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共56页)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共56页)

ID:103345

大小:66.18 KB

页数:56页

时间:2020-03-27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人教版美术第四册教案全册(共 56 页) 全册教材分析 (一)主要内容及教材重点、难点: 主要内容: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主要内容包括:点、线、面的游 戏、橡皮泥塑、绘画、手工制作、纸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 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 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 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 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谈。 知识和能力: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 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 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 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 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 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 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 的美术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 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 善人格。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具体措施 合作的学习方式: 提倡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提高学生做小老师的兴趣及自 学水平,也有利于优良班风的形成、发展;学生仍然按照上学期分好的小组进行 合作学习,鼓励合作与探究,合作作业以组为单位进行评价。欣赏课前以小组为 单位搜集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前期准备,如:上网查阅有关资料,采访有经 验的家长等。橡皮泥雕课以小组为单位准备材料,进行合作练习。而造型表现课、 游戏式活动方式的课业一定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集体活动获得 丰富的知识与情感体验。 学科实践活动(每学期 2 次): 1、在《纸片插接》一课学习完毕后,将设计好的自己的名字做成一个可以 站立的卡片,并尝试着用同样的手法将爸爸妈妈的名字也进行装饰,可以把全家 人的名字插接成一个立体小屋,进行展览。 2、在《故事画》一课中,设计课后拓展作业为:以小组为单位,从语文书 或课外阅读书中找一个简单的故事,依据书中的人物设计出与之相配的形象,小 组成员一起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 创造性的培养: 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提高用美术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和切近自己生活的设计、 制作能力。 采取巧妙的设计提问、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等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的灵活 性、变通性和发散性,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如:将自己通过《五味瓶》一课学到的设计知识运用到为自己家的容器“穿上花 衣裳”的实践过程中,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的成果的能力。 转变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变成人的主体性、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把发现、探究、研讨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从而使 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己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进而发展综合实践能力。 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 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五、全册教学进度 周次内容 第一周《纸片插接》 第二周《点、线、面》 第三周《重叠的形状》 第四周《鲜艳的包装纸》 第五周《五味瓶》 第六周《得奖了》 《孔雀翩翩》 第七周《叶子上的小血管》 《漂亮的花边》 第八周《奇妙的脚印》 第九周《蔬果变变》 第十周《小鸟的家》 第十一周《故事画》 第十二周 期中测评 第十三周《我们班级的标志》《变了样》 第十四周 《我心中的老师》 第十五周《会爬的玩具》 第十六周《电脑美术》 《娃娃家》 第十七周《娃娃家》 第十八周《认识图形标志》 期末测评 第 1 课: 纸 片 插 接 课题:纸片插接 课时:2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的调查和学习,引导学生了解插接这种纸艺形式,产生对插接 艺术的兴趣;了解插接的结构及基本的变化手段,尝试着设计并制作一组插接纸 艺作品。 2、通过设计并制作一组插接纸艺作品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感受、合作、探 究能力、操作能力和创造意识及创新精神,发展个性。 3、追求行为目标的情感驱动力,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在与同学共同设计、 共同制作的过程中,加深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感情,留下自己在艺术道路中成 长的足迹。 教学准备: 学生:剪刀、各色卡纸、吹塑纸、美工刀、手套。 教师:为学生提供多幅供欣赏的优秀的纸艺插接作品的图片,实物投影仪, 各种颜色的 KT 板,线锯,剪刀、美工刀、手套。 教学重、难点: 1、单元形的设计要简单易制、方便复制。 2、启发学生运用改变接缝切口的长度、方向及在基本形上的位置的方法使 作品产生出多变的空间构成关系。 3、掌握机械线锯的使用方法。并在制作中注意安全,学会自我保护。 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学生汇报自己通过课前研究性学习,了解到的关于纸艺插接的知识。 学生交流完毕,教师将学生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归类和总结。 出示课题:插接活动二: 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大师作品,请学生概括总结插接作品有哪些种类。 ①普通形的插接:单元形相邻两片各切割一半插缝。(教师提醒学生:断面 形状又有放射形和平行形,后者易变形,故要求面材有一定厚度 或使造型有较 大支撑面。) ②靠榫眼、扣接的单元形的插接,形式更加灵活。 ③由曲折的开形做插接。 ④由单位内空体做插接。 我们今天就来尝试着制作插接中最简单的——普通单元形的插接。 活动三: 实物投影仪出示大家熟悉的雕塑“铁蝴蝶”的照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看 到这组雕塑时所产生的感受,理解作品由于造型形式所产生的张力和所蕴含的奔 放的情感。 利用实物投影仪的放大功能展示“铁蝴蝶”雕塑的一个单元形象,请学生每 人用大红色铜版纸来“克隆”一个 3*4CM 的“铁蝴蝶”形象。(学生运用剪刀、 美工刀进行简单的形的模仿) 做完后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研究和实践,将本组内每个人做的蝴蝶个体 在合适的地方切割开缝,插接成一组“铁蝴蝶”雕塑。(活动目的:让学生在运 用易切割的铜版纸进行对简单形的模仿,并自己找出成组造型的插接方法的过程 中,找出单元形在插接过程中向各个方向延伸时的插接规律和方法。) 请学生谈一谈自己组是怎样如何找到最适宜切割开缝的地方成功的实施插 接的,也可以帮失败的组找一找问题出在哪儿。 教师总结:实际上所有的普通单元形的插接都是先设计出一个单元形,进行 复制,并裁割出有规律的表面切缝,再进行变换平面角度的对插,向空间各个方 向延伸。这样,一个视觉上的立体形态就显现出来了。 活动四: 小组通过讨论,设计一个简单易复制的单元形的形象,由学有余力的学生用 卡纸或吹塑纸进行制作并找出合适的位置裁出接缝,做好后组里其他同学进行复 制。小组进行插接造型。先做完的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着用电动线锯来用 KT 板切割一个单 元形象。 活动五: 展示作品,学生互相参观,通过比较,进行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请本节课 用线锯进行制作的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使用电动工具的经验。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出示上一节课后学有余力的学生同教师一起用电动线锯切割 KT 板制作的插 接作品“和平鸽”。请参与设计的学生谈谈设计意图——爱好和平,放飞理想。 说明自己设计的这件作品要留给母校来装饰美术展室,作为自己艺术学习道路上 的足迹。倡导同学们开动脑筋,也来设计一个有寓意的形象做成插接作品。 活动二: 想一想,说一说:你们组要做什么形象的插接作品,这个形象代表着自己对 学校的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各组绘制出单元形的设计稿。 活动三: 学生尝试着用电动线锯来将 KT 板切割成单元形:(教师重点强调学生要注 意使用电动机械的安全,注意自我保护) 将已经用线锯做过切割练习的学生分到各小组,指导其他同学正确、安全的 用线锯来进行切割。 各小组轮流使用线锯,本组内根据学生情况分工,由学有余力的学生来切割 曲线部分,学困生可以几个人合作来切割直线和较短的曲线。(每组派一个负责 卫生的学生,将切割下来的碎屑及时回收到垃圾袋内) 活动四: 各组将切割好的单元形切割插缝,以一个单元形为中心,向各个方向进行延 伸式插接。 在学生插接的过程中教师具体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改变接缝切口长度或在基本形上位置的方法产生多变的空间构成关系。 活动五: “看,我的作品”小型展览。由学生自己解说作品的构思、制作中的感受, 其他学生作观众,并在“参观留言本”写下自己看了这件作品的感受。 课后拓展: 1、出示范作,启发学生回去后试着用在同一组作品内用改变基本形或改变 面材的方法使自己做的插接作品更具观赏性。 2、在制作诸如“小相架”之类的实用制作时,是不是也可以用插接的形式 使作品的效果更具立体感呢? 课后反思: 由于学生使用的卡纸的硬度和厚度都不够,剪出的单元形插接时很困难,或 者最底层站不住。还没等我去解决这个问题,二班的王雅雯就自己解决了:她用 剪下来的卡纸条卷成一个心形的底座,再把单元形剪口、插接到这个底座上,整 件作品便稳稳当当了。我鼓励她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经验,这下子孩子们纷纷开 动脑筋,利用剪下来的边角料作出了一个个的支架,加固了自己的作品。最后, 我告诉他们:“孩子们,我不光看到了你们每个人的作品,还看到了你们集体的 灵巧和智慧也插在了一起,组成了一个美好的画面。” 第 2 课: 点、 线、 面 课题:点、线、面 课时:1 课时 [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是以点、线、面这三种基本造型要素为表现媒介,徒手绘制自由图案。由于抛开具体形象的束缚,这种相对简单的作业更易于训练学生的形式美感, 也更便于学生自由发挥创造。 点:不可过大,否则就有面的感觉。点与面的对比关系,是相对的,同时点 的形态以单纯为好。 线:包括直线、曲线、折线,可有粗细、方向、组合上的变化。曲线应画的 有弹性、光滑感。 面:可分为独立的面;有线条分割、交叉形成的块面。 [教学目标] 训练学生对点、线、面构成的认知和组织能力;培养学生自由创造的能力; 启发学生对形式美感的感受力(色彩问题本节不另作要求)。 [教学重点] 对点线面的认知及其画法。 [教学难点] 画面组织的均衡和多样统一。 [教学构想及方法]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和教师的讲授启发、感染,使学生能感受到点、线、面的 美感和作用,认识到它们是绘画的语言。 [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多媒体教学系统、课件、教材、范图。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三个好朋友”,这三个好朋友就是我们经常见面的 “点、线、面”。 1、板书点、线、面并用课件进行展示。 点: 线: 面: 2、欣赏书中范画。课本中左上角“画家的画”,是选用西班牙超现实主义 绘画大师 J。米洛的一幅《倒立的人》。作者运用点、线、面的自由组合,以略 带具象的装饰形象构成一幅有抽象意味的画,造型单纯、自然,色彩干净、明亮。 欣赏时,指导学生从中体会点线面在画面中所起的作用。 活动二: 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独立创作一幅点、线、面构成作业。主要应注意避免画得琐细、平均。 图色可采用“一色多处分步”的方法—即每用一色,应在画面不同部位分配, 形成呼应,所绘形面应有大小、间隔、形态差异。 课堂小结: 选不同程度和特点的作业做讲评,分析优劣得失,布置学生课后加工整理未 完成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在美术的星空里,点、线、面才是真正的主人,让我们遨游其中,同它们共 舞。 教师用课件出示图片,师生共同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有优 雅飘逸的;有慷慨激昂的;有痛苦、沮丧的;有愤怒的;有快乐的……每一种形 式的组合都有不同的含义,它们是画家思想情感的直接表达,反映了他们的人生 观和价值观。 活动二: 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用线、碎纸片或其他材料进行点、线、面的排列。 课堂小结 板书: 点、线、面 作品展示 范画 课后反思: 课前,我布置孩子们回去搜集个重点、线、面状的材料,由于还没上课,孩 子们的理解有偏差:他们认为“点”只能是圆的,而“线”就是毛线、棉线…… 针对预习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我特意将我找到的不同形状的糖豆、珠子、铁丝、 竹竿等等展示给他们看,请他们分析这是哪一种造型材料。这下孩子们一下子明 白了自己的错出在哪儿。我布置他们继续回去搜集,第一课时先来用绘画的形式 表现。第二课时,大家带来了丰富的造型材料,作品的效果也自然是多姿多彩了。 第 3 课: 重 叠 的 形 状 课题:重叠的形状 课时:2 课时 [教材简析] 一样物体在另一样物体的前面,就产生了重叠。一样物体在另一样物体的上 面,也会产生重叠。在本课的内容里,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使学生认识到景 物的前后遮挡关系的普遍性和合理性。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绘画实践中有意识的 注意观察对象,发现它们的前后遮挡关系,并且能轻松的在画面中表现出来。 [教学目标] 让学生对生活中很普遍的、合理存在的遮挡现象有初步的认识,促进学生有 意识的注意观察和表现遮挡关系,并通过自己动手制作的过程进一步增强理解。 通过绘制过程渗透三度空间概念,培养和锻炼动手动脑的能力。 [教学重点] 遮挡关系[教学难点] 绘制过程中出现的重叠表现问题。 [教学构想及方法]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和教师的讲授和演示,使学生对生活中很普遍的、合理存 在的遮挡现象有初步的认识,促进学生有意识的注意观察和表现遮挡关系,并通 过自己动手制作的过程进一步增强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教材、范图。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引导学生观察前后景物的遮挡关系,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遇到这种现象: 1、一盘水果(端出实物) 2、教师做站立在讲台后边的动作 3、请一个小朋友挡在教师的前边站立 活动二: 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遮挡现象”,如果我把它们画成这样就不对了,(出 示图片)因为没有了遮挡现象,是不真实的,必须画成下边图中的样子,(出示 图片 2),出现了遮挡关系也就真实了。 实物投影仪演示:为了表现遮挡关系,就要先把前边的东西画好,后边的东 西露出多少画多少,被遮挡的部分不画,画面就正确了。 画面上有前有后的东西,前边的东西在较低位置上,后边的东西在画面较高 位置上,才能看出远近关系。 活动三: 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画出或用纸剪出动物、人物,进行重叠排列。※也可画叠罗汉图 活动四:作业展示,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活动一: ※讲评优秀作业,引导学生观察前后景物的遮挡关系。 ※展示立体图书或立体贺卡,引发学生兴趣。 活动二: 1、观察分析:它们的特点是有前有后,有的还能分出近的景物、中间的景 物和远的景物多种层次。这些形象是如何立起来的呢?立的方法很多,今天我们 就学习其中的一种。 2、教师像变戏法似的将教具底边折一下,在折出的小边上抹上乳胶,贴在 底板纸上,汽车就立起来了。请几个小朋友也这样帮忙折和粘,立体的街景很快 出现。 3、分析立体街景的层次关系:有前后层次就会出现遮挡现象。大家看,前 边的汽车折挡住中间汽车的头或尾,这些汽车又遮挡住后边树和楼房的底部,我 们既看见了前边的汽车,也看见了远处树和楼房没被遮挡的部分,画面效果很好。 ※制作步骤: 1、用一张 8 开纸作基础,从中间对折。 2、在后边里面上用油画棒或彩色水笔画出背景处的山、云、太阳或星星、 月亮、楼房…… 3、用小块纸画出前面的景物中的平房、树、邮筒、行人,并留出一部分粘 贴的纸边。 4、按照场景,依次粘贴。 活动三: 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活动四: 作业展示,教师小结板书计划: 课题 范画 作业展示 教学反思: 上这节课时,我鼓励学生们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一幅至少八开大小的 作业,由小组讨论决定来做什么,然后组长根据个人的特长进行合理分工。开始 时我有些担心:万一大家意见不统一,或者合作的作业在大小、粘贴位置上不合 适怎么办?在合作中也确实有的小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但没等我“出面”,孩 子们自己迅速的调整了合作方法和态度。最后各组的作业构图都很饱满、颜色鲜 艳、形象丰富,最重要的是“重叠”这一作业难点解决的棒极了!看来经过一年 半的训练,孩子们不光学会了在美术作业时的合作,还学会了在与别人的意见不 和时能够冷静地思考、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也就是说,他们初步体 会到了“如何待人处世”。 第 4 课: 鲜 艳 的 包 装 纸 课题:鲜艳的包装纸 课时:2 课时 [教材简析] 在大面积的平面上进行装饰,“四方连续”是一种常用的设计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四方连续文杨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不同应用范围,对纹样特 别是对色彩有着不同的要求。这次作业时设计包装纸,在纹样上不要过于复杂, 以单纯简练为宜,色彩可以鲜艳一点,根据需要来定色调。 [教学目标] 学习用四方连续的骨式设计、绘制包装纸,初步知道四方连续的用途和其多种排列形式的变化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教学重点] 骨式排列,花纹设计。 [教学难点] 花纹拓印,色彩调配,着色。 [教学构想及方法] 为给学生一个感性认识,并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和调动他们的学 习积极性,我使用电脑辅助教学演示制作过程: (粘贴一张散点式的四方连续范画)四方连续的单位纹样在设计时,可以使用 人物、动物、花草虫鱼等案。 以上几种教学方法相结合,降低了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的难度,从而使 本课的教学难点问题在老师的解说和示范中得到解决。 [教具、学具准备] 教材、范图。电脑辅助教学系统 教与学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出示玩具熊,导出包装纸,导入新课。 活动二: 1、教授四方连续知识(结合书本与实物花样,师生共同分析) ◎四方连续:四方连续就是以一个或多个单位纹样向上下 左右四个方向重 复排列,并无限扩展的大面积装饰纹样。 ◎常用的四方连续骨式有三种:有散点式 连缀式 和重叠式 结合投影片讲解 几种常用的骨式并板书骨式名称和骨式图。 ※散点式: 以一个或数个纹样组成一个单位 纹样作分散排列,就叫散点式。 它有平排式、斜排式两种。 ※连缀式: 单位纹样间相互连接或穿插的四方连续纹样,连续性很强,这种排列形式就叫连缀式。 ※重叠式:两种以上不同组织的四方连续重叠成多层次的纹样,就叫重叠式。 活动三: 演示制作过程: (粘贴一张散点式的四方连续范画)四方连续的单位纹样在设计时,可以使用 人物 动物 花草虫鱼等图案。现在,老师就用一种花的图案来设计四方连续纹样。 (演示过大和过小的错误做法)每个单位纹样的大小要一样,不能有大有小。 排列要有规律,可事先折好骨式线。 ※拓印花纹: 透拓法: 划痕法: 活动四: 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每人设计一种纹样,选择一种骨式设计一张包装纸。作业要求工细整洁。 活动五: 作业展示,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施活动一: 重温调色和着色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强调色调要明快,不要太浓重;先涂底 色后涂花纹;涂色要匀,做工要细。 活动二: 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用色不要过杂,免得使人烦躁不安。 2、着色时,为了运笔稳当,可用执铅笔的方法执毛笔。 3、对颜色调的过厚的和过稀的,及时给予协助。 4、进入着色阶段时,强调做工精细,一丝不苟,善始善终。 活动三:作业展示,教师小结。 板书计划: 课题 范画 作业展示 教学反思: 包装纸的设计让许多熟悉电脑的学生联想到了壁纸的设计,我就鼓励画得快 的孩子们在完成作业后,到美术教室的电脑上运用“画图”、“金山画王”等学 过的软件设计包装纸。这种包装纸独具特色,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我又运用 其它设计软件将这些包装纸“包”到“瓶子”、“盒子”上,直观展示学生们的 成果,将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 第 5 课: 五 味 瓶 课题:五 味 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课 课时:1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的辨别,学会用各种色彩、图形表现 对五种不同味道的感觉。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在了解不同色彩的同时学会如何去审 美,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锐感觉,初步掌握各种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美、 感受美。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优良品质。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创 作欲望。 教学重点:通过对五种味道的辨别,学会用各种色彩、图形表现五种不同的味道。教学 难点:不同的感受带给人们不同的色彩,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锐感觉,初步掌握 各种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 学具准备:五味瓶、彩色纸、颜色、剪刀、胶水、 糖、盐、醋、辣椒、苦丁茶、范图、KT 展示板、实物投影仪、音乐……设计思 路: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它是美术课程中覆盖面最宽,分量最重的部 分。所以设计本课时,我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灵活多变上,我精心设 计了教学过程,采用了实验、游戏、分组活动等方法,从导入阶段就开始注重培 养学生对“五味”的语言和艺术表现能力;在能力培养方面,发展阶段过程中我 积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常识不同的且容易找到的各种媒 材,通过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表现自己的所感、所见、所闻、所尝、所想,体 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在评价整理阶段,给学生作品予以肯定并进行小组互评,真 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学会学习方法而达到促进其自主的主动学习的目的。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活动一: 1、 教师活动:(出示放有糖、盐、醋、辣椒、苦丁茶的“五味瓶”)引 导五名同学通过“尝”的方法来体验“酸、甜、苦、辣、咸”这五种味道。由小 组组员通过实物投影仪观察品尝味道后的面部表情来猜出五种味道。作用:以趣 味性的实验活动这种方式引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并引出课题:《五味瓶》。 活动二: 五个小组分别放五个杯子,分组进行品尝,不能用语言来说,把品尝到的感 受以及联想到的事情用 1-2 种颜色来表现出来,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来猜一猜。 活动三: 将作品依次展示,来猜一猜五个小组分别品尝到的是什么味道?并请学生们 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为什么会用这种颜色来表现五味?让你想到什么?生活中 有哪些物品分别是五味?在生活中有什么很甜蜜的事情吗?让你记忆深刻的,说 出来让大家和你一起来分享。 活动四: 一开始同学们是运用表情来表现的五味,刚才又运用色彩来表现的五味,同学们你们说的很好,感受的也很贴切,老师要奖励你们,要请每个同学吃糖,在 你们的位洞里,品尝一下是什么味道的?告诉我好吗?一块小小糖,味道是不一 样的,带给我们的感受也不尽相同。请你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二节 活动一: 上节课我们用颜色表现了五味,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其他小同学他是如何 来体会、感受五味的?课件展示:看他表现的是什么味道?辣味、甜味、苦味、 酸味,还是咸味?瓶子里面画的是什么?观察作品是如何表现小朋友的表情、色 彩和实物的? 活动二: 作业要求:这节课我们就运用色彩、表情和实物来表现五味瓶。老师给同学 们准备了瓶子外形的纸张,你就将最想表现的味道表现在这里,想一想用什么来 表现?动手来画一画吧。 活动三: 作业展评:请你们五个小组挑选出你认为最优秀的作品拿到台前给同学们介 绍一下,你呀,不要告诉我你画的是什么味道,让老师来猜一猜好吗?下面的四 幅作品由同学们来猜一猜。让学生来谈谈自己绘画的感受。教师来进行点评。看 老师这儿有一个瓶子,里面盛着酸甜苦辣咸,人生就是五味瓶,只有都尝过这五 种味道,生活才会多姿多彩! 教学反思: 用表情来表现五味,学生们大多很拿手,可是让他们用颜色来表达自己的感 受时,不少的孩子感到难以把握。有的忍不住又用起了线条,有的光照着别人的 画,更多的孩子按照教师的提示程式化的用单一的颜色来表现一种味道。这与学 生平时的情感体验有关,也与学生的色彩想象力有关。无意中我看到了讲桌上摆 放的好利来蛋糕的小台历,上面一幅幅简洁的水彩漫画表达着主人公在十二个月 中的不同心情,我试着用实物投影仪把它展示给学生们看,请他们与主人公一起体会喜怒哀乐。很快的,孩子们便理解了色彩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在回过头来用 色彩表现五味就容易多了。虽然因为欣赏小台历耽误了一些时间,学生们没能当 堂完成作业,但是我觉得这时间耽误地值得! 第 6 课: 得 奖 了 课题:得奖了 课时:1 课时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 通过让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一个立体、半立体或者平面的奖杯、 奖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创造性的组合能力。 2. 通过各种材质的观察,联想并组合成大奖杯。 3. 让学生知道大奖杯(状)表示奖励进步和荣誉,教育学生要积极进取, 要求上进。 4. 学习制作奖杯的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课前通过提前布置和引导,鼓励学生找到制作奖杯、奖状所需的材料,并 能灵活、巧妙地运用到制作当中。 2.引导学生运用一些基本的形状来概括奖杯、奖状。 教学准备: 1.提前布置学生和教师一起收集身边可以利用的材料。 2.教师提前运用各种方法制作出不同形态的奖杯、奖状、奖旗。 3.多媒体教学系统。 教学活动过程: 上课前评选出上学期和这学期初美术课纪律最佳、卫生最佳、作业最佳的学 生。活动一: 教师向选出的最佳学员颁发奖杯、奖状和奖旗,鼓励大家要互相学习,取长 补短,争取荣誉。请获奖的同学向大家展示教师自制的奖杯、奖状和奖旗,通过 实物投影仪引导学生观察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出示课题:得奖了。 活动二: 课件展示奥林匹克奖杯及各种荣誉奖杯、三好学生奖状、卫生、纪律流动红 旗。请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并说说它们的外形特征和结构。再次通过实物投影仪 仔细观察教师自制的奖杯、奖状和奖旗,小组讨论一下,这些作品运用了哪些材 料,怎样对材料进行改造的,它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是如何表现真正的奖杯、 奖状和奖旗的特征的。 活动三: 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下演示制作一个奖杯,并请学生参与选材与制作。 1.构思、设计 2.选材(材质方面相似或形状方面相似)(1)在制作时要注意形状、比例、重 心、色彩的协调。用收集到的各种材料做成奖杯座。(2)利用废旧饮料瓶等制作 成杯身。(3)在奖杯座、杯身上利用粘贴、包裹等技法美化奖杯。 3.改造材料、组合 4.装饰 活动四: 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制作一件奖杯或者是奖状、奖旗。 指导要点: 选材、对材料的合理改造、装饰、写上奖励内容。 活动五: 展示学生作业,鼓励学生积极进取,要求上进。 教学反思 : 在制作中,我发现有几位平时被老师和同学们认为“不知道要好”的学生为 自己制作了奖状。有一位同学在奖状上写的是“鉴于你在 2005-2006 学年成绩突 出,并获得月考第一名的成绩,特将给你肯德基优惠券 5 张。”我把这份作业带到办公室,给他的各位任课教师看了,大家都感到内疚:我们常常忽略这些学困 生也有要求进步、积极向上的愿望。老师一个不屑的眼神,一声嘲笑或是当众批 评,都可能引起其他同学对他们的嘲笑、疏远,更挫败了他们自己的进取心,让 他们更加颓废下去。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失误也可能会造成孩子整个人生观的改 变。所以我们有必要反思、总结自己的失误,并敢于在学生面前承认错误,给孩 子一个全面、正确的评价,给孩子一个希望。为此,我在班上展示了这几位同学 的作品,并表扬了他们不怕挫折,积极要求进步的精神。还给他们讲了山姆士上 校一生一事无成,退休后才奋发进取,最后在 80 岁将自己的事业——肯德基快 餐业推向了全世界,获得了成功的故事。鼓励孩子们都要以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 挫折,不懈的努力。这时我看到那几个平时挨批都笑嘻嘻的孩子竟然偷偷的在流 眼泪,我深深地感到:教师对孩子的理解,比对他的表扬更能打动他们的心。 第 7 课: 孔 雀 翩 翩 课题:孔雀翩翩 课时:1 课时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认识孔雀的形态特征,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材料制作一个立体或半立体的 孔雀,培养观察力。 2.根据材料的不同属性,用各种制作方法表现孔雀的千姿百态。 3.学习制作孔雀的方法,培养动手能力、创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提前布置学生回家观察好孔雀的 2.根据材料的不同属性,用各种制作方法表现孔雀的千姿百态。 3.学习制作孔雀的方法,培养动手能力,创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观察、概括孔雀的特征,了解有关孔雀的知识。 2.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材料来表现、概括孔雀的造型特征。 教学准备: 学生:彩卡纸、各种可利用的材料、剪刀、双面胶、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回去 了解有关孔雀的知识。 教师:多媒体教学系统、有关孔雀的光盘、运用各种方法制作出不同形态的 孔雀的范作。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观看有关孔雀的光盘,请学生说说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孔雀的知识,通过自主 学习和互相交流了解孔雀的品种、生活习性。 孔雀那美丽的羽毛和翩翩的舞姿得到了各族人民的喜爱,民间模仿其动作编 成了“孔雀舞”,世界上不少的美术家也用它的形象来做成装饰画。课件出示法 国约瑟夫.雅南德室内装饰孔雀。 今天我们就来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孔雀翩翩》。 活动二: 再次观看有关孔雀的光盘,引导学生观察孔雀的外形特点、概括出身体各部 分的形状、色彩,尤其是羽毛的特点。 欣赏范作及书上的图片,请小组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都有哪些方法可以来 制作孔雀。每一组说一种,并说说都用了那些材料,如何将孔雀的形象巧妙地进 行表现的。 总结: 可以使用的方法有:绘画、剪纸拼贴、折纸、纸塑等等。可利用的材料有彩 纸、吹塑纸、羽毛、金属纸等等。 其中较为复杂的是纸塑的方法,它将纸通过卷、折、刮、压、层层粘贴,塑 造出立体或半立体多变的效果。(教师简单示范这几种纸塑技法,并鼓励学生将 这些技法运用到其它材料的改造上。) 活动三: 启发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材料可以利用来做孔雀。鼓励学生用羽毛、橡皮泥、彩纸、废布料等材料通过拼贴、捏、折、剪、卷 曲等多种方法做一只翩翩起舞的美丽的孔雀。 作业可以合作也可以自己做,能力较弱的学生也可以选择绘画形式或画出展 开的尾巴后再用剪或折的方法做的身体贴上。 学生作业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色彩的协调以及孔雀尾上花纹的排列。 活动四: 展示作业,放音乐《小孔雀》,学生互评作业。 教师根据歌词提示学生不光要在外表、打扮方面攀比,更重要的是要比学习、 纪律等等。 教学反思: 由于二年级一班的二课特色是“折纸”,所以孩子们在用不同技法表现孔雀 时,不约而同的想到了用自己最拿手的折纸的方法来制作。有一个小组的同学先 是每人折了一只纸鹤,然后用不同的方法来把它“改造”成孔雀:有的把纸鹤的 尾巴伸开,剪成很细的条,并用铅笔进行卷曲;有的在纸鹤的尾巴上粘上五颜六 色的纸条甚至是羽毛;在纸鹤的头上贴上几撮毛;有的在纸鹤的身上画上美丽的 羽毛……同一改造对象,竟然展现出了六种不同的形象。孩子们的创造力真是让 我吃惊。经过近两年的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已经很强了,下一步我要做的 就是如何将这种能力有效的引导,使之高效的为孩子们更好的创造服务。 第 8 课 : 叶 子 上 的 小 “血 管” 课题:叶子上的小血管 课时:1 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观察叶子的外形以及叶脉的造型,能够说出叶脉生长的规律。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片叶子,用蜡笔、水彩结合的方法将它画下来,着重表现美丽的叶脉。 3.说说自己对叶脉的感受,并尝试着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叶脉纤细的美丽。 2.灵活运用蜡笔、水彩结合的方法表现叶脉。 教学准备: 教师:各种叶子的实物、叶脉书签、课件、多媒体教学系统、蜡笔、水彩工 具、图画纸。 学生:提前回家收集树叶,观察叶脉,了解有关叶脉的知识。蜡笔、水彩工 具、图画纸。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学生展示各自收集到的叶子,说说自己是在哪儿收集到的,是什么植物的叶 子。引导学生观察叶脉:触摸叶子的表面,并将叶子对着光线仔细观察。 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叶子,重点突出叶脉。并出示课本上的那段话:“轻轻 的,我走近你,你那纤细的美丽,让我震颤。”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叶脉的感受。师生一起谈谈自己了解到的叶脉的 作用。出示课题。 活动二: 再次问学生:你是否第一次从这样的角度去观察一片树叶?说说感想。 通过课件观察讨论:叶脉的生长有什么规律? 根据叶脉的生长规律说说:可以运用那些工具、哪些学过的技法来表现叶脉? (根据学生说的教师给予建议) 教师出示范画,请学生观察、说一说这是运用了哪些材料和技法画的。 教师简单演示用蜡笔描画叶脉、用水彩涂色来表现叶子的方法,使学生初步 感知这种新的绘画方法。 鼓励学生尝试运用这种方法绘画叶子。教师指导。 活动三: 鼓励学生运用新学的和以前学的方法来绘画叶脉和叶子,启发学生自己创造出新的方法来进行表现,鼓励合作。 将全班画的叶子剪贴在一起,教师添画树干成为一颗“成长树”。布置在各 班的展台上。每片叶子上写上自己的名字,以后将自己得到的小红花都贴到自己 的叶子上,展示自己成长的足迹。 教学反思: 孩子们对叶脉的理解非常有趣,如有的孩子说:“许多叶子的叶脉就像鱼刺 一样。”仔细一看,还真像。许多孩子运用了各式各样的线条来表现叶脉,甚至 有学生在叶脉中间细细的勾画了好多弯曲的小线条,还告诉我:“这是水、这是 养料。”看来对叶脉作用的理解促进了他们对叶脉的绘画表现力。 第 9 课: 漂 亮 的 花 边 课题:漂亮的花边 课时:1 课时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起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花边,体会花边的秩序美、 2.能描绘出或剪出有装饰效果、色彩美丽的花边纹样; 3.在花边图案的组合、变化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 刻苦、认真、细心的好学风。 教学重点: 设计好单元形,能用至少一种方法表现出较美观大方的花边纹样,培养学生 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难点: 在花边纹样描绘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风。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图案的图片,螃蟹图片 6 个。学生:彩纸、剪 刀、水彩笔、各种瓶子、杯子等。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一) 欣赏实物,接触花边。 1、 出示一块印有各种花边的围巾和一个有花边装饰的小包,让学生观察; 2、 说出共同特点:都有美丽的花边装饰。 (二)课件 欣赏图片,寻找花边。 1、《古代帝王画像》,让学生寻找花边。 (领口、袖口、长袍、鞋子、坐垫、地毯等地方) 2、《古代建筑》。 (屋檐、墙壁、门框等地方) 3、小结:古时候的人们就已经知道利用各种各样的花边来装饰身边的事物, 使它们变得非常地华丽、精美。 (三) 寻找生活中的花边,了解花边的作用。 1、师:其实,在我们平时的生活当中就有许许多多用花边装饰的东西。 2、学生讨论,回答。 3、小结:通过同学们的仔细观察,我们发现有这么多美丽的花边装饰在我 们生活中的各个地方,那么漂亮,那么精致,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这《美丽 的花边》。(屏幕出示课题) 活动二: 寻找花边的规律 (一) 单独纹样 1、(电脑演示)蝴蝶带着蝴蝶花边出现。 2、问:这条花边是有什么组成的?(蝴蝶) 3、(电脑演示)将单独纹样用框表示出来。 4、定义:花边中重复出现的那个图案叫“单独纹样”。 (二) 一定的规律 1、(电脑演示)出现另一条蝴蝶花边。2、问:有什么不同?(排列的方法不同) 4、 师用箭头表示出排列的规律。 5、 问:还有没有别的排列规律?(学生回答,师利用教具直观演示,并用 箭头板画规律) 6、小结:方法还有很多,只要同学们善于用心,就能设计出多姿多彩的花 边。 问:是不是单独纹样只能是蝴蝶之类的图案?有没有别的图案可以当做单独 纹样? 1、 学生讨论、回答,师出示教具。 2、 小结:任何一个你感兴趣的呢功能给人带来美感的图案都可以当作单独 纹样。 3、 快速欣赏多条花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活动三: 讨论花边的绘制方法。 1、学生回答,师补充。 2、播放录象 (1)橡皮泥制作花边; (2)毛芋雕刻成一个单独纹样后排列印成花边; (3)毛线编织花边; (4)复写纸画花边。 (5)剪花边。 活动四: 学生作业,师巡视指导。 让学生选择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制作一条花边。贴到瓶子或杯子上。 学生作业。 活动五:作业展评。 1、 学生自评; 2、 学生互评; 3、 师评。教学反思: 曾经听过上海的特级教师陈寿亭老先生上过这一课,当时他将一张长纸条经 过折、剪、刻等造型手段,使其成为一段镂空的花边。然后他用湿抹布均匀的擦 了一下黑板,把镂空的花边按在上面,然后他用黑板擦在黑板槽里用力的蘸了些 粉笔末,轻轻的在花边上面和四周拍了拍。待他小心的揭下花边时,黑板上便出 现了一条清晰的花边,而且等它干了后用黑板擦很难擦掉。当时我对这个环节印 象很深,所以在上这一课时便把这项“表演”借用了过来。学生们果然看得目瞪 口呆,纷纷要求:“再来一遍”。这一次我特意把制作花边的要领加以强调,由 于孩子们都在聚精会神的看,所以听得特别认真。等到制作的时候,作业效果非 常好。这使我反思:陈老师在多年以前就能以六十多岁的高龄在课堂上设计许多 蕴含着美术知识或技法的、让孩子们“拔不下眼”的小游戏或小魔术来提高课堂 教学的效率。而在大张旗鼓的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这些年轻教师却在模仿 他的做法,真是惭愧。教师的素养和专业素质决定着学生的素质,面对新课程, 我们要补的课实在是太多了…… 第 10 课:奇 妙 的 脚 印 课题:奇妙的脚印 课时:2 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五种以上常见动物的脚印,并能说出它们的特征。 2.充分展开想象,将这些动物的脚印变化成另外的形象。 3.在动物脚印上用添画的方法完成 1-2 幅绘画作品。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分清常见动物的脚印,并能说出它们的特征。 2.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将脚印变化成其它形象。 教学准备: 1.教师:提前收集有关动物脚印的图片、影像资料,多媒体教学系统。若干 动物脚印模板,印泥。 2.学生:提前回去搜集有关动物脚印的资料。图画纸、宣纸、水粉颜料等。 彩卡纸、剪刀、双面胶。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背诵一年级时学过的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请几位 同学到黑板上,将课文中提到的几种动物的脚印用简笔画的形式迅速的画出来。 请大家猜猜他们分别画的是谁的脚印,并说明是凭什么特征辨别出来的。 出示课题:奇妙的脚印 活动二: 让学生交流他们所知道的动物的脚印,可以用语言来描述,也可以用造型语 言来表达。 教师播放有关动物脚印的影像资料,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引导学生用语言概 括常见动物的脚印的特点,引导学生分清至少五种常见动物的脚印,并能说出它 们的特征。 活动三: 教师利用电脑课件出示一个大大的动物脚印,慢慢旋转,让学生看看它转到 各个角度时分别像什么,教师操作课件进行添画,使形象更具体。 教师将准备好的模板发到各组,指导学生用模板和印泥敲击一个大脚印,变 换角度进行观察想象,并添画使之变成另一个形象。 活动四: 展示作业,小组讨论并交流:还可以怎样变? 根据自己的设想,敲印或绘画多个脚印,然后进行添画、变化。布置学生下节课带彩纸、剪刀、双面胶。 第二课时 活动一: 欣赏上节课用绘画的形式添画的脚印图案,出示用彩纸剪贴法添加而成的脚 印图案。通过对比使学生体会另一种材料语言所描绘的想象的天空。 活动二: 课件展示用不同材料表现的奇妙的脚印想象画。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他们运用了哪些材料、如何表现这种动物脚印的特征 的?他们是怎样进行合理的想象与添加,使之成为另一种形象的? 活动三: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准备利用彩卡纸和什么材料制作一个什么动物的脚 印,这种脚印的外形特点是怎样的?准备怎样像项与添加,使之成为一个新的形 象?可以利用本组同学搜集到的哪些材料进行装饰?(提示:如用皱纹纸绳盘贴 出图案等) 各组派代表回答,教师予以评价和引导。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要求作业大一些,体现出是哪一种动物的脚印演变 的。 活动四: 各组展示作业,带着作品来到校园里,进行“大森林里的脚印”的游戏与表 演。 课后拓展: 对自然界中出现的其他的一些不规律的、抽象的造型(如水渍、云彩等)进 行想象与添画。 教学反思: 在最后展示作业进行表演时,我利用了“一年级艺术教师备课系“统光盘中 的“动物声效”资料,请学生们在听到动物的叫声时做出判断,如果自己做的就是这种动物的脚印,马上举起作品,并学着这种动物走路的样子走到讲台上。这 一表演环节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们尽情的表演,从中体会着创造的快乐, 品味着大自然的神奇。 第 11 课:蔬 菜 变 变 课题:蔬果变变变 课时:2 课时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能够按照学习要求收集所需的蔬果材料。 2.充分展开想象,将收集到的蔬果想象成动物身体的某个部分。 3.用拼接的方法将蔬果制作出各种立体的动物。 教学重、难点: 1.能否按学习要求收集所需物品。 2.能否积极参与整个活动的全过程。 3.能否与同学好友合作。 4.是否有与众不同的想象。 5.是否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制作方法。 教学准备: 提前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一下课本,看看需要收集哪些材料。让学生和妈妈一 起逛菜市场,收集一些可用于这堂课的蔬果。布置学生带一把比较快但能合起来 或有刀鞘的刀子,牙签。教师制作提供多件范作的幻灯片,多媒体教学系统,示 范工具。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教师出示范作“蔬果娃娃”向学生打招呼,引起学生兴趣。 请学生拆一拆,研究一下这个小娃娃是用什么做的。 学生讨论、回答。 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就来利用“蔬果变变变”做成各种东西。(板书课题) 活动二: 教师播放幻灯片,展示多种用蔬果做的作品。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这件 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形象?是以什么蔬果为主体制作的?这件蔬果与这个形象有 什么相似之处?作者又利用了哪些蔬果做的装饰使作品更接近原型?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给予评价与指导。 活动三: 分小组,将收集到的物品展示出来,一起说一说,这些蔬果等物品分别像动 物身上的哪一部分,然后进行交流。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想法。 每个学生挑一件自己喜欢的蔬果作为作品的主体,(建议学生选大一点的) 根据这件蔬果的外形再一次展开想象,然后交流:你收集到的这一蔬果的外形有 什么特征,你准备将它变成什么,怎么变?(正着看不出像什么时可以倒着看、 侧着看或转动着调整角度看) 活动四: 小组合作试一试,运用手头的材料,以一个大件蔬果为主,将几个蔬果连接 起来,做成一个小动物。 展示作品: 每组派一名代表将自己的作品拿到实物投影仪下展示,并作介绍。 学生互评,教师评价。 布置学生回去了解食品雕刻以及食品工艺的有关知识。下节课带好相关材料。 第二课时 活动一: 观看课件,精美的食品工艺为我们的餐桌增添了美好的情趣,增进了人们的 食欲,使饮食成为一种享受。 学生说说自己见过和了解到的食品雕刻以及食品工艺。出示课题。 活动二: 课件展示食品工艺作品“门泊东吴万里船”,渐渐放大,请学生观察它是由 什么蔬果做成的,怎么改造的。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操作课件将作品进行分解并总结:这是将一只较长的苦瓜剖去四分之一 外皮,去瓤,做成一只小船,再将红色和黄色的圣女果用牙签串成一个个小人并 固定到小船上,将一片萝卜叶子插到船上做帆,这样一件充满意境的作品就诞生 了。 活动三: 各小组根据自己搜集到的材料想一想:你们准备利用哪几样材料进行改造, 将它做成一件工艺食品。准备分几步、利用那些技法、怎样改造和组合。 小组讨论,选一到两组同学代表起来介绍创意。 教师对学生的创意给予肯定和指导建议,鼓励各组将自己的创意制作出来。 学生制作,教师指导。注意协调各组合理分工,尽量利用好蔬果的原型进行 改造。使用材料注意安全。 活动四: “满汉全席”食品工艺大赛。各组将作品摆到教室中心的餐桌上,每组派出 两位“美食家”当评委,评出“最上镜作品”“最佳色彩奖”、“最佳创意奖” “最佳制作奖”等奖项并进行评价。 鼓励学生回家多帮妈妈做饭,在家长面前露一手。 收拾与整理。布置下节课工具材料。 教学反思: 备课时,我从网上下载了“常熟市义庄中心小学三年级六班”的“蔬菜的联 想”网页,上课时通过浏览网页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们可喜欢这个网页 了,因为照片上那些同龄人正忙活着合作蔬果小动物的情景让他们感到相当亲切。 孩子们的作品丝毫不比人家的差,于是我举起了数码相机,把他们正在制作的情 景和作品拍了下来,并通过电脑直接放了出来。这下可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孩子们纷纷要求把他们的作品也制成网页,我借机把这个难题推向了班里参 加网页制作培训小组的同学,“请他们来帮我们制做好不好?把制作好的网页发 到校园网上,让全校同学都来看看我们的作品!” 第 12 课:小 鸟 的 家 课题:小鸟的家 课时:2 课时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地、大胆的选择生活中常见的废旧物品进行有目的的改造 成使之为小鸟的家。 2、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欣赏,理解小鸟失去家园的痛苦,充满情感的去进行 表现,培养想象力、创造力。 3、在游戏活动中引发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对生存问题和自然环境的关注。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发现材料的美感并进行大胆的、有目的的改造。 2、在游戏活动中引发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对生存问题和自然环境的关注。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系统,课件,用 KT 板制作一棵有树洞的大树。搜集多种 可以利用来制作小鸟的家的废旧物品。制作工具。 学生:图画纸、彩色笔。课前搜集多种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剪刀、双面胶等 制作工具。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激情引趣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想认识它吗? 教师戴上绘有小鸟形象的手套表演小鸟飞,并以小鸟的口气说:“春天的时 候我到青岛来旅游,发现青岛是一个充满了绿色的城市,人们也很爱护鸟类,所 以我就在青岛住了下来。这几天天气凉了,我也有点想家了。小朋友,你们想不 想和我一起大森林里的家看看、玩玩?和我一起飞好么?” 师生一起用手势学小鸟飞。 活动二:创设情景 “飞累了,咱们先歇歇。你们想不想看看我家呀?”展示课题。放课件展示 一幅小鸟们在大树间飞行的图片,伴随着的是《苗岭的早晨》的音乐。“我的家 漂亮么?你从音乐中能听出我们在这儿生活得怎么样?” 引导学生说出大森林很美,体会音乐中表达出的鸟儿在快乐、自由的生活着。 “我们接着飞吧,前面就是了!”课件展示一幅大树被伐,鸟儿围着树桩哭 泣的图片。“啊呀,我的家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小鸟们,你们快告诉我,这里 发生了什么事情了?” 放课件小鸟们讲述了一个有关家的故事:有一天,小鸟们伴着《我是一只小 小鸟》的音乐正在树林中飞行,突然一位猎人用枪把一只鸟打了下来,其他的鸟 儿都飞走了;第二天有人砍伐森林,在电锯的操作声和树木轰隆到底的声音中, 又有许多小鸟飞走了;下一幅画面整个是灰色调的:伴着悲哀的小提琴曲,小鸟 围绕着空巢飞来飞去…… 请学生说说大森林里都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学生根据音乐体会小鸟的痛苦。 鼓励学生说说人们捕杀鸟类给鸟类带来的痛苦,引导学生带着感情来表达,引起 同情,激发爱心。 下一幅画面,一只小鸟在笼中低泣,启发学生:它也有家,可是他为什么不 开心? 教师启发学生:“大森林里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你想,小鸟和大树会对人 们说些什么,你又想替人类对大树和小鸟说些什么?”鼓励学生大胆表述,引发 学生思考保护环境、爱护小鸟的主题。 活动三: 鼓励学生以连环画的形式将自己看到的“小鸟的家”的故事画出来,由教师分配哪一组画什么场景,组内同学可以自己画,也可以合作。 学生绘画,教师指导。重点指导学生根据事件绘画场景、人物、刻画表情和 动作。鼓励同一组同学对同一场景进行不同表现。 活动四: 教师将各组绘画串接起来形成一本本连环画。 学生互相传阅,谈谈感受。 布置下节课带的工具材料。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引导学生回忆并简述上节课小鸟向我们讲的关于家的故事。 引发学生思考保护环境、爱护小鸟的主题。出示课题。 活动二: 启发创造 “人类破坏了小鸟的家,让我们一起来为小鸟再建一个家好吗?” 教师在已出示的课题上利用废旧抽拉纸巾的盒子经过简单的改造,为小鸟建 一个家。在示范过程中,请学生参与创意。教师反复强调为小鸟做的家既要舒适、 美观,又要牢固。 请学生起来说一说,自己通过课前准备,打算利用什么废旧材料来为小鸟筑 巢。教师鼓励学生利用不同的工具材料,通过简单的、力所能及的改造来为小鸟 建造一个家。 活动三: 学生分组制作,教师指导,鼓励学生资源共享,发扬合作精神。对于能力稍 弱的学生可以用绘画的形式来为小鸟建家。 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及时发现有创意的制作并进行表扬,鼓励学生发挥创造 性,大胆的对材料进行改造。 活动四:展示作品 教师推出绿色 KT 板做的大树,请学生拿着自己的作品到大树旁展示,还可 以从树洞中将鸟窝展示出来。选几位同学扮演小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家,并说 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个家。教师对学生作品给予评价和鼓励。 收拾与整理: 提醒学生,环境污染的地方小鸟也是不喜欢的,请大家将教室打扫干净。 教学反思: 在备这一课时,我感到我们学校这一批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如果只是让他们画出小鸟的家,对他们来说太简单了,也不能很好的体现他们想 象力、创造力。所以我将作业要求进行了提高:请学生利用生活中容易找到的废 旧物品来为小鸟制作一个家。为了让学生选择的材料多元化,我提前布置学生回 去看书预习,并且告诉了他们“我们要用废旧物品为小鸟做一个家”,请他们在 家长的协助下搜集废旧物品。这样在课堂教学时,教学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体会 人们乱砍乱伐、捕杀鸟类造成了小鸟失去亲人、失去家园的痛苦。 为了引导学生体会小鸟失去家园的痛苦,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我制作了一 个配有音乐的课件,当小鸟向大家介绍以前的生活多么美好、安逸时,配合的是 曲调优美的《苗岭的早晨》;当展现人类猎鸟时,配合的是《我是一只小小 鸟》,歌词中唱道:“当我飞上高高的枝头,却成为猎人的目标”;小鸟围绕着 空巢飞来飞去的画面则配着低沉压抑的小提琴曲,使学生体会到了小鸟失去家园 的痛苦;住在鸟笼里的小鸟有家,但是《我想有个家》的乐曲却在引领学生深思: 它有家,为什么却不开心?伴着沉重的钢琴曲,请学生通过自己刚才的感受,来 代表人类向小鸟和大树表达自己的歉意;最后伴着欢乐的乐曲,鼓励孩子们来为 小鸟营建一个美好的家园。音乐代替了教师的许多提示性的话语,通过音乐引导 学生感受艺术,体验丰富的情感和思想,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净化心灵,陶冶 情操,培养积极乐观的创造态度。 总之,我是以人文情感为主线贯穿了这节课,我希望我的学生通过这节课, 不光学会用废旧材料为小鸟筑巢,还能够引起对生存问题和自然环境的关注。 第 13 课:故 事 画 课题:故事画 课时:2 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插图的形式美感。 (2)初步学习插图的基本要点及与文学作品的关系 教学重点 学习画插图的基本知识(通过欣赏分析作品解决)。 教学难点 如何为一篇童话或寓言配插图 [作业要求] 着色完成一幅为童话、寓言插图的作业,要求内容积极向上,主题突出,色 彩鲜艳,文字概括。 教学准备: [教师教具] 电脑素材库资料,大屏幕实物投影等 (学 具):彩笔,油画棒,色彩 (水彩、水粉颜料)。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师:古往今来,每个人都有很多故事,每个人都想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也想听听别人讲的故事,遇到好玩、有趣的故事,有的人就会把它们记下来,留 给更多的人看,这就是故事书。同学们最喜欢看什么样的书呢? 师小结:同学们最喜欢看的是有图画的书,书上的这些画就叫做故事插图, 有连续内容的故事插图又叫做连环画。活动二: 1、欣赏插图作品: 作用:对文学做内容,做形象的说明,并加强作品的感染力。 插图是用形象表现出作品中的典型、主要情节及形象,目的是使读者更便于、 更加深对原作的理解。 具体作品分析:《猪八戒吃西瓜》《卖火柴的小女孩》《三个和尚》 2、分析为童话、寓言配画的要点 师生共同分析,教师小结:根据上面的欣赏,要配好画、创作好插图,首先 要熟悉文学作品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多作品的内容有深刻的感受,然后再用形 象表现出作品中典型、主要情节及形象。 活动三: 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选择中国谚语故事,或者自编故事,然后画出来。 拓展作业:泥塑、彩纸粘贴、纸塑等。 ◎作业步骤: 1、熟读故事,选出主要人物、主要情节,并拟出标题。 2、用铅笔定位 3、定人的位置 4、定稿 活动四: 作业展示,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活动一: 提出上节课画稿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简单修改。 活动二: 1、分析作品中颜色的运用2、分析使用颜色的规律 1)色彩与作品的内容上的密切关系 2)用颜色衬托主体形象 活动三: 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先着主体颜色或不可变的颜色 2、着背景 3、刻划面部或细部 活动四: 作业展评 让勇敢的孩子自己到前面通过大屏幕实物投影讲自己的故事插图,形式不拘 一格,教师把良好的道德观念渗透到老师的参评中,"(学生争先恐后的展示自己 的作品,(并互相提问题讨论)遇到走形的,教师也不要责怪,从其他方面鼓励。 师:同学们,感谢你们把老师带到你们美好的世界中,也希望故事画能成为 你们的朋友。 教学反思: 上节课在绘画《小鸟的家》时,我特意安排七个小队分别针对七个不同的情 节来描绘,这节课前,我把七个组的作业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展示在美术教室的 墙上。学生进入教室时我请他们先来参观这些作业,对故事画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这样再绘制故事画时,学生不会感到很困难,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一个故事 时分配情节也比较合理了。 第 14 课:我 们 班 级 的 标 志 课题:我们班级的标志 课时:1 课时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各种瓶盖、纸、彩泥或陶土等材质,通过剪一剪、贴一贴、 捏一捏、塑一塑,设计出各种带有班级象征意义的标志。 2.引导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各种类型的材料,体验标志设计的美感,在设计 与探索中,捕捉创作灵感,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3.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在表现手法上要富于创意,设计创造出新颖有趣的标志。 2.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材料,设计出有新意的标志。 教学准备: 教具:教师搜集各种不同材质的标志作品,各种厚薄、软硬的纸彩泥及陶土。 实物投影。 学具:收集各种大小的瓶盖,小的装饰物及所需的工具材料。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从我校“班班有特色,人人有特长”的二课活动特色入手,启发学生思考: 用什么来代表自己办的特色呢?引出课题:我们班级的标志 活动二: 欣赏优秀的标志设计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标志中的图形是如何表达 设计意义的。 分类别欣赏标志的图形 [实物投影展示] 具象:有写实的、有写意的;有直观的、有指代象征的两大类别。具体如: 白猫洗衣粉、稻米消费宣传;动物园、加拿大复职代办处。 抽象:有简单的几何形的组合,也有刻意构造的抽象形的组合。前者如:奥 林匹克运动,用五个圆环表示五大洲紧密团结在一起;后者如:加利福尼亚葡萄 酒,用三十个圆点表示葡萄,圆点组成的图形则表示盛满酒的酒杯。 文字符号:有中文变形组合、有英文变形组合,还有汉语拼音、阿拉伯数字 和其它的图形组合。‘中国铁路’是中文工和人的组合,‘美国柯达胶卷’和‘日本制帽公司’是英文变形。 通过实物投影欣赏各种不同材质的标志作品,引导学生理解设计标志时手法 上要富于创意,材料可以多种多样。 活动三: 根据本班特色,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样的图案才能体现我们班级的特色,代 表班级的形象?让学生在创作设计中从集体形象出发,确立设计主题,培养学生 的集体荣誉感和创新精神。 引导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各种类型的材料,体验标志设计的美感,在设计与 探索中,捕捉创作灵感,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作业要求:运用自己找到的各种材料制作班级标志,可以合作也可以独立完 成作业。 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指导要点: 1.在表现手法上要富于创意,设计创造出新颖有趣的标志。 2.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材料,设计出有新意的标志。 活动四: 展示作业,评出最能代表我班特色的班级标志悬挂于教室门上。 教学反思: 班级的标志什么样,最能体现这个班的特色和班里学生的性格、喜好了。在 上这一课时,我结合学校“班班创特色,人人有特长”的特色,给每个班上课时, 运用了不同的作业设计。比如 1 班是折纸特长班,我就要求他们先做一件折纸作 品,然后在这件作品上进行班级标志的设计、制作;2 班的特色是“走进大自然” 我就要求他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自然形象来进行设计……如此这般,各班的 班级标志设计便有了浓厚的班级特色,这与教学目标正是不谋而合的。第 15 课:变 了 样 课题:变了样 课时:1 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青岛的变化,或利用各种照片、图片、挂历等材料拼贴 一幅图画,表现出家乡的变化。 2.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了解乡村或城市的发展历史,感受家乡的发展速度之 快,以及家乡建设的繁荣,从中捕捉创作灵感。 3.通过收集家乡变化的资料,开展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各种照片、图片、挂历等材料拼贴出一幅有新意的 表现出家乡变化的图画。 2.引导学生在表现手法上富于创意,在创作中合理运用所收集的资料。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系统、课件,范作 学生:搜集各种表现青岛过去、现在的照片、图片、挂历,剪刀、胶水、白 纸。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请学生说说听家长讲过的青岛以前的故事以及解放以来青岛的巨大变化。 各组分配任务,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浏览青岛新闻网来了解青岛从建埠到被德 国、日本占领以及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城市建设、建筑风格、风土民情、人们的 穿着等。体会就青岛典型的受殖民统治特色。各组讨论总结、派代表发言。 教师放课件:建国、改革开放以来,青岛日新月异的变化,新城区的开发,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出示课题:变了样。请学生通过对比说说青岛的变化,引导学生了解家乡发展,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在讨论中初步形成创作构思。 活动二: 通过实物投影欣赏表现青岛变化的绘画、雕塑、摄影等作品,最后出示一幅 用旧画报上的图片粘贴而成的图画,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分析理解如何创造性地 运用各种照片、图片、挂历等材料拼贴出一幅有新意的表现出家乡变化的图画。 启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搜集到的材料中挑选出一致主体的图片,或描绘 城市建筑变化,或描绘人们的穿着变化等。 活动三: 作业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搜集到的材料粘贴成一幅表现青岛变化的图画。 指导学生在绘画构思时相互讨论,相互补充,充分利用好收集的材料,使绘 画的内容更完美。 当学生在进行材料筛选、排列摆放的过程中,教师积极肯定学生好的创意, 有个性的表现形式给予及时表扬。 指导学生在绘画拼贴时注重构图,使画面表现更加完美协调。 活动四: 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 鼓励将来学生用自己的双手给青岛带来更大的变化。 收拾与整理。 教学反思: 我提前布置学生回去问家长几十年来家庭生活的变化。上课时,多数孩子的 回答真实,表述清晰。但有个别学生可能没有回家问,又不肯承认自己没完成预 习作业。于是就按照自己在电影中看到的说:“爸爸小时候家里很穷,快过年时 地主来要债……”我一问,他爸爸才三十六岁!看来这样的课真需要提前布置学 生回去搜集真实的资料,不然电影、电视对学生思想的冲击力会使他们丧失对时 间对历史事实的真实认识。没有了真实地感受,怎么会触动灵魂,产生有生命力 的创造呢?第 16 课:我 心 中 的 老 师 课题:我心中的老师 课时:2 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思考谁是最受欢迎的老师,并通过平时的观察抓住人物的特征。 2.引导学生用绘画、拼贴或拓印等方法来表现心目中最尊敬的人。 3.通过绘画培养学生对社会建设者们的热爱和尊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观察,基本描述出最受欢迎的人的外貌等特征。 2.在肖像绘制的过程中能否既表现出人物的基本特征,又运用自己喜欢的方 法。 3.能否大胆、自由的运用绘画、拼贴、和立体制作等方法绘制肖像。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系统、课件。 学生:课前观察自己最喜欢的老师的面貌特征,多种绘画、制作工具。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猜猜她是谁” 教师将同级部的一位老师的特征编成一段谜语念出来,请同学们猜猜她是谁, 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学生也尝试着编一小段谜语来描述一位教师的外貌特征。 引导学生理解如何抓住人物最主要的面貌特征。 活动二: 课件出示大家熟悉的几位教师的照片,请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谁,为什么?他的特征是什么? 你最喜欢老师什么样,最不喜欢老师什么样。 教师请最喜欢自己的几位同学上来分析一下自己的特征,并在黑板上简单画 一下。 同学们评价一下谁把老师的特征表现得最像。 活动三: 大家拿起画笔用彩笔线描的形式来为自己最喜欢的老师画张像。 学生绘画,教师指导。 根据这位教师的喜好以及所教的学科添画上背景。 活动四: “猜猜他画的是谁”画展,通过“猜猜他画的是谁”的方式评价谁的画将老 师的特征表现得最为突出。 收拾与整理。布置下节课工具材料。 第二课时 活动一: 课件出示运用不同的美术表现形式来表现老师的作品。请学生边欣赏边大胆 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并引导学生理解运用绘画、拓印、粘贴、立体制作 摄影等形式来表现老师分别有什么表现效果。 活动二: 引导学生观摩不同风格的名家肖像画,使学生理解画肖像画既要抓住人物特 征,注重色彩和线条的表现力,又要体现自己的风格。鼓励同学们大胆、自由的 运用绘画、拼贴、拓印和立体制作等方法为自己最喜欢的老师绘制肖像。 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活动三: “我们的老师”作业展,将所有的作业粘贴在一张大纸上,请学生简单的写 上自己想对老师说的话。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与表达师生共同生活中感人的事,激发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思想感情。 收拾与整理,布置下节课所需工具材料。 教学反思: 在导入新课时,我灵机一动,请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老师的特征编成谜语,以 “猜猜她(他)是谁”的形式展开一个小游戏。学生在出谜面的时候自然会将这 位老师的特征表述清楚。当同学猜对了时,我又反问他们:“你是从哪些地方猜 出是这位老师的?”这样激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找到如何概括和表 现人物的特征。比以前老师帮助学生分析、比较得到的只是极易的要牢固,掌握 的要灵活。这正是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魅力所在。 第 17 课:会 爬 的 玩 具 课题:会爬的玩具 课时:2 课时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标新立异与积极思考。 2.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创造,体验创造的乐趣。 3.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能否标新立异,大胆、积极的思考。 2.能否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创造。 3.能否独立完成作品。 教学准备: 教师:各种会爬的玩具的实物、各种纸材、剪刀、胶水、颜料等。 学生:把以前美术课上学做的会摇的、会滚的玩具都带来。各种纸材、剪刀、胶水、颜料等。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玩一玩 玩一玩以前美术课上学做的会摇的、会滚的玩具,回忆什么原理使得他们会 摇、会滚。 教师展示会爬的玩具,发给四个组一组一个,大家一起玩一玩,并通过协作 讨论说说自己组得到的玩具是以什么形式爬的,你感觉它是运用了什么原理(或 是像什么动物一样)爬的。 每组派代表上来展示并阐述观点。 活动二: 探索,解疑 四个组都以“在叶子上爬的蠕虫”为研究对象,研究一下它是由哪几部分组 成的,每一部分是什么样子的,怎样的组合使得它会爬的。 拆一拆,议一议,写出简单的观察报告。 交流。教师总结、概括。 1.一片叶子,上面开两个小口。 2.用以前学过的折叠纸条的方法作一条虫子。 3.用较硬的卡纸制作一长一段两条纸条 4.将他们粘贴、插接到一起成为会爬的玩具。 活动三: 每个人试着做一做,可以自己尝试着改变叶子的形状、颜色或直接利用挂历 纸表现叶子。 试着在叶子上改变切口的方向或者改变操纵杆的形状来改变虫子爬的方式。 学生展示作业,以虫子是否能流畅地爬为目标进行自评与互评、师评。 布置思考作业:还可以怎样制作会爬的玩具?下节课讲相关制作材料带来。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各组派代表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回家研究的会爬的玩具。 思考:这些作品都利用了哪些动力使它会爬的? 讨论、总结: 纸条或线的拉力,风力、下滑力…… 学生中有独创性的想法应及时鼓励,即使无法做到,也应保护、表扬;也可 鼓励学生使用多种材料进行创作。 活动二: 鼓励各组同学从交流中获取新的思路,制作出与众不同的会爬的玩具。 教师看到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困难,应及时引导,适当帮学生克服困难。 活动三: 当学生们的作品完成后,可让学生们展示,并请学生说说他们的设计思路; 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评一评、议一议。有的学生作品制作得不够美,可以提议大 家帮他找到问题所在并修改一下。 课后拓展: 课后可让学生充分利用青岛的地方资源,如:贝壳等动脑筋再做一个会爬的 玩具。 教学反思: 在自己合作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们的创造合力使我唏嘘不已:三班有几个平 时“淘”的令人头疼的男孩居然用硬纸板作了一棵树,树上打了两个孔做成了轨 道;由于平时“敢于”观察,他们做的毛毛虫惟妙惟肖;两条线绳拉着毛毛虫爬 上爬下,乍一看,吓得女生哇哇大叫。看着他们那从来没有过的成功的笑容,我 深深的体会到一位家长在为自己孩子的调皮辩解时说的:“在淘气的过程中,他 们未必学不到知识。”第 18 课:电 脑 美 术 课题:电脑美术 课时:1 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金山画王”中的图库来组合、绘画故事画的背景、人物等诸要 素,创作一幅“海底的故事”,并运用以前学过的仙女棒等工具来装饰画面。 2.在插入图案时强调近大远小的变化并表现出遮挡关系。 3.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以“乘坐潜水艇到海底看一看”的形式为学生创造学习 情境,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在插入图案后通过调整“调整大小”“水平翻转”“垂直翻转”“旋转” 等几个按钮,调整图案的大小、方向。 2.多个图案插入时注意通过调整大小、位置获得“遮挡”、“近大远小”等 空间效果。 3.画面的创作要富于趣味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系统,支持软件:金山画王、PowerPoint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创设情境 学生进入教室前,教师操作课件使电脑屏幕出现海底和潜水艇的画面,并告 诉学生:“今天我们的教室被老师变成了一个大大的潜水艇,我要带大家到海底 去探险,你们愿意跟我一起去吗?快快登上潜水艇,找到自己的座位,我们这就 出发!” “欢迎大家乘坐潜水艇,我是导游 Miss. Zhao,请大家坐稳,我们马上要到深 海去了。”教师操作课件创造出潜水艇缓缓驶向海底的情境,“现在我们到了水 下多少米了?您从潜水艇的窗口看到什么了?让我们一起和鱼群打个招呼吧!Hi!”“现在到哪儿了?(水下 50 米)你看到了什么?那不是海葵屋吗?谁在那 儿?(尼莫和马林)它们好像在说话,你能猜出他们说的是什么吗?”(启发学 生展开想象)“大家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其实马林和尼莫说的是‘鲨鱼又要 开大会了,我们快去看看吧!’你也想看看吗?让我们一起用金山画王把海底的 故事画下来好吗?”(板示课题) 活动二: 探究、体验 打开金山画王界面,“你们想,鲨鱼会在哪儿开大会?”(请一位同学上来 帮老师从背景库中选择合适的背景插入)“如果素材库中的背景不合你的意,我 们还可以在‘档案管理’中点击红色鼠标,从别的文件夹中寻找合适的背景插 入。” “背景有了,谁来帮我把第一条鲨鱼请来?”(请一位同学上来操作如何在 图库中找到鲨鱼,再拖动到画面中)“它太大了,能不能让它变小一点?”(用 鼠标左键拖拉图像上方的斜箭头来调整大小)“我想让它转过身来可以吗?” (水平箭头可以水平翻转方向)“怎么把它移到最合适的位置上来呢?”(用鼠 标左键按住图案中心的十字箭头拖动,可以将图案平移) “谁再把第二条鲨鱼请来?”(再插入一条一样大的鲨鱼)“这样的画面你 看了舒服吗?为什么?(太堵了)让我们把其中的一条鱼变小一点吧!把变小 的鱼放到后面好还是放在前面好?这不就是我们在美术课上学过的‘近大远小’ 吗!(再插入一条鱼)我们还可以根据他们离我们的远近制造出‘遮挡关系’来。 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仙女棒’工具来装饰画面。不错吧?在你们的 电脑上试试看你能不能顺利地把鲨鱼请来开大会。” 学生尝试。 活动三: 总结、构思 “通过刚才的尝试,你认为用金山画王画故事画难吗?那你能总结出一幅完 整的故事画应该包括哪些内容?”(板书:1.谁 2.在哪里 3.干什么) “那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小朋友们用金山画王画的《海底的故事》吧!”(引 导学生欣赏,评述,激发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体会欣赏作品的童趣。)“如果现在让你来用金山画王画一幅《海底的故事》你会画‘谁、在哪里、 干什么’?小组讨论一下!”学生讨论,请一组的同学起来说一说。 活动四: 合作探究 有了这么好的创意,就请你赶快挥动鼠标把它们画下来吧! 学生操作,教师指导,辅导时重点是多个图案插入时注意通过调整大小、 位置获得“遮挡”、“疏密”“近大远小”等空间效果。 鼓励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工具来丰富画面。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同过小组合 作来完成一组连环故事画。 活动五: 欣赏、评述 小组内先互相欣赏,推荐最好的介绍给大家。教师引导学生从“图案的大小、 疏密,故事环境的创设、故事情节设计”等方面进行评价。 “神秘的海底”真值得留恋,但是游览的时间到了,请你赶快回到座位上坐 好,我们的潜水艇要上升了——(操作课件使电脑屏幕出现潜水艇缓缓上升的画 面)潜水艇浮出水面了,下船喽,让我们跟可爱的大海说再见吧!”(引导学生 出教室) 教学反思: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尝试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 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并进行交流。信息技术在本次教学 和学习中具有非常大的优势。让学生以“海底的故事”为主题来画故事画,学生 的学习与欣赏都需要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利用金山画王这个工具软件完成。学生 对学习的兴趣、发现、探索等活动都依赖于信息技术。不但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 趣,而且利用软件的快捷性可以将以往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绘画过程, 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可以让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到故事编写、画面的组织、构 图等方面。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第 19 课:娃 娃 家 课题:娃娃家 课时:2 课时 学习领域: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民居和家具的造型美。 2.指导学生选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家具模型。 3.引导学生乐于与同学合作,共同设计完成作业,发展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 力,增强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有效的指导学生收集、利用各种材料进行设计制作。 2.组织、协调好学生合作,利用集体作业的形式发展学生与他人的交流合作 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将学生们熟悉的“芭比娃娃”的玩具屋和家具图片资料制成幻灯片, 大量范作、各种材料、各种示范、制作工具。 学生:各种小盒子、彩纸、铅笔、水彩笔等制作、绘画工具。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教师播放课件:欢迎大家来到“芭比娃娃”之家做客!操作课件和学生们一 起浏览芭比娃娃的玩具屋、家具、电器等。 问学生:“你喜欢芭比娃娃在童话世界里的家吗?你想不想也拥有一个娃娃 家呢?”出示课题:娃娃家 活动二:教师将范作发到四个组,请各组同学玩一玩,看一看,娃娃的家是用什么材 料制作的,家里都有哪些家具、电器,他们又分别是用什么制作的。 各组将发现、讨论的结果派代表进行汇报。 教师总结:牛奶盒子、牙膏、香皂盒子、甚至药盒、火柴盒,都能被改造成 娃娃家和家里的家具、电器,而我们也可以利用学过的折纸、绘画、粘贴等形式 对它们进行“装饰与装潢”。 引导学生分析范作是如何进行装饰的。小组讨论、回答。 总结: 1.涂色 2.彩纸粘贴 3.直接利用广告纸上的家具或其他图案装饰。 活动三: 娃娃累了,我们先一起来为娃娃制作一个小床吧。小组讨论一下,你准备为 娃娃做一个什么式样的床,用什么材料做?用什么办法给她做什么样的床上用 品?你们组内准备如何分工? 小组讨论完后向大家介绍一下,老师和同学给予意见。 分组制作娃娃床,教师要求从一件家具的制作中摸索出用废旧材料制作家居 用品的方法与规律。 活动四: 各组展示作品,并谈一谈自己组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技术上或材料上的 困难,大家是怎样合力改造它的,强调集体的力量。 收拾与整理,布置下节课用具。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展示同龄人制作的娃娃家,请同学们参观后谈谈他们是怎样合理改造材料、 组合出具有个性和舒适性的娃娃家的。 学生观察、讨论。 活动二:根据自己组带来的材料讨论一下准备合作一个什么样的娃娃家,里面的格局 是怎样的,有哪些家具、装饰品。哪里需要用彩纸剪贴装饰,哪里需要用其他材 料装饰。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和利用用材料及根据个人特长分工。 学生分成 4 组进行制作。每组中有 2-3 人负责房屋整体分割格局及开门、窗, 3 人负责家具的制作,1-2 人负责装饰装潢。 教师在巡回指导中提醒各组注意安全及卫生,通力合作完成作业。 活动三: 作业展示,各组给自己做的娃娃家取一个名字写在门牌上,欢迎其他组的同 学来做客,并提出意见。 玩一玩,体会成功的乐趣。 自评互评与师评。 教学反思: 没想到不少孩子做的娃娃家里还是“双卫生间”的,而且还分男女;室内一 般都有空调、电脑,其他电器更不必说了。看来娃娃的家也在“与时俱进”。 第 20 课:认 识 图 形 标 志 课题:认识图形标志 课时:1 课时 学习领域:欣赏 评述 教学目标: 1、了解图形标志、常识。 2、通过绘画、表演等多种形式了解图形标志、常识,懂得要遵守公共规则。 3、要注意安全,遵守交通规则,做一名文明的小市民。 教具准备:常见的图形标志图片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做好课前准备。 1、说一说: 在马路上、杂志里、电视里你都见到过哪些图形标识。 2、同学们看几幅交通标志图。 提问:谁能说出这些标志在哪里见过?它们是什么意思? 3、出更多的图形标志——斑马线、禁止鸣喇叭、单行道等 要求:让学生自由选择画其中的图形标志。 4、每一个学生找一个伙伴,配合他画的标志,表演其含义。 剪一剪:让学生们剪下画好的图形标识互相辨认是什么标记? 演一演:创编一段小舞蹈或者课本剧形式的表演。 (1)扮演交警的可以戴上大盖帽。 (2)也可以利用手中的标识进行表演。 答一答:用这些标识进行抢答赛。 5、画一画学生自己喜欢的小汽车。 要求:引导学生区别汽车的不同造型特征,并能按自己的意思选择自己喜欢 的小汽车。 延展:可以画想象中的汽车,可以自己设计汽车。 6、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认识、了解了各种图形标志、常识,今后同学们 一定要遵守公共规则,遵守社会公德,做一名文明的小市民。 课后反思: 孩子知道的标志比我知道得还多,甚至有许多外国的标志。现在家里有车的 多了,所以他们对交通标志特别熟悉,这倒省了不少教学时间。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