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学案--自然地理规律与人类活动阶段性贯通(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学案--自然地理规律与人类活动阶段性贯通(新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微专题阶段性贯通(四)‎ ‎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的实例分析 ‎(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例如:‎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例如:‎ ‎(3)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 19‎ ‎2.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图 ‎(1)熟记下列四座山的垂直带谱图 19‎ ‎(2)常考图示 ‎(3)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图的判读 ‎①读图名,明确图示反映的内容:一般情况下,图名可以反映地域分异出现的区域或区域景观的呈现特点。如图2‎ 19‎ 反映的区域是青藏高原,呈现的内容是区域自然带与温度带的对应关系。‎ ‎②看基带,明确基带类型,判断山地所在气候带:如图1中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南坡基带为季雨林带,说明其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 ‎③读海拔,判断山体的所在位置:如图3中山体东坡山麓海拔接近‎1500米,而山顶最高海拔超过‎7500米,说明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 ‎④分析自然带数量及分布状况:山地自然带的数量多说明山体相对高度大;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较高的坡向为阳坡。‎ ‎⑤找雪线:雪线在不同坡向上出现的海拔高度的差异,可以确定山地的迎风坡和背风坡。一般而言,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如图1中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南坡雪线低,说明南坡为迎风坡。‎ ‎3.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等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自然环境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中能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能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资源。‎ ‎4.我国的能源问题 ‎(1)表现:①石油供应紧张,长期大量依赖进口的局面难以改变。‎ ‎②世界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中东,中国进口石油一半左右来自中东,这些地区政局的不稳定,直接影响到我国石油进口的稳定性。‎ ‎③中国石油进口运输以外国油轮运输为主,增加了石油进口的风险性。‎ ‎(2)成因:①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 ‎②我国能耗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 ‎③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④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的需求。‎ ‎⑤国际石油价格上涨。‎ ‎(3)措施:①加大国内资源勘探力度,加强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 ‎②积极开发水能资源,鼓励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③适度开发,均衡生产,提高能源开采率。‎ ‎④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充分利用经济杠杆促进节油,提高能源利用率。‎ ‎⑤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能产业。‎ ‎⑥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建设石油储备基地,保证我国能源的正常供应。‎ 19‎ ‎5.地形对聚落的形态、分布、规模和发展影响的常见地区分析 地形是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其对聚落的形态、分布、规模和发展都具有深刻影响。‎ 地区 分布特点 影响因素 西北干旱地区 多分布在沙漠边缘的山麓绿洲地带 绿洲上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青藏高原 多分布在地势低平的河谷地带 地势相对较低、气温较高、水资源丰富 云贵高原 多分布在山间盆地(坝子)‎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北方平原地区 规模较大,呈团聚型、棋盘式,人口较多 河流少、地形开阔、土壤肥沃 南方丘陵山区 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人口较少 受地形限制或河流阻隔 南方水乡 沿河分布和延伸,呈带状 河流的供水功能和交通运输功能 巴西利亚、墨西哥城等 位于热带地区的高原上 热带的平原地区气候过于湿热,高原上比较凉爽 ‎6.几种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措施 类型 地区 原因 治理措施 沙尘暴 西北、华北 自然原因:①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气候干旱、降水少 ‎②春季大风日数多;地表植被少等 人为原因:过度农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等 ‎①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 ‎②控制载畜量 ‎③营造“三北”防护林 ‎④退耕还林、还牧 ‎⑤建设人工草场 ‎⑥推广轮牧 ‎⑦禁止过度樵采等 地震 西南 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强烈 ‎①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②建立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③‎ 19‎ 建立健全减灾防灾的法律法规,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 ‎④开展国际合作等 滑坡、泥石流 东部沿海、西南、西北 自然原因:①山区面积广大,岩石风化严重,碎屑物质多 ‎②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③地壳活动强烈,山体断裂发育 人为原因:植被破坏严重,工程建设不当等 恢复植被,建立护坡工程等 赤潮 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自然原因:①气温高;②静水;③静风;④海域相对封闭等 人为原因: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多;②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海洋开发和养殖规模的扩大,严重污染近海水域 ‎①建立健全赤潮监控体系,及时发布预警,引导人们采取防范措施 ‎②控制污染,减缓近海水域的水体富营养化 咸潮 珠江口 自然原因:①降水少,河流入海径流少②海平面上升加剧咸潮蔓延 人为原因:①无序挖沙 ‎②生产和生活用水增加 ‎①建立预警机制,调水引淡压咸 ‎②加强河道采沙管理 ‎③节约用水等 ‎7.影响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频度高、危害重,其中台风、旱涝、寒潮、地震、滑坡、泥石流影响尤为严重。‎ 灾害 成因 时空分布 危害 防御措施 台风 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强烈发展的气旋 每年的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广东、海南、福建、浙江、台湾等省 狂风、暴雨与风暴潮等给沿海地区人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①加强监测和预报 ‎②及时发布台风预报和警报 ‎③建设沿海防护林带 19‎ 暴雨洪涝 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 主要发生在南方和东部地区。春季在珠江流域,夏秋季在江淮地区和北方 淹没工厂和农田,造成作物减产;影响交通;甚至危及人类生命 ‎①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进行监测 ‎②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 ‎③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干旱 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 华北地区多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伏旱 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①改变农业结构 ‎②种植耐旱作物 ‎③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④营造防护林 寒潮 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的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 主要发生在冬半年,由东北到海南依次减弱 强烈的大风、降温天气使农作物和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讯和建筑物受到很大影响 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预警,做好防寒准备 地震、滑坡、泥石流 地质构造复杂、地形崎岖,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等 西南地区 人畜伤亡、财产损失大,公共设施遭严重破坏 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加固建筑物和岩体,避开危险区 例题 下图为“我国江南地区某河谷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河谷地貌自然环境特征描述,可能正确的是(  )‎ A.由于整体构造抬升,河流下切侵蚀,宽广的谷底形成阶地 B.每年3、4月是该河谷的洪水期 C.谷底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丙处为红壤,土壤贫瘠 ‎(2)该河谷地区最适宜聚落布局的是(  )‎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19‎ 答案 (1)A (2)D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甲、丁两处有大量的河流沉积物,说明最初为河流的谷底,现在甲、丁两处高于现代河谷100多米,说明该地经过了抬升作用;江南地区河流的汛期出现在夏季;谷底白天升温慢,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丙处有河流沉积物,土壤肥沃。第(2)题,丁地地形平坦开阔,且地势较高,不会受到河流洪水的威胁,且靠近河流,便于取水,因而最适宜布局聚落。‎ 中低档不丢分 ‎1.(2017·浙江学考模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明(  )‎ A.生物是土壤形成中最活跃的因子 B.生物是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 C.春季,微生物分解作用非常迅速 D.生物风化使有机残体归还多 答案 B ‎(2017·台州教学质量检测)读“长征路线图”,完成2~3题。‎ ‎2.会出现“水拍云崖”景观的地区是(  )‎ A.甲B.乙C.丙D.丁 ‎3.长征途中经历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  )‎ A.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与垂直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与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与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D.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与垂直地带分异规律 答案 2.B 3.D 解析 第2题,会出现“水拍云崖”景观的地区应是落差大、水流急的区域。图中乙地位于一、二阶梯交界处的金沙江河段,可能会出现此景观。第3‎ 19‎ 题,长征途中经历的自然景观变化,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温带阔叶林,体现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经过高山地区,体现了垂直地带分异规律。‎ 下表是2011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百分比统计表。读表回答4~5题。‎ 国家 储量百分比(%)‎ 产量百分比(%)‎ 消费量百分比(%)‎ 中国 ‎36‎ ‎97‎ ‎41‎ 美国 ‎13‎ ‎0‎ ‎13‎ 日本 资料缺失 ‎0‎ ‎26‎ 其他 ‎51‎ ‎3‎ ‎20‎ ‎4.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从20世纪70年代占世界总量的74%,到2011年仅占36%,其主要原因是(  )‎ ‎①世界稀土资源的储量基数提高 ②世界稀土资源的开采量增多 ③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 ④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下降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5.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①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 ②针对稀土资源储量丰富的优势大力开采 ③对稀土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 ④进一步扩大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4.A 5.B 解析 第4题,任何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在世界总量中的比重都是相对的,受世界探明储量和本国保有储量的变化而不同。第5题,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和对稀土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是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中应采取的必要措施。‎ 读“300多年来全球不同类型土地面积的变化示意图”,回答6~7题。‎ ‎6.导致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19‎ A.全球变暖 B.自然灾害 C.植被破坏 D.人口增加 ‎7.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趋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  )‎ A.生态环境趋于好转 B.水资源短缺加剧 C.旱涝灾害频率降低 D.河流含沙量减少 答案 6.D 7.B 解析 森林和草原面积减少,说明人类活动增强,同时会加剧水土流失、引起旱涝灾害。‎ ‎8.(2017·浙江模拟)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自然资源、能源、矿产资源三者关系的是(  )‎ 答案 C ‎9.(2017·温州选考模拟)资料显示:“1171~2010年我国东部油菜花开花日期提前了7天”。下列最能解释这种现象的是(  )‎ A.气候变迁 B.温室效应 C.生态平衡 D.焚风效应 答案 A 解析 温室效应是近百年的气候变化趋势。‎ ‎(2016·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穿梭在浙西南莽莽群山中的金温高铁于‎2015年12月26日正式开通运营,它将缓解原有金温铁路运输能力与质量低下的现状。金温高铁桥隧比(桥梁和隧道占总里程的比例)高达83%,是华东地区铁路中桥隧比最高的。读图表,完成10~11题。‎ 全长 运行时速 金华到温州耗时 金温铁路 ‎252km ‎45~‎‎50km/h ‎5h 金温高铁 ‎187.6km ‎200km/h ‎<2h ‎10.影响金温高铁建设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地形因素 B.水文因素 19‎ C.经济因素 D.科技因素 ‎11.金温高铁大量建设桥隧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沿线野生动物 B.较少占用周边耕地 C.保障高铁运行的速度和安全 D.降低噪音干扰 答案 10.C 11.C 解析 第10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交通线建设的区位因素。影响交通线建设的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是基础因素(制约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是主导因素(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条件是保障因素。金温高铁位于浙江,建设的目的主要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即建设的主导区位因素是经济因素,故C项正确。第11题,本题主要考查金温高铁桥隧比高的原因。根据表格判断,高速铁路显著的优点是速度快,金温高铁建设大量桥隧可以满足高铁直达和保障高铁高速和安全的需要,故C项正确。‎ ‎(2016·宁波效实中学十校联考)下图中的50千米长路段的高速公路地势落差‎2030米。读图回答第12题。‎ ‎12.影响图中高速公路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 A.地质断层 B.河谷地形 C.气候因素 D.工程技术 答案 B ‎(2016·丽水模拟)北极冰融是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气候变化现象之一。21世纪以来,北极的气温变化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被称为“北极放大”现象。下图为北极海冰范围(‎106km2)与年平均CO2浓度(PPM)随时间变化关系图。读图回答下题。‎ 19‎ ‎13.图示期间,北极年海冰面积(  )‎ A.逐年减少 B.与年平均CO2浓度大体呈正相关 C.减少速度不断加快 D.与年平均CO2浓度大体呈负相关 答案 D 解析 海冰面积呈波动减少趋势。2007~2012年减少速度变慢;年平均CO2浓度呈增加趋势,与之大体呈负相关。‎ ‎(2016·杭州五校联盟期中联考)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相互作用示意图”,回答14~15题。‎ ‎14.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 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 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 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 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 ‎15.该示意图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 19‎ 答案 14.B 15.B 解析 第14题,土壤湿度增大,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土壤比热容增大,气温变幅减小;蒸腾作用加强,降水增加。第15题,该示意图体现的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2016·金丽衢十二校联考)读“地中海周边植被分布示意图”,回答16~17题。‎ ‎16.②植被是(  )‎ A.热带草原 B.常绿硬叶林 C.常绿阔叶林 D.落叶阔叶林 ‎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植被的变化主要是水分的影响 B.③-④-⑤植被的变化主要是太阳辐射的影响 C.高山植物的垂直变化体现了地方性差异 D.⑤处植被种类贫乏,结构简单,生态系统脆弱 答案 16.B 17.D 解析 第16题,②位于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第17题,①-②-③植被的变化主要是纬度变化,受热量的影响;③→④→⑤植被的变化主要受水分条件影响;高山植物的垂直变化是山地垂直地带性的表现;⑤处深居大陆内部,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植被种类贫乏,结构简单,生态系统脆弱。‎ 读下面两图,回答18~20题。‎ ‎18.下列关于此原始聚落的评价,不合理的是(  )‎ A.此原始聚落已经有了简单的功能分区 19‎ B.图中壕沟主要是为了防御而修建的 C.图中居民区位于河流附近的①处,容易受到洪灾的影响,布局不合理 D.图中聚落是人类对自然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 ‎19.下列关于此原始聚落居民区布局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居民区建在与河流距离较近的阶地上,既可以减少河流洪涝灾害的影响,又可以满足居民对淡水的需求 B.位于山前平原区,土壤深厚肥沃,便于发展农业 C.位于河流附近,便于从河流中直接获取鱼类等食物 D.离山脉较近,主要是方便开采石料 ‎20.随着人口的增加,图中②处有可能发展成聚落,其聚落的形状可能是(  )‎ A.组团状 B.带状 C.团块状 D.棋盘状 答案 18.C 19.D 20.B 解析 ①处位于山前平原区的河流阶地上,距河流较近,地势平坦开阔,在此处布局居民区是合理的;该原始聚落的布局与方便开采石料关系不大;②处位于河谷地区,聚落可沿河发展,一般形成带状聚落。‎ ‎21.读“现阶段重点开发的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丙地区交通线路密度比甲地区________(大或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把乙、丙两地的矿产运到甲地发展钢铁工业,首先需要解决的是________(甲乙或甲丙)间的交通问题,这需要以________条件为保证。‎ ‎(3)在选择乙、丙之间的交通干线时,人们选择了乙丁丙线路而没有选择乙丙直达线路,简述其原因。‎ 答案 (1)小 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线路,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密度小。‎ ‎(2)甲丙 科学技术 ‎(3)乙、丙间的直线线路需经山地,地面起伏大,工程难度大,投资高且安全性差。‎ 解析 第(1)题,丙地属丘陵山地地区,甲地属平原地区,丙地交通线路密度比甲地小。第(2)题,图示甲丙间缺少直接的交通联系。第(3)题,乙丙间直达线路需经山地,施工难度大、投资大。‎ ‎22.神农架是“华中之肺”,湖北省委、省政府长期坚持“保护第一”‎ 19‎ 的方针。然而,有着重要生态意义的神农架林区内,竟出现了100座小水电站。2011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经调查发现,神农架林区内已建成小水电站90座,在建10座,拟建2座,另有2座列入规划。小水电站造成河流反复断流,神农架林区整体生态遭受威胁。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上图为神农架地区某山的自然植被分布示意图,则图中A处的自然植被应是_________,D处不可能出现永久积雪冰川,原因是_______________。P、Q两坡面中,属于南坡的是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神农架所在区域河流的水文特征。‎ ‎(3)无节制的水能开发导致该地区河流断流、生态恶化,这反映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特征。‎ ‎(4)请你针对神农架地区目前面临的生态灾难拟定几条相应的改善措施。‎ 答案 (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海拔较低且纬度较低 Q坡 Q坡自然带分布高度较高,应为阳坡,也是该山的南坡 ‎(2)水量较大,水位季节变化较大,汛期出现在夏季,水流速度较快,无冰期,河流含沙量小等。‎ ‎(3)整体性 ‎(4)严禁小水电站的无序开发建设;政府进行生态补偿;进行生态移民、生态退耕、植树造林等,逐步改善生态环境。‎ 解析 第(1)题,神农架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A处的自然带是基带,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该山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海拔不高,纬度又比较低,故山顶不可能出现永久积雪冰川;同一自然带在阳坡的分布高度应高于阴坡,故Q坡为南坡。第(2)题,河流的水文特征应从水量、水位变化、冰期、含沙量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组成自然环境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第(4)题,神农架有“华中之肺”之称,是国家重点保护的自然保护区,当地环境承载力小,人口压力大。为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国家应进行生态补偿,并引导当地人们进行生态退耕,局部地区可以考虑生态移民。‎ 难题拿高分 ‎(2016·杭州五校联盟期中联考)下图为“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位置图”,该农牧交错带是很多自然特征的过渡地带。读图回答1~2题。‎ 19‎ ‎1.该农牧交错带的自然特征是(  )‎ A.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 B.从草原向荒漠过渡 C.从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过渡 D.从地势的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 ‎2.导致其自然特征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水分 B.热量 C.植被 D.土壤 答案 1.C 2.A 解析 第1题,该农牧交错带位于从暖温带向中温带的过渡区域;从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区域;从森林向草原、荒漠的过渡区域;从平原向山地、高原的过渡区域。第2题,该农牧交错带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交界处附近,距海洋远,降水较少,水分条件是影响该区域自然特征变化的主导因素。‎ 区域的地形起伏、气候变化与河流的发育有密切的关系。读“某地区地形剖面图与冰期和间冰期河床纵剖面图”,回答下题。‎ ‎3.根据冰期和间冰期河床纵剖面图,且结合所学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冰期时河床中水量大大减少,河流上段易形成堆积型河床 B.冰期时河床中水量大大增加,河流下段易形成侵蚀型河床 C.间冰期时河床中水量大大减少,河流上段易形成堆积型河床 D.间冰期时河床中水量大大增加,河流下段易形成侵蚀型河床 答案 A 解析 冰期时,气温下降,融冰减少使河床中水量大大减少,河流上段易形成堆积型河床,下段易形成侵蚀型河床;间冰期时,气温升高,融冰增多使河床中水量大大增加,河流上段易形成侵蚀型河床,下段易形成堆积型河床。‎ ‎(2016·宁波五校联考)下图为沿南美大陆某纬线所做的气候要素变化曲线图(①表示1月均温,②表示11~4月降水量,③表示7月均温,④表示5~10月降水量)。读图完成4~5题。‎ 19‎ ‎4.图示山脉西坡的基带是(  )‎ A.热带草原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5.造成该大陆在图示纬度带东、西两岸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洋流 答案 4.C 5.B 解析 山脉西坡为地中海气候,基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大陆东岸为亚热带湿润气候(亚季风),同纬度大陆东、西两岸的大气环流不同,导致两岸形成的气候类型及特征差异明显。‎ ‎6.(2017·杭州五校联盟期中联考)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的搬迁、乞力马扎罗山冰雪融化了80%、三十年后欧洲人将可能告别阿尔卑斯山的皑皑白雪……所有这些事物的变化正在告诉我们——全球气候变暖。‎ 材料二 下图是近几年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示意图。‎ ‎(1)近几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人为原因是什么?‎ ‎(2)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导致全球气温____________,这主要是因为二氧化碳强烈吸收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 ‎(3)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将产生什么影响?‎ 答案 (1)人类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森林破坏。‎ ‎(2)升高(变暖) 地面(长波)辐射 ‎(3)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世界各纬度地区的降水和干湿状况将会发生变化。‎ 19‎ ‎7.(2017·浙江创新设计学考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随着一个个重大交通项目的建设和规划,杭州湾地区将从单一的沈海高速迈向公、铁、空的立体时代。环杭州湾地区的城镇发展设想至2020年,形成杭州、宁波、嘉兴、绍兴、湖州和舟山6大都市区,湖州、舟山均上升为大城市,另外再培育10个大城市以及一批中等城市与小城市。‎ 材料二 杭州湾地区地形示意图与杭州湾地区交通规划图。‎ ‎(1)如图所示,分析杭州湾地区的地形特点。‎ ‎(2)结合河流水系特点,分析杭州湾南侧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 ‎(3)杭州湾地区城际铁路、跨海大桥等建设方案难度很大,根据该地区自然环境特点,分析其建设施工将遇到的问题。‎ ‎(4)结合当地城市化特点与产业化阶段,分析交通区位条件提升对于杭州湾地区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的意义。‎ 答案 (1)地形复杂,主要以平原、低山丘陵为主;地势总体上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海域广阔,海岸曲折,形成了众多的港湾。‎ ‎(2)上游山区广大,汇水量大流程短,且河流受山区洪水和河流支流上游汇水的共同影响;下游地处平原,地势较平,排洪通道少;入海口易受到潮水和其他河流洪水的顶托,排水不畅。‎ ‎(3)海域宽阔,台风多、潮差大、天气变化大,海洋性气候明显,有效施工时日少;海岸多淤质泥沙,地质不稳固基础较差;南岸滩涂长,占用大量的农田,施工条件复杂;环境的腐蚀作用严重。‎ ‎(4)‎ 19‎ 目前,杭州湾地区城市发展水平较高且较为均衡,产业主要以第二、三产业为主。杭州湾地区交通的改善:加强了区域内外联系,加大了区内资金、人才、信息等要素的沟通;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数量增多,规模扩大,等级提升;更有利于合理布局,使得沿海地区城市更加密集,城市等级体系更加完善。‎ 19‎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