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1(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1(新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十三课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文常。‎ ‎2.理清“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与创造性思想、创造力之间的关系。(重点) ‎ ‎3.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明确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 ‎4.理解本文的论证方式及其方法:学习本文层层展开论述的写作特点,理解论点和论据的关系。(难点) ‎ 学习时数:二课时 学习构思:‎ 学习过程与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 积累字词文常;整体感知文意;理解本文的论证方式及其方法:学习本文层层展开论述的写作特点,理解论点和论据的关系。(难点) ‎ 导入:‎ 回忆一下小学学的苏轼《题西林壁》。让我们一齐来背一下呀。《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什么?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观察角度下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由此可见,事物的正确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八课《事物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板书)‎ 积累字词,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汲取(jí):吸取。 ‎ 推敲: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地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做推、敲的样子,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好(见于〈苕溪渔隐丛话〉卷十九引《刘公嘉话》。后入就用推敲来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 孜孜不倦(zī):勤勉的样子。 ‎ 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 锲而不舍(qì):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 ‎ 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 三、速读课文,找出观点:‎ ‎1.请同学们对照注释默读课文。同时用笔在书上划出作者总结性的语句。(学生默读) ‎ 7‎ ‎2.作者在本文开头设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请大家思考一下,这是为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观点? ‎ 明确:“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以及思维视角的转换,都会使得事物的答案是多种多样的。‎ 四、整体感知课文,弄清文意层次。‎ ‎ 第一部分(1-3):以一个问题引出话题,说明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的重要性。‎ ‎ 第二部分(4-8):由话题引出创造性的问题,论述产生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 ‎ 第三部分(9-12):论述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 ‎ 第四部分(13):论述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五、(难点)按议论文的三段式结构给课文编写阅读提纲。(随堂练习) ‎ ‎ ⑴讨论并归纳: ‎ ‎ ①提出问题:(1~3段)从四个图形,提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论题,说明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的重要性。‎ ‎ ②分析问题:(4~12段)‎ ‎ 第一层(4~5段):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吸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 ‎ 第二层(6~8段):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并举例证明。 ‎ ‎ 第三层(9~12段):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 ‎ ③解决问题:总结,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的关键所在。‎ ‎⑵讨论:论点 “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是最重要的。”是怎样被层层证明的?‎ 六、小结:‎ 本文论述了只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法,具备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条件,坚信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围绕中心,逐层展开。作者要论述的问题是“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很重要,也就是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要达到此目的,先要解决认识问题,其次再论述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条件,并分析了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最后水到渠成地归纳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七、板书设计:‎ 事物的答案不止一个 ‎①提出问题:由图提出论题,说明创造性思维方式的重要性。‎ ‎②分析问题:(4~12段)‎ ‎ 第一层:具备创造性因素:孜孜不倦地吸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 ‎ 第二层:具备创造性因素: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 ‎ 第三层: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 ‎③解决问题: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的关键所在。‎ 八、作业:练习册 九、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7‎ 教学要点:‎ 理清“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与创造性思想、创造力之间的关系。(重点)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明确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 一、导入:‎ 复习议论文的三要素。‎ 二、深入探究、讨论:‎ ‎1.作者开头引述这个材料有何好处?‎ 要点:这样开头生动形象,吸引读者,发人深省。同时,从材料中提出一个问题,也是议论文常用的开头写法。‎ ‎2.作者从这个材料中提炼出了一个什么观点?‎ 要点:“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它意在表明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的重要性。同时也批驳了“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狭隘观点。‎ ‎3.作者用“然而”一词承上启下,说明“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一个答案需要有创造性的思维,那么,作者认为创造性思维需要哪些要素?‎ 要点:①必须精通各种知识,这是形成创新意识的素材。②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讲道理)‎ ‎4.作者在论述上面这个问题时,举了两个例子,这属于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请再举一些例子。‎ 要点:摆事实。增强文章说服力,使人信服。田忌赛马;飞机和船的结合产生了航空母舰,等等。‎ ‎5.作者用“不过”一转,通过两个设问将问题引向深入,他是怎样分析人“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这一问题的?‎ 要点:首先引用某心理学专家小组的研究结论。(讲道理)[前者自我压制,从而扼杀了自己的创造力;后者关注极普通,甚至一闪而过的想法,从而获得灵感。]其次,作者摆出典型的创造型明星的事例来加以论证。(摆事实)‎ ‎6.作者由此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举例证明。‎ 见课文第12段。伽利略从教堂挂灯链条的嘀嗒声中得到的启示;瓦特看见水烧开时水壶盖震动而受到启示等。 ‎ ‎7.体会11、12两段中“大多数情况”、“往往”、“主要……之一”的作用。‎ 要点:对内容进行某种程度的限制,说明一般如此,但并不排除特殊情况,避免表意绝对化,用语准确。‎ ‎8.通过以上分析,作者顺理成章地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 要点:怎样才能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人。(态度意识及三个关键,总结全文,中心论点)‎ ‎9.课文在证明论点采用的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明确:摆事实,讲道理。‎ 五、总结:‎ ‎ 结构严谨,过渡自然。首先提出要树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7‎ 的思维方式(提出问题),接着分析创造性思维应具备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分析问题),最后归纳全篇,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全文顺流而下,使文章在逻辑上显得严谨自然;衔接词的恰当运用,使文章在形式上严谨自然。‎ ‎ 俗易懂,深入浅出。本文论述的虽是创造学上的转换思维角度、不同概念的组合等问题,但全文并没有出现这些名词术语。文章从一具体材料引出观点,然后摆事实,讲道理,写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给不同层次的读者以深刻的启示。‎ ‎ 六、课外延伸:‎ ‎ 示“思维体操”中的题目:1、以“生活”为本体,仿照“生活是一杯酒,饱含着人生的酸甜苦辣……”的句式造几个比喻句。‎ ‎ 生活是一份试卷,写满了人生的功过是非。‎ ‎ 生活是一把伞,承受着人生的风风雨雨。‎ ‎ 生活是一支笔,描摹着人生的悲欢离合。‎ ‎ 生活是一团线,编织着人生的纵横交错。 ‎ ‎ 生活是一条路,布满了人生的荆棘坎坷。‎ ‎ 生活是一朵浪花,撞击着人类梦想的礁石。‎ ‎ 生活是一场戏,上演着人生的喜怒哀惧。‎ ‎ 生活是一张照片,记录着真实的市井百态。‎ ‎ 生活是一个调色板,调试出人生的多姿多彩。‎ ‎ 生活是一首歌,唱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 生活是一支梭,穿透了人生的层层壁垒。‎ ‎ 生活是一棵树,结满了人生的累累硕果。‎ ‎ 生活是一场梦,模拟着人生的虚虚实实。‎ ‎ 生活是一幅画,临摹出人生的曲折漫长。‎ ‎ 生活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人间的善恶美丑。‎ ‎ 根据对“生活”理解,改写《苦乐年华》的歌词。(对课上的仿句练习的延伸与深化) ‎ 生活是一团麻,那也是麻绳拧成的花;生活是一根线,也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呀;生活是一条路,怎能没有坑坑洼洼;生活是一杯酒,饱含着人生的酸甜苦辣;生活是七彩缎,那也是一幅难描的画;生活是一片霞,却又常把那寒风苦雨洒呀;生活是一条藤,总结着几颗苦涩的瓜;生活是一首歌,吟唱着人生悲苦交加的苦乐年华。 ‎ 播放《苦乐年华》的歌曲 ‎2、其实,生活就是一本书、一幅画,我们每个人既是读者又是主角,它需要我们慢慢地去填补,去创造,去品味。好,24点,怎么算?‎ ‎1: 5×6-(3+3)=24‎ ‎2:(5+3)×(6-3)=24‎ ‎3: 3×5+6+3=24‎ ‎4:(5-3÷3)×6=24‎ 7‎ ‎5:(5-3+6)×3=24‎ ‎3、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最后一课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许多国家,拜访了许多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都满腹经纶。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 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答:“旷野里长着野草。”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苹,现在我想知道该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心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 ‎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用铲子铲掉就够了。”哲学家摇摇头。 ‎ 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办法。”哲学家微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 第三位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 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要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 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你们回去以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除一片杂草,一年后,我们再来相聚。” ‎ ‎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 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 ;同样,要想让灵魂净洁,惟一的方法就是去用 占领它。‎ ‎ 1.根据文意,在最后一段的两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每处4个字以内)‎ ‎ 2.对哲学家“如何除掉这些杂草”的提问,为什么弟子们的回答都不正确?‎ ‎ 3.根据上下文的提示,该怎样正确地回答哲学家“如何正确地除掉杂草”的问题?‎ ‎ 4.文中说原来相聚的地方已变成了一片庄稼地。它是怎样“变成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的?‎ ‎ 5.一年后,哲学家为什么始终没有来赴约?‎ ‎ 6.用自己的语言简洁准确地概括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 答案:‎ ‎ 1.种上庄稼 美德 ‎ 2.无论是从表面上除去杂草,还是连根挖出杂萆,都只是暂时性的,而不能彻底永久地除掉这些杂草。‎ 7‎ ‎ 3.要彻底永久地除掉这些杂草,就要把它改变成良田,种上庄稼。‎ ‎ 4.是哲学家用一年时间把荒地开垦成农田种上的谷子。‎ ‎ 5.因为哲学家把旷野改造成农田,已用行动和事实给学生们作了回答,所以他不必再赴约作口头回答了。‎ ‎ 6.要除掉头脑中错误的、肮脏的思想,只有用正确的、美善的思想去武装。‎ ‎1.请大家看这样两个故事:‎ ‎(1)从前,有个吝啬的财主招不来长工,聪明的倪刚找上门去了。财主提了两个条件。一是“别人不吃的东西你得吃”,二是“别人不做的活你都得做”。倪刚完全同意。中秋节,财主家人将许多肉、果供祖赏月,倪刚去将这些供品吃个精光。春节那天,财主家都忙着拜年,倪刚却去门前挖了坟坑,把财主气得两眼直瞪。想一想,对财主提出的两个条件,财主和倪刚思考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2)三国时,曹操手下有个主簿官杨修,聪明过人。一次,北方有个国家的使节、给曹操送来一盒精制糕点。曹操接过糕点来,随手在盒盖竖着写了三个大字:“一合酥”写完后曹操将糕点放在桌子上就出去了。杨修进来,看见这盒糕点后以及曹操的手迹,灵机一动,就自作主张把这盒糕点分给大家吃了。大家一下子就莫名其妙,只好听从杨修的吩咐。不一会儿,曹操回来了,见桌子上只留下空盒子,便查问是谁的主意。杨修不慌不忙地答道:“________________”。曹操听了这话,连声称赞杨修聪明。请你想一想,杨修是如何回答的? ‎ 明确:学生分析,教师归纳。从刚才的分析中,大家都觉得倪刚、杨修很聪明,其实他们是具有一种什么思维能力?“创新思维”。‎ ‎2.从课文的第四小节可以看出这一点,我们一齐来读一下。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必须具备的要素是什么呢?请同桌之间商量一下,从课文中找出答案。(生答) ‎ 明确:‎ ‎ ‎ 四、拓展延伸(思维训练) ‎ 师:学了这篇课文后,我想请大以《关于“‎0”‎的断想》说话,请同学们尽量打开思路,看谁想得越快、越合理。大家先讨论,互相发言,然后写下来,准备发言。 ‎ ‎(生1答) ‎ 师:他讲得很好!就像这样扩散自己的思维,来一个“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看谁接着说。 ‎ ‎…… ‎ 师:大家很不简单,各抒已见。天上、人间、地上、过去、现在、将来,都在你们的思维之中,思维互相磨砺、碰撞,闪射出创造的火花。 ‎ ‎ ‎ 赵本山出题:“1+1在什么情况下不等于‎2”‎?‎ 7‎ 范伟答:“1+1在任何情况下都等于‎2”‎。‎ 高秀敏纠正:“1+1在答错的情况下不等于2。” ‎ 赵本山问:“你们家养了一只小狗,为什么不生跳蚤?”‎ 范伟答:“因为我们家小狗讲卫生。” ‎ 赵本山:“错。媳妇答。” ‎ 高秀敏答:“因为狗只能生狗。” ‎ 赵本山问:“一位80岁的老奶奶上了公共汽车,车上没一个人给他让座,为什么?”‎ 范伟答:“因为车上的人不讲文明礼貌。” ‎ 高秀敏纠正:“因为车上有的是空座。”‎ 学生交流:1.范伟答错了吗?2.为什么范伟的答案跟赵本山的老是不一样呢?讨论归结 五、结语: ‎ ‎ 同学们,生活中事物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解决问题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我们要坚持不懈留心生活、发现生活、思考生活、认识生活,这样我们就会捕捉到生活中最美好的瞬间。 ‎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九引《刘公嘉话》:“岛(贾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之尹前,岛具对所得词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 ‎ ‎2. 关于“锲而不舍”的出处: ‎ ‎《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7‎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