琅琅、生机勃勃、绚丽多彩、水上芭蕾”(指名读、齐读)‎ ‎(二)尝试选择词语说话,“硕果累累、书声琅琅、生机勃勃、绚丽多彩”‎ ‎(三)听写词语:“汲取、恬静、储积、花瓣、丰硕”‎ 二、学习课文,体悟情感。‎ ‎(一)自主阅读,思考领悟。‎ 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一个片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思考: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领悟到什么?‎ ‎(二)研讨交流,畅谈体会。‎ ‎1、组内交流:自己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领悟到什么?‎ ‎2、全班交流读书感悟,集体品读。‎ ‎3、根据学生自主提出的主题,选择两个主题进行指导学习。‎ ‎(了解感受学习方法,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打基础。学习方法:读主题文章——交流感悟文中的比喻、想象与象征,体会课文中传达出来的美好情感——引导学生进行联想与想象——带着自己的感受多种形式读主题片段。)‎ ‎4、小组合作,指导学生用已有的学习阅读的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其他四个主题的片段,交流汇报。‎ ‎5、小结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灵活运用方法进行阅读。‎ ‎(三)回顾全诗,整体感受散文诗。新课 标 第 一 网 ‎1、分组读五个片段,整体感受散文诗的文字美。‎ ‎2、教师相机介绍散文诗,学生加深对散文诗的认识。‎ ‎(散文诗是精短的、有着内部韵律的、文字精美的、哲思的文字。它的内容具有跳跃性,以凝炼的语言营造诗情画意;并且多用象征、暗示等手法扩大内容和容量,这就留下较多可供读者自由大胆地进行想象的空间。)‎ ‎3、配乐朗诵散文诗。‎ 师:同学们很快就要离开学习生活了六年的学校了,回顾这六年的小学生活,它一定会给你们留下些不寻常的记忆,请带着你们各自的感受,再次读这首散文诗。‎ 三、读写结合。‎ ‎(一)再读课文,做批注加深感悟。‎ ‎1、运用前面的阅读方法再读课文,做做摘录笔记及批注,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2、欣赏课件《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启发想象谈话:熟悉的校园生活场景让你联想到什么?指导学生可仿写一个片段。‎ 四、置留作业。‎ ‎(一)摘抄、积累让你感动的优美词句,做做读书笔记。‎ ‎(二)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全文。‎ ‎(三)仿照课例,选取一处场景,围绕一个主题,以组诗的形式,尝试创作一首《______的交响诗》。‎ 板书设计:‎ ‎27 校园交响诗 蜂巢——蜜蜂——储积花蜜(积累知识) ‎ 鸟岛——鸟儿——共享欢乐(生机勃勃的生活) 美好回忆 花瓣——来信——真切思念(师生情深) 感恩之心 喷泉——花匠——忘我劳动(永存我们心中) 参天大树 树根——老师——输送营养(根的事业)‎ 教学后记:‎ ‎  ‎ 内 容 ‎28*我们上路了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独立认识生字,读读记记“抖着威风、歪歪扭扭、雷鸣电闪”等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诵本诗。‎ 能力目标:理解题目“我们上路了”的含义。能说出这首诗对自己成长的启示。‎ 情感目标:指导学生独立默读课文,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告别童年的心情和在人生成长道路上胸怀理想、勇往直前的思想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诗句的寓义,让学生感悟到“我们”在路上会遇到时各种困难、艰险、挫折、失败,以及我们毫不畏惧的顽强意志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我们上路了”的含义。能说出这首诗对自己成长的启示。‎ 教学方法 新课 标 第 一 网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同题材的现代诗一首。‎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题。‎ 师: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的起源比文字还早,差不多和语言同龄。古往今来,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足以让每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我们的炎黄子孙继承了优良传统,也写出一首首优美的现代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由王慧骐作的现代诗——《我们上路了》。‎ 二、初读诗歌,了解内容。‎ ‎(一)教师感情范读诗歌,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二)学生自由读诗。‎ 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1、读准字音,读流利、读通顺,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 ‎2、思考:诗歌中的“我们”指的是谁?‎ ‎(三)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回答问题:诗歌中的“我们”指的是谁?(指——在座的每一位学生,所有与大家一样要告别童年,已经长大的孩子们。)‎ ‎2、带感情读课题。(带不同感情读课题)‎ ‎3、检查生字词情况。(出示卡片:认读“抖着威风”“歪歪斜斜”“雷鸣电闪”)‎ ‎4、指名分小节读诗歌。w W w .X k b 1.c O m ‎5、齐读诗歌。‎ 三、再读诗歌,深入探究。‎ ‎(一)小组合作学习诗歌,了解诗歌每小节都写了些什么。‎ ‎1、小组成员自读诗歌。‎ ‎2、读后小组内交流讨论并作上批注: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二)班级交流汇报学习情况。‎ ‎(顺学而导,根据学生的回报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诗歌不同的小节。)‎ ‎1、诗歌第一小节。‎ ‎⑴学生交流:我读懂了——“孩子们长大成人了,告别大人上路了。”“一路上有许多美景。绿树、轻风、红旗”……‎ ‎⑵让学生自由读第一小节,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点拨指导。‎ ‎⑶多种形式读诗歌,指导学生读出第一小节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 ‎(通过指名读、男女分读等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优美流畅的语句,充满诗意地读,读出意境美。)‎ ‎⑷总结本节诗歌写的内容,“虽然我们还很稚嫩,但还是上路了。”(板书:“上路品美”。)‎ ‎2、诗歌第二小节。‎ ‎⑴学生交流:我读懂了——“我知道了他们上路时有风险。从这些诗句中感悟到的:我们的膝盖也许会被石块磕肿,也许会有骤起的风暴把我们抛入崖底……”“但他们有心理准备。”‎ 师:你们迈着稚嫩的脚步上路了,心中充满了向往,可是大路总是那么平坦的吗?X k B 1 . c o m ‎⑵学生默读第二小节,思考:感触最深的是什么?画出相关的句子。‎ ‎⑶交流学生思考的问题。‎ ‎①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的实际情况,谈谈对“骤起的风暴”和“虚幻的风景”‎ 的理解和感悟。(例如:家庭的变故,考试的失利、与同学朋友之间的矛盾、来自各方面的诱惑……)(板书:“路中艰险”)‎ ‎②再次感受诗歌所运用的表达方式——象征手法。‎ ‎③引读“我们的脚步也许是歪歪扭扭,我们的膝盖也许被石块磕肿,假如因为这些……一只人观赏的狗熊。”‎ ‎⑷谈谈:当你碰到挫折打击时的态度。‎ ‎⑸句式练习:“也许……也许……也许……”‎ ‎(师: 你想和他们一起上路吗?你能猜想到这路上还有什么美景,还可能遇到哪些风险吗?试着仿写一些诗句。引导学生运用上面的句式,进行大胆想象与写话。)‎ ‎【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有利于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体会和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⑹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第二小节。 ‎ ‎⑺教师范读诗歌第二小节。‎ ‎3、诗歌第三小节。‎ ‎⑴齐读第三小节诗歌。 ‎ ‎⑵小组合作自学。‎ ‎【引导学生自学体悟,不理解的地方可运用已经掌握的阅读方法和选用第一、二小节的学习方法在小组中讨论学习。】‎ ‎⑶学生感情朗读诗歌,并相机询问学生的读后体会。(板书:“挑战风雨”)http://w ww .xkb1.com ‎(可补充教参中《标点符号的“自传”》的文章,让学生感受“童年时期是一个人人生的一个小站,今后的路还很长很远;从童年步入青少年,走上新的路程,是一个人的成长的标志。”)‎ ‎【由于本课是略读课文,因此更要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通过思考、想象、交流等形式把握诗歌的意思,逐层深入地体会我们上路时的心情。注重通过多次反复地诵读并结合想象、体验、去领悟诗情,并在此基础上读出感情来。】‎ ‎⑷指导书写“售”。‎ ‎(三)通读全诗,回归整体。 ‎ ‎1、配乐朗读诗歌。‎ ‎2、讨论体会: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我们上路”了的理解和体会。‎ ‎(引导学生说出各自内心的真实感受,不要求千篇一律和“假话”“‎ 空话”。)‎ ‎3指导朗读。‎ ‎⑴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 ‎⑵为学生配乐,学生表演读。‎ ‎⑶想象情景,请个别学生来朗诵。‎ 四、拓展交流。‎ 准备一首相同题材现代诗,学生互相交流。‎ ‎【交流拓展资料,让学生在同伴之间互相学习课外知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五、总结结题。‎ 师:同学们,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要告别父母,告别呵护,告别童年独自“上路”。开弓没有回头箭,人生的车站不售返程车票,不管什么样的路,都是一种经历,一种收获,相信大家都能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六、置留作业。‎ 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板书设计:‎ ‎28*我们上路了 上路品美 路中艰险(走自己的路,做勇敢的我)‎ 挑战风雨 w W w .x K b 1.c o M 教学后记:‎ ‎  ‎ 内 容 语文百花园六 节 次 上课时间 撰稿人 持有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熟练、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能够和其他同学交流你所得到的读书方法并从中获益。‎ 能力目标:能积累各种名人语录,让自己的知识的储备更加饱满。用种各种的方式向母校汇报知识成果,并与母校告别。‎ 情感目标:带着感恩的心,拿起自己手中的笔,以“感谢母校”为主题,写出自己心中的话。‎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使用标点。向母校汇报成果,告别母校。‎ 教学难点:用感恩的心写出对母校的情感。‎ 教学方法 修改批注 课 型 教 时 ‎5课时新|课 | 标|第 |一| 网 教学过程 ‎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能够熟练、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能够和其他同学交流你所得到的读书方法并从中获益。‎ 能力目标:能积累各种名人语录,让自己的知识的储备更加饱满。用种各种的方式向母校汇报知识成果,并与母校告别。‎ 情感目标:带着感恩的心,拿起自己手中的笔,以“感谢母校”为主题,写出自己心中的话。‎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使用标点。向母校汇报成果,告别母校。‎ 教学难点:用感恩的心写出对母校的情感。‎ 教学内容:标点符号、拓展与交流、积少成多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六年来,我们就像一只只辛勤的蜜蜂,在语文百花园里储存知识。今天,是我们在最后一个语文百花园里储备知识,实际上也是对我们小学六年来学习成果的检验。‎ 二、板块推进,复习旧知。‎ ‎(一)标点符号。‎ ‎1、读课文中的句子,注意标点使用。‎ ‎⑴当我们用根来赞颂您时,您说:“落花会变成大地的营养,果核也会变成大树的根!”‎ ‎⑵你看,那一封封学生来信——淡蓝的、粉红的、嫩绿的、浅黄的……一封封,寄来了一颗颗赤诚的心。‎ ‎⑶一夜之间,我一口气将《泽姆加诺兄弟》读完了。‎ ‎⑷歌唱明天吧,用满腔的激情,用青春的风采;美化明天吧,用智慧的火焰,用真挚的热爱。‎ ‎【反复多次多种形式地朗读句子,在读中感受课文中标点符号的准确使用。】‎ ‎2、引导学生谈体会与感受:以上的标点符号,你觉得平常在使用过程中最容易出错的是哪些符号。‎ ‎3、让学生记下标点符号使用规则:‎ 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分号、冒号、顿号都要标在句子或词语后面空格里,不能写在一行的开头。除了破折号和省略号边占两格之外,其他各种标点符号都占一格。新课 标 第 一 网 书名号前后两部分都标在空格中央,引号的两部分都标在空格的上方。这两种标点符号的前部分不能写在一行的末尾,后部分不能写在一行的开头。‎ 破折号和省略号要标在空格中间。在转行时,破折号和省略号不能断开。它们既可以写在一行的开头,也可以写在一行的末尾。‎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列举平时容易用错的标点符号,说说自己的使用心得,教师从中帮助学生找出使用的诀窍。】‎ ‎4、补充练习,巩固标点符号的使用。‎ ‎⑴出示句子,指导学生练习标注标点符号。‎ ‎①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少年时便写出了著名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继李白□杜甫之声后唐代的又一位诗人□世称李杜白为唐代三大诗人□‎ ‎②你知道中国的□四大名绣吗□□那就是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广东的粤绣和四川的蜀绣□‎ ‎⑵修改有标点标注问题的句子。‎ ‎【提供练习,让学生在多次训练实践中掌握方法。】‎ ‎5、阅读短文《“标点”‎ 的信》,分别说说说两封信中的问号和感叹号各是什么意思。‎ ‎6、小故事《一个逗号》,让学生感受标点的趣味。‎ 一个逗号 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有一次举行宴会,来客等了好久,他才跑来,并说:“对不起,我在校阅我的诗稿,我做了一件极其重大原工作——删去了一个逗号,但经过反复思考,我又把它加进去了。”‎ ‎【通过两个有趣的小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名人严谨的治学态度及标点符号表达的深刻内涵,引导学生要正视标点符号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并灵活使用。】‎ ‎(二)拓展与交流。‎ ‎1、分角色朗读宁宁和丫丫的对话。‎ ‎2、小组讨论。‎ ‎⑴宁宁和丫丫二人各用了什么方法去阅读课文、读懂了什么。‎ ‎⑵说说自己学习本单元某篇是所采用的读书方法。‎ ‎3、全班交流汇报。‎ ‎⑴点评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合理。‎ ‎⑵归纳出读书方法。‎ ‎(整体把握、浏览、精读品析、摘录、对比、联想、想象等方法。)‎ ‎【意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自己掌握的学习方法并大胆与同伴进行交流,将一些要的学习方法进行共享,为今后自主的学习积蓄力量。】‎ ‎(三)积少成多。 ‎ ‎1、熟读以下名人语录。X Kb1. Co m ‎ 一生最好是少年,一年最好是春天,一朝最好是清晨。‎ ‎——李大钊 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趁短短的青春,去学习无穷的智慧。‎ ‎——【苏联】高尔基 寻常的山花凋谢了,还会再开,而我们的青春却一去不复返。‎ ‎——【英国】王尔德 青春是美妙的,挥霍青春就是犯罪。‎ ‎——【法国】萧伯纳 ‎2、比赛背诵以上自己喜欢的名人录。‎ ‎3、引导质疑,不理解的句子提出来,全班交流讨论。‎ ‎4、小组交流。‎ 学生把自己积累的名人名言在小组中进行诵读交流。‎ ‎5、补充其它的名人语录,熟读成诵。‎ 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 ——【清】魏 源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宋】朱 熹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晋】陶渊明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唐】李 白 ‎【主要以朗读背诵的形式,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达到厚积薄发之功力。】‎ 三、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温习了旧知识,学习了新知识。希望所有同学珍惜时间,把握好每一天,多积累知识,让青春没有虚度。‎ 第二、三课时 知识目标:能够熟练、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能够和其他同学交流你所得到的读书方法并从中获益。‎ 能力目标:能积累各种名人语录,让自己的知识的储备更加饱满。用种各种的方式向母校汇报知识成果,并与母校告别。‎ 情感目标:带着感恩的心,拿起自己手中的笔,以“感谢母校”为主题,写出自己心中的话。‎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使用标点。向母校汇报成果,告别母校。‎ 教学难点:用感恩的心写出对母校的情感。‎ 教学内容:语文大课堂 一、活动主题:我们的成长 二、活动地点:六年级(3)班新-课 -标- 第-一 -网 三、活动形式:队会形式 四、活动准备:‎ ‎1、为出席活动的老师、家长、学校领导发出请柬。 ‎ 请 柬 尊敬的社区领导黄XX同志:‎ 兹定于2014年6月25日在学校6年级(1)班举行 ‎“我们的成长”毕业班告别联欢会。特邀请您出席。‎ ‎ 六(1)班全体队员 ‎ ‎‎2014年6月15日 例:‎ ‎2、也可以根据情况做出海报,贴于社区显眼处。‎ ‎3、布置班级。写上主题“我们的成长”,写出欢迎的标语:“欢迎领导莅临我班指导”。‎ ‎4、拟定会议程序。(社区领导发言、学生活动、辅导员讲话、家长代表讲话)‎ ‎5、选出主持人,准备主持台词,全班同学准备主题活动的内容。‎ ‎6、排练各项节目:歌舞、诗朗诵、小品等。‎ 五、活动进程:‎ ‎(一)仪式。‎ ‎1、中队长整队、报告人数、报告辅导员。‎ ‎2、出队旗、奏乐、敬礼。‎ ‎3、唱队歌。新|课 | 标|第 |一| 网 ‎4、中队长宣布队会活动开始。‎ 主持人:美丽的校园就像一棵葱郁的大树,我们像快乐的小鸟栖息其中——我们共同学习,共同游戏。可是,雏鹰总要离开大树的怀抱,向着更远的目标展翅飞翔。现在,我们即将小学毕业,离开母校,让我们在最后的时刻欢聚一堂。‎ ‎(二)“我们的成长”汇报活动正式开始。‎ ‎1、请社区领导讲话。‎ ‎2、学生展示才艺。‎ ‎(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各种形式的活动。)‎ ‎(三)辅导员讲话。‎ ‎(四)家长代表发言。‎ ‎(五)在队旗下呼号。‎ ‎(六)退旗、奏乐、敬礼。‎ ‎(七)欢送各位领导、家长。‎ 六、活动总结 根据这次活动写一份总结。‎ 要求:‎ ‎1、任选一个主题,写活动的精彩之处、写出自己的收获、对初中生活的畅想。‎ ‎2、写通顺、具体,不写错别字。文体不限,可以是诗歌,可是记叙文,可以是建议书等。‎ 第四、五课时 知识目标:能够熟练、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能够和其他同学交流你所得到的读书方法并从中获益。‎ 能力目标:能积累各种名人语录,让自己的知识的储备更加饱满。用种各种的方式向母校汇报知识成果,并与母校告别。‎ 情感目标:带着感恩的心,拿起自己手中的笔,以“感谢母校”为主题,写出自己心中的话。‎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使用标点。向母校汇报成果,告别母校。‎ 教学难点:用感恩的心写出对母校的情感。‎ 教学内容:习作 一、创设情境,以情激情。‎ 欣赏歌曲《童年》。‎ 师:亲爱的同学们,不久,你们就将告别小学生活、告别母校校园了!你的胸中一定涌起了深深的眷恋之情。还记得吗?六年前踏着幼稚的脚步走进校园的情景。让我们一起回忆,六年来那许许多多的童年故事,童年欢乐,童年梦幻……‎ ‎【创设温馨语境,体味童年的滋味,提起畅谈话题,激发学生说的欲望。】‎ ‎(一)初谈美好回忆。‎ 引导学生回忆在校园中度过的美好时光,回忆校园中的童年趣事。‎ ‎【体验童年校园的趣事,感受“乐趣”。】‎ ‎(二)创境体情。‎ 提供相关情景诗歌,激发学生离别之情。‎ 学生配乐朗诵离别诗《别了,母校》‎ 别了,母校 每一次别离都充满了伤感 每一次挥手都充满了眷恋 ‎ 见证了五次离别的我们 今天,也要说一声再见 转瞬已过六载 往日的欢笑还在耳边依稀响起 昔日的泪水还在脸颊轻轻流淌 而今的我们,都已长大 展开稚嫩的翅膀 离开温暖的巢 飞向更广阔遥远的天际 两千多个日夜 已从指尖滑过 有笑颜,有泪滴 有汗水,有叹息 煲了六年的浓浓的汤就要揭盖 有毕业的欣喜 有别离的失意 ‎【创设离别的情境,体验分别的思绪,感受“离别”。】‎ ‎(三)诉说离别 ‎1、听着这音乐,读着这诗,你想起了什么了吗?(引导学生开阔思路)‎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想起昔日伙伴,想起老师的谆谆教导,想起可爱的校园花草……)‎ 师:的确,母校是我们生活的乐园,成长的摇篮。 ‎ ‎【诉说即将离别的切身体验,为后面情感作文作下铺垫。】‎ ‎(四)重拾回忆。‎ ‎1、点击课件:“我们踏过的足迹”‎ ‎2、课件演示图片:班级六年来的校园生活照,师生一起游戏、上课、一起慰问敬老院的老人、开展班队会的场面……‎ ‎3、交流:你最难忘的是哪一个场面?老师适时点击课件中,“难忘的活动”、“难忘的老师”“难忘的课”“亲爱的的伙伴”。‎ ‎4、引导学生重拾回忆,畅所欲言。(教师相机板书:感谢母校 感谢老师 感谢同学 感谢生活……)‎ ‎【提供六年来共同生活学习的场景,帮助学生重拾回忆,在片段场景的回忆之中,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感受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二、学生练笔,以笔泻情。‎ 师:六年来,我们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我们进步的背后是自己的不断努力,老师辛勤的汗水、是伙伴们携手共进,我们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可喜成绩,望着这一张张的荣誉证书,望着生活了六年的母校,此时此刻,你们是不是有很多想要感谢的人,想到许多的话对他们倾诉呢?‎ 师:诉说你的收获、你的感恩,以及你对母校的怀念,请同学们把它写下来。‎ 学生根据要求动笔习作。配上背景音乐《感恩的心》。‎ 写作要求:在文体(诗歌、散文、记叙文等)、样式和题目、字数上自由发挥。‎ ‎【在写作要求上不做过多限制,引导学生“我手写我心”,体验美好情感,记录美好情感,赞扬美好情感。】‎ 三、动情讲评,体悟感情。‎ ‎1、指名选择采用不同文体的习作,让学生读自己最为感动的片段。‎ ‎2、学生共品析。(你喜欢他的作品吗?赞赏的地方是?提的建议是?)‎ ‎【师生共读学生初作,启发学生参与评点,分享他人习作中的成功之处,感受真情作文的魅力,学习他人之长,修改自己的作品。】‎ 四、总结延伸,展望未来。‎ 师:母校是我们成长的摇篮,给了我们的丰富的养料,在这里,良师和益友就像是知时节的春雨,化寒冰的阳光。不论现在还是未来,让我们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好好珍惜在母校度过的每天、每分、每秒,好好珍惜我们与的每位同学和老师的美好感情,向着自己的毕业目标迈进吧。(板书:走向未来)‎ 板书设计:‎ 感谢母校 感谢老师 →(走向未来)‎ 感谢同学 感谢生活 ‎……‎ 教学后记:‎ ‎  ‎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