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_第2课时_测量机械效率
加入VIP免费下载

第3节_第2课时_测量机械效率

ID:103828

大小:292.41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18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第 3 节 机械效率 第 2 课时 测量机械效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了解滑轮组机械效率的高低与物体重力的大小有关,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2.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施实验方案的能力。 2.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探究物理学的有关知识,深入认识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 2.在实验中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实事求是、尊重实验结果的科学态度和团结 协作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在实例中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确定,对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的理解。 2.分析得出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 教具准备 刻度尺、钩码、弹簧秤、滑轮组两个、铁架台、长约 2m 的细绳、斜面、小木块、棉布、毛巾、弹簧测 力计、刻度尺、铁架台等。 一、问题引入 复习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 老师提出问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总是一定的吗?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才能提高滑轮的机 械效率? 让学生们思考、讨论,提出各自的猜想。 现在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测量机械效率 1.如何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实验原理:η=W 有用 W 总 ×100%=Gh Fs×100% (2)器材:刻度尺、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甲、乙两个滑轮组、长约 2m 的细绳。 (3)步骤: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 G 并填入表格。 ②分别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 ③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读出拉力 F 的值,用刻度尺测出钩码上升的高度 h 和弹簧测力 计移动的距离 s,将这三个量填入表格。 ④算出有用功 W 有用、总功 W 总、机械效率 η 并填入表格。 实验 次数 G(N) h(m) W 有用 (J) F(N) s(m) W 总(J) η 1 2 3 4 (4)结论: ①动滑轮重一定,物重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②物重一定,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低。 讨论:如何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学生讨论后得出: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主要方法有:尽可能地增加物重;减小动滑轮重;减轻绳 重和滑轮转轴处的摩擦。 2.如何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1)猜想:①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和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②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和斜面的粗糙程度有 关。 (2)实验器材: 斜面、小木块、棉布、毛巾、弹簧测力计、刻度尺、铁架台。 (3)实验步骤:①测量小木块的重量,记录数据; ②把小木块用弹簧秤沿斜面匀速向上拉,分别记录拉力 F、木块沿斜面移动的距离 s、木块上升的高度 h;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③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重复步骤②; ④改变斜面的粗糙程度,分别铺上棉布、毛巾,重复步骤②。 注意事项:①要匀速拉动物体;②拉力要与斜面平行;③及时记录数据。 (4)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   结论:斜面越陡,越不省力,机械效率越高。斜面的倾斜程度相同斜面越光滑,机械效率越高。 斜面的机械效率:η=W 有 W 总=Gh Fs。 三、板书设计 第 3 节 机械效率 第 2 课时 测量机械效率 本节主要讲述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与机械效率等方面的内容。初学“机械效率”,往往对这些概念陌 生难懂,思维不通、前后矛盾,甚至分析实际问题中把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弄混淆。想要学生理解机械 效率的物理含义以及计算机械效率,就必须使学生分清楚哪部分功是有用功,哪部分功是额外功,或者哪 个力做的功是有用功,哪个力做的功是额外功,哪个力做的功是总功。机械做功以及机械效率与实际生活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联系比较密切,从学生熟悉的实例出发,本节课教学设计应当注重更多地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调动学生自 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设计注意体现物理学的价值,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在教与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科学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