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山那样思考》教案(苏教版必修一)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苏教版必修一)》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 像山那样思考 ‎● 教学目标 ‎ ‎1. 通过理解“像山那样思考”的含义,了解文中的生态忧患意识,建立生态伦理观念。 2. 研究文本,体悟哲理性语言的内涵。‎ ‎3.感悟自然,沉思湖山。 ● 重点、难点 ‎ ‎1. 理解“像山那样思考”的含义。‎ ‎2. 学会从语言特色、文章意蕴等方面赏析课文。‎ 难点: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和体验作者的精神境界。 ‎ ‎● 设计思想 ‎ ‎ 本文意在告诉人们应如何看待自然以及如何和自然和谐相处,教学中不仅应让学生明白狼的生态意义,更应让学生懂得狼只是自然界万物中的一个代表而已,进而让其明白人类应平等地看待自然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而作为语文课学生这些认识的获得又必须来源于对文本的研习,决不能撇开文本谈所谓的道理,否则便会上成环保生态教育课,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特别重视对学生文本研习的指导,强化学生在对文本的研读中明白文章的旨意并进而提高思想认识。‎ ‎● 教学资源 ‎ ‎1.资料辑录:‎ ‎ 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 “近代环保之父”,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被誉为“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 。一生共出版三部书和五百多篇文章。其中他的《沙乡年鉴》被誉为“绿色圣经”。《像山那样思考》是《沙乡年鉴》中收录的一则随笔。‎ ‎ 背景介绍:工业革命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极大丰富的物质生活,但人们却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过高的物质追求,不断的向大自然索取,以及错误的生态观念,使我们的地球已变得满目疮痍。森林植被骤减,水土流失严重,工业三废的污染,滥捕滥杀滥伐,这一切做法严重的破坏了生态平衡,地球面临荒原化的危险。‎ ‎2.《像山那样思考》教学PPT ‎● 教学设计 ‎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导入。借助ppt,教师导语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观看ppt ppt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长期以来,我们是把自然作为我们的对手来看待的,我们要让它驯服,为我所用。这种想法果真就合 理吗?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对待自然界的万物呢?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进入本文的学习吧。 ‎ ‎●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观看ppt ppt简介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知识灌输。‎ ‎●解题 听讲 看到文章的标题,我们不禁要想像山那样思考的主体应该是谁,思考什么,怎样思考,带着这三个问题我们来学习课文。‎ ‎●‎ 导读课文 主导学生活动:‎ 速读课文,分层、概括大意。‎ 速读、分层、概括、发言。‎ ‎1.狼的嗥叫及其含义:‎ ‎ (1)狼的嗥叫,引起下文。‎ ‎(2)狼的嗥叫的含义(深层含义只有山能客观听取)。‎ ‎2.作者认识的由来。‎ ‎(1)一只狼的死去 ks5u发现狼——打死狼——狼眼中垂死时的绿光给予的启示]。‎ ‎(2)众多狼的死去——鹿数目增加以致饿死。‎ ‎3.作者更深层的思考。‎ ‎(1)破坏的草原很难复原。‎ ‎(2)牧牛人杀死狼也不是好事。‎ ‎(3)太多的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 ‎ 主导学生活动:‎ 为什么我们要像山那样思考?‎ 概括、发言。‎ ‎“像山那样思考”是一个带有祈使、号召意味的短语,意思是说,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应把自己看成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是大自然生态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同万物的关系和山同万物的关系没有什么区别。做到了“像山那样思考”,就达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较高境界。‎ 像山那样思考,是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方式的良好建议,是这种建议的诗的表达方式。作者的真正用意在于,让人们意识到,由于人类一直把自己看成高于一切的自然的主宰,已经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危机,人类对动物的捕杀已经造成了草原和高山植被的无可挽回的退化。自私而又自大的人类,是在付出生态环境恶化的代价后换取了所谓物质文明的进步,人类没有像山那样对待自己同大自然的关系。 ‎ 主导学生活动:‎ 文中的“我”对狼的态度怎样?有什么变化,?请用相关的语句来说明。‎ 阅读、思考、标注、发言。‎ 经历了一个过程: 先是随波逐流,肆意猎杀与破坏。(第5、6节) 有所意识,有所察觉。(第6小节) 得到验证,需要环保(第7、8、9)‎ ‎ 作为一名生态伦理学家,奥尔多的思想发展经历了由自然保护者到生态伦理学家的转变。‎ 主导学生活动:‎ 文章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震撼力?‎ 阅读、思考、发言 前文的层层铺垫,首尾呼应。‎ 作者将一种深刻的生态伦理问题以极其形象而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述出来,引起读者的关注与思考。 从狼的嗥叫中,领悟隐藏的内涵——只有山是一种永恒,静止在那里,看待人类一举一动, 其实,长久地倾听着自然的声音的何止是群山。‎ 主导学生思考:‎ 写作特点。‎ 速读、思考发言。‎ ‎1.通过叙事来说明道理,阐明哲理,做到事理结合,叙议结合。‎ ‎2.语言经典,含义深刻,富有哲理性。‎ ‎3.文笔简洁洗练,既可体验哲人深刻,有可领略诗人激情,构成文章显明的诗意美和思辨色彩。‎ ● 拓展延伸 主导学生活动:‎ 欣赏一首诗歌《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欣赏 ppt出示。‎ 诗歌欣赏: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ks5u日本]谷川俊太郎)‎ ‎● 课堂反馈 主导学生活动:‎ 当堂练习 练习、交流答案 内容附后,要求当堂完成后,生生、师生之间交流答案。‎ ‎● 课后测评 布置作业 课外练习 内容附后 ‎●板书 ‎ 像山那样思考 ‎【美】奥尔多·利奥波德 ‎ 狼的嗥叫及其含义 ‎ 作者认识的由来 ‎ 作者更深层的思考 ‎● 课堂反馈 ‎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嗥叫(   )   驯服(   )   蔑视(   )   迸 发(   )  ‎ 湍急(   )   艾蒿(   )  疲惫(   )   饿殍(   )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只有山长久地存在着,从而能够客观地聆听狼的嚎叫。‎ ‎ ‎ ‎(2)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这也许是狼的嚎叫中隐藏的内涵……‎ ‎ ‎ ‎3.“牛群也是如此”中“此”指代什么?“正因为如此”中“此”指代什么? ‎ ‎ ‎ ‎4.最后一段“这也就是梭罗的名言潜在的含义”、“这也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中,“这”指代的意义相同吗?指代什么?最后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 ‎ ‎ ‎5.课文8—10小节这三段文字结构上有何特点? ‎ ‎ ‎ ‎● 课后测评 (1-4题预习指导,5-8题选做)‎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嗥(háo)叫     驯(xùn)服      悚(sǒong)然 B.嬉戏(xī xì)    蠕(rú)动       跋涉(bá shè)‎ C.饿殍(fú)      艾蒿(ài hāo)     陡峭(dǒu qiào)‎ D.厮鸣(sī míng)    蜿蜒(wān yán)       迸(bèng)发 ‎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山崖  荡漾  蔑视   坏兆头 ‎ B.拾遗  辨别  蜿蜒   喜气洋洋 ‎ C.蠕动  饿殍  艾篙   皱皱巴巴 D.尘暴  隐藏  内涵   残羹剩饭 ‎ ‎3. 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陪我来的朋友指着一湖碧水,无动于衷地告诉我:“这就是诺日朗。”‎ B.难道我不该与土地息息相通吗?我自己不也是一部分绿叶与青菜的泥土吗?‎ C.即使是愤世嫉俗的可怜人和最最忧郁的人也能在大自然中找到最甜蜜、最天真和鼓舞人的伴侣。‎ D.狼的嗥叫使那些在夜里听到声音,白天去察看狼的足迹的人毛骨悚然。‎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太多的安全可能产生了危险的长远。‎ B.但是,在看到这垂死时的绿光时,我感到,无论是狼,或者是山,都不会同意这种观 点。 ‎ C.它们确确实实是一群就在我们的峭壁之下的空地上蠕动和互相碰撞着的狼。 ‎ D.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了沙尘暴,河水把未来冲刷到大海里去了。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蒙古长调 ‎①听蒙古长调就像站在夏季辽阔无边的草原上,穹庐似野,青草波及心灵,羊群俨然天外使者,到人间布施福音……唱歌的人有福了,而倾听者的眼睛亮如星辰。听蒙古长调又犹如在静静长夜,风空空地掠过飘浮不定的牧村,瓦罐里的奶茶飘出浓郁的香气,这时候谁小心翼翼擦亮一根火柴,照亮了蒙古刀鞘上镶嵌的宝石。当然,你也会看到烈酒辣过喉咙时汉子们脸上的酡红,他们会把酒苗直接栽到胃里,看着它生根发芽,慢慢长成大树。你也会看到姑娘们腮边的萨仁花,以及土地一样宽厚仁慈的老额吉手边的那盏马灯……‎ ‎②也许我的天性中与蒙古人有着非常相近的质地吧,作为女真人的后裔,听蒙古长调仿佛回了一趟远及天际的故乡,那种扑面而来的亲切感就像祖父活着时将宽温的手掌安放在幼时我的脊背上。草场,篝火,瓦罐,敖包山,牧鞭上的日子,牧羊女用力抖开的长长的绿腰带。蒙古人骑在马上的姿势非常动人,好像帆船在海浪上起伏。蒙古人眯着眼睑的瞭望也异常让人着迷,望与不望的模样都酷似气度不凡的王者。特别是蒙古摔跤手在得胜或比试前跳的那种山摇地动的步子,摇摇摆摆,得意忘形而又威风凛凛,真神力无比的勇士也。‎ ‎③80年代,我在油画家韦尔申的作品里,第一次吃惊于蒙古男人那富于特点的典型脸形——细眼长面,刚毅仁厚。我当然知晓血统和遗传基因的作用,但蒙古人骨子里那种与生俱来的豪放旷达而又略带忧郁的性情却是后天的养育和凝聚,像勒勒车深深的辙痕。‎ ‎④我的朋友——散文家鲍尔吉•原野在其文章里曾提出聆听蒙古民歌的三重境界:刚刚听到蒙古民歌的人,听出的是悠远,是第一楼台;听出蒙古民歌的苍凉悲抑,乃第二楼台;而进入第三重境界,才会听见蒙古人那绸子一样柔软的心肠。他还说:“长调,像族人在背上的行囊中装进尽可能多的什物,又像是魔术师从口袋中拽出无穷尽的彩带。”他说得极是。但蒙古长调肯定与传统的中国审美观不同,它既不是拿腔作势的戏曲舞台上的拖腔,也非咏花弄月才子佳人式的吟哦。它是原始的,荒凉的,辽阔的,雄奇的,且又带有某种神秘色调的质朴的咏唱——内心剧烈涌动而出口成歌时又分外委婉无言,仿佛无话可说,只有千年万载的伫望,只有彻头彻尾的沉醉,只有长歌当哭的感念……那蒙古民族的游牧史、征战史和迁徙史又如长河落日的悲壮一瞥。‎ ‎⑤寒霜在马头琴弦上凝挂,弱顺的羔牛跪食母乳,而鹰在天庭上沉雷般笼罩着,一动不动……良久,听歌者感思至深,腮边温热,淌下泪来;听歌者的心像是飞累了的翅膀,急着要找一根树枝歇歇脚;听歌者的全身像是被热乎乎的温泉水泡过,舒筋活血,补气提神,他现出一副幡然醒悟的样子,重活过来的样子……他泣,他悲,他无助地落入忧伤——他像做过一回弯弓射雕的蒙古汗王! ‎ ‎5.文章开头说“听蒙古长调就像站在夏季辽阔无边的草原上”,文章结尾说听蒙古民歌者“像做过一回弯弓射大雕的蒙古汗王”,联系全文,简要表述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 ‎ ‎6.文章第2段中写蒙古人动人的骑马姿势、望与不望的模样以及摔跤手山摇地动的步子是为了表明什么?‎ ‎ ‎ ‎7.读了这篇散文,你对蒙古民族有怎样的了解?请加以归纳。‎ ‎ ‎ ‎8.有人说,文章第4段里作者用中国传统的戏曲与蒙古长调作比较,目的是对前者的否定,对后者的肯定。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阐述理由。‎ ‎ ‎ 答案:‎ 一、课堂反馈 ‎1. 嗥叫(háo) 驯服(xùn) 蔑视(miè) 迸发(bèng) 湍急(tuān) 艾蒿(ài hāo) 疲惫(bèi) 饿殍(piǎo) ‎ ‎2.聆听:集中精力认真地听,带有尊敬的色彩。此处指山虔诚而认真地听取狼的嚎叫。‎ ‎ 内涵:内在的涵养。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此处指隐藏在事物深处的东西,需要探索、挖掘在可以明白。‎ ‎3.第一个“此”指牛群在对狼的极度恐惧中生活着,草原就要在对它的牛的极度恐惧中生活。第二个“此”指牧牛人杀死狼,不知像山那样思考。(解答代词指代含义的题目,应注意上下文,尤其是相邻的上文内容。)‎ ‎4.一样。指人类用自己的奋斗换来了和平,但太多的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由于狼的消失导致鹿增加,从而使大山伤痕累累,维护生态环境这也是山的愿望。但人类却为了短期利益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还没有认识到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环境的意义,这是人类悲哀之所在。‎ ‎5.层层递进。先写对狼的消失、鹿的增多导致后果的直接认识,依次类推到牧牛人杀死狼,再联想到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导致“长远的危险”,从而得出要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结论。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发人深思。‎ 二、课后测评 ‎1.C 饿殍(piǎo)‎ ‎2.C 艾蒿 ‎ ‎3. A(“无动于衷”应为“不动声色”。)‎ ‎4.A 语序不当。应为“太多的安全可能产生了长远的危险”。‎ ‎5.(1)意在突出蒙古长调悠远、苍凉悲抑和柔软的特征。(2)意在表明听蒙古长调可以 让人更深刻地了解并感悟蒙古族的特点与历史。‎ ‎6.是为了表明蒙古长调所具有的“扑面而来的亲切感”和它所蕴含的民族气度。‎ ‎7. 蒙古民族具有古老深厚的文化底蕴,蒙古民族具有豪放旷达而又略带忧郁的性情(或豪放旷达而又心肠柔软的性情)。 ‎ ‎8.答不同意,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①以前者衬托后者,突出中心(主题),②地域特征、文化传统的不同,③审美视角的不同。‎ ● PPT (见附件)‎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