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2010届高三语文综合测试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2010届高三语文综合测试

ID:131139

大小:53.87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0-03-07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中2010届高三综合测试(二) 语  文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稗官bài           未雨绸缪móu         桎梏kù          风流倜傥tǎng B.睥睨bì            强颜欢笑qiǎng       啜泣chuò        相形见绌chù C.缧绁léi           呼天抢地qiǎng       谄媚chǎn        宁缺毋滥wù D.泥淖nào           椎心泣血chuí        嫉妒jí          风声鹤唳lì 2.下列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寂寞              杀风景              涣然一新        邯郸学步 B.诀别              挖墙脚              怀瑾握瑜        适得其反 C.弩钝              掉书袋              怒发冲冠        磋砣岁月 D.憧憬              跑龙套              根深蒂固        坐壁上观 3.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强大的国力、兼收并蓄的文化精神与丰厚的文化积累,为唐诗的繁荣准备了充足的条件。 B.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很严峻,部分领导干部互相勾结,上下其手,牟取私利;执纪执法偏宽偏软,瞒案不报、压案不查的问题时有发生。 C.古有关公刮骨疗毒,今有张生开胸验肺;但比起毅然决然切开自己的胸膛来证明自己,刮骨疗毒这一千古壮举也不免黯然失色。 D.在学习、工作中,人总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碰到问题多向别人请教,这样才会有进步,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日,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联合发文,要求各地在推进水价改革过程中严格履行水价调整程序,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尤其要做好低收入家庭的保障工作。 B.成都“12·14”特大交通事故肇事司机孙伟铭“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死刑。但在醉车横行因而杀机四伏的马路上,“危害公共安全罪”能否成为防止杀手的防火墙? C.朝韩双方能够重新回到谈判桌前,靠的是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中、俄、美、日四国政府从中积极不懈的斡旋取得的。 D.健康的主流文化能不能真正占领手机文化市场,能不能真正对公众产生影响,关键在于具有文化创新的思维,紧密结合新技术的特点展开文化创新。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立意之于文思,正是这样:立意越精细越明朗,写起来就越顺畅。 B.“科学把距离缩短了,”墨尔基阿德斯吹嘘说,“要不了多久,人们不用离开家门,就能看到世界上任何地方发生的事情。” C.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D.《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它的内容异常丰富,思想极其深刻,被誉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它的艺术成就是辉煌的,多方面的,既带有浓郁的传统风格和民族精神,又能突破前人窠臼,具有鲜明的创新精神。 二、(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简谈玉文化的价值 江富建 中华玉文化是伴随着玉器生产而产生的,正是中国玉器在上万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玉文化体系,玉器逐渐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玉器不仅是权力、等级的标志,而且是财富的一种炫示。玉器是殓葬品。用玉殓葬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到了秦汉皇权独尊的时代,在孝道和厚葬风气的影响下,有数千年历史的葬玉日趋完善。玉器是吉祥物。我国古代很早就视玉为祥瑞之物,明代以后,各种吉祥图案的玉佩玉饰尤其普遍,反映了人们祈求吉祥的共同愿望。玉器是德行操守的象征。自春秋末年,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社会安定,巩固其国家权力而崇尚玉器,并从社会理念上提倡“君子比德于玉”,玉器作为德行操守的象征,日益受到重视。玉器是美好事物的代名词。由于玉的直观美一直受到人们的钟爱,所以“玉”也就成为了一切美的事物象征,以“玉”为美的修饰词在古代文献中比比皆是。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德、重义,不论贫富贵贱,皆把玉视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民族文化的基石、情操和道德的化身。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深入到中国人的血脉,是有7000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留给当今世界极为宝贵的文化资源。玉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考古等诸多价值。 中国玉器发展源远流长,最早出土的玉器,是距今1.2万年的辽宁海城县小孤山仙人洞古人类洞穴遗址出土的三件绿色蛇纹石制作的砍斫器。玉器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贯穿于中国文化史的始终,与中华民族7000年的文明史同步。中国的玉文化,延续时间之长,内容之丰富,范围之广泛,影响之深远,是世界上其他文化难以比拟的,其成就和辉煌不亚于伟大的万里长城和秦始皇兵马俑。 玉器往往表现出“天工之美”(质地)加“人工之美”(工艺)的社会美,它是天地造化和精美工艺的融合。玉质感温润细腻,佩之则倍感体贴;它色感纯洁无瑕,赏之则净化心灵;它音感清脆悦耳,听之则涤荡胸怀。而这些美学要素结合起来,不仅会使人感叹玉石乃天地之精华,进而会在崇敬、景仰之余产生神秘的美感,这种神秘的美感与宗教等相互联系,更加深了人们对玉的既爱又敬、不平凡中又蕴涵神秘的独特的审美趋向。“玉器时代”的玉器是中华民族自己的艺术,是由远古先民心目中完美品格的作用形成的中国独特的玉文化,其文化品位最高,反映历史、社会风貌最为全面和深刻,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石和世界文化艺术的奇葩。 (选自2007年11月24日《光明日报》,有改动) 6.下面关于中国玉器具体“文化内涵”的理解,解说最全面、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玉器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玉文化体系,文化内涵也越来越丰富,既是殓葬品,又是吉祥物,还是德行操守的象征和美好事物的代名词。 B.中国玉器是玉文化的核心内容,其“文化内涵”很丰富,既是权力、等级的标志,也是财富的炫示,又是人们心目中的祥瑞之物,还是德行操守的象征。 C.中国玉器的“文化内涵”很丰富,它既是权力、等级的标志,也是财富的炫示,并且又属于殓葬品、吉祥物,还是德行操守的象征和美好事物的代名词。 D.中国玉器在上万年的演变过程中,被赋予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它以殓葬品而作为财富的炫示,也是吉祥物,还是德行操守的象征和美好事物的代名词。 7.下面对中国玉文化是“中华民族留给当今世界极为宝贵的文化资源”主要理由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玉器发展源远流长,1.2万前就有玉器问世,玉器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贯穿于中国文化史的始终,与中华民族7000年的文明史同步,成就和辉煌不亚于长城和兵马俑。 B.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德、重义,不论贫富、贵贱,皆把玉视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民族文化的基石、情操和道德的化身,玉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考古等诸多价值。 C.中国玉文化的延续时间长,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影响深远,无与伦比,玉器还表现出“天工之美”(质地)加“人工之美”(工艺)的社会美,是天地造化和精美工艺的融合。 D.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影响深远,成就卓越,而且玉器又具有质地和工艺融合的多种美学要素,是世界文化艺术的奇葩。 8.根据全文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玉器作为“德行操守的象征”,既跟玉器自身的文化内涵有关,也跟统治阶级的权力崇尚和社会理念的倡导有关。 B.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德、重义,因而“玉”也就成为了美的事物象征,以“玉”为美的修饰词在古代文献中有很多。 C.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成就和辉煌不亚于伟大的万里长城和秦始皇兵马俑,世界上其他文化难以相比。 D.玉器的质感温润细腻,色感纯洁无瑕,音感清脆悦耳,可让佩带者倍感体贴,观赏者净化心灵,聆听者涤荡胸怀。 9.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玉文化是伴随着玉器生产而产生的,可见玉器就是玉文化的组成要素,玉器的社会内涵构成了玉文化的全部内涵。玉文化的内涵,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全部内涵。 B.中华民族把玉视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民族文化的基石、情操和道德的化身,表明我们民族对“玉”的一致认同。 C.玉器神秘的美感与宗教等相互联系,产生了不平凡中又蕴涵神秘的独特美感,从而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玉的喜爱和崇敬。 D.辽宁海城县小孤山出土的距今1.2万年的三件砍斫玉器和玉器表现出来的多种美学要素,体现出玉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2题。 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客有说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自言罪过,以负于魏,无功于赵。赵王侍酒至暮,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公子竟留赵。赵王以鄗为公子汤沐邑,魏亦复以信陵奉公子。公子留赵。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乃装为去。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告车趣驾归救魏。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将。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秦兵不敢出。                                                (《史记·魏公子列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赵王扫除自迎   扫除:打扫清除            B.公子妄人耳     妄人:胡作非为的人 C.以称平原君     称:顺遂,满足 D.告车趣驾归救魏   趣驾:奔向魏王 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魏无忌“仁而下士”的一组是(   ) ①(赵孝成王)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②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③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④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⑤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⑥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①②④       D.②⑤⑥ 12.下列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战国时期,平原君也算是礼贤下士的贵族公子,但跟信陵君比就相去甚远,他不但不了解处士毛公、薛公的才能,就是已经投奔他的门客毛遂的才能也并不真正了解。 B.信陵君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也表现在对处士毛公、薛公二人的态度上,他早就知道此二人有才能,于是想尽一切办法亲自去见他们,以能跟此二人交往为幸。后来在对待魏国的态度上,二人为他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C.当信陵君窃符救赵后,赵孝成王与平原君商量将赵国的五个城封赏给了信陵君,后来因信陵君听了门客的劝告才自谦起来,赵孝成王趁机宴请信陵君,要回五城,最后只将鄗作为信陵君的汤沐邑。 D.秦国不断派兵讨伐魏国,魏王日夜为此担忧,不计前嫌派使臣去请公子。而公子出于私心,不准备救魏,后因毛、薛二公一番话使信陵君明白不救魏将无面目于天下,于是毅然奔魏。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4分) 译文                                                                    (2)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3分) 译文                                                                      (3)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3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绝句二首 杜甫 其一                                  其二 迟日①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①迟日:即春日。     杜甫的诗歌中有不少“以诗为画”的作品,上面两首绝句都描绘了如画的春景,但两首诗在写景抒情上各有特点。 (1)杜甫这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不相同,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分) (2)两首诗在写景手法上各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4分)     15.补出下面语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李白《蜀道难》) (2)                           ,但愿长醉不复醒。(李白《将进酒》) (3)吴楚东南坼,                   。(杜甫《登岳阳楼》)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司马迁《屈原列传》) (5)《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它为“史家之绝唱,           ”。《变形记》的作者               (人名)被尊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洪湖水,浪打浪 熊召政 ①我曾在雨雾迷蒙的四月,航行在烟波浩淼的太湖,听忽远忽近的渔歌,看雁落平沙的远景。渐行渐远而略无歇泊,乃是因为,我觉得江南最好的花汛和鱼汛,总在桨橹不及的前渚。我亦在天高云淡的八月,翻越雪花飘飘的念青唐古拉山口,千里万里,怀着朝圣的心情,我来到地球上最高的湖泊纳木错湖,面对千万顷纤尘不飞的澄碧,我眼含热泪跪下去。在那里,我不可能得到舣舟的乐趣,但是,我知道了什么叫圣洁,什么叫宁静。它们有着溶解一切喧嚣的空灵,有着翡翠一般的冷润的颜色。 ②然而现在,在这红叶摇落的暮秋,我记忆中的这些湖水,突然像风中的涟漪,一圈一圈地散去了。一只古铜色的的臂膀,奋力地摇着桨板,把我带进另一片苍茫的波心。 ③映日的荷花,被炎热的夏天带走了;夕照中的芦苇,兀自用大片大片的空翠,抵抗日重一日的秋寒。突然,一只鱼鹰飞起了,被它勾起的晶莹的露珠,又飘然而下,就在溅落的那一刻,风起了。平静的湖面顿时推起层层怒涛,在这蕴蓄着闪电飘雷的雪浪中,一曲熟悉的旋律像湖鸥一样掠起:洪湖水,浪打浪…… ④听着这优美的歌声,一些早已久违了的诸如苏维埃、农会、暴动、赤卫队等等词汇,顿时像眼前的浪涛一样,沉重地撞击着我的心扉。这些词汇在七十多年前,就像今天的改革、科技、WTO、民族复兴等词汇一样,组成了一个时代的全部生活。 ⑤风烟滚滚的历史已经凝结成了国旗上的五颗金星。民族的爱恨情仇已经永久镌刻在烈士纪念碑雄浑的基座上。但是,共和国的子民们,却是须臾不能忘记——苏区——这一个闪光的字眼。 ⑥在中国的近代史中,洪湖给予人们的记忆,首先不是水的定义,而是革命的概念。湖边的村落与老街,曾经红旗漫卷,戈矛林立;湖上的苇丛与荷荡,曾经孕育过共和国的最初的春梦。 ⑦大凡成为历史的东西,有的,令我们生发久久的惆怅;有的,其辉煌的光晕会眩迷我们的眼睛。洪湖不是这样。当它的波浪,不再随着战士的碧血一起荡漾;当它的船头,不再站立着戎马倥偬的将军,它仍是那么粗犷地承载着壮丽的日出,那么闲适地浸浮着中天的霜月。晚霞起时,它的水面,就会铺着一层火焰;大雪落下,它的苇花深处,仍会孵出冰清玉洁的童话。枪挑冷月的战士们走了,他们留下的空旷,又被采菱少女的笑声填满;剑啸惊涛的将军们走了,他们留下的故事,已成为扳罾老汉传唱的歌谣…… ⑧桨声欸乃,我已在洪湖中走得很远,很远。暮色苍茫,团团野鸭,逐渐与水波合为一色,犹如芬芳的诗韵消失在唐代的酒香里;丝丝荇草,正在等待着三颗两颗渔火,犹如沙漠的旅客,正在等待甘洌的泉水。而我,也正伫立在船头等待,等待寒秋的明月破云而出,等待清朗的月辉下,另一只小舟自深浦荡出,船头上清丽的渔姑,为我再唱一遍:洪湖水,浪打浪…… 16.作者开篇为什么不写洪湖,却从太湖和纳木错湖写起?请概括说明。(4分)     17.文章的第7段中说:“大凡成为历史的东西,有的,令我们生发久久的惆怅;有的,其辉煌的光晕会眩迷我们的眼睛。洪湖不是这样。”结合全文的内容,请阐释“不是这样”的含义。(4分)     18.你认为作者在文中两次引用歌词“洪湖水,浪打浪”的用意分别是什么?请分条说明。(4分)     19.任选一个角度,简要分析文中第⑧段画线句子运用的手法及其表达作用。(6分)     六、(12分) 20.把下面四句话按恰当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使之成为语义连贯的一段话。(4分)     在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墨子的苦行侠人格,              ;杨朱的贵我人格,              ;孟子的大丈夫人格,              ;荀子的君子式人格,              ;再一种便是庄子式人格了: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聚散,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显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 ①锋芒毕露,正义在胸                ②平和公正,循规蹈矩 ③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  ④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21.请从下列文学大师中任选一位,陈述你喜欢他的两条理由。要求表达简明通顺,不超过60字。(4分) 曹雪芹               鲁迅                莎士比亚 我喜欢              。                                                                                                                                22.阅读下列一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李某,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自小父母就对其娇生惯养,以至于李某自私狭隘,蛮横粗暴,从小学到中学,同学都“惹不起”他,对他避而远之。高三时,李某因上网逃课,被班主任赵老师发现后,批评了一顿,李某竟怀恨在心。在晚自习时,掏出尖刀,在众目睽睽之下刺向没有防备的赵老师。赵老师因抢救无效身亡。据悉,到目前为止,这样的案件在全国已发生4起。     目前,××法院已对此案作出判决,判处19岁的李某死刑。                                              类似事件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许多报纸纷纷进行专题报道。但不同的报纸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报道的重点和倾向是不同的。请试着为下面的两家报纸各拟一个标题,力求体现各自的报道倾向。(每一标题不超过20字)(4分) 《中国教育报》:                                          《中国法制报》:   七、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德得出的结论。天经地义,人们尊奉了2400多年。18世纪,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燕子,你在何处越冬?”并将它绑在燕子的腿上。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字条:“雅典,在安托万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 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些人终生都能保持好奇心。请以“好奇心”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