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历史总复习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7高考历史总复习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28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考纲展示:(1)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 热点提示:(1)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2)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考点1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西学东渐 ‎1.“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 ‎(1)代表 ‎①林则徐: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②魏源:编撰出《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核心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3)作用: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地主阶级洋务派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 ‎(2)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3)主张: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 ‎(4)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 ‎(5)评价: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但未能使中国走向富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 ‎[点拨] 中体西用的实质是在不触动清王朝君主专制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巩固清王朝统治的目的。‎ ‎[思考] “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这种说法对吗?‎ 提示:有一定道理。二者有继承关系,但也有明显区别。洋务派继承并实践了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的思想。但是,魏源从反侵略的立场出发,以“师夷”为手段,以“制夷”为目的;洋务派“师夷”的首要目的是镇压农民起义,其次是徐图自强,即“师夷长技以自强”。‎ ‎3.维新变法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 ‎(1)早期维新思想 ‎①背景: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②代表:王韬、郑观应等。‎ ‎③主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13‎ ‎④局限:尚未形成完整理论,未付诸实践。‎ ‎[点拨] 早期维新派大多是由洋务派“转化”而来的,他们与洋务派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早期维新派也提倡中体西用。‎ ‎(2)康梁维新思想 ‎①代表: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严复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国家属于人民。‎ ‎②实践:创办学堂、著书立说、创办报刊、发动“戊戌变法”运动。‎ ‎③历史作用: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思考] 康有为认为“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你怎样理解康有为的“变政”? ‎ 提示:“政”是指政治制度。要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必须进行政治制度的变革,以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取代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问题1:探究“中体西用”思想 材料一 上海格致书院课士题表 类别 命题者 试题 格致(自然科学)类 龚照瑗 泰西格致之学与近刻翻译诸书,详略得失,何者为最要论 教育类 刘坤一 中国一乡一邑,皆有书院,大率工文章以求科举。而泰西艺学,亦各有书院……中西书院不同,其为育才一也。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第中西之载籍极繁,一人之材力有限,果何道而使兼综条贯,各尽所长欤?试互证而详论之 治术类 周馥 中国近日讲求富强之术,富以何者为先论 ‎——摘编自王尔敏《王韬课士及其新思潮之启发》‎ 材料二 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柢,端其识趣,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人奴,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矣……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 ‎——张之洞《劝学篇》‎ ‎(1)材料一中哪句表述典型地反映了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该表述内容的传统性体现在哪里?‎ ‎(2)依据材料二指出,张之洞对“中学”与“西学”是如何看待的?目的是什么?‎ ‎[信息解读] 材料一中课士的类别有自然科学类,体现了学习西方自然科学方面的 13‎ 近代化特点。‎ 材料二表明张之洞主张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不在根本上变革封建制度。‎ ‎[尝试解答] (1)表述: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体现:坚持纲常政教。‎ ‎(2)看法:中学为立国之本,西学为应对现实变化的权宜手段。目的:实现国家富强。从政治角度看,指维护封建制度;从文化的角度看,指固守传统文化。‎ 问题2:探究维新变法思想 材料一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臣也者,助办民事者也。赋税之取于民,所以为办民事之资也。如此而事犹不办,事不办而易其人,亦天下之通义也。‎ ‎——谭嗣同《仁学》‎ 材料二 康有为汲取了今文经学“变易”的哲学思想,糅合了“三统”“三世”学说,指出了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指出“据乱、升平、太平”三世有序不乱地向前发展,强调中国有据乱世进入升平世的必然性。‎ ‎——徐绍清《论戊戌思潮的发生与近代思想解放》‎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谭嗣同具有怎样的思想认识?‎ ‎(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的历史发展观受到哪些思想的影响?‎ ‎[信息解读] 材料一表明谭嗣同的思想深受卢梭《社会契约论》的影响。‎ 材料二中“康有为汲取了今文经学‘变易’的哲学思想,糅合了‘三统’‘三世’学说”说明康有为借助儒家经典来宣传维新变法,以此来减少变法的阻力。‎ ‎[尝试解答] (1)谭嗣同认为君主原来也是人,君主是由民推举出来的,民也可以把君废掉;被推举出来的君主如果不给老百姓办事反而压迫老百姓,百姓可以重新推举君主,这是理所应当的事。体现了谭嗣同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 ‎(2)儒家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 ‎【归纳总结】 ‎ ‎1.多种史学范式评价洋务派“中体西用”的主张 ‎(1)从文明史范式看,“中体西用”的思想反映了封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对西方文明既欣赏又抗拒的矛盾心理,但它毕竟承认了中学之不足,西学之所长,客观上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 ‎(2)从现代化史范式看,它冲击了“重农抑商”的陈腐观念,对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教育和外交现代化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3)从整体史范式看,它反映了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对相对落后国家和地区旧制度、旧思想的冲击,是西方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具体表现。‎ 13‎ ‎(4)从阶级斗争史(革命史)范式看,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主张是出于地主阶级的本能,最终目的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 ‎2.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及成因 ‎(1)特点 ‎①中西融合: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如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都是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学说。‎ ‎②由理论到实践: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活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实现。‎ ‎③救亡图存:体现中国社会面临崩溃和民族危机严重的现实,蕴含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但也反映出其软弱性、妥协性的特点。‎ ‎(2)成因 ‎①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不敢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在中国影响有限。‎ ‎②主观原因:康梁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知识分子的代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密切联系,其思想认识有局限性,幻想“中西结合”。‎ ‎1.“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该书最有可能是(  )‎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天演论》 D.《资政新篇》‎ 解析:选B 从材料中可知,学习该书的目的是“知夷”“御夷”,并且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而洋务运动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师夷长技”,即学习西方的科技。《四洲志》仅是一部历史地理著作,A项排除;《天演论》主要宣传的是进化论的思想,C项排除;《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著作,D项排除。《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的科技,故选B项。‎ ‎2. 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部分人“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这部分人“难以挣脱传统”的原因是(  )‎ A.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B.维护传统思想及制度的需要 C.对西方传统的难以接受 ‎ D.中西文化传统的迥异 解析:选B 从题干“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可看出“主事者”为洋务派,其学习西方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落后的封建制度及文化,B项正确。‎ 13‎ ‎3.(2016·沧州质检)观察漫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漫画描绘的是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B.该漫画描绘的是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C.该漫画描绘的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 D.该漫画描绘的是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 解析:选D 封建制度上“嫁接”了西方先进技术,而土壤是原先的“小农经济”,说明还是以旧的制度体制为主,体现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主张,D项正确。‎ ‎4.郭斌龢教授曾评价一位中国近代思想家:“先生于中西治术学理,实能究极源委,有以探其异同得失之所在……其翻译西书,志在补偏救弊,有目的、有分寸,与盲目从西人,一往不返者大异。”这位思想家是(  )‎ A.魏源       B.严复 C.康有为 D.谭嗣同 解析:选B 本题考查维新思想。A、C、D三项不符合“其翻译西书”,故排除。严复译述《天演论》不是纯粹直译,而是有评论,有发挥,他在阐述进化论的同时,联系中国的实际,向人们提出不振作自强就会亡国灭种的警告。故选B项。‎ ‎5.1898年6月,光绪皇帝宣谕:“中外大小臣工,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各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成通经济变之才。”材料表明(  )‎ A.“不做亡国之君”是光绪变法的初衷 B.朝野上下达成了改革的共识 C.变法的指导思想与洋务运动相同 D.振兴农工商业是变法的核心 解析:选C A项明显与题意不符,故排除;由材料可知,朝野上下对改革仍然有分歧,故B项错误;从材料“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各学之切于时务者”可以看出是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这与洋务运动相同,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振兴农工商业在变法措施中的地位,故D项错误。‎ 考点2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时俱进 13‎ ‎1.新文化运动 ‎(1)背景 ‎①思想基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②经济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③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制度,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力图“根本之救亡”。‎ ‎④直接原因: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2)概况 ‎①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③主要阵地:《新青年》。‎ ‎④活动基地:北大。蔡元培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3)内容 ‎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民主”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是指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儒家道德,有人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揭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鲁迅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结合。‎ ‎[点拨]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武器”;提倡新道德是民主与科学的前提,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归宿;提倡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传播载体,文学革命是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手段”。‎ ‎(4)影响 ‎①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②中国知识分子受到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③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局限性。‎ ‎[思考] 如何理解“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提示: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但并未完成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新文化运动是在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的历史背景下,资产阶级激进派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封建斗争,即在思想文化方面更为彻底地清除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 ‎2.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3‎ ‎(1)条件 ‎ ‎①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②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 ‎③五四运动的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2)概况 ‎①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②1919年,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其中《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③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 ‎④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出版刊物《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等,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3)影响 ‎ ①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 ‎ ②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思考] 十月革命后,中国的知识分子为什么热衷于传播马克思主义?‎ 提示:十月革命的胜利,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威力,给正在苦苦寻找救国之道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带来了新的希望;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民众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马克思主义本身具有科学性,它在指导俄国革命的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生命力。‎ 问题1: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影响 材料一 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康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盖以孔子之道治国家,非立君不足以言治。‎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材料二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材料一反映出陈独秀对孔教的态度如何?真正目的何在?‎ ‎(2)从材料二来看,新文化运动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这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具有怎样的作用?‎ 13‎ ‎[信息解读] 材料一中“以孔子之道治国家,非立君不足以言治”说明,陈独秀认为孔教是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的工具。‎ 材料二中“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说明了陈独秀以民主和科学作为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武器。‎ ‎[尝试解答] (1)态度:认为孔教是阻碍中国实现真正民主政治的最大障碍。目的:必须排除孔教,解放思想,方能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政治。‎ ‎(2)变化:由技术、制度层面深入到思想文化层面。作用:新文化运动中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问题2:探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材料一 Bolshevism(布尔什维主义)这个字,虽为俄人所创造,但是他的精神,可是廿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精神。所以Bolshevism的胜利,就是廿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 ‎——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材料二 青年们,认清过往的过程,决定未来的去向……艰难的国运,必然产生雄健的国民……创造青春的中国,青春的世界!‎ ‎——李大钊 ‎(1)李大钊所说的这段话的中心含义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2)站在李大钊的时代,当时的青年该怎样“认清过往的过程,决定未来的去向”?‎ ‎[信息解读] 材料一强调了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认为十月革命促进了世界人民的思想觉醒。‎ 材料二表明李大钊认定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中国,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尝试解答] (1)含义:李大钊认为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是全世界庶民的胜利,中国人民应该走十月革命的道路。说明: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2)认清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遭到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屈辱历史,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去挽救危难中的祖国。‎ ‎【归纳总结】‎ ‎1.新文化运动“新”的含义 ‎(1)新领导:资产阶级的激进民主主义者。‎ ‎(2)新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其奠定经济基础。‎ ‎(3)新思想:前期是西方的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后期是社会主义理论。‎ ‎(4)新内容:前期以宣传民主和科学为核心,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 13‎ ‎(5)新成果: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2.儒家思想在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 维新变法运动 新文化运动 特点 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全面否定儒家的传统道德 原因 封建顽固势力比较强大,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具有两面性;与康有为等人的家世、教育和经历有关 北洋军阀企图利用孔子达到复辟帝制的目的;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陈独秀等人的思想和经历 目的 利用孔子的权威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为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扫清思想上、道德上的障碍 不足之处 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全盘否定儒家传统道德和中国传统文化 实质 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 ‎1.“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 A.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 ‎ B.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解析:选A 材料反映了民国初年民众没有清晰地认识民主共和概念的本质和对民主政体的漠视态度,这说明要真正实现民主政治,必须首先进行思想革命,唤醒国民的民主意识,体现出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要性。故选A。 B、C、D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2.(2016·岳阳模拟)1916年,陈独秀写道:“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府,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其意在(  )‎ A.反对偶像崇拜,宣传科学法则 B.普及宪政常识,倡导五四运动 C.倡导文学革命,建设国民文学 D.批判传统文化,培养民主意识 13‎ 解析:选D 本题考查陈独秀的思想主张。根据题意可知,陈独秀强调思想根深蒂固,国民素质低下,以此来说明思想解放的重要性,促使国民意识觉醒,培养公民的政治意识,故选择D项。A、C两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五四运动出现于1919年,不符合题干时间信息,排除B项。‎ ‎3.(2016·德阳模拟)“少看或不看中国书……把线装书扔入厕所去”“所有中国的古书都有毒!”“旧文学,旧政治,旧伦理,本是一家眷属,固不得去此而取彼。”这些言论应该出现在(  )‎ A.洋务运动时期 ‎ B.新文化运动时期 C.戊戌变法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解析:选B 从材料中“所有中国的古书都有毒”“旧文学,旧政治,旧伦理……固不得去此而取彼”可分析出这些言论对中国传统文化持批判、完全否定的态度,由此可判断出B项正确。洋务运动时期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戊戌变法时期对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加以利用,“文化大革命”时期反对的只是儒家思想文化,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4.1918年,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我们中国人贪惰成性,不是强盗,便是乞丐,总是希图自己不做工,抢人家的饭吃,讨人家的饭吃。到世界成一大工厂,有工大家做,有饭大家吃的时候,如何能有我们这样贪惰的民族立足之地呢?”他的意图是(  )‎ A.批判中国传统封建统治的流毒 B.提高民族素质,迎接马克思主义 C.表达其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政治态度 D.将创建工人阶级政党提上日程 解析:选B 材料的核心意思是中国人具有贪惰性,这不利于中国人立足于世界,其意图是提高中国人素质,再结合《庶民的胜利》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所以本题选B项。‎ ‎——————————————[本讲课堂小结]————————————————‎ ‎[术语必备]‎ ‎1.林则徐、魏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驱。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标志着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 ‎2.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把“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3.地主阶级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经历了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变化,他们坚持封建制度不变,注重学习先进技术。‎ ‎4.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未付诸实践。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等主张,反映出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由技术层面过渡到制度和经济层面。‎ ‎5.维新变法思想否定君主专制,强调变法图存,促进了人民觉醒。‎ 13‎ ‎ 维新变法不仅是一次爱国运动,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6.《青年杂志》创刊,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 ‎7.20世纪初期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是在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下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它不仅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8.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创造了条件。‎ ‎[易误必明]‎ ‎1.早期维新派多由洋务派转变而来,二者的阶级属性一致。(×)‎ 辨析:早期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实行君主立宪制,改革教育制度,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这已属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范畴,与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洋务派有根本不同。‎ ‎2.康有为和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待孔子的态度不同,根本目的相悖。(×)‎ 辨析:在对待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态度上,康有为借用孔子的权威来宣传变法,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则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二者的本质都是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3.新文化运动实质上是一场无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辨析:新文化运动出现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其前期的主要内容是宣传资产阶级思想。虽然在后期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但这一时期无产阶级并未登上政治舞台,更未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因此新文化运动本质上属于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高考真题(5年全国,2年地方) ‎ ‎[全 国 卷]‎ ‎1.(2015·全国高考新课标卷Ⅱ)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 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 C.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 解析:选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康有为写作《新学伪经考》的目的。《新学伪经考》倡导变法维新,对于统治阶级是致命打击,因此才会遭到清政府禁毁,故A项错误,C项正确;康有为把西方民主思想与儒家经史相融合,托古改制,利用孔子学说宣传变法,主要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故B、D两项错误。‎ ‎2.(2014·全国高考新课标卷Ⅰ)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 13‎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解析:选B 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志士提出了废除八股取士的主张,但这一主张遭到了近万名举人的强烈反对,说明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故选B项。A项只是表面现象,不是本质问题;C项表述有误,事实上知识分子才是政治运动中最活跃的群体;D项表述有误。‎ ‎3.(2015·全国高考新课标卷Ⅰ)(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材料二 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 ‎(2)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 解析:第(1)问,从理论来源看,他们都主张回归孔子孟子所编定原典,从中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都认为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导致儒学传道的断绝;从目的看,他们的认识都是为现实服务,韩愈是为了复兴儒学,康有为是为变法制造理论依据。第(2)问,对待孔子与儒学的态度,应该历史的、辩证的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答案:(1)回归原典、回归孔孟,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 ‎(2)应历史地看待孔子与儒学,不应盲目地肯定或否定;将真实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区别开来;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 ‎[地 方 卷]‎ 13‎ ‎4.(2015·海南高考)鸦片战争时期,魏源批评当时“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的海防主张,认为“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魏源的主张反映了这一时期(  )‎ A.海禁思想被远洋开拓思想所取代 ‎ B.洋务派开始着手海防建设 C.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海防模式 ‎ D.清朝海军实力远逊于列强 解析:选D 材料中体现了魏源的思想以防守为主,A项不符合题意;魏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代表,不属于洋务派,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魏源批评当时御诸外洋的主张,并未体现学习西方海防模式,故C项错误;魏源主张以防为主,是因为近代清朝海军力量较弱导致的,故D项正确。‎ ‎5.(2015·海南高考)近代中国在不同时期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五四运动之前大致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缘于(  )‎ A.对西学认知的程度 ‎ B.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 C.政府推行西学的力度 ‎ D.传统文化势力的强弱 解析:选B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学习西方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出现的原因。A项是对学习内容的表述,故排除;近代社会随着列强的不断侵略,中国的社会发展呈现出不同的需要,由抵御外来侵略到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到实行民主、科学,故B项正确;当时的清政府反对学习西方的政治和思想,故C项错误;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近代没有出现强弱变化,故D项错误。‎ ‎6.(2015·海南高考)1919年3月,《申报》报道一名参议院议员指责北京大学某教授“有离经叛道之鼓吹”。这是指该教授(  )‎ A.抨击尊孔复古      B.抨击军阀统治 C.提倡科学精神 D.提倡民生主义 解析:选A 结合时间“1919年”分析材料中的参议院议员属于北洋军阀政府,因此“离经叛道之鼓吹”指的是当时批判儒家伦理道德的思想主张,因此该教授抨击当时的尊孔复古逆流,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思想领域,不是对军阀统治的抨击,故B项错误;提倡科学精神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故C项错误;提倡民生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13‎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