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核舟记》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核舟记 ‎【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句式。‎ ‎2.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明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3.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4.学习掌握本文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帮助学生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2.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难点:探究课文主体部分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我国古代流传下来许多能工巧匠的故事,谁来讲给我们听听呢……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奇巧的雕刻家王叔远的故事,他能把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生动再现了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故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核舟记》。(板书文题、作者)‎ 二、前提测评 ‎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 检查学生搜集的作者情况。‎ 魏学洢(1596~1625),字子敬,明朝浙江嘉善人,著有《茅檐集》。《核舟记》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教师提示并领读以下内容(投影显示):‎ ‎(1)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罔(wǎnɡ)  膝(xī)  褶(zhě)  髻(jì)  倚(yǐ)‎ 戌(xū)  篆(zhuàn)八分有(yòu) 奇(jī) 诎右臂支船(qū)‎ ‎(2)注意以下句子的正确读法:‎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2.学生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把握文意。‎ ‎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正确读、准确译的学习任务,学生互动共同研究解决阅读理解方面的疑难问题。教师巡视各组,随时答疑释疑。‎ 四、整体感知文意,弄清作者的写作顺序 90‎ ‎1.疏通文意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发现,“核舟是什么?”“核舟上有什么?”“你在核舟上发现了什么?”以此为话题进行全班交流。‎ ‎2.要求学生仔细研读课文,绘制核舟示意图,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 按照课文内容,一步步绘制核舟的简单示意图,看谁画得既准确又逼真。然后选画得最好的同学出示自己绘制的示意图,介绍示意图,复述课文内容。‎ ‎3.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弄清作者的说明顺序。‎ ‎(1)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整体思路。‎ 明确: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开头第1段总说,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中间(2~5)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最后(6段)总结全文,通计舟上所刻人、窗及其他物品的数量和刻字的总数,又以“计其长曾不盈寸”呼应开头,然后用“嘻,技亦灵怪矣哉”作结。‎ ‎(2)辨明说明顺序。‎ 提问:在课文的主体部分,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核舟的?‎ 明确: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先整体后局部。先写核舟的正面,次写它的背面。写正面则整体介绍核舟的体积,接着写舟的中间部分船舱,然后介绍船头和船尾。‎ 多媒体显示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五、精读分析 ‎1. 研读第一段:‎ ‎(1)能概括全文,总括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词是:奇巧。‎ ‎(2)找出表现核舟主题的句子。‎ 盖大苏泛赤壁云。‎ ‎(3)找出原料小而表现题材广的句子。‎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4)说明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句子。‎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核舟。‎ ‎3. 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 奇巧:体积上:小;构思上:巧;雕刻的人、物、字数量上:多。‎ ‎4. 核舟:‎ 体积:长、高;船舱:轩敞;箬篷;八扇小窗开关; 雕栏相对;对联;字的颜色。船头:游览者的外貌;姿态;神情; 衣褶 ;念珠。船尾:舟子的神情和姿态。船背:题字.篆文的笔画细,清楚。‎ 六、讨论探究 ‎1. 苏轼、黄庭坚、佛印三人各有何不同的表现?‎ 90‎ 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 ‎2. 左右舟子各具怎样的情态?‎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3. 描述“舟子”神情动作渲染了一种什么氛围?‎ 一舟子“若啸呼状”,显得悠然自得;另一舟子“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显得从容自若。两舟子共同营造了一种愉悦、轻松、自由自在的气氛。加上舟尾横卧的舟楫,更加暗示了一种放任自流的悠闲境界。‎ ‎4. 写正面用了三段文字,写船背面为什么只用一小段文字呢?‎ 这是为了突出“核舟”的主题,同时也表现作者主次分明的技巧。‎ ‎5. 研读末段,作者为什么要统计“核舟”上的物品、文字的数目?‎ 使读者得出核舟容量大、所刻景物甚多的结论。再用“而计其长曾不盈寸”与之对比,使人们更强烈地感到这个玲珑剔透、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有巧夺天工之妙。以此突出雕刻精湛的技艺,自然引出下句的赞叹语句。与第一自然段相照应,突出中心。‎ ‎6. 本文题目有“记”字,是否意味着是记叙文?它与《桃花源记》是不是同一种文体?‎ 这是一篇介绍事物的说明文。题目中的“记”在这里是描述、摹写的意思。文章全面而如实地描述了雕刻在核舟上的人和物,活灵活现,使人能领会神奇的雕刻技巧。‎ 从对象看,《桃花源记》记的是事,是记叙文;而《核舟记》记的是工艺品,是说明文。‎ 从语言看, 《桃花源记》多用描写;而《核舟记》则多用说明。‎ 七、小结 课文通过介绍王叔远雕刻核舟的高超技艺,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篇幅虽短,却说明顺序合理,就连雕刻家的艺术构思都介绍得淋漓有致,确实令人惊叹。这要靠什么?一方面靠细致的观察,深入的思考;另一方面靠具体的描绘和生动的说明。这无疑给我们以很多启示。‎ 八、拓展延伸 现代核舟欣赏。‎ 九、达标检测 十、作业 搜集民间精巧的雕刻、剪纸等艺术,说给大家听。‎ 90‎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