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二轮语段的作用精品教案(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中考语文二轮语段的作用精品教案(新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6中考说明文阅读 ‎(语段作用) ‎ 一、复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 ‎ ‎(1)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获取主要信息。‎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 ‎2、中招考点:‎ 综合历届河南中考“说明文阅读”试题来看,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1)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2)信息筛选与整合(3)概括说明对象及特征(4)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5)把握说明顺序(6)辨析说明方法及作用(7)赏析说明文语言(8)语段的作用(9)拓展探究。‎ ‎ 3、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对说明文基础知识已有所了解,但对说明文阅读的题型及答题方法的运用还掌握的不太好。‎ 二、复习目标:‎ ‎1、通过观察说明文考查的题目,学会识别说明文文段作用的题型及变式题型。‎ ‎2、通过练习,总结出说明文文段作用的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三、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一,设计一个活动:通过观察说明文考查的题目,学会识别说明文文段作用的题型及变式题型。‎ ‎2、针对目标二,设计一个活动:通过练习,能总结出说明文文段作用的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紧张的总复习今天进入第三站——说明文阅读。说明文是中考语文卷中的必考文体,今天,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系统地复习一下说明文的其中一个考点。‎ ‎(二)正课 ‎ 复习目标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要点归纳 6‎ 目标一:通过观察说明文考查的题目,学会识别说明文文段作用的题型及变式题型。‎ 复习指导一:‎ 内容:(《五、三》)121、122、123、124、128页《“不假思索”的肌肉记忆》、《高山上的守望者——岳桦》、《科学家揭开变色龙变色之谜》《压力之下的夜食症》《中国第五大发明——汉字》‎ 金考卷分类训练21-3《香溪河里桃花鱼》‎ 方法:阅读、观察 时间:5分钟 ‎ 要求:观察题目,明确考点 ‎(一)《“不假思索”的肌肉记忆》 14.下面这段文字介绍了一种利用肌肉记忆原理发明的新技术。如果你想用它为上文锦上添花,你会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部分还是结尾部分?为什么?(2分)‎ 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名叫“移动音乐触觉”的技术,你只需要戴上一款特殊的无指手套,把手放在琴键上,这副手套通过蓝牙与-台笔记本或是手机连接,科学家设计的计算机程序会将音符转换成震动,并刺激手指移动到正确的位置上敲击琴键。而在这期间,你完全可以背英语单词或者看部新上映的电影。实验证明,这期间背诵单词的效率与正常情况下没有任何区别。‎ ‎(二)《高山上的守望者——岳桦》1.第①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 ‎(三)《科学家揭开变色龙变色之谜》1、文章第一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四)《中国第五大发明——汉字》2、选文第二段引用安子介先生的话意在说明什么?‎ 复习检测一:‎ ‎1、(说明文文段的作用)常见的问法有哪些?‎ ‎(1)直接问:第x段有什么作用?‎ ‎(2)变式提问:文中x段列举什么事例/什么传说/引用什么名言,有何用意/意在说明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 ‎ 某一材料放在哪一段好,并说明理由。‎ ‎ 某一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复习指导二:‎ 内容:(《五、三》)121、122、123、128 ‎ 观察题目,明确考点 审好题是确定答案的第一步,要明确题干问题所考察的是哪类知识点 6‎ 目标二:通过练习说明文重要文段作用的相关题型,总结出说明文文段作用的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 ‎ 页《“不假思索”的肌肉记忆》、《高山上的 守望者——岳桦》、《科学家揭开变色龙变色之谜》《中国第五大发明——汉字》‎ 金考卷分类训练21-3《香溪河里桃花鱼》‎ 方法:快速浏览,聚焦这几段文字,思考作答 时间:20分钟 要求:顺利作答 复习检测二:《不假思索的肌肉记忆》‎ ‎①我们都知道记忆的功能是由大脑完成的,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当人们需要记忆一些必须由身体参与的技能和运动时,除了通过大脑进行记忆之外,肌肉自身也会自觉启动记忆功能。‎ ‎⑩一般来说,记忆花费的时间长,遗忘所需要的时间也就越长,而肌肉记忆是在长期的重复练习中形成的,因此遗忘得慢也是理所当然喽。‎ ‎3.下面这段文字介绍了一种利用肌肉记忆原理发明的新技术。如果你想用它为上文锦上添花,你会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部分还是结尾部分?为什么?(2分)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名叫“移动音乐触觉”的技术,你只需要戴上一款特殊的无指手套,把手放在琴键上,这副手套通过蓝牙与-台笔记本或是手机连接,科学家设计的计算机程序会将音符转换成震动,并刺激手指移动到正确的位置上敲击琴键。而在这期间,你完全可以背英语单词或者看部新上映的电影。实验证明,这期间背诵单词的效率与正常情况下没有任何区别。‎ 答案.示例一:放在文章开头部分。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引出说明对象,(1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示例二:放在文章结尾部分。说明科学家的不断探索会赋予肌肉记忆越来越多的不可思议的功能,(1分)让人感受到科学的无穷魅力。(1分)(共2分)‎ ‎《高山上的守望者——岳桦》‎ ‎①巍峨的长白山上,大森林垂直绵延2000多米。1100米以下是针阔混交林,金秋时节,绚烂缤纷;l100米一1800米之间是针叶林,树木挺拔参天,气势磅礴;过了1800米,森林放慢了脚步,这里恶劣的自然条件,使大部分树木没有胆量穿越,即便是傲风斗雪的青松也望而却步。然而岳桦却以勇敢和坚毅不屈的精神,顽强地在这里扎下了根,成为在蓝天白雪之间悄悄集结、静静展开的高山上的守望者。‎ ‎ ‎ 6‎ ‎ 1.第①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参考答案】‎ ‎1、①照应题目,引出说明对象——岳桦。②生动形象,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简要介绍岳桦的生长环境,强调其生命力的顽强。④引起下文。(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高山上的守望者——岳桦 ‎)‎ ‎《科学家揭开变色龙变色之谜》‎ ‎ ①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对变色龙通过变色吸引同伴,吓退情敌、迷惑捕猎者的原理着迷。‎ ‎ (选自‎2015年3月12日《参考消息》)‎ 1. 文章第①段是否可以删去?请说明理由。(3分)‎ 2. 答案:不可删去。(1分)可引发人们的阅读兴趣, (1分)引出下文说明对象。(1分)‎ ‎《压力之下的夜食症》‎ ‎③为什么会得夜食症呢?精神压力是夜食症的诱因。‎ ‎2、第③段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2分)‎ 答案:2. 这句话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设问句引出下文对夜食症诱因的解说,同时还可引起读者思考,激发阅读兴趣。‎ ‎《中国第五大发明——汉字》‎ ‎②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著名学者安子介先生说,“中国由黑龙江到云南,汉字全通。”“中华文化连绵五千年,是用汉字记载的。”“西方字母的形式,根据历史说也是由象形而来,后来变成拼音,各国文字不同,相互联结的纽带断了,结果欧洲分成大小十数个国家。如果中国早年也走这条路,早已出现江苏国、广东国了。我国方言这样多,汉字的语音无法在‘语音学’上统一,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及今都是一脉相承的。汉字对汉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凝聚作用。”可见,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这对汉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 ‎2.选文第②段引用安子介先生的话意在说明什么?(3分)‎ 答案:(3分)说明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对汉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意思对即可得满分)(中国第五大发明——‎ 通过练习说明文重要文段作用的相关题型,总结出说明文文段作用的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解答文段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需从内容、结构以及表达效果上考虑。‎ 小贴士:答题要灵活,不生搬硬套。‎ 6‎ 汉字)‎ ‎《香溪河里桃花鱼》‎ ‎②关于桃花鱼的由来有个美丽的传说。相传王昭君和亲匈奴前的那年春天,回到归州看望亲人,故土难离,泪流满面,浸透了泪水的香罗帕放入溪中,溪水顿时芳香四溢;串串泪珠落入溪里,竟变成了一群群形如桃花的小鱼。自此,桃花盛开之季,桃花鱼便在香溪河中游来游去,好像和乡亲们一起呼唤昭君的归来。‎ ‎2. 文章第②段写美丽的传说有何用意?(2分)答案:运用传说交代桃花鱼的由来,使桃花鱼富有传奇色彩,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表达了人们对王昭君的思念和敬仰。(1分)(2分)‎ 要点归纳:‎ 解答文段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需从内容、结构以及表达效果上考虑:‎ ‎(1)从内容上考虑:需结合文章做具体的分析,看语段在整体内容上起什么作用,具体说明了什么,强调什么意思等。‎ ‎(2)从结构上考虑:开头语段的作用:a引出或交代本文的说明对象(或说明对象的XX特点);b增加说明文的文学色彩(或故事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c结构上总领全文,引出下文。文中段落、句子的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其中说明文中间句的作用:A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B引出下文的说明内容; C设置悬念。结尾段落的作用:一般有总说的作用,或与开头的说明相呼应,使结构更严谨。‎ ‎(3)从效果上考虑。若有说明方法,则从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上作答。另外,分析句子作用时,需观察句子是否使用了修辞手法,再回答作用。‎ ‎ ‎ 五、当堂训练 ‎(一)皮影戏 吴小毛(2015河南中考试题研究211页)‎ ‎1.文章开头写电视连续剧《小兵张嘎》中的人物有什么作用?(4分) ‎ 答案1. (4分)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二)马航客机为何会失联 (2015年最新中考168-169页)‎ ‎1.选文第⑴段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引出(或交代)本文的说明对象;(1分)引出下文的说明内容。( 1分)‎ 6‎ ‎(三)空难“见证人”——黑匣子 (2015年最新中考169页)‎ ‎3.文章第⑤段讲述戴维·沃伦博士的故事,有何作用?(4分)‎ 答案:交代了发现黑匣子的经过;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4分,每点2分)‎ 六、课堂小结 6‎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