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老子教案(岳麓版必修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孔子与老子教案(岳麓版必修3)》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一课 孔子与老子 课案 ‎【课标要求】‎ 知道儒家和道家,了解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难点: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 ‎【自主学习】‎ ‎1、孔子主张要实现“爱人”,必须遵循“忠恕”之道。为此要求:‎ A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B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C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D 性相近也 ‎2、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他所指的“礼”是指:‎ ‎ A 和谐的人际关系 B 礼貌待人 ‎ C 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 D 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 ‎3、下列观点符合儒家学派对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的是:‎ A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因桀亡” 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4、孔子对待天命鬼神的态度是①主张应该“敬鬼神” ②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态度 ③否认天命鬼神的存在 ④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地位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5、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 ‎ A “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B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 C “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 D “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 ‎6、“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段论述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兵家 ‎7、下列表述能够反映孔子思想核心的是:‎ A “克己复礼”,“贵贱有序” B 以爱人之心调解和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C “民贵君轻”,“政在得民” D 主张逐步改良认为历史是不断演进的 ‎8、“事愈烦而天下愈乱,法愈滋而奸愈炽,兵马益设而敌人愈多”这种观点属于:‎ ‎ A 孔子的“仁”学思想 B 孔子的“克己复礼”思想 ‎ C 老子的辩证法思想 D 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 ‎9、“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平之相盈也。”以上论述属于下列哪一派观点:‎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10、老子对中国文化发展的积极影响,主要在于:‎ A 强调人们必须遵守社会秩序,要克制自己 B 提出了“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 C 主张“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 D 指出任何事务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己复(合)礼(规范)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1)据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孔子所处的时代,指出孔子的政治倾向。‎ 4‎ 材料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三: 以智治国┅┅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道德经》‎ ‎(2)概括材料二、三在目的上的相同点和在方式途径上的不同点。‎ ‎【思维导图】‎ ‎【教师解析】见幻灯片 ‎1-5:CCABA 6-10:ABDCD ‎11、:(1)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出现礼崩乐坏的局面,扩张希望按周礼把混乱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或适应和维护西周贵族统治的道德规范)‎ ‎(2)维护奴隶制度.‎ ‎(3)相同点:都为统治者提供治国的方案(或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不同点:孔子重“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教材拓展】‎ ‎1,孔子政治思想政治思想的积极性与保守性。‎ 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 其中,“仁”的思想,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的作用,对现代所提倡的人本理念也具有借鉴作用,其改良政治的主张,也体现了与时代同步的精神。其“礼”的思想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斗争的消极性,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把它作为进行阶级压迫的思想工具。‎ ‎2,孔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论语》一书中,古人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部经典中到底记录了孔子的哪些思想呢?‎ 解读《论语》中的仁、礼、鬼神观。‎ ‎ “仁”。《论语》中“仁”字出现105次。会意字,仁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做人的道理。根本点“爱人”,即体贴、关心、尊重别人 基本方法——忠恕,即推己及人。恕,推己及人的否定之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推己及人的肯定之意。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表现:‎ 对统治者: “爱人” “为政以德” 民本 对普通人: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后人概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和谐 ‎ 特点:通过人际关系的和谐来稳定社会秩序 4‎ 升华:仁是内在的美德和修养 ‎ “礼”。《论语》中“礼”字出现75次。狭义:周礼(分封制、宗法制)‎ 广义: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基本方法;第一,“克己复礼”‎ 第二,“正名”,即按周礼,将混乱的社会秩序和等级名分矫正过来。‎ 思想之三,中庸思想 “执其两端而用乎中”指既不过分,也不走极端,不偏不倚,过犹不及,凡事掌握好分寸,恰到好处。‎ ‎“仁”“礼”“中庸”研究的是人与社会——人道 ‎3、万世师表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习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 ‎(1)教育思想:‎ 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第七》‎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 ‎ ‎(2)成就:‎ 创办私学:有教无类,打破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扩大教育范围,促进社会发展。‎ 总结了一套先进的教学方法。‎ 整理六经,继承传播文化。‎ 孔子30岁左右开始讲学,培养出大批有才干的学生,孔门弟子世称三千,其中有七十二贤人。‎ 在地域上,弟子们来自各诸侯国。就学生而言,有“闻一知十”‎的高材生颜渊,也有“难与言”的外乡人;就成份而言,除了孟懿子、司马牛等少数学生出身贵族外,大部分都是平民,如子贡是做生意的,子张是农民,颜渊“穷居陋巷”,曾参“提襟肘见”。所以,当时就有人说“夫子之门,何其杂也”。 ‎ ‎4、泽被东西 ‎(1)变迁:‎ 春秋战国和秦朝不受重视;经历代不断创新改造,汉朝至清朝一直是正统思想;‎ ‎(2)对我国的政治、伦理、文化和民族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3)在世界文化史上产生重要影响。‎ 世界看孔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 孔子的思想1993年9月被全球主要宗教的代表人作为人类和平共存的基本原则写入《走向全球伦理宣言》‎ 课中探究:儒家认为,春秋时代的社会争乱,正是由于欲穷乎物,物屈于欲,人欲横流,名分紊乱。要纠正这种时弊,唯一可靠的途径就是重建周礼的权威。孔子希望人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也期待社会严格遵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秩序。可是这种愿望能够实现吗?‎ 4‎ 通过几幅图片“孔子在中国”和“孔子在世界”,由学生得出认识。‎ ‎ 孔子学说的最精妙之处,就在于把外在的等级制度、礼仪传统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道德伦理要求。“人而不仁,如礼何?” 只要“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便是仁! “仁”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人心底最深处最切近、最亲密、最难以摆脱、最本能捍卫的血亲观念之上!这就是爱!‎ ‎2、老子的智慧体现在《道德经》中,其中包含哪些耐人寻味的哲理?‎ 认识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道是万物本原、辩证法、无为而治。‎ ‎(1)探讨宇宙自然的本源和规律——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道”是凌驾于天的世间万物的本原,是一个高度抽象、概括的、普遍的、无所不包的最高哲学概念。‎ ‎(2)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矛盾的双方可以自然地相互转化。《道德经》中的经典词句。‎ 以柔克刚 以德报怨 大智若愚 深藏若虚 欲擒故纵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大器晚成 功成身退 ‎【课后作业】 ‎ ‎【教学反思】‎ 4‎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