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议论文阅读(2)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09年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议论文阅读(2)

ID:123474

大小:153.42 KB

页数:16页

时间:2009-12-10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09年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议论文阅读   十、(兰州) 另一种珍爱 乔叶 ①曾读过一篇小说《绿墨水》,讲一位慈父为使女儿有勇气面对生活而借她同班男生的名义给她写匿名求爱信的故事。感动之余我忽然想到人真是太脆弱了,似乎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语言和感情才能肯定自己热爱自己。如果有一天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去关怀你爱护你倾听你鼓励你——人生中必定会有这样的时刻,那时你怎么办呢? ②我深深记着一位老音乐家辛酸的轶事。他在“文革”中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并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为此,我爱上了这位不著名的音乐家和他的作品,他懂得怎样拯救自己和爱自己。 ③我同样深深记着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我不止一次为她扼腕叹息——她在“文革”初期自杀了。我知道她不是不爱自己,而是太爱——爱到了溺爱的程度。音乐使她飘逸空灵清丽秀美,可当美好的东西被践踏的时候,她便毁了自己。 ④为什么不学会爱自己呢? ⑤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而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生总有许多时候没有人督促我们指导我们告诫我们叮咛我们,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和最真诚的朋友也不会永远伴随我们。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抚都有随时失去的可能。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浇水培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枯荣随风的草,而成长为一株笔直葱茏的树。 ⑥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虐待自己苛求自己,而是让我们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穿行黑洞洞的雨夜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华的时候,在我们独立支撑着人生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为我们分担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枝鲜花,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然后,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活下去,坚韧地走过一个又一个鸟声如洗的清晨。 ⑦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种自我欺骗,可是如果这种短暂的欺骗能获得长久的真实的幸福,自我欺骗一下又有什么不好呢? ⑧学会爱自己。这不是一种羞耻,而是一种光荣。因为这并非出于一种夜郎自大的无知和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也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强壮。可以让我们在无房可居的时候,亲手去砌砖叠瓦,建造出我们自己的宫殿,成为自己精神家园的主人。 ⑨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1、.题目“另一种珍爱”指的是什么?“另一种”是作者相对于一般人的什么想法提出的?(4分)                                                                                                                                                                                                                                                 2.有人认为第③段的论据有些多余,你认为呢?请说说你的看法。(4分)                                                                                                                                                                       3.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4.感知第⑥段文字的内容,为其补写一个事实论据。(3分)                                                                                       5.作者为什么说“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4分)                                                                                                                                                                      十一、(襄樊) “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 汪金友 “希望同学们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古人讲,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才成长的规律。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不经过社会实践的历练和艰苦环境的考验。”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胡锦涛总书记讲了这样一番话。 “读万卷书”,是知识学问的博览。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智慧之门的钥匙,是先贤经验的结晶,是冷静可靠的朋友。所以从小学、中学、大学到参加工作,我们一直都在读书。既读课内书,又读课外书;既读专业书,又读修身书。越读越明白,知识就是力量。越读越清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 “行万里路”,是实践经验的积累。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世上有很多的路,而只有自己亲身走过的路,心里最清楚。种过地,才知道种地的艰辛;做过工,才知道做工的劳苦;跌过跤,才知道摔打的痛楚。也正是因为有了丰富的人生经历之后,人们才学会了分析和判断,并从中找出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 “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光“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那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想的很高,策划的很好,但一到实际上作和生活中,往往处处碰壁。只“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那就更难成大事。尤其在现代社会,处处讲知识,样样要科技,一个“大老粗”,怎么干得下去?所以,“读万卷书”是我们所需要的,“行万里路”也是我们所需要的。只有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紧密结合起来,知识才能化为力量,书本才能变成财富。 相对于父辈,现在的青年人大都生长在一个比较优越的环境里。没有缺过吃,没有缺过穿,没有吃过苦,没有发过愁。从小到大,一直被关心和照顾。书倒是读了不少,但路却走得不多。所以当他们即将走出校门的时候,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补上“走路”这一课。勇敢地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广阔的天地去。把“万卷书”融入到“万里路”上,才能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起“读万卷书”来,“行万里路”是一个更加艰难的奋斗历程。多彩的世界,给我们每个人都设计了一条独特的人生之路。但眼前的路有千条万条,自己的路究竟在哪里?这就需要迈开双腿,一条一条地去试,一条一条地去找。这一条走不通,再走下一条。寻找是一种磨练,也是一种积累。等找到最适合自己走的那一条路的时候,经验就丰富了,信心就提高了,成功就不远了。 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都在为找工作奔波。有的投了简历,石沉大海;有的参加了面试,未破聘用。但这只是万里征程的第一步。此处不行,就到彼处;高处不行-,就到低处;闹处不行,就到静处。说不定,越是偏僻和陌生的地方,越有好风景。越是在基层,越能够磨练意志、施展才华、增长本领。任何大事,都从小事起步。既然读了万卷书,就不怕再走万里路! (《人民日报》2009年5月25日,有改动) 1.认真阅读全文,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3分) 2.开篇引用胡总书记话的作用是:(1)      (2)      (2分) 3.你是如何理解“比起‘读万卷书’来,‘行万里路’是一个更加艰难的奋斗历程”这句话的?(3分) 4.首段中有这样一句话:“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不经过社会实践的历练和艰苦环境的考验。”下列事例中不符合此句观点的一项是(  )(2分) A.李时珍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尝遍百草,数十年如一日搜集整理、笔耕不息,终写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B.竺可桢数十年如一日,亲自到室外观测气候,进行记录,为我国气象规律的探索留下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成为我国著名科学家。 C.梁启超小时读《史记》能背诵十之八九,善于总结读书方法,他认为读书要分精读和略读,还要熟读成诵、做好读书笔记。 D.司马迁10岁开始“诵古文”,20岁开始游历,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为完成史学巨著《史记》打下坚实基础。 5.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完本文后,请结合文意,谈淡你对这句话的认识。(3分)   十二、(南京) 论友谊 西塞罗 公民们:    ①我以为,友谊的基础是美德。别人相信你有美德,所以才与你建立友谊。你若放弃了美德,友谊也就不存在了。 ②我们早已定下了一条保护友谊的准则:不要求他人做不道德的事;别人求你做不道德的事,你也不要做。所以,A你请朋友做事,必须以道德为限。B如果为了朋友的缘故而做犯法 的事,尤其是背叛国家,那是绝对不道德的,不容辩解的。如果确认是道德的,便应毫不迟疑地去做,并且永远热诚。 ③我以为那些错把功利当作基础的人,实在是丢掉了友谊的基础。我们愉快,不是由于从朋友那里得到了物质利益,而是由于得到了朋友的爱。如果我们的资助使我们得到了愉快,那是因为其资助是出于真诚的爱。请问天下有谁愿意只能享受无穷的物质财富,却不能爱别人,同时也不能得到别人的爱呢?只有暴君愿意过这样的生活。没有信仰,没有爱,也没有对人的信任,一切都是猜疑、犹豫、憎十艮,这里绝对没有友谊的位置。 ④哲人恩尼乌斯说:“在身处困境时才能找到忠实的朋友。”不可靠的朋友大约有两种:一 种是在自己得志、飞黄腾达时,忘了朋友;一种是见朋友有难而弃之不顾,逃之天天。所以,在上述两种情形之下,仍能想到朋友的人,才真正难能可贵;仍能丝毫不减色的友谊,才可以称之为神圣友谊。 ⑤“我们爱朋友犹如爱自己”,这样说是不恰当的,因为有许多事,我们不为自己做而只为    朋友做。有时去恳求一个卑鄙的人,有时去冒犯一个不该冒犯的人,这些为自己本不值得去做的事,为了朋友却欣然去做了。在许多情况下,有美德的人宁肯牺牲自身利益,而使朋友得到 欢乐。所以,应该说,爱朋友胜过爱自己。 ⑥友谊还应该有一条准则:不要为了自己过分钟情友谊、依恋友谊而妨碍了朋友的大事。凡是,舍不得离开朋友而阻止、妨碍朋友去尽他高尚义务的人,不但无知、怯弱,而且简直就不懂友谊。 ⑦美德之所以能创造友谊,保持友谊,是因为美德里有和谐,有坚贞,有忠诚,有无私,有明    智,有善,有关,有爱。一个人的羌德一旦表现出来,便会光芒四射,并且借助这种光芒、照见别    人的美德。美德与美德互相吸引,光芒与光芒交相辉映,结果便燃出友谊的光焰。 ⑧先看准了朋友,然后再爱他。不要因为先爱了他,就认作朋友。  因为,凡是心灵值得爱    的人,才是值得去结交的人。     1.这篇演讲词始终围绕着            ▲               这一观点展开论述。(2分)     2.第②段中画线的AB两句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3分)                                  ▲                                   3.第⑤段是怎样得出“爱朋友胜过爱自己”这一结论的?请简述论证过程。(3分)                                  ▲                                  4.从第⑥段看,“不懂友谊”的表现是什么?(2分)                                      ▲                                  5.第④段中恩尼乌斯说:“在身处困境时才能找到忠实的朋友。”下列出自课文的事例不能证     明这个名言的一项是(▲)(3分)     A.“我”被困在悬崖上,其他小伙伴离“我”而去,杰利却喊来“我”的父亲解救“我”。(《走一 步,再走一步》)   B.小伙伴们看社戏归途中肚子饿了,阿发冒着被妈妈哭骂的风险,偷来自家的罗汉豆给小伙伴们吃。(《社戏》)   C.乔元贞家境贫寒买不起课本,“我”把自己的课本裁成两半,给了乔元贞一半。(《我的第    一本书》)  D.安东尼奥因货船失事而违约,将被夏洛克割取一磅肉时,他的好友巴萨尼奥、鲍西娅等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威尼斯商人》)   十三、(黄冈) 生活中的减法   ①“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这不如意事,又差不多八九成是由他人给咱带来的。比如,有人冷落咱,疏远咱,伤害咱,贬低咱,羞辱咱,乃至欺咱老实,骗咱好心,卖咱假货,偷咱财物等等不如意,不都是来自他人吗?面对这林林总总不如意事,咱当如何对待呢?想起了前些年常用的两句古话,一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一是“反其道而行之”。   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就是你不仁,我不义。你冷落咱,咱疏远你;你敢动口羞辱咱,咱就敢伸出老拳动手;你今天卖给咱假冒伪劣,咱明天回敬你缺斤少两;甚至,你偷了咱一辆自行车,明天咱去偷别人的摩托车,一气之下,做了偷摩托车的贼。这样,以牙还牙,睚眦必报,生活中的不如意事,就像加法,还不越来越多?   ③“反其道而行之”,就是你负我,我不负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面对不如意事,咱心里难受,感到痛苦,咱就不能让别人也为这样的事而难过,而痛苦。你伤了咱,如果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咱宽容你,以此为教训,遇事不迁怒于人,不伤害无辜。你给咱冷遇,让咱感到难堪,感到苦恼,咱遇事就当多给人一些热情,一些关爱,一些帮助。这般,生活中的不如意事,就像减法,会越来越少。   ④遭遇不如意事,以身作则用减法,这自然体现了一个人的胸怀、品德与宽容的精神,并且,还标志着一个人立身的高度与处事的眼光。他们会这样认为:有人冷落了你,同时也强化了你的自立;有人伤害了你,同时也磨炼了你的心志;有人欺骗了你,同时也增进了你的见识;有人绊倒了你,同时也锤炼了你的能力。从而,让你的生活充满阳光。心胸狭隘、小肚鸡肠,遇不如意事,喜欢加法的人,自以为得计,可占到便宜了吗?没有,绝对没有。   ⑤唐代高僧寒山与拾得有段对话,就很值得玩味。寒山问:“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   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之乎?”拾得回答:“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⑥看来,生活中的减法,确实是做人的一种智慧,不仅会完美自己的人格。同时也减少了不   如意事,叉增进了社会的和谐,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赵亚兴摘自《读者俱乐部》,有删改) 1.本文标题是“生活中的减法”,为什么先从“生活中的加法”谈起?(3分)                                                                            2.结合②一③段有关内容,说说为什么“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生活的加法,而“反其  道而行之”是“生活的减法”。(2分)                                                                            3.文中唐代高僧寒山与拾得的对话耐人寻味,你能品出其中做人的智慧吗?(3分)                                                                              4.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本文观点,为“指路大王”谢亮写几句点评文字。(2分) 链接材料:北京有位76岁的老人,叫谢亮。4年前,他向人问路,却遭冷遇,那人不理不睬,一脸的冷漠。他自然感到气愤,但并未将这气愤撒给任何人,而是想到,之后别人向我问路,我要用最高的热情、最大的耐心给人家指路。此后,他将全市公交车站、大学、医院、公园、大使馆、各省办事处等47090多个地点,编成20万字的《指路手册》,每天风雨无阻地为成百上千的人“义务指路”,被誉为北京城的“指路大王”。                                                                             十四、(太原) 阅读就是阅世 ①1978年,我16岁,正当少年。在人生的这个阶段,读过的书是可以跟人一辈子的。所以,类如浮士德的永恒冲动,曼弗雷德的孤高厌世,还有哈姆雷特的不断怀疑与反省,成为我日后一再提及的永恒记忆。当然,那样年代中的成长并不轻松。物质的匮乏与精神的贫瘠,都使人脆弱而易感。读书无疑加重了这种感触的分量。但当时的感觉,生命本来就需要伤感的滋养。有时对一个情节乃至细节,可以乐至沉酣,又转生悲凉;有时对一个人物及其结局,可以忧郁入深,又反为旷达。这种情绪转换带出的刺激与快感,难以言说。 ②今天的孩子,二十多岁了,通常还幼稚率薄。听说狄更斯们可以为一个街区的拐角写去几千字,就问:写一些这样的文字,有什么意思?还有,像罗曼·罗兰这样,让克利斯朵夫与安多纳德错失在两列相向而开的火车上,一如自己玩剩下的小把戏,怎么看都不像是有创意的安排呀。 ③其实,快乐满足的仅是感官,经典满足的才是心灵。每次与经典相遇,其实都是与人性照面,与自己交谈。这一点,他们能知道并愿意知道吗?特别是,当他们的阅读通常不再及此,并因这种不及,不再认为经典之于人生有多重要的时候。 ④结果自然是令人担忧的。许多孩子除了在中学文学课上读过一些经典(通常是快读速读),在电视上看过一些经典(通常是戏说歪说),再没有开卷有益的经历;杜威视读书为探险,法朗士视读书为壮游,但孩子们只拿书作消遣;笛卡尔说“读杰出的书籍,有如和过去最杰出的人物促膝交谈”,但他们把与书交谈的时光变成了游戏的时光。于是,这些现象所表明的认知的肤浅,已经造成这个时代思想的贫薄与文化的匮乏,而这种贫薄与匮乏,又必定会延缓和阻碍一个民族的心智成熟。 ⑤但我们也不失去希望。应该相信,总有一个时刻,人们得安静下来,为人生的意义而苦恼。总有一天,人们得重新认识读书与人生的意义,并由衷地体会到,若自己内心没有的东西,谁都不可能颁赐给你。 ⑥契合着个人的经历,最近曾再读但丁,《神曲》“地狱篇”的第一段说:“就在我们人生的中途,我在一座昏暗的森林中醒悟过来,因为我在里面迷失了正确的道路。”许多像我这个年龄段的人都有过迷失,借助于种种外力的帮助,最终都走了出来。但在我,读《神曲》本身,就是走出迷途的最好方法。 ⑦很朴素的道理,因为阅读就是阅世,书生活就是真生活。 (作者汪涌豪,有删改) 1.文章第③段有一句话具体解说了“阅读就是阅世”,请把这句话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2.作者开篇举自己年轻时阅读的事例,说说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                                                                                        3.作者在第④段说“结果自然是令人担忧的”。精读本段,写出“令人担忧”的结果所指代的具体内容。(2分)                                                                                                                                                                               4.温家宝总理说:“书籍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读书可以改变人,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结合“读书可以改变人”这句话,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任选一句)(3分) (1)杜威视读书为探险,法朗士视读书为壮游。 (2)读杰出的书籍,有如和过去最杰出的人物促膝交谈。 我理解(    )句:                                                                                                                                                                                                                                                    5.作者说“有时对一个情节乃至细节,可以乐至沉酣,又转生悲凉;有时对一个人物及其结局,可以忧郁入深,又反为旷达。”请从《西游记》、《水浒传》、《朝花夕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四部名著中任选“一个情节(细节)”或“一个人物”,叙述你在阅读过程中(类似的情感或认识的变化)。(不少于80字)(5分)                                                                                                                                                                                                                                                                                                                                                                                                                                                        十五、(扬州) 生命的品格 国风 ①生命是有限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们无法将生命延长到我们理想的成都,我们所能做的就只有提高这有限的生命的质量,使这有限的人生旅途更有意义。 ②要懂得珍惜。珍惜每一寸光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孔夫子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要把有限的时间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花在学习上,多读一本书,多学一点东西,多了解一点世界;花在工作上,多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情。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时,真正做到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要珍惜一粒米、一寸布、一张纸、一支铅笔。“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享受的每一份服务,我们使用的每一件物品,都凝聚着人们辛勤劳动的汗水。我们吃饭时只看到雪白的大米,却看不到农民在烈日的暴晒下古铜色的脸膛;我们用精美的铅笔,学习写字,却不知道制造一根铅笔从伐木到油漆包装直至送到文具店,要经过多少人的劳动。因此要懂得惜福。要珍惜朋友之间的友谊,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每一份关爱,哪怕只是一句问候,一个微笑。要懂得尊重别人,感受别人,体恤别人。 ③要有悲悯的情怀。人生在世,要心存感激,有一颗感恩的心。小时候,我们离不开父母的养育;长大了,离不开别人的帮助,我们吃着别人生产的粮食,穿着别人缝制的衣服,住着别人建造的房子;生病了,还要别人照顾。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别人。所以,要敬重别人、包容别人,常怀一颗慈悲的心去帮助别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要把关怀别人、救助别人当做自己的天职,变成自己的天性。 ④要有面对苦难的意志和勇气。“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人世间许多重要的事情,只有通过忍受磨难才能有所感悟,这样,人才能有所作为。有时候,通过忍受磨难,才能表达真理和爱,才能唤醒人性中的良知。一个人只有敢于并勇于承受磨难,才能锻炼成无所不克的意志,才能不断增长道德勇气,以至于可以无畏地直面死亡。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⑤人世间,我们都是匆匆行者,沿途的风景再好,也不可贪恋;路上的客店再舒适,也不能久留。人赤条条来到世间,又赤条条离开世间,生时没有带来任何东西,死时也带不走任何东西,无论你是君主还是囚徒,是富豪还是乞丐,概莫能外。这是造物主给人的定数,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所以,要有一个明白的头脑,把人生想透彻,只有进入无我之境,才能超然物欲之外,“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自始至终干干净净地做人,走完人生的旅程,这就是生命的品格。 (选自2008年9月15日《文汇报》,有删改) 1.通读全文,参看下表,简要概括第①段的中心意思。(不超过15个字,3分)     段落 概括内容 ①                                ② 要懂得珍惜。 ③ 要有悲悯的情怀。 ④ 要有面对苦难的意志和勇气(要有所求)。 ⑤ 要超然物外,干干净净地做人(要无所求)。 2.第⑤段画线句子是用什么方法阐明道理的?结合内容说说这样阐明道理有什么好处?(3分) 3.从下面备选的名著中任选一部,从中概括出一个相关的事例,仿照示例为第④段补写一个论据。(4分) 示例:《老人与海》——桑迪阿果为了带回自己捕获的一条大鱼,与鲨鱼、与自然、与自己的心灵搏斗,无畏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为他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备选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宾孙漂流记》《西游记》 4.都是论“生命的品格”,第④段谈的是生命过程中要有所求,第⑤段说的是生命过程中要无所求,你认为矛盾吗?请说说你的理解。(4分)     十六、(宜昌) 齐白石的人格                  ■松涛     ①一代国画大师齐白石,不但艺术成就为世人所叹服,而且人格也别具魅力,其傲,其痴,其谦,堪称三绝。     ②齐白石傲,傲如古松。     ③在近代,画而优则仕的人屡见不鲜。但先生傲骨一身,耻于从俗。不仅自己布衣一生,还刻了一方“白石书屋不出公卿”的印来儆戒子孙不要混迹官场。     ④先生出身农家,早年靠做木工维持生计,所以常遭人轻视。34岁那年作客胡沁园家中,胡家有位门客丁拔贡擅长治印,先生求他赐印一枚,丁拔贡因瞧不起这个出身寒微的画匠而婉言拒绝,先生遂傲然不复再求,回家买了印泥,又拣回石头一担,照着一本借来的《二金碟堂印谱》,磨了刻,刻了磨,弄得房间里石浆满地,无处落足。先生也许没想到,自己这一傲,竟傲出了个治印高手。     ⑤齐白石痴,痴如顽石。     ⑥先生喜欢画螃蟹,也非常喜欢吃螃蟹。一日与家人吃饭,先生忽然停箸,敛气凝神地盯着盘中螃蟹,若有所思。夫人见状惊问何故,先生如梦方醒,一边把蟹腿指给夫人看,一边眉飞色舞地说:“蟹腿扁而鼓,有棱有角,并非常人所想的滚圆,我辈画蟹,当留意。”夫人素知他痴,也懒得去数落,罚他吃一只螃蟹了事。     ⑦先生让弟子侍画于侧,常出其不意地考问:“虾背从第几节弯起”,“螳螂翅上的细筋有多少根”,“牡丹的花蕊和菊花的花蕊有什么区别”等诸如此类怪问题,弄得众弟子往往手足无措,先生却娓娓而谈,如数家珍。     ⑧齐白石谦,谦如空谷。     ⑨同行相轻,是文人的通病。先生虽然誉满华夏,但对前辈画家和同辈画家都非常恭谨,显示了一位大师,一位长者应有的谦逊风范。 ⑩先生作画,师古而不拘古意,主张“下笔要我有我法”,但他对先辈画家的成就却深表景仰,尤其推崇徐渭(号青藤),朱耷(号雪个)和吴昌硕三人,曾赋诗说: 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    我愿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轮转来。    11先生对同时代的画家也尊重有加,他常以一句话来自律:“勿道人之   ,勿说己之长,人骂之一笑,人     之一笑。”正是这种谦逊和宽容,使先生和同时代的许多画家保持着深厚的友情和艺术上的取长补短。30年代中期,某记者造谣说先生看不起徐悲鸿,认为徐悲鸿只不过到国外镀了层金而已。先生得知此事勃然大怒,对人说:“悲鸿是我多年的知己,他画人画马冠绝当世,我佩服之至!”    12先生的傲,使他     ;先生的痴,使他    ;先生的谦,使他    。如果先生没有这人格上的三绝,又怎能成为集诗、书、印、画四绝于一身的巨擘呢?    13欲                  ,先                 ——这也许是齐白石留给后来者的一点启示。    1.本文结构严整,层次分明。其中第①段为总起段;第13段为总结段;第 ( )()( )段为过渡段。(2分)   2.作者前面说齐白石先生“傲如古松”,后面又说他“谦如空谷”,请你联系文章内容概括地说说这样行文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3.请在第11段横线处各填一个字,将齐白石先生的自律名言补充完整。(2分)    4.请根据内容提示,将下边三个词分别还原到第12段的横线处。(3分)A、博采众家 B、精益求精 C、卓然不群   5.根据文章主旨,选择恰当的词句填充在⒀段中的方框里。(2分)   十七、(河南) 和谐明善 (1)           和谐,是当今社会使用频率最高而且认同度也最大的一个词儿。为什么?恐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和谐传达的是善意,表现的是友好,追求的是美好。一句话,和谐是求善、显善更明善。 (2)          道理是自明的。恶言恶语,难有和谐:刀枪相见,难觅和谐;你死我活,难见和谐。唯有善字当头,善优天下,才能赢得和谐、享受和谐。 (3)          和谐明善,要义在扬善。善者,善良、美好、亲善、友好之谓也。从古到今,人们对善都是倍加推崇、竭尽赞美、奋力追随、屡加发扬的。先人们如孟子就认为“好善优于天下”,如班固就认为“治远自近始,习善在左右”,如欧阳修就认为“为善最乐”,如景颐就认为“与人为善乃公也”。及至现当代,人们更是把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是否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是否能给老百姓带来福祉作为判断善恶的客观标准。 (4)          和谐明善,关键在为善。为善无大小、无远近、无厚薄、无你我。只要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能够善气迎人、善意待物、善对社会,就会使明善和谐见,花含春意无限艳。 (5)          人无贵贱,人格平等。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善意,关系紧张,和谐就会成为天边云,地边风。讲和谐,首先就要与人为善:对人要有爱现,要有暖意,要有担当。遇到忧人勿乐,碰到哭人勿笑,面对失意人勿矜。在平时的待人接物中,一要丰,出任不去任己意;二要厚,处事不去任己见。贵了不娇,富了不奢,谦以对人,虚以接物,主动拆墙透绿,善于以心换心,生活求和气,工作求和气。和气生和睦,和气“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 (6)          环境不是小事,它既可影响心态,亦可成就心态。讲和谐,就不能不重视环境,不得不善待环境。如果不把环境当回事儿,以至见天落土,见水发臭,鸟儿颤抖,哪还有和谐可言!与环境为善,不仅要龙吟芳泽、虎啸山丘,而且要使“盈盈荷上露,灼灼如明珠”,使天更蓝,书更绿,花更红,草更青。毕竟,环境有生命,不可随意损毁;环境有感情,不可肆意践踏。有言道:“天意怜幽草”,“草木有本心”。只要善待它们,它们就不仅会与你和睦相处,而且会给予你更多:养眼、增氧、提神、添寿。 (7)          人的生活都脱离不了社会。讲和谐,就需要与之为善:多看发展少求疵,多想恩泽少责难,并要担当起社会责任,遵守社会公德,多为贫困者献爱心,多向落难者伸援手,多给失利者加把劲。要多用感恩之心去感谢社会,而对于一时难尽如人意的地方,却要在不足中求满足,在弱点中找亮点,从而使心态平衡,甘芳溢颊,乐观豁达向明天。 (8)          和谐明善,贵在实践。只有施舍不倦,求善不厌,修身践言,和谐之风就会以“其声和以其柔”的浓浓爱意洒满人间。 1、从(1)(2)两段中可以看出作者论述的“和谐”与“明善”的关系是                                   。(2分) 2、第(3)段主要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3、第(4)段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何作用?请为第(5)段添加一个事实论据。(3分)                                            4、谈谈你对第(8)段含义的理解。(2分)                                              5、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请任举一例谈谈你的看法。(2分)                                               十八、(孝感) “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汪金友 “希望同学们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古人讲,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才成长的规律。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不经过社会实践的历练和艰苦环境的考验。”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胡锦涛总书记讲了这样一番话。“读万卷书”,是知识学问的博览。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智慧之门的钥匙,是先贤经验的结晶,是冷静可靠的朋友。所以从小学、中学、大学到参加工作,我们一直都在读书。既读课内书,又读课外书;既读专业书,又读修身书。越读越明白,知识就是力量。越读越清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行万里路”,是实践经验的积累。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世上有很多的路,而只有自己亲身走过的路,心里最清楚。种过地,才知道种地的艰辛;做过工,才知道做工的劳苦;求过人,才知道求人的难堪;跌过跤,才知道摔打的痛楚。也正是因为有了丰富的人生经历之后,人们才学会了分析和判断,并从中找出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光“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那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想的很高,策划的很好,但一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往往处处碰壁。只“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那就更难成大事。尤其在现代社会,处处讲知识,样样要科技,一个“大老粗”,怎么干得下去?所以,“读万卷书”是我们所需要的,“行万里路”也是我们所需要的。只有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紧密结合起来,知识才能化为力量,书本才能变成财富。比起“读万卷书”来,“行万里路”是一个更加艰难的奋斗历程。多彩的世界,给我们每个人都设计了一条独特的人生之路。但眼前的路有千条万条,自己的路究竟在哪里?这就需要迈开双腿,一条一条地去试,一条一条地去找。这一条走不通,再走下一条。寻找是一种磨练,也是一种积累。等找到最适合自己走的那一条路的时候,经验就丰富了,信心就提高了,成功就不远了。“夫建大功于天下者,必先修于闺门之内;垂大名于万世者,必先行于纤微之事”。任何大事,都从小事起步。既然读了万卷书,就不怕再走万里路!    (有删节)1.文章开头引用胡总书记的话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两者紧密结合的意义或价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3.“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用现代汉语表述这句话,其大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3分)4.自选角度,谈谈本文是如何体现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3分) 5.我们青少年正处在“读万卷书”的年龄段。读书固然重要,“读万卷书”尤为可贵。但只“读万卷书”而不“行万里路”,这有悖于人才成长的规律。如果要你补上“行万里路”这一课,你该怎样去做?(3分)     十九、(河北) 读书杂谈(节选)                      鲁迅     ①因为知用中学的先生们希望我来演讲一回,所以今天到这里和诸君相见。不过我也没有什么东西可讲。忽而想到学校是读书的所在,就随便谈谈读书。是我个人的意见,姑且供诸君的参考,其实也算不得什么演讲。    ⑦说到读书,似乎是很明白的事,只要拿书来读就是了,但是并不这样简单。至少, 就有两种: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所谓职业的读书者,譬如学生因为升学,教员因为要讲功课,不翻翻书,就有些危险的就是。我想在座的诸君之中一定有些这样的经验,有的不喜欢算学,有的不喜欢博物,然而不得不学,否则,不能毕业,不能升学,和将来的生计便有妨碍了。我自己也这样,因为做教员,有时即非看不喜欢看的书不可,要不这样,怕不久便会于饭碗有妨。我们习惯了,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你爱做的事,偏不给你做,你不爱做的,倒非做不可。这是由于职业和嗜好不能合一而来的。倘能够大家去做爱做的事,而仍然各有饭吃,那是多么幸福。但现在的社会上还做不到,所以读书的人们的最大部分,大概是勉勉强强的,带着苦痛的为职业的读书。     ③现在再讲嗜好的读书吧。那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我想,嗜好的读书,该如爱打牌的一样,天天打,夜夜打,连续的去打,有时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来之后还是打。诸君要知道真打牌的人的目的并不在赢钱,而在有趣.牌有怎样的有趣呢,我是外行,不大明白。但听得爱赌的人说,它妙在一张一张的摸起来,永远变化无穷。我想,凡嗜好的读书,能够手不释卷的原因也就是这样。他在每一页每一页里,都得着深厚的趣味。自然,也可以扩大精神,增加知识的,但这些倒都不计及,一计及,便等于意在赢钱的博徒了,这在博徒之中,也算是下品。     ④不过我的意思,并非说诸君应该都退了学,去看自己喜欢看的书去,这样的时候还没有到来;也许终于不会到,至多,将来可以设法使人们对于非做不可的事发生较多的兴味罢了。我现在是说,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但请不要误解,我并非说,譬如在国文讲堂上,应该在抽屉里暗看《红楼梦》之类;乃是说,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个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现在中国有一个大毛病,就是人们大概以为自己所学的一门是最好,最妙,最要紧的学问,而别的都无用,都不足道的,弄这些不足道的东西的人,将来该当饿死。其实是,世界还没有如此简单,学问都各有用处,要定什么是头等还很难。也幸而有各式各样的人,假如世界上全是文学家,到处所讲的不是“文学的分类”便是“诗之构造”,那倒反而无聊得很了。     ⑤不过以上所说的,是附带而得的效果,嗜好的读书,本人自然并不计及那些,就如游公园似的,随随便便去,因为随随便便,所以不吃力,因为不吃力,所以会觉得有趣。如果一本书拿到手,就满心想道,“我在读书了!”“我在用功了!”那就容易疲劳,因而减掉兴味,或者变成苦事了。     (选文略有改动) 1.在下面的空缺处填写相应的内容。(3分)     选文第①段点明读书的话题,第②段主要阐述                  ,第③段阐述嗜好的读书,第④段就爱看书的青年读书提出了                                                     的建议。 2.选文第②段中加着重号的“大概”能否删去?请说出理由。(3分)    答:                                                                                     3.选文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                                                                                    4.结合选文内容,请你说说对当今中学生阅读现状的认识。(3分) 答:                                                                                                                                                                                                                                                                       。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