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无言之美导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无言之美导学案

ID:102545

大小:57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14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无言之美》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够把握文章内容及论证思路。 2.学会论证方法。 3.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提升的审美素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二.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安徽桐城人。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 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 三.整体感知 1.作者是如何引出“无言”这一话题的?作者认为“无言”的意蕴应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 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的话题;作者认为要探究“无言”的意蕴应该从美术的观 点去研究。 2.阅读表现言意关系的语段,用一句话概括言和意之间的关系。 明确:“言不尽意”。 四.细读感悟 1.作者对文学的定义是怎样的? 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 2.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一个尽善尽美的条件,作为以言达意的文学,能否满足这个条件?不能达到这个 条件,文学还能达到美吗? “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因此难以满足“尽善尽美”的条件。但文学依然有“美”的 境界,因为作者认为对于表达全部意旨,不仅是文学,“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 而也不必”,就算言语不能表现所有意旨也能达到美。 3.作者从哪些方面证明“无言”也能产生美?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作者一共从五种艺术入手,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了“无言”也能产生美。 以“言尽一切”的相片与“言及部分”的图画相比,以图画之美证明了无言之美; 以文学作品的含蓄之美凸显无言之美; 从音乐中的“无声胜有声”论证无言之美; 从戏剧中“静”的表现来突出无言之美; 从雕刻艺术的低眉含蓄不流露来论述无言之美。 4. 你能简要说说文本的论证思路吗?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述“无言”之美的。①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学生的对话中引出无言的话题,并点明要从艺术的角度关注无言之美。 ②接着论证言意关系,并用以言达意的文学为例,说明文学乃至一切艺术都是尽量以言表意,而不能 全然用言表意,也无需全然用言表意,即说明有无言之美。 ③为了论述自己的观点,作者分别从绘画的选择之美,文学的意蕴之美,音乐的无声之美,话剧的静 态之美,雕刻的含蓄不流露之美来论证。 【文本探究】 1.请你结合作者的任意一则论据,说说你对“无言之美”的感受。 诗歌本是极其简短的几句话,但是其包含的意境却是极其宽广的。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短 短的十个字,但是读来却似看见大漠的一切宽阔宏伟之景,一切悲凉之意,给人以悲凉雄壮的美感。 然而,要描写出这宽阔宏伟之景,悲凉之意,恐怕树万言都是难以说尽的,这不是意味着作者将它们 寓于无言之中了吗?这就是古典文学中深蕴的“无言之美”。 2.体会下面一段话,说说你品味到“无言之美”的例子。 “拿美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生的印象和美感,有含蓄比较尽量流露的还 要更加深刻。” 如《孤独之旅》,文章结尾仅以鸭子下蛋结尾,这就给读者留下了足够大的想象空间,鸭下蛋了杜小康 可能就要回去了;杜小康也许要抒发自己长大的感慨了。作者不出一言,而像是以千言万言促使着我们在 脑中构造图景,这就是一种“无言之美”。 (言之成理即可) 【板书设计】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