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北师大版九年级下)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北师大版九年级下)》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自主预习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大家还记得那财气势恢宏的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吗?西路军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齐答;“得人心者得天下。”)今天,我们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深层探究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二,资料助读 ‎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留在《孟子》一书中。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注意把握字音,停顿、重音。‎ ‎ 2.教师示范背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气势。‎ ‎3.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稍作朗读指导。‎ 注意排比句的节奏,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四、译读课文1-2自然段,把握文意 ‎1.学生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 ‎⑴ [天时]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⑵ [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 ‎⑶ [人和]作战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⑷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 ‎⑸ [郭]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⑹ [环]围。‎ ‎2.小组讨论,质疑、解疑。‎ ‎① 守城一方的地理条件是什么? ‎ ‎ 第二段中守城一方城小易攻,“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板书)  ‎ 3‎ ‎② 攻城一方的攻势如何? ‎ ‎ 攻城一方攻势很大,“环而攻之”。  ③ 这场战争结果怎样? ‎ ‎ 结果攻城失败。“环而攻之而不胜”。(板书)  ④ 原因何在?  原因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 合作交流3-4自然段 探究质疑 ‎ 思读课文,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 ‎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  中心论点即篇首两句。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用两个“不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三者之间的比较,实质上是重在前二者与后者的比较,强调指出各种客观条件及诸多的因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观条件及“人和”的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在比较中立论,给人的印象极其深刻。句式亦极相同,语气十分肯定,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 ‎  2、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 ‎  2、3两段围绕中心论点,连用两个论据进一步论证。第2段选取攻战的例子阐明“天时不如地利”,区区小城,四面受围而不能克,即使有得“天时”者,也不能胜,旨在说明“地利”重于天时;第3段同样选攻战的例子,旨在说明即使在占有“地利”的情况下──“城非不高”“池非不深”“兵革非不坚利”“米粟非不多”,但有人却弃城而逃,因为“地利”亦难比“人和”。这两个例子均非实际战例,而是泛指,即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如此。因而使论战具有普遍的意义和一定的说服力。 ‎ ‎  归纳:以上三段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 ‎  3、这篇短论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 ‎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 ‎  ⑴ 逐层论证,层层深入。文章第1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接着运用战例,分别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了“人和”的重要;第4段进一步阐发,说明,欲得“人和”,必先要“得道”。全文紧紧围绕得“人和”这一中心,环环相扣,逐层推理,显示出极其严密的论证艺术和极强的逻辑性。 ‎ ‎⑵ 议论中运用排比、对比等手法,使文章气势恢宏,笔酣墨畅,结构缜密。‎ 3‎ ‎4、孟子的观点,在今天有什么普遍意义呢?(学生讨论,各层次学生各抒己见)  师归纳:治国、作战以及做任何事情,都要顺乎民心,合乎正义,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失去民心的事情,注定要失败的。‎ 五.教师布置作业 3‎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