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湖南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word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0年湖南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word解析版)

ID:135846

大小:10.7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0-08-04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0年湖南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word解析版) 选择题: 2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 解析:西周时,周武王首封辅佐有功的姜太公于齐;武王的弟弟周公则封于鲁,齐鲁文明源于此。周朝时,山西是唐国的领地。后来唐叔虞的儿子燮父因唐国临晋水,改国号为晋。春秋时,山西是五霸之一的晋国。    29、图4是英国1782年的一幅漫画。此漫画反映了: A、英国国际地位下降 B、英美关系亲近友好 C、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D、英国愿与美国和解 解析:18世纪中期英国就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号称“日不落帝国”,故A是错的;1775~1783年北美独立战争,美国与英国正处于敌对状态,两国关系不可能“亲近友好”,故排除B项;英国承认美国独立是在1783年,故C项也可排除,故选D项。 30、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                 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 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 31、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共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这表明此时: 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32、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的中间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解析:从材料中“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可断定指的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反映了苏维埃政权面临的粮食危机(而采取的“余粮收集制”经济政策),故正确的答案应为B。 33、在遭到中国军队的打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帅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用,必须瞩目。”上述评论所指的战役应是: A、太原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百团大战                             D、武汉战役 解析:从材料中“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帅才能十分高超”之句可排除A、D两项。平型关战役属于小地域内的伏击战,而百团大战则属于“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用”的典型战例。 34、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35、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袭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袭击。”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8分) 官营手工业衰落;家庭手工业开始涌向市场;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l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发展的阶段及阶段性  特征。(16分) 阶段:“原工业化”;工业革命(工业化)。(4分) 阶段性特征:“原工业化”阶段:手工工场快速发展;商人参与;使用雇佣劳动。 工业革命阶段:大机器生产;需要大量资本;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阶级。(12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的认识。(13分) (要求: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略。    选作题: 43、(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乾元元年(758),盐铁铸钱使第五琦初变盐法,就山海井灶近利之地,置盐院。薄民业盐者为亭户,免杂徭。盗鬻者论以法。及琦为诸州榷盐铁使,尽榷天下盐,斗加时价百钱而出之,为钱一百一十。                ——《新唐书》 材料二:刘晏改革榷盐法,调整官营与私商、盐户的关系。在产盐乡“因旧监置吏”,收亭户之盐,转卖给商人经销。其余州县不设盐官,在较远州县设置“常平盐”,“官收厚利而人不知贵”。刘晏改革是以官商分利代替官方专利,促进了盐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盐税收入。刘晏始榷盐时,盐利年收入40万缗,其后,达600万缗,“天下之赋,盐利过半”。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第五琦和刘晏所推行的榷盐法的不同之处。(8分) 不同之处:第五琦:官营专卖,官府专利;强行加价。             刘晏:官督民产商销,官商分利;设常平盐。  (2)根据材料二,说明刘晏改革榷盐法的意义。(7分) 意义:促进盐业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利商,便民;有助于社会稳定。  44、(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